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年代,莫正阳如果想要出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有了秦文煊遗留的这个身份,他随时都能返港。
虽然他没有打算长期滞留国外,但出国做一些布置,购买一些国内买不到的稀缺商品,还是很有必要的。
从行李箱里取出一套新衣服,莫正阳准备去逛逛这个时代的百货大楼,顺便给自己和家人买点必须的物品。
穿上崭新的中山装之后,莫正阳的形象果然焕然一新,瞬间从土包子变成了洋学生。
如果是在饮用灵泉水之前,莫正阳焦黄的脸色同秦文煊还有很大的差别,但现在的莫正阳,皮肤白皙,面色红润,一副成功人士的气派,就算是秦文煊的熟人看到他,也绝对看不出破绽。
带上所有的票证,又拿了一个能折叠起来的大袋子,锁上院门,莫正阳大步流星的朝市里最大的一座百货大楼走去。
这座大楼在市中心,距离车站不远,也不用乘车,步行一刻钟,莫正阳就抵达了目的地。
这是一座四层高的大楼,门口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走进大楼的第一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围了整整一圈的柜台,一种朴素年代的即视感,瞬间扑面而来。
一楼是副食品区,琳琅满目的糖果、糕点、饼干,以及油盐酱醋等,在柜台里摆得满满当当。
通往二楼的楼梯口,还设有侨汇专柜。
包装精美的软硬糖果,各种口味的巧克力,高档饼干,罐装奶粉,摆放的整整齐齐,非常醒目。
莫正阳没有马上购买,而是先转了一圈,查看了一下商品的种类,转身上了二楼。
二楼都是生活日用品。香皂、肥皂、牙膏、牙刷等洗漱用品,毛巾、枕巾、手帕、衬衣、裤子、鞋子等鞋帽服装布料,还有各种妇女用品,都在不同的柜台分别摆放。
三楼是锅碗瓢勺等普通工业用品。
四楼的物品最贵重,钟表、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等值钱的大件,都在这里摆放。
莫正阳最先购买的物品是手表。
他现在用的是秦文煊的身份,秦文煊身为港侨,手腕上怎么能少了一块进口手表?
原本秦文煊有一块很高档的进口手表,但他身上的遗物,莫正阳肯定是不会动的。
莫正阳问了问价格,劳力士金表890元,欧米茄50元,瑞士大罗马280元。莫正阳暂时还没有收入,光靠着秦文煊的这点遗产也不经花,决定还是省着点,想要更高档的,可以等以后返港的时候再买。
斟酌了一下,最后选择了50元的欧米茄。
这种高档进口手表,买得起的人很少,不是紧俏货,因此不要票。
反倒是他看好的“魔都”牌手表,因为价格亲民,只要0元,是非常紧俏的物品,普通柜台没货,只有侨汇专柜有售,提供相应的侨汇卷后,莫正阳欣然买下了一块。
莫正阳本人的身份佩戴欧米茄手表,有点太扎眼了,佩戴这块国产的手表,倒是非常合适。
而且这块a58“魔都”牌手表,很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既然有机会买到一块,他自然不能放过。
955年9月,魔都轻工业局组织魔都钟表行业58位老师傅用手工制作了8只细马机械手表样机,这应该算作国内手表的始祖。958年魔都手表厂正式建厂,生产出第一批魔都牌手表,改写了国内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这就是收藏家的掌上明珠a58。
a58是国内生产的第一代细马表,7钻、长三针、机芯外径25。,摆轮上装有4个螺钉。质量接近瑞士的宝丽爵手表水平,可连续走时3小时以上,日差小于分钟。
a58投入市场后,总理也买了一块并长期使用它,当时还是帆布表带呢。在一次出国访问非洲时,他还特意向几内亚总统展现了自己身上的衣服皮鞋到佩戴的手表,清一色的中国货,以此来说明自力更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只手表后来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内。
生活在这个年代,这块“魔都”牌手表,恐怕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要一直陪伴着莫正阳了。
除了手表之外,收音机也是必需品。
现在的henghi运动,一个接着一个,有一台收音机,随时收听国家的henghi动向,是非常有必要的。
秦文煊的小院里倒是有一台很高档的收音机,但这台价格昂贵的收音机,莫正阳私下听还可以,不适合普通家庭使用。
莫正阳准备把这台收音机留到家里,收音机既是当下这个时代唯一的娱乐设备,也能让家里人随时关注国家的政策变化。
收音机的价格是5元,莫正阳没有收音机票,只能在侨汇专柜用侨汇购物券购买。
这个时候的侨汇券还没有六十年代那么完善,印刷也没有那么精美。以后的侨汇券会按照面值,同时提供四类票据,分别是粮票、油票、副食票和购物票或者叫工业票。
侨汇卷是一种票证,并不是有价的货币,不能当人民币用。
华侨汇给国内亲友的外汇,或者华人华侨在国内银行把外汇兑换成人民币,在提取人民币的时候,还能得到和所兑换人民币等比例的一份侨汇卷。
侨汇卷非常难得,因为国内的各种稀缺品,几乎都能用侨汇卷购买到。。。
莫正阳现在什么都缺,但他一次拿不了那么多东西,就算偷偷摸摸的把一下不起眼的小东西收进了空间,还是很快就装满了一个大包。为了避免被人发现异常,他准备多来几次,在这里呆上一两天再走。
反正他手中的侨汇卷有的是,怎么也够他用了,除了手表、收音机这两样大件之外,自己的衣服、鞋子也买了几套。剩下的东西都是买给家里人的,有成衣、布料以及各种副食日用品。
这个时候的东西确实便宜,除了大件的工业品算是比较贵以外,副食日用品的价格很低。
比如五星茅台,侨汇专柜每瓶只要2。97元,实在是太便宜了。不要说和后世比了,等92年四五月份,国家先后对茶叶、酒、砂糖等商品实行高价政策后,这样一瓶茅台可就需要元了。
要不是实在拿不走,莫正阳真想把专柜里的茅台酒全给包圆了。
110 收集物种()
莫正阳准备在闵山市短暂停留几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玉露空间收集一下物种。
要想把空间的加工大楼充分利用起来,使其生产能力,能够满足日常的最基本需求,那么,空间中的物种越全越多,越能早一天达成这个目标。
闵山市的西北是连绵起伏的闵山山系,南部是浩淼的青鸟湖,水陆物种都极其丰富,莫正阳在这里停留几天,能够极大的丰富玉露空间的物种储备。
玉露空间的科技程度远超莫正阳的想象,每一个新的物种,哪怕只有一个细胞,空间的强大能力也能成功培育出这个物种。当然,这样的培育方式会耗费更多的能量,并不可取。还是常规的培育动植物的方式,最节省能量。
得益于空间的高度科技化和自动化,莫正阳收取物种的方式并不难。
不需要他去种子公司购买良种,只要他在郊外四处转一转,他就可以授权玉露空间自动的收取物种。
闵山的西北面就是连绵起伏的闵山,虽然闵山不是什么大山脉,但物种也是极其丰富的。
莫正阳骑着自行车,出了闵山市区,一路向西北方向行去。
现在正值盛夏,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里种植着玉米、高粱、棉花、胡麻、大豆、花生、葵花籽、谷子、绿豆、红豆、芝麻、红薯、土豆,以及各种蔬菜、瓜果。这个时候,正是一年当中种植的物种最为丰富的时候。
莫正阳在农田阡陌的小路上慢悠悠的登着自行车,玉露空间的物种正在快速的增加。
玉露空间收取物种的方式非常智能化,并不是成片成片的摄取一空,而是很均匀的摄取,肉眼上根本看不出异常来。
现在的玉露空间消耗的都是玉露灵泉的能量,莫正阳凭空摄取物种的范围只有百米半径,但这个摄取范围,仍然让莫正阳很震惊,在他看来这么大的摄取范围已经非常方便并且足够用了。
登上闵山,莫正阳一直向大山的深处进发,各种野生植物、动物、昆虫,凡是莫正阳遇到的,都没有放过。
困了、累了,莫正阳就到空间的别墅里暂时休息。
两天两夜之后,莫正阳走出了大山,但他没有直接回闵山市区,而是来到了闵山市南部的青鸟湖。
烟波浩渺的青鸟湖,一望无际,水天一色,绿苇环抱,莲塘棋布,物种极其丰富。
莫正阳借了一条小船,花了一天时间在湖面上游弋,湖底游动的各种鱼虾鳖蟹,湖面上飞翔的各种水鸟昆虫,青鸟湖的物种,莫正阳基本上没有遗漏。
尤其是湖里的各种鱼类,凡是在莫正阳摄取范围之内的,被他摄走了一大部分。
青鸟湖的范围极大,但是限于捕鱼设备和当下的政策,湖里的大量野生水产品都被闲置了。人工种植的瓜果蔬菜,莫正阳不敢随便摄取,但这些无主之物,正好可以大量的填充一下玉露空间的淡水湖泊。
回到住处休息了一天,莫正阳打听好近郊的农村大集,准备去集市上收集一下鸡鸭鹅和猪牛羊狗等家禽、家畜。
现在还是59年的夏天,全国还没有大面积的闹饥荒,虽然文城的饥荒很严重,但闵山这里才刚刚露出了一点饥荒的苗头。
这个时代,农村大集还没有被完全取缔,西郊的大集是闵山市近郊规模最大的农村集市,辐射范围很广。
莫正阳第一次看到这种热闹的农村集市,感到很新鲜。
集市的最西面是专门的骡马市,猪牛羊马驴等家畜以及鸡鸭鹅等家禽,都在这里交易。
国家统购统销的粮油棉布,是不允许私下买卖的,国家对统购统销产品的管理非常严格,一经发现,必然会严厉惩处。但对于非统购统销产品,现在是允许议价销售的,农村大集上家禽家畜的交易,在全国性的大jihuang还没有全面爆发的时期,还没有被取缔。
莫正阳必须趁着现在还没有严格管理的好时机,赶紧把最需要的家禽、家畜各个物种补充齐全,不然,错过了这个好时机,以后想要搜集这些物种,就要平添很多麻烦。
莫正阳刚刚来到这里,就被三头奶牛小牛犊给吸引住了。
相比耕地的黄牛,奶牛并不多见,很少有村集体愿意养殖奶牛。
而且这三头小牛犊正好是一公两母,用来在空间中培育和繁殖正好合适。
现在这个年代,奶牛牛犊肯定不如能耕地的黄牛好卖,谈好价钱之后,莫正阳只花了40块钱就买下了这三头小奶牛。
把三头小牛犊暂时拴在了远处的一个木桩上,莫正阳没有继续购买其他家禽、家畜。他站在这里观察了一段时间,看到一位六十多岁的看起来很憨厚的老农卖掉了带来的两只羊,正要离开,赶紧迎了上去。
“大爷,能不能请您帮个忙呀?”莫正阳递上一根烟,很是亲和的问道。
看到是一根过滤嘴的大中华,老人家眼前一亮,接过来美美的吸了一口,吐出一大口烟,感叹道:“好烟,真是好烟,好多年没抽这么好的烟了,都要忘了这个味道了。”
然后疑惑的问道:“同志,看你这一身打扮,应该是城里的大干部吧?我一个瞎字不识的庄稼汉,能给你帮上什么忙呀?”
“可不能这么说,您老谦虚了。咱俩相比,我不如您的地方多了,比如种地,比如选牲口,这两样儿,我肯定都比不上您。”莫正阳直接说出自己的请求,“我是来采购种禽、种畜的,可我又不懂该怎么选,您能不能帮帮忙呀?”
“那你可真是找对人了,村里的牲口这一块,一直都是我管着,挑选牲口,我最拿手了。你准备都买些什么品种呀?”老爷子还真是一个热心肠,一点都没有推脱。
“所有家禽家畜都要买,大牲口最少是一公两母,家禽每种最少十只。我现在就挑好了三头小奶牛,其他都还没买呢。您老要是乐意帮忙,那您负责挑选和谈价,我就负责给钱,就当咱俩是一齐的,免得我一个外行人被人骗了。等挑完了,我肯定好好感谢您,绝对不让您老白忙活。”莫正阳说出自己的打算。
莫正阳担心自己一次买这么多大牲口,一个个谈下去,有点太打眼,找个代理人的话,不用自己直接出面,也就没那么醒目了。
111 回村()
一直忙乎了一个半小时,莫正阳才和老农把买到的家禽、家畜都挪到了一直往西、不算很远的偏僻小树林里。。。
莫正阳本想给老爷子两块钱的酬劳,可这个时候的人特别淳朴,老爷子死活不要。直到莫正阳掏出一盒烟来,老爷子拒绝不了这个诱惑,才不好意思的揣到了兜里。
等老爷子离开之后,莫正阳四处看了看,确定附近确实没有人,这才把买来的家禽、家畜都收到了玉露空间里。
再次返回大集,莫正阳来来回回转了几遍,从几个卖种子的小贩那里又买了一些空间里缺乏的粮食和瓜果蔬菜的种子,还特意让一个住的近的小贩专门回了一趟家,让他在村里为莫正阳收购来小麦、稻谷等缺乏的粮种。
至此,常见的动植物品类,尤其是日常生活所需的物种,莫正阳基本上都已经收集齐全。只要耐心等候一段时间,玉露空间培育出更多的动植物数量,莫正阳的日常生活所需,就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了。
搜集物资的大事办完,莫正阳归心似箭。
首先去公安局登记备案,办理了一个到全国走走看看,顺便寻亲的证明。有了这个证明,秦文煊暂时离开这里,也就没有人怀疑什么了。
侨汇卷是有区域使用限制的,秦文煊当时是在省会银行兑换的外币,手中的侨汇卷是省内通用,而莫正阳的家乡文城和闵山市并不是一个省,也就是说,他手中剩余的这些侨汇卷离开省属区域之后,就是废纸一张了。
所以,在离开之前,莫正阳要把这些侨汇卷尽可能的消耗掉。
空间中的加工大楼没有产品目录,也没有预设生产工艺,莫正阳只能自己一点一点的创建。
第一步就是把能够买到的所有农牧产品都收入空间的库房,创建一份新的产品目录,然后参照这些实物,由生产大楼的智能程序自主研发生产工艺。
这个过程一开始比较慢,但随着空间物种数量及产量的增加,工艺研发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
短短几天,莫正阳手中的五千元人民币现款,还剩下两千出头,侨汇卷也基本上消耗一空。
剩余的各种类侨汇卷,莫正阳准备都换成全国粮票。
在普通人的眼中,侨汇卷的地位高不可攀!
凭侨汇券可以购买计划以外的油米以及各种高档的商品,可以买到难得一见的茅台酒和中华香烟,简直使人眼红得要从眼底渗出血来的。
现在的闵山市,还在正常供应粮油副食,莫正阳想把剩余的侨汇券换成全国粮票并不难,他在侨汇专柜购物的时候,稍微透露了一下这个意思,就得到了销售员热情的回应。
虽然侨汇券和全国粮票都不是有价证券,但在市场上,还是有一套约定俗成的兑换规则,把手中剩余的各种侨汇券全部出手后,莫正阳到手2380斤全国粮票。
能兑换到这么多全国粮票,是因为莫正阳的手中,本来就有2000斤侨汇卷粮票和40斤食用油票。
秦文煊总共兑换了价值一万元人民币的外币,按照侨汇卷的配给规定,每兑换十元人民币的外汇,可以配给二斤粮票,0。04斤食用油票。
秦文煊刚刚来闵山半个月时间,花掉的钱很多,但用掉的粮票和食用油票很少,再加上他本来就有的正常粮油配给,计划外的侨汇卷粮油票一点儿都没动。
普通粮票兑换全国粮票的比例是:每50斤普通粮票加一斤食用油票,可以兑换一斤全国粮票。
全国粮票之所以珍贵,除了可以全国通用之外,还因为每50斤普通粮票中含有一斤食用油,这是全国粮票和普通粮票的两点最大区别。
莫正阳手中的侨汇卷粮票和食用油票,正好可以兑换2000斤全国粮票,再加上其他票证的兑换,让他手中的全国粮票存量,一举达到了2380斤的惊人数字。
把小院中的自行车、收音机等贵重物品收进空间,莫正阳登上火车,向家乡赶去。
莫正阳的家乡是距离文城市区只有不足十公里的文城近郊,交通还算方便。
文城是行署所在地,只是地理位置偏僻了一些,没有交通枢纽的闵山市那么繁华。
下车之后,莫正阳先去银行兑换了一千元人民币的外币,拿到相应的侨汇券之后,又去了市里的百货大楼,花了220元和相应的侨汇卷,买了一辆“永久”牌锰钢自行车和当地的一些特产糕点。
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接受了现在的新身份,莫正阳就有责任改善家庭的生活状况。
要想让自己的家庭吃饱吃好,而且还不被人怀疑经济来源,莫正阳一开始就要拿出一副衣锦还乡的派头儿来。
他是四里八乡这么多年唯一的一个大学生,身份地位本来就不一般,只要他给出一个合适的理由,在京都求学一年之后,经济上有了巨大的改善,村民们只会羡慕,而不会嫉妒。
骑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返乡,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莫正阳这个大学生果然和以往不同了,老莫家以后肯定要过上好日子了。
有了这个共识之后,他家今后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一点都不会让人感到突兀。
莫正阳驮着大包小包回村的时候,正赶上晌午下工,村里的土路上,到处都是人。莫正阳不得不下了自行车,一边慢悠悠的往家走,一遍和熟识的乡亲们打着招呼。
“婶子,今天这么早就下工了。”
“哎吆,这是大学生回来了!你看这大包小包的,自行车这么新,应该是新买的吧?”这位婶子一脸的艳羡之色。
“这不是东西有点儿多,就新买了一辆自行车,反正我走了以后,家里也能用上。”莫正阳简单解释。
“大学生就是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