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联周刊 随笔集-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套全的,从网上找齐了,比原来那本电子书版
的好得多,但可能还有些错字没有较出来。 )


    “生活圆桌”是《三联生活周刊》的一个栏目,每期刊发4 篇1000字左右的
文章,讨论生活观念,讲述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三联生活周刊》出了100
期,圆桌上就有了几百篇文章,从中选出107 篇编成这个集子——《上半截与下
半截》。当初编写这个栏目时,没想着要出书,就当它是个消耗品,赶紧弄出来
赶紧让人家看,结果有些人看了挺高兴,就凑趣编这么一本书。可以负责地说,
这本书比市面有上大多数随笔集之类的东西好看、言之有物,文章也知,省得别
人不耐烦。
                                     ——《三联生活周刊》编辑苗炜


              怎么搞一台晚会 (2000/6/16)
              25岁以后的情趣 (2000/6/16)
              虚拟生活的终结 (2000/6/13)
              脾气大的老头儿 (2000/6/13)
              正确地浪费时间 (2000/6/12)
              大街上的雕像 (2000/6/9)
              归纳主义火鸡 (2000/6/8)
              受迫害的叔叔 (2000/6/8)
              世界杯与结婚 (2000/6/6)
              我说乡下英语 (2000/6/6)
              一辈子学外语 (2000/6/2)
              分类和偷懒 (2000/6/2)
              收音机和电脑 (2000/6/1)
              金鱼和大象 (2000/6/1)
              上升为理论 (2000/5/31)
              机器人和龙 (2000/5/31)
              渔民和富翁 (2000/5/30)
              学习的动力 (2000/5/30)
              愈无聊愈有趣 (2000/5/29)
              不就是外语吗? (2000/5/29)
              儿子说他在爱 (2000/5/26)
              殿堂与厕所 (2000/5/26)
              交流的乐趣 (2000/5/25)
              分居的生活 (2000/5/25)
              我爱辛吉斯 (2000/5/24)
              爸爸的聚会 (2000/5/24)
              团结的定义 (2000/5/23)
              卵生的人类 (2000/5/23)
              生活就是…… (2000/5/22)
              “最好”的东西 (2000/5/22)
              我是你大姐 (2000/5/22)
              男人分两截 (2000/5/19)
              零食与女人 (2000/5/19)
              花卷与蒜苗 (2000/5/19)
              看上去臭美 (2000/5/18)
              幸福的生活 (2000/5/18)
              电脑和电视 (2000/5/17)
              版本时尚 (2000/5/17)
              可怜的马 (2000/5/17)
              玩具的理想 (2000/5/12)
              三个愿望 (2000/5/12)
              偶像如太阳 (2000/5/11)
              爱情细胞 (2000/5/11)
              上网落网 (2000/5/10)
              邻居女孩 (2000/5/10)
              高尚音乐 (2000/5/9)
              穿衣睡觉 (2000/5/9)
              生活品质 (2000/5/7)
              婚姻圈套 (2000/5/6)
              时髦身世 (2000/5/4)
              电视餐厅 (2000/5/4)
              马的故事 (2000/5/4)
              继续上课 (2000/5/1)
              与物共舞 (2000/4/29)
              科学幻想 (2000/4/28)
              电影院版 (2000/4/28)
              读书生涯 (2000/4/25)
              三思足球 (2000/4/25)
              接下茬儿 (2000/4/21)
              我是小资 (2000/4/21)
              鸟语花香 (2000/4/20)
              不负责任 (2000/4/19)
              煞有介事 (2000/4/19)
              吃了吗 (2000/4/19)
              一句话 (2000/4/18)
              陈娘子 (2000/4/18)
              作家论 (2000/4/18)
               外地人 (2000/4/14)
              速度 (2000/4/14)
              情书 (2000/4/14)
              名言 (2000/4/14)
              吃饭 (2000/4/13)
              疯子 (2000/4/13)
              电话 (2000/4/13)
              文学青年 (2000/4/13)
              才女如云 (2000/4/12)
              阉猫 (2000/4/12)
              遗传 (2000/4/12)
              洗脚 (2000/4/12)
              算盘 (2000/4/12)
              杨过 (2000/4/11)
              省钱 (2000/4/11)
              丐帮 (2000/4/11)
              魔症 (2000/4/11)
              畜牲 (2000/4/11)
             看书札记:《上半截和下半截》 (2000/4/26)
             
             
             
    怎么搞一台晚会
    2000/06/16作者:胡伦

    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写出了他的《第七交响曲》。据说,红
军战士听完这首曲子的转播之后勇气倍增,终于把围城的德国鬼子打败了。前两
天看到一个纪录片,正是讲这段历史,列宁格勒一片备战景象,电台播音员说,
为了保证的炮火,不许德国鬼子破坏艺术。
    看完这段纪录片,我忽然想起一个问题,如果哪天我们也遭受外国鬼子的围
困,我们恐怕会搞一台晚会,战士与民兵看完了晚会之后,就跑出城去杀鬼子,
要是战胜了敌人,则说明我们的晚会是成功的。
    我们的晚会总喜欢请几个外国人上台表演,他们说汉语的流利程度远比我辈
说英语的流利程度为高,这似乎说明,某些洋人已臣服于我泱泱大国的文化传统
——他们学相声,学京剧,尽管这两种玩艺中国人已经不大爱学了。
    晚会中另一项不可或缺的玩艺是小品,但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戏剧,也不要
把它当成生活,因为小品演员最重要的基本功是装傻,他们总要降低自己的智来
逗观众发笑。这上我联想到另一个问题——我们的文化不太注意培养同情心,一
个正常人看到一个智力障碍者就要笑,这是不对的,他看到了智力障碍者时应该
有那么一点儿同情心。
    然而,一台晚会中最让你受不了的虚假,你看不出为什么那么多现场观众会
为某个节目、某项法规是出台、某个演员装傻而欣喜若狂,据说,这是导演的要
求,他让那些观众忽然间变那么正常了,总是笑,总是要鼓掌。也许偶尔还要为
某个蓄意安排的细节热泪盈眶一下。
    这各种愚蠢的东西在春节期间会达到高峰,只要你打开电视,就会看到一台
晚会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它鼓舞人们好好活着,跟各种你看到的或看不到的困
难斗争。主持人的音调都高扬着——这是我们世俗生活的大礼赞,它预示着世俗
生活那么美好,多么了不起。
    事实上,虽然每个人都免不过一种挺世俗的生活,但绝不该堕落到赞美它的
地步。当然,如果德国鬼子来了,不让我过庸常生活,我一定去打鬼子,但出发
之前我可不想看一如愚蠢的晚会,那还不如死了好。

    25岁以后的情趣
    2000/06/16作者:唐波

    十八岁吧… 我年轻的时候(每一次这么说总会来嘘声一片,含意不祥),高
中毕业在一家旅游学校念书。或许是刚开放的缘故,特别喜欢奇装异服:红色的
套头实用配紫色的条绒裤(裤子要特别宽大,迎风一吹活像战旗),脚蹬棕色高
帮的圆头靴,原配的鞋带不要,找来粗细适中的麻绳把脚绑个结实。还有各式各
样的藏饰(那时还没有仿制品,都是托人从拉萨八角街购回),琳琅满目地挂了
一身,脚踝也不放过,系了一圈小铃铛,走路时叮当作响,我妈说还以为是哪家
的狗回来了呢。
    衣服都是自然面料的,全棉、全麻,有的连纽扣都没有,用些像是刚从牛身
上割下来的细皮条、粗麻绳十字交叉地缝起来。走在街上回头率挺高,人家觉得
古怪吧,我却很满意,处在一个希望引人注目的年纪。
    那时没有扮COOL的说法,那时叫找感觉。
    这感觉什么时候找不着我没有确切的记忆,反正25岁那年,我发现好像在一
夜之间柜子里全是套装、长大衣和高跟鞋。年轻时穿的衣服有的送人了,有的捐
助灾区了,但大部分不翼而飞了。
    如今是些什么衣服啊!化尼,尼龙,聚酯纤维,我已经“堕落”到离自然要
多远有多远的地步。一条Espirit 的裙子花了898 块人民币(瞧这价格定得玄的,
900 就900 ,还要玩个两块钱花招),小商标上赫然标着“黏液纤维”。什么叫
黏液纤维?我妈一脸坏笑,说黏液嘛,大概就是鼻涕,把鼻涕拉长纺成布再做成
衣服估计工程也够大的,难怪要这么贵啊。
    现在就更加从俗如流,我成了名牌的追随者。走在路上,只要看见有人背着
L&V 的包,我立刻奋不顾身在凑过去猛看质地、工艺,特别是边角的缝线,然后
直起身,满脸不悄地从鼻子里“呲”出一声:假的!
    我穿着2000块钱以下的Ports ,执著追求L&V 的真品,心里念念要买BMW ,
坐在男友的Santana2000 里敲打他赶快挣钱。和年轻时代的自己相比,现在我的
没有主见,没有创意,没有想像力,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口口声声地嚷着后现
代的用语,有条不紊地阐述POWER 的意义和历史的可颠覆性,内心却狂热拥戴权
威,一副企图融入主流物质社会的奴颜媚骨。

    虚拟生活的终结
    2000/06/13作者:应明

    大约三年前,我第一次给家中的电脑装了“猫”。
    起初无网可上,要拨长途去访问无在北京的BBS。记得首次登录上去时是个秋
天的凌晨,盯着屏幕上黑色背景下的一行行绿色字符逐一显现,真有一种既紧张
又兴奋又期待的复杂感觉。
    后来成了网虫,对拥有现实之外的另一个虚拟生活空间有点沾沾自喜。一度
非常热衷于网上闲聊,用Microsoft 的NetMeeting与不知道身处地球哪个角落、
这辈子永远不会诺面的人天南海北地瞎扯。尽管有点没着没落,但也并非一无是
处。比如,因为想保持一点神秘感,我从不用语音而只做笔谈。那时NetMeeting
上国人极少,故chat起来只能用英语。不能不承认这对英文写作颇有实质益。因
为人在网上,遣词造句文法拼写等都由不得你细细磨。比如你想用个文绉绉的词
“挫折”来显得有文化,但忘了frustration 怎么拼。你当然可以转身去查词典,
但就是这当口几毛钱就下去了,说不定对方等不来你的反应而匆匆收了钱。
    在这些早期的新鲜劲都过去以后,对这种网上玩艺儿逐渐起了腻。最主要的
原因是未曾想到虚拟生活会比现实生活更无聊。比如,我曾一一位自称香港男士
的人有过e…mail交往。实际上没有正经事,只是不咸不淡地东拉西扯。到第三封
信时他就既意味深长又直截了当地问我“是男是女?”估计是我在网上常用的英
文名字MYing 引起他的遐想:“马英”还是“梅颖”甚或“梦樱”,反正一准是
个窈窕淑女。说实在,有生以来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在我是第一次,一时真犯了难,
不知如何应付。我怕说女可能正中了他的下怀,说男还保不定他是个Gay。依了那
句名言“在网络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我特想对那香港仔言明我只是条狗而
已,但一则也太过作贱自己,二来深怕他穷追不舍地问是雌是雄。
    再一个让我吃不消的是少聊天室火药味太浓,无论多么鸡毛蒜皮的事总会引
来恶劣的争吵。这种笔仗言词的粗俗到了令人不堪的程度。有一回不知为什么又
斗了起来,一位义士实在看不过在网站放一帖子,以蛮治蛮地写道:“不要在网
上敌摆你的生殖器。”实际上,有人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想法这我能理解,这些
高见想发表出来与旁人共享我也赞成,但无论如何总得稍讲公德,略具教养。就
好比面对美若天仙的夫人,你有点由衷的爱意要表达,有点荷尔蒙刺激下的冲动
要发汇,这都正常。但行动之前总得环顾一下四周,看看时间地点是否合适吧。
    同理,如果有人动不动就要满嘴污言秽语乱喷,不妨在自个儿家中过瘾,犯
不着得网上有点茅坑的味道。
    尽管网上的经历远没有《网络惊魂》里桑德拉… 布鲁克的惊险,但已足以使
我的虚拟生活就些终。如今,网倒还上,但只是翻翻报纸了。

    脾气大的老头儿
    2000/06/13  作者:李深
    一般来说我不喜欢老头,因为我对他们不感兴趣。
    但一些火气大的老头则另当别论,他们显得生机勃勃。以我认识的几个电影
圈里的人为例。A 是个倔强的老头,至今为止他只做两年事:教书和骂人。他教
的是他重复了一万遍的电影艺术基础知识,骂的是影视圈里无数和仍然不知道这
些常识的人。一说起《魂断蓝桥》他就生气——当然也就特别来劲,他说一部连
美国的电影史学家都不知道的电影,在中国竟然被捧为经典,这真是个大笑话。
    给每一拨学生都重复了一遍。有不识趣的人提出质疑,引发了部徉典来反驳
他。
    A 毫不客所立即进行笔伐,还是在那张报纸上,A 一口指出他翻的徉典是多
么不专业,又说了很多别的,反正意思就是:你真是太不专业了,唉,你太不专
业了。
    有艺术家搞了一个录像装置:在花圈的中央嵌了一个电视屏幕,反复播放死
者家属、亲朋向遗体告别的情景;花圈边缘还有一个屏幕,当观众不经意地抬头
看它时,里边竟是自己当下的侧影——这一招令人心底着慌。A 看到这个装置艺
术很兴奋,他说在他的遗体告别式上也要搞这么个装置,只不过花圈中间放的录
像有所不同:他要在录像里继续骂人,尤其是骂那些他生前不敢骂或不便骂的人,
面对面地骂,骂个痛快。
    B 大多数时候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但偶尔会让我吃一惊,陈凯歌的《刺秦》
不受媒体欢迎,但我觉得有些批评似乎不是在说《刺秦》——也不知道他们在说
什么。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个记者问些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接着便很倨傲地批评
了影片。可以看出陈凯歌也是个倨傲的人,因为他要做出一副谦虚的样子却到底
做不出来,结果是很当真地反讽了那位记者。我把这事儿讲给B 听,当时他正在
谈一个很倨傲的日本导演北野武,马上便说:“跟丫费什么话?一棒子打到河里
去,‘看什么呢你!’”
    C 比他们更平静,但口气也更大。他仍开电影批评已经有些年头了,当他得
知电影学院的老师仍是10年前那些人时,他说:“把这些人都活埋了,中国电影
就好了。”这当然是句玩笑话,但我还是由此对他产生了兴趣。
    我原本把他们的优点归结为脾气大,到后来才找到了一个更准确的字眼:形
式感。A 从来都是西装笔挺,70多岁了照样拎着满提包录像带到处跑,每到课堂
便拿出一大摞自编的教材,谁愿买把钱放到他桌上,每份都是他用激光打印而不
是油印或复印的——这种精致的形式感令我非常饮敬。有一次他叫晚宴(自然也
是西装笔挺),他忽然问我们,“刚才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我把一颗丸子夹到嘴
边时开始说话,最后我有没有把它吃下去?”我们没法回答他。晚宴又进行了一
会儿,他放下筷子,说得出去一下。稍顷,他回来坐下,告诉我们:“我没把它
吃下去,它掉到衣服里面去了。”
    B 喜欢年轻女孩,这在老头中其实很普遍,只不过他不加掩饰罢了。有次我
们在校园里谈话,他一下子不吭声了。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是一个很漂亮的女
孩脚受了伤,拄着一个拐在校园深处走。他目送她足有两分钟,直到走出视野,
这才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我以他充满忧伤的形式感而感动。
    正确地浪费时间2000/06/12  作者:杜比我每天用于锻炼身体的时间为4
小时,其中包括早上醒了之后躺在床上按摩日渐隆起的腹部(计半小时),去健
身中心来回路程(计一小时),在健身中心游泳(计40分钟),蒸桑拿及洗澡
(计半小时),脱衣服穿衣服(计20分钟),午饭后及晚饭后散步(各半小时)。
    有人替我算了一笔账,说像你这样锻炼身体,能多活10年,可你每天花在锻
炼身体上的时间太多了,除去8 个小时睡眠,一生之中四分之一在锻炼,却只为
多活10年,而且是老朽不堪的10年,这岂不是不划算吗?
    这位朋友算法,我觉得很有道理,早上醒了以后不赖在床上,饭后的散步取
消,这主省下了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多干点活儿,就能多挣点儿钱。但他说我
的睡眠为8 小时,这是错的,不管工作多忙,我都要保证自己的睡眠时间为12小
时。
    这位朋友还有一个地方是错的,那就是他认为我每天锻炼身体是为延年益寿,
这不对,我每天花4 个小时锻炼身体并不为多活10年或15年,为什么呢?套用一
句忘了是从哪儿听来的歌词,我是要“正确地浪费剩下的时间。”
    12小时睡眠、8 小时工作,一天中总有4 小时无所事事,我以前用各种办法
打发这4 个小时:读武侠小说、听流行歌曲、发呆,但最后我自认为找到了最好
的办法,那就是锻炼身体。在我看来,这是“正确地浪费时间”,我并不希望这
4 小时能产生什么价值,如果能让我更健康,那挺好,但其首要的功效是帮我打
发时间。
    如今这年代,不产生价值的时间被认为是损耗掉的,或者说是消费掉的,浪
费时间可能是最奢侈的消费。比如说谁谁谁,吃完饭要听两个小时的莫扎特,在
精明人眼里,这真是吃饱撑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