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陆犯焉识 [实体书精校版]-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不自在,甚至羞辱。劳改农场的场长给每个人发了纪念品,一条新得发硬、带染料气味的花毛巾,一个新的大花脸盆,一套新衣服。据说新衣服是市面上老人家都爱穿但穿不起的涤纶料子做的。老几不由地想到了裹在晴纶衣裤里烧成火球的知青小邢。

老几回到招待所,室友们不是去别的屋串门就是招人到自己屋来串门。他似乎挺碍别人的事,便一个人走到草地上。他要想想该拿自己怎么办。他以为自己是爱自由的,现在才知道自己怕自由。一有了自由,他就要考虑,婉喻还会不会接受自己,凭什么还要接受自己,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他没有目的地乱走,一会他发现自己走到了自己曾经的病房――那个“暖房”。就是说他走到医院来了。他迎面看到的第一个招牌是牙科。应该让婉喻看到一个有牙的焉识。他走进去,牙医和护士在给一个八九岁的男孩“上刑”,男孩在牙科的老虎凳上扭作一团,自己的父亲按都按不住,一头汗地说:“谁让你不刷牙?!以后还刷牙不?!”

不管老几是被毙了还是被赦了,这地方的人还是继续受牙病折磨。他坐在一把椅子上等待。一个女牙医过来,问他怎么了。他说想装一副假牙。女牙医把他带进另一间屋子,拿出几种样品,要他挑一种。他挑了一种最便宜的,女牙医告诉他,最便宜的货紧俏,场里人都要最便宜的,要的话就得等。等多久?等两三个月。老几犹豫了一下,觉得自己是需要这两三个月的;他需要这段时间来恢复体力,调整心态,矫正结巴,清理虱子,等待牙齿。

“请、请……请问费用……?”

他想自己怎么回事,见个女牙医紧张什么?结巴又严重起来。

女牙医请他明天来医院挂号,再来牙科量尺寸,做模子。

这天晚饭时间,叶干事给每个老释放犯带来了一个信封,里面装着钱;在押期间被扣的工资会补发一部分,这是从那笔补发工资里支出的一小部分,主要考虑到每个人刚释放都会有各种用项,所以提前给他们预支了。

老几很高兴能有这笔钱去付假牙的费用。拿了钱的老释放犯们都在商量如何花销。“你最需要买的是什么?”一个用橡皮筋做眼镜腿的老先生以粉红的牙花咬着字眼,把“什么”说成“协么”。

当老几告诉他们是假牙时,另外三个室友都乐了。他们的意思是,都到这岁数了,牙花都磨成牙了,还费那个事?说不定假牙还没有牙花好使呢!牙花嚼不烂的东西,肠胃能嚼烂,吃这么多年的油菜秸、青稞粒、七七芽,肠胃里都长了牙。老几没什么可说的。都这个岁数了,为了一个女人的眼睛不受罪而装假牙,他若把这个理由告诉他们,他们更会乐不可支。

第二天老几换了那身涤纶的新衣服,刚要抚摸一下,手掌就把料子沾起来了。再一抹,料子“啪搭”一下打了他的指尖。裤腿在他的脚踝上部飘荡,看上去他像江南的插秧农夫。不管怎样,这身衣服官方地正式地替代了他的囚服。他去了医院牙科,打好模子,走出来,迎面推来的担架车旁跟着的是颖花儿妈,虽然她围着红白黑三色长毛围巾,老几很远就把她认了出来。颖花儿妈看见老几眼圈就红了。老几立刻明白躺着的人是邓指,当然,跟他记忆里的邓指不是一个模样了。老几反身一面跟着担架车往住院部方向走,一面问安徽女人邓指怎么了。回答说刚刚做了手术,麻醉着呢。什么手术?开膛破肚的手术。女人抽泣起来。老几不再问下去,因为他知道这是个说不出名堂来的女人。一看就知道她不明白丈夫到底哪里出了毛病。

到了住院部,老几轻声向一个护士打听了邓指的手术,回答又干脆又简短:肝癌。老几又拉住一个中年医生,问邓指的手术成功率多大。医生说死马当活马医。医生护士说完都忙自己的去了,把老几一人留在正午的太阳下。老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应该回到邓指的病房去,回去又能干什么。他走到场部小卖部,买了四瓶糖水菠萝――那是小卖部的贵族食品,送到了邓指的病房,什么也没有说,匆匆告别了。

一个礼拜后,他回到牙科去再次打模子,因为上次打的模子碎了一块。离开时他想起了邓指。他几乎把他作为一个患难之交想起的。这是最后的机会可以见这个患难之交了。作为患难之交,他有义务告诉邓指,自己获释了,要回到妻子婉喻那里去了。

邓指靠在床头,手里拿了本杂志,场部图书馆借来的《人民文学》。他像个瘦黄的孩子,两眼却还是不服输的。一般得绝症的人是最后一个知道自己病情的,在邓指的案例中,颖花儿妈可能是倒数第二个知道邓指病情的。所以两口子都为老几的到来、老几的获释、老几的一身可笑的新装欢天喜地。

“操,老陆拽上涤纶了?”他伸手上来。

老几正要告诉他这种鬼料子会走火,邓指的手指头已经给火星崩着了,“哎哟”了一声。于是又是一轮笑。颖花儿妈给老几倒了一杯开水,放了一勺红糖,催促老几趁热喝。同屋的病人见这边这么热闹,躲到外面晒太阳去了。邓指对颖花儿妈说,去买个午餐肉罐头来,中午宴请老陆。颖花儿妈欣然答应,裹上围脖走了。女人一走,邓指问老几,跟老婆通上信没有。老几说还没写信,怕婉喻一接到他的信会催他立刻回去,假牙就来不及装了。

“别跟她说你那些浪荡事,知道不?”邓指说,做了个鬼脸。

老几笑笑。七十多岁的人了,再不说就来不及了。他对婉喻的爱一定要从他的浪荡说起。

“给,这个还还给你。”邓指把一样东西放在老几手上。

那块欧米茄。老几告诉他,这是他送给他的礼物,退礼物等于打人脸。

“这块表捣蛋。”邓指指着表笑道,“没有它我一辈子都给女人蒙在鼓里。我宁愿一辈子给蒙在鼓里。所以我得把它还给你。就算我借来用了十多年,测量了一下女人的心。你要回你老婆那儿去了,戴着它回去,本来就是老婆给你买的。”

老几没有问,邓指在降级之后,到了牧业中队,是否和牧业中队长对质或决斗了。他没有这种胃口和情趣来打听这种事。

“别搞那么清楚。一个男人一辈子就一个老婆。到了这岁数更明白了,能和你说说话的就是你老婆。我家小三儿出去上大学了,找了个相好,嘿,也是咱这儿出去的,跟他妈一样的女人!你回到上海,跟你老婆好好过。没剩他妈的几天了。”

邓指有点累了,脑袋在枕头上开始往下出溜,老几帮着他躺平。等到颖花儿妈提着一个装着罐头和苹果的网兜回来,邓指已经昏睡过去。

老几告辞出来,迎着正南边的太阳站了一会,泪水花了他的眼。

两个礼拜后,老几的假牙到货了,婉喻的信还没有来。在牙医的指导下,他把假牙装到嘴里,有一点松,但女牙医说松一点好,舒服,不磨牙肉,好比大一点的鞋子不磨脚一个道理。

这套跟大鞋子一样舒适的假牙使老几马上尊严起来,也漂亮起来。可以算个看得过去的老先生。老几在招待所的食堂搭伙,时常看见邓指的媳妇在那里帮厨。她一见老几就笑得眼睛弯弯的,让老几把新涤纶裤子脱了,她给他放出一个边来,否则他那么冷的天穿着长裤衩似的。老几谢了她的心意,回到招待所找了针线,把裤子改长了。犯人的生活真锻炼人,现在他可以做女人的活,更会做男人的活,七十多岁的人,肌肉还是五十岁的。他一边飞针走线,一边想到邓指媳妇的可怜,当时他一句真话出来,邓指的手枪可能就要了她的命。她一直记着老几的救命之恩呢。

到了大雪封山,通往大荒草漠外的公路交通都断了,邓指的媳妇问老几,为什么还不回家;其他“特赦”的老无期都走了。老几说他在等妻子的来信;妻子一定要做一番安排才能迎接他回去。

邓指在年底的时候病危了。第一次抢救过来之后,他还是很精神。脸色已经不是人的脸色,原本很小的眼睛现在肿成了两条线,露出来的是曾经的邓指那副逼人的目光。

“老陆,家里来信了吗?”

老几摇摇头,笑笑。他一点不担忧,婉喻从不失约。

“你睡觉睡着了吗?”

这两个问题烦了邓指十多年。

老几只是笑笑,没有摇头。他该体谅他,不想让他烦到最后一口气。

他的眼睛从两道线里看了看自己的媳妇,媳妇出去了。他又看看老几,老几上去拉起他干巴了的手,上面可好看了,乌紫一块,青黄一块,还有橡皮膏揭了贴、贴了揭留的黑色印痕。

“你媳妇不会来信了。”邓指有点幸灾乐祸地说。

老几还是毫不担心地笑笑。

“你干的浪荡事儿,别以为女人不知道。女人心里明白着呢!”邓指说。

老几叫他别累着,说多了耗人,此刻邓指只能补,不能耗。邓指听进去了,闭上眼睛,但闭了半分钟又睁开,眼睛似乎没那么肿了,曾经的神采通了电一样放射出来。

“老陆,你是个好人。宁可让我枪毙了你,都不肯说出实话来害颖花儿她妈。你知道那时候要毙了你有多容易?上级对你宽大多少人不服,随便找个由头就把你毙了。你知道吧?”邓指说。

老几不动声色。看看,一直以来他的提心吊胆不是没有根据的。

“邓、邓、邓政委,……”虽然邓指的政委早就给撸了,老几还是按他一生中最大的官衔称呼他。“我、我……”他想说颖花儿她妈真的没有去过五千米海拔的高坡,但邓指打断他。

“行了,”邓指无力地一笑。“你跟我还用装结巴吗?我不是早就知道你伶牙俐齿了吗?”

老几愣了。他并没有存心装结巴;他一急,一激动,一高兴或一不高兴,特别想说话或者特别不想说话,他都是这样,天然自然地口吃,二十多年前那个讲台前用语言征服一颗颗心的陆焉识似乎不在了。

邓指说:“难为你了,好好一个人,把自己活活整成残废。”

老几没有在意邓指的怜惜和同情,他的心思跑远了,跑到婉喻那儿去了。他见到婉喻会不会找回原来那口温雅淡定,有标有点,落到纸上即成文章的话语呢?这时他突然被邓指的话吸引回来。

“颖花儿她妈是个好女人。我不配人家。我凭啥把人家带到这鬼地方来?再也出不去了。……将来她有啥难处,你帮帮她,就算帮我。”歇一口气,他又说,“你看,你这‘无期’到头了,要走了,我成‘无期’了,哪儿也去不了。”

老几在邓指昏迷的三天里天天去看他。老几从邓指的昏迷感到安慰:永别世界原来是有过渡的,昏迷便是这段过渡。昏迷使你不知不觉撒开了你不舍的一切,在沉入昏迷的前一刻也许还抱着希望,生还的希望,与亲人重逢的希望,甚至康复的希望。邓指在沉入昏迷的刹那一定希望过,希望这不是最终结局,希望他和颖花儿她妈能结束他们的“无期”,一块走出这里。

邓指去世很多天之后,他才回顾邓指说的话:假如颖花儿她妈有什么难处,请代为照顾她。颖花儿她妈是邓指带不走的心头肉,可邓指为什么要他这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子照顾她,老几想不明白。

第二年春天,也就是1977年的4月底,高原的公路通车了,邮车带来了积存了一冬的信件邮件,其中没有一封信从婉喻那儿来。

老几每天独自到草原上练习说话,他给自己的功课是朗读二十年来盲写的文章。每天两小时的功课做完,他都非常满意,给自己打满分。他残废了的语言会康复的,别急,再多给它一点时间。所以婉喻不来信,老几正好抓紧时间,搞语言康复活动。

邓指的媳妇天天在食堂看见老几。现在她替代邓指为他烦心:“家里有信来没有?”“睡好觉了没有?”她现在当上了食堂的临时工,每次老几打饭,她都多给他半勺菜,眼睛在大口罩上方朝老几一抬,让老几意识到她的偏心,让两人一块在脑子里登记下这份偏心。

老几告诉她,家里来信了,觉也睡好了。她开始很高兴,隔着口罩都能看出她的嘴咧开多大地笑,似乎终于可以告慰邓指地下亡灵了。到了五月,她问他:“什么时候回家?”老几说再等等。从此,“什么时候回家?”代替了“家里来信没有?”

因此她推断老几不诚实,没有说实话,一直以来都在骗她:他既没收到家里来信也没睡好觉。她停止了提问,无语地看看他,多给他的菜不是半勺而是一勺。

老几自己是不急的。六月的大荒草漠流云飞花,他等的不仅是婉喻的信,还等着自己能养出点膘来。他被释放的时候体重只有一百零七斤,基本上是一副枯骨。他的婉喻怎么可能不来信呢?婉喻从来不失约的。

第二十九节 探监

我祖父在1955年被减刑之后,作为无期犯人转移到了浙江和江西接壤处的一所监狱。这就给我按时探监的祖母增添了难度。首先是路程上的难度,去和回要花费四五天时间,在她当了学校勤杂工之后,一个月请四五天的假是不可能的。在她第一次到浙江监狱探监时,就很不舍地告诉焉识,以后只能是每三个月来看他一次,每三个月的月初。从此,每一个季度的第一个月'Zei8。Com电子书下载:。 ',第一天,焉识从来不会空等。等他被看守带到会见室的时候,婉喻总是已经坐在那里,静静地,似乎已经坐了半辈子。她也总是那样安静地一笑,站起身来,半丝旅途的风尘都没有。她的笑也总是带一点羞怯和惊喜,就像她不相信他会来赴约。两个人会不做声地坐一会,之后婉喻会说起孩子们的事情。她总是说孩子们的事情。他们有孩子啊,有那么好的孩子!孩子们身上各有一半她和他。每次见到他,她不能和他皮肉贴皮肉地亲昵,便以谈孩子来提醒她自己也暗示焉识,她与他有肉体交合的证据。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还能怎样亲呢?他和她在他们共同的孩子身上亲得化到了一处,亲得解都解不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共有的秘密只能到如此了:他们的孩子被他俩生命的暗码所控制,那暗码是她和他血统的绝密信号。谈他们的孩子,就好比谈他们最私密的身体部位,他们最私密的那部分生命,那部分谁也掺乎不进来的生命。

“丹珏考上清华了!”1956年秋天婉喻这样告诉焉识。

记得那次吗?他们被恩娘逼到太湖边?那个湖边的小客栈?他们被雨关在十平米的客房内,肉体似乎从皮囊的禁锢和灵魂的约束中腾跃出来,在蓝白印花帐子里贪玩忘返?

“子烨研究生毕业了,因为是年级的尖子,所以可能留在大学里当老师!”1957年春天,婉喻带来这个消息。

怀子烨那段他们糊里糊涂:她还在给大女儿丹琼哺乳,身上总有一股奶味,也许是那股奶味使他躁动。一夜一夜,他呼吸重了,也长了,在黑暗里嗅着那奶味,然后突然就扑向她。子烨是在那些夜晚中的某一夜降落到她腹内的。

“子烨谈了个女朋友,老早就谈了,瞒牢我就是了。是他大学里的同学,家里蛮好的,是南下干部。”1957年夏天婉喻见了他就报喜。

子烨的到来让他父亲挨了一棒子似的。大女儿丹琼之后,他和她说过:可以了,一个女儿很好了。她和他之间,什么都是他在做主,而那些精子却又贱又热情地奔向它们自己的追逐对象,众星捧月地围着那颗卵子。卵子终于傲慢地、无奈地在它们几亿个分子中挑剔,最终懒洋洋地接受了它们中的最殷勤勇猛者。

“清华要保送丹珏到苏联留学呢!”1957年秋天,婉喻见到他就把小女儿的信铺开来给他看。

小女儿丹珏总使他柔情似水。他不止一次地想,无论自己爱不爱婉喻,丹珏身上有一半的婉喻。你看她的安静,你看她那突然耀眼的眼神!太湖边上的蓝白花帐子内,婉喻把那样的眼神偷偷输入了小女儿。

于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是以婉喻来探监开始。在她谈孩子们的时候,她的手一样样摊开她带给他的东西。他吃惯的风鸡,腐乳,咸肉,糟鱼……她已经是个小恩娘了,所有恩娘式的食谱,都是恩娘留给她最丰厚的遗产,她都继承下来,做得一点不走味,不走样,让他总是以舌头思乡,以舌头回家,回到他们恩娘还活着的日子里。在没有自由的监号里想曾经的“没自由”,才意识到那“没自由”是多么自由。

婉喻来探监的时候总是穿戴讲究,脸上扑着薄薄的粉脂。大概还是早年买的可迪牌香粉。她比过去略微胖了一点,身体把旧衣服撑满了。他偶尔问到家里的收支,她总说蛮好。有一次她还娇嗔了一下:“好像你对柴米价钱感兴趣一样!”她说现在日子好过多了,又不是金圆券的时候,有钱大家也要做强盗,整天在外面拼抢着买米买面。蛋炒饭不再像解放前了,解放前那叫饭炒蛋。女人洗头发用两个鸡蛋清也用得起!

两人平淡家常地只讲孩子们的事。有一次,讲着讲着,一只肥大的虱子胆大包天地从焉识的领口爬出来,爬到喉咙和胸口相接的一带,婉喻随便一伸手,就像替孩子揩掉鼻涕疙疤似的,食指尖将它一揩,一抠,合在拇指上,再一碾,又在桌肚下一抹。动作流畅得没让两人中的任何一个尴尬,也没让嘴里的话断线。于是,不用焉识介绍监狱的环境和卫生,婉喻对什么都有数了。再来探监,她带了两瓶万金油,眼睛看一眼焉识,不好意思地一笑,似乎没有把生白虱这样重要的监狱生活内容考虑到,是她的不周。

婉喻的探监日子,成了焉识四季交替的临界点。春夏之交,婉喻带来笋豆、糟鱼;夏秋更迭,咸鸭蛋、腌鸭肫、烧酒醉虾;秋去冬来,椒盐猪油渣,油浸蟹黄蟹肉;来年开春,腌了一冬的猪后腿、风鸡风鹅、咸黄鱼都让婉喻装在罐子里,【。52dzs。】瓶子里,盒子里带来了……焉识拎着这些沉甸甸的食物往监号走,心里总是奇怪,来的一路几百公里,婉喻是如何三头六臂地把东西搬运过来的?那手提肩扛的,拖泥带水的长途征程怎么会没有在她身上留下狼狈的痕迹?在会见室一坐,还是那个洁净透亮的婉喻,一脸的识相,对自己微微的寡趣乏味泰然坦荡,自知是改进不了的,但是没关系,你给她多少关注,她就要多少。

1957年秋天,婉喻走了之后,监狱干部通知监狱工厂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