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玉润介绍了近些年日本在远东的扩张行动,接着道“今年年初,东瀛人从英国订购的三艘铁甲舰部完工,不久后将由东瀛海军驾驶回到远东,届时,东瀛在远东地区的海上力量将得到极大程度的加强,远东地区的海上形势也会发生有利东瀛的改变。
王兄,远东是国内获取移民的主要地区,依王兄看,如果东瀛人在远东地区占据海上优势,对汉国的移民行动会有什么影响?”
“前些年李中堂在上海成立江南造船厂,造了好几艘炮舰,而且今年年初,李中堂派遣了一批官员与洋人洽谈购买铁甲舰事项,等到李中堂和洋人达成购买军舰协议,将军舰开回江南沿海地区,东瀛人的海军军舰应该不敌李中堂的水师。”
从1876年起,在李鸿章的建议下,清政府兴起购买西方军舰的念头,一批满清官员随第一批外交官员抵达欧洲,大张旗鼓的进行军舰考察,为大规模购买铁甲舰做着前期准备,王正谊正是在清政府购买军舰的风潮下,看到十多个到德国考察的满清官员后,听说了这些消息。
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建小型铁甲舰()
ps:感谢小白菜炖萝卜同学2000起点币打赏支持!
“不然,向西方列强购买军舰是李鸿章等汉人官员的主张,满清朝廷并不一定愿意拔下巨款支持购买军,因此,在下认为李鸿章等汉人官员主导的购买军舰主张或许能够得到满清朝廷的认可,但是海军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难以像东瀛国海军一样得到国家的全力支持。”
对内叛乱强硬镇压,对外侵略妥协退让,满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表现不仅让荷兰、比利时等西方小国产生轻视,连日本、朝鲜两国都因此产生了野心。
1869年朝鲜发生自然灾害,大量朝鲜百姓越过图们江逃难到延吉、珲春、敦化、和龙、汪清、安图等地,第二年朝鲜政府先是要求东北官员交还朝鲜难民,几个月后,又改口称朝鲜难民占据的延吉等四万平方公里左右的领土属于朝鲜,要求清政府归还。
面对朝鲜表现出来的野心,清政府仅仅在边界树立一块界碑了事,没有对朝鲜进行任何处罚。
朝鲜国小民寡,虽然有扩张领土的野心却没有与野心相符合的实力,而日本经过倒幕战争,国家实现统一,同时十年维新改革过后,1878年的日本具备了一定的对外扩张实力,黄玉润正是了解到日本近年发展的情况,才断言日本海军是满清海军的大敌。
“黄先生既然十分重视东瀛海军,那么先生认为等国内接收三艘铁甲舰后,汉国的海军实力与东瀛相比如何?”
王正谊移民南美前只是一个有些武艺的普通人,很难分辨出满清与日本的真实实力对比,因此他转而问了另外一个问题。
“国内海军主力舰吨位低于东瀛海军,不过论综合作战能力,汉国海军与东瀛海军应该实力相当。”
1870年前,通过从英国订购两艘铁甲舰和缴获自巴西的三艘铁甲舰,汉国海军在当时的主力军舰吨位上高于日本,不过在与巴西的海战中损失两艘铁甲,汉国海军的主力铁甲舰下降到三艘,而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不断购入新的铁甲舰,逐渐在主力铁甲舰吨位上超过了汉国。
1875年末,日本向英国定制三艘新式铁甲舰,随后,汉国再次启动购舰计划,给法国地中海造船厂下达了建造两艘铁甲舰的订单。虽然汉国新定制两艘铁甲舰,不过受到运输移民的财政压力,汉国海军的主力舰吨位还是被日本超越。
黄玉润和王正谊的谈话很快由于两人的见识不同结束,而在汉国新京沿海港口,一艘崭新的铁甲舰正从船坞中驶出。
“这艘铁甲舰长64米、宽975米、吃水457米、排水量1350吨,以四座三级膨胀式蒸汽机为锅炉提供动力,双轴推进,功率2600匹马力、航速15…16节、续航能力5000海里/8节,
煤舱正常载煤250吨,最大载煤量300吨,……”
一个金发碧眼的洋人在李明远面前滔滔不绝道。
“法尔芒阁下,我相信自己的眼光也相信阁下的能力,不过现在是铁甲舰出厂的时候,阁下关于铁甲舰性能的介绍稍后再说。”
“殿下,相信我,这次不会再让您失望。”
金发洋人忍住继续介绍的冲动,认真保证道。
“嗯,现在可以开始了。”点点头,命令道。
“遵命,殿下。”法尔芒恭敬的向李明远行了一礼,然后转身指挥铁甲上面的技术船工检验对铁甲舰进行检验。
“一号锅炉运行正常,二号锅炉运行正常……左侧船厂密封正常,主炮转向正常、弹药填装正常……”
技术船工将铁甲舰的性能检验结果一个个大声报告出来,听在李明远耳中,却让他有些紧张起来。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十九世纪末期是处于探索铁甲舰性能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出现许多建造铁甲舰的新技术,其中只有少部分技术在建造军舰过程中被证明为合理技术保留下来,其余大部分技术和那些失败的实验船只一起,要么作为废品被肢解,要么作为出口军舰卖给其他国家,最后随着那些具有缺陷的军舰一块被淘汰。
法国人达尔芒作为这个时代的船厂技工,改进了一种新式船用蒸汽机…三级膨胀式蒸汽机,并且很幸运的得到一个大金主的看中,
在三级膨胀式蒸汽机申请专利后两个月,一家南美公司以高价购买了达尔芒的专利,邀请达尔芒到南美运用三级膨胀式蒸汽机技术建造铁甲舰。
出于对自己改进技术的看中,当然也不排除对方给出的报酬足够吸引人,达尔芒利用自己的关系,从法国几个船厂里招揽到四十多名愿意跟随他到南美碰碰运气的技术船工,乘坐商船抵达汉国,然后开始为李明远工作。
三级膨胀式蒸汽机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在从手下情报人员马那里得到达尔芒售卖自己的专利后,李明远委派一家法国公司,以汉国新京造船厂的名义从达尔芒手中拿下了专利的所有权,同时达成了雇佣达尔芒到汉国建造军舰的协议。
1870年普法战争后,为了结束德国对法国领土的占领,法国政府拿出了五十亿法郎的赔款赔偿给德国。
五十亿法郎价值等于七亿多法白银,远高于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赔偿给日本的赔款。
法国虽然金融行业发达,短期内拿出一笔高达五十亿法郎仍然对国内经济造成重大打击,为了缓解国内经济压力,法国政府在普法战争后一方面加快在亚洲、非洲等地的殖民扩张,一方面暂时放宽了对国外资本的控制,允许国外资本进入法国,而汉国购买三级膨胀式蒸汽机和招募部分法国技术船工也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完成的。
“殿下,您说洋鬼子这次会不会成功?”
铁甲舰性能监测正在进行时,担任汉国海军第一舰队指挥官的李汉开口问道。
“达尔芒改进了四次,这次应该能够成功。”
李明远目光盯着铁甲舰,回答道。
“洋鬼子已经失败四次,再失败的话这艘铁甲就废了。
殿下,要是这次检测再失败,您看是不是暂停造舰计划,直接从英国买进一艘铁甲舰?”
汉国新京造船厂建造的第一艘小型铁甲舰不仅造价高于英法等国,四次出厂检验都没有合格,因此,在李汉眼中,自建军舰十分不划算,还不如直接从西方国家购买军舰方便实惠。
“从西方国家购买军舰是权宜之计,只有国内能够自行建造军舰,国家海上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李汉,你是第一舰队指挥官,不要只关注一两艘小铁甲舰的得失,要学会从海军的长远发展考虑问题。”
李明远用余光注视到额头渗出一丝汗水的达尔芒,停顿一会,接着道“达尔芒在建造铁甲舰时是出了力的,铁甲舰性能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建造军舰的华人船只技术不熟练,等到他们多磨练几次,效果会好很多。”
“殿下,您说这个铁疙瘩怎么那么难造,新京造船厂和兴和造船厂雇佣了几百个洋人技工,咱们向德意志、法国、英国三国造船厂也派遣了两百多名船工学习造船技术,怎么忙活了这么多年连一艘小型铁甲舰都造不好,真不明白洋人为什么能够造出小山一样的铁甲舰。”
“建造铁甲舰的技术不是那么容易学到手的,洋人建造铁甲舰有二三十年的经验,他们现在建造一艘中等铁甲舰还要一两年时间,汉国刚学习建造铁甲舰七八年时间,现在能够建造七八百吨的炮舰算是取得不错的成绩。”
李明远看到铁甲舰技术检验步骤进行到约三分之二,心中逐渐恢复了信心。
微笑道“铁甲舰技术发展很快,只要国内持续加大对造船厂的支持,用不了多久海军也能够驾驶全部由国内造船厂建造的铁甲舰。”
“殿下教训的是。”李汉低声回了一句,不敢再发牢骚,然后专心跟随李明远观看铁甲舰检验过程。
“……装甲厚度027,马力2600,航速15节,铁甲舰性能达标!”
半小时过后,最后一项检验完成,达尔芒兴奋的跑到李明远跟前,激动道“殿下,成功了!三级膨胀式蒸汽机运行良好,铁甲舰各项性能全部达标!”
“很好,很好!”李明远连道两句。
高兴过后,立刻问向对方道“第二艘排水量1350吨的小型铁甲舰什么时候可以启动建造?”
“一个月后,第一艘铁甲舰海试交付海军服役,可以建造第二艘同级铁甲舰!”
“阁下的努力会得到丰厚回报,稍后我会让人按照协议将奖励的钱交给阁下,接下来的半年,我希望阁下能够履行协议的最后一项,安排好新京造船厂的交接工作。”
“殿下放心,我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达尔芒弯腰向李明远行礼,抑制住激动的心情道。
“不错,我对阁下的人品很有信心。”
李明远点点头,看着对方脸上抑制不住喜悦的样子,打算最尽最后一次努力挽留对方道“阁下是否考虑在汉国多待两年,我会给予阁下更好的待遇。”
“我在殿下这里得到了可观的财富和度过了一段有意义的生活,现在新京造船厂的技工已经掌握建造小型铁甲舰的技术,他们可以替代我的作用,而我也想要回到法兰西,用殿下赏赐的财富开启一个幸福的生活。”
“我尊重阁下的选择,如果阁下改变主意,想要留在汉国,可以随时报告给新京造船厂的主事人,他会将情况上报给我。”
“谢谢殿下的好意,如果我需要钱,会考虑回到汉国再次为殿下工作。”
第二百二十四章 军舰二()
♂? ,,
ps:感谢打赏和投票支持的同学,大三下学期快结束,空闲时间有限,因为有事不能稳定更新请大家见谅。
新京造船厂和兴和造船厂分别位于新京和兴和县(若因维亚)。
两家造船厂原本是从普鲁士引进的造船器械,成立于1869年初的两个民用造船厂。
1872年二月,两家造船厂升级改造为军用造船厂,一家造船厂由新京搬迁至兴和县。
1873年四月,借助达尔芒等法国船工的技术,新京造船厂成功建造出一艘排水量为760吨的炮舰,三个月后,兴和造船厂吸收新京造船厂的经验,也建造出一艘炮舰。
新京和兴和两家造船厂共享造舰技术,统一建造同一等级的军舰。
炮舰和小型铁甲舰的研究建造工作同步进行,排水量低于1000吨的炮舰技术要求较低,能够在较短时间建造出来,而排水量超过1000吨的小型铁甲舰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花费六年时间建造成功也在李明远的接受范围内。
第一艘自建小型铁甲舰技术监测达标,汉国海军的铁甲舰即将达到六艘,实力恢复到第二次对巴西海军作战前的水平。
六艘铁甲舰中,排除一艘自建的排水量1350吨的小型铁甲舰,两艘排水量3200吨的铁甲舰还在法国地中海造船厂中,需要汉国海军派遣人员接收,剩下三艘军舰,一艘是俘获自巴西海军、排水量为6270吨的大型铁甲舰,另外两艘是早期从英国定制的排水量为3500吨的中型铁甲舰。
借鉴西方国家对军舰的等级类型划分,李明远初步将汉国海军军舰划分为战列舰、巡洋舰、轻巡洋舰、炮舰四个等级。
军舰排水量在5000吨以上为战列舰,
2500吨到5000吨范围内为巡洋舰,1000吨到2500吨为轻巡洋舰,1000吨以下为炮舰。
依照排水量划分的军舰等级,汉国海军总共拥有一艘战列舰、四艘巡洋舰、一艘自建轻巡洋舰、七艘自建炮舰、九艘炮艇、以及二十五艘辅助船只、三十艘排水量超过一千吨的木制蒸汽运兵船。
炮艇吨位比炮舰更小,排水量一般在二百吨左右,主要用于内河、近海巡逻,在大型海战中作用有限。
新京造船厂在建造出第一艘炮舰后,海军便逐渐以吨位更大、性能更加优越的炮舰取代炮艇,而淘汰下来的炮艇除了部分被安排进内河舰队,剩下的大部分被安排在靠近移民航线附近的纳土纳群岛、宋卡、基斯马尤、姆特瓦拉等中转据点。
从南洋出发的移民船队最初停靠在英国、法国、葡萄牙等国控制的据点进行物资补给,后来随着华人移民数量越来越多,英法等国设立在非洲沿岸的贸易据点难以为船队提供足够的物资补给,于是从1872四月开始,移民船队先是在非洲东海岸物色合适的港口,然后用火枪、茶叶等商品从当地酋长手中把选中的土地买下来,作为移民船队的补给据点。
小型炮艇在南美地区失去了它的用武之地,不过在非洲沿海地区,驻扎在中转据点的华人水手依靠炮艇却发挥出不小作用。
亲自等上铁甲舰视察一番,李明远在观察停靠在港口内的一排炮艇时,李汉开口介绍道“殿下,最后九艘炮艇计划服役四个月后退出现役,基斯马尤和姆特瓦拉的据点负责人向海军申请,希望获得九艘炮艇中的六艘,用来支援他们对抗当地的黑人海盗。”
“半年前,他们不是汇报说剿灭了五股小规模黑人海盗,怎么现在那里又出现了新的海盗?”
李明远疑问道。
“两地附近海域的海盗在半年前的打击中大部分被清理干净,
不过基斯马尤海域几个月前又出现一批新的海盗,他们的人数比当初被围剿海盗的数量要多上许多,而且听基斯马尤据点的负责人报告说,新出现的海盗武器装备比当地的海盗更加先进,他们手中不仅有火枪、小型火炮,还拥有一艘小型炮舰。
基斯马尤据点负责人认为这群海盗很可能是活跃在吉布提海域的海盗,他们躲过了前段时间法国人发动的围剿吉布提海盗行动,流散到基斯马尤海域。”
“基斯马尤据点负责人的推测很有道理,苏伊士运河开通后,非洲东海岸周边地区的海盗都涌向红海海域,最近几年,每年在红海海域被海盗劫持的各国商船就有十多艘。”
苏伊士运河是十九世纪战略地位最重要的人工运河,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9公里;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0—10000公里;对黑海沿岸来说,则缩短了12000公里。
苏伊士运河因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大大缩短远洋船只距离的经济利益,使得还未开始建造便引起英国、法国两大欧洲强国的争夺,
1859年,苏伊士运河最初由法国公司主导挖掘,后来英国政府利用其强大的国力,迫使法国政府与英国同享运河的管理权,由此,英国政府逐渐挤压法国政府在苏伊士运河的权力,在普法战争后获得管理运河事务的主导权。
苏伊士运河由法国政府支持的商业公司耗费巨资修建而成,为了维持日益扩大的海外利益和恢复法国在欧洲的大国地位,法国政府在与英国竞争苏伊士运河管理权处于劣势后,转而以控制红海海域出海口,在吉布提等要点地区部署军事力量,挟制英国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法国先是将吉布提纳入法国势力范围内,不允许其他国家染指,然后定期清剿吉布提附近海域海盗,加强法国对红海出海口及亚丁湾海域的海上控制。
法国人打击海盗的行为伤害不到汉国在非洲东海岸的利益,不过随着法国政府不断加强其在红海和亚丁湾等地的存在感,蠢蠢欲动的意大利殖民势力对基斯马尤却有很大的威胁。
西方列强虽然没有明确划定各自国家在非洲的势力范围,不过依照各国间的默契,在索马里和红海出海口地区,厄立特里亚属于意大利势力范围,索马里西部的吉布提属于法国势力范围,北部的索马里兰属于英国势力范围,至于索马里中部和南部地区,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势力交错相织暂时没有明确的归属某一国。
基斯马尤北面是意大利控制的马尔卡,1876年,马尔卡据点的意大利殖民者以不承认汉国占据基斯马尤为由,出动四百意大利士兵对基斯马尤据点发动了进攻,基斯马尤冲突战真正交战时间不到一天,意大利军队白天强攻据点无果后,夜里被出城袭击的华人士兵击败,出征的四百意大利军队死亡二十一人,受伤四十五人,被俘虏人数超过三百人。
基斯马尤冲突战是汉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场交战,基斯马尤据点内的华人士兵发挥出了他们应有的战斗力,而意大利军队的表现却差强人意。
基斯马尤战后,据点内的华人部队趁着马尔卡兵力空虚,乘船连夜占领了意大利人在当地的据点,然后在随后的谈判中,汉国以归还被俘虏士兵和退出马尔卡为条件,获得了意大利政府对汉国占据基斯马尤的承认。
虽然和意大利人签订了正式的协议,但是清楚意大利人在一战、二战中的二五仔特性,李明远一直没有放松对意大利人的警惕,当前的汉国政府没有能力在非洲占据大片土地,但是移民路线附近的几个中转据点对于移民行动的意义很重要,李明远不会轻易放弃汉国已经建立的据点。
由非洲海盗问题想到意大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