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兵家大争-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供应中,可是有着二两肉食的!轻甲也是有肉,三天二两。

“君上,魏侯有使者前来,这是使者带来的礼物,很大的一笔物资!”楚萌萌找到公孙策,将手里的小本子递给公孙策。

“精良大米二百吨,各类种子五吨……这是什么?”公孙策拿过小本子,轻轻读起,多是粮食和各种布匹以及少量的精美饰品,却有一行礼物让公孙策认为自己看错了,将小本子指给楚萌萌看。

“呃……剑客四十名,美人十名,还有如姬,就这些了。”楚萌萌也没有看小本子,现在也是一呆。

所谓的剑客,往白说是剑客,往黑说就是游侠,往本质上说,就是刺客。

“魏无忌真贴心,这刺客都给你了,估计这些刺客都是能放心使用的,不过你也多注意,别让他们把你伤了。”公孙策说罢,就把小本子塞给楚萌萌,至于那十名美人以及如姬,这有什么好议论的,自然是留在府里用来养眼。

傍晚时分,魏国使者车队赶到蒲城,公孙策设宴,等魏国使者沐浴。

宴会不大,十人级别的小宴。公孙策正与张耳讨论晋国的种种不是,两人谈的很投机。

楚萌萌满头大汗的走进来,对张耳抱拳一礼,然后悄悄趴在公孙策耳边说出了自己刚刚得知的信息,张耳似乎知道他们在谈论什么,很是悠然的摸着胡须。

“你确定?”公孙策低声询问,他的脸色很奇怪。

“就是他,那个最美的男人!”楚萌萌说完,塞给公孙策一张小纸条,就闪的远远的,连宴会都不敢参加。

“张丞相,失礼了。”公孙策无奈苦笑,张耳一脸微笑点点头。他也知道魏国此时派来的红袍使者威名之响彻,不是现代直男能轻易接受的。

公孙策起身离开,打开了楚萌萌给他的资料,上面记述了那名红袍魏使的详细资料。公孙策看了,心里也没有刚开始那么发毛。原来只是知道这个家伙不正派,现在一看,发现不是个绣花枕头。

龙阳君,他生活在大约前243年前后的年间,是魏安厘王的男宠,像美女一样婉转媚人,得宠于魏王,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

魏安厘王能将弟弟魏无忌压制,除了魏无忌本人信奉道义外,魏安厘王本身也是有能力的一个人。就是天性懦弱,对秦国很是畏惧。这样一个王者,自然不会喜欢一个花瓶。而龙阳君,也不是一个靠着姿色上位的男人。

据史载,龙阳君不仅艳名远播,同时也是魏国数一数二的剑术高手,对政治有极高的敏感性,也经常代表魏国出使他国,完美地完成任务,同时兼具美人、计谋家、武术家、外交家等多重而复杂的身份。

他的努力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后来诸多的徒子徒孙虽然有倾城倾国的、有独得君王一生爱怜的,但是大多死于非命。

龙阳君的智慧,有一件事情可以完美的阐述出来。有一次他陪魏安厘王在小舟上一起钓鱼,钓得十多条大鱼,两人都很高兴,突然龙阳君想起了什么,涕泪不止。

魏安厘王问他何故伤心,他说:“我刚钓到鱼时很高兴,后又钓了一些大的,便想把前面钓的小鱼丢掉。如今我有幸能与大王共枕同寝,但四海之内,美人甚多,闻知臣得幸于大王,必定打扮得花枝招展来向陛下献媚,臣就像前面钓到的小鱼一样,也会被抛弃,臣怎能不哭呢?”魏王听了触动很大,便下令:四海之内,有敢向我介绍美女的,我就灭其族!

魏安厘王与弟弟魏无忌一起死后,龙阳君在魏国的地位仍然稳固,被新君倚重。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在后来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其人消失于一切记载之中,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大有可推敲的余地,是隐了?遁了?穿越了?还是私奔了?不可考证。

他生于几几年,史书也没有记载!但是,他的美貌,他的智慧却让人们不得不记住这个绝世男人

此时的龙阳君拿着金色面具,不知该不该戴上。这个时代是宽容的,但远远比不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来的自由。所以他担心自己会影响魏无忌的大业,可魏侯无忌能用的重量级亲臣不多,擅长外交的只有一个龙阳君。

“真面目都不能视之于人,又何谈取信于人?”想通这个问题,龙阳君将面具放回桌上,左手扶在剑柄上,右臂搭在背后,迈步出门。

此夜虽安,却掩藏不了龙阳君如玉面孔,他缓缓走着,步伐稳健,风姿而神韵。沿途经过的虎卫,有纷纷斜着眼睛打量龙阳君的,有的眼神躲避,红了一张脸。

他们并不知道龙阳君的身份,只是暗自猜测这个红袍美丽到极致的魏使,绝对是女扮男装,就是不知道历史上的真身是谁。

大堂前,疤脸和武昌无视了龙阳君的俊美面庞和倾倒众生的气质。两人目光只是在龙阳君身上扫过,确定没有隐藏暗器后,相互对视点头,让开了道路。

“大魏使者龙阳君到!”门前成廉轻喝一声,为龙阳君揭开了门帘。

龙阳君!沿途虎卫纷纷脸上变色,五颜六色十分有趣。有的虎卫想到自己刚刚脑海深处的那些YY,脸色发白,摇摇欲坠。更有两三名虎卫,双眼冒着亮光,内心澎湃……

没有人规定,身为公孙策的虎卫,必须是直男……

第三十章 龙阳君卫劫

“卫劫奉王令,前来拜谒泾阳君!”红袍男子一入大堂,其绝世风华,令烛火的光芒黯淡,让大堂中的半数男性低下了头颅,使得正在斟酒的白袍剑婢也忘记了一切,脑海空明。

公孙策一声轻咳,唤醒了面前发呆的白袍剑婢,白袍剑婢见酒洒了一桌,吓得花容失色,惶惶不安。

“无妨,今夜的饭就省了吧。”公孙策取出手绢,将桌上酒液擦净。白袍剑婢躬身拜谢,端着酒壶退了出去,经过龙阳君卫劫的时候,被吓得雪白的俏脸再次泛起红晕。

“坐!”公孙策指着右首第一个空位,对龙阳君说道。他脸色正常,没有龙阳君卫劫想象中的鄙夷,也没有那种倾慕,这让他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谢泾阳君赐座!”卫劫坦然坐下,坐的端正,身后披着浓黑齐腰的长发,加上一袭红袍,用风流倜傥来形容,都是一种贬低。只能用绝世来形容,绝世的容颜,绝世的风采,绝世的龙阳君!

“有些好奇,魏无忌何时成了魏王?”公孙策望着卫劫,心中也是感叹,这家伙太美丽。容颜比自己的五个女人都要美,而且那种坐下就仿佛山海一样的气质,举世难寻。

“泾阳君有所不知,腊月二十九庞涓将军撤军于信都,引发晋军附属军团营啸内乱。燕军乘火打劫,大败晋军,斩首五万。晋国失威,国内诸侯悉数撤兵归国。庞涓将军乘机攻占魏郡,此时正被齐军围攻。”卫劫吐字如兰,字字环绕在众人耳边,很是清新。

“赵国归附燕国,占据赵郡、巨鹿郡与南常山郡;我魏国依附大周,被大周女皇晋升为王国,辖魏郡、朝歌郡与河内郡。此时吴起将军正率军攻略河内郡,不日将破。”龙阳君语气平淡,面无喜色。

“那么河东郡如何处置?”公孙策最关心这个问题,他知道以前赵国只有赵郡,魏国只有河东郡,现在晋国势弱,两国都有崛起的希望。赵国还能留有旧地,而魏国则丢了河东郡,河东郡的归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若兴平君平安回归蒲地,大周女皇会册封泾阳君为王。使泾阳君坐拥河东之地,为大周北方屏障。可惜兴平君已在咸阳,所以河东郡一地,大周是不会交给任何人。将由樊侯世子薛讷率军镇守,全力进攻晋国,破坏晋国的春耕!”龙阳君说罢,见公孙策脸色无异常,心中有些敬佩他的气度。

公孙策也推测出薛仁贵为什么要投周了,因为爵位,因为封地!

薛仁贵并不是像电视上说的那样,是寒门子弟。他前半生落魄,但依旧挂着世家子弟的名头。因为他的家族很悠久,祖上也有割据称王的。值得一提的是,薛仁贵的家族和吕布失败有着直接关系。

“魏无忌派你来,究竟要做些什么?他要走,将前面答应的人口给我,我公孙策任他离去。”公孙策知道河东地区薛姓是大族,很多牛人还在沉睡,如果薛仁贵之子薛讷来到这里,那么薛氏的力量会暴涨,是他很难抵抗的。

“别无他意,只是希望能和泾阳君再做一笔买卖。”

“上一笔还没有结账,这一笔买卖我不是很放心。他不会把你当作人质留在我这吧?”公孙策听到买卖上门,面露喜色。上次和魏无忌的交易,他觉得很划算。

“只要泾阳军答应,后续九万民众即刻就会运来。我王的希望君上能率军北击晋国,拖住晋军,使我王能顺利将余下民众经河内郡,迁往魏郡。为保证我军不会乘机攻袭蒲地,我王也会率军与君上联军进攻晋国!”

“那么薛讷的周军怎么说?他就率军屯扎在大河之南,随时都能北渡大河,踏上河东的土地。你们可以保证不进攻我,但薛讷不好说。”公孙策摇头,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同时望向龙阳君的眼神,很是凌厉,似乎要看穿他。

龙阳君卫劫脸色不变,笑说:“我王只是希望泾阳君能亲率劲锐北上,若泾阳君有担忧,也可派遣偏师北击晋国。原有的条件不会有变化,依旧是四万人口。”

“可以,这事我答应了。五千骑军如何?有西凉锦马超,常山赵子龙领军!”公孙策笑了,笑的很开怀。

龙阳君卫劫也笑了,张耳等人都笑了。

大事议定,大堂的气氛轻松下来,公孙策高举酒杯起身说道:“希望能与魏国的友好关系能天长地久,干!”

“干!”众人举杯,一饮而尽。

宴会之后,公孙策找来楚萌萌。

“我很疑惑,为什么魏无忌要北击晋国?他此时手里还有将近三十万人口,只要放薛讷大军过河,他可以轻轻松松带走十五万人。根本没必要来找我做买卖,其中必有内情,就是想不通会在哪里。”两人对桌而坐,吃着宵夜。

酒宴上的菜,往往只是摆设,为了脸面什么的,吃的很少。

楚萌萌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语言很简单的说道:“因为魏无忌有雄心,而且看的很远!”

“你仔细分解一下,我有点明白,就是想不通关键。”公孙策放下筷子,神情专注。

“魏无忌投靠大周是不得已而为之,对大周毫无归顺之心。对大周更是充满防范之心,所以处处要多做提防。”

“这个寒冷的冬马上就要过去,春来之后,各地都会进行春耕。人口多少,直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有多少潜力的最大标准。魏无忌有雄心壮大魏国,那么迟早要从大周脱离,所以大周就不能强盛起来!”

公孙策似乎明白了,说道:“所以魏无忌颇费周折,宁愿将手下人口给我,也不愿意给薛讷!他也知道我不会甘心守在蒲地,早晚要和薛讷扛上,他给我增加实力,就是间接削弱大周的实力。论深谋远虑,我差魏无忌太多。”

“君上何必自谦,我们虽然只有一县之地,却能让周围势力看重,自然也有其中的道理。光凭借君上温侯传承者的身份,就能让列国分封一县之地!更何况还有董卓这个铁杆联盟在侧翼。只要君上不是弄得四面皆敌,我军就不会败得太惨。”楚萌萌言语间很是自得。

他没有想到自己一帮人,也成了天下间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小势力,更是直接导致晋国势弱的元凶。

夜里,龙阳君卫劫与张耳也在彻夜相谈,听卫劫将魏国的形势说了一遍后,张耳陷入沉思。没想到魏国地盘虽然大了,但麻烦更多了。

“河内郡有人口约二十万,魏郡三十万,朝歌郡二十万,加上大王从安邑迁移的十五万人口,我们总共会有九十万人口。大周如此厚待我国,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我们在大河之北挡住齐王韩信!”卫劫说了魏国将来的家底和任务后,等待张耳的回答。

张耳和韩信生前打过交道,背水一战这个典故就是张耳和韩信联手搞出来的。他的王位,也是韩信举荐给刘邦的。两人关系不错,张耳很了解韩信。

“武周拿我魏国当刀,只要能挡住齐王韩信,我魏军的战力必能脱胎换骨,再次成为闻名列国的强军!齐国,就是磨刀石。武周给的条件很优厚,给的任务也不是很难完成。再说,我魏国也别无选择。”张耳言语间很是自信,因为他知道韩信这个人最大的缺点!

“大王希望泾阳君能搅乱河东局势,不能让武周步步蚕食晋国。各国军力平衡,对我魏国才最为有力。所以大王有意留我在泾阳君麾下效力,不知丞相觉得这个泾阳君如何。”卫劫语气平静,对于魏无忌的安排,说不上愤怒。

张耳略微沉吟后说道:“泾阳君此人至孝,性情不恶,待人甚厚,有大王风范。而且此人极度推崇法度,讲究规矩。对待自己的部下,很是宽容,待之如子弟。对待敌人,可以从他攻略蒲地可以看出,可谓心狠手辣,不留生口!”

“此人有豪霸之气,豪能与刘邦相比,霸气比之项羽,稍逊一筹。更兼勇力过人,善于倾听部下劝谏,只是底蕴太差。比之大王,略有不如。”张耳对公孙策的评价很高,让卫劫陷入了沉思。

“此人如此英雄,留着必成为我魏国后患。当提早杀之,以绝后患!”卫劫如花娇艳的微笑中,说出了让张耳直摇头的建议。

“你想的太多了,泾阳君能不能在晋周两国直接生存下来还是一个问题。河东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不是王霸之地。再说那秦国,也不会坐看泾阳君成长起来。等我魏国雄起之时,泾阳君可能已经灰飞烟散,不复存在。”

张耳最后的一句话,结束了两人之间的对话。

初九,魏国送来的人口陆续前来。公孙策将他们统统安置在首阳军镇和永济军镇,同时全军进入战备状态,公孙策本人率军坐镇永济,防范魏军或者周军。同时传令郭亮,让他率部北上,协助马超与赵云。

对于公孙策提前出兵,让龙阳君卫劫有一点被欺骗的感觉。因为他感觉这笔买卖做亏了,公孙策初五派出马超等人北击晋国,然后又在初七和他用既定事实换取人口,有一种做无本买卖的架势。

而此时的董卓,已经将西凉旧部召集到夏阳,全力攻打夏阳。夏阳守将是李神通,李唐宗室大将。将夏阳经营的稳固如磐石,依靠大河源源不断的获得晋国的补给,利用城墙不断消耗董卓麾下西凉军。

可是初九这天发生了变化,因为大河东面的汾阴城没有如期送来各种物资,让夏阳守军士气大降,差点被董卓一口气攻破。

董卓夜晚望着夏阳这座破城,志在必得。他一点都不稀罕大秦给他的那个富平君封号,他现在只想攻破夏阳,挥兵渡过大河,率军直击太原郡,杀尽王允族人!

夏阳城中,李神通忧心忡忡。守军不足两千,大多带伤,不出意外的话,明日天明就是夏阳城破之时。

城头上望着联营十里的西凉军,他只恨手中没兵。不然破釜沉舟,来一次夜袭,说不定还能收获奇效!

第三十一章 父与子

董卓十里联营状如弧形,三面包围夏阳城,只留夏阳东边因为靠河故无法扎营,可谓围三缺一。再说董卓的目的不是杀李神通,而是攻克夏阳,方便自己进军河东。

夜里董卓想到自己将要踏上河东,然后就能攻入太原,宿仇得报。心中之欢喜无法用言语描述,更是难以入睡。带着卫士在大营之中巡视,嘱咐各营守将,谨防晋军夜袭。

董卓女婿牛辅听了,很不以为意地说道:“君上,城中残兵不足两千,又都是伤兵,有什么好防备的?”

董卓知道自己嗣子郭亮被立为世子,牛辅是很有情绪的。所以对牛辅的牢骚很是容忍,指着自己与牛辅的脑袋说道:“你我报仇雪恨之机会就在眼前,此时就该更加谨慎。狮子搏兔,尚尽全力,何况是搏杀于人?”

“当初就是咱家疏忽一时,为贼子所害。我若是城中守将,今夜必行那垂死一击之事!那李神通身为李唐宗室大将,不可小觑!今夜务必加强警戒力度,否则以军法处置!”董卓说罢,转身就走。

李儒和牛辅关系亲密,临走对牛辅说道:“阴沟里翻船的事情还少么?岳父大人知你心中抑郁,否则刚才你铁定免不了一顿鞭子!都是死过一会的人了,还有什么看不透的?”

“传我将令,左军各营加强警戒力度,军分两拨,轮番执勤!”军营外,董卓听到牛辅的大喝,只是笑了笑。

夏阳城中,李神通也是无法睡眠,在伤兵营中慰问伤兵,同时表达自己愿与夏阳城同生共死的决心。

“将军,城外有汾阴信使!”亲兵疾步跑来,对李神通低声说道。

李神通很想知道汾阴为什么停止了物资供应,急忙带着亲兵去找汾阴信使。要知道他前端时间能守住夏阳,使夏阳安稳如山,靠的就是弓弩。今天就是因为箭矢用尽,才被西凉军攻上城头,在激烈的城头搏杀中,让守军元气大伤。

李神通,名寿,字神通,以字行。唐朝宗室,李虎之孙,高祖李渊堂弟。

以字行是“以字行于世”的意思,是一个关于称谓的术语。汉字文化圈中,中国、朝鲜半岛、越南等地之古人,一般有“名”有“字”,“以字行”即是因为种种原因,多仅称呼此人的“字”,而不熟悉其“名”。

例如项羽,名籍字羽;刘伯温,名基字伯温;唐伯虎,名寅字伯虎;还有近代军神蒋方震,字百里,都是以字行于世。这种情况在隋唐达到了鼎盛,就连孟浩然也是如此,以至于本名都不为后人所知。

李神通于隋朝末年作为人质,留在京师长安,当时李渊与李世民等人从太原起兵,李神通与亲人逃入鄠县山区南部避祸。当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李秀宁到来之后,便与史万宝、裴勣、柳崇礼等人举兵响应,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事后李渊授李神通光禄大夫,占领长安后改授宗正卿。

武德元年(618年),李神通被封为郑公,不久改封永康王,再改封淮安王,拜右翊卫大将军。不久,李神通担任山东道安抚大使,节制山东地区的唐军,击宇文化及军于魏县。此时李氏宗亲除李渊诸子以外,唯李神通势力最大、任务最重,从李渊将山东一带军事委由李神通处置,可见他对李神通之信赖。

窦建德占据山东后,李神通退保黎阳,后兵败遭掳,却以唐帝血亲的关系被窦建德待以客礼。武德四年,窦建德被击败,李神通被授命为河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仍担当抚慰山东的重任。后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