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偷香窃明-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是被打得缩回平壤不敢出头了,明军却也撤回义州,不再向前推进,就在顺安一线和日军遥遥对峙起来,场面一度相当平和!

    这就让朝鲜君臣很是不满了,为此甚至又有人喊出要由朝鲜那位金命元大元帅接管明军指挥权的话来,当然是被祖承训立刻翻脸斥骂了回去,还是那句话,明军现在甚至还没有接到朝廷正式的命令来援助朝鲜讨伐倭寇,凭什么为你去打生打死?保住义州就算对得起你们了!

    私下里,柳成龙也向王子晋抱怨过,王子晋也不跟他说官话,就把自己对战争的走向考量大概说了一遍,意思这场战争不是那么快能结束的,你千万要沉住气,要树立起必胜信心的同时,也要坚定打持久战的决心,日本侵略者是一定会失败的,但是这个胜利的过程也是会很漫长滴,你们现在就是在用空间换时间——嗯嗯,一不小心还差点扯出国际形势演变之类的话来,没办法,条件反射,都是小时候教科书上看来的!——当然是说二十世纪中国的那场对日战争的。

    柳成龙倒也认同,不管明军有多善战,到底倭寇有几十万之多,指望凭这几千人就把倭寇赶下海,确实也不大实际,可是你们总要干点什么,让我们朝鲜那些在后方坚持抵抗的人看到点希望吧?这方面就不用柳成龙催促了,王子晋给予后方朝鲜义军的支持真的不能算少,柳成龙也很难挑出什么毛病来加以指责。

    然而现在说起来,柳成龙拿这事说嘴就很理直气壮了,你现在大明天兵入朝的还没有一万,就跟我说战后要驻军三万?先把平壤夺回来!柳成龙这当然不是空口白话出出气而已,他也是有自己的算盘,王子晋要反驳自己的话,就得拿出明军的战略计划来,至少你要说明,你们到底是想打仗,还是想跟日本讲和了事吧?这才是他这次来找王子晋最主要的目的啊!

    王子晋当然是闻弦歌而知雅意,柳成龙今天是为什么来的,他心里清楚得很,要不然刚才也不会抓住机会那么挤兑他了。当即微微一笑,道:“自然是言之过早,不过说在头里,贤君臣也好有个思想准备,勿谓言之不预!不过柳大人也应该明白,本官如此设想,那自然是不能放弃朝鲜,委诸虎狼之倭寇而不理的了,因此柳大人大可以放心了吧?”

    柳成龙心说你还真绕的回来!还真是像王子晋所说的,如果他现在就在打算着以后要如何接管朝鲜的防务,那确实是可以证明,大明并没有放弃和出卖朝鲜的打算,要不然谁还来管你的防务?可是啊,诡异的是啊,为何柳成龙一点也没有觉得放心的感觉呢?

    倭寇被打回去,朝鲜的土地上多了三万大明军,这不还是失去了国家的自主权吗?这让柳成龙哪里能高兴的起来?可是要他现在挺直腰杆说,你们大明军打完倭寇就可以回去了,我们朝鲜的事我们自己能管好,这样的话他又说不出口,别说现在朝鲜被倭寇打得如此狼狈丢人,就说王子晋万一一怒之下又祭出撤军回国这一招来,当下义州这朝鲜小朝廷就得抓瞎,他们手里靠得住的兵力也只有一千多人而已!

    好在,这毕竟还是很久以后的事,不妨慢慢商量,等时机成熟了再说,眼下大明军在朝鲜这种不明不白的局面,总是要澄清的吧?柳成龙心里暗暗期盼着,将来真正负责朝鲜大局的明朝高级官员,不会是像王子晋这样锱铢必较,这么难以控制的一个人——虽然他也知道这样的期盼很渺茫,可是总比一直面对着王子晋这样的人物来得好吧?那样的未来真的是太黑暗了,仅仅比被倭寇统治朝鲜稍微好那么一点!

    不得不说,这次王子晋给柳成龙施加的压力似乎是大了那么一点,以至于柳大人甚至留下了一些心理阴影。好在王子晋也很清楚,柳成龙是朝鲜这边亲明朝一派的首脑人物,自己还是需要给他点支持的,抻得差不多了,该给甜头了:“柳大人,此番本官奉使二度前往东瀛,仍旧是晓谕罢兵之意,至于两国纷争,不妨先撤兵,而后由天朝派员主持,为你两国臣民讲个公道,此乃我朝圣上旨意。”

    柳成龙当即精神大振,这是不折不扣的好消息啊,大明朝这个态度就很让人受鼓舞了,先撤兵后扯皮,这朝鲜不就是安全了吗?至于扯皮期间在朝鲜驻扎一些明军以策万全,这柳成龙真的不介意,很欢迎!他连忙道谢,称颂了几声天子圣明之类的话,王子晋这紧接着又开口了:“不过柳大人,倭寇不知礼仪,又阻远海岛,久不服王化,恐怕未必能听我一言而罢兵回国,所以势必要先给予打击,这就需要我大明天兵和贵国君臣协力同心了,这一点,柳大人可能为我安排?”

    柳成龙这还能不点头吗?大明要打倭寇了,为的是逼迫倭寇从朝鲜撤兵,这是天大的好事啊!反正只要结果是朝鲜能够复国成功,不管这江山是打回来的还是谈回来的,柳成龙真的不介意。

    王子晋要的就是他这个态度,不然也用不着抻这么久了,当即拿出一张纸来,上面写满了自己的要求,中心意思就一条,要求朝鲜方面为大明义州总兵官行署衙门的所有军令背书,认可其对于朝鲜的军民一体具有法律效力!

第六十一章() 
柳成龙在坐轿子赶回行宫去的路上,把王子晋给自己的这张纸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是心寒。这纸上开宗明义就说明了此事的事关重大,甚至要求柳成龙当天晚上就要把这张纸交回来,在王子晋的面前烧毁,而且这个计划一旦泄密,就要追究柳成龙本人的责任!

    说得这么严格,其实就一点很关键,就是大明军将要在朝鲜展开一次比较大的行动,以打击倭寇,具体要干什么完全不说明。但是向朝鲜要权就要的很厉害了,按照王子晋的说法,就是从现在开始,直到义州总兵行署衙门交出明军指挥权为止,朝鲜的军队指挥权就要完全移交给大明军!不仅如此,就连向敌后的朝鲜军民发布命令的权力,也要由大明和朝鲜双方共同行使,具体来说,就是大明总兵官署所发出的命令,对于朝鲜的军民有着和朝鲜王命相同的效力。

    这就是说,如果朝鲜一旦答应了王子晋的要求,这三千里江山上就陡然多出了一位朝鲜国王,而且是来自大明的朝鲜国王!

    如果是柳成龙一见到王子晋的时候,就看到这份东西,他是铁定要跳起来表示抗议的,这么搞法,大明还有没有把我们朝鲜当作一个忠心和值得尊重的属国?可是被王子晋东拉西扯,敲山震虎玩了这么一圈之后,他真的不敢了,因为对抗大明的前景真的太可怕了,王子晋手里除了撤兵回国之外,现在又多了出卖朝鲜、单独与倭寇媾和这一张王牌!

    没错,王子晋说得是很漂亮,大明是绝对不会容忍朝鲜沦落在倭寇之手的,可那也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朝鲜不能再像现在这样,老是拖大明的后腿,那样的话真不如大明直接把朝鲜这块地方纳为己有了。柳成龙只觉得嘴里发苦,大明这种态度虽然很冰冷无情,却也是在常理之中,一个连自己的安全都不能保卫的国家,还奢谈什么独立自主?还有什么资格跟天朝上国讨价还价?

    慢慢咀嚼着这份东西,柳成龙的眼睛渐渐又亮了起来,他从中看到了另外一层意思,也就是说,大明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愿意向倭寇让步。从天朝上国的角度来说,如果任由朝鲜落入倭寇的手中,这恐怕不仅仅是颜面受损,或者是对于各个属国失去威信那么简单。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很可能会引发一场国内外的大动荡,这样的代价,即便是天朝上国,也是承受不起的!

    “所以,我还是上当了啊——”现在再回过头去看王子晋的态度,柳成龙只觉得嘴巴发苦,这家伙一开始显然就是在虚张声势,以放弃朝鲜和倭寇媾和为幌子,迫使自己让步,交出更多的权力给大明。而事实上呢?从大明的立场开分析,失去朝鲜的话,主事者如兵部尚书石星,还有王子晋这类人,麻烦恐怕不比朝鲜人来得小多少啊!

    更让柳成龙郁闷的是,王子晋根本不怕他想通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之后反悔。就从今天他来找王子晋这件事的上,诸多细节,比如身份、程序、礼节等等,都能看得出来,柳成龙才是朝鲜内部对于大明和朝鲜关系最紧张的一派代表,也就是说,双方对于大明和朝鲜同盟关系的立场,其实是很相近的。能够将大明和朝鲜更加紧密地绑在一起,这对于柳成龙更加有利,有利于他继续压制国内的反对派,获得更大的权力!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诡异的。柳成龙作为一国执掌政权的大臣,他想要获得更大的权力,就必须要出卖自己的国家利益!只有在这种时候,才会更加让人深刻地体会到,“弱国无外交”这句话,真的是浸透了当事人的斑斑血泪!

    捧着手中那张薄薄宣纸,柳成龙却觉得有千钧之重。他发了半天的楞,轿子都快要到王宫门口了,才算回过神来。等他见到朝鲜国王李昖时,第一句话就是:“恭喜大王!”

    李昖这半天是百感交集,他还真不是很担心大明会出卖自己,大不了就明着上书要求内附,相信对于大明来说,如果能够顺利接受朝鲜八道成为自己的郡县的话,不论如何都不会向倭寇让步了吧,即便这意味着规模巨大的战争!朝鲜的地理位置,还有本身的文明程度,都值得大明天朝付出任何代价来获取的。

    不过,这终究是卖了祖宗二百年基业的事情,所以李昖倒也不会对于这样的前途欢呼雀跃什么的,他只是累了,怕了,在逃亡的途中,当他在平壤被王子晋一行从背后追上的时候,那一瞬间心中的安定,已经让他明白,朝鲜是没有能力维持自己的独立地位的,当海上的邻居倭寇崛起之后,朝鲜就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紧紧依靠着大明!

    人到了想通了的时候,什么消息都能淡定面对了,所以当柳成龙向他道喜的时候,李昖居然也显示出了几分王者风范,只是微笑道:“柳爱卿,喜从何来?”

    柳成龙一看就知道国王心里想得是什么,这已经不算是什么秘密了,之前李昖就曾经想要派人去大明的京师上表请求内附,不过第一波使者叛变了国王,被大臣们知道了,那当然是一通劝谏,劝得国王没话说的那种。不过这国王已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群臣怎么劝谏都不管用,群臣只有拼命派人盯着国王的所有亲信大臣,防止这国王再偷渡,甚至连国王的印玺和书房都被看守了起来。

    而柳成龙今天进宫来,也就是要向国王李昖小小地摊一下牌,这件事,你不用再干了!“恭喜大王!大明天使有言,一旦倭寇退去,为了保我国平安,愿意八道驻军三万,以策万全!”二话不说,柳成龙就在王子晋开出的价码上打了个五折。

    柳成龙对国王说出这件事的原因很简单,他需要国王的支持,才能压制自己的政敌如尹恒寿之流。为此,他需要和国王取得共识,尤其是在朝鲜和大明的地位上,必须要立场一致。国王一心想要内附的理由,他也能够理解,这国家确实是没有能力自保的,必须要依附大国,但是柳成龙不赞同国王直接请求内附的做法,这样太被动了,拱手把自己国家交了出去,以后子孙后代还怎么活?大明可不是大唐,会把外族子民当作本国人一样对待,高仙芝啊仆固怀恩啊黑齿常之这样的外族人都能在大唐身居高位,你在明朝的朝廷里见到过真正当上大官的外族人了吗?朝鲜人不知道要多少代以后才能在大明这个上国臣民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啊!

    不过现在,国王你可以放心了,就算你没请求内附,大明也会派兵来保护我们的安全,而他们的价码可比你这个自己拱手送出去的要少了很多,只要我们能让出一小半的权力而已!没错,就是一小半,柳成龙想得明白,王子晋开出的这个条件,表面上看来是大明在朝鲜拥有了和朝鲜王室相同的地位,事实上大明强而朝鲜弱,双方地位本来就不均等,这已经是朝鲜占了便宜了。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大明介入之后,既然只是驻军,那么只要朝鲜竭力侍奉,自然可以保证自己的内政不受大明过多的干涉。虽然这样的儿皇帝生涯比以前是差了很多,不过现在国家都已经这样了,想要恢复故国,还能有什么办法?

    经过柳成龙一番解说,李昖也明白了过来,他倒是也松了一口气。从他内心来说,他这个朝鲜国王本来就当的不是那么开心,权力都被手下的大臣们给抢去了,结果这帮大臣平时作威作福的,一到倭寇打过来,一点抵抗的能力都没有,那么这个国王还有什么好当的?不过即便如此,要将王位拱手让人,他这心里也是很舍不得的,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现在好了,大明承诺要派兵保护朝鲜了,自己仍旧可以当个太平王爷,这不比原先那样退位让贤来得强?

    三言两语,李昖已经和柳成龙达成了共识,这回尹恒寿也得到了消息,匆匆赶来,却只看到柳成龙一个诡异的笑脸,然后这位右议政大人就捧着朝鲜国王用印的王命赶着走了,去哪?当然是趁着自己的政敌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和大明使者达成协议了!

    尹恒寿本能地觉得不对,去问朝鲜国王,这李昖居然也卖起了关子,一哼一哈地不说实话。尹恒寿心里这个着急啊,他在王宫里也是有眼线的,可是现在柳成龙和大明的人走得近,手中掌握着不少小东厂的探子,尹恒寿轻易不敢动用自己少的可怜的眼线。而且稍稍打听了一下,他就知道自己的眼线恐怕也不知道什么内情,因为在柳成龙和朝鲜国王密谈的时候,警卫非常严格,自己的人根本就没能靠近!

    等到第二天,当尹恒寿从上朝拜见朝鲜国王的使者口中得知双方的密约之后,已经是黄花菜都凉了!就在这一夜之间,凭着国王用了印玺的手书,柳成龙还联络了大部分自己的心腹大臣,额外又写了一份请愿书,两封文书交到大明手中,王子晋就拿着这两份文书,堂而皇之地在义州的朝鲜国王行宫中重申,大明永远是朝鲜的父母之邦,父母岂能坐视自己的孩子被人欺侮?一定会将倭寇从朝鲜的土地上驱逐出去,并且保证朝鲜的长治久安!

第五部第一章() 
这样一个重大的外交胜利,在义州的朝鲜文武官员之中当然是掀起了一阵巨大的风浪。王子晋并没有明确说出大明将在朝鲜长期驻军这样的约定了,事实上在没有得到皇帝的授权之前,他也不可能擅自向朝鲜进行这种程度的谈判,这不是自己把绳索往自己的脖子上套么?还嫌朝中盯着自己的人不够多?

    就是这么含糊其辞,也依然是很振奋人心的,最简单的一点就是,大明对于朝鲜的态度得到了明确,大明不会放弃朝鲜,不会和倭寇单独媾和!这可以说是从倭寇入侵朝鲜以来,大明最明确的一次表态,也是最正式的一次表态,确认了双方的同盟关系,使得战争双方的立场走向了明确化!

    这样重大的消息,王子晋当然是第一时间派员向后方传讯,好在他手里有万历皇帝的授权,这也不算他权限之外乱表态的。当然从王子晋的角度来说,目前他最重要的任务还是要为今年下半年的朝鲜态势打出个太平来,为明军主力入朝作战打下基础来,为此就必须要取得朝鲜方面的配合。

    走完了这一步,外部条件基本上就算是稳固下来了,至于自己内部,袁黄这位兵部主事已经开始介入义州官署的活动,他首先要和自己的几个随员熟悉义州明军的情况,然后才能考虑在这个基础上,如何设立未来的大明在朝鲜的指挥机关。这是他的分内之事,王子晋也就不加以干涉,反正现在要做事的还是自己的人。

    明军方面,仍旧是祖承训担任指挥,将能够集结起来的明军都集中到顺安附近,再加上刚刚又从九连城那边渡江过来的一千多人,顺安附近的明军多达八千之众,战马过万匹!如此的声势,早已引起了平壤方面小西行长的严重关注,当初一千明军就将他从顺安逼退,那种无奈和恐惧至今记忆犹新,现在明军上万了!几乎和自己兵力对等,实际战斗力更是远远超出,怎由得小西行长不畏惧?

    一时间,顺安前线的战斗立刻频繁激烈起来,几十人上百人的战斗每天都在发生,双方的交战区域沿着顺安,向着东面延伸开去,几乎一直到了咸镜道的边界。在这些小规模战斗之中,明军大多占据了上风,这主要还是由于骑兵的优势,机动力和冲击力都占据上风,在以遭遇战和伏击战为主的此类小规模战斗中大占便宜,短短五天之中,明军斩获的倭寇首级已经多达二百多级,其中甚至有一个小武士家族被全歼的战例。

    小西行长不是傻瓜,他一直承受着这样的损失,却还是保持着前线的压力,就是想要搞清楚,明军大规模向这里集中,到底是想干什么?是想就用这些兵力来试图收复平壤吗?还是虚张声势?要知道,倭寇现在是忙着搞八道国割,在此之后就可以重新集中兵力来向北方进攻了!这个节骨眼上,小西行长这个最前线的守将肩上担子真不是一般的重!

    同样,已经到了顺安的王子晋也在和祖承训商量这个问题。沈惟敬以下的使团,此时仍旧留在义州,接下来最少两个月,他们都会这样无所事事,因为在王子晋的计划中,只有在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之后,谈判才能顺利进行下去,才能在较好的基础上开展。这次到顺安来,他只带来了自己的亲信随从,即便是舒尔哈赤,也被他交给六阿四了,义州的军需几乎都要从六阿四的手中过,想要为建州部抽出一批来很是容易,借着这次集结的机会浑水摸鱼就搞定了。

    不过,此时在顺安的中军帐中,还有个不那么和谐的身影,那就是礼部官员顾允成大人了。这位大人到了义州,睡一觉起来就听说王子晋得到了朝鲜国王的首肯,承认大明义州总兵官署的命令在朝鲜境内通行,和朝鲜国王的王命有同样的权力!这样重磅的消息,震得礼部主事大人差点以为自己没睡醒,等到清醒过来,就知道自己肯定是被王子晋蒙蔽了,这家伙的图谋大得无法想象,绝对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