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的。”
卢象升看着俞仁的眼睛。在俞仁的眼里,他看到的是坚定与信心。卢象升重重的点了点头,方才那一丝悲观的情绪也跟着一下子远去了。
第二天,卢象升便告别了俞仁与李先生,说要早些进京,准备来年的会试。对这次的会试,他显的信心十足。俞仁为他找了一条船,让他坐船进京,这样子既快,还可以在船上边走边看书。
俞仁送别了卢象升,也带着赵蕊和梁如继他们南下松江去了。这儿的事情,便托付给了曹安和李先生。
船行了四五日,便到了苏州。
众人下了船,又转马车一路向松江而去。眼看就要到家了,俞仁这心里却开始紧张起来。虽然他跟赵蕊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可是他还从来没有跟李莹提过此事。他不知道李莹突然看到自己把赵蕊带回家,会是什么反映。
第二百四十六章 近家情怯
要是按她的脾气,那可不一定的很。拿把刀追杀自己的可能都会有。
所以,离家越近,俞仁的心里便越是紧张。他甚至想要把赵蕊先安排在钱庄,然后待自己向李莹说明了情况,再把她接回家。
可是,思来想去,最终他还是狠下心来,把赵蕊带回家去。长痛不如短痛,如果把赵蕊安置在钱庄上,这对赵蕊就太不公平了,对她也是一种伤害。所以,俞仁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
两辆马车驶进了巷子,俞仁感觉自己的心情紧张到了极点,赵蕊看上去比他还要紧张。就见她紧抿着嘴,一言不发的盯着前方,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俞仁看到赵蕊这样子,突然醒悟,自己的紧张会传染给赵蕊,让她更紧张。
于是,俞仁让马车停了下来,他扶着赵蕊下了马车。因为刚刚治好了七宝迷香之毒,赵蕊的身子还有些虚。俞仁挽着她的手臂,两人并排往家走。
让俞仁意外的是,李莹并没有出门来迎接他们。只是管家听说俞仁回来了,带着几个下人迎到门口。
“少夫人呢?”俞仁向管家问道。
“少夫人昨天出门去了。说是去办少爷交待的一件大事。”
俞仁这才知道,李莹并不在家。他一颗悬着的心,这才算是稍稍放下了些。
“这是赵小姐,你们从前都见过的了。从今以后,她就是你们的二奶奶了。”俞仁向管家和几个下人道。
“二奶奶好!”管家领着下人于是一起向赵蕊请安。
赵蕊听说李莹不在家,这心情也放松下来,忙向大家回礼,还从袖子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分给众人。她是个玲珑的姑娘,从小生长在世家大族,又从很小便帮着父亲打理家里的生意。对于人情世故,她太熟悉了。所以她知道,在这个家里,拉拢好这些看似不重要的下人们,那是绝对必要的。
俞仁又向管家介绍梁如继他们,“这是我京里认识的几位朋友,今后要在家里住一阵子,你给我安排人,速速腾出几间空房出来。”
管家答应着,便带人赶紧去办了。俞仁将梁如继他们安顿好,便又带着赵蕊去看他舅舅沈明航。
沈明航的身子经过这一年多的调养,已经明显大好了。俞仁去看他时,他正在后院里种花。见俞仁回来,沈明航很高兴。
“回来啦!”
“回来了。舅舅的身子又恢复了不少嘛!看来,不用多久,我便可以把家里的生意交还给舅舅了。”俞仁一面说,一面接过舅舅手里的一只水壶。
“这生意上的事,你比我能干。家里的生意交给你来打理,比我更合适。只是,有一句话舅舅需提醒你。自古以来,‘树大招风’。我知道你在官场有不少的朋友。
朋友多路子广,这不是什么坏事,可你一定要记住:归根结底,咱们都是生意人。
那些当官的,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看的起过我们这些人。他们只是觉得咱们对他们有用时,才会拉拢我们;没用时,便会将我们踢到一边。
因此,你与他们交往,不能不为自己多留几条后路。否则,总有一天,咱们会被他们推入万劫不复之地。”
沈明航说完,直起腰来。
俞仁将水壶轻轻放下,扶着舅舅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来。
“舅舅放心好了。这些,我都早考虑到了。正所谓狡兔三窟。我这次回来,正是要打算打造这第三个藏身之窟的。”
“那我就放心了。”说完,沈明航看了一眼赵蕊,稍带伤感的说了一句,“她的眼睛跟你表妹长的真像。”说完,他站起了身子。
“舅舅,我正要给您介绍呢!她是赵蕊,是我给您娶的第二房外甥媳妇。”
“舅舅好!”赵蕊赶紧给沈明航行礼。
沈明航看了赵蕊一眼,“起来吧!”然后又说了一句,“真像!”
说完,沈明航转身离去,一面走,口里还不停的念着,“真像、真像啊!”
俞仁看着舅舅孤单的背影,知道他一定是又想燕表妹了。可是,这一年多来,虽然俞仁也派了不少人去四处打听,却一直都没有一点沈燕的消息。就好像沈燕这个人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一般。
俞仁觉得自己有些对不起舅舅。这一年多来,他光顾着自己的事情,却从来没把找表妹的事情真正放在心上。
想到这里,他决定再派两批人到蒙古去找沈燕表妹。
俞仁正斟酌着,派谁去合适时,突然身后有人说话。
“这么快就到家啦!我听说你们在山东遇上了难民,耽搁了下来。我还以为,以我们家人的性子,至少也得在那儿呆个十天半个月的,不把事情彻底处理干净,是不会回来的呢!
看来,还是我想错了。”
俞仁回过头,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李莹。
“你不是出门去了吗?”
“出门就不能回来了吗?你这没良心的,有了赵妹子,便只盼着我天天出门,不在家了是吧!”
“小姐,少爷肯定不是这个意思。他只是意外你回来的这么快罢了!”一旁的莺儿,见李莹说话带着枪,担心她跟俞仁吵起来,便赶紧过来打圆场。这丫头太了解李莹了,她早看出李莹自进门,听家里的下人说,俞仁带了位二奶奶回来,便一直沉着脸。
俞仁有些尴尬,只好讪讪的向莺儿道,“你们小姐样样都好,就多心这一项不好。蕊蕊虽然也进了咱家,可这家里,你还是少夫人啊!咱们俩是结发夫妻,我怎么可能会有了她,便忘了你!”
赵蕊见李莹一上来便话语不善,忙向她请安。“姐姐好!”
李莹脸色稍稍缓了缓,走上前,将赵蕊扶起来。“妹妹客气了。我方才那话,是故意气他的。可不是针对你的,你可莫往心里去。咱们家这位主啊!你要不约束着点他,估计他一年给咱们带个十个八个回来都有可能。
你既进了我们俞家的门,从今以后,便是我们俞家的人了。这儿便是你的家。从今而后,咱们俩需当同心协心,共同操持这个家。你初来,有什么需要尽管跟姐姐说,千万不要见外。”
赵蕊倒很乖巧,并不与李莹争锋,这是他早就想好的策略。“一切全凭姐姐做主。我来时,一应用物都有带来了,暂时也没什么需要,多谢姐姐好意!”
俞仁见李莹一直找赵蕊说话,怕她找赵蕊的茬,忙将话头转开。他知道,李莹其实是一个比他事业心还重的人,只要一跟她讲起事业上的事,便马上可以转移她的注意力。
“你这回出门,干嘛去了?”
“还不是为你的事情吗?你急急的让曹安派人回来给我带话,说让我赶紧去把你上次看中的那块荒地买下来。我这不是给你去办这事去了嘛!”
俞仁这才知道,李莹这次出门,是给他去买地去了。
“怎么样?事情可办妥了?”俞仁急急的问。
“我本来已经想好了,准备今天便找那汪员外谈价了。可是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便又把这事给放下了。”
“什么事?”俞仁问。
“我来问你,你买那么大的一块荒地,想要干嘛?那地方,我去看了,那儿可没有河!虽说那片地可以开出一条河,引上游的河水进来。可是,这项工程可不小。咱们又没人,要是请人来开河,也未必能找的到这么多的闲人,何况还未必划算!
我算了一下,要在那儿开一条河引水,就算是请一百人一天不停的挖,没有七八个月的时间,也挖不好!何况,就算是挖好了,那些荒地也得慢慢一点点的来开荒。这也不是三五日就可以完成的事。
以你的急性子,必不会做这样慢的投资。
你就跟我说实话吧!你买那块地倒底想要干嘛?”
第二百四十七章 聚和新村
俞仁看着李莹,突然笑起来,“还是老婆了解我啊!我买这块地,确实并非为了置产。而是有一个大计划要在那儿实施。”
说完,俞仁便将自己在京里遇到梁如继,之后又与梁如继和聚和门众人讨论;如何复建聚和村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详细跟李莹进了一遍。接着,又把他们在山东遇到灾民的事情也顺便讲了一遍。
李莹听到这里,摇了摇头。“要真这样,这地咱就不能出面去买了。你可莫忘了,你们这样干,说到底,那还是与朝廷对着干的呀!如果你以你的名义买地,万一哪天这事闹大了,你就不怕官府会来抄咱们家吗?”
俞仁听了这话,吃了一惊,他还真没想到这一层。此时被李莹一提醒,不由的惊出了一身冷汗。
“莹儿说的对。此事确实是我考虑不周。那么,以莹儿你的意见,咱们该当如何?”
“这事,我们不能出面,与我们家有关的人也都不能出面。只能找一个与咱们家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出面,向汪家买下这块地。而且你还要分外小心,以后经营,也不能让人看出咱们家与这地方有什么关联。”
俞仁连连点头。“还是莹儿考虑的周全!可是,这事又必须要找一个十分靠的住的人去办才好。要不我去找梁门主他们商议商议?”
李莹摇了摇头,“这只怕也不好。他们是久走江湖的人,明眼人一看便觉得不像是什么生意人,只怕到县衙换名时,反而会惹麻烦。”
“不如让我去吧!我从前为出门办事方便,曾特意做了一张假官牒。我们赵姓又是河北大姓,应该不会惹什么人怀疑。”
李莹上下打量了赵蕊一眼,想起从前在杭州,看到他女扮男装的样子,倒还真不易被人看的出来,只是太俊了一些。不过,这反而更符合她世家大族的身份。
“只怕也不行吧!”俞仁犹豫道。“你身子都还没好!”
“我已经好了。你放心好了。再说,当初做钱庄时,我把松江府这儿的地价行情都打听的十分清楚,再没有人比我更合适了。”
李莹点点头,“我看也行。就让赵妹子出马,你便扮成他的长随,贴身跟着就行了。如此,你也好放心。”
李莹说这话时,还特意别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那意思,好像是在说“你不就是怕她被人占了便宜吗?让你跟在身边,这下总可以放心了吧!”
俞仁见两个老婆都这么坚持,也便不再说什么了。“好,那就这么定了。明天一早,咱们就起身,去汪家买地。”
汪家,在苏松不算是大姓,而且还是一个外来户。可是,由于他们父辈的努力,他家在苏松两府还是置下了不小的产业。汪家最初是靠卖私盐起家的,有了钱以后,汪老爷便也想学别人家一样,买几块地,置一份大大的产业好留给后世的子孙。
可是,苏松一带的好田虽然不少,却早被像徐家那样的大族给瓜分的差不多了。汪老爷官府里又没有什么硬后台,没办法,只好买了一块靠海边的荒地。他本来想的倒是挺好,地买了以后,再收些从北方逃来的流民,把这片地给开荒出来,不就成了良田了吗!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些流民见这儿没有河流,汪老爷又不愿再投本钱,结果谁也不愿意在这儿种地。至使这块地一直荒到现在。这一荒便是二十多年。
后来,汪老爷死了,他儿子便想把这地给卖了,可是却一直没有人愿买。当初他们家花了七千两买下的这块地,如今三千两都没人要。
最终,赵蕊与俞仁以极低的一千八百两的价格买下了那块,在汪家人眼里,没有任何价值的荒地。
俞仁买下地,便马上带人赶到崇明岛。从岛上抽调了五十名兄弟先到那儿,在那儿搭了些临时的草棚。
俞仁的草棚才刚搭好,聚和门的人便陆续的从四面八方赶到这儿来了。俞仁带着梁如继他们,对这儿进行了彻底的摸底,之后又划了几张规划图。然后,大家便按着规划图上的位置开始挖河渠了。
可是,聚和门的人虽然大多数都响应梁如继的号召,到这儿来建设新世界了,但因为他们本来人就少,又有不少是拖家带口的,真正能干活的不过一两百人。眼看着再有三四个月便开春了。要是在开春之前挖不好河渠,便要耽搁一年的生计,俞仁决定还是请些人来帮他们挖渠。
但因为本地农家多数都有种麦子一类的冬季作物,不易容请的到人,价钱还很高。俞仁便想起山东的那些灾民了。于是便派人到山东一带一些受灾的村子里去请人。
那些灾民看到俞仁开出的条件不仅每天管吃饱,还可以另外挣五十文钱,很快便来了一大批。
这些灾民多数也都是拖家带口一起来的。不过,他们却不用别人为他们准备什么,自己便在工地旁的荒地上搭起了临时的草棚,一家人便住在那儿。虽然看上去条件很艰苦,但每天可以挣到一家人的口粮,这些灾民已经感觉很幸福了,干活也格外卖力。
很快,一条十里长的河渠便开通了。那些灾民眼见工程完工,以为又要回家过那朝不保夕的日子,完工那天,大家的情绪都格外的低落。在灾民们排着队来领工钱时,俞仁突然宣布了一个消息:
所有参加工程的人,只要愿意留下来,每人可以分五亩的荒地。而且仍然管他们的口粮,直到来年的夏粮收获。只是,这些口粮是借给他们的,以后等家里收的粮多了,是要慢慢还的,但是不记利息。
以后在这儿种地,每年只要向他们交三成的租子便可以了。这三成的租子包括了交给国家的一成税赋。
那些来挖河的五六百户山东灾民听了这个消息,一个个激动的一夜没睡着。结果,他们一个都没有走,全都留了下来。
在灾民们忙着挖河渠的这些日子里,俞仁也没有闲着,他忙着与梁如继他们另外组织人建学堂。他们在一座小山边建了一所可以容纳两百名孩子的学堂。俞仁还给这个学堂建了一个操场和一些简单的体育设施。闲暇之余,他又给学堂编了课程表。
他建的这所学校,并不以教孩子们儒家经典为主。文科只以识字为主,而重点是在杂学上。医药、算术、各项杂技,包括木工、打铁、冶炼、纺织等等,此外还教兵法。此外,俞仁还专门设立了科学实验课。课本由他自己亲自编写。他希望可以教会这些孩子他所知道的一些科学常识。
当然,这些都还只是俞仁的设想。因为要教这么多的科目,便要请各方面的专业人士来教学。眼下,最缺的就是人了。
而在所有的任务中,俞仁觉得科学实验课的教本编写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但由于在这方面,他无法找到帮手,因此进度一直很慢。好在这些暂时也都还用不着,就算是编个三五年,也不影响什么。
倒是学堂搭建的很快。几间青砖瓦房搭起来以后,俞仁决定先让孩子们到这儿来试学。于是他派人下去通知,无论是聚和门的孩子,还是那些后来的灾民的孩子,只要大人们愿意,便都可以送过来。送入学堂的孩子年龄限制在六到十五岁。
凡送进学堂的孩子,不收任何费用,一日三餐由学堂负责。
那些灾民们听说还有这样的好事,自然个个愿意,纷纷把孩子送了过来。至于先生,便暂时由俞仁与梁如继充当了。这些孩子几乎都不识字,俞仁虽然对他们寄予了厚望,却不得不从头一点点的从最基本的识字开始教他们。
第二百四十八章 蒸汽动力
在学堂的旁边,俞仁又让人建了一几间房子,还围了一个大院子。这个院子是专门为颜佩韦准备的。对于他的蒸汽机项目,俞仁一直以来都给予了很大的希望。
于是,就在小院落成后,俞仁马上便派人到松江,将颜佩韦一家接了过来。
对于这个新家,颜佩韦还是很满意的。
“怎么样,还不错吧?”俞仁陪着颜佩韦在院子里转了一圈,问道。
“很好,有了这个地方,我今后做事也方便的多了。要不然,在城里,我总有所顾及,怕有时把声音弄的太大,引来麻烦。”颜佩韦说着,带俞仁来到他带来的一个车子前。
“我给小相公看一样东西。”
俞仁随着颜佩韦来到马车前,这个马车看上去似乎与普通的马车有些不同。前面驭座上好像堆着一堆什么东西,还用一块灰布给盖了起来。
颜佩韦走到马车面前,轻轻揭开布块,“小相公请看。”
“这是什么呀?”跟在俞仁身后的赵蕊见马车的驭座上堆着一堆模样奇怪的铁块,不由的问道。
俞仁看到这东西,眼睛里却发出了亮光。
“你把它装到马车上了?”
颜佩韦点点头。
“能拉的动吗?”俞仁小心的问。
“可以,只是速度很慢,只比步行快一点,但它可以拉很重的东西。”
俞仁大喜,“没事没事。你且试给我看看。如果成功,我马上再给你追拔五千两资金,咱们再研究生产更好的蒸汽机。”
颜佩韦知道此次试验关系重大,倒也不敢大意。就见他先将马从车上解下来,然后从车上取出些干柴,又用干柴点着了煤。
很快,那台放在马车上的蒸汽机开始冒出热气。跟着,马车的车轮开始慢慢的动了起来。
“哇!这车子居然可以不用马拉,自己就会走,太神奇了。”赵蕊看到马车向前驶去,不由的出发一声惊叹。
俞仁紧跟在车后,他的心情说不出的激动。这是他来到大明以来,第一次看到有科技代表性的东西。而且这东西还并不是在他这个未来人的指点下完成的。这太有点让他不敢相信了。
俞仁边走,边查看颜佩韦这辆车子的构造。车子设计的很简单,这个车子在原有的四轮上又另加了一个前轮作为转向用,而蒸汽机是连在靠前的那两个轮子上的。
马车在他们新修的一条连接官道的马路上跑了五六里停了下来。
“怎么了?”
俞仁见车子停了下来,忙问道。
“没有水了。”颜佩韦从车子上跳了下来。
“没有水便走不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