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南美做国王-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拉莱斯金矿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矿藏深埋于岩石之中无法开采,少量包含在潜层岩石中的矿藏呈分散型分布,依照现有技术开采产量有限,因此在进行金本位货币改革时,李明远没有选择用科拉莱斯金矿产出的黄金作为发行纸币的储备金,而是做出派人冒险进入印度的决定。

    科拉莱斯金矿浅层矿藏开采收益不大,而且鉴于国防军吞并阿根廷、乌拉圭的最后日期日益日益临近,科拉莱斯金矿同刚果地区的矿产场区一样处于封存状态,需要等到统一战争结束后才能进行开采。

    阅读网址:

    bq

第二百三十章 刚果三() 
    ps:感谢刀裳同学500起点币、广飞飞、仁者无123456同学100起点币、枫叶飘飘似何年同学1000起点币、书友20180108201008527同学500起点币打赏支持!

    国内矿产资源不足,从外部寻找合适的原料产地便成了维持汉国工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刚果土地肥沃,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最为丰富的铜矿资源达到6亿吨,排名世界第四,优质煤炭资源约有6000万吨,钻石储量为1。9亿克拉,至于铁、铬、锌、锰、铝等金属矿产资源,储量都在100万吨以上,完全能够支持汉国国内的大工业发展。

    刚果是一座被低估的处女之地,1816年,英国海军派遣杜凯上校,率领装备精良的探险队沿着刚果河深入内陆探测,因为河流湍急、气候不适等原因,探险队全部遇难。

    1874年,新闻记者出身的英国探险家史丹利,组织了一支包括342人的大探险队,不顾汉国驻刚果部队的阻拦,进入刚果北部地区探险,结果一个月后在本巴附近遭到当地黑人土著袭击死亡,剩余探险队员在本巴坚持五天后,被查看情况的汉国部队营救出来,不过,因为黑人土著在使用的弓箭上面涂抹了毒药,绝大部分受伤的探险队员在逃离陷敬后先后死去,最终存活下来的探险员不到五十人。

    史丹利的探险队是民间的探险行为,在探险计划遭遇巨大失败后,不仅支持探险行动的背后金主对死去的史丹利怨恨满满,主导英国非洲殖民计划的殖民官员,同样认为开发刚果内陆没有经济效益,对汉国占领刚果地区的行动也不大看好。

    刚果地区被汉国抢先占领,作为探索刚果内陆急先锋的史丹利不幸死在与土著的冲突中,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完全失去了占领刚果地区作为殖民地的可能性,无奈之下,利奥波德二世只能利用他长袖善舞的外交才能,周旋在欧洲列强之间,希望从其他地区获得一块殖民地。

    排除掉大部分竞争国家伸向刚果的手,汉国政府在刚果设立了初步的统治基础,首先由黄乃裳担任外交部下辖的非洲殖民司司长职务,其次派遣四个营的国防军士兵、两个营又一个连的外籍军团士兵分别驻扎在刚果、喀麦隆的埃博洛瓦、基斯马尤、姆特瓦拉四地,最后再由远洋船只运输少量难民,充实汉国在刚果殖民据点的力量。

    在李明远给黄乃裳的命令中,刚果是作为核心殖民地来建设的,因此,在接收第一批来自闽省地区的难民后,匆匆休息了四天时间,黄乃裳和薛益忠带着一支由一百五十名国防军士兵、一百二十名外籍军团士兵和两百名难民、四名郎中,还有五十多个黑人土著组成的队伍,乘坐三艘排水量200吨的小型炮艇和五艘蒸汽帆船组成的开拓队,沿着刚果河主河道向内陆行驶而去。

    四月一日中午,从马塔迪出发的船队抵达金沙萨,在给当地驻军留下部分补给后,船队沿着刚果河一路向北而去,先后经过设立在姆班达卡、本巴等地的贸易点,最后在四日早上抵达目的地基桑加尼。

    基桑加尼处于刚果河主河道中游,附近支流众多,可以通过水道迅速的通向刚果东北部、西南部、南部等地区,是控制刚果内部的一个重要枢纽。

    从前排的炮艇上面下来,黄乃裳和薛益忠刚刚命令士兵们把斧头、砍刀等工具版下船,就看到远处的森林中出现一群浑身漆黑的土著。

    突然出现的黑人土著使得难民中发生了一丝骚动,薛益忠站在队伍中间,命令士兵强力维持秩序后,慌张的难民才慢慢安静下来。

    回头看了眼神色紧张的华人难民,薛益忠淡淡笑道“黄大人,您的这些老乡可没有您的魄力,来到刚果有十天时间,见到黑人土著还是有些害怕。”

    “也不怪他们,船队在路上遭受两次袭击,他们可能把乌尔木部落的人当成了袭击的土著。”

    黄乃裳看着被数百名黑人簇拥着的土著酋长离河边还有一段距离,解释道“薛中校和在下出海数年时间,见识了少洋人和黑人土著,他们这些从大陆来的老乡,从来没有出过海,刚刚接触浑身黑漆漆的黑人土著,短时间内难以转变观念很正常,等到他们在刚国呆了一年半栽,会慢慢适应的。”

    “黄大人说的有理,是要给他们一些适应时间。”

    薛益忠点点头,正要与黄乃裳继续说话时,看到一个士兵匆匆跑到自己跟前。

    “长官,郑二、黄松的伤口开始生脓,王郎中建议立刻将他们送回马塔迪治疗!”

    “土著的弓箭上不是没有毒吗?他们的伤口怎么还会恶化?”

    受伤的两个人中有一个是从澳大利亚跟随他移民汉国的老兄弟,听到他们的伤口发脓恶化,薛益忠心中忍不住生出一股怒火:“他们这几个郎中是怎么搞的,从前年开始,每年都有几十个身强力壮的兄弟因为生了点小病就丧了命,王郎中、孙郎中研究治疗了两年多时间,也没见研究出来个结果,你去告诉王郎中,他们这次要是医不好郑二、黄松二人,薛某人一定向殿下申请,革了他们几个庸医的职务!”

    “是!”士兵干脆利落的精了个军礼,正要转身离开时被黄乃裳拦了下来。

    “非洲地区瘟病肆虐,两位兄弟可能是在受伤后不小心接触到脏物受到了感染,当务之急是赶快把两位兄弟送回据点接受治疗,薛中校,你不能因为担心部下意气用事,这样不仅可能让王郎中几位医者遭受委屈,还可能耽误两位兄弟的治疗。”

    每年死去几十名士兵,黄乃裳理解薛益忠的心情,劝慰道“王郎中他们已经尽了力,三年前第一批抵达刚果内陆的小分队因为不熟悉当地环境,遭受疾病感染死了一百多人,这几年,王郎中他们深入丛林考察有毒动植物和可能致病的水源,帮助部队减少了上百人的损失,咱们要多点耐心,给王郎中他们更多时间来寻找防治热带病的方法。”

    黄乃裳是刚果殖民据点的负责人,经过他的劝解,薛益忠感到刚才有些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因此口气缓和道“在下不是不清楚诸位郎中的难处,不过一年损失三十多个兄弟,而且大部分是死在一个不起眼的伤口或者小病身上,实在是不值得。”

    “殿下已经命令本土加大供应刚果地区的奎宁份量,咱们要做的就是提醒士兵和移民遵守郎中制定的防疫病准则,尽量减少部队因病减员的人数。”

    阅读网址:

    *fo*

    bq

第二百三十一章 刚果四() 
    ♂? ,,

    ps:感谢DLD 93同学200起点币、我在看海沟同学100起点币打赏支持!

    国家层面的殖民开发从来不是温情脉脉的行动,虽然华人部队尽量避免与土著部落发生冲突,但是在屡次深入刚果内陆,在刚果河主河道和支流附近建立贸易点的过程中,国防军与当地土著爆发了大小上百起交战。

    凭借装备的优势,在正面交战中很少有士兵直接伤亡,不过因为丛林交战的复杂性,许多士兵被土著偷袭或者被毒蛇、蜘蛛等毒物叮咬,最后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死亡。

    非战斗减员人数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国防军部队诸多军官在埋怨随军郎中医术不精时,也把怒火发在不肯合作的土著部落身上。

    1875年一月五日,六百名加奥德部落青壮,因为袭击国防军开拓小分队被部击毙。

    二月十三日,阿拉塔克部落被部消灭,五月八日,国防军清除阿凯蒂周边一股最大规模的土著势力,两千黑人青壮被俘虏后从事苦力劳动……

    国防军对土著部落的强力打击,除了导致一些侥幸逃脱的黑人小部落更加仇视华人外,也加强了汉国政府对刚果地区的控制力度。

    马塔迪是国防军设立在刚果地区的唯一一个大型据点,国防军非洲殖民部队、外籍部队和最早抵达刚果的难民都分布在马塔迪周边地区,而经过国防军主动出击清除敌对土著部落后,汉国政府逐步在刚果河沿线地带建立了集贸易和军事控制于一体的小型贸易点。

    小型贸易点一般背靠刚果河主河道建立,每个贸易点内驻扎有五到二十人的国防军小分队和二十人左右的黑人仆从,他们利用船队运来的武器和补给物资维持贸易点附近的航道安,并且执行对附近土著的威慑政策。

    随着汉国国内对刚果殖民开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黄乃裳和薛益忠两人已经在刚果建立了二十六所小型贸易点,通过彼此相互联系的贸易点,国防军部队在刚果的广大内陆建立了一张紧密的网格块棋盘,棋盘上的任意一个帽子点遭受土著势力袭击时,邻近的国防军士兵就可以乘船迅速抵达出交战地点,对袭击的土著进行打击。

    以贸易点为支柱,以刚果河主河道和诸多支流为锁链,李明远借鉴日军的囚笼政策在刚果地区发挥出了良好的效果,一个个被贸易点组成的网格封锁起来的土著土著部落被消灭,越来越多的土著部落在国防军的武力威胁下放弃抵抗,选择与国防军进行合作。

    乌木杜部落是投靠部落中比较顺从的一个,而作为部落酋长的马桑巴则是最配合国防军行动的土著酋长。

    投靠国防军的土著部落虽然有二十多个,但是像马桑巴这样真心投靠的却不多。

    为了奖赏马桑巴酋长历次动员部落青壮协助国防军作战的功绩,黄乃裳在请示李明远后,将马桑巴所在的乌木杜周边两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他的部落,并且册封他为刚果的第一位土王,负责管理乌木杜周边的十多个土著部落。

    土王分封制是黄乃裳借鉴英国殖民印度的经验产生的想法。

    在印度,英国殖民者保留数百个印度土王的部分权利,通过印度土王间接管理殖民势力无法到达的广泛地区。

    英国人依靠土王管理印度地区的政策是卓有成效的,在1859年爆发的席卷印度的大起义中,许多英国殖民者控制的殖民据点被印度人攻破,殖民据点内的英国士兵、老弱被残杀,而很多身为当地统治者,与起义军同出一族的印度土王却没有加入打击英国殖民者的队伍,相反,他们集结起来麾下的武装势力,救援被起义军围困在各个孤立据点的英国殖民军,一直帮助英国殖民者坚持到援军到来,然后在英**队的带领下打败了起义的印度百姓。

    印度大起义被镇压后,起义的印度百姓遭到残酷迫害,而那些一心跟着英国白人老爷走的土王们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鉴于印度土王在大起义中的卖力表现,英国人不仅承认了土王对属地的管理权,还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权力。

    印度的本土王公贵族一直比较服从英国人的统治,直到印巴分治协议签订,得知自己被出卖的印度王公们才放弃了对英国人的幻想。

    英国人放弃由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印度土王,反而拉拢尼赫鲁等人组成反对派势力,从长远发展看无疑是走了一步错棋,而在刚果地区,黄乃裳没有考虑刚果地区近百年后的结局,他只是根据从英国得到的经验,完善着汉国对刚果的统治架构。

    黄乃裳对刚果的殖民统治有着两种规划,一种是在马塔迪、金沙萨、桑基加尼等战略位置紧要和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设立直接统治,由殖民机构对当地进行管理,另一种是在深处刚果内陆、远离航运通道的原始地区,通过任命投靠的土著酋长为土王的方式进行间接统治。

    马桑巴是黄乃裳实行土王分封制度的第一个尝试。

    1877年十月,在得知自己被远方的贵人册封为土王,并且在部落中稍微了解汉语意思的翻译解释下,马桑巴按照学来的四不像礼仪,兴奋的跪在地上接受黄乃裳的册封。

    册封马桑巴为土王的凭证是一张黄布诏书和一个精铁打制的印章。

    黄布诏书在非洲热带雨林中容易损毁,马巴桑安排部落里的人把它放置在自己的大房子内,而黑色的精铁印章虽然看着不能作为武器使用,但是作为土王身份的象征,一直被马桑巴带在身边。

    靠近船队停靠的位置,三十多岁,黑黑胖胖的马桑巴先是找到站在人群前面的黄乃裳,接着一边叽里呱啦的说些土著方言,一边手舞足蹈的比划起来。

    “黄大人,马桑巴土王给咱们带来了好消息,上次袭击咱们的部落被他们打败了,后面那一百多个黑人土著是马桑巴土王送给咱们的礼物。”

    薛益忠半是靠着翻译,半是看着马桑巴的比划,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马桑巴土王又为国防军立下一件功劳。”黄乃裳欣赏的看向马桑巴,笑着道“薛中校,让兄弟们接收马桑巴土王带来的俘虏,然后从船上拿下来十杆火枪送给马桑巴土王。”

    除了国防军装备的制式武器,黄乃裳还从国内接收了两千多杆国防军淘汰下来的德莱塞步枪,这些步枪大部分封存起来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备用武器,少部分作为奖励送给协助国防军作战的土著部落。

    薛益忠点点头,挥手派出三十多名士兵向前接收一百多名黑人土著,然后把他们押解到河边排成一列。

    “举枪,装填,预备……放!”

    砰砰砰,一阵阵枪声响起,一百多名黑人俘虏相继中枪跌落到河道中。

    对待抗拒国防军的部落,薛益忠向来倾向于直接消灭,这次自然也不意外,干脆利落的对黑人俘虏执行枪决,剩下的处理工作交给马桑巴手下的黑人负责,而国防军士兵和两百闽省难民则在乌木拉黑人的配合下,开始扩建基桑加尼贸易点。

第二百三十二章 军校学员() 
    新京城中兴大道,杨光宗和父亲杨开富穿着典型渔民样式的衣服,穿行在密集的人群中。

    新京城内的街道上呈现着汉国国内常见的中西文化交汇的景象,在街道两边,传统中式木制结构的茶楼、商铺和西式的水泥洋房混鳞次栉比,街道中央的行人中,有穿着改良汉服的普通百姓和穿着西式西服的外国白人,还有三三两两穿着浅灰色军官制服的军校学员。

    陆军军官学院位于中兴大道尽头,穿着西式西服的洋人要么是在汉国任职的大学教师,要么是陆军军官学校请来的洋人教官,而那些穿着浅灰色军官制服的军校学员,则是因为刚刚结束在部队的实习服役期,所以抽出时间来到新京城内聚会放松。

    “你阿娘和两个弟弟一个月没有尝过肉腥味,光宗你先在茶楼里歇一会,等阿爹到西市给家里买两匹布和一份肉食,咱们再一块回去。”

    从密集的人群中离开,杨开富站在一家名叫裕兴楼的茶楼前,对着大儿子杨光宗吩咐道。

    “阿爹、阿娘和两个弟弟只有两套换穿的旧衣,现在家里还完了欠官府的债,等到六月我离开家去上海军军事学院预科,也不用花家里的钱。

    阿爹,趁着家里条件宽裕,您给自己和阿娘、两个弟弟都添件新衣,还有给二弟三弟买几罐水果罐头,上次两个弟弟吃过一次水果罐头后就一直想吃。”

    杨光宗通过了海军军事学校的选拔考试,即将成为海军预备军官生,因此在身份地位即将发生改变时,杨光宗开始以成人的思维行事。

    “嗨嗨,我家老大有出息了,以后等你当上海军军官,可要好好提携下你的两个弟弟。”

    杨光宗尝试以成人的身份与父亲沟通,杨开富没有感觉不妥,反而明白这是大儿子走向成熟的表现,因此感到很欣慰。

    “阿爹你说的哪里去了,我军校预科还没有开始上,距离从海军军事学院毕业还有七年,你这样说让别的邻居听到了会让人产生误会。”

    “哎,阿爹知道分寸,不会在别人面前乱说。”

    杨开富听进了大儿子的话,接着从衣服的口袋里出两张面额为一汉元的纸币交给儿子道“走了几十里路,一路上也没有休息一会,你到茶楼里叫上两杯茶歇息一会,剩下的钱你跟掌柜的商量下,买点茶叶拿回家里饮用。”

    两汉元按照现在的购买力约等于两百多元,用两汉元买几两成色一般的茶叶盈余不少。

    杨光宗接过父亲递过来的钱,在目送父亲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后,转身走进茶楼。

    裕兴茶楼二楼,三个身穿潜灰色军装、头上戴着阔沿帽的年轻军官坐在一张桌子上,边吃饭边闲谈。

    “张长官,您当时是怎么杀死满清王爷僧格林沁的?”

    一个身材精干、皮肤黝黑的年轻军官疑问道“村子里的老人都说蒙古鞑子王爷僧格林沁武艺高强,等闲**个好汉近不了他的身,您当时斩杀僧格林沁时刚刚十六岁,那时候的僧格林沁都不是您的对手吗?”

    “僧格林沁老奴的身手是不错,不过也没有别人传的那般厉害。”

    年约三十的高壮军官停下筷子,举起酒杯往嘴里送了一口酒,潮红的脸上显露着骄傲的神情道“那一年,十八路捻军联合伏击了蒙古鞑子的骑兵队,大战结束后,我和一百多个同营兄弟负责搜寻躲藏起来的蒙古鞑子,当时其他兄弟都分散到其他地区,在树林附近的麦田里只有我一个人。”

    高壮军官停顿片刻,目光扫过空着的酒杯,刚才提问的年轻军官看到对方的表情,顺手抬起酒瓶为他添满了酒。

    高壮军官嘴角微微露出一丝笑容,再次喝完一杯酒后,接着道“那片麦田不到半亩方圆,几个路过的兄弟检查后都没有发现鞑子踪迹,我将周边地区搜遍完毕后,想着把麦田再仔细搜遍一番,然后当我进入麦田时,发现了一块明黄色的丝绸布匹,而且上面还粘着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