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官半转过身子,对坐在后排的波诺马连科说道:“将军同志,我们今天首先要参观的,是坦克生产工厂。”说完,便径直转过身去,没有说在什么地方,也没有说要参观的坦克工厂叫什么名字。
到达厂里后,看到来迎接自己的乌斯季诺夫,罗科索夫斯基才明白,为什么他要把波诺马连科也捎上,因为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有重要的事情,不能来参观。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太无聊,所以便让波诺马连科也到坦克厂来参观。
在生产厂房里参观时,跟在厂长身后的乌斯季诺夫,扭头问罗科索夫斯基:“将军同志,昨天在参观轻武器工厂时,你设计了一种新式步枪;不知道今天在坦克工厂里,是否也能触发你的灵感?”
“乌斯季诺夫同志,你说笑了。”罗科索夫斯基有点尴尬地说:“我对坦克不熟悉,可没法产生什么灵感。”
他的话刚说话,便看到对面过来一群人。带队的厂长看到那群人之后,低声地和乌斯季诺夫说了两句,然后独自迎了上去。
等厂长走远后,乌斯季诺夫向罗科索夫斯基解释说:“罗科索夫斯基同志,厂长说前面是工业局长带着外地的同志在参观,他要过去打个招呼。”
罗科索夫斯基听到“工业局长”这个单词,顿时来了精神,他集中眼力朝前方的人群望去,想从中找出那个熟悉的身影。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还真的看到了自己想见的身影。他努力地使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然后开口对乌斯季诺夫说:“既然都是来参观的同志,我们也过去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乌斯季诺夫不知道罗科索夫斯基心里的真实想法,便爽快地说:“没问题,我们这就过去和他们打个招呼。”
当罗科索夫斯基来到那个熟悉的身影身后,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后,低声地问:“你还好吧?”他的话音刚落,那人浑身一震,随即转过身,用难以置信的目光望着罗科索夫斯基,呆呆地站在原地没动,似乎以为自己还在梦里。
“你好,鲍里索娃同志。”当着这么多人,罗科索夫斯基不可能上前和鲍里索娃拥抱,只能摆着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对心里念念不忘的鲍里索娃说道:“很高兴在这里见到你。”
鲍里索娃听罗科索夫斯基这么说,顿时也回过神来,知道在众人面前,不能表现得太亲切,因此也表情如常地说:“您好,罗科索夫斯基将军,真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您。”
“我昨天回莫斯科来参加阅兵仪式。”罗科索夫斯基虽然不能和鲍里索娃卿卿我我,但还是要向对方说清楚自己是怎么来的莫斯科:“本打算连夜赶回去,但接到上级的命令,让我暂时留在莫斯科参观,所以我就留下来了。”
“哦,”鲍里索娃淡淡地说道:“那什么时候回去。”
“参观完毕,我就会尽快赶回前线。”
“行了,罗科索夫斯基同志,时间紧迫,我们还是边走边聊吧。”见罗科索夫斯基和鲍里索娃聊起来就没个完,走在前面的乌斯季诺夫忍不住停下脚步扭头催促道。
“好的,我这就来。”罗科索夫斯基说完,冲鲍里索娃一摆头:“鲍里索娃同志,我们跟着同志们往前走吧。”
鲍里索娃含羞地点了点头,和罗科索夫斯基肩并肩地跟着参观的人群往前走。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鲍里索娃小声地说道:“亲爱的科斯契卡,我想你!”
“我也想你!”罗科索夫斯基说这话时,还冲鲍里索娃眨了眨眼。
第五百八十章 T…34坦克的改进意见()
参观完正在组装坦克的厂房后,厂长带着大家来到了停放坦克的地方,指着那一排排停放整齐的坦克,自豪地说:“同志们,你们看,这些都是我们的工人日以继夜生产出来的产品。要不了多久,这些坦克就将送往前线,去狠狠地打击法西斯侵略者。”他的话音刚落,四周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而罗科索夫斯基在鼓掌的同时,仔细地打量这些坦克的火炮口径,发现还是常见的76。2毫米的口径,心里不禁暗暗有些失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苏军的这种坦克根本不是德军虎式坦克和改进型四号坦克的对手,如果在不久之后的库尔斯克坦克大决战中,苏军还使用这种坦克,势必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乌斯季诺夫见罗科索夫斯基站在坦克的面前发呆,便走过来好奇地问:“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你这是怎么了?我看你站在这里好半天没动弹,是不是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罗科索夫斯基朝旁边看了看,见只有乌斯季诺夫站在自己的身边,而鲍里索娃、厂长以及其他的参观人员,正在别的地方查看这些刚组装完毕的坦克。由于那些人和自己都隔得很远,所以就算自己说什么,除了乌斯季诺夫外,别的人也不会听到。
想到这里,他指着面前的这些新坦克,对乌斯季诺夫说:“人民委员同志,我想你可能听说过我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和德军进行坦克作战的事情。”
“没错,我听过。”乌斯季诺夫点着头说道:“从我所看到的战报中,可以知道我军的坦克损失非常严重。”
见乌斯季诺夫对此事有所了解,罗科索夫斯基便拍着身旁的一辆坦克,放心大胆地说道:“据我所知,我军坦克所装备的76。2毫米坦克炮,不但根本无法打穿虎式坦克102毫米厚的正面装甲,甚至对德军增强了防护的四号坦克的正面装甲,在400米以外也几乎无可奈何。而德军虎式坦克的56倍径88毫米火炮、改进型四号坦克的长身管75毫米火炮,却可以分别在1000米和500米的距离上,轻而易举地把我军T…34坦克的正面装甲打个洞。”
鲍里索娃正在和厂长低声谈工作时,波诺马连科忽然跑过来问:“这位女同志,你看到罗科索夫斯基了吗?他刚刚还在这里,一转眼就不见了。”
鲍里索娃东张西望看了半天,终于看到正在和乌斯季诺夫聊天的罗科索夫斯基,便用手朝那边一指,说道:“将军,你看,他和乌斯季诺夫同志在那里。”
确认了罗科索夫斯基的地方后,波诺马连科便一路小跑着过去,隔着老远就大声地喊:“司令员同志,原来你在这里啊,我找你半天了。”
他来到两人的面前后,好奇地问道:“你们在聊什么啊?”
罗科索夫斯基朝旁边的坦克努了努嘴,对波诺马连科说:“我正在和乌斯季诺夫同志说这种坦克火炮的口径太小,今后在和德军坦克作战时,可能会吃大亏。”
“将军同志,”和鲍里索娃一起跟着过来的厂长,听到罗科索夫斯基后面的话之后,立即插嘴说:“我们正在研究T…34/76的改进型,准备将坦克火炮更改为85毫米口径,这样我们的坦克在和德军虎式坦克较量时,就不会处于绝对的劣势了。”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还是到厂长办公室去谈吧。”看到厂长准备在这里向罗科索夫斯基他们发表高论,鲍里索娃连忙制止了他:“免得造成不必要的泄密。”
厂长过去和厂里别的同志打了个招呼,让他继续领着人参观,而他则回来,带着罗科索夫斯基他们四人去了自己的办公室。
到了办公室之后,厂长在得到了乌斯季诺夫的授权后,将改进型的T…34坦克图纸摆在会议桌上,向罗科索夫斯基他们介绍说:“……新改进的坦克,我们只加大了火炮的口径,至于装甲的厚度,还是和原有的型号一样……”
等厂长介绍完毕后,乌斯季诺夫望着罗科索夫斯基,满脸堆笑地说:“将军同志,昨天你在轻武器制造厂,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不知道你今天能否给坦克厂也指教一下?”
“指教说不上,不过有一点不太成熟的建议。”罗科索夫斯基谦虚地说:“我觉得T…34坦克无线电通讯设施也需要改进。”
听到罗科索夫斯基的这种说法,乌斯季诺夫沉默了片刻,随后开口说道:“罗科索夫斯基同志,我也不瞒你,在原始设计时,T…34坦克的确考虑过安装无线电通讯设施,但由于我国的电子工业生产能力不足,而这两年T…34坦克的产量过万,导致只有少量战车可配备无线电通讯设施。”
“人民委员同志,如果要想让我们的坦克部队在战斗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配备无线电通讯设施是完全必要的。”罗科索夫斯基见乌斯季诺夫对所有T…34配备无线电通讯设施的事情,有点不以为然,便强调说:“在以往的战斗中,由于缺乏无线电,T…34坦克在进行编队战斗时,几乎无法形成有效指挥,车辆之间甚至只能采用旗语通话。要知道,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滚滚硝烟遮挡住了坦克兵的视线,使我们的坦克兵无法在观察到指挥车发出的信号。正是因为车际通讯恶劣,从而导致T…34坦克编队的作战方法非常呆板,只能依照指挥坦克的行动而行动,灵活性极差。”
见乌斯季诺夫有些不为所动,罗科索夫斯基又继续说:“特别是我军的坦克,在遭到伏击战或遭遇战时,由于缺乏足够的无线电通讯,导致那些发现目标或者遭遇袭击的坦克,无法将情况及时地通报给整个编队,从而造成了我军T…34坦克编队,被德军各个击破。”
在听完罗科索夫斯基的讲述后,乌斯季诺夫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会把这件事向斯大林同志进行详细的汇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所有的T…34坦克配上无线电通讯设施。”
第五百八十一章 司令部转移()
参观完坦克厂,罗科索夫斯基他们几人又去参观了火炮制造工厂。鲍里索娃是工业局长,也以到厂里视察的名义,陪罗科索夫斯基一起去了火炮制造厂。
由于罗科索夫斯基的手下有个得力的炮兵司令员,平时和炮兵有关的工作,他都交给卡扎科夫去完成的,从而导致他对火炮方面的常识很贫乏,以至于乌斯季诺夫向他咨询火炮改进意见时,他只能苦笑着摇摇头。
完成了所有的参观后,乌斯季诺夫准备亲自送他和波诺马连科去机场。这时鲍里索娃跑过来,有点不好意思地问:“人民委员同志,能让我也去机场送罗科索夫斯基同志吗?”
听说鲍里索娃也想去机场送罗科索夫斯基,乌斯季诺夫先是一愣,随后联想到自己听到过的秘闻,再看看鲍里索娃望着罗科索夫斯基一脸娇羞的样子,便知道两人之间有不得不说的故事,便决定做个顺水人情。
乌斯季诺夫冲着波诺马连科喊道:“喂,波诺马连科同志,待会儿去机场时,你和我坐一个车,我有点事情要和你谈谈。”然后他小声地对鲍里索娃说,“待会儿我安排你和罗科索夫斯基坐一个车,有什么话,你们可以在车上慢慢说。”
罗科索夫斯基不清楚乌斯季诺夫为什么会这样安排,便好奇地问波诺马连科:“军事委员同志,你以前和乌斯季诺夫很熟悉吗?”
波诺马连科摇了摇头,说道:“我以前只是听说过乌斯季诺夫同志的名字,知道他是我们国家最年轻的人民委员,今天还是第一见到他。我也不知他为什么要和我同车。”
罗科索夫斯基想知道的答案,很快就解开了,当他和鲍里索娃肩并肩地坐在轿车的后排后,他终于明白了乌斯季诺夫这么安排的苦心。他看了一眼正在开车的司机,见对方正在全神贯注地开车,便轻声地对鲍里索娃说:“昨晚我给你的办公室打电话,结果没打通;然后我又去了你的住处,结果守门的大门说你出差了。”
“是啊,科斯契卡,我今天刚从古比雪夫回来,连家都没来得及回,就赶到坦克制造厂去了。”鲍里索娃偷偷地抓住了罗科索夫斯基的手,庆幸地说:“幸好我直接去了坦克制造厂,要是让别人带外地的同志去参观,没准我们就错过了。”
来莫斯科的的时候,罗科索夫斯基觉得从机场到克里姆林宫的距离太远了;如今要离开莫斯科,却觉得这段路实在太短太短,以至于他还有很多话没来得及和鲍里索娃说,轿车便停了下来,司机转过身礼貌地说:“将军同志,机场到了!”
就在罗科索夫斯基推开车门准备下车时,鲍里索娃忽然说道:“科斯契卡,我就不下车了,祝你一路平安!”
见鲍里索娃不愿意下车,罗科索夫斯基先是一愣,但随即猜到对方可能是担心在外面送别时,有可能出现不忍分别而情绪失控的情况。便点了点头,说了一句:“保重!”随后推开车门下了车。
他刚走出没几步,就听到鲍里索娃在后面喊自己。扭头一看,鲍里索娃趴在车窗上,两眼红红地对他说:“你在前线要多注意安全,有空记得给我打电话!”
罗科索夫斯基再次点了点头,随后头也不回地朝停在跑道上的飞机走去。
……
……
罗科索夫斯基和波诺马连科回到指挥部以后,特鲁勃尼科夫和马利宁立即迎上来欢迎他们两人。在简单的寒暄过后,特鲁勃尼科夫抢先问道:“司令员同志,不知道你们这次去莫斯科开会,大本营又有什么新的指示没有?”
“大本营让我们的部队加强防御工事,以抗击德军可能发起的大规模进攻。”罗科索夫斯基说完后,吩咐马利宁:“立即通知各集团军司令员,让他们到这里来开会,我们要向他们传达大本营的最新指示。”
等马利宁去打电话通知各集团军司令员来司令部开会时,一直没说话的捷列金开口说道:“司令员同志,虽然你说过,我们的指挥部要和作战部队在一起,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我还是强烈建议您,要把司令部进行转移。”
罗科索夫斯基听捷列金用如此严肃的语气对自己说话,便知道肯定出了什么事情,慌忙紧张地问:“军事委员同志,出什么事情了吗?”
“是这样的,司令员同志。”捷列金向罗科索夫斯基解释说:“我们指挥部所在叶列茨,是一个大的铁路枢纽,是敌人重点攻击的军事目标。这两天,德军至少出动了一百架次的轰炸机,对这里进行了狂轰滥炸,给我们部署在这一地区的部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指挥部是不宜再继续设在这里的。”
“军事委员同志,”等捷列金说完后,罗科索夫斯基开口试探地问:“这是你一个人的意见,还是方面军领导层的意见?”
“司令员同志,是我们大家商讨后作出的决定。”副司令员特鲁勃尼科夫接着说道:“经过商议,我们决定将指挥所迁到了库尔斯克以北一个叫斯沃博达的居民点。在你回来前,我们已经派出了人手,到那里去建立新的指挥部。”
罗科索夫斯基低头看了看摆在面前的地图,迅速地找到了特鲁勃尼科夫所说的地点,发现那里比现在的位置,更接近前线的作战部队,于是便点了点头,赞同地说:“既然大家都认为方面军司令部不适合继续留在这里,那么我们就尽快转移到新的指挥部去。”
看到打完电话的马利宁过来,他立即吩咐道:“参谋长,你立即多派参谋人员,前往斯沃博达,加快那里新指挥部的建立,以便我们能尽快将指挥部转移到那里去。”
马利宁等罗科索夫斯基说完后,向他请示道:“司令员同志,我刚刚通知各个集团军司令员到这里来开会。如果我们的司令部要转移,那么会议是否换个地方召开?”
“不用。”罗科索夫斯基摆着手说道:“既然已经通知了下面的指挥员,如果贸然变动开会地点,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混乱。会议还是继续在这里召开,等开完会以后,我们的司令部再进行转移。”
第五百八十二章 和瓦图京的谈话()
虽说库尔斯克地区不算大,但下属的几个集团军司令部都比较分散,接到通知后两个小时,所有的司令员才陆续到齐。
看到所有人都到齐了,罗科索夫斯基冲马利宁点了点头,示意会议可以开始了。心领神会的马利宁站起身,对坐在会议桌周围的司令员们说道:“同志们,今天把大家召集到这里来,是为了传达大本营的最新指示!”
听说要传达大本营的最新指示,集团军司令员们纷纷坐直了身体,将目光投向了马利宁,静静地等待他接下来要讲的内容。
马利宁走到了地图前,拿起讲解棒,双手横握着放在腹部,面向大家说道:“司令员同志们,从4月开始,敌我双方的部队都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区加紧准备夏季会战。
从敌人活动的特点。以及各种侦察手段获得的情报,使我们越来越确信:如果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近期进行目标明确的进攻的话,那么就一定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区。这个地区的形状很适合德军指挥部采取他们惯用方法从突出部根部实施向心突击。如果获得成功,敌人就能前出到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后方,并合围我们在库尔斯克突出部防守的近7个集团军。
根据敌人不间断地从其纵深向奥廖尔突出部地区调动部队,特别是坦克和炮兵,这就更加证实了我们的判断。”
马利宁在介绍当前的敌我态势时,各位集团军司令员都在笔记本上快速地记录着,只是不时地抬头看马利宁一眼。
等马利宁介绍完毕后,罗科索夫斯基站起身,对自己的部下说道:“同志们,为了确保我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作战,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向斯大林同志提出请求,不主动向正面的敌人发起进攻,而是采用积极防御的战术,依托我们完善的防御体系,来消耗德军的有生力量,等他们变得精疲力尽的时候,我们再展开全面的反攻。
……右翼当面是德军的奥廖尔集团,我认为最大的危险就子啊这里,因此必须在此处建立最密集的兵力集团。我打算将第48、第13和第70集团军的部队部署在这里,战线从戈罗季谢到布良采夫绵延132公里。而左翼、从布良采夫到科列涅沃的174公里战线上防守的是第65和第60集团军的部队。
……由于战场情况是千变万化,在敌我双方的战斗中,会产生优势区域和劣势区域,严重的可能会在战场上突然出现战略要地无人防御的情况。因此,我决定建立必要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