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莫斯科1941-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瓦托尔?”华西列夫斯基在将这个名字重复一遍后,猛地想起了对方目前所担任的职务,不禁有些惊诧地说:“他牺牲了吗?可是我并没有接到这样的报告啊?”

第三百七十一章 沃洛科拉姆斯克(上)() 
虽说第16集团军的部队,只用了几个小时,就成功地夺取了沃洛科拉姆斯克南面的外围阵地;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又陆续地夺取了几个居民点,但要想夺取这座城市,依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当近卫骑兵第2军的部队,迂回到沃洛科拉姆斯克的西面,切断了德军的退路和补给线以后,刚刚划给第16集团军指挥的步兵第322师,就马上对城里的德军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试探进攻,并一度占据了城南的两条街道。但由于德军的顽强防御和疯狂反扑,第322师被德军从城里赶了出来,被困在城里的一个连,在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后,除了几名重伤员被俘外,剩下的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

    这几次小规模的进攻,主要目地是为了搞清楚德军的防御情况,并借以判断出他们的抵抗的决心。经过这几次的试探,罗科索夫斯基心里很明白,城里的德军虽然陷入了自己的包围之中,但他们的战斗意志很顽强,绝对不会轻易放下武器向自己投降,因此他开始有计划地在城南方向集结坦克和大炮,准备采取强攻的方式,从这里打开突破口。

    12月24号白天,罗科索夫斯基命令部署在城东的步兵第323师,在一个坦克营的掩护下,首先向沃洛科拉姆斯克发动了进攻。但由于在这一地区,德军构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苏军的进攻很快就以失败告终。

    城东进攻失利的消息传来后,罗科索夫斯基立即将卡扎科夫、奥廖尔叫到面前,对两人说道:“两位指挥员同志,城里的德军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和顽强的战斗意志,看来我们只能动用重炮和坦克强攻才能冲进城里。”

    卡扎科夫望着罗科索夫斯基问道:“司令员同志,您下命令吧,我的炮兵早就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对城南的德军防线实施炮击。只要将德国人隐蔽和御寒用的房屋统统摧毁,他们就会因为没有隐蔽之处,而被迫放下武器向我们投降。”

    奥廖尔等卡扎科夫一说完,也接着说道:“司令员同志,就算炮兵不能将敌人全部消灭,等我们的坦克冲进城里后,也能将那些负隅顽抗的德国佬碾得粉碎。”

    见手下的两位指挥员如此有信心,罗科索夫斯基欣慰地点了点头,随后吩咐道:“好了,你们立即给炮兵和坦克部队下达作战命令吧。”他抬手看了看表,补充说,“我们将在二十分钟后,对德军的防御阵地实施炮击。”

    等两位指挥员去向部队下达命令时,马利宁有些担忧地问道:“司令员同志,沃洛科拉姆斯克城内的建筑物,大多数是石质建筑,前段时间在遭受德军轰炸和炮击的情况下,都有半数的建筑保存了下来。如今我们能动用的重炮很少,凭借现有的火炮,真的能将敌人藏身的建筑物都摧毁吗?”

    “如果炮兵不能摧毁城里的建筑,我可以请求空军出动。”罗科索夫斯基胸有成竹地说:“我相信炮兵和空军轮流上阵,足以摧毁德军的防御。”见罗科索夫斯基如此有信心,马利宁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继续去忙自己的工作。

    在苏军的密集炮火打击下,炮击区域内的建筑物接二连三地倒塌,不少躲在建筑物里的德国兵,也被埋在了废墟里。

    炮火准备一结束,苏军的两个师,便同时从东、南两个方向,朝城市里的守军发起了进攻。因为参与进攻的部队,不是罗科索夫斯基的嫡系,所以他们采取进攻的模式十分刻板,指战员们穿着醒目的土黄色棉军服,在皑皑白雪中排着密集的队形,端着枪一味的向前猛冲,这种自杀式的冲锋,使得德军能够躲在阵地里,从容地进行点射和扫射。

    在前面开路的坦克,因为冲得太靠前,和步兵拉开了距离,结果成为了躲在废墟里的反坦克手的靶子。随着越来越多的坦克,被德军摧毁,失去了坦克掩护的步兵,更加成为了德军猎杀的靶子。

    战斗进行了半个小时,苏军在战场上扔下了十几辆燃烧的坦克,以及几百具战士的遗体后,灰溜溜地退回了进攻出发点。

    罗科索夫斯基在指挥部里看到这种情形后,立即让马利宁下达了暂停进攻的命令,并将两位师长叫到了自己的指挥部。等两名师长一走进指挥部,就挨了罗科索夫斯基的一顿臭骂,他拍着桌子怒斥两人说:“……你们知不知道用这种呆板的战术,向城里的德军发起进攻,会付出多大的代价?”

    一名师长等罗科索夫斯基说完后,小心翼翼地问自己辩解说:“司令员同志,我们平时就是这样训练的,由于指战员大多装备的是步枪,保持密集的队形能确保火力的密度。”

    “胡说八道!”罗科索夫斯基听到这位师长这么说,恨不得立即一巴掌扇到对方的脸上。但他考虑到自己的身份,还是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用手指着对方说道:“在通往城市的道路上积雪过深,指战员们前进的速度本来就慢,你们还让那么多人挤在一起,那不是给德国人当靶子吗?他们一梭子子弹打过来,至少能放倒你们五六个人……不行,仗不能按你们这种打法,再这样打下去,就算你们的人都死光了,也冲不进城……参谋长。”

    听到罗科索夫斯基叫自己,马利宁立即跑了过来,在他的面前站得笔直,等待他下达命令。只听罗科索夫斯基吩咐道:“立即将近卫第八师接替步兵第322师,近卫第九师接替步兵第323师,重新对沃洛科拉姆斯克发起攻击。”

    看着马利宁离去的背影,另外一位师长苦着脸问道:“司令员同志,那我们怎么办,就这样撤下来吗?为了夺取这座城市,我们付出了这么巨大的伤亡,如今却要撤下来,这样怎么对得起我们那些牺牲的战友。”说到这里,他的眼圈不禁红了。

    罗科索夫斯基本来是看到这两位师长的战术呆板,导致部队的进攻受挫,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此刻看到这位师长的表情,不免又心软了。他拍着师长的肩膀说道:“两位师长同志,我让你们撤下来,是让你们好好地总结一下进攻失败的原因,以便再次进攻时,能顺利地夺取这座城市。这样吧,待会儿两个近卫师发起进攻时,你们组织营以上的指挥员去观察所观战,好好地看看别人是怎么打仗的,认真想想什么地方是值得你们学习的。”

    两位师长离开后,马利宁走回来向罗科索夫斯基报告:“司令员同志,我已经给列维亚金和别洛博罗多夫两位师长打过电话了,他们会尽快率领部队去换防的。”

    “司令员同志,”副司令员扎哈罗夫有些担心地问:“在这种时候,让几个师的部队进行换防,是不是会导致混乱的出现,以及影响到士气啊?”

    对于扎哈罗夫的担忧,罗科索夫斯基语重心长地说:“副司令员同志,你应该很明白,我们之所以让新到的第322师和第323师参加攻城战斗,是因为近卫第八、第九师在前期的战斗中减员很大,指战员们也很疲劳了。但从进攻的情况看,新来的部队根本没有什么战斗经验,如果让他们继续进攻的话,很有可能要不了多长的时间,这支部队就该取消建制了。”

    “部队的战斗经验,都是在不断的战斗中,一点点地积累起来的。”扎哈罗夫有些不甘心地说道:“司令员同志,您不让他们参加战斗,试问他们怎么积累战斗经验?”

    炮火准备一结束,苏军的两个师,便同时从东、南两个方向,朝城市里的守军发起了进攻。因为参与进攻的部队,不是罗科索夫斯基的嫡系,所以他们采取进攻的模式十分刻板,指战员们穿着醒目的土黄色棉军服,在皑皑白雪中排着密集的队形,端着枪一味的向前猛冲,这种自杀式的冲锋,使得德军能够躲在阵地里,从容地进行点射和扫射。

    在前面开路的坦克,因为冲得太靠前,和步兵拉开了距离,结果成为了躲在废墟里的反坦克手的靶子。随着越来越多的坦克,被德军摧毁,失去了坦克掩护的步兵,更加成为了德军猎杀的靶子。

    战斗进行了半个小时,苏军在战场上扔下了十几辆燃烧的坦克,以及几百具战士的遗体后,灰溜溜地退回了进攻出发点。

    罗科索夫斯基在指挥部里看到这种情形后,立即让马利宁下达了暂停进攻的命令,并将两位师长叫到了自己的指挥部。等两名师长一走进指挥部,就挨了罗科索夫斯基的一顿臭骂,他拍着桌子怒斥两人说:“……你们知不知道用这种呆板的战术,向城里的德军发起进攻,会付出多大的代价?”

    一名师长等罗科索夫斯基说完后,小心翼翼地问自己辩解说:“司令员同志,我们平时就是这样训练的,由于指战员大多装备的是步枪,保持密集的队形能确保火力的密度。”

    “胡说八道!”罗科索夫斯基听到这位师长这么说,恨不得立即一巴掌扇到对方的脸上。但他考虑到自己的身份,还是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用手指着对方说道:“在通往城市的道路上积雪过深,指战员们前进的速度本来就慢,你们还让那么多人挤在一起,那不是给德国人当靶子吗?他们一梭子子弹打过来,至少能放倒你们五六个人……不行,仗不能按你们这种打法,再这样打下去,就算你们的人都死光了,也冲不进城……参谋长。”

    听到罗科索夫斯基叫自己,马利宁立即跑了过来,在他的面前站得笔直,等待他下达命令。只听罗科索夫斯基吩咐道:“立即将近卫第八师接替步兵第322师,近卫第九师接替步兵第323师,重新对沃洛科拉姆斯克发起攻击。”

    看着马利宁离去的背影,另外一位师长苦着脸问道:“司令员同志,那我们怎么办,就这样撤下来吗?为了夺取这座城市,我们付出了这么巨大的伤亡,如今却要撤下来,这样怎么对得起我们那些牺牲的战友。”说到这里,他的眼圈不禁红了。

    罗科索夫斯基本来是看到这两位师长的战术呆板,导致部队的进攻受挫,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此刻看到这位师长的表情,不免又心软了。他拍着师长的肩膀说道:“两位师长同志,我让你们撤下来,是让你们好好地总结一下进攻失败的原因,以便再次进攻时,能顺利地夺取这座城市。这样吧,待会儿两个近卫师发起进攻时,你们组织营以上的指挥员去观察所观战,好好地看看别人是怎么打仗的,认真想想什么地方是值得你们学习的。”

    两位师长离开后,马利宁走回来向罗科索夫斯基报告:“司令员同志,我已经给列维亚金和别洛博罗多夫两位师长打过电话了,他们会尽快率领部队去换防的。”

    “司令员同志,”副司令员扎哈罗夫有些担心地问:“在这种时候,让几个师的部队进行换防,是不是会导致混乱的出现,以及影响到士气啊?”

    对于扎哈罗夫的担忧,罗科索夫斯基语重心长地说:“副司令员同志,你应该很明白,我们之所以让新到的第322师和第323师参加攻城战斗,是因为近卫第八、第九师在前期的战斗中减员很大,指战员们也很疲劳了。但从进攻的情况看,新来的部队根本没有什么战斗经验,如果让他们继续进攻的话,很有可能要不了多长的时间,这支部队就该取消建制了。”

    “部队的战斗经验,都是在不断的战斗中,一点点地积累起来的。”扎哈罗夫有些不甘心地说道:“司令员同志,您不让他们参加战斗,试问他们怎么积累战斗经验?”

第三百七十二章 沃洛科拉姆斯克(中)() 
“司令员同志,你知道一俄里有多远吗?”看到罗科索夫斯基放下电话,坐在旁边的洛巴切夫忽然出人意料地问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

    “一俄里?”罗科索夫斯基听到这个计量单位后,立即在心里将这段距离换算成公里,随后回答说:“军事委员同志,大概有一公里多一点吧。”

    “不,司令员同志,你没有搞明白我的意思。”洛巴切夫摆了摆手,站起来回答说:“这是一个典故,我也是前两天听一名战士提起的。”

    罗科索夫斯基被洛巴切夫这莫名其妙的话搞糊涂了,他不解地问道:“是什么典故啊,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布列斯特要塞距离波兰边境只有一俄里,”洛巴切夫向罗科索夫斯基解释说:“在战争爆发前,德军说只需要一个冲锋,就能拿下这座要塞。但战斗打响后,我们的守军在艰苦的环境下,抵抗并牵制了数十倍于自己的德军兵力,坚持战斗长达一月之久。……”

    听洛巴切夫提起布列斯特要塞,罗科索夫斯基立即想起自己曾率部队去给那里解围,可惜由于敌人的力量太强大,只救出了少数的守军,便重重地撤回了乌克兰境内。想到这里,他好奇地问:“军事委员同志,告诉你这话的战士,是来自布列斯特要塞的吗?”

    “是的,司令员同志。”洛巴切夫肯定地说:“这名战士是您从布列斯特要塞救出来的,但在乌曼战役中,不幸负伤被德军俘虏。不过他后来成功地从敌人的战俘营里逃出来,并回到了我们这里。要塞坚守长达一个月的事情,他是从一名要塞被俘的战友那里知道的。”

    罗科索夫斯基等洛巴切夫讲完,隐约猜到对方要表达的意思,便试探地问:“军事委员同志,你忽然提起此事,是不是担心我们进攻沃洛科拉姆斯克,也会变得像德军攻击布列斯特要塞那样旷日持久啊?”

    “没错,这正是我想表达的意思。”洛巴切夫肯定地回答:“我觉得光调整部队还不行,战术也需要进行相应地调整。”

    “我明白了,军事委员同志。”不等洛巴切夫说完,罗科索夫斯基便果断地命令马利宁:“参谋长,给盖杜科夫上校打电话,让他立即集结部队,等我们的轰炸结束后,就跟随坦克部队,展开对沃洛科拉姆斯克的进攻。”

    …………

    苏联空军对沃洛科拉姆斯克实施轰炸时,罗科索夫斯基便调集了一个坦克营和骑兵第17师,以及近卫第八师的1077团,前出到离城市只有两公里的一个居民点废墟,只等轰炸一结束,就立即展开进攻。

    当苏军的轰炸机扔光了携带的所有炸弹,开始返航时,隐蔽在居民点里的部队开始出击了。由于罗科索夫斯基考虑城市边缘的积雪过深,所以他将跟随坦克突击的部队,由步兵换成了骑兵。

    “俄国人上来了!”刚刚从藏身的掩体里跑出来的德国兵,看到向阵地冲过的坦克和骑兵,不禁厉声叫起来。听到士兵的叫声,旁边刚从积土里爬出的军官,趴在战壕里观察了一下外面的动静后,也扯开嗓门喊道:“俄国人上来了,各就各位,准备战斗!”因为过于紧张,就算坦克的轰鸣声,和整齐的马蹄声也无法掩盖他声音中的颤抖。

    阵地上幸存的火力点立即开火了,一挺MG34机枪率先响了起来。机枪射手在拼命地扣动着扳机,而副射手则在一旁牵着弹链,避免出现卡壳的情况。在机枪火力的拦截下,立即就有五六名骑兵栽下马,也有好几匹战马在跑动中摔翻,再将后面的战马绊倒,连同他的主人一起被卷进周围的铁蹄下。

    但这个火力点很快就被苏军的坦克炮点了名,在火光和巨响中,正副机枪手和机枪被抛向了空中,然后解体后被四处抛洒。与此同时,高速冲击中的战马在不断地前进。仅仅一两分钟的功夫,骑兵就越过了在前面开路的坦克,冲到了离战壕不远的地方。数百匹战马的同时狂奔,铁蹄踩踏出的动静如同滚滚闷雷,地皮也随之震颤起来。

    战壕里的德军指挥官知道,战事已经到了最紧急的时刻,一旦自己坚守的地段,被苏军的骑兵突破,苏军的大部队就能再次冲入城内。于是他挥舞着手枪,声嘶力竭地喊道:“开火,立即开火,绝对不能让俄国人从我们的阵地冲过去。”

    随着他的喊声,阵地上幸存的士兵立即端起手里的武器,朝着冲过来的苏军骑兵猛烈开火。瞬间被泼出去的数百成千的子弹,所交织成密不透风的火网,立刻将苏军的骑兵打得人仰马翻。

    一个又一个骑兵在密集的子弹扫翻,但剩下骑兵依旧顶着子弹猛冲上去。在滚滚的烟尘中,大地在铁蹄的震颤下被踏的咚咚作响,战壕上堆砌的土和积雪哗哗的掉落,德军士兵们的心已经提到嗓子眼。亲眼看着密集的马队,朝着自己迎面冲来而产生的震撼,已经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虽有阵地上的弹坑和地上死尸的牵绊,但已经架不住完全奔跑起来的战马的冲刺,德军官兵可以清晰地看到马上的骑兵手里的马刀,在阳光下的反光。

    “手榴弹!上刺刀!”因为极度的恐惧,德军指挥官的声音已经变得尖细。在他的叫喊中,阵地里德军士兵条件反射似的,拉燃手榴弹,朝冲过来的骑兵砸过去,随后拔出刺刀装在步枪上,准备和冲过来的骑兵打肉搏战。

    由于过度的紧张,德军指挥官犯了个军事上的错误,任何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或军官都知道:用手榴弹对付高速冲击的骑兵时,所起的作用会大打折扣。就算你动作再快,从拿起手榴弹拧开盖子、拉燃火绳到扔出去也需要时间,再加上手榴弹的延迟,就算再能准确地计算提前量,等手榴弹落地时,战马也已经冲了过去。

    接下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德军军官这个决定的错误。德军扔出的手榴弹,并未能阻止战马的冲击,连片的爆炸也只是打掉部分骑兵,但所产生的碎片,在炸伤战马的同时,反而刺激得战马在瞬间骤然加速。

    当德军指挥官反应过来时,已为时已晚。德军的火力点,被苏军的坦克接二连三地摧毁,那些端着刺刀准备和苏军打白刃战的士兵,眼睁睁地看着苏军的骑兵直直地撞入阵地,从战壕边沿一跃而起。

    伏在马背上的骑兵们,向下平伸的马刀闪着寒光,冲向那些站着不动的德军士兵。由于巨大的惯性,很多马刀的刀锋划过德军士兵的胸膛和脑袋后,还会让带飞的半截身体直撞到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