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时小说家-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咸阳宫内,有华阳祖太后、楚夫人为之周旋,秦廷之内,有自己的存在,看似楚国外戚逐渐壮大,但实则自己的权力均在朝政之上。

    对于军事的掌控没有半点,纵然它日为相邦,亦不可能做到文信候吕不韦的地步,自己能够做的,也就只有在助力秦国一天下的过程中,为楚国的延续和壮大打下根基。

    秦楚姻亲数百年,如果秦王没有对楚国动手,一切自然不存在,不然,楚国不会和当年怀王之时一般任由秦国拿捏。

    “根据文信候上言之书,黑冰台与罗网的一切信息都存储在文信候府邸之中,涉及秦国与他国隐秘之事,赵高以为,当迅速办妥为上。”

    “大师、昌平君以为何?”

    与护国法师玄清子同昌平君之间的交谈,少府令赵高倒是略显尴尬,虽如此,神情依然不变,静听许久,终于,得了一个空隙,站起身来,拱手对着二人一礼。

    自己不过一少府令,对比面前的二人相差远矣,大王让自己替他收拢罗网势力,这件事还是自己成为少府令以来的第一件大事,无论如何,赵高都不允许其失误。

    “天杀地绝,魑魅魍魉!天罗地网,无孔不入!”

    “罗网之内一共有八个等级,吕不韦成立罗网的目的也很清晰,乃是以密谍、暗杀为主,在整个诸夏的阴影之中取得大秦的强势。”

    “这个组织已经自成体系,在列国之内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想要将其掌控可不容易,更何况,这还是吕不韦亲自留下的组织。”

    “大王令我辅助你收编罗网,我的意见是保留罗网的根基,重组其核心!”

    这个组织可是一件大杀器,虽然自己无所谓,但对于整个秦国,对于整个诸夏来说,这个组织如果真的成为阴影世界的霸主,那可不是一件好事情。

    迎着少府令看过来的目光,不曾想,岁月长河还是这般流淌下去,但所不同的是,自己如今现在对于罗网的将来也有发言权。

    罗网的恐怖与可怕并不是其内在的顶尖强者,而是其势力交错纵横迸出来的力量,还是潜藏在黑暗之中的力量。

    “罗网的存在,启亦是知晓,为文信侯吕不韦以巨大的财力物力铸就,更是融入了直属于王室的黑冰台。如今文信候上书交接此事。”

    “启亦是觉得其根基不动便可,只需要重新整合罗网内在的架构,更好的管理便可,虽主密谍、暗杀,但终究不是晃晃正道。”

    “去除其嗜血、杀戮的一面,以其为辅,密谍为主为上!”

    身为秦廷高位之人,罗网的事情自然瞒不过昌平君熊启,十多年来,罗网在黑暗之中行事越发的猖獗,根据农家传来的消息,列国内部的阴影之中亦是有其存在,着实恐怖。

    如果真的令罗网壮大,主宰列国的阴暗之面,如此,对于任何一方都不会是一个好消息,于列国是这般,于秦国同样是这般。

第两百六十四章 大道(第二更)() 
“赵高蒙大王恩典,代其收拢罗网。”

    “大师与昌平君之语均甚妙,赵高一时之间还真不好取舍,不如,先收拢罗网的根基,至于其核心再行细细处理。”

    无论是护国法师玄清子之语,还是昌平君熊启之语,都有一定的深意,赵高位卑言轻,自是好好听之,只是,听二人言语中仍有分歧,神情不由有些难色。

    然则,数息之后,似乎想到了什么,反正大王也只是让自己收拢罗网,至于具体的模样,还是先将其收拢过来之后,再行商榷。

    念及此,面上微微一喜,无论是大师之语,还是昌平君之语,都是要重组罗网核心,即如此,先将罗网的根基掌控收拢再说。

    “也可!”

    周清瞥了赵高一眼,微微颔首。

    “可!”

    昌平君熊启亦是颔首,旋即三人起身,走出府邸,领着数十位兵士,直入不远处的文信候之中,近日来,文信候吕不韦一直在咸阳城中。

    若是对方心诚,收拢罗网之事当很快成就。

    而与此同时,比起罗网的交接之事,对于吕不韦来说,为自己重视的仍旧是修书与修渠,修渠之事,已经派遣了李斯为河渠丞,修书之事,还需要自己亲自坐镇中枢,给予把控。

    《吕氏春秋》之言,一两年之前,就曾散布于市井之中,承诺一字千金,寻找才学之人给予改错,但未曾持续多久,便是将其撤了下来。

    非为内容有问题,而是当时的朝野内外侵扰,外有秦赵、秦楚交战,内有秦王政逐渐掌权,而且恶于自己,韬光养晦之下,便将其撤下,给予更多的充实和修订。

    如今,外乱不显,内患不存,嫪毐之事给予平定,波及自己,地位岌岌可危,如果在不进行对《吕氏春秋》之书给予放出,只怕自己在秦国的一切痕迹都没有了。

    自己可以失败,但《吕氏春秋》不容失败,百年之前,商君可以死,但其法不灭,其人永存,他可以做到的事情,自己也可以做到。

    隆冬时节,八百里秦川为之荒凉一片,朝阳初起,寒热交替,一缕缕雾气升腾,苍苍茫茫笼罩了山水城池田畴林木行人车马。

    宵禁一夜的咸阳城,也是在阳光的直接照耀下,为之苏醒,最后一阵鸡鸣尚未消散,城内大道已是车马辚辚市人匆匆。

    官吏们乘车走马,匆匆赶赴官署。日出而作的农夫百工们荷工出户,奔向了作坊,奔向了市中,奔向了城外郊野的农田。

    长街两侧的官署会社作坊商铺酒肆民宅,也业已早早打开了大门,各色人等无分主仆,都在洒扫庭除奔走铺排,操持着种种活计,开始了新的一日。

    “快去看了!南门悬赏!一字千金……!”

    咸阳城的南方区域内,乃是农工商的汇聚之地,明日初悬,市人在酒肆之中相聚私语之时,突然一个童仆从街中飞奔而过,清亮急促的稚嫩喊声一路洒落。

    无论是店中市人还是当街洒扫的仆役,一时纷纷惊讶。一字千金这件事好像两年前有过一次,不过没有持续太久,莫不是现在文信候又开始了?

    随着稚嫩急促的喊声一路飞溅,市人渐渐把持不定了。先是几个好事者拔腿奔南门而去,接着便是店堂食客们丢下碗筷去了,接着,洒扫庭除者也拖着扫把抱着铜盆抹布纷纷向南门去了。

    不多时,南门东侧的一处巨大马场之内,为之聚拢大量的人群,喧闹无比,热闹非凡,放眼观之,城墙下立起一道道两丈余高的木板墙,从城门延伸到车马场以东,足足两箭之地。

    木板墙上悬挂着一幅幅白布,从两丈多高的大板顶端直至离地三尺处,匹练垂空,壮观之至。最东边第一幅白布上,钉着四个斗大的铜字——吕氏春秋。

    铜字下立着一方本色大木板,板上红字大书:吕氏春秋求天下斧正,改一字者赏千金!一幅幅大白布向西顺次排开,上面写满了工整清晰的拳头大字。

    茫茫白墙下,每隔三丈余摆有一张特大书案,案上整齐排列着大砚、大笔、大羊皮纸。每张大案前站定两名衣饰华贵的士子,不断高声地宣示着。

    “我等乃文信侯门客,专一督察正误之功!两年前,游学士子、读书之人错过了机会,而今大著求错,如商君徙木立信。无论何人,但能改得一字,立赏千金!”

    非如此,在那群门客的身侧,还有大量的木制箱子一字排开,其内放置着一本本纸质印刷的《吕氏春秋》,凡识字者,均可免费领取一本。

    时隔两年,再有奇异之事,不消半个时辰,整个南门东城墙下人如山海,护城河两岸的大树上,挂满了顽皮的少年。

    车马场停留的车马,被纷纭人众全部挤了出去。识字的士子们纷纷站上了石礅,站上了土丘,高声念诵着白布墙上的文章。

    “公子,这里还真是热闹?”

    护城河的一处偏僻区域内,那里是城门兵士驻扎之地,虽区域不小,但庶民与士子莫敢进入其中,然而,伴随着《吕氏春秋》之书放开,求天下之人斧正之消息传档。

    待在咸阳宫内的周清在教导完小扶苏之后,便是领着同样闲暇无事的焰灵姬三人前来此地一观,放眼处,人山人海,哗然一片,这等场面依稀可以畅想百年前的商君徙木立信。

    “移一木而赏百金,商君风采不复见矣!”

    百余年来,商君的徙木立信已经成为老秦人津津乐道的久远传奇。老秦人但说秦国故事,这徙木立信便是最为激动人心的篇章。无论说者听者,末了总有一句感喟。

    今日,似乎文信候欲要复行商君之事也。

    “自然是热闹,《吕氏春秋》之书玄清宫内也有,你们可曾读过?”

    眼中泛着淡淡的青色光芒,遥望南门城墙之上的一块块巨大木板,其上烙印着一个个秦国文字,斗大无比,任凭士子一览。

    听身侧云舒脆语,面上微微一笑,头颅微转,但焰灵姬三人的面上扫过去,轻问之。

    “这个……,弄玉姐姐读过,我嫌无趣,还没有公子写的吸引人,读了两篇便没有再读。”

    身着洁白色长裙的云舒闻周清之语,精致的容颜上略有尴尬,柔顺的长发披散在肩后,银链虽梳拢其行,但身处此地,冷风吹拂,小脸为之红润无比。

    在周清身边来回走动,盯着不远处那热闹无比的场面,想了想,便是看向弄玉,至于焰灵姬,那是不用想了,连秦国的文字都不认识。

    “哦,弄玉读过此书,觉得如何?”

    这本书读起来却是没有自己所写的有吸引力,但个中妙处可不在趣味之上,身躯微侧,对着身着橘黄色长裙,曼妙身躯突显,精致银簪束发的弄玉看过去。

    比起焰灵姬和云舒,弄玉的确让人少操心不少,其心境,更合《清境》多矣,近月来,自己也传授其这门道家玄功,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追上云舒半年之功,可见一斑。

    “《吕氏春秋》之法博大精深,汇聚百家之言,成就此辉煌巨著,弄玉看不出有太深的含义,但和玄清宫内的那本《商君书》倒是有相似之处。”

    “但两本书的纲要所行相左,比起商君所语的峻急严法,《吕氏春秋》倒是多了一丝宽容。”

    不愧是紫兰轩内紫女姑娘亲自培养出来的女子,才色兼具,柔声脆语之下,虽没有多言,但周清面上已然朗朗一笑,看着一旁此刻神情有些不解的云舒,单手缓缓抬起,抚摸着云舒的秀发,甚是柔顺。

    “不错!”

    “弄玉,你能够看到这一点,已经相当不错了,或许你心中应有所想。大势之下,文信候吕不韦败落已成定局,如果没有这本书,说不准,他还可以继续为相邦,毕竟其才不逊色当年的商君。”

    “但也正是因为其才不逊色当年的商君,才有了此书,才有了这卷《吕氏春秋》!”

    没有理会云舒此刻神容之上的羞涩与欣喜,迎着弄玉看过来的纯净之眸,深深的颔首道,至于一旁的焰灵姬则是已经不知道何时手上多了一本典籍,其名赫然为《吕氏春秋》。

    “大道不两立,国法不二出!”

    “此书说起来内蕴我道家理念多矣,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为一体,浑圆如一,架构非凡,只是其出现的时机不对。”

    看着在凌冬寒日里,仍旧身着暴漏、妖媚的焰灵姬,周清没有多言,以其现在的修为,寒暑不侵,自当无碍,观其有模有样的看着手中之书,秀眉紧蹙,颇有一股别样的美感。

    轻叹一声,不论其人,吕不韦此人绝对是治国能才,也正是因为此,蕲年宫叛乱之后,对于他的惩戒一直没有下来。

    然而,如今此书一出,他将没有任何退路。不远处的南门城墙之下,一队人马护卫着一辆华贵的轺车驶到,未几,从其上走下一位散发无冠的白发老者。

    是已经辞官的刚成君蔡泽!

    “诸位,老夫业已辞官,将行未行之际,受文信侯之托,前来督察征询一字师。《吕氏春秋》者,文信侯为天下所立治国纲纪也。”

    “两年前因事未能与诸位畅谈于此,今日公诸于咸阳市门,为的是广告天下,万民斟酌!天下学问士子,但有目光如炬者尽可正误。正得一字,立赏千金,并尊一字师!”

    “来人,摆开赏金!”

    话音落点,身侧两名锦绣侍者解开了从车上搬下来的大木箱,打开其盖,码排整齐的一层金饼灿灿生光,赫然呈现在了人们眼前。

    万千人众骤然安静了。

第两百六十五章 淳于越(第一更)() 
“文信候不愧是大商贾,果然大手笔!”

    这几个大木箱子里所装的何止千金,阳光照耀之下,闪烁生光,一时之间吸引万千目光,汇聚在金子之上,汇聚在刚成君蔡泽身上。

    周清轻轻一叹,撇着四周围观的诸多老秦人以及夹杂其中的锦衣士子,目光所至,此地的民众倒是有数百上千人,但真正识字的又有几个。

    虽知晓文信候的目的不在此,但说起来……还真有点期待是否能够有人评论改之。

    “公子,这《吕氏春秋》好大的口气,这本书数十万言,难不成真的一个字都改不了?”

    将注意力同样放在南门城墙之下的云舒与弄玉同样有些惊讶,这可是真正的大手笔,寥寥数十万言,无论是什么人,都不可能不保证出错的。

    一个字就是千金!

    十个字就是万金!

    一百个字就是十万金!

    纵然吕不韦财大气粗,也不可能拥有这般的财力,亦或者说这其中有她们看不懂的存在,有她们看不明白的深层次含义。

    “钱财不过是虚妄,对于吕不韦而言,需要是声势,哦,还真有人上来!”

    如果吕不韦追求钱财,当年奇货可居之前就已经是闻名列国的大商贾了,何必入秦,登临高位,此等关头,吕不韦手中的砝码越来越少了。

    微微摇摇头,对着二人回应着,同时眼中亮光一闪,便是看向远处,那里,一位身着红色锦衣的年轻人踏步而出,行至城墙之下。

    “敢问足下,来自何国?高名上姓?”

    观此,刚成君蔡泽也是面上大悦,连忙走上前去,拱手一礼,怕就怕没有人。看那人,并非秦国风俗服饰,更非文信候门客作假。

    “在下鲁国士子淳于越,学于孟子是也!”

    红色锦衣的男子手持一柄剑,姿态潇洒,对着刚成君同样一礼,昂然应道。

    “鲁国已灭,足下念鲁久矣,如今改为楚国之人,亦或者齐国之人才是。”

    鲁国在近二十年前,已经被楚国灭掉了,自此国祚不存。在周朝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

    儒家孔丘便是在鲁国贯以学说,礼记有存,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而今,听此人为鲁国之人,不由得令蔡泽神情一愣。

    “世纵无鲁,民心有鲁!纲成君何笑之有?”

    似乎这红色锦衣的男子对蔡泽之语不满,当即摇摇手。

    “此非论战之所,足下既有正误之志,请做一字师。”

    刚成君点点头,并未与淳于越在这个问题上多做争辩,鲁国被灭已经是事实,无论如何辩解也不可能令其重新存在,旋即,虚手一礼。

    “校勘学问,儒家当仁不让。”

    “诸位且看,此乃《仲秋纪》之《论威篇》,其首句云:‘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君臣上下亲疏之所由起也,治乱安危过胜之所在也。’可是如此写法?”

    淳于越冷冷一笑,秦国本就是不尊周礼之国度,纵然强大,又有何用,不过一只强大的野兽而已。一步跨上石礅,剑指身侧的白布大墙,

    “然也!”

    周边士子同声回应,周围的诸多老秦人也有识得两个字,为之颔首,更多的则是静立一观,不知道此人是否真的有材料。

    “在下便改这个‘义’字!”

    “义字,应改为礼字!万事之纪,唯礼可当。孔夫子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也。礼为纲纪,决然不可变更。以义代礼,天下大道安在!”

    淳于越的剑鞘不断击打着白布大墙,神情上满是慷慨激昂之色,在这群西陲偏鄙之民的面前论礼,绝对是儒家的强项。

    游学入秦,身上恰逢缺盘缠,正好文信候吕不韦给予补上。

    “敢问鲁国先生,你说的那个礼,可是孔夫子不教我等庶民知道的那个礼?那句话……,如何说来着?”

    然而,熟息之后,四周却没有任何回应,无论是先前叫好的士子,还是那些隐约听懂的老秦人,均不由得神情为之逐渐冷漠起来。

    淳于越一时惊愕,颇有些无所措手足。又是熟息过后,突然,一个白发老者高声问,神色带着浓郁的不满与鄙夷,单手指着淳于越所论的篇章,想要说些什么,但一时间却又想不起来。

    “礼不下庶人!”

    有人高声一应,带来一个漂亮的助攻。

    “对对对,礼不下庶人!”

    “万千庶人不能礼,只一撮世族贵胄能礼,也做得万事之本?百年前,商君便有法度,贵族与庶民同归法治,罪行同然,礼仪何用?”

    老人突然红了脸,苍老的声音颤抖着,遥想百年前商君变法之时,就是因为这个礼,令得秦国内乱不断,而后更是因为这个礼,令商君喋血。

    如今,这个从关东列国前来的淳于越竟然在此大放厥词,这是不满他们秦国的法制?不满商君之法?说的狗屁不通!

    “说得好!老伯说得好……!”

    果不其然,老人语落,身后的诸多士子与老秦人便是大声叫好,这才是老秦人的本色,一个礼如何做万事之本?若说是法还比较靠谱。

    “我当小子能拉出个腌臜之物,却是个臭狐子屁话!”

    “直娘贼!礼是甚?商君之法才是万事之本!”

    “儒家之人都是一群废物,怪不得鲁国都灭了,好阴毒,就欺负老百姓,还要将礼作为万事之本!”

    “还孟子门下,还鲁国,光腚露屁股一个,丑矣!”

    ……

    接连不断的嬉笑怒骂之音回旋,尤其是老秦人,对于淳于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