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蜀汉复兴-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因为,建立招贤馆,等同于说南汉不再恳求各大士族的人才出仕,宁可自己找寒门中的游兵散勇!不说是跟士族决裂,也是表明半决裂、闹僵了!所以,建立招贤馆是需要极大魄力的!

    历史上极少有人敢公开建立招贤馆,也就战国时燕国的燕昭王、汉高祖刘邦和曹操等人而已。

    眼下吴济、魏续等人欢喜,霍戈就面有隐忧,显然对刘寻跟士族闹僵的做法不看好,认为该去再求求士族的。就像刘备那样,带着礼物,三顾茅庐,站在房子外面躬身等候……

    可是现在刘寻面有欢喜,霍戈也不好当场反驳他,只得沉默,想着以后有机会了再劝慰。

    接下来,刘寻又跟臣子们聊了去巴东郡支援罗宪的事,途经犍为郡救援卻正的事、立招贤馆的详细事宜等。说话之间,御宴做好了,刘寻就跟他们边吃边聊。

    一直聊了约一个时辰,饭早就吃好了,盘子也收拾下去了。刘寻才和臣子们确定好南汉下一步各方面的发展计划。

    吴济等人告退。

    刘寻也要休息了。上午回来,到现在都大概下午一两点了,一直在操劳。还是赶紧休息休息,等到晚上朝议的时候,又要干活了!

    南汉政权建立的这十几天,倒有些忠心的臣子赶到了新兴王宫所在的滇城,想要觐见刘寻。有的忠臣自己事忙,赶不过来,也派了使者。另有,南汉通告天下的文书中提到了希望蜀汉各忠义之士都来投奔南汉,倒也吸引了一些人才过来,需要刘寻安排职位,算是一件喜事。不过这个需要私下里接见。

    蜀汉景耀六年,五月七日,下午酉时,新兴王宫。南汉的首次非正规朝议开始!

    朝议的人数变多了。新增了临时赶过来的牂柯郡太守长忌、兴古郡都尉张护雄和他的弟弟张瑛等人。还有南蛮的大虎、大熊两个。以及一些使者。

    滇城新兴王宫初建,还只有宫女没有太监。

    所以朝议开始时,是原先京都城里新兴王府的李老管家在王座旁高声喊道:“朝议开始,有事启奏!”

    李老管家六十多岁了,胖乎乎的。先后伺候了刘备、刘禅、刘寻三代主子,经验老道,忠心耿耿,就是很老了,走路好像有点颤。

    刘锐首先出列,把南蛮归附南汉的事情说了一遍。数万大军随时可以调用的消息让整个小朝堂的人脸上都充满了笑容,虽然他们事先已经知道这件事了。

    只有一点有争议。那就是刘寻承诺事后给南蛮人和汉人相同的地位和待遇!

    这件事有点开历史之先河的味道,跟当年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相似,颇有些惊世骇俗。

    当场就有人跳出来劝谏道:“王上,自古以来汉人才是上等人,周边蛮夷,皆是下等!岂能允许他们拥有和汉人同样的地位和身份?这有违祖制啊!还请王上收回成命!”

    他一边说一边还向霍戈使眼色,想要霍戈出来支持他。

    刘寻视之,乃是建宁郡丞周建。

    周建倒也是个忠心于蜀汉的臣子,奈何为人古板,固于儒家法度、祖宗礼法,不知变通。

    周建向霍戈使眼色,但是霍戈中午跟刘寻一块儿吃饭的时候,被刘寻苦口婆心的给劝住了。刘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费了一番口舌终于让霍戈对此事暂时保持了沉默。

    霍戈保持沉默不说话,只有几个小官出来,附议周建的提议,给他增加点气势。

    但是刘寻丝毫不为所动:“此事孤王已经决定,无须再议!”

    周建急道:“祖宗法制……”

    “好了”刘寻开口道:“祖宗法制是用来管理祖宗基业的。如今祖宗基业都要没了,你还用祖宗法制来管理什么呢?如今南汉政权危急,先讨论如何应对眼前局势、使我南汉得以保存。此事以后再议!”

    周建等人无奈,想到南汉政权确实危急,只好暂时退下。但是刘寻知道,一旦情势稳定,有了机会,这些固守礼法的家伙还是会出来坚决的反对这件事的!

    不过现在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随后匆匆赶来的牂柯太守长忌出列,拜见刘寻。然后先是把刘寻竖旗起兵、继续对抗曹魏的行为大肆夸赞了一遍。然后报告说,他主政的牂柯郡愿意全力支持刘寻。郡内几个对刘寻不满的官员已经被清理出去了,现在牂柯郡郡兵加县兵共约八千人,随时等候王上调遣!还有其余粮草、物资,也将全力支持南汉政权!

    刘寻大喜,终于又来了一个蜀汉死忠了!就说偌大蜀汉,怎么可能连几个死忠臣子都没有?虽然这个长忌在历史上没留下什么名声,但是支持自己就是好官啊!

    刘寻夸赞道:“长太守忠于汉室、能力出众,实在是我大汉不可多得的良臣!孤王十分满意,待南汉稳定下来,当封关内侯!”

    长忌大喜!刘寻这是在向他保证,等我登基,就封你为候!

    侯爵是爵位,跟官位不同。官位可能干上几年,就离开了。爵位可以世袭!自己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只要大汉不灭,爵位永远有效!想当年,关羽那么大功劳,也只被封为汉寿亭侯。可见爵位的珍惜!所以虽然关内侯是侯爵中最低级的,长忌也是欣喜非常。

    长忌对刘寻一拜到底:“谢王上隆恩!长忌必然以死报国!”

    刘寻点头。

    随后兴古郡都尉张护雄与其弟张瑛也出列,对刘寻拜道:“见过王上!”

    然后张护雄自荐道:“王上,听闻邓艾派遣大将胡烈正在攻打犍为郡。末将在兴古郡并无战事,因此和弟弟带了六千无当飞军,希望能够驰援犍为郡,御敌于国门之外!”

    刘寻再次大喜!张护雄两人虽然在历史上没什么名声,可是无当飞军好像在历史上还是有那么点儿名声的。这说明是精兵啊!记得无当飞军的创立者是蜀汉的一名开国将领,叫张什么来着?眼前两个人应该是他们的儿子。

    刘寻喜道:“二位将军忠肝义胆、勇猛无双,今能来此,孤王十分高兴!犍为郡抵挡胡烈大军,孤王也很是担心失守,二位将军来的正是时候!对了,张护雄,你弟弟现在身居何职?”

    张护雄答:“愚弟现在在末将军中做个都伯。”

    刘寻道:“屈才了。张瑛,孤王封你为灭胡校尉,和你兄长共同去驰援犍为郡,你可愿意?”

    却是要用官位笼络人心了,反正刘寻是王上,地位高,封官不要钱!

    张瑛心中一喜,对着刘寻拜道:“末将愿意!”

    蜀汉景耀六年,既公元263年。

    酉时,相当于晚上七点到九点。

    另外感谢书友“支持牛牛”、书友“KingofBlade”、“书友1936489912”、“书友1017297061”等人的打赏,以及各位书友的推荐票支持,今天继续三更!

    (本章完)

第71章 邓艾之死!() 
刘寻给张瑛封了官,可是并没有多余的军队给他指挥。他和他哥哥还是共同统领那六千无当飞军。

    好在张瑛在无当飞军里呆惯了,真让他去统领其他次一级的郡县兵,还真不习惯。所以也不在意。

    之后有一些地方官的使者出列,向刘寻报告当地的情况。还有他们长官的亲笔奏折。

    能派使者过来的地方官,多少对蜀汉都有些忠心。刘寻听着他们的报告,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容。

    卻正也派了一名使者过来,告诉刘寻,他在了解到胡烈率领三万大军过来后,知道保不住前面几座县城,就把所有的兵员、物资,以及尽可能多的百姓提前迁徙的僰道城了。现在僰道城有大军八千,物资足够用三个月。他一定可以守住僰道城,为王上保下一个安稳的后方!

    刘寻听的连连点头。末了,拿出新兴王大印,给卻正加封了一个王宫录事参军的职位!

    录事参军,是一军统帅的副官。卻正身为王宫的录事参军,就是刘寻的副官!可以在刘寻不在时,在不违反刘寻布置的情况下,调动南汉全境的小股军队!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充分显示了刘寻对他的信任!

    王宫长吏和王宫录事参军联合起来,在刘寻不在的情况,就可以行使王宫的基本大权!也就是掌握了南汉政权的基本运行权!这充分说明,刘寻有心推吴济和卻正两人上位,让两人成为南汉政权举足轻重的大臣!

    至于原因嘛,当然是不想看着镇南将军霍戈一家独大,主弱臣强。所以有意识地推两人上位,以便和霍戈形成三足鼎立的情况,最终集权于刘寻!

    卻正的使者跪下叩谢恩典,然后就退下站好了。

    随后,刘寻又宣布建立招贤馆,并且让吴济兼任馆长。

    这都是中午商量好的。

    下方突然得到消息的一堆臣子觉得刘寻太鲁莽了些。可是眼下士族都看不上南汉政权却是真的,建立招贤馆虽然有些出乎各臣子的意料,但也只是小小的惊讶一下。因此这件事并没有像给予南蛮人和汉人相同的地位那样,引起许多人的反对。

    最后,刘寻又对南汉这些天来发生的大小事务进行了安排,其实也都是中午跟霍戈他们商量好的,现在只是吩咐下去罢了。

    整整经历了一个多时辰,到大概夜里十点的时候,朝议才结束。皇宫正殿里的各大小官员、各地方官使者才纷纷回自己家或者临时住处去。刘寻也终于可以伸个懒腰,关上王宫的大门,跟侧妃和一众宫女们睡个好觉了!

    当然,累了这么一天。就算宫女们个个姿色上等,又精于歌舞,搁在现代就是女神,刘寻也没有心思去采撷她们了。只是让郭紫驭和萤火为自己沐浴一番,便歇息了。

    睡之前,刘寻看着一个个白嫩嫩的宫女,发誓等以后坐稳皇位了,一定一天采撷十个!

    ……

    一夜安眠,直到第二天太阳升起了才醒来。还好现在的南汉并没有正式的早朝,要不然连稍微睡个懒觉都不行了。

    刘寻醒来后,在一众宫女的服侍下,刷牙洗脸、穿戴衣物。然后御膳房就送来了足足十八个菜的早膳!

    刘寻一边喝着顶级御米熬的粥、大口吃着这些色香味俱全的菜,一边下令以后御膳房不准一顿饭就做这么多菜了!真是浪费!

    所以刘寻干脆拉着侍立在一旁的郭紫驭和萤火,让她们一起坐下来吃饭,免得太浪费。为此还得把大门给关上,因为她们两个地位低微,按照礼制只能在一旁站着,或者喂刘寻吃饭。要是让古板的臣子看见她们两个跟刘寻一起坐着吃饭,少不了又是一顿烦死人的劝谏!

    跟两大美女一起吃完饭,享受着她们的捏肩膀捶腿,刘寻立马就要投入今天的工作。

    工作多得很,任何一样决策,只要决定了,就要安排一堆人、调集各种物资去做好各个方面。可是安排人和调集物资又会涉及到其他方面!何况无论是开始还是结尾还是中间,只要出了大些的事,都要刘寻拍板决定。比如说……供那些地方官及其使者来滇城觐见的驿馆还没扩建好,招贤馆又要开始建立了。

    嗯,王宫还是一个各方面都不完善的王宫,属官的数量和种类都没齐全。还有,那些过来投奔自己的人也该接见接见了……

    百废待兴啊!刘寻努力工作。工作到一半,郡丞周建带着几个投奔者过来了。这是刘寻刚刚下的接见命令。

    刘寻宣他们几个进殿,打量一番,见到他们都是青年人。想来是心中有热血、胸中有抱负才过来了。要是老年人,就该十分圆滑,只想着享受了,才不会过来。

    几人在周建的带领下,向刘寻行叩拜大礼:“王上千岁千岁千千岁!”

    刘寻道:“各位才俊平身。”

    周建便从左边第一个开始介绍道:“此人乃是李密,字令伯,朱提郡累世名门李家之人,原为朝廷尚书郎,为人至孝。前两天过来投奔王上的。”

    李密?字令伯?

    刘寻一瞬间就想起来他是谁了!

    《陈情表》的作者啊!刘寻上中学时候背过的,挺长挺拗口的一篇文言古文。语文老师检查的死严死严的,背错一个字都要重背!

    所以就算穿越过来,刘寻依然还记得那篇《陈情表》。开头是: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不过现在李密应该还没写出来这篇文章吧?你看我都知道了,嘿嘿。

    周建看到刘寻发呆,提醒道:“王上……”

    “哦哦,李密啊。”刘寻反应过来。知道这个李密也是一位相当有能力的臣子,便笑道:“孤王听闻李爱卿自幼饱读诗书,在朝廷担任尚书郎也有一段时间了。想来对内政比较熟悉吧?可愿意主政一方,以助孤王?”

    李密一愣。主政一方?这最少也是一郡太守了吧?自己刚刚过来就受到如此重任,是很大的恩宠啊!即使自己之前在蜀汉朝廷担任过尚书郎。

    于是李密连忙躬身拜谢:“谢王上信任,微臣不胜惶恐!”

    只是他一边拜谢一边在心里嘀咕:眼下南汉还有地盘给自己主政吗?

    刘寻不知道他心中所想,笑道:“如此便好。孤王明日便要带领大军去支援永安都督罗宪。那巴东郡有不少县投降曹魏了,刚好趁机收复过来。就让李爱卿主政巴东郡如何?跟罗宪一文一武,刚好相得益彰!”

    李密明白过来,原来是罗宪所在的巴东郡啊!连忙再次拜谢:“谢王上隆恩!臣愿肝脑涂地、报效王恩!”

    第二更奉上。

    一天三更真累人,?第三更可能时间上晚些。

    (本章完)

第72章 姜维献计() 
等刘寻确定了对李密的安排,周建便去介绍其他人。

    然而大多是籍籍无名之辈,刘寻没有一点印象。

    当然,不能因为他们在后世没名气就否定他们,只是不好判断他们的能力到底有多高。

    见他们大多是文士,刘寻就暂时把他们安排在王府里当幕僚,平常的工作就是帮助吴济,维持王府运转。等过段时间看看他们做的如何,再另做安排。

    只有最后一个名叫廖成的,介绍家世的时候说是老将廖化的孙子。而且他爹其实不允许他来投奔南汉,但他却一腔热血想着建功立业,来了个离家出走!就到了这滇城。

    刘寻看看他,不过十六七岁,身高七尺,脸色白净,倒也宽肩细腰,像是个常练武艺的。不过就算有些武艺想来也不太高。

    但是谁让他爷爷是号称“三国活化石”的廖化呢?

    蜀汉的廖化,跟吴国的丁奉并列号称为“三国活化石”。

    廖化年轻的时候跟随张角进行黄巾起义。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跟他的结义大哥周仓一起投奔了关羽。后来关羽死了他没死,周仓死了他没死,刘备死了他没死,诸葛亮死了他没死,姜维死了他还没死!

    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经历整个诸侯争霸和三国鼎立的时代,直到晋国一统天下他才死!把三国经历了个囫囵圆!

    现在廖化还在姜维手下当将军呢!

    跟廖化相似的还有东吴的丁奉,也是经历了整个三国时代!

    出于对老将的尊重,刘寻只好把廖成安排在身边当了个牙门将,看看他能有多少本事。

    来投奔南汉政权的,当然不只是这寥寥几个人。但是一些身份普通的游侠、军士、小吏等就不用刘寻亲自接见了,霍戈、吴济、魏续等人就看着他们的能力给他们安排职务了。还有的卻正感觉能力不错,直接就在犍为郡给截胡了。

    接见完了这些人,刘寻再一次处理行政务来。终于在当天下午把眼前的政务处理完毕。

    总算有一个晚上没有事儿了!因为去永安要明天早上才出发。

    无政一身轻啊!刘寻吩咐御厨做一大桌子美食,再搬出度数很低,很难喝醉的甜米酒,就着五月八日不怎么圆的月亮,准备在御花园中来一场附庸风雅的饮宴。

    当然,王宫的大门早就关上了。花园里的青翠植物那么生机勃勃,再加上一圈儿莺莺燕燕的宫女们,没准还有郭紫驭的舞剑,此情此景,如此美好。当然是和一众小美人们花前月下的好!要是不关王宫的大门,万一哪个没眼色的臣子进来了,岂不是扫兴?

    至于说那个住在靠近王宫门口的李老管家,已经六十多了,人老了顶不住熬夜,早早就睡下了。

    只有御膳房的大厨们苦着一张脸,有苦说不出:早上刘寻还命令他们以后一顿饭不许做那么多菜,晚上就命令他们做饮宴美食。你到底是让我们做许多菜呢,还是不让我们做呢?

    大厨们暗暗流泪,谁让人家是王上呢!

    月上树梢、初挂东天,如水般的月光洒遍了整个天地。偌大的王宫中,亭台楼阁、假山流水,还有许多绿茵茵的树木、花草,平添了许多生机。

    精致而又开阔的王宫花园中,刘寻躺在一张太师椅上,前后上下的摇啊摇,郭紫驭侧躺在他怀里,犹如一只蜷缩在主人怀里的小猫。

    刘寻一边抚摸着她光滑如缎的背脊、闻着撩人心魄的处子体香,一边看着萤火指挥宫女们把一道道菜肴端上右边的桌子上。

    远处是苍翠欲滴的草木,有的刚开始结果子;近处是身段、风情各有不同的宫女,多在羡慕地偷看着能躺在刘寻怀里的郭紫驭;怀中感受着温软如玉的侧妃娇躯。刘寻此刻在思考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这算不算是一种混搭呢?

    不一会儿,宴席摆好了。萤火恭请她的王上入席,坐在最主座。然后偷偷坐在刘寻身边,皱着鼻子道:“主人,你今天只抱了紫驭姐姐一个人,还没有抱萤火呢……”

    说着语气很是委屈,好像吃了多大的亏似的。

    刘寻笑了,吓唬她道:“好啊!小家伙胆子大了是不是?没经过本王的允许,都敢擅自坐下了!看本王不打你棍子!要打一百,不,一千棍!”

    萤火知道刘寻只是说说而已,不舍得真的打她。便赖着不起来,抓着刘寻的衣袍可怜兮兮地道:“那主人打吧!呜……把萤火打死了,萤火,萤火也不舍得变成鬼来纠缠主人。只祝愿主人和紫驭姐姐恩恩爱爱,生一大堆王子了。”

    郭紫驭被说的脸色通红,过来捏着萤火的脸道:“小浪蹄子,讨打!”

    却是刘寻喜欢捏萤火的脸,被郭紫驭学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