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王侯-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水儿张着小嘴,小脸上流露出自己好东西被人惦记上的警惕,心中嘀咕道:“怎么又多了一个。等我将玉姐姐教的功夫修炼大成,叶哥哥肯定会喜欢上我的。”

    叶尘在众人簇拥之下,骑着马行向汴河码头。而玉道香自昨晚与叶尘分开之后,便消失不见。叶尘对此丝毫不以为意,因为他知道,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玉道香应该会出现。比如遇到不能力敌的天一道高手,或者解决不了的困难。

    汴河南下码头,停着一艘大船。

    大船很华丽,但不是巨大的御舟楼船,因为那样的船太大了,运河河道太窄,一旦遇到水深不够的地方,一不小心就会搁浅。

    再说,此番奉旨南下的大批官员,已经于昨天提前出发,在魏王赵德昭身边随行的人并不多,用不着那样的大船来摆排场。

    码头上来了许多朝廷的文武官员,只因上此次赴江淮代天子巡狩的是魏王赵德昭。

    赵普亲自来相送,但赵光义在所有人意料之中的没有来。

    不过有当朝首辅宰相出动,除了赵光义的心腹死党之外,其他官员自然不甘落后,加上今天不是朝会之期,所以整个码头上人头济济,帽翅如林,俱是朝中百官。

    叶尘一行十七人在半路上,先后遇到了等候多时的罗耀顺、王超和贾宪这三名叶尘为数不多的好友。罗耀顺和王超自然是来相送叶尘的,但贾宪却是被叶尘从国子监要过来,随自己南下帮助筹粮的。

    贾宪因为在晋阳城下失盐一事,在回到开封后便被罢免了三司管勾的差遣,又回到了国子监。这还是因为叶尘在晋阳城时在赵匡胤面前求过情,所以贾宪才没有彻底被罢免官职,而是调回国子监担任国子监博士。

    因为贾宪精通粮草筹集计算之事,且又是叶尘可信之人,所以才被他通过魏王那里,将贾宪临时借调了过来。这对贾宪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他虽然不知此次筹粮真正原因,但也能够看出此事在天子心中的重要性,差事只要做好了,很有可能重回三司。

    叶尘在开封的另一名亲近之人———曹彬,既是叶尘的长辈,也是好友。但昨日已经亲率五万厢军前往白马县,与于越泽急招的劳役,轰轰烈烈的展开了筑堤之事,所以没有来送叶尘。

    “好了,你们就送到这儿吧。此次南下,不管事成与否,最多三个月,小弟就会再次回开封,到时候再与两位哥哥痛饮。”叶尘勒马停下,对着王超、罗耀顺笑道。

    三人脸上自然不会出现离别的哀戚之色,都极为洒脱。

    “叶哥儿!为兄等你再立大功,凯旋归来。”罗耀顺笑着说道,但双眸中有着对叶尘此行任务的担忧。

    “叶哥儿!前些日子欲对你不利的贼人一直没有落网,一定要注意自己安危。还有,等你从江淮回来了,我再娶七娘,为兄的喜事怎么能少得了你喝喜酒。”王超先是郑重提醒,然后认真说道。

    “两位哥哥说的话,小弟记下了。好了!两位哥哥请回!小弟告辞!”叶尘最后微笑抱拳。

    言罢,叶尘带着贾宪、喻文和十五名护卫,转身便向码头踏板行去,船边有军卒警戒,验明了身份,叶尘便登上船去。

    “爵爷可是姗姗来迟啊。”叶尘一登船,便有四人微笑着迎上前来,态度都很亲热。

    这四人叶尘在昨天下午赵德昭召集的集议会上已经见过面。分别是赵普推荐给赵德昭的幕僚李佑和皇甫同,以及南衙开封府两名属官胡正一和王鑫。

    四人对自己的亲热,叶尘自然能够理解,不管怎么说自己也是当今天子眼前的红人,又是实封的开国伯爵,最主要的他还是此次南下副使。

    “两位大人和两位先生都已经到了啊!呵呵………昨晚睡的晚了一些,所以起得迟。”叶尘随口说道。

    皇甫同微笑道:“听说爵爷前几日新纳一妾,乃开封三大魁首之一的琵琶女王,妖娆妩媚,堪称绝代尤物,爵爷将她蓄入私宅,艳福不浅,晚上睡得晚,嘿嘿!也是情理之中嘛!”

    皇甫同这些话对琵琶女王似乎不太恭敬,但是这也正是当世风尚,娶妾娶色,本来就是被视做玩物,许多士子文人赠妾、换妾,或者亲近友人登门作客时还有让妾去侍寝的,前几日叶尘还听说南唐宰相韩载熙每次宴饮之后就常常留宿客人,让自己的侍妾去陪宿。原因只有一个,他们根本没把这些侍妾当成是自己的女人,而仅仅是一个比丫环侍婢待遇好些的玩物罢了。

    可是叶尘虽也入乡随俗,且那玉道香并不是真的成为自己的小妾,但听了些这话,心中还是有些不快,只是不便表露出来罢了。

    胡正一也不甘示弱,微笑抚须道:“呵呵!如此说来,家有如此尤物当小妾,爵爷晚来一步,那便情有可愿了。”

    对于二人向自己示好,但却没有示到点子上,叶尘微笑不语,心想这赵普和赵光义果然如历史记载一样,二赵之间水火不容,无时无刻都不忘记相斗,如今各自都派了人来,想在筹集粮食这件事上抢些功劳……恐怕还是其次,另有其它见不得人的目的……才是真的。

    “此行应该会有趣的很呢!”

    ps:第二大更送上,求捧场,求月票,求红票,求收藏,苦苦求订阅————————

第九十三章 出发

    (非常感谢热心读者‘一江晨水’的月票支持。)

    叶尘这样想着,心中却暗自警醒,以他的性格自然不会对任何一方表现过于亲热和善意,不偏不倚正好。

    其实,叶尘明知历史大势,赵普是斗不过赵光义的,且按照原本历史,先是赵普被罢免宰相一职,还赶出了开封,甚至连赵匡胤都没能逃过赵光义之手。总之,按照原本历史走向,赵光义乃是最后的大赢家,叶尘按理说应该对赵光义更加亲近一些才对,可是他就是不喜欢赵光义这个人。

    叶尘与四人随意谈笑说话,偶尔贾宪也插上几句。正闲聊间,码头上的官员忽然都肃静下来,船上几人立即有所感应,纷纷向远处一望。只见三辆高头大马拉架的华丽马车正向这边赶来。

    皇甫同四人面容一肃,掸掸衣襟纷纷抢上岸去。叶尘让护卫和喻文按照船上早有的分工去寻找住处,自己带着贾宪也上了岸。

    三辆马车到了码头依次排开,打帘儿的急步上前掀开车帘,第一辆马车中缓步走出之人气质雍容、面容清瞿,正是当朝宰相赵普。

    第二辆马车上下来的则是年轻的魏王赵德昭了,赵德昭有别于他父亲赵匡胤,眉目英俊,看起来一表人才。特别是蟒袍玉带着身,颇有几分英气,他此次还是头一回在文武百官们面前亮相,神态却也不显局促,不失亲王之尊。他下来之后,又转身将一名黑须老者从自己马车中请了下来。

    这黑须老者没有着官袍,只是布巾青袍,脚下一双步履,在场文武官员认识他的人不多,但认识他的人都暗中点出了他的身份,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此老者实为赵德昭府上的管家陈东阳,但实际上乃是赵德昭死去的母亲给他留下来的家仆,从小看着赵德昭长大,赵德昭将其当亲人长辈一般对待。

    这黑须老者一出马车,便表现的很本分,自动退到赵德昭后面,低眉顺眼,一幅忠仆的模样。

    赵德昭带着黑须老者走向赵普,那老者嘴唇微动,似乎在向他低语些什么。

    最后一辆马车中钻出的是有大宋财神爷和官场不倒翁之称的三司副使罗公明。罗公明一下马车,便带着几名侍卫和仆人向赵德昭走去。

    接下来,赵普带领文武百官礼仪性质的进行了欢送,赵普和赵德昭各自象征性的说了几句送别祝福和致辞感谢的话,然后赵普、罗公明带人登船而去。

    整个过程中,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说白了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和后世相比也是大同小异,但赵普却表现得太过热情了一些,叶尘感觉赵普恨不得想给所有人一个信号:他和魏王赵德昭乃是一伙的。

    按理说,以赵普的宰相身份,即使赵德昭乃是太子储君,他又倾向于赵德昭,但也用不着如此刻意的表示热情。更何况赵德昭如今只是刚刚封王,距离成为储君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叶尘隐隐感觉赵普如此所为,与此次江淮筹集粮食一事有着莫大的关系。再联想到刚才赵普派来的两位幕僚刻意的想结交自己这位副使,更是进一步确定了这一点。

    船工的号子声中,巨大的船帆在水手们整齐划一的动作下一截截的升起,赵德昭带着罗公明已登上第二层船面,向站在码头上的赵普带领的文武百官拱揖道别。

    魏王赵德昭的大船缓缓驶离了码头,所有大帆全部张开,左右长桨排摆如翼,威风凛凛的地顺着运河,向东南方向而去。

    码头上,除了赵普之外,官员们互相谈笑着,神态是很轻松的,这些寻常大臣们,还不知道此次京城筹集粮食的真正原因,都以为是昨日三司使公示出来的粮仓被北伐时耗完,为防止开封百万军民无粮吃,所以才紧急筹集粮食。

    正因如此,他们才更以为此番赵德昭封王、巡狩,是天子向文武百官传达了一个立储的信号,已经有人在暗暗策划上表请立太子了,对于筹集粮食这个本身可能事关开封百万军民生死的大事,他们反而浑然不觉。

    ……………

    ……………

    河边,一艘小船。

    说是小船,只是相对于那些往来于汴河上的运货舱舟而言,这船前舱、中舱、后舱俱全,船上有桅杆船帆、舵手桨手,也是一艘跑长途的船。特别是,若有人能够进入船舱中查看,便会被里面装潢布置的奢华而大吃一惊。即使比魏王所在船舱住处也不差丝毫。

    两名面容看起来只有中上之姿的妙龄女子,带着两名身材魁梧的彪形大汉登上船去。

    那其中为首的女子走到船头,向远处眺望一眼,唇角一抿,微微一笑,明明是中上之姿,但那一双眸子却给人一种惊艳迷人的感觉。

    她吩咐道:“开船,不远不近的辍着他们。”

    “是!”一个大汉恭应一声,立即向船老大下达了命令,早已整装待发的船儿立刻驶离了码头,远远的跟在了魏王一行的钦差官船后面。

    “我去舱中歇息,外面的事情你处理好。”那为首的女子扭头对旁边另外一名女子吩咐道。

    “遵命,属下晓得了,圣……小姐尽管放心。”另外一女子恭敬说道。

    船行悠悠,一艘小船儿不紧不慢地跟在赵德昭一行所在大船后面行驶着。

    ……………

    ……………

    魏王赵德昭的大船前面有两艘小船开道,旗帜摆处,一艘艘商船、货船尽皆驶到岸边给其让出水道,等钦差大船驶过,才又鱼儿一般散布到整个河面上。再加上钦差大船上面有巨帆和两大排桨手,行程很是迅速。

    魏王赵德昭上了船,略微适应了一会之后,便让人将罗公明、叶尘、皇甫同、李佑、王鑫、胡正一叫到自己所在房间的外厅,再加上赵德昭的老仆人陈东阳,一共八人商讨筹粮之事。

    赵德昭一看人已经到齐,便目光扫过众人,最后目光停留在叶尘和罗公明身后,略一犹豫扭头对罗公明说道:“罗大人!你是钦差副使,此次江淮筹粮如何行事,不知罗大人心中可有定计?”

    罗公明先是恭敬向赵德昭行礼,然后说道:“祥符伯也是钦差副使,且整个计划方案乃是祥符伯所提,不如先听听祥符伯说说自己的计划。”

    赵德昭深以为是,看向叶尘。

    叶尘也不客气,自己的确已经有所准备和筹划,不过因为他已经隐隐察觉到此行可能会牵扯到两赵相争,特别是他想起在原本历史中,赵普是有名的贪污受贿,这江淮地带的官保不准便有给赵普送过厚礼之人。所以,就在刚才,叶尘改变了之前的想法,不想再过多蹚这个浑水。

    叶尘没有将自己本想着找出一两个趁机谋以私利的地方官吏杀一儆百,从而以点带面的计划说出来。因为他已经猜到,开封府赵光义派来的两位属官王鑫和胡正一,肯定会将这件事不遗余力的做好。他甚至想着回头找个借口,离开钦差队伍,自行游山玩水一番。自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他还真没怎么好好的领略过没有经过工业污染的原生态美景。

    有了这样的想法,叶尘便轻咳一声,向赵德昭和罗公明行了一礼,说道:“按照计划,各路差使昨日便已提前派出,朝廷的公文也已经给各州、县下发。事情的具体运转,不需要殿下过多关注。殿下乃是代天巡狩,以下官看来,主要目的是督促地方尽心尽力,防止有贪官污吏和粮绅豪商勾结,囤积零食,谋以私利。所以,下官认为,殿下不用提前便定下确定的去处,尽可一路行去,随走随停,根据各州县具体情况,随时督察督促。”

    “祥符伯此言差矣!”叶尘话音一落,胡正一立即便说道:“按照祥符伯所说,殿下漫无目的,随走随停,所耗费时间就没有个准数?而我们此行时间又极为紧张,如依此法按部就班,时不我待呀。所以,以下官看来,我们应该找出一两个趁机勾结地方粮绅、豪商谋以私利的官员,以雷霆之势进行惩处,这样便达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其它州县官吏无不引以为戒,尽心尽力筹集粮食,修建水闸。而那些想趁机囤积粮食谋大利的粮绅和豪商也定会吓住。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殿下的时间,又可顺利完成此次筹集粮食的大事。”

    叶尘心想果然如此,但面上却一脸认真的说道:“胡大人所言极是,是在下想的简单了。”

    胡正一没想到叶尘立刻便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主动赞成他所说,不由一怔,紧接着便对叶尘生出好感,特别是看着魏王也跟着点头意动之后,更是喜上眉梢。

    可是不等赵德昭说什么,皇甫同拂了一把胡须,看着叶尘,面色温和说道:“呵呵呵!祥符伯乃是世外高人弟子,不知世间之事也在情理之中。”

    ps:又是一个深夜,第一大更送上,求捧场,求月票,求红票,求收藏,苦苦求订阅————————

第九十四章 南唐国主

    紧接着,不容别人插话,他又看向胡正一,脸上刹那间变成一幅长辈教训晚辈的姿态,厉声说道:“但胡大人此言荒谬,我大宋乃是天邦中国,尊崇圣人之道,素来优待士子官吏,所谓刑不上士大夫便是此意,且我大宋从不以苛政暴律治理江山,焉能用严刑酷法行那杀鸡儆猴之事。以这样的法子来对付江淮官吏,无疑自毁我大宋之基。”

    叶尘心中冷笑,心想这就开始了吗?只是赵普为一代名相,派来的幕僚用来反驳胡正一的理由,还真是太过可笑。

    胡正一和王鑫面上同时流露出讥讽,这次却是后者说道:“皇甫先生读书多年,难道不知‘乱世重典,事急从权’的道理。要知道我们只有两个多月时间,所有州县都去走上一遭,那绝对是来不及的,难道皇甫先生想要让魏王殿下没有完成筹集粮食的大事不成。”

    开封府派来的另一属官王鑫说话比胡正一还要犀利,且反击更是只指要害,皇甫同和李佑脸色微变,另一边赵德昭也是听得神色一沉。罗公明始终神色平静如冰面一般,让人难以看出心中所想。而陈东阳看似神色不变,但叶尘却从中看出一丝冷意和不满。

    叶尘自然是抱着看戏的态度,不再吭声。当然,若是单纯只为了此次能够筹集粮食一事,叶尘自然倾向于开封府王鑫和胡正一二人的意见。

    “王大人!你休要血口喷人!”赵普推荐的另一外幕僚李佑出来说话了,且比皇甫同还要慷慨激昂:“王大人、胡大人!你二人这是陷魏王殿下于不义,如此一来,天下官吏、士子们将会如何看待魏王千岁?如此做事莽撞、不计利害……”

    李佑唾沫横飞,又如舱底河水般滔滔不绝讲出许多道理来,罗公明眼睛微眯,好似睡着一般。而陈东阳眉头微皱,面有愠色,只是不是这愠色是针对谁的。叶尘心中对赵普派来的这两个幕僚又看轻了几分。

    王鑫和胡正一见赵普的两名幕僚如此愚蠢,所说道理都是纸上谈兵之类的虚伪大道理,再加上这两人自持年龄,说到最后竟然以教训晚辈的口气,不由终于撕破脸皮,王鑫冷哼一声,将李佑的话毫不客气的打断:“李先生,此番南下,以魏王殿下为钦差,罗大人和祥符伯为副使,而在下和胡大人乃是陛下亲点负责南下所有不法之师的具体彻查。可李先生和皇甫先生只是一介幕僚,唯可建议罢了,若是有建议,只需说出,却不需要说这么多废话。”

    李佑和皇甫同虽不是官儿,但是做为当朝宰相的心腹幕僚,平日间朝中百官哪个不敬他三分。如今王鑫丝毫不给他面子,气得两人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的。

    赵德昭其实在心底深处更亲近赵普,毕竟此次封王乃是后者一力所成,且为了将来最终目的,他也应该更亲近赵普才对。可是李佑和皇甫同二人所说的道理实在是牵强了一些,特别是明显不利于他此次筹粮大事。说白了他也知道王鑫和胡正一所说更有理、更可行,更应该去施行。

    但他一想起离开时,赵普亲自带百官相送时的热情,便有些拉不下脸,去驳皇甫同和李佑二人面子,正在为难之际,赵德昭目光一扫,突然看见一直没有说话的罗公明,便说道:“哈哈哈!两位大人和两位先生说的都各有道理,不只罗副司使对此怎么看?”

    罗公明心中叹了口气,神色平静的看了一眼李佑和皇甫同,在二人微微有些不自在的神色中,终是没有说违背良心的话,简单的说道:“下官认为胡大人和王大人所言更加有理一些。”

    赵德昭点了点头,转头看向陈东阳,说道:“陈伯!您对此事怎么看?”

    陈东阳将赵德昭神色看在眼中,心中微微叹了口气,心想殿下还是经事太少,缺乏经验啊!赵普身为当朝宰相,身边的幕僚怎么可能表现的如此不堪,这明显是有什么特殊原因,才让这二人故意这样说。

    陈东阳这样想着,眸中寒光一闪而逝,口中则恭敬的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