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德皇帝尚武,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他觉得明朝到他这会儿特别弱,跟北方就没打赢过,打胜仗都是洪武、永乐时的事情。于是,他要争口气,御驾亲征,在山西大同以南的地方与蒙古军队交战。那次赶上天时地利人和,也赶上皇帝亲自冲锋陷阵,所有的人也都跟着拼命,那次确实打赢了,史称〃应州大捷〃。整个16世纪,明朝就打赢过这么一回。
【伊斯兰风格青花】
正德上继成弘,下接嘉万,这个时期的变化是一个中心点。正德皇帝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所以装饰阿拉伯文字的青花瓷器在正德时期大量集中出现。伊斯兰文化对明代的整体影响是明初上层社会的喜爱,上行下效。比如开国元勋常遇春、沐英,宦官郑和等,这些高官都信奉回教。到了正德一朝,由于出口的需要,早期是东南亚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以及正德以后,青花大规模销往葡萄牙、西班牙,这两个国家在中世纪都受阿拉伯人的统治,所以对伊斯兰教特别感兴趣。
为什么独有正德一朝,阿拉伯文字是直接装饰到瓷器上呢?明朝其他时期把文字直接写到瓷器上并不多见,偶尔能见一两件,为什么到了这一朝特别多?基本上见到写阿拉伯文字的瓷器,就是正德一朝的?历史上还是提供了一些蛛丝马迹,解释它的成因。
正德十四年,皇帝写了一首御制诗,评论各种宗教,诗中特别推崇伊斯兰教。每个皇帝一即位,都要先处理前朝的烂事。嘉靖皇帝即位以后,诏书里有一条,就是说:〃回回人于永,出入豹房,引诱蛊惑,情罪深重,锦衣卫拿送都察院,追问明白,议拟罪名,奏请处治。〃就是说:有一个回族人,这个人叫于永,当时能够在大内里随意乱走。这个人对皇帝蛊惑,让皇帝天天不干正事。所以他觉得这也是对皇帝有所影响的人。
【正德的爱情】
正德皇帝对很多民间的妇女很感兴趣。正德十四年,他去大同,在一个叫偏头关的地方停留,晚上都是歌舞招待,载歌载舞。他一下就看上一个歌女,歌唱得好,舞跳得好。他就跟随从说:〃你给我打听打听她是谁,想办法弄来。〃随从一会儿告诉他:〃那是一个乐工的老婆。〃正德不忌讳,说:〃是别人的老婆也没事儿,你把她给我弄来。〃然后,他的亲信就把这个歌女找来了,送到皇帝跟前。正德喜欢得不行。这个歌女叫什么,哪儿的人,都不清楚。史书上就一个字:刘。她姓刘,宦官们都把她称为〃娘娘〃。过去是把皇后称为娘娘,可见她的地位之高。正德就带着这个刘娘娘到处走,觉得她有意思。史书上没有关于她的记载,我猜测她可能是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百无禁忌,跟汉族妇女的三从四德截然不同,所以把皇上迷住了。
正德十六年,皇上带着刘娘娘到了南京。到了以后,他下了一道中国历史上最古怪的诏令:禁止养猪,禁止屠宰猪。要知道,猪肉是南方人的主要肉食,北方都是牛羊肉。国家的政令一下,禁止饲养,禁止屠宰,南方人吃肉的问题怎么解决呢?有人就猜测:皇帝早不下诏,晚不下诏,怎么带着刘娘娘到这儿,就突然下了一个诏令呢?所以,估计刘娘娘是回族人。
野史上记载,正德有一个伊斯兰宠妃,视若掌上明珠,但这个妃子是谁,不知道。查遍与他关系比较亲密的人,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刘娘娘。
书上记载刘娘娘陪伴正德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只不过正德后来不争气,钓鱼掉到水里了,受了凉。过去我们小时候总说:嗝屁着凉大海棠。一着凉,皇上就走了。正德皇帝一生就对两件事感兴趣,一个打仗,一个女人。他所创造的很多写有阿拉伯文字的艺术品,很可能就是千金买一笑。
2005年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有个正德青花阿拉伯文方瓶出现了,类似的东西历史上从来没有拍卖过,结果拍了169。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是1374万元。这件正德青花小瓶是非常罕见的一种陈设瓷,它是方的。正德瓷器中有大量方形物,这种造型可能是皇帝个人的偏爱,影响到瓷器的烧造。皇帝的偏爱跟一般人不一样,一般人的偏爱往往影响到自己,皇帝的偏爱会影响到全局,导致所有人都跟着去学。
【明中期青花】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正处在明朝中叶,宫廷内部的所有问题都困扰着皇帝。三个人的经历有所不同,性格也迥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短命。皇帝短命对朝廷的统治非常不利,刚上台还没调整好就死了,每个人都统治十多年。明朝中叶,国家不够强大,也没有能力去打仗,不能像永乐皇帝六次御驾亲征,直接跟北元抗争。永乐皇帝每次出征都特别高兴,一定要打赢了再回来,最后死在出征回来的路上。但到明朝中叶时,边患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这一时期瓷器的变化,明显地反映出从强势到弱势的变化。以后讲到清朝康乾的时候,瓷器上也能看出国势的变化。瓷器上有大的作为,一定是政治上先要有大的作为。当国家处于强势之时,艺术品也一定处于强势。但当政治处于弱势时,艺术品也可以形成独特的风格,不一定说弱势就没有艺术风格,依然可以形成。就像成化的这种很柔弱的青花,也是一种风格,这在艺术史上极为重要。
下一讲讲晚明时期的青花。
12 火光炸天 四时雷电
……明晚期青花
明晚期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从1522年到1620年,加起来是99年,差一年满一百年。嘉靖皇帝15岁登基,在位45年,60岁去世;隆庆皇帝30岁登基,在位6年;万历皇帝10岁登基,在位48年,他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三朝加起来99年的时间,一般被称为明晚期。过去史学观一致认为,明晚期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皇帝不上朝。但通过这些年的研究,又有了一些新观点,认为晚明时期尽管皇帝不上朝,但国家机器运转并未停止,是正常的,否则也不能扛住99年。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几乎同时,中国也出现了一些相似的特征,比如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我们纵观来看,明代的青花瓷器有这样一个过程:浓艳,疏淡,又到浓艳,相对应就是永宣、成弘、嘉万这三个时期。早期永宣时期的热烈,是提倡者的热烈。提倡者和观望者是两个阶层,提倡者是皇家,观望者是百姓。晚期嘉万的热烈,是提倡者和观望者同时都参与进来。换句话说,整个明晚期的青花瓷器的热烈,官民同享,不但官窑热烈,民窑也热烈。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是社会心理的另一种表达形式。瓷器变成这个样子,是全民的一个释放。
【嘉靖青花】
从嘉靖开始,就进入明代的晚期。瓷器的划分,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清朝嘉庆年间的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他说嘉靖的瓷器是〃制作益巧,无物不有〃。这说明嘉靖时期瓷器的样子非常多,什么都做。今天看实物,确实也是如此。
青花瓷器到了嘉靖朝,开始使用回青,也称回回青。这个名字一听又是从伊斯兰文化中传过来的。乾隆时期有一本书叫《陶说》,在描述嘉靖瓷器这一段里,他说〃嘉靖尚浓,回青之色幽倩可爱〃,还给予了肯定。回青是一种青金蓝色,也叫佛头青,过去鎏金造像佛头发髻的颜色就是那种藏青色。回青的特点是蓝中带紫,颜色开始发紫,这个紫有点像过去紫药水的那个颜色。
因为皇帝喜欢,道教开始对瓷器产生影响,道教题材的青花瓷器集中在嘉靖时期大量出现。青花纹饰中的八卦纹、云鹤纹、葫芦纹、回纹、灵芝纹都是典型的道教题材,造型有葫芦瓶、香炉,跟道教有关。这样一来,官窑产品立刻就显得不那么庄重了。在此之前,官窑瓷器非常庄重,是有制式的,不能越雷池一步。到了嘉靖朝,皇上说不行,得给我烧成葫芦形的,太上老君使的都是葫芦瓶,都得改成这个样子。嘉靖在瓷器的装饰中追求〃言必有意,意必吉祥〃,在瓷器上面直接写字,字面都得吉祥,比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万寿清平〃、〃五谷丰登〃,相当于一种口号。
嘉靖青花色泽的变化不是最重要的。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颜色改变一点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内容、题材的改变。嘉靖朝瓷器的典型特点就是受道教影响。明朝推行优待道教的政策,嘉靖是明代最信奉道教的一个皇帝,他大力扶植道教。这是史书上明确地有他的记载。原因有几点。
第一点,就是重来生的信佛教,重今生的信道教。这与嘉靖幼时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嘉靖是一个很现实的人,他不是一个生来就是皇子的人。他是因为正德不生,临时把他提了来当了皇帝。在他得到这通知之前,就是说,在他上任这15岁之前,他干脆跟皇上没关系的一个人。所以他年轻的时候所受的教育不是一个非常正统的教育,他受了很多道教的教育。他这个很现实嘛,他是一个临时地被弄上来变成了一个统治者的时候,他就很注重这个现实。道教讲究的就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他就觉得这个无为而治,我就少管点事,恐怕我也管不了。
第二点,就是嘉靖刚才说了,嘉靖是因为正德无后,他才临时入承大统。他生活在哪儿呢?他生活在湖北,湖北道教的起源地……武当山,他就生活在那儿。所以祖师张三丰……道教的祖师张三丰……也是湖北的,所以他深受道教的影响。这对他一生有极大的影响。那么,嘉靖在后半生,他为了长生不死,他都不是长生不老,他就是长生不死,他就拼命地炼丹,不停地服用丹药。
【嘉靖炼丹】
嘉靖为了长生不死,拼命炼丹,不停地服用丹药。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永乐就算长寿了,都活到60岁以上;其他皇帝都是短命,好几个皇帝都活不过40岁。嘉靖拼命想活得长,天天炼丹。丹药是有毒的,含有铅和砷。砒霜里就含有砷,但少搁一点儿,人吃了会兴奋。嘉靖为什么信丹药呢?因为他服了丹药以后是有效果的,马上就兴奋,所以他觉得灵。但服丹药属于慢性中毒,所以他活到60岁也完了。纵观明朝的皇帝,他的寿命还算是长的。
明代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冬),帝命京内外,选女八至十四岁,三百人入宫。已卯,又选十岁以下者一百六十人。盖从陶仲文言,供炼丹药也。〃这是什么事呢?就是在嘉靖三十一年、三十四年的时候大量挑选民女,一定要处女,小女孩入宫,然后用她的初潮去炼丹。当时都是一个叫陶仲文的人给出的锼主意。这陶仲文这个人,是一个道士、方术,他搞的各种鬼怪之术,他搞得特别灵通,把皇上全给蒙了,所以皇上从头到尾都特别相信他。这个陶仲文本身也是湖北人,说来说去,跟皇上又是老乡,所以他非常容易相信他。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痛斥过这种炼丹的方法,就是这非常不科学,一定是有毒的。嘉靖的炼丹的事就实际上很多人就特别反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是旁观者清,看得清楚,觉得皇上,一国之君天天弄这事都比较烦。
嘉靖除了炼丹以外,他还干一件什么事呢?最重要的事就是祈祷,愿意把自己心里的事告诉天地。仪式中要写文章、写青词。所谓〃青词〃,我们在讲宋徽宗的时候讲过,就是他跟上天要沟通,弄得全是虚的。官员里谁能把这种青词,就是这种文章写好呢?谁就是好人,比如,大奸臣严嵩,他就是青词写得好,所以就被提拔上来了,成为了首辅。明代的首辅就相当于宰相了。
【宫女行刺】
嘉靖二十年,有一件没有目的的事发生在宫里,这使嘉靖皇帝改变了下半生。宫女杨金英等人半夜溜进皇帝睡觉的屋子,拿一根绳子要勒死他。这些宫女半夜怎么潜进去的,几个人怎么商量的,都不清楚,因为第二天就把所有当事人都杀光了。勒死一个大活人没有那么容易,尤其要勒死的是皇上。宫女们慌乱中把绳子打成了死结,越拉越死。可死结套在脖子上拉一下,也够呛,所以当时把皇上拉晕过去了。这时,其中有一个宫女扛不住了。因为你想的事跟做的事往往都有差距,你决心很大,到时候不一定敢做。那么,一个宫女就出去报告皇后了。一报告,所有参与此事的人,以及当天的目击者,一个不留,全部杀光。因为不知道谁要害皇上,涉案的就都不是好人了。
经过这一次事变后,嘉靖皇帝移居西内,不在故宫里住了,每日祈求长生。皇上想:没勒死我,我赶紧祈求多活吧,炼丹,天天就为这件事了。祭祀的事不想做了,朝廷的事也不想管了,君臣根本不见面。
至于宫女们当时为什么要勒死嘉靖,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也弄不清楚这些人都是怎么想的,有无幕后指使者。但嘉靖皇帝脾气急躁,个性苛刻,可能是招致怨恨的原因。他为什么急躁和苛刻呢?这与他服用丹药有很大关系。
【窥一斑可见全豹】
有一天,一个朋友买了一个大罐子,特别高兴地来找我:〃我这是嘉靖时期的一个官窑。〃先把罐子撅过来让我看屁股,我一看底下写的〃大明嘉靖年制〃,没有问题。然后我就说:〃你这东西是官窑没错,但是半个。〃他说:〃哎呀!怎么是半个啊?〃我说:〃你这罐子是八仙纹。你看这是谁?铁拐李、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那四个人呢?〃他说:〃那四个我怎么会知道在哪儿?这不就画了四个吗?〃我说:〃那四个是画在上面的。这是一个葫芦瓶,断掉了。你看到的是一个局部,下半截。〃
葫芦瓶在制作当中,中间有一个接口,接口很容易受伤。如果质量有问题,在使用当中稍微一碰,可能就碎了。上半截打碎了不要,把下半截的断口磨一磨,猛地一看,也像一个罐子。八仙人物的组合,一出场肯定是八个人。我这朋友不知道,他认为可能还有一个罐子,上面再画上另外四仙,其实不是,一个葫芦瓶就把八仙全都画上了。八仙这种记载在唐代就开始有了,宋元以后逐渐搭成一个神仙班子。宋元以后,一出场就是八个人。
嘉靖时期有《东游记》小说,跟《西游记》对着。中国人就是这样,你写一个《西游记》,我写不成了,就写《东游记》,还有人写《南游记》、《北游记》,就是朝四个方向走。《东游记》出现以后,八仙这个班子就定下来了。原来八仙里没有女的,有一个东方朔。后来把东方朔请下去,把何仙姑搁上了,怎么也得有个女代表嘛。清朝的瓷器上有时不画八仙人物,画的都是八仙每个人手持的法器,称之为〃暗八仙〃,比如画一个箫、云阳板等等,清代很流行。
这半个葫芦瓶,作为一个初学者来说,可能觉得如获至宝,得了一件好东西。但对于我来说,我清楚地看到这件东西是半个。因此,了解一个事物一定要全面。有时候说窥一斑可见全豹,是因为你看过全豹,才能窥一斑可见全豹;如果你没见过全豹,你窥一斑就是一斑。在鉴定中全面分析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隆庆青花】
嘉靖以后紧跟着就是隆庆。隆庆皇帝在位只有6年,30岁登基,36岁就死了。他是一个长期受压抑的人,父亲嘉靖天天炼丹,你想能给他好气吗?所以隆庆长期受压抑,是一个笨嘴拙舌的皇帝。但隆庆一上台,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隆庆开关。
由于当时沿海的骚乱得到局部的平定,明政府同意有限度地开关,史称〃隆庆开关〃。隆庆开关使中国晚明的商品社会,与世界有一个短暂的接轨,所以晚明社会的商品非常富足。从隆庆开关起,实际上就预示了中国第二次收藏热的到来。
十多年前,一个朋友来找我,拿了一个青花大碗,蓝得发紫。他抱着问我:〃这件东西是我在乡下买的,我实在拿不准,你帮我看看这是什么时候的。〃我一看:〃你这是好东西,非常难得。〃他说:〃人家告诉我这叫洋蓝。〃洋蓝就是清代晚期,中国青花瓷器走到穷途末路时,出现一种很刺目的蓝色,被称为〃洋蓝〃。但这个碗不是洋蓝,它用的是回青。
晚明时期,青花最为浓艳的颜色就是隆庆时期创造的。这个碗就是隆庆的,蓝得发紫,并非蓝得刺目。而这必须看到实物,你才能感受到颜色间的差异。隆庆青花的颜色非常漂亮,在嘉、隆、万三朝里,有〃鹤立鸡群〃之说。青花颜色是我判断这件瓷器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上面画的人物。隆庆的人物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长腰,喜欢把腰画得特别长,画长腰的人一般都呈半蹲状。过去一看到人物的腰画得比较长,往往都是隆庆这个时期。
第三,这个碗底下写的是〃大明隆庆年造〃。我们知道,瓷器署款一般都写〃大明某某年制〃,不写〃造〃,惟独隆庆朝改了,写〃大明隆庆年造〃。这是鉴定中非常重要的一条。
在这个青花大碗上,体现出隆庆时期的所有典型特征。颜色、纹饰、款识,三条俱备。我说:〃你这真是一个宝贝,好好留着吧。〃这个人特别高兴:〃我这东西买得很便宜,很多人都说是晚清时期的碗,结果我买对了。〃我现在不知道这件隆庆青花大碗上哪儿去了,后来再也没见着。
【万历皇帝的苦闷】
隆庆之后就是万历。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48年。十三陵的定陵就是万历的陵寝。万历也是幼年登基。36岁的隆庆事业未完就死了,留给万历的遗诏里说:我自己感到不行了,皇帝你来做,一切礼仪都有人帮你,你按部就班去做就行了。你做皇帝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德行,任用有品德、有道德的大臣,不要无所事事。
张居正是当时辅佐万历皇帝最重要的大臣。皇帝年幼,只有十来岁。张居正给他安排了满满的上朝和学习的日程表,每个月逢三六九上朝,其余天天〃日讲〃,就是天天上课。一年就放两天假,大暑一次,大寒一次,我想顶多加一次就是春节了。皇上在年幼时过的日子比我们所有人都苦,天天上课,这是一般人不能想像的。他每日上课先读《大学》十遍,再读《尚书》十遍,然后老师才开始讲课,天天如此。咱们哪个人能做到这一点?
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对他的管束非常严,下课后还让他复述一遍,不满意就罚跪。万历皇帝从小畏母,所以也不敢懈怠。由于督导过严,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