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田园小系统-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来对这门亲事最高兴的便是系统酱了,此时系统酱头顶冒泡在自己的小空间里欢快的蹦跶着,终于可以一展宏图霸业,以后在系统界他便是大神,哈哈,世界太美好了。

    过了两日吴媒婆再上门自然得到了意料之中的答案,高高兴兴的给王家回了话,帮着互换了双方的八字,只要合了八字这事就差不离了,王家又拿了银钱托媒婆去县城里合八字,吴媒婆手里正好也有两对儿需要合八字,乐呵呵的收了银子就去办事了。

    她倒是利索,寺里的和尚合了瑜娘和王家柱的八字,说是极配的,上上等的姻缘,倒是让吴媒婆惊讶不少,这可有几年没有合过上上等的姻缘了,也不耽误时辰,回了村里就直奔王家和赵家,好话一箩筐的祝贺,自然又从两家手里挣了点吉利钱,一场亲事算下来,她可挣了一百文钱,哎呦,着实高兴。

    赵家在秋收前下了六两六的聘礼钱,可是让村里不少人说了一阵,不想这王生这般心疼儿子,出手就是六两六,有多少人家十几年都攒不来这么多的银钱,这刘氏也是个心宽的,拿出六两六的银钱也没看她哭闹过。

    亲事定在了明天十月初八,正是丰收的时候,那会儿办喜事定是要红红火火的大半,今年过了年瑜娘便十五,到了明年嫁人将将快十六了,有的人家像瑜娘这般大的年纪孩子都快生一个了,算是赵家心疼闺女,想多养两年。

    亲事定了万是在没有反悔的道理,赵母便是在有别的想法也是不成了,时常瞅着闺女暗里叹气,这颗心算是一直提着了,生怕闺女跟着那阿柱受苦,最怕的便是那阿柱没个啥事便会动手打她家闺女,想想瑾娘小的时候,那小子就动过手,这要是瑾娘还在,定是看不得她妹妹嫁给那孩子的,一这么想,赵母又想起了大闺女,可怜见的,若是好好的在家,现在她都能抱上外孙了,赵母摸着眼泪,偷偷的哭着。

    婚期定在明年,瑜娘又跟没事人一样,她可还有一年的时间来看那人是不是良配呢,若真不是个好的,她就是自个儿过一辈子也不会嫁。

    两家把亲事定下来后,迎来的便是秋收了。

    到了秋收那天,赵母才想起老大家的,拍着腿问道:“老头子,你这两天可看到老大家的回来没有?”

第四十二章() 
这么一说,赵父也才想起还有个儿子来,这两天赵母担心闺女过不好成天的唉声叹气的,连带着他心里也的慌的很,这万一真是看走眼了,闺女过的不好,他们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能帮出面的还是个靠不上的,这么一想,赵父也不免跟着担心了,不是到了秋收,都想不起阿良两口子来。

    赵父一脸懵样的看着赵母,赵母闭着眼睛气不打一处来,这家里是一点事都指望不上他,怼了他一下,“还不过去看看,这要秋收了,她媳妇儿还想在娘家躲闲不成?”

    赵父听话的去了西院,进院喊道:“阿良。”

    赵良正拿着镰刀准备收地,看他爹站在院里喊他,一愣,难不成爹想让他帮着收地,“爹,你来有啥事?”

    儿子的心思全写在脸上了,赵父心里发酸,暗叹道,这儿女就是债,“你媳妇儿回来了没?”

    赵良不吱声了,闷着脸站在那,赵父也明白了,气着骂道:“你这媳妇儿像话不了?这都秋收了,不回来给你做饭帮忙的,是想干啥?”

    赵良觉得被自家爹骂的没面子,便回了句,“以前那地不也全是我一个人收,也没要她动过手。”

    赵父一噎,儿子这是提醒他以前家里都靠他养活咋的?,可到底亲儿子,临走前说道:“你这几天过来家里吃饭。”说完就回去了。

    赵良看着赵父的背影,神色闷闷的,心里怎么想的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回了院里,赵母就问道:“咋样?”

    赵父叹口气,摇摇头,“没回来。”

    赵母听得直皱眉,老大家的这是作啥呢,成天挂着嘴边的心疼阿良,真到事儿上了,她哪里有心疼的?还不是可着自己。

    两人叹口气,瑜娘也穿着破旧的衣裳从屋里出来,赵母看闺女这身行头,挺是心疼的,说道:“瑜娘,要是累了就回来,你爹弄不完,咱家不行花钱雇人弄。”

    瑜娘听的一乐,“知道了。”自家娘舍得花这钱,可算了吧,说不上老太太能狠心的把她儿子扔给她,跟老爹下地把粮食收上来。

    跟着赵父来到自家地旁,赵父也嘱咐道:“瑜娘,累了就休息休息,别急着干。”

    瑜娘点了头,瞅了瞅远处,赵良已经在地里割起麦子了。

    爷俩各怀心思的看着赵良,便下地挥着手里的镰刀割麦子了。

    这会儿地里也陆陆续续的来了人家,你跟我聊两句,他跟他打个招呼的,瑜娘这才发现,自家在这村里确实算不上人缘好,来这么多人家,也没见几家过来说话的,就临地人家打了个招呼,王家村真真是欺生的很。

    也怪不得老爹想把她嫁给同村的人家了。

    一上午爷俩闷头在地里割麦子,待赵母送饭过来一看,可不得了了,这边上就属她家割麦子割的多,看瑜娘那块地摞了好几摞麦子,赵母背着阿文拎着筐小跑过去,到了瑜娘身边就责怨道:“你要气死我啊,哪有干活这么蒙着劲儿的干,累出病来可不好治。”

    这话确实不是吓人的话。

    瑜娘起身看了眼她娘,在看看四周,尤其阿良那边,割的也就瑜娘的一半儿,瑜娘笑了笑,“娘,我这可没觉得累,这也是不知不觉就割了这么多。”

    赵母看姑娘脸不红气不喘的,确实不像是累的样子,心里惊奇闺女咋这般能干,面上却没显出来,给闺女倒了碗凉茶,这才把喊了赵父。

    看着地里还闷着头干活的大儿子,赵母叹口气,喊道:“阿良,过来歇会儿喝点凉茶。”

    赵良闻声起身看到是他娘叫他,犹豫了一下,才停下手里活走了过来。

    一家人站在一起尴尬的很,弄得跟两家人似的,瑜娘把赵母拿来的筐打开,拿了饼子递给赵父,自己拿了一个,就着凉茶吃了起来,好在饼子是刚贴出来的,又香又软,即便就着凉茶也吃的香。

    赵母看闺女只管她爹没管她哥,心里一叹,能好,谁也不愿意自己儿子和闺女闹得这般僵,心里真真是后悔娶了李氏那么个儿媳。

    在后悔也是没用,如今儿子为了儿媳都分出去了。

    到底是自己身上的一块肉,赵母给赵良倒了碗凉茶,又递过个饼子给儿子,说道:“阿良,喝点凉茶降降火,这天容易上火。”

    赵良看了眼赵母,接过凉茶和饼子低头闷闷的吃起来,也不说话,赵父看的直皱眉头,他现在是真看不上这个儿子!

    吃完饭又各自干活,赵母拎着筐背着阿文回家去了。

    天边染上一层红霞,天气也凉爽了许多,赵母把家里的木车推了过来,这会儿基本家家都开始把割好的麦子运回家里院里,瑜娘和赵父看赵母推车过来,忙把麦子捆好一摞摞的放在木车上。

    赵母看着闺女一摞一摞的拎着麦子丝毫不费力的样子,唏嘘不已,眼里颇是担心,终于忍不住拉着刚放好一摞麦子在车上的瑜娘劝道:“闺女,累了吧,你在边上歇歇,我跟你爹背麦子就行。”

    瑜娘可没管老太太,颇是不耐烦的说道:“我要是累了就歇着了,老太太别管了。”

    赵母看着闺女风风火火的背影,使劲儿瞪了闺女一眼,不知好赖,哎呦,这到了婆家可别这么虎嘲的干,不然以后婆家都得指着你,哪有女人比男人还能干的。

    赵母不想闺女以后受累,想着晚上回去劝劝闺女,不行闺女留在家看儿子,她跟着老头来割麦子。

    果然晚饭后赵母就过来跟闺女谈心了,没说两句就被瑜娘给打住了,瑜娘被赵母的话弄的哭笑不得的,不知怎么说老太太好。

    她既然能干就多干一些又没什么,况且她是真的不觉得累的,以后真是进了婆家,若真真都是把活往她一个人身上推,她定是不会做傻子的,若是男人因为她能干嫌弃她,那八成这人脑袋有病!

    瑜娘最最忌讳的便是一家人玩心眼了,王家虽那般情况,可最起码,她不愿跟以后要过一辈子的人耍这心眼。

    赵母的一番话算是白费了,看着闺女全不放在心上的样子,叹口气,当年她何不是也想着一心一意过日子的,话是这么说,可闺女给别人家累死累活的干活,做娘的总规是心疼不舒服的。

    瑜娘看她娘心里还纠结着自己太能干的事,不禁好笑的说道:“娘,你放心呐,我心里有数,定不会吃了亏的。”

    赵母哼了一声,“那王家柱要是还像以前那般连个地都不会种,我定饶不了他,他爹不管,娘去替他爹管。”

    瑜娘无奈的摇摇头,又想到不是说学手艺了么?也不知学的是什么手艺,没准还真被老娘说准了,真真还是个不会种地的呢。

    倒是没说错,王家柱上一世也没干过农活,今天跟着王老爷子下地收麦子,看着老爹割麦子没啥难得,憨厚的就到另一边咔咔的割起麦子来。

    王老爷子开始看儿子肯踏实的干活,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可看儿子一把把麦子嚓嚓的割忙过去喊道:“阿柱啊,这麦子不能太用力的割,这全割下来得多少斤粮食都掉地里了。”

    王家柱听的一懵,看看被割下来的麦子地,是有些零碎的麦粒掉在地上,可也说不上多,挠挠头,“爹,我知道了,我轻点割。”

    王老爷子叹口气,“慢慢来,你多注点意就行,割一会儿就能找到诀窍了。”

    “唉!”王家柱割了一天,也没能像王老爷子似的,割的又利索又没几粒麦粒掉地上,虽说是个汉子,可这身子比不得女人家柔软,一天下来,累的腰又酸又涨,王家柱躺在自家炕上长叹口气,听着爹的话,这家里一年的花销就只着这地里的粮食,他粗算了下,这粮食一年都不了几个钱。

    叹口气,以后多替原主孝顺孝顺老爹便是,王家柱是真的能够看出,老爷子是真心护着儿子的。

    王家柱知道赵家分家,如今收地光靠赵老爷子一人,还想着帮自家地收完粮食,他就过去帮赵家收地,想的不错,可王家是村里土生土长的人家,光良田就二十亩,旱田十亩,王家收了十亩地后,瑜娘和赵老爷子已经在旱田开始掰苞米了。

    赵良就苦逼了,收了六天的粮食,李氏连个影都没有,天天吃赵母送的饭,他心里怎会无动于衷,脸皮再厚也被刺破了,本想着收完地在帮他爹收,却眼巴巴的看着人家爷俩收完麦子去旱田收苞米了,没点打击是不可能的。

    这会儿赵良不得不想想,自打媳妇儿进门,爹娘的身子越来越差,可分了家,爹娘身子不但好了,脸上笑容也多了,爹不但能进县城菜,连地都能收了,在反观自己,自从分了家,成天听着媳妇儿的话,现在连个热饭热菜的都要蹭爹娘的,赵良不得不对自家媳妇儿开始审视了起来,是不是他错的离谱了。

第四十三章() 
爷俩一气干了十多天的活,才把十亩地的粮食收完,这么连着做活,瑜娘便是天生神力也扛不住。

    离降霜没有多久了,家里还有菜地没弄呢,是一天都耽误不得,满院子的粮食更是等着赶紧收拾,若是中间下了雨,怕是要发霉。

    瑜娘一家三口基本是马不停蹄的把麦子铺在后院打麦子,这也就是家里地不多,不然就得在田地里打麦子,麻不麻烦的不好说,有的人家孩子多,专门拿着筐去别人家麦地捡麦穗,赵母是一点也不舍得被人捡了去。

    光打麦子就打了三天,剩下的拓谷可真真是力气活了,赵母还惦记着去田地捡麦穗,瑜娘只好陪赵母去地里捡麦穗,家里留下赵父一人在石桌上砸麦粒。

    在炎炎秋日里,打麦子的那几天麦子便被晒得差不多了,石桌上的麦子稍微砸一砸,在收拾到簸箕里,上下翻滚着,便能看到麦夫子满天飞,瑜娘在地里捡着麦穗都能想到自家老爹满身麦夫子的模样,颇有些不厚道的偷乐,这事为何想想都那么愉快。

    此时赵父累的满头大汗,被翻滚出的麦夫子飞到额头上,粘的满脸都是,虽痒痒的颇是难受,可看到一粒粒盈润饱满的麦粒,心里可是高兴的很。

    今年收成着实不错,赵父心里大概估摸了一下,今年一亩地便能产将近三石的粮食,可比去年多了半石,去了一亩地三斗粮食的田赋,这便能剩两石五斗左右,一石麦子三百文钱收,一亩地就能出七百文钱,苞米不值钱,能出麦子的一半便不错了,却因为出数顶饿,基本没谁家会。

    赵父只打算留出来一亩地的麦子和苞米,剩下的今年全都了,这样,今年光粮食就能出赵父眼睛一亮,若是换成银子,就能出四两银子,不禁激动,手上更力些了。

    地里赵母也满脸喜气洋洋,跟闺女说道:“今年收成可真是不错,往年哪里能打出那么多的麦子,交了田赋能上一两银子就不错了。”

    近几年瑜娘不在家,自然不知道家里的收成,她做姑娘那会儿也没把这放在心上,自然不好接赵母的话,只能弯着腰捡麦穗摆出一副边听边捡麦穗的模样来。

    赵母被大丰收喜悦的独自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也没管闺女回不回话,好一会儿都没停着嘴,瑜娘耳朵都听的快起茧子了,无奈摇摇头,却也没打住老太太的话。

    娘俩差不多把地里的麦穗捡了大概,一人拎着大半筐麦穗回家时,赵父浑身上下已经都黏满麦夫子了,那样子着实滑稽,让瑜娘一进院就开怀大笑起来。

    赵父被突来的笑声吓了好大一跳,差点手抖,大半簸箕的麦子掉地上,稳住手后吹胡子瞪眼的看着瑜娘,这不看还好,一看瑜娘忍不住的想笑,老头胡子都快变成金色了,哎呦。

    自家老头子累了一天,哪里还能气他,闺女还真是不懂事,赵母捅了闺女一下,这才止住瑜娘的笑声,瑜娘看着都快成小金人的赵父,说什么都不愿意帮爹娘干这活了,走回前院去绑苞米去了。

    赵父看着闺女的背影,没好气的冲着自家婆子说道:“管管你闺女,一天的没大没小的,哪有这么笑话老子的?”

    赵母看着自家老头子一张脸也就剩两个眼珠子最大了,不禁觉得好笑,忍不住说道:“你这是几年不干活了?瞧弄得一身全是麦夫子的,晚上看你咋睡觉。”

    赵父瞪了赵母一眼,不悦道:“要不你来?”

    赵母撇撇嘴,又道:“阿文咋样?没有哭吧?”

    赵父摇了摇头,到底是不放心,赵母回到屋里,看着儿子正玩着腰间的布绳,不哭不闹的,松口气。

    村里秋收都忙,小孩子若是没人带着,便在炕里头拴跟绳另一头系在孩子的腰间,这样便掉不了炕,只能在炕上玩,若哪里不舒服,哭一嗓子,外面忙活的大人便会过来看看,有人家的熊孩子发现只要一哭爹娘就会出现,于是乎,一幕幕好气又好笑的场景就出现了,偏偏这般琢磨人的熊孩子却让做爹娘的高兴极了,为啥,自家孩子聪明啊!

    赵母给儿子解开了身上的绳子,抱到院里,对干活的闺女说道:“瑜娘,抱你弟弟玩玩,别带他去后院,小孩子皮嫩,受不的痒。”

    瑜娘抱着啊啊啊好是兴奋的跟着她打招呼的阿文,说道:“你老放心吧,保证把你儿子看的好好的。”

    赵母嗔了闺女一眼,拿着簸箕就去后院了。

    老两口分工合作,一个砸麦子,一个扬麦粒,二人静静的干了一会儿,赵母就忍不住聊了起来,“老头子,我看阿良才开始收苞米。”

    赵父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咱家没瑜娘,也跟他差不多。”

    赵母边砸麦子边说道:“要不,过两天咱帮帮儿子?”

    赵父停下手里活,瞪着眼吼道:“你给我省省那力气,闲的没事干了不成,家里菜不收咋的?

    我给你说,阿良就得吃点苦,不然他还不明白他娶的是个什么样媳妇儿!累也是自己找的,你巴巴的上去,人家可领你这个做娘的情,只不得还觉得是应该的!”

    这两天赵良的表现着实让赵父心寒了,现在提还一肚子气呢,他做爹的还欠他不成了,一天天冷着一张脸给谁看,他不要他帮忙那就是慈善。

    赵母不说话了,在那闷闷的砸着麦子,赵父不理自家婆子,唰唰唰的扬着麦粒。

    赵父在后院扯着嗓子喊的两句话瑜娘这边都听的真亮的,阿文眨着眼睛看着她,似乎再问后面怎么了?

    瑜娘抱着阿文逗他玩,让他别怕。心里却叹气,自家活还没忙完呢,娘就想着爹去帮大哥,还真是

    赵父到底是没去帮儿子收粮食,往年儿子不也一个人收的好好的么,可今年对赵良来说着实折磨,他爹娘那早早收完地就像一个巴掌打在了他的脸上,火辣辣的疼,好似他之前一直认为是他养活全家的想法是多么一个可笑的笑话。再看别人家,谁家婆娘不是天天给爷们送饭送水的,在看看他呢?顿时,心里不好受的很。

    待赵良粮食收好,亲自去问了村里的老人,说是这两天不会下雨,他这才锁了院子,放心的去岳母家,他这次就是要去看看李氏到底是想咋滴?这么多天不回家是不过了不成。

    一到李家,赵良心都哽在嗓子眼了,说不出来的难受,他家媳妇儿一身粗布衣服的正帮着娘家干活呢。

    李氏当初回了娘家便与她娘说被婆婆打了两棍子,李刘氏一听不干了,她闺女在浑却也不是你们赵家说打就打的呀,这分了家意义就不同了,闺女回娘家那是两口子闹了别扭,李刘氏也颇是见意女婿不给闺女做主,于是便让闺女在家住,女婿不过来接就不回去,看以后还敢不拿她闺女当回事不。

    李刘氏都已想好女婿来了定要刁难一翻,她就不信降不住那傻女婿,可不想几天下来那傻女婿都没登门,李刘氏也来脾气了,就这么跟赵良暗搓搓的犟上了。

    李氏最愿意听她娘的,可在娘家住了几天,这么干吃白饭,家中的嫂嫂自然是不愿意,她知道娘家的嫂子不能得罪,便听娘的,帮着干农活,几天下来,累的够呛,心里颇是责怨赵良,也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