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武将修改器-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马应非常清楚他的能力,因此,没有理会众人惊讶的目光,和严颜、张任、吴懿三人一样,直接将他提拔为了中郎将。

    为此,甘宁甚是感动,已将马应视为伯乐。

    六月,马应终于离开益州,回到了凉州。

    才刚刚抵达武威,便有紧急军情来报:曹操击破汝南黄巾,不仅将势力发展到了豫州,而且河南尹、弘农郡也被他拿下,与关中只隔了一座潼关!

    对此,马应早有所料,因此并未太过惊讶。真正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另外一份军报——在袁绍猛烈的进攻之下,于一个月前,易京居然真的被他攻破了。公孙瓒走投无路之下,自焚而亡,一位枭雄至此殒落……

    之所以让马应感到惊讶,是因为这件事情比历史上记载的,提前了好几年。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在历史上,公孙瓒一直支撑到了建安四年(199年)才真正败亡!

    “这多半又是我造成的蝴蝶效应。”马应无奈道。

    站在他的立场,其实不希望公孙瓒这么早挂掉,毕竟,有他在一天,便永远是袁绍的眼中钉肉中刺,致使袁绍不敢放开了手脚向外扩张。

    可惜,现在这根钉子被拔除了,袁绍怕是要开始对付黑山贼了。

    之所以笃定他会对付黑山贼,而不是南面的曹操,是因为马应已经通过细作得知,他和曹操已经达成了秘密盟约。

    而这个盟约的名字,叫做反马同盟……

第224章 贵霜帝国() 
“主公,商州捷报。徐荣将军于葱岭,大败贵霜五万大军!”胡虎小跑了进来,激动地喊道,同时将一份战报递于马应面前。

    “贵霜?”

    马应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徐荣居然跟贵霜发生了大战,而且最后还赢了。

    一万胜五万,这是要逆天啊!

    他立马接过战报,仔细阅览起来。很快,他就知道了整件事情的经过:

    徐荣为了完成任务,在设立北葱郡和中葱郡后尤觉得不够,还想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占据。如此,却是不可避免的与贵霜帝国发生了摩擦。

    贵霜帝国这一任君主乃是胡毗色伽二世,脾气似乎有些暴躁,得知徐荣在葱岭只有一万士卒后,直接动员五万人马,仰攻葱岭。

    徐荣故意后撤,一直退到临近疏勒郡的蒲犁城这才作罢,致使北葱郡和中葱郡不少驿城都丢了。

    胡毗色伽二世得知此事后,以为汉人懦弱,对徐荣率领的那一万陷阵军很是轻视,竟不依不饶,还想趁机进攻疏勒郡!

    跨越葱岭进攻疏勒,粮草运输乃是极大的问题,那五万大军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危机。趁此机会,蛰伏了许久的徐荣终于出击,轻松便将那五万大军击溃,不仅将丢掉的驿城全部收复,而且还杀入了克什米尔谷地,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都给占据!

    遭此大败,贵霜帝国内部的矛盾忽然爆发,康居和大宛摆脱羁縻,不再尊其为宗主国。而呼罗珊和花剌子模,也相继宣布独立,脱离了贵霜的统治。

    在内忧外患之下,胡毗色伽二世低下了自己的头颅,主动遣使与徐荣讲和。为了达成合约,他甚至愿意承认大汉对葱岭的主权……

    这种事情已经不是徐荣能够决定的了,不得不动用八百里加急,向马应请示。

    “徐荣这次立下大功了。”马应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不过他还是有些疑惑,不明白为什么仅仅只是击溃了五万大军,竟会对贵霜帝国造成那么大的影响。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贵霜乃是一个拥有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大国,地域横跨中亚和南亚,甚至与大汉、罗马、安息并称为欧亚四大强国。这样一个国家,怎么突然变得这么脆弱了?

    他不知道的是,哪怕没有这场战争,两年后康居、大宛等国一样会反叛,因为在胡毗色伽二世的统治下,贵霜帝国衰弱了许多,这才是根本原因。而这场战争,只不过是让这些事情提前发生了。

    如此一来,却是便宜了徐荣,以后在他的列传之中,肯定会将这些全部算作他的功绩……

    “要不要趁此机会攻入贵霜腹地,抢占更多的地盘?”

    马应忽然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不过很快就被他自己给否决了。

    虽然呼罗珊和花剌子模宣布独立,康居、大宛也不再承认贵霜为宗主国,可贵霜的综合国力却没有损失太多,至少核心地区都在。在这种情况下跨越葱岭攻打它,胜负最多五五开!

    不仅如此,从调遣兵马开始一直到将它击败,就算顺利的话最少也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在大汉还未统一之前,马应根本耗不起。

    犹豫了许久,马应最终还是选择与贵霜和谈。

    当然,就算要和谈,也要趁机狠狠敲上一笔,除了要胡毗色伽二世在国书上承认葱岭为大汉领土之外,还要他赔偿一些钱粮之类的东西。对了,贵霜的手工业似乎很发达,尤其是金属加工技术和珠宝加工技术,有不少值得大汉学习的地方。如此,在赔偿清单中还要再加上一些工匠……

    足足耗费了三天的时间,马应才将和谈条款制定好。当然,这只是初稿,因为对贵霜帝国的情况不是很熟悉的缘故,他准备将初稿发往商州,让贾诩和徐荣二人酌情增减一些。尤其是贾诩,马应准备让他作为和谈大使,全权负责此事。

    待将初稿送出去后,马应来到军机阁,开始查看葱岭那边的地图。北葱郡和中葱郡也就罢了,因为条件恶劣的缘故,养不活多少人,可南葱郡却不同!

    南葱郡将克什米尔谷地也囊括了进去,这里可是非常肥沃的地方,随随便便都能养活三十万人口!

    “必须将这里治理好,只要能将这里牢牢掌控在手,未来便能以此为据点,攻入中亚以及南亚次大陆!”

    马应捏了捏拳头,又准备进行大规模移民了。至于南葱郡现在生活的那些异族,抱歉,只能让他们挪窝了。

    因为还未和贵霜达成合约的缘故,这些暂时都只存在于计划之中……

    “主公,湟州刺史李参发来奏报,似乎与唐旄国有关。”才刚刚处理完葱岭的事情,胡虎又送了一份文书。

    “呈上来。”

    马应没有废话,立马接过奏报,快速浏览起来。

    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和移民,湟州辖下的海北郡、海南郡和黄南郡已经有了不少居民,加起来已超过二十万。而海西郡,因为地域广阔之缘故,也安下了五万人口。再加上已经初具繁荣的河湟郡,湟州治下之民已然超过了五十万!

    唯一遗憾的是,计划中的另外两个郡,迟迟没有纳入湟州。这两个郡在唐旄国的掌控之中,可经过这么久的努力,唐旄国还是没有归附的打算。

    为此,马应甚至都在考虑,要不要发动一场战争?

    当然,这种事情他暂时也只是想想而已,想要完全靠武力吞并唐旄国,也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毕竟,青藏高原上到处都是山川,再加上那些羌人熟知地形,就算打不过,人家也可以往山上钻,暂避锋芒。

    况且,马应现在也没精力征讨唐旄国,他现在的精力必须尽量放在统一大汉上。

    不过,这次李参似乎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奏报上说,有三个唐旄羌部落,主动请求内附。不过,怕影响与唐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他不知道该不该接纳,故而发来奏报,以请示马应……

第225章 公国() 
这三个部落所活跃的地方,正是马应计划中隶属于湟州的另外两个郡,其实就是后世的玉树州和果洛州。

    唐旄国说是说一个国家,但其实更像是部落联盟,名义上的大小女王对本部以外的其他部落,掌控力度并不是很大。正是因为如此,这三个部落才敢明目张胆地向李参表达内附的意向。

    当然,他们内附并不是没有条件的,他们希望内附以后,汉商能够给他们提供足够多的生活所需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限量供给……

    这其实是马应亲自下达的命令,为的就是逼迫他们内附。内附的话,肯定不会再限量,包括棉袄、棉被之类的高档商品。

    只这样的话,其实还不足以让这三个部落选择内附,真正让他们生出这种意向的,乃是与他们为邻的、生活在海南、黄南二郡的汉人。

    明明离得不远,可汉人却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一般,不仅家家户户都有棉被、棉袄这样的奢侈品,而且还有诸多铁器。他们富庶文明,可自己却贫穷落后。长期处于这样的对比之中,许多人都受不了,恨不得换层皮也变成汉人。

    当然,他们最初也想过劫掠这些汉人,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让自己也拥有和他们一样的生活。然而,驻扎在湟州的虎骑军让他们明白了一件事情——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

    从此以后,汉人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再次发生了变化,在富庶文明后面,还要加上强大两个字,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就在这时,湟州刺史李参开始宣传马应的政令,羌人部落只要愿意内附,便可入汉籍,成为一名光荣的汉朝人。

    这是什么?这是免费的绿卡啊!

    一时间,最了解汉人生活的三个部落都沸腾了,纷纷向自己的头人提议内附。如此,才有了三个部落请求内附之事。

    看完奏报之后,马应的心情非常好。虽然现在只有三个部落请求内附,但只要有人开了头,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他准备以这三个部落为典型,尽可能让他们过上富庶的生活。说白了,就是千金买马骨。

    有他们三个作为例子,必然会吸引更多的部落内附。长此下去,最多三年,整个唐旄国便会纳入大汉治下!

    想到这,马应立即草拟文书,准备让人送去李参那。文书上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接受内附,并安置好他们,最好在半年内,让他们拥有和汉人一样的生活水平!

    除此之外,他还让人送了一份湟州地图过去。湟州地图上不是五个郡,而是七个郡,除了河湟、海北、海南、海西和黄南外,还有玉树郡和临蜀郡……

    与高原上的唐旄国相比,益州南部的西南夷更受马应重视,也更让马应头疼。他派出使者和西南夷的那些首领们商谈了好多次,可这些人依旧不打算归顺。不出意外的话,是免不了一场战争了。

    兴平三年(196年)七月,一个消息震惊整个大汉——刘虞于邺城突发心疾,病故!

    在袁绍的支持下,其子刘和继位。

    而后,刘和开始了一系列册封。

    首先,册封袁绍为魏公,受九锡,建社稷,都冀州魏郡邺城。

    而后,册封曹操为梁公,同样受九锡建社稷,都豫州梁国睢阳。曹操奉刘和为天子,彻底摒弃了刘协。

    除此之外,刘和还册封孙坚为吴公,以扬州吴郡、丹阳郡、会稽郡和豫章郡作为其封地。孙坚受封,不仅摒弃了刘协,而且彻底和袁术分道扬镳,独立了出去。

    袁术得知此事后,差点被气得吐血,当即就准备发兵攻打孙坚。虽然孙坚受封四郡之地,然而真正被他掌控的只有吴郡和会稽郡,而且兵力也不多,只有三万。这也是袁术敢发兵讨伐他的原因。

    可是,袁术的大军还未出动,曹操那边却有了领兵南下之意,顿时吓得他不敢轻举妄动。他已经明白了,这是一场针对自己的、有预谋的行动,孙坚只怕早就和袁绍、曹操勾搭到了一起!

    此时此刻,形势对他非常不利,不仅四面受敌,手上的王牌刘协也差不多被废掉了。毕竟,一口气出现了这么多公国,而且全部尊刘和为天子,哪还有多少人会在意刘协?

    “袁本初,你这个贱婢之子,为何非要与孤做对?难道真以为你手中的假皇帝可以取代孤手中的真皇帝吗?”

    袁术在大殿中破口大骂。

    刘协坐在龙椅上,静静地看着他,没有说话。在他看来,之所以会冒出这么多天子和国公来,全都是袁术的责任,没有多少实力还非要将自己掳来扬州,玩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这下好了,不但没能号令诸侯,连带自己的帝位都快要保不住了,你个蠢货!

    就在这时,袁术似乎想到了什么,忽然转过头来,瞪向他,埋怨道:“若非你威信不足,曹操、孙坚等人,又岂会反尊刘和那个伪帝?你乃大汉之罪人也!”

    刘协:“……”

    袁涣看不下去了,出列道:“楚公息怒,刘和以公爵之位拉拢诸侯,我等亦可仿效之。徐州刘备素有贤明,且与曹操交恶,可为盟友。”

    “曜卿莫非要孤册封刘备为徐公?”袁术不悦道。

    袁涣叹了口气,“难道不册封他就不是徐公了吗?僭越之人这么多,也不差他这一个了。与其等他自号徐公或者受刘和之册封,还不如大方一点,以此结交他。”

    袁术最终还是妥协了,“好吧,就册封他为徐公。只是,纵使有刘备为盟友,与袁绍那俾子比起来,依旧势孤。不若,再册封马应为凉公如何?”

    “不可!”袁涣想也没想就否决道,“楚公,我等最大的敌人非袁绍、曹傲,乃是马应耳!”

    “可是,马应乃远忧,曹操、孙坚乃近忧。若无强援,只怕覆灭在即!”

    “楚公无须担心,其实我们有强援,有他在,曹操绝对不可能南下。”

    “谁?”袁术赶忙问道。

    “袁本初。”袁涣认真道,“他绝不会坐看曹操继续壮大。”

第226章 凉公,册封群臣() 
“楚公、魏公、梁公、吴公、徐公,天子的威信荡然无存。”

    将奏报放下,马应心中有些感慨。时至今日,所谓的天子,最多也就是个吉祥物了,不管是刘协还是刘和,皆是如此。

    “说起来,这些人都开始称孤道寡了,反倒是实力最强的我,还顶着一个骠骑将军的头衔。这么看的话,原来我才是真正的大汉忠臣啊!”

    当然,他这个忠臣也当不了多久了。在袁绍、曹操那一大票人称公之后,他已经压不下麾下文臣武将的呼声,包括荀攸、李儒、贾诩等人在内,全部联名上书,劝他登临凉公之位。不需要刘协或者刘和的册封,他完全可以自领!

    在这种情况下,他不能、也不愿再拒绝,象征性地推辞了三次之后,便接受了。

    兴平三年(196年)八月,马应受九锡,置宗庙,定国号为“凉”,是为凉公。封地暂时包括凉州、商州、湟州、益州、中州和并州。

    既然马应称公,自然不能亏待了一起打江山的文臣武将,一系列的任命和册封也随之开始——这也是一干文臣武将多次劝他称公称王的原因。

    “拜马超为平北将军,封永和乡侯;拜庞德为平东将军,封南德乡侯;拜徐荣为平西将军,封莎乡侯;拜张绣为平寇将军,封桃川乡侯;拜麴义为安夷将军,封新甲乡侯;拜杨阜为征虏将军,封左柳乡侯……”

    这六人乃是功绩最高的武将,尽皆拜为三品将军,封乡侯。乡侯虽无封国只食租税,但依旧地位尊崇。

    在六人之下,还有不少武将被拜为四品将军,封里侯。例如典伍、张辽、胡虎、高顺、成公英、雷定、梁宽、庞恭等等。

    之所以是里侯而不是亭侯,是因为马应治下并没有“亭”这个行政单位,乡往下直接就是里。里侯暂时都只食邑一百户。

    当然,改变远远不止这一点,在里侯、乡侯之上,除了有县侯之外,还有郡公爵位。看上去很大方,但这里的“公”却与马应现在的封爵完全不同,不开国,只食租税。食邑万户以上者,得封郡公。

    即使如此,郡公这样的爵位依旧非常恐怖了,毕竟这里的食邑皆是实封,并非唐宋时期的虚封。

    不过,之所以增加郡公这个爵位,卖个好,乃是为了众人接受另外一个变革——取消世袭罔替,采用递减承袭制。

    所谓递减承袭,即子孙若无足够功绩者,每承袭一次,承袭者只能承袭更低一级的爵位。例如父亲为郡公,若儿子没有足够的功绩,则只能承袭县侯;若孙子没有足够的功绩,则只能承袭乡侯。乡侯再往下是里侯,里侯再往下就彻底掉出勋贵之列。

    哪怕得封郡公,子孙不努力的话,依旧贵不过四代。

    如果换做大汉建国的时候,刘邦这样玩绝对会被麾下文臣武将喷死,可是现在,并没有多少人反对。因为只要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哪怕刘邦一直承若“国以永存,施及苗裔”以及爵位“世世勿绝”,但其实没有几个撑过了四代。刘邦分封的一百多个侯爵,到了汉武帝太初年间,就只剩下五个了。

    马应以此为例,向众人阐述了实行这种制度的原因。核心思想只有一个:采用递减承袭制并非我小气,而是为了各位的子孙后代着想。如果世袭罔替,没了压力,在这种安逸的环境下,你们的后代多半都会沦为废物,就如同汉初那些开国功臣的后代一样,终究避免不了被削爵的下场。而采用递减承袭制,你们的子孙后代就会感觉到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才会用功,才会成才。如此,才是保证世世代代富贵的正确方法啊!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当然,这些话并非马应直接说出,而是通过贾诩之口说出来的,包括递减承袭制,也是贾诩主动提出来的。而马应所做的,只不过是“含泪”准了他的提议而已。

    一位大方仁慈的君主,当然不可能主动提出这种伤害属下利益的制度,必须有人出来顶雷。而贾诩骨骼清奇,一看就知道很有这样的天赋。

    总之,爵位制度就这么定下来了。

    因为爵位制度的改变,原本那些只想奔个列侯(县侯)的文武大臣,现在都把目标定在了郡公上。

    除了武将受封之外,也有不少文臣谋士得受封爵。荀攸、贾诩、尹奉、郭嘉、李优、李参皆受封乡侯,食邑两百户到五百户不等。另外有贾彩、黄衍、赵昂等人,受封里侯,食邑百户。

    其实不只是乡侯和里侯,也有人受封县侯。

    册封刘范为安乐侯;任岐为柳中侯;张鲁为且末侯,食邑一千户到两千户不等。

    在当下,这三人的待遇看上去确实很高,但为了以后平定天下更容易一些,纵使马应不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