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联乃陛下为国公爷所做,以表陛下对国公爷淳淳教导之心。”归海一刀大声颂道。
场中众人闻言感慨唏嘘不已,薛道衡之子中书舍人薛元超摇头大为感慨,仰首大叹道:“药师公地下有知,得知陛下如此隆恩,当无憾矣”
“献联”归海一刀跳下马,双手高高捧起锦联,走到香案前,转身直视众人,手一抖,红色锦联随风轻展。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大唐威。”
归海一刀一连长吼了三遍,声音在星宿海久久回荡不绝,漫野都是“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大唐威”。
正在众人心生悲鸣时,归海一刀却突然转身用香案上的香火点燃了锦联,将燃烧起来的锦联高高抛起,归海一刀大悲:“药师公魂兮归来三生为神”
众人齐拜,大呼“药师公魂兮归来,三生为神”
反复呼唤中,马车上的棺柩被抬出来了,黑色的棺柩披的一角被归海一刀接过来,大声道:“陛下口谕,归海一刀代圣上抬棺”
当棺柩被抬到香案前,工匠们正式为棺柩钉封。
薛元超将一坛烈酒高高举过头顶,缓缓绕着棺柩撒了一圈,躬身长拜:“药师公与我父相识相知,故人之子无以为继,仅希望药师公黄泉一路走好,来世再谱一曲风云。”
所有人群全体跪倒了,四面山头竟是哭声大起,星宿海美丽的风景此刻也似乎苍白了。
“药师公,何日魂兮归来”
苍茫之声骤起,黄昏下的星宿海,吹起了激越悲壮的大唐烈烈号声。
※※※※※※※※可爱的分界线※※※※※※※※
用推荐票为老国公壮行……
大唐皇帝李治。。。 第十一章 黄昏独坐,和上官青衣调调情
又是夕阳西下,黄昏下的布呤河上如同抹了一层媚人的胭脂。落日的余晖照着唐军大营高杆上大旗在风孤零零的,哗哗作响,厚厚重重的云雾也盘踊在天空,一条条绛色霞彩迸射,宛如沉沉大海惊起跳跃的游鱼,偶然还翻滚着金色的鳞光。
布哈河远处是来回巡逻警戒的锦衣卫,一身红色飞鱼服,神情肃穆,不时的看向布哈河边上黄昏独坐的身影,又警惕的打量了一下四周,才微微松心。
李治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布哈河边上,夕阳穿过了山峰,反映在水里面,李治好似看到水上生了一层带血的铁you。
身后突然传来轻轻一声叹息,李治侧头深深吸了口气,一股氤氲的桃uaua香袭来,李治知道谁来了。上官青衣。
有所察觉的李治还是仰头问道:“是谁?”
一身黑色甲胄红色内衫的上官青衣看着李治落寞的背影,嫣然轻声道:“妾身青衣。”
“过来!”
伊人点点头,沉默的在李治边上坐了下来,上官青衣不是个多言的女子,因为多才,所以孤傲,昔日若不是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皇妃,此时也无心陪着李治独坐布哈河畔。
李治神情愕然,三分惊七分奇,心神急转,自己众妃子,武媚娘、萧淑然自不多言,金喜善和竺寒萱(公孙竺萱)和自己关系复杂,但唯独上官青衣,李治不知如何面对。
上官仪的小女儿,上官婉儿的亲姑姑”与众女不同的是,上官青衣清冷孤傲”但又对于现状很满足,从不去做些才子佳人的一帘幽梦,只是喜欢一个人沉醉于书海词章,捕捉那一缕只属于她的心动,让一贯以风sa惊天下的李治也有点无处下手的尴尬。
她静静的站在那儿”就极有架子,若是在一些诗歌会上,李治虽未曾见过,但想必架子只会更大。
李治突然微微一怔,低头愣愣的盯着上官青衣玉递过来的酒囊,上官青衣轻声道:“三十年的女儿红!”
李治点点头无声的接过酒囊,酒塞随手扔了开去,闭着眼猛吸了一口酒香”“好酒!”
仰喝了一大口,霎那间好似一团流动火焰游遍全身“痛快!”李治大赞了一声。
“可惜老国公再无缘和朕一起对饮,浮上一大白了。”
又喝了一口,把玩着沉甸甸的酒囊,李治神色有些许黯淡,眼睛撇向上官青衣,感受着鼻腔间萦绕的那丝馨香和酒香,李治突然有种冲动”他想抱一下上官青衣。
但摇摇头。终究打消了那份心,不敢亵渎这份大明宫月夜独有的清冷。
退一步说,李治就是上官青衣的主宰,但看到她来,李治却绝不愿动那份权力。
强权会污了女人的美丽!
对李治心思一无所觉的上官青衣呆坐在河岸边”抱膝直直的看着波光粼粼泛着七彩霞光的水面,似乎全然不闻李治的自语。
双方不知何时,彼此又沉默了下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
终于,李治轻叹一声,打破了彼此的沉寂。
上官青衣心默念了数声,顺着李治的目光,看向天边即将逝去的晚霞,良久,才淡然道:“举世皆巧人”而药师公一大痴臣也。唯其痴,故举世最爱者钱”药师公不知爱也:唯其痴,故举世最惜者死,药师公不知惜也。于是乎举世所不能耐之饥寒,药师公以为士卒先,闯下青史功业,算得上死的其所了。”
李治原先并不指望上官青衣能够安慰自己,她本不是一个能够安慰别人的女子,她可以陪你苦,陪你笑,陪你去死,唯独不会虚言安慰,此时闻言有点惊讶,双手撑着背后的草地,李治看着伊人的背影,摇摇头,清冷似月,固然能引人欣赏,却也拒人于千里之外了。
“贪官死于贪渎,色鬼死于吟乱,酒徒死于醉酒,赌棍死于赌场,虽不那么光彩,但毕竟是死在自己迷恋之事,死在自己钟情之所在,也算是,死得其所”而对于卫国公,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常在阵前亡,朕又何尝不知,不过是心恨而已。”
“心恨?”上官青衣柔声轻问。
李治点点头:“朕心恨,恨的是一场狗屁暴雨要了老国公的性命,哪怕老国公战死沙场,死于无名之辈,朕也心甘,却绝不希望奋战一辈子的老国公最终只受寒死于病榻之上。”
瞧着李治不1ù痕迹1ù出的煞气,上官青衣嘴角勾了勾,陛下还是一如既往那般有仇必报啊。
这种作态,才是那个在洪水滔天丰,临危不惧的夹唐皇帝嘛。
上官青衣柔声道:“人固有一死,能死得轰轰烈烈,气壮山河,赢得生前身后名,固然可敬;死得安静恬然,如秋叶之寂静,问心无愧,了无挂碍,也算是善终。怕就怕死于荒吟无耻,死于碌碌无为,死于寻欢作乐,自己臭名远播且不说,还使亲朋门g羞,子孙含耻。所以国公爷之死,可叹却不可恨,亦不可悲。”
李治并没有怪自家小妾驳自己话,拍手笑道:“青衣所言大善,若被那些终日沉溺于,轮子转,盘子转,裙子转,色子转,的酒色之徒所知,想必会大惭。”
上官青衣低头浅笑,意味深长道:“陛下须知酒色you人,色字头上一把刀,一不留神,陷于其,岂不可惜、可恨复可恶?尽管也算是“粱得其所尽管也许会博得,因公殉职,的盖棺之论,但终究落了下来。罔顾了大好年华。”
李治老脸一红,他明白上官青衣之意,上官青衣是劝平时节制一二,不要每次光顾完萧淑然后,上官青衣都要往看乐殿走一趟,看望照顾萧淑然,好几天下不了g弄得萧淑然是又爱又恨。不知为何,虽是告诫,但李治却突然觉得此刻的上官青衣才有点生气,不像以前清冷的毫无感觉。
得志便猖狂的李治惬意道:“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青衣所言,朕醒的。”说完还朝上官青衣挤了挤眼。
面对李治的调戏之语,上官青衣微微一笑,不以为然的柔声道:“夜凉了,陛下不宜久留此地。”
既然李治听了她的话,上官青衣也就不再劝了,那样只会让这只敏感多愁善感的小皇帝,心生无谓的心思。
李治装作没听见的岔开道:“那日你很勇敢呢为什么那么拼命?”说完炯炯的看着上官青衣,一脸八卦,应该是为了朕的安危?
修身养性的上官青衣笑而不语,看着最后李治脸色都尴尬起来,才柔声道:“陛下,你想问些什么?”
李治心暗叹,酝酿措辞,他本就是个惫懒之人干脆道:“你可是爱上朕了,那日冲出来,是想和朕同生共死。”
说完李治突然感觉脸上热,这辈子无耻惯了,但这一句说出来还是不由脸红脖子粗的。
李治心一动,谨慎的问道:“朕的意思是,是夫妻患难与共那个……呵呵!”
李治红着脸的牵强解释起来,为刚才无耻之言补救,但类似这种理由,李治自己都觉得好笑,却拿到上官青衣面前卖弄。
天底下哪有自己这样的皇帝,见到美女,强推了就是更何况还是自家妃子,不过李治还是安静等待上官青衣的反应。
上官青衣回神后望着眼前这个比自己还小两岁的美少年突然侧过头去,笑了笑的ua枝乱颤,才吸了口气后,道:“青衣五岁之时名动陕州,从小喜爱诗词歌赋,后七岁随父来京,身为女子,青衣自小背的《列女传》,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绣ua读书跳舞,以娱未来夫婿,只有区区一二闺密友,十六岁之时,得陛下青睐,封为贤妃,心却从未想吸引陛下注意,如今机缘巧合,倒也算是觅得一段良缘,身份尊贵,此生无忧了。”
李治闷头喝酒,尽量保持不动声色,但心却苦叹连连:“搞了半天,哥魅力居然如此不给力,身份尊贵,此生无忧?哪怕暂时不性福,你也总有点被穿越主角光顾的女主的觉悟。
李治冲着上官青衣苦着脸道:“青衣,你这话太伤朕的心了,朕要是有把刀,朕把心挖出来你看看,碎的给饺子馅似的。”
世上没有无懈可击的女人,女人,本性就是奴牲,本身就是宠物心态,就是要依赖人,不管多溧亮的外表多强女人本性都是如此,而男人的人格和生活是独立的。
女人就非要依赖别人,如果没有依赖的人,她们就开始这个那个了,又多愁善感了,看见飞ua落雪就开始落泪了,上官青衣在李治的眼已经很接近这样的存在了,整日里叹着为啥我身边没个这样的男人呢?好男人都死绝了?
所以在和上官青衣深入交流后,李治细细咀嚼上官青衣突然爆出有关自己身世成长的话后,得出一个很有实效的结论:卿本佳人,奈何闷sa。
而听了李治的调笑之语后,上官青衣猛地捂住嘴偏过头“扑哧”的偷笑了起来。
难得看上官青衣笑得ua枝乱颤,挡不住的风情啊,李治盯着上官青衣,大着胆子拉住上官青衣的手,轻轻的暧昧道:“三日后,这个时候朕到你营帐去,好吗?”
上官青衣笑声戛然而止,脸上红的能冒出血来了,低下头当作没听具李治的话。
李治握着上官青衣柔若无骨的柔荑,揉啊揉的,肤如凝脂啊,白白嫩嫩的,如同抚mo在羊脂美玉般。
“陛下?”一声粗犷的声音不合时宜的响起,李治心大恨。
“什么事?”李治愠怒道。
“陛下,吐蕃派使者抵营求见陛下。”那名锦衣卫满脸苦笑,他也知道此时打扰李治和贵妃**,只要是个男人都生气,但也不敢不禀报,谁叫自己猜拳猜输了呢,只能自己来禀报了。
夕阳缓缓沉入地平线,夜幕降临,李治起身拉起神情古板的上官青衣道:“答应吗,青衣?”
夜幕,上官青衣脸红红的,玉手捂住高耸饱满的xiong部,看着一脸猴急的李治,笑而不语。
脸部表情一直僵硬的李治怒声道:“你要不答应,朕就不走了,然后当着众军面前问你?”
上官青衣突然慵懒笑道:“你真的要来?”
李治挺了挺xiong,道:“君无戏言。”
上官青衣闭上眼睛,喃喃的点点头:“碎就来。”
李治突然觉得心舒畅了。
大唐皇帝李治。。。 第十二章 决战不可避免,成功的岔路上……
吐蕃使看来了,来人名叫马蒙赞,听起来像是汉人的名字。当然,这只是听起来而已,马蒙赞是个地地道道的吐蕃汉子,那高原人中独有的紫黑泛红的脸膛,就已经是很好的佐证了。
马蒙赞其人不显于正史,但他有一个小儿子,名叫马重英,后来成为吐蕃宰相,位高权重,但那也仅仅是后来,如今的马蒙赞可不能父以子贵,他只是一个聪明机灵但位不高,权也不重的小吏。
既然为小吏,又聪明能干,那前来和谈这样的危险任务,他不干谁干,当然为了以示对大唐的足够重视,禄东赞也给马蒙赞临时升了官,譬如马蒙赞胸前顶着的金告身,那是吐蕃官吏分级的明证,放在大唐也是侍郎级别,是可以享受副部长待遇的。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吐蕃的“告身制度”,告身,是吐蕃用以区别官吏的贵贱高下的,依次为玉告身、金告身、颇罗弥告身、银告身、铜告身和铁告身六等,可以世袭,所以不出意料,马蒙赞的小儿子,未来出仕之时,就是个官二代,奋斗也是要有资本的。
马蒙赞入营了,他是怀着一个忐忑的心情入营的,他不知道自己竖着进了唐军大营,还能不能竖着再出来,哪怕汉人不一怒杀了他,这儿砍两只脚,那儿折一只手,马蒙赞也是欲哭无泪的,所幸这一次自己是抱着善意来的,这让马蒙赞多少放下了几分担心。
一进大营,马蒙赞就觉得气氛似乎很不对。
唐军大营中每个唐军都头扎白色的武功带,莫非唐军中哪个大人物死了,马蒙赞心中暗叫最好是唐皇死掉,那吐蕃就不战而胜了,想到这儿马蒙赞就想乐。
但转念一想,突然又苦下脸,要唐皇真的去了西天,那唐军一定很生气,自己这不是来送菜找死嘛!
突然,那引路在前的红衣锦衣卫高喝一声:“众兄弟们,我身后的就是吐蕃使者,就是因为他们,我们才南征的,老国公才会阴寒入体而死的。”
那些原来并没有注意的唐军们,突然停住了脚步,齐齐望向马蒙赞。每个人的眼神凶狠的好似饿了一个冬天的狼崽子要活撕了马蒙赞,马蒙赞突然感觉自己呼吸都艰难了一般,他听的懂汉文,并且比大多数汉人都要精熟,心思一转下,立马就明白了引路人话中蕴含的深意。
他这是让自己引众怒啊,如果此时自己有一点得意忘形,趾高气扬怕是还未见唐皇,就会被愤怒的士兵拖下去,五马分尸了。
下意识的马蒙赞往那锦衣卫身后躲了躲。
那红衣锦衣卫不屑的冷笑了数声,侧身让开来,嘴上戏谑道:“躲什么呀让大家好好看看你。”说完抱拳站在一边,嘴角挂着止不住的笑意。
红衣锦衣卫让开来后,马蒙赞正面对着诸军此时马蒙赞的态度很好,他从来没有这么打心眼里表现过这么好的态度。
“赞普”在吐蕃是雄壮丈夫的意思,可见吐蕃的男人在家里,个个都是皇帝,马蒙赞也不例外,哪怕面对自己顶头上司,马蒙赞也没感觉自己会这么谦卑。
他深深的向四周的唐军环身作了三个揖,口中连道“幸会幸会各位大唐勇士果然威武,下使一见为之倾倒。
”
说完更是跪下拜倒,道:“大唐国公西去,下使愿他来生得享极乐。”
马蒙赞是个没骨气的人,浑身的软骨头也只能支撑他站起来,吓一吓他,就跪倒了。
他是使者,代表的是吐蕃赞普,这一跪意义可不同凡响,看的在中营高处观看这一切的大唐众臣纷纷一脸不屑。
李治也看见了,他一贯视力很好,但只是笑而不语,继续静静的看下去。
马蒙赞一头大汗的在红衣锦衣卫的带领下,到了李治的中军大帐外,就听帐前守营的左右两排卫士,雄壮的大喝一声:“来者何人,报名而入!”
“什么?报名而入?”马蒙赞怔住了,他心里很想再问一下这是不是真的,自己确定没有听错?
两排的数十名卫士可没有那么细雨和声的,又大喝:“来者何人,再不报名而入,休怪我等刀下无情。”
“刀下无情?”
马蒙赞看着两边明晃晃的刀枪打了一个哆嗦,跪都跪了,报名而入,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为了小命,报。
从这点上来说,马蒙赞和一向以不怕牺牲,不怕流血,不怕苦的吐蕃兵来说,差距是很大很大的。
但是这种差距我们可以理解,有权势之人,面对生死,大都如此!
“下使吐蕃使者马蒙赞,奉我吐蕃赞普芒松芒赞之命,求见大唐皇帝陛下。”
“进来。”里面很快的响起一声沉稳随意的声音。
这声音很年轻,但给马蒙赞的感觉却很是老成,不同于一般人故意做作而成的。
马蒙赞蒙头应声而入,一进大帐,无数炯炯的眼神化作利剑立马把马蒙赞射穿了,那爆而来的煞气,让马蒙赞心胆俱丧,他本就是一个胆小之人。
“你是吐蕃使者,禄东赞派来的?”李治问道。
马蒙赞身形一滞,自己明明禀报的是赞普芒松芒赞,唐皇却只问宰相禄东赞,马蒙赞胆小,但他很聪明,他明白这是唐皇故意为之,目的无非是挑拨吐蕃君臣关系。
不过马蒙赞干脆将计就计,顺着李治心意,不要惹怒了唐皇,人在讧湖,安全之上。
“陛下所言甚是,下使正是我吐蕃宰们所派。”马蒙赞恭敬的回道。
李治挑了挑眉,诧异的点点头,这个动作是他和武媚娘学来的,他觉得武媚娘挑的很漂亮,也有意的学了。
李治也不知道禄东赞派使看来干嘛,但李治心里知道,此行绝不是给自己拜年的接下来,力行公事的两人说了一顿客套话,李治着重问了问禄东赞十八代祖宗有没有被人盗墓,禄东赞生儿子有没有屁眼,他老婆有没有给他戴绿帽子或者说他有没有扒灰啥的。
一番客套话说完,马蒙瓒心头在滴血,为了让李治龙颜大悦,他都我声赔笑的应承了。,唉,这要是被丞相爷知道了,自己一家老小可就活到头了,唉”船到桥头自然直,过一关算一关。
说完,马蒙赞决定不能再和李治一起从语言上污蔑自家丞相了,身体躬的更低了:“陛下,下使此次来营,是带我家丞相请求陛下一二事,望陛下考虑一二。”
“好,你说。”李治眼睛眯成了月牙儿”当着人家吐蕃使者面骂禄东赞那矮冬瓜的感觉太过瘾,看来为了自己龙体安康,这种指着和尚骂秃子的事,还是要隔三差五做上一二。
马蒙赞又作了个揖,看的一些想找碴调戏一下马蒙赞的武将们也不由心中暗暗点头”这小子真他娘的识相啊。
“我家丞相言大唐兵多将广,我吐蕃不能敌,因此请求皇帝陛下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