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偷香窃明-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用自己的鲜血在脸上身上写下各种字样,以显示其必死的决心。望着这些年轻而坚毅,视死如归的面孔,李舜臣胸中的千言万语,都化作无言,到最后,他只是把手中的令旗一挥,而后便不忍目睹了。

    在他的耳边,王子晋的声音响起来:“李将军,抬起头来吧,不管心中如何沉痛,都要看清楚这一幕,记住他们的脸,记住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朝鲜的后世子孙铭记!”

    李舜臣霍然抬头,双颊已经满是泪水,他艰难地举起手来,嘶哑着声音喝道:“升旗,放礼炮,为烈士送行!”

第十一章() 
对马一战的详情,王子晋已经不去关心了。事情到了这一步,他能够做的都做了,没做到的也来不及去补救。现在他要做的,仅仅是等待。

    比起他来,李舜臣做得更加彻底,似乎在纵火船队帆影消失在夜色中的那一刻,他便将这一千二百人的死活都抛在脑后,而是专心致志于如何对付倭寇藤堂高虎部的水师来。

    事实上,那五十条纵火船虽然是回不来了,但是十条拖曳的大船还是有很大机会走脱的。然而当李舜臣下定决心之后,他便连这十条船和船上的人一并舍弃了!道理很简单,就这十条船的话,再怎么逃都逃不过受伤的倭寇水师的追击,而如果自己等着接应他们的话,不但会暴露了行踪和实力,从而失去伏击藤堂高虎水师的机会,更坏的是甚至可能陷入倭寇两路水军的前后夹击之中!

    对于携带着龟甲船而妨碍机动的朝鲜水师来说,一定要避免落入这样的境地,所以李舜臣不得不保持自己水师主力的隐蔽性。他精心地选择航道,兼顾天气和昼夜,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在即将绕过巨济岛的水域停留了下来。

    “对马岛袭击的消息,这会应该已经传扬开来,假如倭寇的反应够快的话,最多五天之后,咱们便可在这条航路上见到敌军的帆影!”说到水战,李舜臣的脸上就会绽放出某种光芒,那是一个人在碰到自己最擅长和自信的领域是,所发出的光芒!

    “五天?”王子晋皱了皱眉头,他倒不是质疑李舜臣的决定,这方面他有自知之明,到现在连这时代的船只动力状况都还没完全弄明白的他,根本没有资格和李舜臣讨论水师的战术。他只是想要从这位后世宣传得不似真人的将领口中,多知道一些他对于水战的见解而已。“这么长的时间,如果咱们不小心暴露了,该怎么办?”

    李舜臣倒没觉得王子晋这个外行的质疑是对自己的一种冒犯和不信任,点头道:“确实有这种可能,听闻王大人所言,那倭酋藤堂高虎生性谨慎,听闻我军突袭对马岛之后,定然料到我军会在途中埋伏,势必要丢下粮船快速返航,同时派出快船四下游弋,以图哨探。”

    他顿了顿,冷笑起来:“不过,无论他如何小心,终究是要经过这里,除此之外,再无第二条航路可走!而且被我扼住此间,他至少有三天将会得不到任何增援,只能以孤军面对已经占据了水势和地势的我军。此战,我军必胜,敌军必败!就当是,我李舜臣为了那一千多壮士的逝去,献上我的致礼!”

    “虽不明但觉厉——”王子晋险些要把这几个字说出口来,尽管李舜臣语焉不详,可是王子晋却能够听出,李舜臣对于即将在此地发生的战斗,早已是成竹在胸了!名将,就是有着这样的资质,当他出现在战场上的那一刻,尽管战斗还没有真正开始,胜负却已经在他的心中决出了吧?这种信心,跟他运作此次破袭计划时,其实是一样的,当中途的几个变数一一消弭的时候,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三天之后,传来了对马岛一战的消息,是由一条鬼鬼祟祟的小船送来的。消息很简单,简单到只有四个字:“玉碎!成功!”

    玉碎,是王子晋为自己这个计划暗地里起的名字,一直没有对外公开过,一来他并没有想要对哪个当事人公开全部的计划,二来这个名字也确实不怎么吉利,说出来没准要被人诟病。玉碎这个名字,从始至终都只会在小东厂的档案里出现而已,王子晋可不想自己操劳一场,到头来谁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不过现在,玉碎这两个字的含意已经不仅仅限于纸面上的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代表着一千多名慷慨赴死的朝鲜人!而成功,则意味着十倍以上的倭寇,还有不计其数的船只、粮食、物资,都随着这一千多朝鲜人一同逝去了!

    他将手中这张纸递给李舜臣,当那四个字落入李舜臣的眼中时,这位朝鲜名将再度沉默了下来,此后的整整两天之中,他几乎没有说过任何发号施令之外的话,让整支隐藏伏击的船队都处于一种极其凝重和压抑的气氛之中。

    直到第五天,当天边的帆影如期出现时,李舜臣陡然挺直了身躯,发出了战前的最后一道命令:“传令全军,对马破袭已经成功,现在轮到咱们了!”

    名将,果然是有其道理在的!就是这样一道命令,整个朝鲜水师船队瞬间便进入了最高涨的士气,和最激昂的交战状态,以至于身处后方观战的王子晋在见到三条龟甲船冲进倭寇船队的气势时,便知道这一战已经失去了悬念!

    当王子晋回到义州的时候,已经是八月三十日了,他在战船上渡过了这一年的中秋节,当时也只是和李舜臣对月共酌,喝了几杯酒而已。

    到这个时候,平壤城中的倭寇大队几乎都已经撤回去了。倭寇并不是傻瓜,他们在连续试探性的出击之后,就发现自己当面的明军实力,绝对没有小西行长所说的那么强大,顶多一万人!虽然这一万人的战斗力很强悍,凭借着顺安附近的地形优势,他们可以让平壤城的六万多倭寇都无法前进,但是,显然也无法对平壤城形成真正的威胁吧!

    假如倭寇的后方安定,后勤无忧的话,他们还可以尝试一下向前推进,凭借着自己的兵力优势,跟明军好好地碰一场。只可惜,当军中即将断粮的消息传来,顿时哗然大变,毛利辉元首先就撤回了开城,黑田长政和大友吉统的脚步也不慢,倒是小早川隆景和立花宗茂比较仗义,还留下来帮着小西行长压了压阵脚。

    不过这种仗义的行为也仅仅维持了多几天而已,等到后方的噩耗传来,所有人都呆若木鸡。八月二十日,对马岛遭到朝鲜水师的决死攻击,五十条纵火船在黎明时分通过了倭寇水师的警戒,在倭寇船队之中大肆纵火,总共烧毁了船只超过四百条!人员损失多达六千人,囤积的对马岛的粮食和武器多半被焚毁,朝鲜人纵火之后就弃船登岸进行破坏,最终在回过神来的倭寇大军围剿之下全部阵亡,无一投降!

    这还不算,八月二十六日,藤堂高虎的水师在回程途中遭遇李舜臣水师主力的伏击,霞浦一战大败亏输,藤堂高虎几乎可以说是仅以身免,能够逃出生天的船只不足三分之一,倭寇此战损失了二百多条战船,还有逾八千水军!

    这两战,将朝鲜倭寇水军的实力一下子打掉了一半以上,同时也打掉了他们的信心和战斗意志,从此就连巨济岛以东都不再是安全的水域了!这种局面之下,试问平壤前线的倭寇大军怎么还敢轻举妄动?现在不光是后方的粮食能运上来多少的问题,而是连对马岛都不安全了!至于让水师沿着海岸线运送补给,没看见藤堂高虎刚刚吃了这么大的一个亏吗,说这话的人你还没睡醒吧?该吃药了亲!

    到了这个份上,老将小早川隆景和后起之秀立花宗茂也淡定不能了,平壤城里就像个棺材,粮食不够吃,大家整天都很紧张,生怕对面的明军又有什么大动作,后方这样的惨败,如果明军没有什么反应,这倒是出奇了!

    就在这样的气氛中,九月二日,小西行长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使者,带来的是意想不到的讯息,令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什么?大明朝廷要再度派遣使者前往东瀛,商议封贡事宜?”

    送信之人,正是曾经陪伴王子晋东渡扶桑的刘阿三,不过现在刘阿三也鸟枪换炮,穿上了武官服了,头衔是个小小的总旗而已。对着老熟人小西行长——当然小西行长不记得他的名字,刘阿三认得他而已——刘阿三泰然自若,将手中的信件向前一递:“小西大人请看,这是我大明天朝皇帝陛下的圣旨抄件,上面写的清清楚楚,这可不是什么缓兵之计。”

    他倒是光棍,没等人家质疑,自己先把话头给堵上了。小西行长半信半疑地接过来,先跟身边的松浦镇信耳语几句,确知此人确实是前次沈惟敬和王子晋使团的随员之一——松浦镇信在平户城还曾经抓过刘阿三的现行呢,哪能对他没有半点印象?只不过刘阿三昔为阶下囚,今为座上客,此种反差越发衬托出在朝日军的轨迹,恰好是一个高开低走,两边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松浦镇信在证言之余,心里也不免有些古怪起来。

    小西行长将手中的圣旨抄件看罢,差点眉毛都乐得飞起来。怎么?现在我军大败亏输,眼看着几万大军的粮食都成问题了,大明朝居然在这个节骨眼上要求谈判?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吗?这会别说是来谈判了,你就是要让我马上让出平壤城,这事也有得商量啊!

    在这里,王子晋之前的一一系列动作显示出了他的效果,假如不是平壤的倭寇已经被逼到这种地步的话,小西行长哪里会这么好说话,几乎是上赶着接受了明朝的谈判要求?

    不过,转过身来,当他将明朝的这份要求通报给同在平壤城的两位高级将领,小早川隆景和立花宗茂时,这俩同时一拍大腿,懊恼无比地叫了起来:“上当了!”

第十二章()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有的聪明有的笨蛋。能够混到几万人的头上,能够带着千万人跨过大海去征服异国,这种人的胆略显然是毋庸置疑的。

    小早川隆景和立花宗茂显然都是属于这样的人才,就这一点来说,后世有很多中国人看不起所谓的战国英雄,是有失偏颇的。虽然日本很小,他们的冲突也有很多夸大和偶然的因素,那些“名将”的含金量确实带着水分,但这不能抹杀一个事实,草莽之中尚且有很多豪杰,何况是在战国那种时代中拼杀出来的人尖子?那可是不管怎么吹都吹不出来的,因为有死神这么个铁面无私的淘汰者存在。

    小早川隆景家学渊源,其父是号称战国三大智将之一的毛利元就。毛利元就的一生,素来都是以弱胜强,他以一个地方小豪族的身份,周旋在大内和尼子两个大名之间,最终成功吞掉这两家,崛起在关西的土地上,其成就着实令人惊叹。而小早川隆景就继承了他的智慧,也以审时度势为人所称道。

    此前的战事发展,就已经让他们心生疑惑,因为明军的动向实在是太诡异了!此时平壤倭寇的形势,实在是坏得不能再坏了,因为缺少粮食和武器的补给,毛利辉元是率先跑路,黑田长政也在留下大友吉统部防守承义港口之后,向后撤到了开城。这并不是他们缺乏勇气,而是这么多人拥挤在平壤的话,又因为粮食紧张而不能向前进攻,在军事上这也是很浪费的一种行为。

    在水师遭到惨重失利之后,朝鲜义军对于从釜山到汉城的补给线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骚扰,这样的情况下,平壤的倭寇不得不分散开来,如果明军真的有志于收复平壤的话,现在就是个最好的机会了,因为城中无粮,那么就连守城待援都不是个选项!一旦这时候明军的主力出现在城下,这几员倭寇的主将心里都很清楚,除了出城冒险一战,然后夺路而逃放弃平壤之外,他们别无任何选择!

    可是,明军居然没有来!而是派来了一个使者,要求双方开始和谈!到了这个份上,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已经摆在了小早川隆景和立花宗茂的眼前,那就是明军实力不足以明刀明枪地收复平壤!至于小西行长,他也不是这么笨,只是立场不同,他在平壤一直面对着明军的沉重压力,这日子可不好过,因此在接到谈判要求的一霎那,如释重负的感觉使得他甚至没有仔细去咂摸咂摸这里面的味道。

    经过小早川隆景的提醒,小西行长也醒悟过来了。他和小早川隆景等人不同的有一点,他认识王子晋,俩人打过交道!从李宾的口中,他也知道现在王子晋就在义州的明军之中,而且位高权重,连总兵官都要时时向他垂询。而现在,明军图穷匕见,在如此极端有利的情况下提出和谈的要求,送信的又是王子晋的亲随,这中间的真相不言而喻,一切都是王子晋在捣鬼,因为他才是最大的受益人!

    把这个结论说出来之后,小早川隆景和立花宗茂都是面面相觑,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横跨整个朝鲜半岛,相距上千里的距离,这么广大范围内的多方协同作战,竟然是此人一手操作出来的?小早川隆景下意识地就把这样的大手笔和自己的父亲比较了一下,结论令他自己都吓了一跳,假如毛利元就的手腕也有这样的水准的话,当年毛利家也就不会被大友家从九州赶出来了!

    这并不是说毛利元就的脑子不好使,而是王子晋的理念不同,试问这世上还有谁有他的经验,可以对方圆三千里,牵涉到数十万人的物流系统作出精确的计算?虽然没有计算机,王子晋算出这些数字来很是辛苦了一下,不过只是估算的话,再加上几十把算盘的帮助,他还是做到了。如果王子晋站在他们面前,大方地讲解这一课的话,结论必然是:“这是领先数百年的理念的胜利!”尼玛,身为穿越者就是这种时候最爽了有木有!不能大声说出来真的很憋屈啊亲!

    惊叹,不信,最后还是只能接受事实,那就是不管是这家伙一手策划实施,还是因势利导趁机摘了桃子,现在王子晋的手里是一手好牌。他甚至很体贴地考虑到了在朝鲜的各路倭寇的立场,小西行长不用说了,在平壤是度日如年,能够把这个矛盾上交到丰臣秀吉那里,对于他是求之不得。

    加藤清正远在咸镜道的崇山峻岭中打转转,被当地土著的抵抗弄得焦头烂额,现在也在饿肚子呢,这会平壤城如果不稳,他就得沿着朝鲜东海岸那极其简陋和危险的道路向南撤退了,所以他也只能捏着鼻子默认谈判开启;倭寇水师就不用说了,现在这状况要保证对马到釜山的航运都很成问题,天边一点帆影出现都会让藤堂高虎的水师惊慌失措半天的,他们更加需要时间来重整实力。

    水师出了问题,朝鲜的其余倭寇想要调整态势都很难做到,驻守原地等待谈判,这起码能够少消耗一点物资吧?正好还可以顺手绥靖一下地方,把最近跳得很欢腾的朝鲜义军们打压一下,所以他们也没多大意见。

    最主要的是,到目前为止,明军和日本还没有真正进入大规模的交战状态,除了小西行长所部之外,其余人和大明都没有多大的仇恨,那么这仗,晚一阵子再开打,又有什么关系呢?

    几个人碰头这么一商量,就发现自己就算再怎么不服气不情愿,都不得不承认,接受明军的条件,大家先停止所有军事行动进行谈判,这才是最佳的选择!谁不服气?立花宗茂就很不服气。

    他是少年英雄么,父亲和岳父就是九州名门大友家号称双璧的名将,自己打仗也很有一手,几年前面对席卷九州的岛津家大军,立花宗茂不顾双方数量上的悬殊差距,很是打出了几场漂亮仗,在丰臣秀吉的九州讨伐军登陆九州岛之前,将北九州的形势给稳定了下来。也是因为这些战功,他被丰臣秀吉赞誉为“关西义勇第一”。

    少年成名,意气飞扬的立花宗茂来到朝鲜,就是想要建功立业光大家门,要知道这立花家的家督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家里那只母老虎立花訚千代,到现在可都还认为她自己才是最合适的家督呢!摊上这么个心气高又有本事的老婆,也不知是福还是祸。

    入朝以后,立花宗茂这仗是打得很顺手了,不过也很无趣,他的兵力太少,只有两千五百人,精锐是很精锐了,却打不了什么大仗。况且朝鲜的军队也太脓包,一触即溃,前面的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一路势如破竹,后面的只有跟着吃灰的份,立花宗茂发财是发了一点,正经仗没打过一场!

    这令他甚为无趣,所以这次虽然情况不利,他也要留下来帮着小西行长防守平壤城,倒不是因为他跟小西行长有多要好,而是因为好容易捞到机会和传说中强悍无比的明军交手,立花宗茂非但没有惧色,反而全身的斗志都燃烧起来了!

    结果却是更大的失望,在自己还没有见到敌人的真容之前,就莫名其妙吃了一个大亏,整个朝鲜的倭寇全都没有了用武之地,只能乖乖地接受对手的安排,转入和谈之中,以便争取时间积蓄力量!这叫跃跃欲试的立花宗茂情何以堪?

    所以理智虽然告诉他,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可是这情感上还是接受不了。回去之后,立花宗茂彻夜难眠,居然破天荒地给自己的老婆写了一封信,诉说近日来的遭遇——嗯,确实是破天荒,立花宗茂的个性要强,对于自己那个貌似比自己更加强势的老婆总是有种不服输的心理,所以除了报喜和炫耀之外,他还真的很少给立花訚千代写信。

    在这封信中,他将自己所知的最近的朝鲜战况大略说了一遍,最终的结论就是,不管承认不承认,王子晋这个大明人,在没有动用明朝大军的情况下,便胜了漂亮的一仗!“——倘若此人不去,则除非太阁亲征,否则我军在朝鲜前途堪忧!”这就是立花宗茂的结论。

    身为大友家两大名将的传人,立花宗茂的兵学是相当务实的。他虽然不能像王子晋那样精确地计算和调度,但是也看到了此次王子晋成功的诸多因素。最要紧的,当然是朝鲜倭寇对于海路后勤无可救药的依赖症,一旦这方面受到重大打击,立刻就像是把在朝鲜的十余万大军都绑上了枷锁,纵有千般智勇,也无施展的余地!为将者,最怕的就是这样的敌人,根本不给你用刀锋来争取胜利的机会,而是一点一点把绳索套在你的身上,让你捆着双手等死!

    除了海路之外,统一指挥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