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了一个类似的折子,觉得此人可用。加上张让之流那时处境也不是很妙,大臣纷纷借机上折子参十长侍,参得把十常侍当亲人的皇帝恼羞成怒道:“十长侍得无一善人未?”皇帝回到宫里大骂张让他们让他丢面子,党人为国家所用,你们这般宦官还有的和黄巾贼勾勾搭搭的,有能出征的没有?好歹曹操也是赘阉遗丑出身,出去带兵剿匪,要是能够成功应该算宦官集团的功劳;要是不幸让土匪给杀了,不单十常侍的我辈里出了个烈士,也少了一个闯祸的太岁。张让们自然乐于举荐。张让赵忠什么的说不定还谈谈他们和曹腾的关系,流上几滴眼泪,然后说曹腾有后,张让再把曹操当年在他家里演出的全武行当英雄事迹讲了一番。于是汉灵帝更觉得这是个平乱的人才,就封曹操为骑都尉,率军出征,以为宦官有后。
不知道曹操此时被皇帝和宦官归为宦官的继承人有什么感想。反正计划不如变化,变化不如领导一句话,因为皇帝一句话成了武官的曹操只好放一放当清官的志向,先为国家平定叛乱。文武全才是中国士子的理想,疆场上更能够体现男儿的雄武,所谓“若个书生万户侯”,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英雄梦对曹操这样从小以游侠自命的人比万户侯还要诱人。曹操的武艺怎么样不能确定,不过史书上记载他能够在南皮一天射到六十多只野鸡,想来箭术不会太差。在颖川,曹孟德初试锋芒,协助皇甫嵩大破黄巾,没有成烈士,成了英雄。回来后论功升职成为济南相。
成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曹操又开始继续他的清官梦,依旧是铲除豪强,他手下十几个县,被他奏免的官员就有八个。济南不比京城,迷信活动特别多,到处是祠堂之类的宗教建筑,光济南就有六百多。迷信活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权对社会的控制力和政权在社会中的公信度,政治清明的时候,迷信活动就消声匿迹成为玩物;政治昏暗的时候,迷信活动就大行其道。孟子说:“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这妖孽是政权感冒时候打喷嚏之类的症状,对症治疗未尝不是方法的一种。曹操是喜欢战国时破除迷信活动的西门豹的,可能西门豹把巫婆神汉扔河里的作风让他有知己的感觉,后来他临死之前嘱咐把自己埋葬在邺城西门豹祠堂的附近,算是和知己会于地下。天不怕地不怕的曹孟德比当年的西门豹还狠,西门豹还要找个让巫婆去见河伯的幌子行事,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曹操直接就拆房子。这时候的曹操更显武夫的本色,他的宗教政策就是铁腕镇压,济南历任长官都没有能够禁绝的淫祀被这个年轻人禁绝了。
毕竟官场是一个容易让人沉沦更容易也让人成熟的地方,后来曹操可能也感到了无奈,面对整个社会的无奈,他也知道自己治的是标不是本,他所能够改变的就是济南周围的一小块,就是这一小块最后也难免会人亡政废,搞不好还会连累家人。曹操终于辞去了升任东郡太守的任命,结束了他的第一段政治生活,学他的忘年交桥玄告病隐居去了。
第四 出山到出奔
香港电影版的《笑傲江湖》里有一句话:“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江湖?”对于政治有一种解释就是人和人的关系,所以说想不问政治或许可以,但是不能够保证政治不问你。回想起当初试图步入仕途的时候的热衷和被无辜免官后要求复官的努力,我们不知道曹操会不会后悔或者觉得可笑。我们现在能够知道的是,他以病辞东郡太守回到家以后,并没有能够象他想的那样“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还是被朝廷征拜为议郎,毕竟当时他父亲还是太尉。一个暂且不再和现实作对的曹操还是统治集团可以改造的对象。议郎曹操没有再上什么折子,而是一天到晚请病假,这病可能就是“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西凉的边章、韩遂又造起反来,号称有十几万人。这时候虽然汉灵帝在人间的日子已经不多,但是经过了黄巾之乱的他对于战争倒不象以前那样麻爪了。于是有了西园八校尉的编制,领头的是被曹操打死过叔父的小黄门蹇硕,是为上军校尉,为八校尉之首,连灵帝的大舅子——屠户出身的大将军何进都要听他的。八校尉的老二中军校尉是已经当上中郎将的袁绍,曹操为典军校尉,排第四把金交椅。这时候的曹操可能已经想通,手里有了兵权才能够免祸,他父亲这时候已经不是太尉了,不想死就得在官场上走下去。要想耍清高,反面例子已经很多,曹操在病酒之余不需要翻什么三代之书,就是汉朝离他不远的已经能够让他下定决心。
西园八校尉对平乱没有起什么作用,对汉朝后来的政治动荡起的作用却很大。八校尉的编制出现不久,有商业天才的汉灵帝就见刘邦述职去了。不过他可能在阴曹地府见不到刘邦,只能见到刘秀,因为后来元朝的话本让刘邦投胎变成了他儿子汉献帝刘协。本来刘协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他妈妈王美人一生下他就被何进的妹妹何皇后给杀了。原因是何皇后有自己的儿子刘辩。按照长幼之序,嫡出的刘辩比庶出的刘协大八岁,有继承权。何况还有个当大将军的舅舅?但是汉灵帝应该是个同情弱者的人,被灵帝母亲董太后收养的小刘协让灵帝偏爱,据说“协”字就是说象灵帝自己,很想把皇位传给这个象自己的人。好象这个想法跟勇健的小黄门蹇硕也提起过,就是没有文字依据。
西园八校尉的老大蹇硕对死去的汉灵帝忠心耿耿,打算把大将军何进做掉,改立刘协当皇帝。这似乎也有点道理,因为历史的实践证明汉朝外戚执政的日子基本就没有什么好结果,无论是对于皇权还是民权。不料别的宦官和蹇硕不是一条心,向何进告了密,蹇硕反而被何进给办了。一直对宦官不满并因为当初党锢之祸一直敢怒而不敢言的士大夫集团借机向何进建议说宦官都不可靠,应该尽除宦官,后世有位英雄说了:“绝则错”,杀尽宦官的极端提议只能证明了士大夫们的愚蠢。虽然说“自古英雄半屠沽”,但不是每个屠沽之辈都是英雄,何进非但不是英雄还是蠢材。他想让已经成为太后的妹妹下诏书尽除宦官,太后不同意这个连深宫女流都觉得荒唐的提议。何进就要招董卓等外地的将领带兵进京玩兵谏,吓唬不听话的妹妹,就和他小时候骗妹妹的糖吃不成就牵头猪进来一样。可惜,以前的猪是他自己的,现在的兵是董卓的。曹操反对他们杀光宦官的计划,并说“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因为曹操知道董卓这头猪进来以后的破坏性比何进当年牵进何太后闺房里的那头猪要大到不可同年而语的程度。最关键是一旦开了地方左右中央,军队决定政府首脑的先例,中央集权的根本秩序就被颠覆了。何进和袁绍袁术等人当场对曹操的不同意见予以痛斥,以为他是在为宦官的利益进行辩护,并且质问曹操是不是有私心,变相揭了他赘阉遗丑的疮疤。曹操只有愤怒而出,董卓得以合法进京。
董卓还没有来,杀光宦官的计划就已经败露,想想也是,这回是一大群猪进京,董卓还上了折子变相通知十长侍。于是宦官们先下手为强,把何进的脑袋砍了下来。何进想利用董卓,反被他给利用了。袁术袁绍得知何进被杀后放起火,武力解决宦官,双方火并,袁氏兄弟把不少没有胡子的都当宦官给误杀了。张让等劫持刘辩和刘协逃跑,被追上后投水自杀。
回到城里的刘辩的皇帝是当不成了,因为董卓来了。董卓说刘协聪明,应该当皇帝,其实他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借此树立自己的威信,另一个是九岁的刘协比十七岁的刘辩好控制。袁绍争辩了一句,董卓就让他试试自己的刀快不快,袁绍扔下一句场面话跑到了冀州。董卓在完成了撺掇吕布杀丁原之后,毫不费力地废刘辩为弘农王,然后有把他和那个何太后一并毒死,算是给刘协的妈妈王美人报了仇。刘协成了汉献帝。这里要说明的是“献”是谥号,是死后才定下来的,刘协活着的时候没有人这样称呼他。他也不会如央视所谓的历史正剧里的孝庄皇太后那样,张口闭口“我汉献帝”什么的。
还真不能够说董卓是个简单的武夫,他一方面为陈蕃等人平反,并立祠堂祭祀,一方面也起用蔡邕等名士以收揽人心。陈蕃等死人是不好出来推辞的,因为死人就是给董卓这样的活人利用的。活着的比死人还不如,因为人活着就有牵挂,有牵挂就可以要挟,活着的名士们想不替董卓装门面也不行,蔡邕刚刚试图拒绝,董卓就阴险地告诉他:“我能族人!”蔡邕只好屈服,屈服之后的蔡邕一月内被升了三级。董卓对于曹操是先给钱,后要货,升了他的官,声称要与他谋划谋划。曹操在后悔自己太有名之余,也深刻地感受到被政治问的痛苦。
此刻的曹操君臣大义观念还是很强烈的,坚持临大节而不侮。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大丈夫曹操这次没有选择出山,而是选择了出奔。他的出奔是被通缉的,至于为什么被通缉,而且跑的时候连家里人都没有来得及通知,很可能是这位匪气和书生气各半的孟德将军真的如戏文里的《孟德献刀》一出,去尝试刺杀董卓。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袁术还跑到曹操他们家里散布了曹操已经被董卓干掉的流言,不知道他是不是当时看中了曹操的哪个女人想让她改嫁给他。曹操一个姓卞的妾(后来成为魏国的国母)说道:“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算是绝了袁术的心思。多妻多妾而且不断沾花惹草的曹孟德,居然有这样愿意和他同生共死的夫人想必是有点感动的。世间的事情大多就是这样,女人愿意为沾花惹草的男人去同生共死,男人愿意为根本就不重视他的女人去卖命,太多的错过。
从出山到出奔完成了曹操人生的一个转变,就是由被选择到去选择,从一个普通的士子逐渐变成了一个可能去改变历史的人。
第五 关中有义士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中平六年冬十二月,曹大义士起兵于己吾,手下大约有五六千人。第二年正月,也就是初平元年,袁绍等诸侯看到有愣头青曹操挑头起兵,也跟着起兵,并且开了军委扩大会议,推选四世三公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虽然是首倡大义,但是是赘阉遗丑,董卓封他的骁骑校尉也因为他的逃亡给革了,现在的曹操只能算是个白丁,因此只能在结盟的时候打杂拉牛尾巴,不能抓牛耳朵。可能袁绍等人也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封了他个奋武将军的名号。曹操这名号虽然被陈寿很正式地记到了《三国志》里,却不是什么合法任命,因为当时的合法政府是董卓领导的,曹操还是通缉犯。
曹操是个热血青年,对待反董复汉的事业是无限忠诚的,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得失,还是一心想打进洛阳去,消灭奸臣,拯救汉室江山。就看他上窜下跳地出谋划策,积极的样子让各路诸侯看不惯,要知道有一些官员看到那些把公家事当成自己事情忙活的年轻人,一般都认为他们不是别有用心想出风头就是神经不正常。估计很有一些太守在暗骂他皇帝不急太监急。
诸侯军里也有个和曹操一样的年轻人,就是乌程侯孙坚,不过不在酸枣。孙坚孙文台和曹操曹孟德一样是具有匪气的忠义之士,当年他就劝张温杀违抗军令的董卓,这次起兵来的路上把不提供军粮的南阳太守张咨拖出去就砍了。他的兵力有好几万,而且都是刚经历过平叛战斗洗礼的精兵。燕赵之地固然多慷慨豪侠之士,山温水暖的江南从来也不少专诸之类的勇者。这里需要纠正一下,董卓的都督华雄不是关羽杀的,是被孙坚的部队在阳人战斗中给宰了的。董卓怕遭受华雄一样的命运,就把洛阳一把火给烧掉,迁都到长安。后来革命尚未成功,孙坚就让猜忌他的袁氏兄弟给气走了。
在酸枣的曹操只有孤军奋战,去实践他董卓放弃天险西逃,如果赶紧追击,“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的战略思想。四五千子弟兵跟着曹孟德“宜将剩勇追穷寇”,一口气追到了荥阳,遇到了董卓部将徐荣率领的大部队。荥阳遭遇战,曹操寡不敌众,经历了平生第一场失败,肩膀中了一箭,马也丢了,要不是他堂兄弟曹洪把马让给他,然后手舞双刀杀出一条血路,曹操就壮烈了。不过徐荣也因为这一战曹操的军队虽少但是死战不退,给吓怕了,因为古代军队多半素质很差,一般看见对方人多就会溃散,一直到了明朝的时候一场大雨都能够让集合起来的军队溃散。徐荣以为诸侯军都如曹家军那样悍勇,就没有再追击。身带箭伤的曹孟德带领残兵败将回到酸枣,发现袁绍他们正开宴会,喝酒吃肉。看到愣头青曹操损兵折将,诸侯们在为自己没有追击的高明决策陶醉之余,纷纷对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慰问,请他喝压惊酒。曹操又发表了一通:“诸君听吾计,使渤海(就是袁绍)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就是袁术)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的演说,结果他发现诸侯们脸上都是笑意。有善意的笑,笑曹操还没有领略老成沉默之道,继续在这里跃跃欲试地出丑;有的是嘲弄的笑,一个小把戏兼败军之将还在这里指手画脚,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丑。曹操这对这些笑意还是理解的,愤怒和屈辱地退出了营帐。
喝了一夜闷酒后,曹操留下了一封去扬州募兵的信,带上患难兄弟曹洪和还没有变成独眼的夏侯惇下扬州去了。
扬州刺史陈温看在曹洪面子上给了他几千兵,回来的路上这些别人的兵不愿意跟曹操继续他的讨贼大业,多半他们觉得曹操更象贼,在龙亢发生了兵变,就有五百人跟着曹操走。加上曹操自己原来的部队一共只有三千人,一起进驻河内。这时候传来消息,诸侯军散伙了,导火索是兖州刺史刘岱杀了东郡太守桥瑁,各镇的太守各自引兵回去割据一方当草头王。
袁绍给曹操来了一封信,说要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他们就成了开国的功臣,袁绍可以成为三公第五代。看在小时候一起抢人家新娘子的份上,袁绍决定给曹操一个马上升任三公的机会,因为打算这样干的还有一个冀州牧韩馥,三个人加起来正好一个司空、一个太尉,一个司徒。本来这太尉是袁术的,但是袁术看不起袁绍,因为袁术虽然比袁绍小却是袁逢大老婆生的,袁绍是袁逢小老婆生的,袁绍过继给了袁逢没有儿子的亲哥哥袁成才成了嗣子。袁绍袁术都没有什么本事,就靠着老袁家的嗣子身份才有今日地位,不是同母倒是同行。袁绍靠着比袁术早出生几年处处压了袁术一头。袁术对此很不满,说到正宗,袁术认为袁绍是小老婆养的,抢了他这嫡出的应得利益。此刻袁术在淮南到处散布袁绍是私生子的谣言,也不怕给他死去的父亲戴绿帽子,两人已经翻脸成仇。
可是曹操不同意袁绍的提议,写了一封回信:“董卓之罪,暴于四海,吾等合大众、兴义兵而远近莫不响应,此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未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尤其最后一句,很有豪气,千载之下读来犹能够感到孟德公的铁骨铮铮。荥阳之败,使曹操知道自己的兵力不足,还没有西向的实力,就先东向,以剿灭黄巾来补充兵源。
第六 厚积方可发
初平元年的曹操可以说是处处碰壁,以前虽说也曾经罢官可不久就又成了议郎,以前虽说也曾经辞官可还是被朝廷再三征召,而此刻的曹操成了通缉犯,军事上大败,政治上无望,带着三千多带伤兵马,寄居河内,强邻四处,随时有被消灭的可能。登高必赋的曹操的此时没有能够写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好文章,的确是文学史上的遗憾。在以前从来都是顺境,突然面临逆境的毁灭性打击的时候才最能够鉴定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好汉,真的英雄,他是颓废了、绝望了;还是重新审视自己,痛定思痛,而奋起。曹操是后者,失败使三十五岁的曹操真正地成熟起来,开始脚踏实地地积聚自己的力量。厚积薄发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成果之一,象曹操这样权变之才有余的人,能够暂时放弃眼前权变带来的快感,转而去默默的积聚实力,所隐含的力量是相当可怕的。权变气质的人不同于脚踏实地的人,后者爆发是一种被动的宣泄,前者的爆发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前者通过有意识地积聚使自己的实力基本上等于后者的时候,其权变的优势就会让后者无可与抗。曹孟德做的不是千古文章,而是千古政治,从此开始了他的由小变大,由弱若变强。
初平二年,袁绍和韩馥谋立刘虞为皇帝,但是这位幽州牧没有同意,一方面因为他为人比较老实,另外一方面可能也看出袁绍不是好人,说不定当了三公第五代以后就会找机会改当王莽第二代。刘虞看出来了,韩馥没有看出来,就活该他倒霉,冀州是给他的故人之子兼革命同志袁绍给夺了。韩馥的手下荀彧荀文若没有跟郭图、辛评之类的谋士一样就势跟着袁绍混,因为荀彧是个正直的人,就来投奔当时看起来不是很强大的曹操。曹操见到荀彧以后肯定是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因为荀彧不但是三公的后代,更是清流的后代,这次用脚来选举了曹孟德罢免了袁绍,他当然是得意。两人估计在抵足夜眠的时候谈到了荀彧的爸爸也当过一任的济南相,格外的亲切。这时候那个接替倒霉鬼桥瑁被兖州刺史刘岱任命为东郡太守的王肱被土匪于毒、白绕等人给打跑了,原先曹操没有干的东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