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燎与十数名弟子跪在地上,用手扶着早已气绝多时的林垠袍角嚎啕大哭。
然后众弟子们小心翼翼地林垠的身子,将他从白绫上托起来,然后再扶着他的衣冠平放在地上。
众弟子们都在林垠身旁大哭,林燎也是垂泪道:“山长,你为何不与我说一声。”
几名弟子边哭边道:“山长,宗海师兄,已是说通了贺知县,我们书院不用闭门了。你听见了没有?”
“山长!你叫我等不可重义轻生,自己却又何如此践行?”
黄碧友顿足自责道:“我们还是来迟了一步。”
陈行贵蹲在地上道:“你现在说这个有什么用?”
书斋里几十号人跪在林垠身旁,有弟子,也有斋夫,打扫夫。
林延潮在斋旁的桌案上拿起一张写有字的白纸,白纸旁搁着一支笔。
林延潮托起纸来,手腕微微颤抖,但见白纸上写着几个字。
生前一管笔,死后一缎绫。
林延潮看了这几行字,不由感叹,山长真是一位真正的儒者,就算临去之时,也没有一句怨怼之言。这等涵养非几十年之功,不能达到的。
林延潮身旁几名弟子,从林延潮手里取过纸来看后都是道:“这是先生的绝笔。”
林燎站起身来看完林垠绝笔后,对四周哭泣着弟子们道:“哭什么!哭哭啼啼似个女人。”
四周的弟子都听了林燎的话,都是止住哭,咬着牙令自己不哭出声来。
林燎看向诸位弟子道:“山长此去犹如东汉范滂,虽死犹荣。人固有一死,然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山长之死,乃不辱身而死,不求生害仁而死,求仁得仁,死无可憾!”
林燎说着说着,亦是停住了梗咽的难再说一句,最后只能施礼向林垠尸身长长拜下,然后扭头走出借庐斋。
一旁的弟子们当下也是一一至林垠身前,行大礼叩拜,然后走出书斋。
轮到林延潮时。
林延潮见了林垠安详的面容,默然了好一阵,心底想起平日他对自己谆谆教导,想起了当初他与自己说,他虽年纪老迈,不知能再活多久,却想看到自己进士及第那一日的风光,可眼下……眼下。
林延潮不由心底一阵难受,最后才一拜,起身走到屋外去。(未完待续。)
第两百六十章 自问()
西山,下着一场泼天大雨,寺庙外大雨滚落,好似有人拿着鞭子在抽在打。
但见天地昏暗无比,浩瀚的暴雨声充斥在耳中。
林延潮坐在僧房的廊下与一僧人对弈,这天地咆哮般的大雨透了进来,雨水飞溅打湿他的青衫与对面僧人的僧袍上,都是浑然不觉。
自山长逝去后,林延潮又回到了这西山的寺庙,避世而居数日。
林延潮隐居在此,借着下棋打发心底的忧思。
大雨之中,黑白的棋子点在方寸的棋盘上,清响被雨水声盖过,林延潮与那僧人都不肯因突然的大雨,而是中断对弈。
对面的僧人道:‘檀越,看来这棋你似要输了。‘
林延潮道:‘大师与我于棋道,都是野狐禅,下着玩的,何必认真。‘
僧人笑着道:‘檀越,就算野狐禅也要胜负。‘
林延潮与僧人道:‘出家人对胜负也这般执着吗?‘
僧人道:‘不,是贫僧看到了胜负,檀越看到了执着罢了。‘
林延潮忽而问道:‘听闻当年文丞相被俘上京后,遇一高僧传之大光明法,此法可破心中执念,看透生死,不知大师可会?‘
僧人道:‘贫僧不会,但想当然尔。‘
‘怎么说?‘
‘世间八万四千法门,诸法平等,法法无二,在于抉择二字,就算贫僧修行的,是不是大光明法又有如何?‘
林延潮听了点点头道:‘在下老师逝去,心中不能解,故而才想到了文丞相。‘
僧人道:‘令师逝去,贫僧也有听说。令师与文丞相都是以身践道之人。正所谓拼一口气,点一盏灯,令师与文丞相都是以己之身为灯,照亮后人,着实令人敬佩。‘
林延潮道:‘我知,佛家有传灯之说,传灯乃传法,灯火相传,辗转不绝。但何为气呢?‘
僧人笑了笑道:‘理宗说气理二物,但贫僧却觉得气即是理,这要檀越自问了,你的气和理是什么呢?‘
林延潮闻言陷入沉思。
僧人说的不错,拼一口气,点一盏灯。点灯燃己而照人,但什么叫拼一口气呢。
气这东西说来玄之又玄,但如文天祥的正气歌为何能千古流传,是因为他的文章里有一股气。
林垠说过,若是读书人身上没有这口气,做人就没有骨头,写出的文章就不能看,就算文章作得再花团锦簇,也只是冬烘先生。
林延潮当时不解,至今想起,自己的文章里,就缺了这一股气,但这股气是什么呢?
如他乡试文章作得虽好,但事后看刘廷兰翁正春等人的,自觉得还是逊色一筹,但他们不如自己是因为自己正好揣摩到主考官的心思罢了。
林延潮百思不得其解,在寺庙里住的更长了。
这一日山上下起雨来,林延潮心底困思不能解,闷得难受,于是动起念头下山走走。
林延潮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踏芒鞋,手持竹杖,在山间小道随意乱走。
不知不觉,林延潮走到一山上,看着山下的村落,雨水浇灌下村落上冒着一阵白雾。林延潮突然记起这不是当初自己求学的张厝村吗?
林延潮走到村外田边的阡陌上,雨水浇溉过山边的草木,焕然一新。
故地重游,但路上的村民,都早已是不认得自己了,只是在看见自己蓑衣下的青衫,还以为是哪位秀才下乡了。
村口进士牌坊依旧耸立,洪塘社学里孩童们清脆的读书声从里面传来,一种久违的感觉从心底升起。
林延潮走进社学,乡间社学门一推就开,门里也没有大社学里的斋夫上来闻讯。
院子里的龙眼树早已是亭亭如盖,明伦堂上朗朗读书声一遍又一遍传来。
林延潮走到廊下,将蓑衣斗笠放在墙角边滴水,透过窗格看去,老夫子并不在。
至于社学里儒童们,也不是当初的同窗,但见儒童一个个背着双手,听着胸膛,满是稚气的脸上,认真地念着人之初,性本善。
林延潮忽然想到,为什么孩童时候读书很欢乐,但后来长大后大家读书却渐渐变得辛苦了。
刻苦勤奋这样虽是不错,但读书读得苦了,就是路走错了。
背了一阵,儒童们背书声不知什么时候停下了。
林延潮沉浸在沉思里依旧不觉,直到一名儒童走到了自己面前问道:‘请问你会念千字文吗?‘
林延潮蹲下身子,看着儒童明亮的眼睛道:‘会啊!‘
那儒童道:‘我们先生病了,两三天没来社学了。先生辛苦,我们不敢催,这几日我们三字经都背了几百遍了,想学千字文村里却没有一个人能给我们讲,你可以来教我们吗?‘
‘好。‘
林延潮整了整衣冠,梳理了一下发鬓,他记得林垠,林诚义当初与自己讲课时,都是很注重仪表的。
自己也当以灯传灯。
林延潮走到明伦堂上,看着桌案后儒童们一双双明亮,渴望求知的眼睛。
‘这是你的书,咱们社学就五本千字文课本呢,这本是最好的了。‘那男孩给林延潮递上一本翻得皱巴巴的书。
林延潮看了书,愈发熟悉,这书不正是自己在社学里,用得那一本吗?
林延潮一点一点地抚着书页心底道,真是好久不见了,老朋友。
林延潮将书还回去道:‘你们拿去看,这千字文我会背啊!‘
‘是吗?太好了。‘
这男孩捧着书下去,所有儒童都是端端正正的坐着。
林延潮背着手,朗声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念!‘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念!‘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念!‘
。。。
林延潮一字一句地念着,下面的儒童听得无比认真,仿佛如海绵般一点一点汲取的水分。
看着儒童们求知的眼神,林延潮想起了种种过往经历,红尘十丈,磨志读书,科试连捷,乡试解元,山长身死,这一幕幕都在眼前浮现。
林延潮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苦苦追寻的道理,不就在眼前吗?(未完待续。)
第两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
在圆滑世故为成功学的今日,林延潮深感那个时代道之不行。
穿越到这个时代后,他中了举人,在这紫醉金迷之世里,沉迷久了,愈发热衷于权力钱财,愈加沉沦下去。
而今林延潮从这些孩童的求知认真的脸上,仿佛看到自己读书时的初衷。
窗外的雨渐渐已是停了,天空放晴。
朗朗读书声回荡在社学,令路过的村民们不由驻足旁听。
一篇千字文讲完。
林延潮忽问道:“你们来社学读书是为了什么?”
下面儒童嘻嘻哈哈的,一人抢先道:“我说,我说!”
林延潮点点头道:“你先来!”
对方站起身来嘻嘻笑了一阵道:“我又忘了。”
众儒童哈哈一阵大笑,林延潮温言道:“你先坐下,想好了再说。”
这时另一名儒童道:“我读书是为了识字,将来好如我爹一样,替人家算账!”
林延潮点点头指着另一人问道:“你呢?”
这儒童犹豫了下道:“我不知干嘛要读书?但爹娘叫我来读书,我就来了。”
众儒童又是一阵嘻笑。
一人大声道:“我努力读书,是为了将来娶我们家隔壁的阿花!”
众儒童们顿时一并刮脸嘲笑道:“羞,羞!”
那说要娶阿花的儒童,顿时红着脸低下头。
林延潮也是莞尔一笑。
“那大哥哥,你读书是为何啊?”
林延潮忽然想起这个问题,自己刚入书院时林垠问过自己,自己用孟子的话,答说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而今林延潮看着儒童们,笑了笑道:“大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吧!”
儒童不解问道:“这句话出自哪里?”
林延潮道:“出自大学章句,以后你们会读到的。”
“大哥哥,你能再给我们读一遍千字文吗?你声音很好听啊!”
林延潮点点头,于是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念!‘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念至一半,林延潮却见门外人影一闪。
林延潮当下大步走出门外道:“归贺兄!”
对方被叫住回头,勉强拱了拱手道:“原来是你来了!”
林延潮道:“先生不在,我在教他们千字文,你也是来替先生来的吗?”
张归贺点点头道:“先生近来时常病,下不了床,却惦记着学生。我虽连童生不是,且在家读书准备明年县试,但偶然来代一代课还行的,不过既是你来了,就用不着我了。”
林延潮道:“那倒是我越俎代庖了,不过在下好歹也是这社学弟子,先生有病,弟子服其劳也是应当的,对了先生,病得如何?”
张归贺道:“都是老病了,先生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张总甲想要换一名先生,但社学里的学生们却舍不得他走,他也不愿意走。”
林延潮听了诧异,没料到说话尖酸的老夫子,竟然这么受学生爱戴,这画风不对啊。林延潮道:“既是如此,我就放心了。”
林延潮与张归贺一并望向明伦堂里,那些儒童们,然后聊起来来。谈及过去事,张归贺忽道:“五年前,我们二人就在堂上同窗共学,我觉得院里龙眼树是那么高那么大,待后来虽不觉得了,却现在念起以前来。”
林延潮听了这话不由感触甚深。
“先生?你怎么来了?”
张归贺站起身来,林延潮亦是见老夫子走进社学大门。
明伦堂里的儒童们,一见老夫子都是涌了出来,一并拥在他的身边道:“先生,你来了!”
“先生,你病好了吗?”
老夫子比数年前所见更苍老了几分,但见他对儒童们倒是十分和蔼地道:“还好,在家不放心,看看你们,我不在时候,你们有没有用功?”
儒童们一并道:“我们有用功!这位大哥哥还教我们千字文呢?”
但见儒童们一并指向了自己,林延潮双手环起捧前,走进三步,向老夫子行了弟子礼:“弟子林延潮,拜见先生!”
老夫子面上错愕一抹而过道:“你今时今日的地位,还朝我一个童生行弟子礼做什么?当不起,当不起。”
没错啊,还是这么酸!林延潮却正色道:“先生,一日为师,终身为师。”
老夫子摇了摇头道:“我哪里算你什么老师了,以后休要提起,我不会认的!”
林延潮恍然不觉地道:“听闻先生病了,弟子甚为担心。”
老夫子听了咳了两声道:“老毛病了,没什么大事,我在家数日,本担心这些弟子拉下功课,听闻你来教他们千字文,也算是有心了吧。”
林延潮道:“本来是归贺兄教的,弟子不过早来一步。”
一旁儒童拉住老夫子问道:“先生,这位大哥哥是谁啊?”
老夫子看了林延潮一眼,很不情愿地解释道:“他今科的解元郎,当初也是这社学的弟子。”
众儒童们听了都惊呆了:“原来是举人老爷!还是解元郎。”
林延潮道:“还是继续叫大哥哥好了,举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虽林延潮这么说,不过众儒童们还是投来一片崇拜的眼光。
“大哥哥,你当初真的也是我们一般,在这社学求学,然后考中的解元的吗?”
林延潮点点头道:“嗯,是啊,我也是你们先生的弟子呢,算得上你们前辈。”
众儒童都是雀跃。
“别人都说我们社学又旧又破,能出一个秀才已经是顶天了,没想到出了一位举人。”
“哪里,还是先生厉害,先生教出了举人,自己不是更厉害吗?”
老夫子脸红了起来,又咳了几声。
林延潮笑着道:“是啊,所以你们要好好读书。”
“没错,好好读书,将来中举人,当解元!”
林延潮笑着温言道:“能当解元固然是好,但读书不是让人和别人成为一样。你们要记得当初为何去读书,在我看来,想算账识字就去算账识字,想娶阿花就娶阿花,就算为了爹娘读书也没什么,将来不要忘了孝敬爹娘就好了。”
说到这里林延潮顿了顿道:“如你们的先生,虽没有中举人,他读书为了教授弟子,将来必有桃李满天下一日,在我看来,这比读书做官更值得敬重啊!”(未完待续。)
第两百六十二章 修齐治平()
林延潮这一番话,在场的儒童们多是没听懂。
而老夫子,张归贺都是唏嘘的说不出话来。
老夫子偷偷转过头,拭去眼泪,但嘴上仍是道:“尽在这胡说八道。”
教完千字文后林延潮,与老夫子,张归贺二人一并在社学里聊天,渐渐的乡里熟人也是陆续来了。
先到的是张总甲,他儿子张豪远中了童生后,去了凤池书院求学,搬到城里住了,还成为了林延潮文林社社员。而张总甲仍是留在张厝。
至于张经的子孙张享,则是去坐监了,不在本地。
现在众人听闻林延潮回到乡里,都是要见见这从洪塘社学走出去,中了解元的少年。林延潮以往的同窗,如张嵩明等人也是赶来。
十几名在社学读书的小伙伴们,都早已是长大,脱去了少年时的青涩,唇边还蓄起了胡须。
少年时同窗见面,不免感慨一番,林延潮一一拱手见礼,这些同窗们都是道不敢,连避身行了大礼。
多年不见大家自是多了不少隔阂,生分了许多,林延潮见了众人也是很多话想说,但都是憋在心底,不知说些什么才好。
当下林延潮拿了几两银子,塞在张总甲手里道:“我与诸位同窗许久没见,想请大家吃个饭,劳总甲给我摆几桌体面些的酒席。”
张总甲听了连忙道:“解元郎,这可使不得啊,你是客,我作个东道才是,这可使不得。”
张总甲坚决不收,然后到宗祠里张罗酒席。
张氏宗祠就是当初胡提学,周知县见林延潮的地方,张总甲替林延潮摆了三桌酒席。
酒席上酒过三巡,众人都是隔阂消去,话匣子打开。
林延潮打听众人的消息,五年了确实变化很大,如张归贺,张嵩明等于还在读书,准备明年的县试,但很多当初的同窗都是早早地,放弃了读书考功名之路,他们要么作伙计,要么去在家耕田务农。
有数人早早就成了亲,连小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但大多数人都是为生活奔波烦劳着,没有考上功名仍是在苦熬着,在家务农生娃倒是轻松一些,但税赋杂役很重,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一名同窗问林延潮道:“解元郎,你现在是举人,也算是老爷,不用缴粮纳税,你能不能与那些当官的说句话,让他们少点税,缓一缓,让咱们百姓们喘口气。”
林延潮听了惭愧地道:“缴粮纳税的事,我说的不算。”
这同窗叹了口气道:“我也就是这么一说,但日子难啊。”
林延潮道:“诸位我家在城里开了个倾银铺,若是你们要去官府缴税纳银,可以去城里这家铺子里兑银,报我的名字,必是照顾各位乡亲,说来惭愧,我虽中了举人,但能帮大家的就这么多了。”
众人听了都是道:“哪里,哪里,解元郎有心了。”
当夜林延潮喝了很多酒,与诸位同窗说了很多话,这一刻有点类似大学重聚,当年的同学一起在唱‘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的感觉。
自从踏上功名之路后。林延潮是第一次这么放纵自己,让自己宿醉。
当夜林延潮鼎鼎大醉,在张总家的家中,睡了一晚上。
次日,林延潮一大早就醒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