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时代,农业户口想要转为非农业户口,在城市落户,是非常难的。但莫正阳相信,事情在难,肯定也会有解决的办法。
虽然他现在有了玉露空间,足以保障家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不会让他们在饿肚子,但靠着他一个人供养全家,并不是长久之计。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全家人的户口都转成非农业户口,家人每月都能领到国家供应粮,再加上他时不时的添补一下,既能保障家人在这个灾荒年景中不会饿肚子,也不会显得太过突兀,引人怀疑。
在这个时代,农村人口的幸福感和城市人口的幸福感,有着天壤之别。农村的耕种设备极其落后,每天都是极其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一年四季不断。就算是大冬天,或者是农闲季节,也不可能让社员们闲下来,总有事情可做。
有一天能够进城工作,跃出农门,不在面朝黄土背朝天,对于农户来说,绝对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除了城乡差别,莫正阳考虑最多的还是这一次的大ji荒持续的时间太长。在这个期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尤其巨大。
城镇户口虽然也过得很艰难,但相比农民来说,已经是天堂了,虽然也会饿肚子,但至少不会被饿死。
三年时间实在是太久了,他的家乡又是重灾区,如果他的家人继续在农村生活,别人都挣扎在死亡线上,而他的家人却能吃饱穿暖,这样的对比实在是太明显,也太打眼了,很容易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果他的家人能够在城市落户,和所有城市居民一样每月按时领供应粮,就算在家里吃的好一点,只要不让别人看到,也不会惹人注意。
要想让家人在城市落户,首先就要知道这个时代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的相关政策。
莫正阳的第一站就是前往派出所,去户籍室咨询这个问题。
详细的咨询之后,莫正阳总算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大致方向。
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的政策并非只有一种,其中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就是有一个城里的正式工作。只要是城里的正式工,就可以把农村户口落到集体户上,转为非农业户口。当然,如果还有自己的私产住房,那就更好办了,可以单独立一个户口,不必落到集体户上。
但是,对于一个普通农民来说,一个城里的正式工作,恰恰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现在的莫正阳,在城里没有任何人脉,暂时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要想给家人落实正式工作,莫正阳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建立起自己的人脉。
能够落实正式工作的强力人脉,当然不是那么好建立的,但对拥有一个空间的莫正阳来说,只要找对了方法,也许并不难办到。
给家人落实正式工作,肯定不是短时间就能办到的,莫正阳有的是时间来慢慢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他并不着急马上去办。
莫正阳骑着自行车来到市中心,他准备四处转一转,看看能不能先买到一处适合家人居住的房子。
这个时代的房源本来就很紧张,信息又不通畅,买房子的事情,比他想象中的还要难办。咨询了几位老头老太太,花了点钱找人帮忙,倒也看了几处房源,但这几处房子不是太过破烂,就是太过狭小,莫正阳都不满意。
中午时分,莫正阳来到了文城“百味楼”就餐。
百味楼是文城最著名的大饭店,公私合营后,这里仍然是文城最高档的饭店,饭菜价格比较高,能来这里吃饭的,不是高薪阶层就是领导阶层,几乎没有普通人。
莫正阳走进饭店大厅的时候,大厅里已经人满为患,没有一张空闲的桌子,排队等候的客人至少还有几十名。
饭店的这种盛况,莫正阳这段时间见得多了,并不为怪。
有这么多的客人光临,并非是因为饭店的饭菜有多么美味,而是很多人家的粮票不够用,跑到饭店来打牙祭了。
粮食定量之后,就算不是灾荒年景,仍旧有很多人都不够吃,来饭店吃饭不用粮票,只要手里有钱就能大吃一顿,对于经济富裕的家庭来说,偶尔去饭店吃上一次,还是能够承受的。
要等到60年的七八月份,灾情越来越严重之后,国家才会出台新的政策,饭店就餐开始按规定收取粮票。新规定出台之后,才会遏制住饭店爆满的现象。到那时,只有极少数高级饭店,仍然可以免收粮票,但会执行高价政策,并且还有数量上的限制。
文城的灾情已经很严重了,城市居民的粮食定量已经在两个月前下调了一次,基本上每个人的粮食定量都降低了两斤,普通居民的粮食定量从27斤降到了25斤,而且领取的粮食里,粗粮越来越多,细量越来越少。
但凡家里经济条件好一些的,每月都会去饭店吃上几次,弥补一下粮食定量的不足。
莫正阳本来就没有打算在大厅吃饭,直接上了二楼。
上了二楼之后,拦下一个路过的服务员,莫正阳问道:“还有空闲的雅间儿吗?”
服务员答道:“二楼已经没有了,三楼还有一间,您需要吗?”
“可以,是哪一间?可以请你带我上去吗?”
“当然可以。”服务员看了一眼莫正阳手腕上的欧米茄手表,提醒了一句,“三楼雅间只对特定客人开放,如果您的名字没有在特定宾客的名单里,最低消费是三十元,您看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带我上去吧。”
莫正阳来到百味楼,并不是仅仅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认识一下百味楼的总经理,三十元的最低消费是挺高,但这个钱必须得花。
116 条件()
在雅间坐下,莫正阳并没有马上点菜,而是先询问了几个问题。
莫正阳今天穿了一套最高档的夏装,再加上他沉稳威严的气势,一看就不是普通人,服务员对于他的问题很耐心的给予了解答。
问完这几个问题之后,莫正阳这才开始点菜。
服务员拿出一份菜单,特意说明,“这上面的素菜您基本上都能点,荤菜就只剩下白灼大虾、红焖猪手、爆炒羊杂这三样了,这三样菜限点一盘。”
“你们这么大的饭店怎么才这么几个荤菜呀?”农副产品的缺乏似乎比莫正阳猜想的还要严重。
服务员解释道:“现在的农副产品太紧缺了,这三个荤菜是特意为三楼的客人保留的。一楼大厅的客人,每天只供应一种荤菜,而且数量还不多,过了十二点,肯定就抢不到了。二楼的客人每天有一个保留荤菜,但如果客人来的太晚,也会没有的。”
“好吧,也只能凑合了。本来还想尝一尝你们百味楼的招牌菜,看来今天是没有机会了。”莫正阳点了三个荤菜、三个素菜,剩下的钱都点了茅台酒。
点完菜,莫正阳问道:“你们牛书记现在在酒楼吗?”
“全天都在的,您找我们书记有事吗?”
“你跟你们牛书记说一声,就说我请他喝酒,顺便和他谈点事情。”莫正阳掏出一盒中华烟,扔给了服务员,“辛苦你了,这盒烟拿去抽吧。”
竟然是一盒中华烟!
服务员双眼放光,态度更加恭谨,“您稍等,我马上把我们牛书记喊过来。”
六个菜还没有上齐,百味楼的书记兼总经理就推门走了进来。
牛振国看起来四十多岁的样子,身材略微有些发胖,倒是很符合大饭店的一把手的形象。
莫正阳站起身来,主动招呼道:“是牛书记吧?我是莫正阳。百味楼的招牌菜远近闻名,今天慕名而来,劳烦您跑一趟,真是叨扰了。”
莫正阳虽然很年轻,但举止沉稳,有一种常人难及的非凡气度,牛振国的火眼金睛打眼一看,就知道这个人很不普通,这样的人物请他前来,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消遣他,应该确实有事情要和他商量。
这个年月,大领导家里也缺粮,如果他猜测不错的话,这应该又是哪位领导家的公子过来打秋风了。
自从他调到百味楼之后,人脉急剧扩张,以前高不可攀的各个单位的大小领导,为了一口吃的,都会主动和他拉近关系。尤其是这半年来,缺粮的问题越发凸显,就连很多大领导,都陆续派人找上门来。
莫正阳的气质太特殊了,不像是普通人家出身,牛振国还真是不敢怠慢他,态度很亲和,说话很客气,“是我怠慢了,要是知道莫同志今天来,一定会留下几道好菜。”
“我们也是没办法,现在的供应实在是太紧张了,粮食缺,肉食缺,蔬菜缺,什么都缺。我们堂堂的百味楼大饭店,现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真是连以前的小馆子都不如,每天就那么几道荤菜,实在是拿不出手。”牛振国担心莫正阳对菜品不满,特意解释了一下。
莫正阳道:“现在已经不止我们文城缺粮、缺肉,这种情况很快就会在全国蔓延开来,以后的粮食和副食品还会更缺乏。除了依靠划拨之外,难道你们就没有想点自力更生的办法?”
牛振国越发认定莫正阳的来历不凡,一拍大腿道:“怎么没有呀?现在都缺一口吃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咱们全市的各个单位基本上都成立了农副办,都是单位一把手直管,为了多采购一些农副产品,那些神通广大的单位员工都被发动了起来,我们百味楼自然也不例外。”
“但没什么用。现在的农副产品太紧缺了,哪都需要,我们这种小庙根本抢不到手里。现在我们这个农副办基本就是个摆设,自从成立之后,也没看到什么成效。”牛振国大吐苦水。
牛振国说的一点都不夸张,现在文城各个单位对于农副产品的重视绝对是第一位的。
市里的各个单位,不管是什么部门什么行业,都开始把供销部门、工会以及有关系、有办法的人动员起来,为职工谋取些额外的食品。
多发一点食品,这是现阶段最大的福利,这是比工资还要重要的事情。
就连文城唯一的部属国营大企业文城钢厂,都成立了专门的农副业班子,厂党高官兼厂长亲自担任农副办主任,主抓农副产品的开源和采购。
前几天,部局领导到文钢检查工作,首先询问的就是职工健康状况,当地市场供应状况,企业自己开辟的副食来源状况,然后调研的才是生产、科研问题。
粮食是国家统购统销产品,任何单位不得买卖,只能依靠国家供应,农副产品就成了各企业、各部门唯一有自主性的食品来源,为了填饱肚子,从上到下,都把农副产品的开源和采购视为最重要的工作。
牛振国透露的这个信息,正是莫正阳最希望听到的好消息。
“水产品,你们需要吗?”莫正阳直接问道。
“需要啊!太需要了!只要价格在规定的议价范围之内,有多少,我们要多少!”牛振国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都是些鲤鱼、鲢鱼、草鱼、鲫鱼、黑鱼,你能出多少钱?”
“国家供应价大约是三毛钱一斤,我们最多能出到1。2元一斤。”牛振国很痛快的给出了一个最高价。
“你们需要多少斤?”
“不怕多呀,多少斤都能吃下!”牛振国一脸兴奋之色,他没想到这位爷竟然不是来打秋风的,而是来给他送福利的。
“现在这么热的天,要是不能及时处理,你不怕坏了啊?”莫正阳提醒道。
牛振国胸有成竹,“坏不了,我们自己处理不了的,还可以划拨给上级主管部门、相关合作部门,这次我把好处给了他们,以后他们也会还回来的。”
餐饮行业的领导确实需要脑子活泛的人才能呆的安稳,看来这位牛书记很懂得为官处事之道,应该是一位长袖善舞的玲珑人,难怪他能担任百味楼的一把手。
“一千斤一万斤都行,但我有一个条件。”
117 落实工作()
“什么条件?你说。只要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一定给你办到。”听到莫正阳报出的惊人数字,牛振国一脸的惊喜。
莫正阳轻描淡写地说道:“也不是什么难办的条件,就是让你顺便帮个忙,帮我解决三个干部编制的正式工名额。”
竟然不是什么苛刻条件,比他想象的容易多了,牛振国松了口气。
三个干部编制的正式工名额虽然有点难度,但如果真有几千上万斤水产品的话,一切都好说,牛振国继续问道:“有特别想进的单位吗?有些机关单位不太好进,要求比较高。”
“不进机关单位,文钢是咱们市唯一的部属国营企业,三个文钢的干部编制就可以了。”
现在的运动太多,莫正阳不想让父母进机关单位,国营企业就很好了。
他想给父母安排一个干部编制的名额,不是为了多挣钱,只是单纯的不想他们下车间干那些辛苦的体力工作,清闲的办公室工作,是最好的选择。
“文钢也不太好进,我和他们不太熟。”看到莫正阳皱起眉头,牛振国解释道,“文钢是万人大厂,部属的副部级国营大企业,比咱们文城的行政级别还要高半格,向来都是牛皮哄哄的。如果是咱们本市的国营单位,随便哪一个,我给他们划拨一两千斤水产品,肯定能要来一个干部编制。但文钢实在是太大了,一千斤水产品,根本不够他们塞牙缝的,人家看不上眼啊。”
虽然看出来牛振国还藏着点小心眼,刻意夸大了难度,但莫正阳反而踏实下来,知道事情已经妥了。
他的最低要求是三个正式工名额,如果还是干部编制那就更完美了。进入文钢的要求,是他故意为难一下牛振国,好留下讨价还价的余地。
但现在牛振国的表现有点出乎他的意料,分明是可以办到的样子。
看来文城的各企事业单位,对于农副产品的渴求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现在他手中的水产品正是奇货可居的时候。
“那你认为,多少水产品能让文钢看上眼?”
“至少要五千斤,如果想一次就搞到两三个文钢的干部编制,那至少需要一万斤水产品。”牛振国有点心虚的说道。
“我是听说你牛书记门路广,才特意过来找你的,如果你的能力只是这个水平,那我就要重新考虑一下,是不是还要和你们百味楼继续合作了。”虽然多卖出一点水产品,对莫正阳也是有好处的,但他不能让牛振国牵着自己的鼻子走。
“莫同志,我们百味楼现在也很难呀。你别看我们百味楼的生意每天都是热火朝天的,但这其中的辛苦,也只有我自己心里清楚。”
牛振国大倒苦水,“现在的物资这么紧缺,为了能多分配到一点粮食、猪肉,我是求爷爷告奶奶,低三下四的,可就算这样,配额还是那么一点大,可每天找上门来的各单位大小领导,多的我都应付不过来。”
看到莫正阳无动于衷,牛振国大打感情牌,高帽子不要钱似的送上去,“莫兄弟,你一看就是个干大事的人,你一句话就能给我们调过来几千上万斤水产品,我就是跑断腿,也没有这么大能耐呀。这三个名额,我老牛肯定给你安排的妥妥当当的,就是这数量,你看能不能再增加点?”
牛振国眼巴巴的等待着莫正阳的答复,沉默了片刻,莫正阳感觉火候差不多了,这才吐口,“好吧,谁叫我也是文城人呢,看到老乡们生活这么困难,我这心里也不是滋味。”
“这样吧,我打个招呼,为了咱们文城的百姓能多吃一口,我也出把力,你看两万斤水产品怎么样?”
牛振国一拍大腿,笑逐颜开,“太好了!莫老弟为了咱们文城的百姓尽心费力,我老牛佩服。莫老弟的这份情谊,我老牛记下了,以后你莫老弟的事就是我老牛的事,以后有什么事情,莫老弟你尽管吩咐,我老牛肯定给你办的妥妥当当的。”
“那就谢谢老哥了,我敬老哥一杯。”
大方向定下来,两人推杯换盏,喝得非常尽兴。
喝酒过程当中,牛振国不露痕迹的探听莫正阳的身份。莫正阳也没有隐瞒,提了一句自己京大学生的身份,又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家庭状况。
牛振国没想到莫正阳竟然是农村家庭出身,心中很是惊讶,但他并没有一点看轻的意思。家庭出身虽然很重要,但一个人的能力和气度并不完全取决于家庭出身,不管是莫正阳的京大学生身份,还是他的谈吐,都值得牛振国好好结交一下。
牛振国对自己的眼光一向深具信心,他相信莫正阳这种气度非凡的人物,绝对不是表面上这么简单,更不可能信口开河哄骗自己。
两人都有结交之心,几杯酒下肚,自然是越喝越亲近。
莫正阳的父母虽然文化都不高,但也不是文盲,一般的工作都能胜任。两人商讨之后,莫正阳决定把父母二人安排进文钢,最好能进入农副办和劳资。
农副办的工作很清闲,但又很重要,尤其是有了莫正阳时不时的帮上一把,莫明川将来在农副办的工作很容易出成绩,未来晋升的余地很大。
莫正阳想给自己老娘安排一个清闲又有地位的工作,劳资部门的工作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很适合他老娘的情况。
置于莫正阳的奶奶,年龄有点大,迁户口的时候还得把年龄改小点。六十出头的老太太挂个职就行,发挥一下余热可以,但不能太累。这样的要求实在是没法安排,在牛振国的建议下,莫正阳同意把奶奶安排到百味楼。
百味楼职工还不到一百人,工会的存在感很弱,平时也没有什么事情,把老太太安排进去,三两年之后,就可以在干部编制的岗位上退休。有牛振国的照顾,莫正阳也可以安心一些。
118 城市落户()
两万斤水产品的数量确实有点多,处理不及时的话,很容易变质,商量之后,牛振国接受莫正阳的建议,分两次接收,每次一万斤。
莫正阳要求牛振国在国道边上租一间空置的大仓库,租好之后把钥匙给他。莫正阳出面联系,安排好水产品的运输,一万斤水产品直接入库,给百味楼减轻一点负担。
这年头,运输车辆稀少,市里的运输队向来牛皮哄哄的不好求,莫正阳愿意承担水产品的运输,牛振国自然是求之不得。
吃完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