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偷香窃明-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这一点,从九连城那边传来的消息也可以佐证,连日来九连城和鸭绿江上游的凤凰城,都是大明官兵云集,战马成群,粮草兵器堆积如山,看上去就是要打大仗的样子了。

    柳成龙估计,甚至有可能大明已经决定了出兵了,不然只是送点银子绸缎,外加表示抚慰之情,用得着这么多兵马么?好么,这城里足有上千辽东骑兵,领头的还是个副总兵的高官!这不是打仗是为了什么?因此王子晋在这里摆出一副同情加爱莫能助的嘴脸,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为他自己讨要好处!

    话说回来,柳成龙又开始发愁了,这家伙到底要什么好处?要银子倒好办了,这地上就堆着两万两银子呢,另外他们从汉城、开城、平壤这么一路跑过来,怎么也跑不到俩月啊,沿路的金银铜钱都被搜罗了,一起带到义州城来,预备着以后反攻使用呢,总不能自己一分力气都不出,全指望着大明吧?

    所以银子他们是有的,问题这地方也不是谈条件送银子的地方,于是柳成龙再度使出做官人的手段,试探道:“天使说的是,一张伏辩挥笔可成,不过我们君臣刚刚到义州,都没安顿下来,印玺都还在箱笼之中没拿出来呢,这伏辩今日是没法交给天使了。不如这样,天使往来奔波,也是辛苦了,且在义州休息一阵子,下国自当竭力款待,务必要使天使如在家乡一般,可好?”

    王子晋自然没有异议,着急也不在这一会,他这次也没打算真搞出什么大动静来,但是必须要给朝鲜方面吹吹风,施加点压力,好方便以后一步步捞取利益。至于主要任务,还是要打几个小仗,显示一下大明在朝鲜的军事存在。

    当下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当晚自然是大摆酒宴,饭后有助兴节目,朝鲜妹纸若干只,让祖承训等人喜笑颜开,乐得逍遥去,这就不用说了。

    倒是王子晋,很悲摧地迎来了自己预订中的访客,而且是俩!只可惜都是男的,一个是左议政柳成龙,另一个是朝鲜堂上官李映。从这李映的名字和相貌上来看,多半是朝鲜王室中人,八成是李昖的代表吧?

    私室相谈,气氛也不是那么拘谨了,柳成龙再次感谢了王子晋来回为朝鲜奔波的辛苦,这是必须的,哪怕人家原本不想来,是因为皇命差遣才不得不为之,柳成龙这么说一句,也是让人心里更加舒服了。

    这种交际手段,王子晋自己就有大把出卖,自然也不会真的当一回事,笑着应付过去,好容易转入正题,柳成龙便道:“敢问天使,大明天朝到底还是不是我下国的父母之邦?为何坐视下国被倭寇欺凌蹂躏而纹丝不动,反生疑心?”

    尽管他对于大明还是有信心的,可是王子晋这两次来,透露出的口风总是不那么好,由不得人心里不犯嘀咕,实在是大明的态度眼下就是朝鲜的最后生机了,关心则乱啊!

    王子晋当然是一口否认了,关系到战略基本态度,他当然不能信口胡说,什么日本的战争借口,那是他忽悠日本用的,岂能当真?而且从京城反馈回来的信息,日本方面丰臣秀吉这封书信已经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曾经饱受倭寇之侵害的大明官民们,对于东瀛其实一直是抱持着警惕,因此丰臣秀吉这封原本就不堪一驳的信件,根本没有起到任何混淆视听拖延时间的作用,反而使得原本对朝鲜不是很关心的朝野发出了很强烈的声音,要求大明出兵朝鲜平乱,不能让这样狡猾的倭寇侵犯到大明的忠诚属国。

    对于这趟出使的人员而言,有这样一封书信和反响,那就算是成功了,因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帮助朝野统一了观点,使得万历皇帝插手朝鲜战事的决心得到了助力啊?因此使团的封赏也已经下来了,具体的要等到颁赏人员公布才知道,不过想必是不会多差劲的。

    王子晋这边,他是不把这点小事放在心上的,这才哪到哪啊?他到朝鲜来趟这一遭浑水,可不是为了自己能升官发财这么简单,身后还有云楼两千号人的殷切期盼呢!要不是云楼的大力支援,单凭他一个人,连兵部尚书的“如岳父”袁国正的面也见不到,哪里有这个机会?

    做人不能忘本,所以王子晋要在朝鲜大捞特捞,战功政绩加财富,一个都不能少,这样才能保证云楼的前途!面对着一脸急切的柳成龙,王子晋态度从容,笑道:“柳大人,你也忒把细了,日间下官不是说过了,只要柳大人写一封伏辩,下官帮着往京城送送,朝中天子和大臣都是慧眼如炬的,岂能看不出谁真谁假?不过柳大人,不是下官多嘴啊,你们这事实在是办得有点不地道啊!”

    柳成龙心说戏肉来了!马上凑近了很恭敬地道:“请王大人指点!”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小盒子往王子晋坐着的矮桌子下面推了推。

    王子晋不动声色地摸了一把,这盒子不长不短,一尺不到,宽窄只有两寸,入手温润带着点凉意,是个挺好的木头盒子,拨弄起来里面似乎没什么份量。有数了,朝鲜人么,什么最值钱?金银那是次要的,这地方就是人参最好,看这样子,要是这样一个盒子,那起码是百年以上的老山参啊!

    这年月没有人工养殖的人参一说,这么一根人参价值当真不菲,遇到有人快要不行的时候,几片参片下去就是吊命的功效,整支拿出去少说也是五千两银子朝上,称得起是重礼一份了!——当然是对朝鲜人来说如此,王子晋可还没放在眼里,后世种种就不用说了,就是到了大明朝,在京城他用来砸倒兵部尚书石星和司礼监大太监张鲸的就有十万两之巨!连卖使团名额他都混了三四万银子呢,多事相公生财有道,这一支人参算得什么?

    既然收了礼物,王子晋也就更加热情地笑脸相迎,详加指点:“柳大人,你看,倭寇那边呈给我大明的回信,说起来是不值一提,可是圣上也并没有如何生气,这是为啥呢?因为日本自从宁波宗设之乱后,就绝了进贡,几十年下来,除了沿海倭寇的骚扰之外,对我大明就是一副不闻不问的架势,这岂是对待天朝上国应有的礼仪?所以这一次丰臣秀吉送来书信申辩,理由姑且不说能不能站得住脚,就这份想要重新入贡的心思,就这份有事找天朝申诉的心思,圣上还是很喜欢的。”

    柳成龙这汗登时就下来了,他是老官油子,也知道大明朝在东亚所建立的这个朝贡体系的游戏规则,情知王子晋说得没错,就是这个理啊!日本打不打朝鲜,大明朝才没那么好心去管这事,真正让大明朝出兵的,恐怕还是因为日本对于大明朝的属国发动进攻,如果大明朝不做反应,不加以镇慑的话,岂非大伤天朝颜面?

    王子晋的下文,柳成龙也猜到了七七八八,果然王子晋跟着就指出了朝鲜的问题所在:“柳大人,你看,朝鲜是我大明的忠心属国,年年进贡岁岁来朝,一向是做得很好的,可是这次倭寇来袭,你们就很怠慢我天朝了,到现在,连个正式求援的使者都没有,害得我大明圣上想要发兵救援你们,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借口。说起来,下官这次和祖总兵他们跑这么一趟,带着上千精骑,就为了这么两万两银子,值得吗?真正的目的还不是为了找个借口派兵到你们朝鲜来!你们啊,真是”

    真是太不懂事了!我替你说!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柳成龙嘴里发苦,被王子晋说得一点反驳的余地都没有,实在是有苦难言啊!朝鲜哪里是不想派使者求援?问题是事有凑巧,先前日本还没打过来呢,大明的使节就到了,了解情况之后承诺大明不会不管,朝鲜君臣也就放心,大明这边不用去管了。

    谁知日本都打过来了,这使节团才从日本回来,根据李舜臣那边送来的消息,如果不是走了海道从汉城登陆,这使团没准现在才走到平壤呢!这么一来,向大明求援的事就耽搁下了,而后来呢,国王李昖又偏偏起了内附到大明做藩王的心思,朝鲜大臣们无不反对,把国王和他的亲信人盯人盯死了,一个都不能放出去,这向大明遣使求援的事也就无从说起了——谁知道使者带到大明去的,究竟是什么信息?是求援,还是求内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啊!柳成龙喟然长叹,对王子晋低下头,很是无奈地道:“王大人,这件事,确实是我下国做得差了,为今之计,只有请王大人代为周旋了,王大人是我们朝鲜下国君臣的老朋友了,想必是断然不会坐视吧!”

    王子晋背后一寒,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朝鲜人民的老朋友?死棒子,骂人不是这么骂的啊!

第四十六章() 
对于柳成龙来说,他当然想象不到,就这么一句拉关系套近乎的话,“朝鲜下国的老朋友”,会引起王子晋这么强烈的反应!好在王子晋也不是初来乍到,对于两边的文化冲突也不陌生了,知道柳成龙不是故意这么说的,当下也不在意,点头道:“朝鲜对于我大明,那是唇亡齿寒,倭寇狼子野心,其意绝不仅仅是在朝鲜,这一点下官是省得的,也会向朝中圣上和诸位大臣进言,这自然不消说。”

    柳成龙一听大喜,立马千恩万谢,然后表示我国也会从善如流,及时改正错误,马上派出使节,带着正式的国书前往京城,向大明天子哭诉朝鲜被倭寇欺凌的悲惨遭遇,正式提出请大明天兵入朝平定倭寇之乱。

    王子晋一边听一边点着头,听到后面却又微微皱起了眉头。柳成龙已经被他搞得怕了,这家伙别看年轻,行事可是老辣,总能戳到己方的敏感部位啊,这会又皱眉头了,又是要戳哪里?忙小心翼翼地提着心眼问道:“王大人,可是下国小臣又有什么思虑不到之处?您可务必要不吝指点,下国小臣不胜感激!”听听这姿态摆的真够低的!

    这会就是王子晋夹带私货的时候到了,王子晋也不跟他客气,就两根手指点着桌子,低声道:“柳大人,日军数十万在朝,要将他们都赶走,或者是歼灭,即便是大明天兵勇武超群,至少也得十万大军吧?那我问问你,这一次平乱,大明派出十万大军,前后至少也得一年的功夫,这其中的花费,你们朝鲜准备怎么承担?”

    柳成龙脸刷就白了,大明天朝怎么还讲这个啊!倒不是他有多卑劣,就是不想付账,那时候人的思维方式和现代人不一样啊!等价交换这种事,儒家是不屑一顾的,儒家讲究的是义大于利,不要凡事都计较利弊,只要义之所在,那就眉头不皱一点,付出再多也要上!现代人讲究等价交换,那是因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了,大家都要遵循这一套规则,也不是现代人的人心就真的有多坏,社会大环境如此,你一个人独树一帜的话,是很难持续下去的,因为社会不会支持你的行为。

    其实这种儒家的观点,也不能说就是真那么迂腐得不值一提,根子还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上头,农业社会之中,商品交换不是那么发达,如果社会救援机制一定要以等价交换为核心的话,那也是很不合理的一件事。因此,儒家最早就有义利之辨,有了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豪迈的名言,究其根本就是说,只要有义的地方,就别想什么利不利的了,该上就上。在当时的条件下,就得这么干,否则这个社会无法维持下去。

    所以柳成龙心里就不乐意的,心说你天朝上国,每年受着我们朝鲜的进贡和朝觐,你们庇护我们不是应该的嘛?现在我们朝鲜受到倭寇的侵袭,你们大明朝应该体现出天朝上国的风范来,天兵一到宇宙澄清,这才是大国本色啊!这时候谈钱,那多伤感情啊!

    可是这话他还没法堂而皇之地对王子晋说,人家摆明了是要讲讲实际问题,不谈感情了。这会柳成龙也明白过来了,为何王子晋之前要先把日本方面那种不值一驳的借口抬出来说事,这是亮筹码呢,告诉你说话时最好小心点,要是一味地跟我扎刺,小心我给你添乱!

    没错,就是添乱。柳成龙很有信心,王子晋搞不出什么大名堂来,因为从战略上说,大明朝不可能坐视日本占领朝鲜,那样不光是大明朝的权威受到损害的问题,更是会影响到辽镇安全,进而影响到大明本身安全的重大问题!

    所以打,大明是一定会打的。但是这不意味着,王子晋不能添乱,比如说什么时候打?大明天兵什么时候入朝,这里面的讲究可就多了,就这日本太阁的一番说辞,真要是细细辩论的话,三年两年都未必说得清楚。更糟糕的是,在这个问题上,王子晋还称得上是个专家,人家可是第一拨赴日的使节!这就意味着,如果王子晋真的要添乱,利用这个问题做文章的话,他真的是有这种发言权的。

    大明可以拖,朝鲜可没法拖啊,拖个三年五年,朝鲜这帮流亡君臣也就不用再待下去了,日本大军是绝对不会坐视朝鲜国土上还有这么一伙威胁到和谐安定的阴谋集团存在的!到时候难道真的要像国王李昖所想的那样,举国内附大明吗?他忍不住晃了身边一直没说话的李映一眼,猛然间打了个寒战,心中掠过一丝极为可怕的阴影。

    大明朝,不会真的是在打着趁此机会吞并朝鲜的机会吧?利用日军的进攻,逼迫朝鲜君臣举国内附,然后再出兵平乱,到时候打下来的,就不是朝鲜国,而是大明朝鲜都司了!这样的仗,大明朝当然会心甘情愿地打,付出再多也值得,这是多大的功绩,足以告慰太庙几十次了!区区粮饷又算得了什么?

    柳成龙猛地咬牙,不成,一定不能让他们有借口拖下去,答应,有什么难题都先答应下来,一定要先撺掇这一小拨明军和日军先打一仗,这仗一旦打了起来,那就不是想拖就能拖,军事形势本身的发展,也会对局面进展造成一定影响的。

    同时再派人到大明的京城去,把声势造的大一些,煽动大明老百姓对于朝鲜的同情心,让大明朝骑虎难下,只能尽力为朝鲜复国,否则民意难平!对,就这么办!

    要说这柳成龙,不愧是在这场壬辰战争中崭露头角的朝鲜名臣,脑子还真是转得不慢,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也想到了解决办法。要不说这世上其实就没有真正的笨蛋呢?因为个人因素的而导致的成功或者失败,那都是偶然的,真正到了一定层面之上,就是形势比人强了,往往有时候你看得再清楚,无奈形势如此,就是无力回天,徒呼负负,奈何?

    然后,当柳成龙决心要先满足王子晋所提出的要求时,他就很无奈地发现,自己似乎成了无奈形势的那一群了。因为朝鲜现在没钱,真的没钱了,原本国家也不算很富裕,只是过得去罢了,现在遭受了这么大的损失,有一点积蓄都投入到重招新军当中去了,眼下就是在国王李昖手里,还能有那么点银子,主要是逃跑之前带出来的那些细软金银,外加刚刚大明朝送来两万两银子的“抚慰金”。

    其实朝鲜的国民财富,并不是掌握在国王的手中,国王真没那么大的权利,正经是这批掌权的大臣,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要不他们党争那么厉害,你掐我我掐你的,斗得那么起劲呢?可是真正轮到紧要关头了,能够慨然毁家纾难的还是少数,柳成龙更加不会去做这个恶人,动员大臣们把自己的家产捐献出来为国家出力的,那样的话,他这个东人党的党魁也就可以不用干了。

    想到大明天兵十万,打一年的仗所需要的花费,柳成龙真是一个头两个大,真金白银的东西,那可不是他一张嘴就能张罗来的!这边答应了,人家万一要见到点实际的,比方说,多的不说,咱们这已经有一千多人马了,你先给张罗三个月的军饷,还有三个月的军粮和战马草料,这总不过分吧?我们这可是已经过江了,马上就要去打倭寇了!

    所以柳成龙这个表态赞同朝鲜承担大明天兵粮饷的话,到了嘴边愣是没法说出来,真没法说啊,一千人马看起来不多,可是三个月也要几万两银子的饷银,他现在几乎是两手空空,上那筹措去?

    王子晋笑嘻嘻地看着他,知道人家这会心里正煎熬呢,王子晋也不着急,你慢慢想,咱们不搞逼迫,日子长着呢,今天逼你也没用,总归是要你们心甘情愿低头才是!其实他也没把握能把朝鲜逼到哪一步,因为现实摆在眼前,大明朝还是老思维占据着主流,国际主义战士的大明天兵最终还是要跨过鸭绿江的,不管有没有足够的收益。

    况且,就算是王子晋再怎么瞧不起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有一点他要承认,在辽东的部族形势已经错综复杂,好像一个火药桶一样的现在,朝鲜真的是乱不起了,所以就算是他,也得说,朝鲜一定要打,没收益也要打!

    不过这就是他最后的底线了,绝对不能让对方看出来的,再者说了,这里面还是个时间上的问题,大明可以拖,朝鲜不能拖啊?所以最终的衡量就是,你朝鲜愿意付出多少,来加快大明军入朝的速度?有一点我是不会告诉你的,那就是你现在就算付出再多,大明军的主力也还是在宁夏平叛呢,飞不过来!

    朝鲜君臣这几个月流亡在外,还真是没有时间和空闲抬头去看看大明国内的形势变化,原本他们也都是整天关起门来搞内斗玩,就没心思在大明朝内部多下什么功夫。所以宁夏平乱这么大的事,朝鲜君臣居然愣是到现在都不知道!

    柳成龙悲摧就悲摧在这上头了,但凡知道多一点,讨价还价的筹码也多一些不是?想来想去没办法,柳成龙决定先问问对方的开价:“天使大人,小国君臣亡命在外,身边也无多少钱财,军饷实在是无从筹措了,至于军粮草料,前次天使指点过之后,小国倒是着力筹措了一番,如今大同江以北州县仓库中,五万石粮食还是有的,天兵到了也无虞饥馑。”

第四十七章() 
五万石粮食,如果按照大明军队的后勤标准,真不算少了,哪怕是十万人,这么些粮食都能支撑上两个月的。这还真是王子晋的功劳,历史上朝鲜人就顾着逃难了,地方上一度完全失控,那朝鲜老百姓都不是傻子,战争时期粮食就是命根子,谁知道地里什么时候能够安心种庄稼?因此就这么几个月的时间,等到朝鲜君臣惊魂甫定,想起要筹措粮食以备大明天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