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时小说家-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得好!”

    “……”

    一语出,四周其余诸人为之喝彩。

    “有其实而无其名者,商贾是也。有财货积粟之实,而天下皆以其为贱,是故有其实而无其名也。”

    “无其实而有其名者,农夫是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暴背而耕,凿井而饮,终生有温饱之累!然则,天下皆以农为本,重农尚农,呼农夫为天,此乃无其实而有其名者也!”

    “至于无其名而又无其实者,当今……秦王是也。”

    顿弱摇摇头,此小小议题焉得被自己放在眼中,悠然一笑,将三个答案说道而出。

    “秦法森严,顿弱休得胡言!”

    有人陡然高声指斥。

    “此乃秦国,休得累及我等!”

    台下一片呼应,百年来,秦法身入朝野,此等言语若是传出,少不得一番惩戒。

    “诸位小觑秦国也!”

    “天下论战,涉政方见真章。秦法虽密,不嵌人口。秦政虽严,不杀无辜。何惧之有也?”

    不过,随其后,便是一位身着灰衣素袍得清瘦男子从四周的围观群体中走出,先是四方一礼,而后登临争鸣堂高台。

    此等场面,瞬间令争鸣堂为之一静,而后一位位士子眼中便是兴奋之色掠出,这是要再次论战?自从两日前,再无人胜顿弱以后,便无人上前,想不到今日又出现了一个。

    “然则,顿子据何而说秦王无名无实?”

    此人登临争鸣高台,随先前之语,看向顿弱,再次一问。

    “强国富民而有虎狼之议,千里养母而负不孝之名。岂非无名无实哉?”

    顿弱轻笑一声,为之而应。

    “我再加一则:铁腕护法而有暴政之声。”

    不过灰衣素袍男子再次摇摇头,与顿弱针锋相对。

    “好!破六国偏见,还秦王本色!”

    四周有老秦人的士子为之兴奋,拍手喝彩。

    “论战偏题!我另有问!”

    然则,争鸣堂高台上的二人虽针锋相对,所言之论却是偏颇,当即,又有一人不满,从一侧起身,礼下而言,阔论而出。

    “足下但说。”

    顿弱饶有兴趣的看将过去。

    “顿子说名家关乎大道,敢问白马非马之类于天下兴亡何干?”

    那人回礼,言之。

    “正是!名家狡辩,不关实务!”

    这个题目在旬日以来多次没有人将其辩驳而倒,引入这个题目,正好可以再次看一看顿弱的身前,也能够瞧瞧此次登台那人的水准,语落,台下立即一片呼应。

    “我出一同义之题,足下或可辩出名家真味。”

    于这般,顿弱经历久矣,镇静自若。

    “说!”

    高台上对面的灰衣素袍男子摆手。

    “六国非国。”

    顿弱那历经沧桑的脸庞掠过一丝诡秘微笑。

    此语一出,整个争鸣堂再次陷入哗然,白马非马,六国非国,本意乃是一样,若是强行辩论之,只怕又入名家所设的陷阱之中。

    就连高台上的那位灰衣素袍男子都为之眉头一挑,论及名家精要的核心,这可是一块相当难啃的骨头,但今日贵人在此,自己是否胜利并不重要,关键是此人之语。

    “名家之人顿弱,六国非国,有意思,武真君觉其言如何?”

    不论争鸣堂高台上那二人针锋相对,在二楼的一处雅间之前,不知何时,多了一行陌生之人,占据位置,将目光投射而下,直入二人的身上。

    听高台上的二人所语,一位面冠如玉的年轻男子眉头同样一挑,白马非马之论乃是名家精要,六国非国与其一般,此论难以。

    “其言自然足可堪称邦交大才,至于白马非马、六国非国、长剑非剑、齐人非人……这些论题本源都是一致,其关键便是在这个——非字。”

    “名家之人随意变换非字的内涵,故而应战之人难以招架,不过也仅限于论战,仅限于辩阖,落于实用,不显也,这也正是名家逐渐衰弱的一个根源!”

    待在栎阳酒肆的自然是秦王政与周清等人,随行有卫尉李信护持,此刻正在下方同顿弱辩论的为姚贾,正要一试顿弱的深浅。

    闻秦王政之语,周清缓缓回应,白马非马的论战,实则有多种解释,故而,如果不能够抓住核心,很容易被对方牵着走,落入陷阱。

    “先前尉缭所语战国三大转折,对于诸子百家来说,也是如此,历经征战,百家能够留存的越来越少,现今显学为儒墨法道,再过些年,不知道还剩下几家!”

    “顿弱其人却有邦交辩才,可领行人署大事!”

    春秋以来的诸侯国有数百个,但现在只剩下七个了,同样,春秋以来的诸子百家足有百家,但现在显耀的不过十家左右,其余小家不显也。

    一天下大势,在秦法之下,不知那些百家将如何抉择。

    “……”

    “国,命形之词也。六,命数之词也。形、数之词不相关,国即国,六即六。确而言之,不能说六国是国,只能说六国非国。是故,六国非国也。”

    奉命试探顿弱身前的姚贾朗声而语,回应顿弱的六国非国。

    “六国非国,能与天下无关?”

    “此等命题,徒乱天下而已!”

    “……”

    “足下之见,邦交大道者何?”

    “夫邦交者,鼓雄辩之辞,破坚壁之国,动天下之心也!”

    “动天下之心者何?”

    “明大势以改向背,说利害以溃敌国,宣大政以安庶民。”

    “……”

    “人心非心,何可一之?”

    “人心不可一,天下之心独可一。”

    “何也?”

    “天下之心,皆具人形,是故可一。”

    “……”

    “哈哈哈,在栎阳酒肆旬日,今日终于遇到真才,愿闻足下高名上姓!”

    争鸣堂高台之上,姚贾与顿弱二人之间,不断相对,你一言,我一语,其内多有偏题,但二人不以为意,白马非马固然难破,但遇到对手更是难得。

    “大梁姚贾!”

    姚贾亦是朗朗一笑,对着顿弱一礼。

    “稷下顿弱!彩……”

    “大梁姚贾!彩……”

    台下士子们在两人连番对答中屏神静气,一时不能咀嚼其中意味,此刻回过神来大为敬服,不禁一阵哄然喝彩。依照论战传统,这是认可了两人的才具,日后便是流传天下的口碑了。

    “哈哈哈,今日在此遇到顿子,可谓是道家缘法,不如你我雅间一座,再续闲谈!”

    二人携手走下争鸣堂高台,姚贾率先而语,看着二楼一角已经消失不见的贵人,又闻刚才回响在心间的清言,连忙越发热情的看向顿弱。

    “今日畅快,自当畅饮!”

    顿弱不疑,在咸阳遇到一位旗鼓相当之人,可谓是快事,对着姚贾点点头,没有办点迟疑,顺着姚贾前进的方向,徐徐登临二楼,走向一处雅间所在。

    不过刚走两步,顿弱眉头便是一挑,姚贾带领自己前进的雅间似乎已经有人占据了,门前守卫了四人,观他们的精气神,均非凡,似乎是军中兵士。

    迟疑之间,却是已经在姚贾的牵引下,走入那处雅间,放眼处,雅间里已经有了两人,二人身高略有差别,但衣着打扮均是华章锦袍,静静站立其中,看着走入其内的自己二人。

    “姚兄,这……?”

    顿弱奇异,不是说要寻一处雅间细细谈论吗,怎么会来到这里,对于己身的安危,顿弱倒是不担心,身在栎阳酒肆,还没有人敢如此大胆

    “先生来此,幸何如之!”

    还未等姚贾多说什么,那早在雅间等候的二人中,一位身着浅白色锦袍的年轻男子便是上前一步,拱手一礼,柔发束冠,精神非凡,举手投足之间,颇显一股无言的贵气。

    明显不是普通人,顿弱游学诸夏多年,这一点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足下名号何其金贵也!”

    虽如此,但顿弱仍旧觉得心中不爽,尽管对方一礼,但却没有真正的合礼仪之数,依着初交礼仪,无论宾主都要自报名号见礼。

    面前主人遥相长躬,足见其心至诚。然则顿弱素来桀骜不驯,又有名家之士的辩事癖好,一见主人只迎客而不报名号,当即嘲讽对方失礼。

    “顿子见谅……”

    一侧的姚贾面上微变,连忙便是要出言辩解一二,却是被面前的那位年轻男子摆手而退。

    “咸阳嬴政,见过顿子!”

    那浑身带着贵气的年轻男子摇摇头,而后轻轻一笑,再次一礼。

    

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时代(第一更)() 
“你……你言如何?”

    看着眼前这位白衣男子再次一礼,再听其言,顿弱那刚有些不悦的神情为之一愣,本想要说些什么的语句也陡然一滞,双眸瞪得浑圆,满是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之人。

    对于此人所言之名,就是整个诸夏之人都为之熟悉,何况自己已经在秦国待了许久,更是在咸阳待了许久,难道真是那人?

    “酒肆之中,略有不便,故而辗转相邀,先生见谅。”

    迎着顿弱看过来的惊讶目光,秦王政点点头,略表歉意。

    “你……你便是秦王嬴政!”

    得到最终的确认,顿弱的神情终于舒缓些许,尽管如此,一颗心还是不住的为之跃动,刚才在争鸣堂高台上说是一方面,但真等到见真人却又是一方面。

    诸夏列国,秦国独霸,而秦王无疑是其中最为强大,最有权力的王!如果没有大的差错,接下来,这位秦王甚至有可能匡诸侯,一天下,成为诸夏的王。

    “哈哈,顿兄,秦王还能有假?”

    一直待在顿弱身侧的姚贾观此,不由轻轻一笑。

    “大梁姚贾,大梁姚贾,顿弱知矣,阁下便是秦国行人令,搅乱山东六国朝堂的大梁姚贾,先前顿弱应该猜出来的,应该猜出来的!”

    这一下,顿弱彻底明白了,口中再次念道姚贾之名,怪不得先前对于此人的名字感觉熟悉,不过一时没有多想,现在看来,也无怪乎对方先前会有争鸣堂上之语。

    既然是秦国行人令姚贾,那么眼前这位白衣男子,确信秦王嬴政无疑了。

    “姚贾不才,顿兄谬赞。”

    “旬日以来,顿兄声名咸阳,眼下秦国大政新启,急需邦交大才,大王听顿兄之名,便是与武真君一同到此,亲自相迎顿兄。”

    姚贾摇摇头,看着神情逐渐恢复正常的顿弱,随之,便是将大王与武真君的来意说道一二,以一国之王连同一位封君,亲入栎阳酒肆,自从大王亲政以来,除了韩国的那位以外,顿弱堪为第一。

    一番话落,的确令顿弱心中情绪略有缓解,纵然是豁达的名士,然而,同时面对如今秦国内至高无上的王,和近来权位颇重的武真君,一时也是有些手足无措。

    “先生请坐,今日当随意闲谈也。”

    玄衣素袍的秦王政倒是无觉,恭敬的拱手将顿弱映入早已备好的酒宴条案之后,随之四人归于雅间内的座位,举杯缓缓畅饮。

    及至百十个呼吸之后,饮得几爵之后,秦王政观顿弱的些许困窘一扫而去,面上才笑意绽放,同身侧的王弟看了一眼,轻轻放在酒盏。

    “秦,欲一天下,邦交要害何在?”

    这个话题刚才姚贾已经和顿弱说过,故而,对于此,想来顿弱在修整的片刻应该有了答案,秦王政没有多言,拱手一礼,直截了当。

    “秦国欲一天下,必从韩魏开始。韩国者,三晋要道,天下咽喉也。魏国者,三晋富饶之地,天下胸腹也,韩魏从秦,天下可图!”

    不出秦王政预料,顿弱的回应很是快捷明了,和名家治学之琐细思辨大相径庭,其人拱手回礼,一言以蔽之,直指核心。

    “何以使韩魏从秦?”

    秦王政再问。

    “韩魏两国气息奄奄,以邦交能才携重金出使,文战斡旋,使其将相离国入秦,君臣相违不得聚力,功效堪抵十万大军!”

    顿弱欣然答曰。

    “重金之说,大约几多?”

    闻此,秦王政为之颔首,再问之。

    “周旋灭国,宁非十万金而下哉!”

    顿弱略微思忖,三个呼吸之后,应之。

    “秦国刚历经灾劫,国府穷困,十万金只怕难凑也。”

    迎着顿弱看过来的明亮目光,秦王政摇摇头。

    “秦王惜金,天下何图?秦王不资十万金,只怕顿弱便到楚国鼓噪六国合纵也!合纵若成,楚国王天下,其时秦王纵有百万重金,安有用哉?”

    听此,顿弱不由得大笑,自顾斟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

    “倨傲坦荡,顿子名不虚传也!”

    待在一侧,静听秦王政与顿弱相对的周清也是不住为之颔首,大才加身,些许瑕疵不足为虑,若能够区区数十万金,分化山东六国。

    待它日,秦国一天下之后,所得岂止十倍百倍。

    “不过,足下以为秦国邦交大政根基何在?”

    邦交大才出使六国,分化拉拢只是一方面,如果没有一个指令性的目标与核心,很容易在施展的过程中失去方向,小者沉沦享乐之中,忘却初心,大者通敌卖国不罕见。

    “入咸阳多日,多闻武真君智谋超凡,今日闻之,果不其然,一言便是要真正的考较顿弱也。邦交之根基,数百年来,很少有人理会。”

    “素来邦交,多关盟约立散争城夺地。以邦交而布天下大道者,鲜矣!今秦之邦交,若能以秦法一统天下为使命,大道之名也,潮流之势也,岂非根基哉!”

    对于秦王亲政以来赐封的第一位封君,身入咸阳旬日的顿弱如何不清楚,不过从对方所为之事,封君不为过,单单是镇杀赵国中山夫子,为数十年前邯郸之战陨落的秦国将士报仇,都足以为之。

    更不用说,近两年来,奇谋多出,使得泾水河渠提前数年修成,使得秦国根基提前铸就,此等功劳甚大也,除了对方的年弱略小,并无大碍。

    何况,说起来,自己的师尊名家公孙龙子与道家北冥子平辈相交,从诸子百家来说,武真君与自己地位一般也。

    听对方脆朗之语,顿弱先是为之颔首,此问的确身入邦交核心,非有远见者不能窥之,十多个呼吸之后,顿弱长长呼吸一口气,应之。

    “先生身为齐国名士,也通晓秦法?”

    这回,轮到秦王政为之惊讶,顿弱之语非有对秦法有独特了解不可得,但对方以名家之士,焉得精通法家之学,如韩非、李斯者终究少数。

    “顿弱虽为名家之士,但若是不通当今显学,辩阖之时,只怕溃败多矣,商君秦法,法家大成也,天下之师也!数年十数年之后,安知秦法不是天下之法?有识之士安得不以秦法为师焉?”

    顿弱倨傲一笑,如今的诸子百家虽为百家,但彼此的学说交流多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若仅仅守着本家的东西,难以发展壮大。

    “秦法可为天下法,缘由何在?”

    秦王政为之认同,百年来,列国变法唯一的大成者,便是商君,因为商君,秦国得以有今日。对于商君,秦王政一直是深深敬重的。

    听顿弱之言,不由得平添三分亲近。

    “缘由有三,三胜超凡,一胜于法条周严,凡事皆有法式。二胜于举国一法,庶民与王侯同法,法不屈民而民有公心。三胜于执法有法,司法审案不依官吏之好恶而行,人心服焉。”

    “如此三胜,列国之法皆无。是故,秦法可为天下之法也!如果邦交交往以其为根基,则对于秦国一天下当有莫大的助力。”

    顿弱再次拱手一礼,朗声回应之。

    “先生大才,嬴政受教!”

    能够对秦法有如此见解,当得自己一礼,而且此人还是绝佳的邦交大才,若得此人助力,尉缭所言文战当稳,秦国大事当稳。

    念及此,秦王政连忙离开条案,起身肃然躬身一礼。

    一个时辰之后。

    窗外的天色逐渐不显起来,秦王政等人也随之离去,留下姚贾与顿弱二人在栎阳酒肆之中,目送秦王政与武真君的身影离开许久,顿弱兴犹未尽,又拉住姚贾饮酒论学。

    酉时身入,天外的虚空早已昏暗下来,栎阳酒肆之内也已经灯火通明,顿弱与姚贾二人仍没有没有办点醉意,各自并肩而立在窗前许久。

    “顿子素不拜君,何望咸阳宫持之久远乎!”

    感大王离去之后的顿弱异样,姚贾朗朗一笑。

    “天下无君可拜,宁怪顿弱目中无君?”

    顿弱轻叹一声,为之回应。

    “今日观秦王,宁非当拜之君?”

    姚贾又是一笑。

    “天下之君皆如秦王,诸夏兵戈不存,盛世可显也!”

    顿弱不禁谓然再叹,游学于诸夏列国,自己之名声也传遍列国,但从未有如秦王这般的对待自己,从其言行举止,可以看出对于自己的重视,对于秦国一天下的向往,对于诸夏归一的信心。

    这是山东六国之王都没有的,诸子百家中,儒墨道法为显学,各有其道,名家近来衰弱多矣,自己又是如今名家颇显之人,若能够助力秦王一天下,不仅可以一展所学,而且还可以扬名家传承。

    思忖此,顿弱不由得又想到儒家,凭借自己的力量,想要以名家之力盖过儒家,决然不可能,但加上秦国的力量,却不是不可能了。

    “正为天下之君王不若秦王,诸夏可一也!”

    自己为大梁布衣卑贱之人,今日得秦王如此礼遇,已然心有震撼,遇顿弱大才,大王更是不计身份,亲临于此,遍观山东六国,何人可以做到。

    秦王如此,秦国如此,诸夏归一注定也!

第三百四十四章 公孙氏(第二更)() 
“时天下大势,风云际会,今日三才入彀,文武两战,可期也!”

    与此同时的另外一边,周清与秦王政离开栎阳酒肆之后,便是归于咸阳宫兴乐宫,今日先有兵家高人尉缭入秦,后有邦交大才姚贾和顿弱出现,实在是惊喜中的惊喜。

    偏殿之内,周清跪坐于一张条案之后,手中看着一卷秦王递过来的纸质文书,对着秦国内政的稳定,纸质文书逐渐盛行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