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曾加入人宗之前,其人已然在山东六国闯荡二十多年,心中形成敌秦之意,周清并不觉得意外,但如今人宗掌门为木山子,还轮不到逍遥子。
“可也。”
于玄清师弟所提出的解决之法,木山子并没有直接认同,脑海中翻滚诸般,若然有人宗之人入秦廷谋取爵位,与逍遥师弟所言一般,投秦也。
但对于秦国可否一天下大势,这一点,木山子给了一个明确答复。
“秦国一天下大势,玄清也参与定下谋略,数年前,便有敌秦者殁之举!”
“诸子百家近年来的现状表明了一切,南阳之地的人宗,若要传承下去,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入秦,这不是你的选择,也不是逍遥师兄的选择。”
“而是人宗的选择,既然入世,就逃不过这一点,除非选择同天宗、阴阳家一般避世不出,将来大秦一天下大势,在我看来,不知道还能够剩下几家。”
于木山师兄、逍遥子所想,周清很清楚,他们所希望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道者生活,但选择了入世,就逃不过红尘束缚。
所以,换言之,木山子师兄所要的是——特权!
如同天宗在秦国之内一般的地位特权!
那个东西想要获得之路,自己也说了,军功爵是最好的方式,不然,一边违反着秦国法理,一边享受着秦国特权,何其谬误哉。
“数年前我曾游历齐国,临淄一行,儒家曾有敌秦之心。”
“玄清亲临小圣贤庄,儒家掌门公都子,已然参悟出悟虚之妙的公都子坐化,十名儒家弟子入秦!”
“前年,我亲自领兵攻破赵国陉城书馆,半步玄关的馆主坐化!”
“他们不是结局,他们只是一个开始。”
周清之语毫不留情,想要获得一些东西,自然要付出些许代价,如果不愿意付出,那么,人宗迁移山东其余诸国也是可以。
但待大秦一天下之时,同样要面对这个结果。
如今的岁月长河中,一切当截然不同。
道者的路是自由的,但人宗的路不是的,这也是阴阳!
“墨家、农家早已被秦廷内部定位敌秦势力,南阳一地,人宗弟子多与之纠缠,甚至打伤南阳官吏,这些事情玄清都清楚。”
“将来大秦一天下,等待他们的也只有一条路,要么臣服,要么数百年的传承就此不存。”
语落,周清不复多言,该说的东西自己也都已经说了,如何抉择在木山子、逍遥子二人之间,应有决策,或许,二人心中也早已有了抉择。
木山子如今寿元无多,逍遥子即将接任人宗掌门,怕是此刻纵然木山子认同自己之言,其人也得考虑逍遥子接下举动。
自由!
从来都是相对的,除非能够达到祖师那般的境界,无视一切束缚!
以人宗现在的力量,绝对无法做到。
“玄清师弟真要助力虎狼之秦,屠戮百家?”
半顷之后,逍遥子眉目凝重之色忽闪,百多年来,秦国不断对山东诸国兴兵,死在大秦铁骑下的山东诸国之人超过百万。
秦法苛刻,凡是治下之民,无爵位必须服徭役,上交赋税,而且一经查实有罪,连坐不绝,南阳之地,诸般之事每日都在发生。
真不知道若是秦国真的一天下大势,诸夏会变成一个什么模样。
那不是自己所希望的!
而偏偏眼前的玄清师弟竟然要如此助力秦国,数年来玄清师弟镇压百家,农家、墨家、儒家均损失巨大,其人修为通玄,再加上位高权重,手持重兵。
若然真要行之,诸子百家怕是无以应对。
莫不是,不入秦,等待百家的只有沦亡!
若如此,百家绝不屈服!
“顺,则昌!”
“逆,则亡!”
这一次,周清没有再与逍遥子废话,此人心间深处已经形成固定的烙印,想要改变几乎不可能了,如果对方真的要剑走偏锋,那么,天人二宗也到了归一之机。
“罢了,罢了,玄清师弟,此事容我与师弟再行讨论。”
“今日可是太乙山论道,赤松师弟,也该让师兄领略一下阴阳无极之玄妙!”
观妙台上,气氛逐渐寂静,凉风吹袭,似乎一切更加清冷了许多。
木山子摇头一叹,按照自己先前所想,玄清师弟看在天人一体之份上,可以对人宗弟子网开一面,现在看来,一切不是那般简单。
而逍遥子对于秦国意见颇深,自己若然坐化,怕是现在所谋都将不存,与此如此,暂时先不管了,大不了,人宗先出南阳,在山东其余诸地修炼。
抬手间,秋水明剑闪烁玄光,太乙山观妙台,乃是论道之事,剧集在凡俗之事上,似乎有些浅浅的不妥,玄功运转,道韵频生。
赤松子手持秋骊之剑,轻轻一笑。
旋即,观妙台上,剑光闪烁,虽有澎湃无穷之力量,但一举一动,一招一式之间,都充满二人对于道理的感悟,此为观妙。
观妙论战,时间过的很快,不过三个时辰上下,天人二宗各自从太乙山归去。
虽然彼此论道均有所得,但看得出,木山子、逍遥子二人仍有心事,周清不以为意,人宗入世,逍遥自在,但秦法之下,可没有这么简单。
“师弟,人宗的事莫不真无余地?”
酒肆简单饭食过后,临别之际,赤松子想了想,也是问道。
“哈哈,师兄,人宗当然有余地,但木山师兄、逍遥师兄可就说不准了。”
周清朗朗一笑,拱手道礼,没有多言,对着师兄与小灵看了一眼,便是南下三川郡、南阳,接下来还有要事需要处理。
人宗的事,在自己眼中不算什么。
自己呆在南阳也有一段时间,倘若人宗与百家继续那般不识趣,那就不用离开南阳了。
******
“逍遥师弟,你觉得人宗之路未来如何?”
同归于南阳之地,放眼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开始打上秦国的印记,黑龙旗飘扬,一队队巡逻的秦兵不断,分配田亩,以为耕种,秦吏横行,以为整治。
木山子本以为此行会有所收获,但是没想到玄清师弟竟会那般强硬,虽也有应对之策,但那不是自己想要的,人宗入世,自己也常在山东行走。
故而,对于秦法,对于秦国,也有浅浅的认知,对于底层民众倒是没有太大影响,但对于百家,对于游侠,对于持剑者,可是有着强大的约束。
人宗入世,仗剑行走诸夏,顺心而为,路遇不平,常有出手,而在秦法之下,怕是要为人宗引来极大的祸端,这也算墨家、农家不喜欢秦国的原因。
比起自己,逍遥师弟怕是感触更深!
“师兄,人宗的路自然在诸夏。”
“秦法如此,不得山东六国之民之心,儒家荀况曾在《哀公》篇有语,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不得山东六国之民之心,秦法必不得长久,秦法不得长久,秦国焉得长久,当此时,秦国兵锋强盛,不可与之争锋。”
“但暂避锋芒,以求它日。”
逍遥子对着师兄看了一眼,入秦获取军功爵,那等之事,人宗做不出来,而且,秦国虽强,但麾下之民不过五百万,麾下之兵,不过百万。
山东诸国仍有实力,仍有极大的底蕴去对抗秦国。
纵然秦国一天下,以其国力,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对诸夏完全的掌控,如此,人宗之路当轻松也。
“万法阴阳,秦国若然长久,如何?”
木山子听逍遥子一眼,其语是一种颇大的可能性,但却非真正的结果,秦国有崩溃的可能性,但如果秦国稳住局势,那么,将会是一个无比强大之国。
那个时候,人宗又该何去何从。
“果然长久,那该是百家的劫数!”
逍遥子摇摇头,道出此语。
一行三人归于南阳。
不日之后,南阳郡全地开始戒严,对于所有不安分的游侠之人,给予镇压和驱逐,若有反抗者,直接给予大军镇杀。
为此,南阳各地郡县的城门之外,一具具尸身悬挂,以为警示。
既为秦国治下,当此一天下之际,只有耕战,游侠之人不事生产,所谓的劫富济贫更是触犯秦法,杀之不可惜。
“武真侯,人宗弟子的名录在此!”
城主府内,南阳守叶腾手持一份名单,上呈周清,内部是近月来南阳各大郡县所擒拿的游侠犯事之人,其内涉及人宗。
麾下县丞与县令不敢直接动手,故而上禀。
秦国之内,谁不知武真侯出至道家天宗,而数百年来道家天人二宗一体,若贸然处置,怕是于己身并非好事。
“看来他们已经做出了决定。”
“和其它人一样处理!”
太乙山观妙台的时候,自己曾警示过他们,既然木山子与逍遥子他们不当一回事,人宗的弟子该为此付出代价。
“喏!”
叶腾神色不变,再次接过那份名单,徐徐而退。
三日之后,武真侯的命令通传南阳各大县里,又一批的杀伐而起,这一次,除了一些身份隐秘的游侠外,人宗的弟子也赫然在列。
“师兄,我曾听妙闻所言,只消入秦国文武军政,便可有爵位可得,期时人宗当不会受到这般对待,你与逍遥师兄何以不同意?”
“如今惹怒天宗玄清子,一十三位人宗弟子不存。”
南阳重丘之旁,乃是一处山水峰谷交错地带,值夏日,苍翠横天,生机扩散,人宗的根基之所在便是在其内隐藏。
三百年前,人宗从巴郡天宗脱离,并未行走多远,在韩国南阳扎根,外围设置有阵法拦阻,再加上地形的崎岖,故无太多侵扰。
此时其内,木虚子着灰白长袍,道纹浮现,手持利剑,道礼近前,看着掌门师兄木山子,颇有些不满与怨气,投秦不无不可。
如今天宗不也是如此作为?
秦国一天下乃是大势,而道者修炼更是应该顺从大势。
逆行而上,岂非螳臂当车?
而且人宗行事一直以来同其余百家并没有什么牵连,但近几年,却是逐渐和墨家、农家纠缠在一起,此次南阳各大县里游侠生事,人宗本不必掺和其内的。
“师弟,你愿意入秦?”
木山子盘坐在静室蒲团之上,周身浅浅的玄光若隐若现,闻木虚子之言,轻轻的舒缓一口气,看将过去。
“师兄,师弟以为,人宗入秦,并非是选择秦国,而是顺应大势而为,逍遥师兄想来厌恶秦国,不采取此策,以至于如今人宗弟子伤亡。”
“若然师兄应允,师弟愿意入宛城,相见玄清子!”
入世修炼,也是为了道理,如同沿着一条河流朔游而上,忽逢大雨,在一处村落停留片刻,难道就意味着从此以后,人宗就属于那处村落。
何其谬误哉!
起码木虚子是这般看待的。
“刚才逍遥师弟已经与我一言,他不愿意待在秦国治下,决意带领着想要同样离开秦国的弟子奔赴山东列国。”
“而今,你于我这般而言,倒是另外一条路。”
“木虚子,人宗所遇劫难,数百年未有,逍遥子东去,那你……暂且西行吧,想来玄清师弟对你会有安排的,无论如何,人宗的传承不能够在你我手上断掉。”
第七百零六章 他(求票票)()
人宗从道家中分离出来,乃是要证明自己道理道路的正确性!
数百年来,道家天人二宗争锋,彼此之间,有胜有败,那不过是阴阳的运转,哪怕是如今人宗面临危局,也不过是昊天对于人宗的考验。
撑过去,便可有大德。
木山子身为人宗当代掌门人,自是不愿意看到人宗传承不存的情况,但如今的宗门之内,逍遥子、木虚子各有所想,一则不喜秦国,一则愿意前往秦国。
近年来,自己也曾了解儒家小圣贤庄的决断,对于秦国,中庸为上,本源不动,弟子流走,这会许是一个不错的决定。
逍遥子东行,保存人宗一点希望!
木虚子西去秦国,也有着人宗一点希望!
只消能够有一支传承下来,人宗便可安稳。
“师兄。”
“师弟定然不会让师兄失望!”
“如今秦国独霸诸夏,更有虎狼铁骑,更有阴阳家、天宗助力,怕是百家难以为继,若如此进入秦国,当得大用。”
“玄清子也会希望看到这一点的。”
木虚子面上颇喜,近年来,宗门之内,逍遥子名望不小,再加上修为比自己强横许多,不出意外,待木山子师兄坐化,其人必为掌门。
那非自己希望见到的,自己入人宗的时候,逍遥子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如今人宗危局出,逍遥子率领部分弟子东进,那就意味着已经将秦国看作敌视一方,在木虚子看来,这就是昊天对于自己的垂青。
秦国一天下大势,山东六国无可拦阻,若时可以借助秦国的力量,荡平百家,荡平逍遥子一支,重整人宗,己身也可以人宗掌门,何其快哉。
而不出意外,秦国武真侯、天宗玄清子绝对是助力自己的!
“师弟,此行,妙闻就随在你身边,以为助力!”
“你……且去吧。”
对于木虚子师弟,木山子也是了解,但如今自己也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临近坐化,若不能更进一步,当彻底无望大道。
人宗的路交给木虚子、逍遥子,无论如何,人宗的传承不能够断绝!
秦国败!
逍遥子当为人宗新任掌门!
秦国胜!
也许人宗也会有崭新的局面,道分阴阳,天人二宗想要归一,甚为艰难。
“师兄!”
木虚子道礼而下,面上欢喜之色忽闪。
没有多疑,领着妙闻,又带着人宗内其余愿意前往秦国的人宗弟子,北上南阳宛城,寻找天宗玄清子,以其如今的身份,安排一二再好不过了。
******
“秋日正受地!”
给了韩王安足足一个月的缓冲时间,周清从宛城发出早已经加盖王印的文书,其上,只有这五个字,如今华阳、长社之地虽已经纳入秦国舆图。
但内部的诸般事物、事务交涉还需要时间,秦吏也开始缓缓的进入其内,待到秦国吏员彻底将其掌控之时,当行典礼,以为大贺。
观此文书,韩王安心中觉得有些难堪。
原本的先前谋划中,将秦王迟迟不灭韩一位王道仁礼天下之胸襟,构想之中的秦国处理方式为秦国以仁礼对待韩国。
“韩国称臣,天下大义也,今秦国归还韩国南阳郡,以为天下楷模矣!自此之后,列国当效法韩国而臣服,以期王道大行,四海同心也!”
口中轻语,这是自己先前所想秦王嬴政之音,不曾想……,万万想不到,秦王嬴政竟然如此不识相,果然蛮夷之地,果然虎狼之国。
韩国说给,就真的要了,没有一点迟疑!
虽然那些土地是自己献上去的,但韩王安总觉得怪怪的,既然已经称臣献地,秦王来正式收取,……不给似乎还不行。
“大王,近来国事多有烦忧,不若臣妾给大王放松一二?”
身着紫色的抹胸裙,双手花边隐现,颇为纹理独特,腰腹之间有几处透明,浑身婀娜有致,腿部的长裙摇曳在大地之上。
踏着一双浅紫色的高跟长靴,柔声细语,秀发翩然,脖颈之间带着一颗明亮圆润的夜明珠,手持一辈香茗,行至韩王安之前。
“国事烦忧,寡人未敢放松也。”
韩王安虽擅长术治权谋,但眼力也是不差,秦国既然不行仁礼王道,那么,很有可能仍为兵家霸道之谋,何为兵家霸道之谋。
那就是大军灭韩!
这是韩王安最为恐惧之事,秦国文书未来之前,韩王安为之惶恐,而今,秦国文书已经到达,观其深意,更是如此。
此等关头,韩王安纵然想要放松,也没有那个心晴。
单手从明珠夫人手中接过香茗,对其轻轻摇头一笑,后宫妇人又能够知晓什么。
“大王不必过于忧心,臣妾听闻九公子已经归于新郑,再有相国、太子他们,定可为大王助力,重整朝政。城外,有血衣候十万大军镇守,秦国想要攻入,也是难矣。”
“内有良臣,外有良将,如此,大王还有何担忧的?”
明珠夫人巧笑嫣然,柔软的身躯靠近韩王,如兰吞吐,随意说道如今新郑局势,一板一眼,似乎还有那么几分指点社稷之气息。
“勿要再提起那逆子。”
“若非逆子无用,秦国何至于攻韩!”
“城外虽有血衣候十万大军镇守,但前些时日相国、太子所言确实警醒寡人,血衣候之明证也……不无不可。”
提起九子韩非,韩王安就是一阵的愤怒。
既然已经归于韩国,已经归于新郑,却又不来拜见自己,眼里还有自己这个父王吗?数年前派其前往秦国存韩,功未成,何有颜面归来。
“血衣候之明证?”
“是否为尚公主之举?”
明珠夫人面上掠过一丝奇异之笑,口中脆音流转,从大王手中接过茶盏,置于一旁,又取来新鲜的瓜果,早已将其切割而成,辅以蜜糖,甚为怡人。
“不错!”
距离消息传出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传入后宫之内,倒也正常,于明珠夫人知道这般,韩王安倒也不疑惑。
数年前,南阳守叶腾一夜投秦,令的韩国失却土地六百里,瞬间国力大损,若然血衣候白亦非也投秦,那么,韩国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相国与太子既然有这个谋略,那就表明,血衣候也有私心,若是在往昔,自然将其直接罢黜,但现在却不能够如此。
血衣候掌控城外十万兵马已经数年,身为兵家传人,对于兵卒的掌控非同小可,这个时候贸然将其罢黜,怕是城外军心不稳。
值此之际,非良策!
尚公主以为一族?
此策为血衣候明证所言,只要与韩王联姻,那么,利益捆绑之下,自然一体,韩王安也是为之心动的,花费一位公主,便可彻底收拢城外十万大军。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