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事委员同志,你说对了一部分,但不全对。”罗科索夫斯基在做出评论后,面带笑容地望着马克西缅科问:“我的通讯兵主任同志,你又是怎么想的?”
马克西缅科原本在听到捷列金的回答时,还在不断地点头,认为他和自己的看法一样,没想到罗科索夫斯基却说他所说的内容不全面,于是他又开始苦苦思索起来。听到罗科索夫斯基的提问后,他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地开口说道:“司令员同志,我觉得通讯不畅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
见马克西缅科猜到了自己想说的话,罗科索夫斯基冲他点了点头,鼓励地说:“把你的想法说来听听。”
“在战争爆发前,我们的通讯方式都是通过有线电话或通讯兵来完成的,对无线电通讯的重视不够。”马克西缅科表情严肃地说:“战争爆发后,由于我们的通讯线路遭到了德军的破坏,从而使司令部和下面的部队失去了联络,导致司令部有命令传达不下去,而下面很多的部队,在没有接到上级的命令前,不敢积极地采取任何措施,结果白白丧失了宝贵的战机,最后都被德军各个击破了。”
“哦,我明白了,这下全明白了。”捷列金听完马克西缅科的这番话之后,顿时恍然大悟:“司令员同志,怪不得你打算将无线电台配备到营级单位,原来是这个原因啊。”他使劲地点了点头,赞同地说,“没错,我们即将在新的地域展开进攻战役,部队之间的通讯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无线电台还只配备到团级单位,对我们指挥部队的确有些不便。”
“通讯兵主任同志,”罗科索夫斯基等捷列金说完,立即郑重其事地问马克西缅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能将所需无线电台的数目统计出来?”
马克西缅科低头在心里默默地计算了一番后,抬头望着罗科索夫斯基说道:“司令员同志,我需要一天的时间,在明天下午就可以将准确的统计数据报给您。”
“很好,既然你这么说,我就给你一天的时间。在明天天黑之前,我要得到准确的数字。”罗科索夫斯基本来还想再说几句时,忽然听到有位通讯参谋在喊马克西缅科:“主任同志,和弗拉基米尔市的电话接通了。”
马克西缅科望着罗科索夫斯基,耐心地等待着他的答案。罗科索夫斯基没想到电话居然这么容易就接通了,迟疑了片刻之后,冲马克西缅科点了点头。后者立即冲着通讯参谋说道:“把电话接过来!”
罗科索夫斯基抓起摆在面前的话筒,贴在了耳边,便听到里面传出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是科斯契卡吗?我是尤尼娅。”
“是的,是我。”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罗科索夫斯基,有些紧张地问道:“尤尼娅,你和孩子都好吗?”
看到罗科索夫斯基和自己妻子通电话,捷列金连忙站起身,冲马克西缅科使了个眼色,示意不要打扰两人的通话。当捷列金从正在忙碌的马利宁身边经过时,还小心地提醒说:“参谋长,司令员同志在和他妻子通话,你们制订作战计划时,声音稍微小一点,前往不要打扰到他。”
远在弗拉基米尔的彼得罗夫娜,听到自己丈夫的声音,只觉得鼻子一酸,眼泪立即便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她抽泣着说道:“科斯契卡,我和阿拉都很好,你怎么样,一切还好吗?我和女儿都很想你!”
一年多没和彼得罗夫娜联系,罗科索夫斯基此刻觉得自己和对方已有点无话可说的感觉,不过想到她是辛辛苦苦才打通了军用线路,也不好随便敷衍两句,就挂断电话,便客气地说:“我一切都很好。”
话筒里是一片寂静,他没有说话,彼得罗夫娜也没有说话,两人就这样一声不吭地握着话筒,静静地听着彼此从听筒里传出的呼吸声。
过了好一阵,罗科索夫斯基再次开口:“尤尼娅,我的电话,你是怎么知道的?”
“是斯大林同志派人来通知我的。”彼得罗夫娜石破天惊地说道:“他派了专人到弗拉基米尔来找我,说要将我和女儿接到莫斯科去。他还给了我两个选择。”
“两个选择?”彼得罗夫娜的话,让罗科索夫斯基有些迷糊了,他本能地问道:“是什么样的选择?”
“斯大林同志给我的信中说,你去年曾经在战斗中负了重伤,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你,所以他建议我到你的政治部去担任一个职务,以便随时能照顾你。”彼得罗夫娜不紧不慢地说道:“还有一个选择,就是调到莫斯科去工作,虽然见你的时间要少一些,但你每次回莫斯科汇报工作时,我们都能有机会见面。在做选择前,我觉得应该和你商量一下,来送信的那位同志就把你的联系方式给了我。”
得知彼得罗夫娜正在为到莫斯科工作,还是到方面军部队担任政工人员而犯愁,罗科索夫斯基觉得有点坐卧不安了,因为不管她将来到哪个地方工作,自己与鲍里索娃和谢罗娃的事情,都会被他知晓。
听到罗科索夫斯基迟迟没有答复,彼得罗夫娜不禁有些慌神了:“喂,科斯契卡,你怎么不说话啊?喂,喂,你还在吗?”
“是的,我还在!”罗科索夫斯基赶紧找了个借口,来为自己迟迟没有答复而辩解,“我正在看一份文件,所以没有及时地回你话。”
彼得罗夫娜以为罗科索夫斯基真的在看文件,也没多想,直截了当地问:“那你说说,我应该去什么地方?”
“尤尼娅,我想问问你。”罗科索夫斯基没有立即回答她的问题,而是反问道:“你如今在弗拉基米尔从事什么工作?”
“我在前几个月,被正式任命为弗拉基米尔水晶制品厂的副厂长。”彼得罗夫娜说道:“不管是去莫斯科或者你的身边,都需要一个过渡的时间,让我将工作向新来的副厂长进行移交。”
彼得罗夫娜的回答,让罗科索夫斯基的脑子里忽然冒出来一个念头:“尤尼娅,你刚刚熟悉了现在的工作,假如要调到莫斯科的话,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因此,我建议你还是继续留在弗拉基米尔,有时间的话,我会去看你的,反正那里离莫斯科也就几百公里,开车几个小时就到了。”
“可是,你的身体……”
“放心吧,尤尼娅。”没等彼得罗夫娜说完,罗科索夫斯基便打断了他后面的话:“我的伤势早就痊愈了,如今一切都很好,不需要人照顾。你和孩子就安心地留在弗拉基米尔吧。”
两人又闲聊几句后,罗科索夫斯基忽然说道:“尤尼娅,虽然我还有很多话想对你说,但我们使用的是军用线路,就算我身为方面军司令员,也不能长时间地利用这个线路来谈私事,希望你能理解。”
“我明白,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我也不会随便打电话来打扰你的。”彼得罗夫娜有些依依不舍地说:“科斯契卡,有空的时候记得给我写信,我和孩子都想你。”
制订好作战计划的马利宁,等罗科索夫斯基打完电话以后,拿着计划书走了过来,小声地问道:“司令员同志,不知道尤尼娅打电话说了些什么?”
罗科索夫斯基把彼得罗夫娜在电话里所说的内容,向马利宁重复一遍后,苦笑着说:“我让她继续留在弗拉基米尔,也许那里对她来说,才是最合适的。”
马利宁听完后,使劲地点了点头,赞同地说:“没错,尤尼娅刚刚熟悉了自己的岗位,要是让她调到莫斯科工作,又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熟悉周围的一切。所以您让她留在弗拉基米尔继续工作,是最正确的选择。”
罗科索夫斯基接过了马利宁手里的计划书,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开始浏览起来。虽然他的眼睛盯着手里的文件,但他的心思却还在想刚才的那个电话。他觉得自己之所以会那么干脆地拒绝彼得罗夫娜到莫斯科或自己的身边工作,估计还是和自己的身份有关,毕竟自己不是真正的罗科索夫斯基,和彼得罗夫娜朝夕相处,多少还是有点心理障碍。
正当他在胡思乱想时,面前摆着的高频电话铃声响了起来。他抓过去只听了片刻,便立即站起身,恭恭敬敬地说道:“您好,斯大林同志,请问您有什么指示?”
“是这样的,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斯大林亲切地叫着他的本名和父名说道:“白天你在莫斯科时,我有件重要的事情忘记告诉你了。我打算让你的妻子尤利娅·彼得罗夫娜·罗科索夫斯卡娅,到莫斯科工作或到你的身边去工作。但不久之前,我接到了一名部下的电话,说你的妻子决定放弃到莫斯科或你身边工作的机会,继续留在弗拉基米尔工作。我想问问你,她的这个决定是否和你商议过?”
“没错,斯大林同志,这个决定是我们经过商议后作出的。”面对斯大林的疑问,罗科索夫斯基一本正经地回答说:“她刚担任弗拉基米尔水晶制品厂的副厂长,好不容易才熟悉了那里的工作,假如现在将她调走的话,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所以我劝说她继续留在水晶制品厂工作,对我的这个提议,她也是表示赞同的。”
对罗科索夫斯基的这个答复,斯大林有些无奈地说:“好吧,罗科索夫斯基同志,既然你们已经做出了最后的选择,那我就支持你们的决定。对了,在叶列茨地区发起进攻的计划,你们制订好了吗?”
“是的,斯大林同志,计划已经制订完成。”罗科索夫斯基连忙拿起放在桌上的作战计划,盯着上面的内容对话筒说道:“请允许向您进行汇报。”
斯大林听后,点了点头,笑容可掬地说:“可以,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你现在开始汇报吧。”
第五百六十三章 一团乱麻()
为了让部队尽快地进入叶列茨地区,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罗科索夫斯基采用的是集结一部分,开拔一部分的方式,但没想到部队刚开始调动,就出现了大麻烦。
马利宁在接了一个电话后,面色铁青地对罗科索夫斯基说:“司令员同志,出大事了!”
“什么事?”马利宁的话把罗科索夫斯基吓了一跳,他立即紧张地问道:“参谋长,快点说说,到底出什么事情了?”
“我刚得到报告,说我军只有一条刚刚修复的单线铁路。”马利宁忧心忡忡地说:“很显然,仅仅靠这条铁路,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几个集团军的部队运到叶列茨的。”
“除了火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公路,用卡车或者马车来运送部队。”听到马利宁是为了这事担心,罗科索夫斯基有些不以为然地说:“要想在短时间内,将这么多的部队都运送到叶列茨,不管仅仅依靠铁路,还必须有公路的配合。”
“卡车都用来运送军用物资了,毕竟在斯大林格勒还有我们的几十万军队,每天的消耗就是一个难以估量的天文数字。”马利宁接着说道:“所以运输部门不光无法为我们提供卡车,甚至连马车也没有数量有限。”
“应该把这个情况立即向大本营报告,”捷列金建议说:“如果不改变现有运输条件的话,我们的部队根本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的作战区域。”
听说情况有变化,罗科索夫斯基的心里变得有些忐忑不安起来,他在思索良久后,决定还是按照捷列金的提议,把这件事向大本营户进行报告。
几分钟以后,罗科索夫斯基用高频电话接通了莫斯科城内的总参谋部,向接电话的副总参谋长安东诺夫汇报了当前的困境,希望他能为自己提供必要的帮助。
安东诺夫听完后,沉默了许久,才回答说:“罗科索夫斯基将军,铁路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立即注意到了,因此大本营和内务人民委员建立了联系,准备派专人到铁路运输部门去监督指导工作,希望能在短时间内,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
“那真是太好了。”虽说安东诺夫所说的消息,对罗科索夫斯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他的心里却始终觉得乖乖的,总觉得什么地方没对似的。“如果铁路运输能力能给得以提高,那么我们就能在短期内,将参战的部队都运送到叶列茨地域。”
这边刚解决了铁路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新的问题又摆在了罗科索夫斯基的面前,侦察局长维诺格拉多夫将军报告说:“司令员同志,德国人已经确认保卢斯没有战死,而是放下武器向我军投降了,因此他们正在采取措施,准备将保卢斯元帅救回德国。”
“维诺格拉多夫将军,”听说德国人准备营救保卢斯,罗科索夫斯基不禁被惊出了一身冷汗,他立即追问道:“你是从什么地方得知这个消息的?”
“根据我的部下报告,”维诺格拉多夫接着说道:“在关押保卢斯的扎瓦雷吉诺镇子附近,发现了几批德军空降兵小分队,他们在企图穿过我军防线的时候,和我军的守卫部队发生了交火。”
“参谋长,”罗科索夫斯基听到这里,立即扭头问了马利宁一句:“你得到过德军企图接近扎瓦雷吉诺镇的报告吗?”
“是的,司令员同志。”马利宁点着头,肯定地说:“在这两天曾经先后有三五人不等的德军空降兵小分队,试图接近扎瓦雷吉诺镇,但都被我军的守卫部队消灭了。由于敌人的数量过少,因此我没有向您汇报。”
听完马利宁的解释,罗科索夫斯基觉得此事没有什么了不起,便没有放在心上,而是继续问维诺戈拉多夫:“局长同志,除此以外,还有什么要报告吗?”
维诺戈拉多夫虽然见罗科索夫斯基对自己的态度有些冷淡,但还是如实地报告说:“在十几分钟前,有一架德军飞机,出现在扎瓦雷吉诺镇的上空。不过只是一架普通的侦察机,它既没有轰炸,也没有扫射,只在空中转了几圈后,就飞走了。”
“扎瓦雷吉诺镇的上空出现了德军的侦察机?”罗科索夫斯基皱着眉头问道:“你们说说,德国人是准备做什么,真的打算派部队将保卢斯救走吗?”
“司令员同志,我们不能排除这种可能。”马利宁等罗科索夫斯基一说完,立即接着说:“所以加强扎瓦雷吉诺镇的防御,是完全有必要的。”
“由于扎瓦雷吉诺镇目前只关押着24名德国将军,所以我们只在那里部署了一个连的兵力。”维诺戈拉多夫表情严肃地说:“为了防止敌人可能采取的营救行动,我建议应该抽调兵力加强那里的防御。”
“维诺戈拉多夫将军说得对,”捷列金赞同地说:“如果真的让德国人将扎瓦雷吉诺镇里的保卢斯和其他的将军救走,那么我们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所取得巨大战果,就会彻底化为乌有,因此加强镇子里的防御力量,是完全必要的。”
罗科索夫斯基觉得捷列金和维诺戈拉多夫说得非常有道理,他在命令马利宁调遣精锐部队去加强扎瓦雷吉诺镇的防御后,再次用高频电话给莫斯科打了电话,刚刚是为了铁路运输的问题,这次是为了如何处置保卢斯,因此他是直接向斯大林汇报。
斯大林在听完罗科索夫斯基的报告后,沉默了许久,才开口缓缓地说:“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你知道吗?在几个小时前,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向我报告,说德国人通过红十字会,向我们提出请求,要求用我的儿子约瑟夫,来交换保卢斯。”
“用约瑟夫交换保卢斯?”罗科索夫斯基听斯大林提到此事,浑身不禁一震,别的事情他也许还记不住,但在真实的历史上,斯大林是如何斩钉截铁地答复德方的请求,他却是记忆深刻。不过他还是习惯性地问了一句:“那您是怎么回答的?要知道,约瑟夫可是您的儿子,为了他的安全,就算用保卢斯去交换,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斯大林等罗科索夫斯基说完后,却慢吞吞地说:“罗科索夫斯基同志,我给德国人的答复是:我绝对不会用一个元帅,去交换一个士兵的。”
听到斯大林的答复,果然与自己的记忆吻合,罗科索夫斯基在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随后继续请示道:“斯大林同志,我们该如何处置保卢斯?是让他继续留在扎瓦雷吉诺镇,还是把他转移到别的地方?”
“先让他们待在那里,”斯大林干巴巴地说道:“至于他们将来待在什么地方,我需要和贝利亚同志商议一下,等有了结果再通知你。”
就在罗科索夫斯基准备放下电话时,斯大林忽然又说道:“你们在部队的运输方面,是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
“没错,斯大林同志。”见斯大林亲自过问铁路运输的问题,罗科索夫斯基连忙解释道:“目前我们在铁路运输的问题上遇到了大难题,能支配的只有一条刚刚修复的单线铁路。很显然,这条铁路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运送如此众多的部队。”
“我和贝利亚讨论过这件事了。”斯大林不紧不慢地说:“他会派出他的得力助手卢涅夫同志,前往铁路部门坐镇,监督铁路部门的运输工作。我相信随着卢涅夫同志的到任,你如今所头疼的问题,很快问题得到迎刃而解。”
…………
按照所有人的想法,随着内务部的重量级人物卢涅夫坐镇铁路运输部队,那么运送部队的效率就能得到大大地提高。但令人遗憾的是,真实的事情恰恰相反,被卢涅夫施加压力的地方铁路部队不光没有提高效率,反而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在卢涅夫这位特派员到达铁路部门之前,部队的运输工作还有一个详细的日程安排,但等他一上任,所有的事情都乱套了。原本该前往叶列茨的第65集团军,还在原地等待等车,铁路部队却将其它的部队运走了。炮兵部队的物资已运到指定地点,而牵引火炮和运输弹药的马匹和车辆仍在原地。有时还出现这样的情况,部队被列车运往了甲站,而他们的技术装备,却被送到了乙站。
听说所发生的一切错误,罗科索夫斯基气得火冒三丈,他用手指着马利宁大声地问:“参谋长,你给介绍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方面军的调动,为什么会变得这么乱七八糟?”
马利宁一脸委屈地说:“司令员同志,自从内务部的人到了铁路部门后,就威胁那些负责人,假如他们不能提供铁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