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他接到这条信息时才会犹豫要不要延迟两天再禀告给公孙策,可他来到魏国不久,这事楚萌萌做了公孙策不会想什么,而他做了,公孙策绝对会追究他的责任。
郭嘉虽然有盛名,但盛名换不来信任。
良久,公孙策缓缓吐了口气,咬牙说道:“等孤打折齐国的脊梁骨,再北上与他一争雌雄!”
朝阳坡,李卫等百余名叛军都被吊在木桩上,李卫嘴角开裂,眯眼望着朝阳坡。
魏王公孙厉在前线大胜带来的喜悦中,并没有杀李卫他们。就连复仇军也没有下手,全部编入劳力中,在山道中修建城堡。
楚萌萌空棺木早上运抵,他的灵堂暂时在崇东观,公孙策的六位夫人此时都在崇东观为他烧香。
他临死的进言已经被几位夫人得知,此时的气氛很是微妙。
刘雅蝉、安梦和韩云杏真心是为楚萌萌的阵亡而伤心。李青玄因为楚萌萌的进言所以心里很堵,生怕公孙策将她生的儿子过继出去。
不到一周的时间,魏国已经从一个夹在三国裂缝中的小国一跃成为雄霸河北的庞然大物,今后的王位会落到谁的儿子手中,是她们之间唯一的矛盾。
魏国的瞬间做大,是她们没有想象到的,之前公孙策说过灭赵吞东魏的事情,可她们认为可能不大。
可如今一切如公孙策说的那样,魏国一举成为有竞争天下潜力的强国,由蟒变成了蛟,化龙的机会也不是没有。
如果谁的儿子将来能成为世子,谁就能成为皇后,进而真正的母仪天下,成为与公孙策并列的人,真正站在所有人头顶的人。
刘雅蝉擦干泪,为楚萌萌添上一炷香带着韩云杏离去。
李青玄在刘雅蝉离去后,来到楚萌萌灵牌前轻轻说道:“虽然你说的话对我和我的孩子很不利,可你救了我们的心中的天,没有让天塌下来。所以,我不恨你,如果真有来世,祝阿萌投个好胎,大富大贵。”
安梦来到楚萌萌灵牌前,泪水依旧止不住,所有夫人中,就她和楚萌萌认识的时间最早,公孙策第一次西征的路上,她没少欺负楚萌萌。
“你真的好可惜,你交给我的东西我一定会保存好。祝你好运,像青玄姐说的那样,投个好胎。”
她的声音很低,低的连排在他后面的太平公主转世的李倩都没有听清楚。
最后一个上香的雪凌,李卫和她的大学同学一起叛乱,已经让她心忧,本想借着公孙策大胜凯旋,心情大好的时候为他们求上一条生路。
如今虽然前线大胜,而公孙策的左膀右臂的楚萌萌却阵亡了,可想而知公孙策归来后会是多么的悲伤。
如果李卫他们现在死了还好,起码还能死的干脆,否则以公孙策冷酷的个性,他们都会被公孙策重刑杀死,甚至是生不如死。
雪凌不敢想象,对楚萌萌死亡,她的伤感仅次于安梦。
她这两天偶尔会想,如果自己怀上公孙策的孩子,可能说话还会有些份量,甚至能凭借肚子里的孩子求公孙策绕过李卫等人。
可一切都太晚了,来不及了。
朝阳宫偏殿里,看押着复仇军骨干,负责守卫这些人的是墨家游侠,带队的是鬼面李健。
被钜子孟胜糊弄回到基地去研读《墨经》,结果编成一半的墨经都能将他压死,他直接懵了,熬了一个来月就跑回夏城。
傍晚,晚饭之后。
王虎的断臂找了回来,并接上了,此时正和王娜一起下着围棋。一旁王振手里捧着一本墨经读的有滋有味。
“那人警告我们,让我们管好自己的嘴,他保证我们的安全。”
一名王姓校尉走过来,低声对三人说道。
待校尉离去,王娜冷哼:“哼!他凭什么保证我们的安全?我们现在在朝阳宫,又不在他的地盘!”
“他的保证能不能起作用我们不知道,但我敢肯定,我们一开口,魏国必然会陷入一场动荡。”
王振放下书,摸着浅浅一层青须继续说道:“这场动荡中,最先死亡的就是我们。”
王虎不知道王振兄妹口中的那个‘他’是谁,可他依旧询问:“魏王三番五次派人询问,为什么不告诉魏王?魏王不是说保证我们的安全么?”
王娜给了王虎一个白眼:“你也就只能打个仗,魏王可能已经猜到了那个人,只是狠不下心来收拾。否则大刑加身,我们这十几个人总有那么一两个会松口。”
王振点点头,表示赞同王娜的推测:“他想和公孙策父子争东西,还差的很远。现在魏王不是不下手,而是在等公孙策凯旋归来的大军。哪怕公孙策一人返回夏城,魏国也不会陷入动荡。”
“这魏国终究是公孙策的,魏王只是担忧损坏了自己儿子的国家罢了。从他泄密开始,他就没了回头路。”
“再说我们还夜袭朝阳宫,这大大的触及了公孙策父子的底线。那个人不想死的话,现在去找魏王认错还来得及。”
夜晚,摘去鬼面具,以真面目示人的李健突然听到有人朝他所在的偏殿快速移动,当即猛地翻身而起,抓起长剑就冲了出去。
他门前站着一个剑客,甩给他一枚令牌,李健检查了数次,确认无误,坐看这些突然来到的剑客对王振等人展开了刺杀。
第七十六章 赵括用兵
八月二十三,临邑在田忌指挥下的齐军进攻下随时可破,岌岌可危。
不断有不要命的勇士杀出齐军重围,向四方求援。
公孙策从二十一日派赵括南下救援,迟迟不见赵括战绩,而临邑一道道的求援让他急躁,他先后三次催促赵括出战,赵括只回了一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公孙策顾不得大队步军休整问题,抽调了两个戍卫军交由叶轻舟率领南下救援临邑。
就连东线战场的魏无忌都接到了临邑的求援信,对此他派庞涓率八千魏武卒星夜赶赴临邑。
而赵括率领的三万车骑从侧翼迂回,已经出现在田忌大军后方。
赵括统率的三万车骑都是西魏旧军,对公孙策极为崇拜,尤其是各级军官,大多是乱世之初追随公孙策的西北人。
赵括前后三次拒绝公孙策的命令已经引起了军中将校的质疑,如果不是赵括带着他们主动出击,抄齐军后路的话,这些人可能早就将赵括绑了,奉令救援临邑。
“大将军,齐军北岸水寨运到一批粮食,正在装车!”
荒野丘陵中,赵括接到了探子探得信息。
此时的赵括也不看地图,当即下令:“剩下的干粮都发下去,能不能一举击败齐军就看这一战了!”
周围将校面露疑惑,田忌大军六万人,而且水寨两万人,他们虽然是车骑,野战犀利,可不代表攻城也能摧枯拉朽。
“另外快马上报殿下,请殿下率军南下,绞杀田忌一部!”
赵括说完,将自己的亲笔信交给一名密卫:“这个务必交到殿下手中,若不能,毁之!”
密卫点点头,将信贴身藏好,带了数名精锐,与信使同时分道离去。
随即赵括对将校解释:“临邑有问题,守军不到七千,虽有坚城,怎么能挡得住田忌六万人?而且临邑本就是齐国旧地,刚刚降魏,人心思齐,田忌即使不攻,很可能再次倒戈,何况大军压境?”
轻骑将军诸葛爽皱眉询问:“大将军的意思是说临邑此时已经反了,那里就是一个诱饵,等待我们救援,然后里外合击,伏击我们?”
赵括点头,继续说道:“临邑的五千吨粮食可能已经到了田忌手中,齐军不缺粮,但他必须要装出自己缺粮的样子,所以我要劫田忌的粮食,堵他的粮道!”
“为了引诱我军增援临邑,田忌必然会分兵来疏通粮道,我们将这股齐军吃掉,然后一举端掉齐军北岸水寨,彻底断了田忌归路!”
“后路有失,这股齐军都是齐地人,思家心切,必然军心不稳。到时田忌怎么处理,都会有破绽露出。再说,他就是龟缩驻守,等殿下大军缓缓压下,岂是他能挡住的!”
五千齐军运粮经过时,三千轻骑散成数股同时夹击,齐军惊而不乱,以车阵据守,向水寨和田忌救援。
临邑城外,田忌大营,接到求援信后田忌陷入了沉默。
他本想在临邑设伏重挫一路魏军,击破魏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那样就能很好的鼓舞齐军士气,可魏军援军迟迟不来,他都怀疑是不是有内部人泄露了机密。
可知道这个机密的不到十人,为了成功欺瞒公孙策,他这两天可是和临邑真刀真枪的干,死亡没多少,可伤兵前后都快两千来人了。
可迟迟不来的魏军援兵让他困惑,他不由看了一眼正襟危坐的监军下邳侯邹忌。
生前他与邹忌矛盾重重,邹忌资历老,是丞相,他是将,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两次重创魏国,邹忌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于是邹忌说服齐王让田忌率军攻打魏国,如果胜了首功是邹忌推荐之功,如果败了或者田忌驻军不进,就可以找个理由做掉田忌,结果田忌三战三胜。
这样田忌的功劳更大,邹忌的门客就派人带十来斤黄金在临淄招摇过市,寻找卜卦的人算卦:“我是田忌将军的部属,如今他三战三胜,威震天下,想要图谋大事,请先生算一下,是否吉利。”
这话传到齐王耳中,田忌立再大的功劳都是无用,忿恨中的田忌率军归国,又无法澄清自己清白,气急攻心,率私兵进攻临淄,想要抓住邹忌还自己清白,不成,只能逃亡楚国。
邹忌善于举荐人才,是个推崇制度的人,很得韩信信任。所以田忌随即打消了对邹忌的怀疑,因为作战失败,邹忌的损失比他还要大。
“那魏国太子公孙策一路招降纳叛,军队冗杂繁乱,此时驻扎德州多是在整军。他可能等东线魏无忌击败兰陵侯高长恭,然后打算两路夹击我军。”
邹忌起身,他身材修长,面如美玉雕刻,是个难得美男子:“所以他准备丢弃临邑,并派偏师一旅偷袭骚扰我军粮道。所料不差,这些突袭粮道的魏国轻骑会自己散去。”
田忌不怀好意的询问:“下邳侯的意思是,不必出军救援运粮队?”
反正大军不缺粮食,按田忌的意思来说,他听邹忌的,如果这批粮食丢了,这丢粮的过错就要由邹忌来背了。
邹忌呵呵轻笑:“你是将军,你来决断。我只是监军,无权指挥大军。”
田忌嘿嘿一笑,也不言语,签了一份军令派了五千骑军南下救援运粮队。
运粮队组成的车阵还在和诸葛爽率领的轻骑对射,僵持。水寨也派出八千步兵北上救援,他们很有底气。
齐军的一举一动都被赵括探知,赵括见齐军水寨空虚,当即派谢艾率领轻重骑兵六千迂回包抄水寨,择机而战。
余下车骑分成两队,择平旷地区突击南北两路援军。
他足足有两千辆战车,北路千辆战车跑动起来,根本不给齐军说话的机会,直直碾压过去,骑兵跟在车兵后面,追杀被车兵冲散的齐军骑兵,一路追杀到临邑齐军大营三十里外,才缓缓而退。
这一路领兵的是管亥,战后直呼:痛快!
“老子参军以来,只有跟着殿下和大将军才打的这么痛快!其他人将军,都是渣渣!”
南路是赵括亲率,八千从水寨出发的齐国步兵看到了冲来的车兵,领军将军脸色直接就白了,他是随韩信参加过西征的将领,深深知道公孙策以四五百战车是怎么屠杀三万余尼罗河仆从军的!
“大将军,对面齐军降了!”
“吹号,令车兵朝两翼散开!骑军包抄,不可让他们走脱一个!”
赵括看到对面将军投降,脑海就闪起了一个新的主意。
傍晚,齐军水寨见援兵毫发无损的返回,也没多加搜查,直接放了进来。
投降的齐将在经过水寨营门时,猛地一跃,还没拔剑就被身后亲兵打扮的魏军射杀:“杀!”
臧霸一把撕掉身上的齐军水蓝色外袍,提刀高喝:“青州军,前进!”
他是轻车将军,统率战车五校,两千辆战车,一万名车兵。
大河的那一头就是他的家乡,他时时刻刻都想着打过大河,回到家乡故地。
齐军水军南寨,统兵将军是辛弃疾,正在江边吃鱼赏月,看到北寨火起,当即传令出击,救援北寨。
北寨守将是田婴,与田忌同时期的将军,是齐宣王的庶弟,孟尝君田文的父亲。
臧霸青州军多穿齐军水蓝色衣甲,齐军突然遭到袭击,人心惶惶,一时难辨真假,乱杀一气,不知枉死多少。
傍晚的大河上泛着雾气,一支从东而来的船队停在河心。派出数只小船,去侦查前方的战事。
“大哥,是魏军夜袭齐军北寨,北寨大乱,即将告破。不过南寨的齐军不断乘船过河,时时刻刻都在增援北寨,魏军人少,恐怕攻不破!”
五层楼船上甘宁头插鹅羽,腰悬铃铛,披着一身华美丝衣,露着结实的胸肌和一排隆起的腹肌,手里提着锁链枪,淡淡问道:“魏军?东魏居然进攻了这里?看来我们又多了一个选择。”
“大哥,不是东魏军,进攻的是魏军臧霸一部!”
“甘平,到底怎么回事?”
“大哥,八月十五西魏太子公孙策倾举国之兵,起南北两路大军二十万千里袭击赵国,同夜东魏魏无忌举全国并入西魏,两魏合一。”
甘宁堂弟甘平喘了口气继续说道:“然后公孙策率军北上,一举逼降赵国;魏无忌率东魏旧军南下攻齐,于平原大破齐国兰陵侯高长恭所部,此时正在乐陵围攻高长恭残部。”
“后公孙策率大军南下,可能要和齐王韩信一决雌雄!”
第七十七章 甘宁大战辛弃疾
甲板上,甘宁摸着下巴说道:“怪不得一路行来,北岸多战火,还以为是乱军作怪。”
随即甘宁猛地举臂大呼:“传令,通告周泰、蒋钦、徐盛,就说我们的投名状来了,目标就是齐军南岸水寨,一锅端了它!”
南寨水军守将是辛弃疾,他是个豪放派词人,可他也是一个长得高高壮壮,做事就像他的词一样豪壮的人。
他出生时中原已经被金人占领了十几年,他二十一岁的时候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
当时辛弃疾也聚集了家乡父老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
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重整义军,并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史载:“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在南宋朝廷他屡次上书献策,力主北伐,朝廷不能用,又舍不得他的能力,他便转职各地,担任重任。
由于他的性情与官场不合,四十三岁的时候辛弃疾隐居,之后又屡次被朝廷邀请出山,六十来岁在前线镇江任职,他的北伐建议再次被驳回,悲愤之余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之后致仕,两年后金兵大举进攻,宋军一触即溃,他再次被邀请出山,半途重病,请辞,不久病故。
值得一说的是,辛弃疾曾经捐出家里的牛皮送给军营制作铠甲,却被朱熹给扣押了,他一封信过去,朱熹一封回来,一来二去成了好友。
他隐居期间,多次写信斥责朱熹结党,朱熹回信表示骂的对,两人关系丝毫不减。
“岳父,下游有船!”
辛弃疾一身戎袍罩身,听到自己女婿范炎呼喊,扭头东望,只见水面迷雾中驶来一重重高大楼船,船上灯火稀疏,看不清旗帜。
“有可能燕军水师,这一带只有燕国才有这么庞大的水师!”
范炎之父范如山刚刚开口,辛弃疾就摇头很肯定地说道:“不可能是燕军,燕齐联盟在即,若是燕军会早早通知我们!”
范如山是辛弃疾好友,也是他大舅子,和辛弃疾是老乡,也是一起反金的人物,他当即下令:“擂鼓,召回北岸战船,进攻敌船!”
范如山是水师将领,而辛弃疾是总管大营的将军,关系虽近,可也不能越权下令。
甘宁立在船首,左手持盾,右臂缠着铁链,手中是锁链枪,他豪放大笑:“哈哈哈!被对方发现了,抓住这样的敌将才有成就感!”
“擂鼓,一鼓作气,打崩他们!”
甘宁一声令下,迷雾中驶出的船队鼓声震天,火光四起,架在甲板上的重型床弩同时扣发,南岸准备渡河增援的齐军成排倒下。
“调弓手出营作战,以火箭退敌!”
辛弃疾大声下令,拔剑带着诸将卫队杀向岸边。
“锦帆健儿,随我杀!”
甘宁所在的战舰横冲直撞,将水寨中驶出的小船撞的粉身碎骨,楼船猛地靠岸,他就跳下甲板,在乱箭中落到岸边木板铺彻的码头上。
楼船上露出一个个洞口,全副武装的锦帆健儿一涌而出,手持利刀藤盾,在齐军箭雨中前赴后继,死死追随甘宁的身影。
“锦帆甘宁在此,何人敢战!”
甘宁冲过码头,跳到岸边齐军战阵中,大枪与锁链齐飞舞,如入无人之境,杀的岸上齐军胆魄皆丧。
“范炎在此,甘宁休得猖狂!”
范炎挺枪杀来,甘宁看都不看,一枪投出,范炎一枪勉强拨开,震得退了两步,甘宁一抽锁链,铁链将飞出的长枪扯回。
弹扯回来的枪狠狠击中范炎后背,范炎一口血喷出,摇晃两步,望着甘宁恨恨倒地。
辛弃疾带着南岸水寨将校以及最精锐的诸将亲兵卫队直扑甘宁,甘宁独斗十余将,胆气不减,意气更是风发,阵中连连大呼,皆是:痛快,再来!
“九江周泰来也,齐将还不束手就擒!”
“九江蒋钦在此,莫要以多欺少!”
“甘将军,琅琊徐盛来也!”
先后杀入战团的三将替甘宁解了围,腾出手的甘宁左臂缠绕铁链,右臂挥枪,无视齐将刀剑,远了就是一枪砸出去,近了就是一记铁拳,三五招之间就有一名齐将被击飞,脱离战团。
“走好!落地记得要稳!”
甘宁与范如山贴身狞笑一声,一肩撞的身穿铁甲的范如山连退两三步,范如山猛劈出一刀,被甘宁左臂挡住,再猛地挥动左臂,范如山被击中胸口,倒飞出去,正要挣扎起身,徐盛的刀就架到了脖子前。
“甘宁,齐魏交战你趟什么浑水!”
辛弃疾一剑劈退周泰,剑指甘宁,厉声大呼。
“魏国太子英明神武,有圣主之姿,特来相投。将军文武兼全,何不早降?”
“他是英雄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