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即便心里清楚其重要性,小西行长还是为自己的损失而心痛不已。十五天,三百多人阵亡!受伤的数倍于此,大部分都是被明军的践踏和箭矢所伤,丢失和损坏的兵器甲仗更是不计其数!也就是说,半个月的时间,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几乎折损了一成的战斗力!
最让小西行长烦躁的还不是自己的损失,而是他到现在也没搞明白,对面的明军到底想干嘛?要说是有大战吧,这半个月下来了,自己对面的明军始终还是那些旗号,算算兵力不过是三千人而已,而根据他收到的朝鲜人的情报,光是在义州的明军就不下五六千人了!是的,尽管小东厂的工作卓有成效,但是小西行长依然成功地发展了一些眼线,只不过受限于级别和情报传递路线,这些眼线的价值没那么高而已。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想起一个人来,这可是他手头现有的一张好牌!“来人,给我把李宾叫过来!”
时候不大,李宾来到。这个目前投靠倭寇的朝奸之中层级最高的人,似乎日子也不是很好过,双眉角下挂,嘴角下垂,当着小西行长的时候努力仰起下巴,作出谄媚的模样,小西行长猛然发现,这个人居然这么猥琐,我之前怎么没发现呢?
他对此人的厌恶其来有自,这李宾在义州那边的时候还能送回一些有价值的情报来,其中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及时拯救了大村喜前那残部的通风报信了。不过李宾也正是因为这次情报传递而暴露了自己,结果不得不走上叛逃之路,托朝鲜朝廷那些人的福,还真被他跑到这边来了,甚至带着一百多号朝鲜人!
当时小西行长对于李宾还是颇为礼遇的,将组织朝鲜伪军的权力都交给他,李宾倒也卖力,连哄带骗加吓唬,这些日子拉起了四千人的朝鲜伪军队伍,尽管衣甲不全士气不高,不过用来管理一下城里,顺带下乡抢抢粮食,还是很得力的。——嗯,你没听错,下乡抢粮食这种事,穿越了时空数百年,倭寇和其后的侵华日军几乎是一脉相承,而且都是小股倭寇带着大股伪军出去干这类事!
其实小西行长也不愿意干这种事,抢粮是最能够把朝鲜老百姓推到自己对立面上的行为了!要知道,现在八道国割已经开展得红红火火了,这平壤城所在的平安道,那是预定要划给他的地盘,换句话说,小西行长派出去抢来的,都是他自己地盘上的粮食呢!可是也没办法啊,一来这朝鲜的老百姓觉悟不高,还没明白自己和平壤城里新来的倭酋到底是啥关系,不肯乖乖地把六成的收成上交;二来这后方的朝鲜义军闹腾得实在太厉害了,粮食运不上来,这手下的骄兵悍将肚子都吃不饱了,还怎么用军纪约束?
好吧,能抢粮,能维持秩序,李宾也不算是完全的废物一个。可小西行长对他最为不满的是,这家伙现在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只能是跟着自己一条道走到黑了,可怎么还是整天这副死人相呢?哦,就为了陷落在义州没有带出来的那些眷属,你就这样了?大丈夫何患无妻啊,学学咱们东瀛武士,为了家门的传续,休妻另娶这都是寻常事了,就连亲手杀了自己老婆的也有啊,你损失个把女人算啥呢?外面那么多朝鲜女人,你去抢就是了!
总算这家伙虽然整天愁眉苦脸的,办事还算麻利,本人也有几分才能,所以小西行长容忍至今。现在用人之际,小西行长也懒得跟他计较许多,直接就问:“前线战况,你也去看过一回了,有什么看法?”
李宾低着头,闷闷地甩出一句话来:“明军是在虚张声势,其志不在于此!”
小西行长这肚子里的火又要往上冲了,你说话说清楚点能死么?能死么?其志不在于此,那到底是在哪里啊?你倒是给我说啊!
李宾抬了抬眼睛看见小西行长的脸色开始变了,还算乖觉,赶紧又道:“殿下这些日子来苦心经营,平壤城防坚不可摧,大明军虽然有精骑,坚城之下也无用武之地,若是想要攻城的话,非得巨炮不可。如今他们以骑兵遮断道路,不许我军向前渗透,或许是为了掩盖巨炮来临,然而小人得到细作报告,迄今为止并无攻城巨炮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也不曾见明军大举砍伐树木打造攻城器械,因此小人以为,明军之志并不在于攻取平壤城。而是在于,引诱殿下出城交战,以期削弱我军守城的实力。”
小西行长点了点头,这火气又下去了不少。李宾这人,才能确实还是有一些的,他所说的,也正符合小西行长的判断。打仗打了这么久,怎么守城那都是东瀛武将们的基本功了,虽然这平壤城形制和日本的城堡不大一样,但是无疑更加坚固和利于防守,他也在这城防上头狠狠下了一番苦功,自信如果没有意料之外的力量,那不管来多少明军,这个城也是能守住的。
但是,如果自己贸然出击,这就是舍己之短,攻敌之长了,明军的野外拥有怎样的战斗力,这可是他小西行长用自己的眼睛确认过的!一想到那无数骑兵铺天盖地冲过来的场面,小西行长就有点腿软。他是后起的将领,跟着丰臣秀吉起来的,真正的硬仗并没有打过几次,即便是丰臣秀吉最出名的几次战役,什么山崎天王山之战(讨平明智光秀),贱岳合战(击败柴田胜家),这几仗出风头的也不是他,而是加藤清正那一帮子武夫。况且,就算是加藤清正那一帮子,放眼全日本也不算什么名将,真正经历过像第四次川中岛战役那种伤亡率高达七成的修罗场的武士,丰臣秀吉军中并没有几个——那些人现在都在名护屋城外玩沙子呢,就是东国的什么上杉家啊,德川家啊什么的。
小西行长这样的资历,对付大规模的骑兵作战经验明显不足,当然是没信心在野战中对抗明军的骑兵了。武士虽然大多有马,但是真正能够在马上交战的武士,那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好比小西行长这种商人出身的,他到现在都不会在马上拔刀砍人!别笑,这真是个技术活,只有真正经历过正统的武士训练,腕力和手法都达到标准的人,才可以做到一刀就把身边奔驰的快马上的骑手斩于马下。
但是,在对面,那些明军的普通士兵却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这叫小西行长一想到就嘴里发苦,所以他对于明军意图的判断,也是倾向于明军是企图制造迷雾,然后引诱他出城野战,在野外击败他,消耗他的实力。促使他作出这个判断的,与其说是理智,倒不如说是心中的恐惧!
“传令下去,即日起不得出外交战,所有人都必须有我手令才能出平壤城!”
第六章()
小西行长作出这个决定的第三天上,就传来了新的消息。在他正面,明军并没有因为倭寇的收缩防守而趁势前进,而是在顺安和平壤之间不时游荡,又像是侦察,又像是示威,不过小西行长严禁出战,这帮明军也只是远远地望望平壤城就走了。
消息是来自于他的后方,一个重要的后勤中转站遭到了袭击,数百石刚刚抢来,打算运到平壤城里的粮食被烧了!小西行长一接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不是“跳”,而是“笑”——冷笑,果然不出所料啊,明军之前拼命扩大交战规模,就是想要让我无法知道前方敌军的活动,以便于他们运动兵力来到我的后方,抄劫我的粮食据点!
要说小西行长不心痛那几百石粮食,那肯定是假的,这不光是现在能不能吃饱的问题,这都是他的家底呢!而且夏天就要过去,这已经快要进入秋天了,朝鲜这地方,到了十月就要下雪啊,那时候冰封大地,自己这一万多人在平壤城里吃什么?想当初在日本的时候,哪个城里会常年养着一万多人过冬!
可是,这既然是明军的活动,那小西行长就顾不得心痛粮食了,他得考虑一下,自己如果一怒出兵,会是个什么结果?很显然,前期明军为了掩护己方的迂回部队行动,进行了那一系列的小规模交战,他们的代价也小不到哪里去。打仗这个事情,有时候很复杂,有时候也是很简单的,用大军来掩护小动作,这本身就很不符合常理,原因很简单,就是不划算!大军出动交战,所消耗的资源是惊人的,这样的代价只是为了烧上几百石粮食,小西行长自认为不会干这样赔本的买卖!
当然,坐视不理也是很让人挠头的,因为这股明军到底有多少,现在自己都不知道,放任他们继续在后方活动下去的话,自己过冬的粮食就全都收不上来了!而且他们行动敏捷,显然都是骑兵部队,自己如果不出动大军前去围剿的话,一来未必逮得到,二来逮到了都未必打得过啊!
到这个份上,其实小西行长已经有心向后方求援了,计毒莫过绝粮啊,明军来这一手,确实是非常歹毒的。偏生他还不敢全军出城寻找敌军交战,正像李宾所说的,敌人如果就是以这种方式引诱他出兵,然后在野外试图歼灭他的兵力,那该怎么办?嗯,义州的明军至少有五千人,这是已经确定了的人数,而且明军都是骑兵,在他已经将城外的部队大部分撤回的情况下,明军几乎可以说是自由行动的,人家从野外绕过去都不费什么事啊!
——当然,这种情况是很极端的,平壤之所以是平壤,在于此地是朝鲜的三都之一,附近的道路几乎都要经过这里,大部队,即便是骑兵,想要绕过这里在野外行军,也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可是,兵法中向来是奇兵制胜,小西行长哪里敢用这种道理来揣度明军?
可是,要求援的话,他也有点不好开口。离他最近的,是汉城的宇喜多秀家。这家伙深得丰臣秀吉的宠爱,带着自己的一万人在汉城作威作福,因为朝鲜国王李昖出逃之前把王宫一把火给烧掉了,所以他心有不甘,正忙着四处搜刮财物呢,就连历代朝鲜国王的祖坟都被他给挖了。
小西行长也是过来人,他知道当宇喜多秀家的部队处于这种状态下,自己想要他前来救援的话,这可不那么好说话啊,人家正忙着发财呢,你召唤他来打仗,麻烦给个理由先?问题就出在这个理由上了,小西行长到现在甚至都不知道明军主力有多少人,想要做什么!这叫他怎么求援?
这就是王子晋之前所考虑的,倭寇和大明人的思维不同了,小西行长身为一方主帅,预定的平安道领主,他如果轻易露怯的话,以后这队伍不好带啊!所以小西行长考虑来考虑去,他才发现自己先前收缩防守的决定貌似考虑的不是那么周全,你收缩可以,先把附近的几个道路节点给防守起来吧,免得现在明军都在他后方动手了,自己却连敌人到底是小部队渗透过去的,还是大部队直接开过去张开口袋等着自己都不清楚!
其实这就是小西行长自己想多了。朝鲜的国土并不是多么发达,公共设施的建设很不怎么样,平壤附近不经过平壤而又利于大军行动的道路其实根本就没有,数千大军想要在这短短的三天之内从顺安前线分散的状态下集结起来,然后长途奔袭二百多里到达平壤的后方进行作战,这简直是非人类才能达成的高难度作战了。
如果小西行长是个朝鲜人,即便他的才能仅仅是和李宾相当,他也会有这样的信心的。但是他不是,他是个倭人,而且是对于明军大兵团骑兵作战的方式很不熟悉的倭人!这种情况下,他能作出多么准确的判断,这就不用报太大的希望了。
已经犯下的错误,那就没话说了,至于现在的局面,小西行长最终还是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出击,把自己的后方梳理一遍,至少要找出明军主力在哪里,数量多少,然后才能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是求援啊还是怎么办。嗯,用现在人比较熟悉的术语来说,他决定来一次扫荡战。
扫荡战,不是主力决战,当然不能把手头的筹码一股脑全压上去。小西行长调动了手下的嫡系一千五百人,加上宗义智和松浦镇信各七百人,组成了一支相对精锐的扫荡队,三千人这样的数量,又携带了很多铁炮,就算是遇到明军的突袭,也能撑上一段时间了吧?
很遗憾,小西行长的期待最终落空了,坏消息以一种最坏的方式降临到他的头上。由松浦镇信统帅的这支扫荡队,出城的第二天就遭遇了明军大部队的进攻,在一场相当激烈的交战之中,明军的骑兵向倭寇轮番发起攻击,而松浦镇信则在“沉着”抵抗了一番之后,就作出了逐次掩护后撤的决定。
这个时候,倭寇的军制反而显得比较有优势了。如果是明军,在不利情况下撤退往往会演变成溃逃,而面对着骑兵为主的明军,放弃掩护和抵抗的溃逃,几乎可以肯定将会演变成大屠杀!幸好,倭寇都是领主带着武士,武士带着足轻这样,大家都是认识的,而且相互之间的羁绊远远超过了一起当兵这种概念,其断后部队还真的是拼死抵挡住了明军的追击,尽管代价是大约三百人全军覆没,被明军统统砍掉了脑袋!
这一场战斗的规模超过了先前的顺安之战,倭寇的损失大约是八百人,其中死亡超过了五百,其惨烈程度为小西行长生平仅见!而松浦镇信所作出的“明军至少五千人”的判断,也得到了小西行长的认同。一支至少五千人的明军到了自己的后方!那正面呢?小西行长很想照着李宾的脸上怒喷一口,你这家伙先前给的什么情报,入朝明军只有五千人的话,难道全都跑到我后面来了?
其实他还真是冤枉了李宾,入朝的明军虽然总数已经将近一万,但是义州要防守,咸镜道方向要警戒,再加上顺安方向祖承训自领的亲兵,最终的迂回部队还真的是不到五千人,具体来说,只有三千四百多人而已,领兵的是因为顺安一战而行情看好的参将郭梦征。
他的任务,就是带着这三千多人,迂回到平壤城的后方,等待城中倭寇出战之后,狠狠打上一仗,然后再大摇大摆地从平壤城的东面回到北方的己方阵线之中去。这一次回归的行程当然是被倭寇给侦察到了,先前小西行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就在附近的道路设置了观察哨。
但是小西行长接到这个情报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不相信,明军已经切断了自己的后路,接下来只要持续如此的攻势,自己就只有坐困愁城的份了,他们怎么会又这么轻易撤走?紧接着,另一条情报就验证了他的怀疑,在平壤城的西南面靠近海岸的地方,又是一个倭寇的据点遭到了明军的袭击!而且这一次下手更狠,连倭寇带伪军,一百多人全都砍了脑袋,据点里的粮食和物资都被运走了,而不是烧毁!
这下小西行长真正麻爪了,迂回骚扰部队面对敌方的物资,一般都是烧掉了事,只有真正的大部队才会把这些物资据为己有,用来长期作战!看来我是撞了大板了,大明军的大部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到了朝鲜,即将发起收复朝鲜的战役!
事情到了这一步,当然是糟得不能再糟了,但是小西行长反而感觉轻松了不少,这总比他一天坐在那里云里雾里要强多了吧?当即就写了十封信,把自己遇到明军主力围攻的事情说了一遍,少不得添油加醋,宣称这是大明军来帮着朝鲜人收复失地了,一起渡海远征的兄弟们都打起精神来吧,对手不再仅仅是朝鲜人了!
这十封信交给二十名武士,骑上快马分头“突围”出去,这当然是为了保证求援的消息能送到后方的手中。结果还真的损失了好几路送信的武士,要知道明军郭梦征部虽然是撤回去了,但是李舜臣派出的突袭部队可是朝鲜本地人,他们登岸之后抢掠了倭寇的物资,便就地分发给那些坚持抵抗的朝鲜人,使得平壤和开城一带朝鲜人的抵抗活动瞬间变得活跃起来,像这种几个人分头行动的倭寇武士,简直就是活靶子啊!
宇喜多秀家在汉城正无所事事呢,忽然接到小西行长的求援信,一看就吓了一跳,他就算再怎么年轻不懂事,大明朝这样的庞然大物还是知道的,事实上如果不是嘉靖年间明朝在抵御东南倭寇方面露怯太多的话,日本估计没有人会想到和大明朝掰掰手腕的。自打登陆以来,大家其实一直都在等着明朝的反应,人家可不是不闻不问啊,早在开战之前,就已经派了使者到名护屋城了!
如今狼真的来了,宇喜多秀家不敢怠慢,连忙下令靠近自己的倭寇大军尽量向自己靠拢,定于五日之后在汉城召开军议,商议如何救援平壤城。
而就在这同时,王子晋也下达了自己的命令:进入。
第七章()
整个计划的第一阶段,就是要让小西行长在平壤城里待不住,迫使他在缩回去守城的同时,向后方发出错误的讯息,让倭寇主力以为明军主力已经入朝了。这样一来,倭寇的作战重心势必要北移,后方才有可能露出破绽来。更重要的是,通过海上的突袭,使得倭寇必须在与想象中的明军主力交战之余,考虑到侧翼海岸的安全,不然一旦主力大军被人抄了后路,合围在开城和平壤一带,那里的几条江就够倭寇喝一壶的了!
惟其如此,才能将倭寇的水师主力给吸引过来,为下一步的计划打下基础。
但,不能等倭寇集结好兵力北上才发动,那样的话,说不定会弄巧成拙,因为现在正面的明军实力不足,万一有上十万规模的倭寇来到平壤城,听说自己后路有危险的话,说不定铤而走险反而去打义州,那王子晋可就是玩出火来了。
何况,倭寇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小西行长虽然不算什么,但是真正会打仗的人还是不少的,比如那毛利元就的儿子小早川隆景,还有号称关西忠勇第一的立花宗茂——一想到立花宗茂,王子晋就不由得想起自己在名护屋城所见到的那位立花夫人,大名鼎鼎的女家督立花訚千代来。这个日本女人,似乎还很有点意思要到朝鲜来参加战斗呢!
“嘿嘿,把你老公打败的话,你会不会来?”王子晋笑了笑,这可有点异想天开了,立花宗茂这家伙在游戏里数值堪比真田幸村,真实历史上的战例也是可圈可点,确实是一员后起的名将,所部又是立花家的精兵,历史上在碧蹄馆之战时,就是他一力抵挡住了李如松的连番猛攻,甚至一度威胁到了李如松本人的性命,这家伙哪有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