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有子嗣公子扶苏,但其人甚小,自己纵有心说道一二,他又能够做些什么,忽然间,秦王政觉得自己原来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翻阅咸阳宫内的守藏室之书,自从献公以来,孝公与公子虔文武镇国,助力商君行法,惠文先王与严君樗里疾文武镇国,助力张仪舌战六国。
昭襄先王之初,因为争位大战,公子不存,严君樗里疾、外戚穰侯魏冉等人文武镇国,真正的东出,镇压六国,使得秦国由此独霸战国。
孝文先王、庄襄先王不显,到了自己身上,而自己竟然找不到史书上佳话所语,昌平君虽为外戚,但日后秦国若一天下,其心未可知。
故而,有些时候,秦王政独自一人思忖,若是长安君成嬌没有发生那般事情,而是经过战争历练之后,成为像严君樗里疾那般的公室会如何。
赢秦一族当国,若有赢秦一族族人信任之,那是何等的幸事!
只可惜,庄襄先王留下的四子都先后湮灭在文信侯吕不韦的手中,原本以为,自己真正的要成为孤家寡人,没有真正可以相信和托付之人。
然则,就在去岁文信候吕不韦罢官洛阳之后,未几,便是一卷秘密文书由一位罗网的武者亲入咸阳宫,持文信候生死之书面见自己。
自己允之,应其所言,屏退左右,刚收其文书,那人便是自刎而死,当时自己还吓了一条,不过,当自己看完那卷文信候生死之书的时候,一时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根据文信候所言,那身入咸阳宫数年的护国法师玄清子竟然是十多年前庄襄先王留下的第五子,当时本应该死去的,但被道家北冥子路过,出手相救,罗网不敌,得以存活。
其所入咸阳,所为者便是杀他,以报当年之仇。然而,又根据吕不韦所言,护国法师玄清子本有实力可以直接杀了他,但却一直没有动手。
等到自己被罢黜,归于洛阳,大势尽去以后,才出现在跟前。
随后,又以秦国大位、亿万财宝诱惑之,丝毫不能够动摇其心,然其人年岁虽小,但智谋超凡,甚于甘罗多矣,如果日后秦国有变,可信任之,托付之!
故而,近一两年来,自己一直在默默关注护国法师玄清子,印证文信候吕不韦所言,脑海中翻滚大师对于扶苏的异常举动,翻滚大师对于秦国献出的诸多奇策。
玄清大师,虽出至道家天宗,但才学百家,不可小而论之,如今,秦国大势已成,盘整朝堂秩序,有此赢秦一族之人,不用之,难也。
“大师于三川郡之事,文信候临死前所言,其口吞的那颗丹药为医家秘制毒药,内蕴半分生机,吞入腹中,即刻而死,但半个时辰之后,又可有一炷香的生机。”
“在那一炷香的生机之内,文信候将大师和其所言记录成生死文书,送至咸阳宫,不然,寡人又怎么会得知,原来在寡人身侧一直也是有着王弟在护持的。”
“如此,寡人再次相邀大师,不……,嬴政以赢秦一族族长的身份,相邀赢清之弟,入赢秦之国,参知军政,和嬴政一起,护佑大秦。”
“王弟,可否?”
这一次,迎着周清那疑惑不已的神情,秦王政朗朗大笑,赢秦一族有人也,有大才也,有赢清之弟在侧,和自己文武镇国,共创千古盛事,可谓是千古佳话。
语出,整个人似乎都轻松许多,行至一旁的条案之前,亲至斟倒两杯清酒,缓步行至周清跟前,持一只酒盏递给周清,轻语之。
“……”
“王兄所请,不敢辞而!”
这一次,周清终于明白了。
这一刻,周清内心深处的那纷乱思绪也瞬间决断开来。
数年前,自己入秦国所为两件事,一者报仇,二者便是不忍看着这千古一国毁于一旦,现在,前者已经办完了,后者才刚刚开始。
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神情之上亦是有些颤抖,双手接过秦王政递过来的酒盏,轻语回应之,相视一笑,一饮而尽。
第三百三十四章 春秋庄公(第一更)()
“哈哈哈,今岁以来,秦国大旱虽仍在继续,但先有郑国渠修成,又能够寻回子清王弟,真可谓是喜上加喜,些许旱劫不足为虑。”
“明日,寡人就请宗族元老而来,为子清王弟录下名册,恢复赢秦王族身份。再开朝会,盘整朝堂秩序,列文武重臣,以待数年后秦国东出,不知子清王弟是喜文事,还是喜武事。”
“寡人当心有数也。”
相视一笑,共同饮下手中之酒,秦王政心中欢快不已,对于庄襄先王,其实自己所了解并不多,当初在赵国邯郸的时候,一直待了十多年,后来才被文信侯吕不韦接回咸阳。
归于咸阳之后,吕不韦为了能够继续把持国政,便是扶持自己和成嬌对抗,最终夺下太子之位,于十多年前登临尊位,号曰秦王。
赢秦宗族,家国一体,自从商君变法以来,赢秦宗族在秦国朝堂的力量便是被削弱,这对于君王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也不是一件好事。
好着,可以将家国分离些许,将大权从宗族之中收回,汇聚己身,大权独揽,此之谓商君之法精要也,也能够更好的管理宗族。
不好者,便是缺少了宗族之人助力,文武要臣均是外臣,虽大才加身,助力秦国多矣,但终究不能够真正的为之信任。
一如当年惠文先王时期的樗里疾,那段岁月,鬼谷弟子张仪何其耀眼,但一生之中,亦是数起数落,唯有樗里疾在惠文先王跟前,一直荣耀加身,权柄加身,这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
昭襄先王初立,纵然外戚魏冉等人实力雄厚,但仍旧将军政大事交托于樗里疾手中,统领国政,大了说,是樗里疾有这个资格。
小了说,比起魏冉、白起等人,昭襄先王更加信任宗族之人,更加信任樗里疾,往亿万倍的坏处想,纵然樗里疾有异心,那也是宗族内部之事,秦国的国祚仍旧是赢秦宗族之人。
但换做外戚的话,一切的一切可就未必了,如数百年前的姜齐之国,异常无比的信任田氏,结果发生了什么,不仅宗庙不存,连带姜齐宗族都为之断绝,齐康公悲惨身死。
亦如两百年前的超级大国晋国,如果没有韩赵魏三家分晋的话,晋国也许已经一天下了,正是因为太过于将权势外放,落于外臣手中,以至于后来诸般种种。
虽然那些都只是不可言语之说,但是百年来,虽有商君之法,无功不可封爵,然则,但凡赢秦宗族有立功者,均会有要职加身。
一如子清王弟这般惊艳之人,如果不能够重用之,那将会是一件颇大的遗憾之事,若然,子清王弟早生十年,何以昌平君熊启为相邦之位。
“赢清之名录入宗族名册,此事暂且不急,而且暂时也不合适。”
“至于文武之事,全凭王兄断下,若真入朝堂,王兄只需给予子清参知军政要事的权力便可,无需打散王兄心中固有的朝堂架构。”
听秦王政语,周清不由得摇摇头,单手持着酒盏,迎着面前之人的期待目光,以自己现在的境界,自然知晓对方是真心,亦或是不是真心。
十多年前,在赢秦宗族的名册之上,属于庄襄先王后嗣子清的印记已经灰暗,倘若贸然现身,只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也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暂且不急?如何不急,身为先王后裔,王弟你应该有这个名分,这是你应得的!况且有吕不韦生死文书在此,宗族元老不会怀疑。”
不过,对于秦王政来说,却是眉头一挑,略有不解,难道是因为怕赢秦元老怀疑身份?亦或者王弟内心深处还是不愿意入朝堂之中?
握着酒盏的手掌攥紧许多,紧紧盯着周清。
“数年前,子清入秦,所为两件事,一者便是报母亲之仇,去岁三川郡洛阳之中,文信候吕不韦身死,那件事算是了结。”
“另一件事便是为了秦国,数百年前,秦国从陇西牧马之卑微区域崛起,成为如今可以一天下大势的大国,再有着迥异于三代的法治架构,秦国的将来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借鉴。”
“故而,子清待在咸阳,纵观秦国国政,希望这个千秋以来最为恢宏的国度可以成功建立起来,可以更加辉煌的延续下去,成为岁月长河中最为耀眼的存在。”
赢秦宗族之人是否知晓自己的身份不重要,于如今的秦国来说,秦王政知晓已经足够了,自己初为道者,追寻祖师道理,那应该是长久之路。
若无血脉牵挂,若无有着对脑海中时空长河千古一国的遗憾,自己也不会来到咸阳,不会等到这个时候,所以,名分对于自己不重要。
“凭借战无不胜的大秦铁骑,秦国一天下容易,但守下来却很难!”
“明面之上,有山东六国,他们虽孱弱不已,但数百年来,在各自的疆域之内,对于麾下的民众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这不是短时间可以消除的。”
“秦国一天下,他们必然国破家亡,生出反秦之心,一位两位无所谓,但整个六国加在一起,那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周身闪烁淡淡的紫色祥光,言语略微有些激动,一句句深情而落,回旋在这寂静的偏殿厅中,秦王政听之,一时间,紧锁的眉头为之舒缓起来,但数息之后,别样的凝重之感顿出。
“暗地里,则是有着诸子百家和游侠剑客之属的存在,从传承而观,他们和秦国没有利益交错,但王兄应该知晓,百家不入秦国,故而诸子百家中,多是山东六国之人。”
“若然山东六国灭,诸子百家无疑也会汇聚强大的反抗之力,再加上秦法在推行中受到的阻碍力量,诸般种种加在一起,那是足以对抗秦国的力量。”
“内在里,则是秦廷朝堂与后宫诸人的反抗之力,王兄可以断定在朝堂和后宫将来没有反秦之人?故而,子清觉此时录下名册不合适。”
语毕,周清上前一小步,拱手再次一礼,如果自己名分不出,那么,待在朝堂之上,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诸方东向,如果名分而出,那就有可能成为聋子、瞎子。
因为,秦国的将来是面向整个山东六国开战,整个山东六国都是敌人,周朝以来的宗法制下,对于任何人都难以抉择。
“山东六国之人、诸子百家之人、后宫朝堂之人……,嬴政刚才还在思衬盘整朝堂架构,而王弟却已经思忖道秦一天下之后的难题。”
“依据王弟所言,若真有那个时候,秦国岂非举世皆敌?虽如此,但寡人有信心可以将他们一一剿灭,在国祚尚存的现在,他们没有能力抵挡寡人,将来国破家亡,何以有能力拦阻寡人。”
“不知王弟觉得什么时候录下名册最好?”
一番话,回荡在秦王政的心间深处,震荡不已,原本以为子清王弟是在担忧眼下之事,不曾想却是在未雨绸缪,谋划秦国一天下之后的大事。
若非赢秦宗族之人,若非真的为秦国着想,何以会说出如此之言!
脑海中畅想着秦国一天下之后的画面,加持王弟之语,秦国虽一天下,但疆域上的一天下,非真正的一天下,面临的敌人仍旧很多很多。
尽管敌人很多,但秦王政自觉,他们不可能翻起任何花样,而且,王弟既然如此之说,想来胸中自有谋略,面上笑意闪烁,探询之。
“或许,待秦国真真正正一天下之后,再将赢秦子清的名字留在名册上吧,那个时候,子清应该在骑着一匹马,行走在秦国安详的疆土之上,遍览秦国内的盛川美景。”
微微的舒缓一口气,想了想,迎着秦王政再一次看过来的期待目光,给了一个平静的回应,那也是自己最为希望的回应。
“王弟之心,寡人知矣。”
“对于文武之事的抉择,寡人自想,应该也明白王弟的心意,如果给予王弟相邦之位,估计王弟是决然不答应的。”
“王弟自幼生活在道家天宗之中,一身气息不入凡俗,强行落于要职,只怕又于修行有损,寡人……似乎已经有了一个上好的答案。”
“明日,寡人开朝会,定会给王弟一个惊喜!”
子清王弟乃是道家天宗之人,虽对于军政大事有独到的见解,但想来若是让其统领国政,一则王弟不会答应,二则以王弟现在的资历,相邦之位太过。
道家擅长阴阳,通平衡之道,对于过犹不及知之甚矣,那么,自己就给王弟一个身居要职,一个行动相对和缓许多的位置。
“多谢王兄!”
周清闻声,颔首以对,轻轻一笑。
“哈哈哈,如果王弟入朝堂,那么,护国法师的之位可就不合也,但,玄清宫仍旧可以存在,王弟可从道家天宗之中,推选一位道者,担当此职。”
“赵高何在?”
看着眼前周清那同样有些欢悦的神情,秦王政朗朗大笑,身躯微侧,将手中的酒盏放在条案之上,同时,对着偏殿之外守候的少府令赵高一语。
“大王有何事要吩咐赵高?”
呼吸之后,那从周清入偏殿之后,就一直守候在殿外的赵高缓缓的推门而入,在门槛之前,躬身一礼,口中脆声而语,清晰而又洪亮。
“吩咐尚食坊,快些准备些许酒菜,寡人要与大师宴饮。”
秦王政上前两步,对着赵高令下。
“喏!”
深深颔首,少府令赵高便是接令而退。
“少府令且慢,不知此刻在鸿台前跪立良久的那人为谁?”
不过,随着少府令赵高将殿门推开,周清一时间也将灵觉本能的扩散出去,一息之后,泛着淡紫色的眼眸为之流转,看向身前一侧的一个方向。
在兴乐宫前的鸿台场地之前,一位身着灰白色麻衣的青年正跪在那里,最开始感应到对方的时候,他还在鸿台前走来走去。
按理说,此人应该会被少府令赵高通传的,但赵高似乎并未有其言。
“回大师之言,那人为一位齐国士子,名者茅焦,近来多次入咸阳宫,言语冲撞大王,大王不予理会,以至于,此人每隔一两天便是前来兴乐宫一次。”
“前些时日,大师身在韩国新郑,故而未得知,想不到他今日又来了。”
刚挺直身躯,欲要转身离去的少府令赵高闻声,脚步为之一滞,随即拱手一礼,将鸿台前的那人身份简单而语,具体为何倒是没有言明。
“大师不必理会此人,此人近日来,多次为蕲年宫之事求情,实在是罔顾赢秦宗族的颜面,罔顾秦国之颜面,先前寡人已经杀了二十七个为蕲年宫之事求情之人。”
“本欲杀他,念其为齐国士子,本不欲理会,想来其人竟然这般狂悖,赵高,吩咐下去,在鸿台前架起大镬,升起大火,传语寡人要活烹了他。”
“若其求饶,直接架出去!”
于少府令赵高口中隐晦之语,秦王政倒是神色微变,难不成那茅焦又来了?近日来,多次为蕲年宫太后求情,何以在乎秦国之颜面,实在是腐儒。
大师非外人,是故,上前一步,将其人之事简单而语,随即,话锋一转,又是一道口令下达,如果在咸阳宫内处死他,只怕玷污了这大好宫廷。
“哈哈,如果玄清所料不差,这茅焦应该想要效仿当年郑庄公时期的颖考叔之事,以玄清而观,现在也是和太后和解的一个机会。”
“大势已定,秦国需要一个令山东六国觉得仁义之名声,秦王也需要一个令山东六国之民亲近的名声,大秦兵士勇武,号曰虎狼之师,任何一点对山东六国人心改变的事情都是值得的!”
《春秋》有语,昔年,郑庄公初继位,有其弟共叔段之乱,其母武姜掺和之,郑庄公怒而将武姜囚禁在城颍,国人皆畏惧。
事后,有大夫颖考叔献言,因囚母毁孝之恶名,而使得诸侯生出畏惧之心,不合当下征服其余诸侯国的名声,就算征服对方,人心也不服,是故,郑庄公听之。
身为齐国士子,对于《春秋》之语应该很是熟悉,尽管其心有目的,然如今之时,也不是不可以效法当年的郑庄公之事。
第三百三十五章 掩日惊鲵(第二更)()
“蕲年宫事久矣,此人在郑国渠修成之后,前来向大王近言此事,想必应该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如此,倒也是有些见识。”
“左右无事,大王不妨见上一见。”
茅焦此人,周清似乎在岁月长河中知晓其名,虽不明具体事件,想来是有才的,接着先前之语,便是拱手看向身侧的秦王政。
这个时候与赵太后和解也是一个上好的时机。
“寡人虽不喜儒家仁义之学,但不得不说,对于关东六国臣民,却是有些作用,既然大师所语,寡人就见上一见。”
“不过寡人还是要看看他的胆量,铁镬仍旧架起,烈火燃起,寡人随后就与大师见见其人。”
听周清之语,秦王政先是微微颔首,略微思忖,的确,太后自从蕲年宫之后,便是被囚禁在冷宫之中,对于这一点,秦廷文武要臣没有一点反对的,就是赢秦宗族也是一样。
如果太后私下不检,那么,只要不流露出来,没有对秦国造成危害,没有对赢秦宗族造成颜面大失,诸方本不欲理会,但长信侯嫪毐之事却被诸方愤恨。
两年过去,一切如大师所言,也该结束了,太后总归还是自己的生母,释放而出,算是贤孝之名而出,给山东六国之人一个榜样。
一炷香之后!
秦王政与周清便是先后出兴乐宫偏殿,前往正殿前的鸿台广场,那里数十位重甲兵士汇聚,一只巨大的铁镬已经盛满水架了起来,其下燃烧着熊熊烈火。
如此长的时间,铁镬内的水已经有些沸腾了,而在那铁镬跟前,一位灰白色麻衣加身的青年士子仍旧跪立在一侧,似乎是跪的时间有些长,神情有些萎缩。
“大王不必在烦扰茅焦,天有二十八宿,茅焦此来,欲满其数也!”
撇着不远处的秦王政,连忙转过身躯,拱手一礼,沉声而道,随即将目光看向一旁的铁镬之上,对于先前少府令赵高传语,已然知晓。
“欲满二十八宿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