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耳边回旋,尽皆是溢美之词,如果是普通秦人听此,或许会觉得心神大悦,就是秦王政在此,或也是那般,但儒家荀况乃一代宗师。
所见所想所思岂非普通人能看到的那些,周清轻轻摇摇头,对于如今的大秦来说,已经不需要赞美之词去装饰,它的强大已经不需要装饰。
星眸流转,淡青色玄光涌动,挥手一招,便是将虚凡双手端来的精致玉壶卷至跟前,其上纹理雕刻细腻,价值不俗,心随意转,盛装美酒的酒壶顶盖而出。
旋即,便是一缕缕源至秦国的美酒清香而出,秦人悍勇,酒性亦是霸道、狂烈,不复sd列国的温润尔雅,劲力流转,便是一股玉液流淌而出,缓缓入荀况跟前一个崭新的玉盏之中。
虚空中,酒香越发的浓郁,周清一边言语,一边再次看向荀况,刚才那一番话味同嚼蜡,宛若鸡肋,非有用之语。
“大师年虽弱,然念头通达,妙理加身,阴阳婉转,看来,要不多久你便可以达到另外一个境界了,至于老夫刚才所言,是所见也,大观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
“然,则有其諰矣,兼是数具者而尽有之,然而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是何也?则其殆无儒邪。故曰: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也!”
听面前这位道家年弱的玄清子而语,儒家荀况心中诧异之,一双道眸虽纯净无瑕,但洞彻世事,却是直入根本,退繁华之表,纳天地之道。
数十年来,自己虽一直在担任兰陵令,但依靠儒家的渠道,却也俯览列国诸事,伴随着时间的流失,诸夏诸侯愈少,但诸侯之强愈显。
魏国之强伴随着河西与河东之地的丢失,俨然不存,韩国之强,伴随着上党之战亦是被秦军击垮,赵国之强亦是被长平、邯郸而削。
燕国之强被齐国与赵国击垮,齐国之强又被燕国与列国击垮,列国之中,唯一有足够实力与秦争锋的楚国,却伴随着春申君黄歇的逝世而陷入衰落。
孔子著春秋,战国分七雄,自韩赵魏三家分晋以来,已经过去两百多年,如今,一天下的大势而显,入函谷关来,秦国无疑有这个绝对的实力。
老秦人朴实厚重,尚武之风根植朝野,商君变法后,军功爵下,一支攻必克战必胜的军队雄视列国,尤其是昭襄王时代的武安君白起,屠杀列国以生惧!
司马错攻占巴蜀,太守李冰整治,短短数年间,堪为秦国之大粮仓,耕战之下,民众纳粮以受爵,府库充盈,渭水汤汤,在秦无险,天赐佳水,商君变法后,坐拥鱼盐航运之利。
数十年来,秦国战争不断,堪为列国之首,然国势却逐渐增强,据崤函之固,山川形胜,退攻无忧,孝公以来,列国叩关而入仅一次!
人口众多,农工兴旺,府库充盈,兵甲强盛,民勇公战,这些是法家精要之学才能够铸就,此乃强国之道,然强国之道非治国之道。
时势变迁,纵然一天下于秦,若法令不变,秦国终不得长久,到时候,复归战国纷乱,思衬此,荀况轻叹一声,双手端起面前的秦酒玉盏,一饮而下。
“好酒,颇合秦人秉性!”
面上微微一笑,言语弥漫,扩散身侧数米区域,数息之后,余韵不显,面前的道家玄清子亦是不语,荀况无言,自顾自斟倒了一杯。
“荀夫子所言……实是长久远见!”
“既然夫子能够指出秦国之短,想必胸中已有块垒,不如你我相伴入章台,加快一天下之步,也使民众免遭战乱之苦?”
这才是儒家一代宗师的本色,周清深深颔首,自己随知晓未来大势,但知道是一回事!如何应对是一回事!在真正的大势面前,难道杀掉后面史册上的几个人就可以了?
难道将所有敌秦者全部抹杀就可以了?
周清从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作用,故而,一直以来,于列国之势没有过多的关心,想要改变这一切,使得原有的历史痕迹偏离轨道,非有根本的解决之路。
而面前的荀况无疑是一个上佳之选,不出意外,以他现在的修为,寿命过百不成问题,助力秦国一天下,变革法治,施展道理,绝对有可能令秦国焕然更为磅礴的生机。
“大师说笑也,老夫非大才,此次吊唁老友,出游列国,心神皆寂,日后当归于小圣贤庄,研习儒家经典,以期更进一步!”
于周清之请,荀况喟然一笑,单手轻捋颔下短须,苍老的面容上双眼为之缓缓眯起,头颅摇动,直接断绝周清进一步之言。
“倒是玄清孟浪了,道家所言,天地自然,未敢强求,然夫子在《劝学》一篇中曾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夫子如此而语,想来高徒必然惊艳,先前玄清入咸阳中,曾从儒家弟子口中得知,夫子似乎有一位颇为自得的弟子。”
“若夫子愿意,秦国不吝尊位!”
荀子之才毋庸置疑,既然对方不愿意,而且修炼到如今的层次,就算强求亦不可得,且此人乃是儒家现存辈分最高之人,更是不可强求。
周清摇头亦是一笑,举起手中白玉盏,其内琥珀生光,香气弥漫,饮酒入喉,热流而动,筋脉真气运转,顷刻间消失不见。
既然荀况不愿意留在秦国,如果对方愿意推荐弟子入秦,愿意劝说弟子入秦,成功率还是不小的,尤其是其教导的韩国公子韩非。
集法家之大成,法、术、势三者一体,将百年前卫鞅、申不害、慎到三人的理念精华汇聚一身,又学贯儒家,精治国之学。
如此人物,一人之力,将儒家所言修身、治国、平天下发挥的淋漓尽致!
第一百一十一章 《说难》()
“大师知晓韩非之名?”
“既然大师知晓韩非,那也应该知晓韩非的身份,他本是韩国公子,公室贵胄之后,而今列国相争不断,大师以为韩非会来秦国,助力秦国亡韩?”
听跟前的道家玄清提及自己的一位徒儿,能够被对方记在心中的,也只有韩非了,虽然自己门下的弟子也有不错的,但与韩非相比,却是差了不少。
年纪虽轻,却融贯法家与儒家之大成,独树一帜,与其相谈,荀子都有些感觉不足,此子若是入秦,不出十年,列国均灭。
至于秦国内部的忧患,也可缓缓解决,绵延后世,不是难事,但关键以韩非的身份注定不会如此之作为?他是一位天才,但他更是一位韩国公子!
对于自己的这位弟子,荀况自衬还是能够看出一二,再次摇摇头,韩非希冀的是在母国之内一展所学,恢复韩国往昔霸主地位,甚至席卷天下,而非助力秦国。
“世事难料,而今天下大势清晰,以夫子那位弟子的眼光,应该可以看出,只要秦国内患不存,列国已经没有任何机会。”
“纵然没有旷世大才,秦国一天下也是必然,当年祖师身融万物,入秦国,曾语:秦之国运与周分合,周秦同源,合起西陲,秦救周,始为诸侯,秦周分离,离五百载,大合于秦,合十七年,霸王出!”
“大秦一天下乃是定局,空有一身所学,如若不能够施展,岂不可惜?夫子此行归去,当言语弟子一二,毕竟于儒家来说,或许君可不行儒道,但儒道之行必须通过君王!”
没有和荀况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到了二人如今的境界,若是不愿意,那就是道心稳固,外力难以动摇,虽如此,周清仍旧轻叹一声。
岁月大势,浩浩荡荡,想要将其改变,当真是困难重重,再次举杯看向身前的荀夫子,脆声而语,夹杂着一丝深意,缓缓而道。
******
“赵高,拟令!”
“王贲率军攻占魏国垣邑和蒲阳邑有功,着有司按大秦律给予封赏,此事交由昌平君,务必尽快办妥!”
近岁以来,有相邦掌握的黑冰台和罗网传送消息,sd列国均已经越发的沉沦不起,唯一有能力对秦国造成威胁的楚国如今李园当国,更是容易处理。
当是时,军方没有停下脚步,渴望建功立业的大秦兵士蠢蠢而动,攻伐赵国与魏国,获取不小的土地,至于韩国,除了新郑、华阳、阳翟等城池以外,已经无地可以继续割让。
若是贸然将韩国灭掉,只会令列国心生恐慌,数十年前秦国相邦张子有言:何必灭国,弱国于秦利更大。待列国身上无利可图之时,他们也就自然而然的归于灭亡。
偌大的兴乐宫中,一袭黑色玄袍加身秦王政端坐上首,翻阅手中军方传送的快马令简,眼眸扫视,随即神情大悦,持笔批阅,同时朗声而语,身侧的中常侍赵高为之近前。
“诺!”
中常侍赵高躬身一礼,得令,便是归于一侧,派宫奴而出,将事情交由昌平君处理,似乎近一两年,昌平君在大王心中的份量越来越重了。
不过,还未等赵高将事情处理完毕,归于兴乐宫继续近前服侍,一位白衣少年,单手持长剑,一手持木盘,其上存留六卷崭新令简,为之近前,缓声而语,将令简交由赵高,只身离去。
“大王,这是玄清大师派人送来的令简!”
未敢迟疑,己身不过一小小的中常侍,虽然有些权力,但无论是面对昌平君,还是宫廷护法,都太微不足道了,双手托盘,行至上首一侧。
“嗯,大师的令简?”
“前两日大师送来的《上皇劫》很是有趣,不知今日是何内容!”
闻是宫廷右护法玄清大师送来的令简,刚进入状态的秦王政眉头一挑,没有九旒的垂拢,冠玉清朗的面上诧异神色忽闪。
而后,将手中之笔放于一侧,单手从赵高手托之盘,拿过一卷令简,缓缓打开,入眼处,便是熟悉无比的秦篆,只是其上所写,并非仙神呓语。
“《说难》!”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
口中喃喃低语,迎面便是卷名,丹凤之眸忽闪,似有所感,而后将目光投向竹简的内容之上,映衬在眼眸深处,数息之后,微微颔首,未几,神色略微沉吟,再次微微颔首。
一卷内容不多,不过数百个字,但这一卷的内容,秦王政却是花费了近乎一炷香的时间才堪堪看完,而后眼中闪烁诸般色彩。
将手中第一卷收拢,便看向一侧赵高仍旧捧着这木盘,后面还有五卷,手掌挥动,赵高便微微起身,将木盘上的所有竹简放置于条案之上,轻手轻脚,未敢弄出太大的动静。
随即,嬴政伸手将第二卷拿在手中,续接第一卷的内容,读完第二卷,亦是花费一炷香的时间,如此往复,不过六卷一两千字的内容,却足足花费近半个时辰的时间。
“此书颇为有趣!”
“想不到却是儒家荀况的弟子所语,不过以儒家的学说可写不出这般东西,以寡人看,这倒是像法家的东西,大师知寡人好恶,今日送来一佳肴也!”
这六卷内容虽不涉及治国方略,但对于臣下、臣上之语却是详细诠释,此语看似儒家天子之说,但实际却内蕴法家为臣、为君之道。
若是为臣者,能够依从《说难》之语,自孝公以来,商君、陈轸、张子、魏冉、武安君……等也不会有那般的下场了
书后有著者来源,秦王政轻语而落,没有多言,吩咐赵高将此书置于寝宫,复归批阅政令。
第一百一十二章 和光同尘()
剑刃锋芒,捭阖圆转,万事当先,圆润无间,变动阴阳,四时开闭,化万物纵横,述道之大化,为小无内,为大无外,阳动而出,阴随而入。
此之谓纵横!
咸阳宫内,演武场上,一道青色玄光与一道洁白玄光不断碰撞,身法快捷无比,瞬息之间,便是数十招、数百兆而出。
天地元气震动,微风吹拂,虚空骄阳而下,反射秋水寒光,劲风四溢,天地间一片苍茫,聚气成刃,划归长剑,清脆之音不绝,万千道理夹杂其内。
“捭阖者,必豫审其变化,万事当先,圆方门户,虽覆能复,不失气度!”
“盖聂先生不愧是纵横大家,己身占据天枢方位,门户制以出入,进退无双,可攻可守,非实力远超于你,根本奈何不了你。”
乘风而行,凌虚而立,手中元气铸就的长剑消散,道家内的剑法不多,但万法同源,道理而出,以己身现在的境界,随意施展,都是一等一的顶级剑法。
阴阳道韵加持,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自身感悟融入天地乾坤,虽只是彼此较量,但似乎纵横之道中也有不少道家的玄妙。
一袭淡青色的道袍加身,锦绣华章,云履踏步,漆黑的长发梳拢肩头,身形闪烁,归于下方的广场之上,脆声而语,满是赞叹。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一卷《和光同尘》被大师演化诸般,既是无上心法,又是无上剑法,师尊曾语,百家修行,以道家为先,仅此一卷,便可力压百家精要!”
一如既往的短发造型,甚是清爽,蓝白色劲装加身,清淡而不张扬,静静而立,甚是不起眼,金属玄光点缀,腰间佩锦绣,墨蓝色的披风不存。
面容俊秀,双眼炯炯有神,只是看上去,似乎无论何时都异常沉稳,颇有磁性的声音回旋,持剑拱手一礼,对着行至跟前的道家玄清子颔首以对。
自从野王出行归宫以来,周清便每隔一段时间找上盖聂,相互对战,神融天地,引导盖聂不断的感悟化神玄妙,以其资质,只怕再有两年左右,便可入化神了。
毕竟,当初一窥百步飞剑之玄妙,却是犯了百家大忌,尽管盖聂没有多说什么,但道家理念,阴阳婉转,平衡而出,此举乃是自然。
“何其光,同其尘,此境无双,玄清不过初入其内,如若真的将其修炼至大成,当可直追先贤庄周的境界,然,百年来,随着列国兼并,百家争鸣不显,直接归寂。”
“无论道之人,便无以前进,儒家有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盖聂先生出鬼谷而入秦国,咸阳之内,态势安稳,纵横之理一时不显,先生则无以大进!”
《道德经》三十六卷至高心法熔炼众妙之门,每一门都直通天地玄妙,真不知道当年祖师老子如何惊艳,对着身前的盖聂先生点点头,二人便一同走向不远处的闲逸之地。
出宗也有很长时间了,破入化神玄灵更有数年,此境界周清早就将其参悟圆满,只是,一直未得悟虚而返的妙处。
咸阳宫中,能够值得自己全力而动的更是一个都没有,与鬼谷盖聂交锋,虽有所得,但收效甚微,回想起近百年前道家的诸位先贤。
游历列国,体悟天地变化,庄周更是一梦化蝶,入悟虚而返,著《逍遥游》,入合道归元,实在是令周清钦羡不已。
“大师要出咸阳?”
盖聂神情微动,对于周清言外之意似乎听出一二,而且,以道家天宗的修行,待在俗世王朝,也的确耽搁修行,除非是专门体悟王朝气息。
“哈哈,或许以后会,但宫廷右护法的位置总归要有人存在的!”
在周清原先的计划中,待宗全突破至化神层次,便代替自己坐镇咸阳,持鹰剑加身,足以镇压一切,毕竟阴阳家也是要干活的。
轻轻摇摇头,诸夏之地甚为辽阔,列国各有奇妙,百家更是分散其内,待数年之后,自己就算想要游历列国,也没有那个机会了。
“有阴阳家在,想来短时间内不会有问题的!”
于周清之语,盖聂再次回应,宫廷有左右护法,以咸阳城现在的状态,就是大师暂时不在,也不会出大问题的,况且,阴阳家也是不弱。
前些时日,阴阳家的月神也是成功破入化神玄灵,有月神和东君两位化神高手,更可以为大师分忧。
“阴阳家?月神虽然突破,想来不久之后,东君该不显了,毕竟,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事情!”
阴阳家的月神破入化神,这并不出乎周清的预料,虽然用了一些手段,但化神就是化神,自己若是贸然离去,咸阳虽无忧,但周清却不放心。
根据近些时日虚凡的回禀,阴阳家的东君焱妃和身处咸阳的燕太子丹可是接触不少,七个国家,七个星辰,七个宝盒,七个秘密。
苍龙七宿!
******
“太后要为嫪毐请功?”
兴乐宫内,秦王政仍旧日复一日的端坐其上,批阅政令,运转社稷,登位以来,未敢懈怠,再加上数月前周清将一缕本源真气融入体内,精气神更是充足。
翻开手中一个崭新的竹简,这是太后从雍州故宫派人送来的,似乎这还是太后第一次予自己所求,尽管对于嫪毐这个宫奴自己所知不多。
太后所语,嫪毐代王侍养有功,请封以土地,赐以爵位!
如若旁人所言,嬴政早就直接将其斩杀了,真以为大秦的爵位这个容易获得?但太后离宫年岁有余,文信候也老实不少,让自己的心情也好上不少。
此般,太后离宫确实有功,即这样,太后所求赐以嫪毐土地与爵位也无不可,但一个区区宫奴若是爵位低了,未免有碍王室颜面。
“嫪毐侍奉太后有功,特赐封长信侯,予以山阳之地!”
思衬片刻,便是丹凤之眸微转,持笔而录,诏令写就。旋即,将其递给身侧的中常侍赵高,颁令雍州之地,以合太后心意。
第一百一十三章 《五蠹》()
“相邦大人,今日府中门客又有八人离去,前往西山雍州之地,拜往长信侯府,自那卑贱之人晋爵之后,已经有数十位门客攀附了!”
偌大的咸阳城内,东侧为咸阳宫所在,西侧则是重臣府邸汇聚之所,作为百官之首的文信候府自然也在其中,自从进献嫪毐以后,吕不韦心有所安。
常于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