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即组建一支快速纵队,去攻击德军的侧后方,使他们不能全力突围。”
“元帅同志,”博戈柳博夫记录完罗科索夫斯基的命令后,依旧停留在原地没动:“那这边被我们包围的的敌人该怎么办?是围而不攻,还是加大进攻力度,按照原计划在天黑前解决他们。”
罗科索夫斯基走到窗前,透过紧闭的玻璃望了望天空,说道:“参谋长,目前天气良好,飞机可以正常起飞。立即给韦尔希宁将军打电话,命令他派出轰炸机编队,再次对德军的集结地点实施轰炸。至于地面部队嘛,让他们暂时停止攻击,在原地进行休整,等轰炸结束之后,再向敌人发起进攻。”
韦尔希宁接到命令后,看天气晴好,便派出了两个航空师,赶往罗科索夫斯基指定的地点,对集结在那里的德军实施轰炸。在密集的轰炸中,德军所依仗的坦克、火炮,在剧烈的爆炸声中,化为一团团燃烧的废铁。
空军的轰炸一结束,围在四面的苏军部队立即展开了全面的进攻。没有坚固防御工事,又丧失了坦克和火炮的德军,哪里能抵挡住如狼似虎的苏军攻击。随着包围圈越来越小,数万敌人被压缩在一片狭小的区域内。
德军指挥官看到部队已经陷入了苏军的合围,自己的坦克和火炮,不是被苏军的飞机炸毁,就是被大炮摧毁,剩下的也陷进了齐腰深的积雪里。他知道再打下去,除了徒增伤亡外,根本无法逃出苏军的包围圈,在经过一番权衡之后,他命令部队停止抵抗,向苏军投降。
德军投降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方面军司令部,指挥部里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博戈柳博夫激动地向罗科索夫斯基报告说:“司令员同志,在刚刚结束的战斗中,我们消灭了上万的敌人,并俘虏了两万多人,还缴获了不少的坦克和大炮。这可是大捷,需要立即向最高统帅部报告吗?”
“再等一等,参谋长同志。”虽说围歼了司令部附近的敌人,但突围而出的托恩要塞守军,却是罗科索夫斯基的一块心病,他皱着眉头说:“等第48集团军的战报传回来以后,我们再向上级报告也不迟。”
“元帅同志,您别担心,古谢夫将军派出的快速纵队,已经和德军的后卫交上了火。”博戈柳博夫连忙对罗科索夫斯基说:“为了防止快速纵队和担任阻击的部队会师,敌人不得不抽出大量的部队,来阻击快速纵队,大大地减轻了我军阻击部队的压力。我想第71和第136师可以松口气,坚持到明天傍晚应该没问题。”
“命令古谢夫,”罗科索夫斯基等博戈柳博夫说完后,面无表情地吩咐道:“加快行军速度,务必在明日清早与担任阻击的部队会师,消灭逃窜中的要塞守军。”
第八百五十七章 无路可退(上)()
突围北逃的托恩守军,以右路的第73步兵师攻击最为猛烈。虽说德军在离开要塞时,没有携带什么重武器,但步兵在仅有的几门50毫米迫击炮的掩护下,向苏军步兵第136师的防线发起了猛烈地进攻,并几度突破了苏军的防线。
吕德克见第73步兵师所发起的进攻,虽然打得苏军有些应接不暇,但始终无法有效地突破苏军的防御,他便及时地调整战术,命令左翼靠近维斯瓦河边的第31掷弹兵师,向坚守在这一区域的苏军步兵第162团展开了攻击。
对于他的这道命令,参谋长有些不解地问:“司令官阁下,右翼的第73步兵师的先头部队,距离我军的防御地带,只有不到十公里的距离,只要我们给他们加强力量,没准就能突破俄国人的阻击阵地。我们为什么要对维斯瓦河边的俄国人发起进攻呢?”
“参谋长,”吕德克在面前的地上用力拍了一巴掌,随后说道:“难道你没看到,我们北上的道路,已经被两个俄国师牢牢地封住了吗?我们在这一地区已经耽误了两天,俄国人的快速纵队已经从后面赶了上来,假如我们还不果断地采取措施,等待我们的就只有全军覆灭的下场。经过我的观察,俄国人在维斯瓦河边防御薄弱,我们完全可以从这里实施突破。”
“那我们击溃了河边的俄国人之后,又该怎么办呢?”参谋长继续问道:“要知道,随着天气的一天天变暖,维斯瓦河上的冰层开始变薄,我担心我们的大部队根本无法从上面安全地通过。”
“俄国人在西蒙镇这里驻扎了大概有一个步兵团的兵力,只要我军占领了这个镇子,就立即命令工兵在这里搭设浮桥,使部队能渡河到维斯瓦河西岸去。”吕德克说完这番话之后,沉默了片刻,又补充道:“还有,命令另外两路突围部队,都向维斯瓦河岸边靠拢,我们需要调整突围方向。”
波波夫将军派出的快速纵队,由一个坦克连和一个摩托化营组成,他们出发三个小时后,就与第73步兵师的后卫部队遭遇,并展开了激烈的交火。
正在给自己部下布置进攻任务的马库斯将军,在得知自己的后方出现了苏军的快速纵队,心里不禁咯噔一下,他心里暗想:前面的俄国人阻击打得很顽强,虽说自己的部队已经几次突破了对方的防线,但打开的缺口很快就堵上了。如今俄国人的援兵到了,想必他们接下来的阻击会变得更加顽强,如果无法突破防线,那么自己的部队在俄国人的前后夹击下,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师参谋长看出了马库斯的心思,便小声地对他说:“师长阁下,以我们现有的实力,要想突破俄国人的防线,看来是非常困难的。一旦我们猛攻正面的阻击阵地,从后面赶来的俄国人,也会对我们发起猛烈地进攻,以牵制我们的力量……”
心烦意乱的马库斯,不等参谋长说完,便打断了他后面的话:“参谋长,你先说什么,就直接说,不用拐弯抹角的。”
“师长阁下,我觉得我们应该放弃进攻行动,向维斯瓦河方向转移。”参谋长说出这番话之后,看到马库斯脸上的表情都变了,连忙又补充说:“我们没有重武器,只能依靠人数的优势,来突破俄国人的阻击阵地,因此我们应该向另外两路纵队靠拢,集中所有的力量,去突破俄国人的防线。”
参谋长的话刚说完,还没等马库斯表态,便有一名坐在装甲车上的通讯机军官,冲着他喊道:“将军阁下,有您的电话,是司令官阁下打来的。”
听说是吕德克找自己,马库斯连忙走了过去,从通讯军官的手里接过了耳机和送话器:“是我,司令官阁下!请问您有什么指示?……什么,立即向你们靠拢?……明白了,我马上执行!~”
马库斯将耳机和送话器递还给通信军官后,立即对参谋长说:“参谋长,立即命令部队停止进攻。留一个营阻击从要塞方向来的俄国人;在正面留一个连监视俄国人,其余的部队迅速向中路纵队靠拢,我们要赶到维斯瓦河边,与左路纵队汇合。”
得知司令官命令部队停止徒劳的突围行动,参谋长不禁暗松了一口气。但他听到马库斯在苏军的阻击阵地正面,只留下一个连进行监视时,有些慌乱地提醒说:“师长阁下,在正面只留下一个连的兵力,是不是太少了点?”
“正面阻击的俄国人,经过两天的激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马库斯轻描淡写地说:“他们现在有的兵力,用于防守可能勉强够,要是用来进攻,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只需要留下一个连对他们进行监视,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将主力转向维斯瓦河方向。”
师参谋长没听到马库斯和吕德克之间的对话,因此对部队改变行军方向的事情还一无所知。但他听到马库斯这么说,不禁有些惊诧地问:“师长阁下,这么说来,我师将不再继续在这里对俄国人发起攻击了?”
“没错,我们不在这里继续进攻了。”马库斯点了点头,有些遗憾地说:“我们这里离友军的防御阵地,只剩下不到十公里的距离,就这样放弃,真是有点太可惜了。但我们没有重武器,要想有效地突破俄国人的防御,还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可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看来按照司令官阁下的命令,调整一下突围方向,也是完全有必要的。”
师参谋长见右路的突围行动功亏一篑,心里还是觉得挺遗憾的,不过他心里也明白,假如部队继续在现有的区域内停留,等到苏军的大部队从要塞方向赶来,那么自己的末日就不远了。想到这里,他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而是立即向下属各部队传达马库斯的命令,准备立即向维斯瓦河方向转进。
第八百五十八章 无路可退(中)()
第31掷弹兵师师长罗尔夫少将接到吕德克的命令后,没有立即命令部队发起进攻,而是一边命令部队在西蒙镇外构筑工事,一边派人对镇子里进行侦查。
负责西蒙镇防御的是步兵第126团,别看是一个团的建制,但部队在一个多月的战斗中,减员超过了三分之二,如今全团的兵力不过三百多人。看到镇外有大量的德军云集,团长意识到凭借自己现有的兵力,要想守住镇子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给师长打电话,希望能得到支援。
接到电话的师长,得知西蒙镇外出现了大量的德军部队后,不禁大吃一惊,慌忙问道:“上校,敌人有多少兵力?”
团长从自己观察所的窗户望出去,估摸了一下镇外正在集结和修筑工事的敌人数目,报告说:“大概有几千人。”
“几千人,”师长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么多?”他停顿了片刻,又接着问道:“上校同志,从目前的情况看,德国人可能是想占领西蒙镇,并从这里渡过维斯瓦河,你们有信心守住阵地吗?”
团长在心里默算了一下自己手里的兵力和装备,随后苦笑着回答说:“师长同志,假如德军发起猛攻,我团最多能支撑一个小时。”
师长沉默了片刻,对着话筒说道:“上校同志,你要想办法多支撑一会儿,集团军的主力要不了多久就能赶到。明白吗?”
“明白。”团长咬着后槽牙回答说:“德国人想冲进镇子,除非我们全团阵亡,他们才能踏着我们的尸首冲进来。”
师长放下电话想了想,随后吩咐报务员:“给集团军司令部发报,说突围的德军正准备攻击西蒙镇。我军因兵力有限,可能无法守住镇子,请上级立即派部队进行增援。”
该师发出的电报,很快就到了波波夫的手里。他看完电报后,皱着眉头问参谋长:“我们的主力部队通过维斯瓦河了?”
“已经通过了,正沿着德军的突围陆续进行追击。”参谋长简短地回答完,又委婉地提出了部队目前面临的困难:“不过敌人距离要塞有差不多七十公里的距离,我们的部队采用徒步行军的方式,至少要两天才能追上敌人。”
“真是见鬼,要两天才能追上敌人。”听到参谋长这么说,波波夫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可是我们坚守在西蒙镇里的部队,可能连两个小时都支持不住。等我们的主力部队赶到时,估计敌人早渡过维斯瓦河逃之夭夭了。”
参谋长本来想向波波夫建议,让那支快速纵队转向去支援西蒙镇,但话到了嘴边,他又咽了回去。那支人数和装备有限的部队,牵制一下敌人还可以,但让他们去攻击德军的主力,等于就是让他们去送死。
他盯着地图看了一阵,忽然眼前一亮,随后对波波夫说:“司令员同志,我们如今不是还有两个师已经到达了维斯瓦河西岸吗?我们可以让他们顺河而上,去攻击准备从西蒙镇渡河的德军。”
听到参谋长这么说,波波夫连忙来到了地图前,仔细地查看了敌我双方的态势图,觉得参谋长说得非常有道理,便点了点头,对他说:“立即给这两个师的师长发电报,除了留下少数部队固守现有阵地外,其余的部队迅速地北上,切断德军的退路。”
罗尔夫派出的侦察兵,很快就完成了对西蒙镇的侦察。在得知镇子里只有几百名苏军把守后,他果断地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十几门50毫米迫击炮率先开火,轰击苏军在镇外的防御阵地。但一字排开的g42机枪一开火,早已蓄势待发的士兵们,便采用短跃进的方式,快速地冲向了镇子。
苏军在镇外的防御阵地很简陋,既没有钢筋混凝土的火力点,半人多深的战壕又没有用圆木加固过,面对冲过来的敌人,机枪刚一开火,就被德军的迫击炮摧毁,其余趴在战壕里的战士,也被敌人的机枪火力压制得无法抬头。
罗尔夫为了迅速地夺取西蒙镇,利用兵力的优势,同时从三个方向发起了冲锋,使坚守镇子的苏军不得不分兵把守。为了挡住德军的进攻,苏军团长连自己身旁的警卫员,都派上了战场,身边只剩下一名报务员,以便能随时和师部保持联系。
战斗进行了十几分钟,德军便相继冲进了战壕,和里面的战士们展开了白刃战。虽说战士们表现得非常英勇,但人数太少,很快就被蜂拥而至的德军所淹没。一些幸存下来的战士边打边推,试图进入镇子里和德军打巷战。
但他们刚退到镇子内,德军也紧随而至。一名跑得快的少尉,冲到了团部,冲着还站在屋里的团长说:“团长同志,敌人冲上来了,您快点转移吧!”
“转移,往哪里转移?”团长冷笑着说,“西蒙镇就是我的战斗岗位,就算是死,我也不会离开这里。”说完,他摘下挂在墙上的一支波波夫冲锋枪,扭头对坐在角落里的报务员说,“砸毁电台,绝对不能让它落入德国人的手里。”
等报务员砸毁了电台,烧掉了密码本后,团长端着冲锋枪和少尉一起冲出了指挥部,朝街道上冲过来的德军士兵猛烈开火。冲在最前面的几名士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接二连三地栽倒在街上,跟着后面的士兵连忙找地方躲起来,开枪进行还击。
团长和少尉很快就倒在了德军密集的弹雨之中,从屋里冲出来的报务员,看到团长倒在了地上,连忙将手里的武器往地上一扔,抓住团长的双手就试图往屋里拖。但没拖出多远,他也被德军的子弹击中。他的身体往后一扬,随后双膝跪地,停顿了片刻,身体便软软地倒在了团长的尸体旁。
罗尔夫见西蒙镇已经拿下,连忙通过电台和吕德克联系:“司令官阁下,我的部队已经拿下了西蒙镇,河上的桥梁早已被俄国人破坏,请您立即派工兵过来架桥。”
“罗尔夫将军,我马上派工兵过去架桥。”得知西蒙镇已经拿下,吕德克感觉松了口气,连忙对罗尔夫说:“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抓紧时间抢修工事,防止俄国人将西蒙镇重新夺过去。”
第八百五十九章 无路可退(下)()
正在向维斯瓦河边靠拢的德军,得知西蒙镇已经拿下来了,立即加强了行军速度,试图在苏军主力赶到之前,从这里渡过维斯瓦河。
西蒙镇附近原本有一座横跨维斯瓦河的桥梁,但镇里的居民疏散时,德军工兵已经将桥梁炸毁,他们的目地是为了阻止苏军从此处渡过维斯瓦河,结果此刻确认来自托恩要塞的突围部队无法渡河。好在要塞守军里也有不少的工兵,他们在接到命令后,就立即赶到了西蒙镇,开始紧急地抢修桥梁。
工兵在抢修桥梁时,吕德克来到了西蒙镇,他在镇外找到了罗尔夫,开门见山地问道“罗尔夫将军,我们能直接从冰面上过河吗?”
“不行,司令官阁下。”罗尔夫听到吕德克这个问题,立即给了他一个否定的回答“这段河流比要塞里那段要宽阔得多,而且靠近河中心的冰块太薄弱,少数的人走还没什么问题,如果走的人多了,铁定会破裂的。”
“这么说来,我们只能等待工兵修复河上的大桥了。”吕德克听罗尔夫说完后,叹了口气说“希望能赶到俄国人主力到来之前,把所有人都渡过河去。”
两人正说着话,忽然河面上传来了一连串的爆炸声。听到这个声音,吕德克不禁打了一个哆嗦,心说难道俄国人的军队,已经赶到了河边吗?他慌忙问道“罗尔夫将军,哪里来的爆炸声?”
罗尔夫听到爆炸声时,也吃了一惊,连忙叫过一名部下,让他去调查爆炸声是怎么回事。等部下离开后,罗尔夫安慰吕德克说“司令官阁下,不要担心,就算是俄国人搞的爆炸,他们最多也是一两个游击小组,对我们构不成什么威胁。”
罗尔夫的话,多少给了吕德克一些安慰,他想到在西蒙镇附近部署了差不多一个师的兵力,就算战斗力再差,如果俄国人的主力部队赶到,也不会一点动静都没有,也许真的像罗尔夫所说,只是俄国人派出的一两个破坏小组,那么部署在河边的警卫部队可以把他们轻松地消灭掉。
罗尔夫派出去打听消息的军官,很快就回来了。他进屋后凑近罗尔夫的身边,准备小声地向自己的长官报告情况。吕德克看到这种情形后,提高上面说“中尉,外面的爆炸声是怎么回事?”
德军中尉听到吕德克这么说,立即放弃了向罗尔夫汇报的打算。不过他并没有立即回答吕德克的问题,而是有些手足无措地站在原地,向罗尔夫投去了求助的目光。
“中尉,”见自己的部下站在原地发呆,罗尔夫及时地为他解围说“既然是司令官阁下在问你的话,那你就如实地向他汇报吧。”
中尉答应一声,转身面向着吕德克说道“报告司令官阁下,我刚刚出去打听过了,是工兵在河面上爆破冰面。”
“工兵在河面上爆破冰面?”吕德克听完中尉的报告后,看了一旁同样惊诧的罗尔夫一眼,接着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司令官阁下,情况是这样的。”德军中尉报告说“工兵最先用圆木加固了冰面,但经过测试,发现这样的承重能力非常有限。于是工兵队长便命人炸开了冰面,以便能搭设一道承重力更大的浮桥。”
“原来是这样。”罗尔夫等中尉说完后,立即对吕德克说道“司令官阁下,如果在水中架设浮桥,等到晚上气温下降时,桥面就会冻得更加结实,别说是人和马车,就算是卡车和装甲车、坦克,也能顺利地从浮桥上渡河。”
“罗尔夫将军,我们现有的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