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文魁-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百六十五章 朝贡仪() 
马译官他们说这番话,也是出自肺腑,林延潮自然听得出来。

    诚然林延潮,也觉得马译官他们说得有道理,若是朵颜部本对大明就坏有不臣之心,那么林延潮这篇国书写得再好,也有什么用呢?

    真的只是白费功夫,徒然抛媚眼给瞎子看。

    三人说完,林延潮笑了笑道:“几位言之有理,正因为如此,故而朝廷对朵颜部可是丝毫怠慢不得,我写这国书,不为了自己升官,而是为了述我上邦之礼,让陛下的善意,如数转达给朵颜部首领,至于朵颜部上下如何看,不在我考量之内。”

    马译官见林延潮这么说,不由敬佩。

    最早倭给大隋的国书,写日出之处天子致书,日落之处天子无恙。

    隋炀帝看了大怒,朕是天子,你也配称天子吗?给朕滚回老家去。

    后来倭国外交使节学聪明了,翻译给隋朝的国书里自称臣,再将隋朝的国书给自己家老板看的而称天子。

    两国使节对此心照不宣,大家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因此有了这一套,起草国书的大臣,都是力争将己方的国书,能写多漂亮,就多漂亮,取悦天子用的,至于译书写得如何,大家就不讲究了。

    马译官他们也翻译过不少国书,那些翰林们也是确实将诏书写得很漂亮,可谓煌煌之言。

    不过他们只顾得自己这边写的高兴了,对于这样煌煌之言的诏书,那些华丽的词藻如何翻译成夷语就不那么在意的。

    本来国书首先是给外邦人看得,再给自己人过目,但他们这般写,纯粹是为了让天子高兴而已。所以林延潮不论汉文蒙文宣表都写得如此认真,这才让他们由衷的感到敬佩。

    见事已办妥,林延潮对三人道:“各位这几日来,与本官一并草拟国书已是辛苦了。明日陛下召见使节后,本官必会为各位请功,到时必有赏赐。”

    三人这几日都是被林延潮抓来‘加班’,早是一肚子苦水,但听见林延潮肯为他们向天子请功,都是满脸的惊喜交加,一并道:“这点微末功劳竟也能上抵天听,中允此恩此德,下官等不知感激才好。”

    见三人一副惊喜不已的样子,林延潮微微笑道:“尔等尽心替本官办事,本官岂会没有回报。诸位早些回去休息,明日还要随我一并至金銮殿上面圣呢。”

    “是,中允。”三人一并大声应道。

    次日天还未明,五城兵马司的官兵,起了大早,将东安门外上卧在沟渠里旁的乞丐,流民都是驱走。

    朝参官的车轿,在宫门前的下马牌停下。

    官员随从们提起风灯,然后腰悬牙牌的京官,持着堪合牌的外官下了马车,走过金水桥在门籍上画卯,守门的指挥千戶验过形貌,再查过牙牌,方才放入宫中。

    林延潮也是下了马车,进了大明门后,遇到马译官三人。

    这时东方已泛起了鱼肚白,走过大明门后,但见千步廊上,大汉将军手执戈矛护道而列。

    凛冽的北风吹来,身材魁梧的大汉将军们目不交睫侯立在御道两旁。

    林延潮知今日番使朝见天子,故而这排场小不了。

    一般的常朝仪在皇极门就好了,但这一次番国进表朝貢,则是御殿仪。天子是要在奉天殿上召见番臣,展现泱泱大国,四海来朝的气象。

    这样大场合下,马译官三人都是有些忐忑,林延潮笑着对三人道:“反正国书几样格式,我们都已是拟好,以往如何就如何好了。”

    三人都是擦汗道:“是,请中允先行一步,我等会同侍礼司后再去金銮殿上面圣。”

    林延潮点点头,料想一切都已是安排计划好了,这等蕃国来朝的大事,礼部,侍仪司,会同馆那边肯定都是操练过很多次了。

    料想中间出意外的可能很小。自己在朝仪时,只要待番臣进表后,自己当殿起草宣表就好了,其他并没有什么是自己要做的。尽管林延潮这么想,心底还是有些紧张,料想来这是他第一次遇到为皇帝起草国书的情况。尽管主角是皇帝与番使,自己身为配角,这个戏份还是有些重,不是纯粹跑龙套的。

    所以林延潮自嘲地笑了笑,走到午门朝房。

    在朝房里等了一阵,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三位阁老陆续来了。

    他们今日都穿着朱红色的蟒袍,以示郑重。

    张四维先将林延潮叫来道:“林中允,今日天子答谢番使的宣表,你心底可有底子?”

    说着一旁坐在椅上的张居正,申时行也是看了过来。

    林延潮从袖子里抽出草拟的宣表来道:“回中堂,这是下官这几日视草的三份宣表,各以蒙文汉文写好,请中堂过目。”

    张四维满意地点点头,当下将蒙文的稿子放在一旁,只拿过汉文的宣表过目,然后对张居正道:“元辅,你看林中允处事真是周到。此三份宣表篇篇都可与平夷诏媲美。”

    张居正捏须,不阴不阳地道:“是么?”

    张居正持这个态度,张四维将宣表递还给他淡淡地道:“我看这一份还算贴切,其他两份还是有些不足,文辞太过了,到时就用这一份吧!”

    林延潮称是一声,然后就站到了王家屏几位讲官的圈子里。翰林里虽按年资来排名,但总得而言,讲官的地位,是要高于史官的。

    林延潮在检讨厅里才混了一年多,就火箭似的升至了日讲官,与王家屏,朱赓这些前辈,一并出入文华殿,这身份地位岂是与当初史官时可以同语的。

    故而萧良有,张懋修他们依旧在史官圈子里混着,而林延潮已是在王家屏,朱赓这圈子里谈笑了。

    此刻一旁翰林都是露出羡慕的眼神。为天子视草诏书,这是翰林一生的荣耀。一般的诏书也就算了,还是诏告四海的国书。

    萧良有,张懋修二人将这一幕,都看在眼底。

    萧良有道:“这林宗海可正是风头正劲。”

    张懋修哼了一声道:“未必啊,也许是木秀于林呢?”(未完待续。)

五百六十六章 无耻() 
就在众官在朝房里歇息时,等候着朝会时,外间有人推了门进来。

    众翰林心道,这是谁这么急匆匆的,都快上朝了,你才赶到。

    众翰林纷纷转头看去,刚看了一眼,就立即挪开了视线。原来进入朝房之人乃兵部尚书方逢时。

    以文臣领戎事,方逢时顾盼间极有威势,在房内随意一扫,无人敢与他对视。

    只是众翰林们都是在心底惊讶,兵部尚书怎么会在这个时候进入朝房?有什么事朝会后再说不好吗?

    方逢时走到张居正面前行礼后道:“元辅……出大事了。”

    “大司马,什么大事?”张居正问道。

    此刻林延潮与几名日讲官就站在张居正,方逢时左近。但见方逢时俯下了身子,低声与坐在椅上张居正说话。

    这几句话,林延潮当然听不清,他也不会去听,因为兵部尚书与首辅商议的必是军机大事。自己在旁听了绝对不好,于是林延潮与王家屏他们,早早地就退开几步,到一旁聊天。

    虽听不见他们说什么,但林延潮看见,张居正整张脸顿时黑了,右手五指紧紧抓在椅背上。

    之后张居正吸了口气,与方逢时道了几句,方逢时点了点头然后匆匆离开朝房。

    张居正又与张四维,申时行又商量几句。他们交谈得很快,大概是很快就拿出了决断。

    这时张四维却是往林延潮这看了一眼,与张居正说了几句话。张居正听后微微点了点头,转过头去继续与申时行说话。

    而张四维走过来道:“林中允,过来说话。”

    林延潮心底不由惊讶,令张居正都如此动怒的事情,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不过林延潮面上却十分镇定,行了礼随着张四维到了一旁问道:“不知中堂有什么吩咐的?”

    张四维点了点头,脸上有几分凝重:“方才元辅接到辽东军情,月前黑石炭部万骑进犯辽阳,副将曹簠率军追击,追至长安堡,遇伏兵,千总以下几百官兵战死,战马损失数百匹。”

    张四维说得很详细,林延潮顿时震惊,这是大败啊!在李成梁治下的辽东,竟也有此事。

    但林延潮心想,这黑石炭听说出自泰宁部,而朵颜部与泰宁黑石炭部同为朵颜三卫,眼下都是忠于土蛮汗,两家也是交好的,这一次进犯莫非朵颜部也有干系。

    果真张四维道:“这一次黑石炭部进犯辽阳,兵部职方司禀告,正有朵颜部阴为向导。”

    林延潮心道,这边袭击了明军,这边又排人来讨贡赏,真他妈无耻。

    “此事尚没有实据,眼下还不能拿朵颜部如何,但赏赐必会少了,至于原先的宣表你就不能用了,重拟一份要在表里重重告诫朵颜部。”

    说完张四维叹了口气。

    林延潮突然想到,王崇古与张四维都是隆庆时一力促成‘俺答封贡’的人。

    最早王崇古,张四维都一并提议,让蒙古左翼,蒙古右翼一并封贡,给与土蛮汗,俺答汗同等待遇。

    后来俺答汗封贡,但土蛮汗封贡之事,却不了了之。张四维或许在感叹,若是当初也给与土蛮汗封贡,开放互市,可能现在辽东就不会出现蒙古骑兵屡屡犯边之事了吧。

    不过眼下林延潮更关心是,既是出现了黑石炭部犯边之事,那么自己这几日准备的宣表草稿可就都用不上了,一会宣表可就要重写了,这到时就不好办了。

    林延潮正在思考此事,这时景阳钟响,朝会开始了。

    林延潮来不及多想,随着众官员们鱼贯来至午门前列队,然后随着戴梁冠穿朝服的绯袍大员们后,在大汉将军的注视中,经过入朝象摆的象鼻桥后,由午门左右掖门进入。

    文武百官经午门后,再经过皇极门东西的弘政门和宣治门入了皇城,直往皇极殿去。

    既是御殿仪,当然在皇极殿举行,这也是林延潮当初金殿传胪的地方。

    这皇极殿原名奉天殿,建成后数度遭到火侵。嘉靖三十六年,奉天殿再次遭焚,再建后改称皇极殿。历史上到了清朝,皇极殿改为太和殿,皇极殿也再次重修。

    今日去故宫所见的太和殿与明朝的皇极殿不同。

    一是皇极殿更大,几乎盈满汉白玉台阶,二是康熙重建太和殿时为了防火,在殿左右侧修山墙,但明朝的皇极殿两侧则为斜廊,分别通至左右中门,再与左右厢阁武成阁与文昭阁整个建筑群连作一片。

    林延潮站在皇极门的门廊上,朝皇极殿望去,但见皇极殿居中,文昭阁武成阁如人的左右手般捧来,这等恢宏的气势,远胜康熙年间重修的太和殿。

    眼下皇极殿前,锦衣卫陈设仪仗、和声郎陈大乐于丹陛。

    至于穿着青袍,绿袍的文武百官们,则一并站在文昭阁武成阁以南,东西而向。这文昭阁武成阁,又称文楼与武楼,自是文官站文楼下,武官站武楼下。

    先入朝朝贡的火洛赤部,是土默特部的一支。顺义王俺答,就是出自土默特部的万户汗。原本土默特部很不受大明待见的,可是自俺答封贡后,就大大不一样了。

    但见穿着本族服色的土默特部番使手持表文,身后的随从手捧方物缓缓来到丹墀前。

    然后番使跪下,礼部官员从番使接过表文,呈于皇极殿东门的表案上。

    外赞官道:“呈方物!”

    执事官员从番使随从手中取过方物,呈于丹陛中道左右的方物案上。

    外赞官道:“宣表展表官、宣方物状官进殿,百官就位。”

    之后奏乐,小皇帝升殿入座,鸣鞭后,四品以上文官官员入殿。皇极殿内文武官员左右而立,而三位阁臣,锦衣卫指挥使,王家屏,林延潮等六名讲官则是一并站在御座旁。

    与百官东西而立不同,身为天子近臣的林延潮他们六人是站在阶下面南而立。

    满殿之内,大臣们都是双手拱在胸前,拢于袖内。

    引礼官引番使在丹墀下四拜后走入殿来。

    典仪唱道:“进表!”

    四夷馆的序班双手举表案,由东门进入殿中。展表官从表案上接过来表,至天子座前。

    内赞官道:“宣表。”

    外赞官道:“跪。”

    番使在殿中跪下。(未完待续。)

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 
满殿肃然。

    宣表官开始念来表。

    之后宣方物状官开始向天子奏报,番使向大明天子所献的方物贡品。

    念毕之后,御座上的小皇帝微微颔首道了一句,赏。

    日讲官中王家屏出班,当殿书写国书。

    礼记中庸有云,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故而在朝贡维系的宗藩体系中,大明对来朝贡的藩使一贯是薄来厚往,一是展现我朝廷富有四海,二是令四方归服。番国受赏赐后,也需奉大明为正朔,使用大明的历法。

    这一次明朝对土默特部赏赐得十分丰厚,事实上自俺答封贡以来,明朝数千里边境无事,不闻兵革,岁省费十分之七,使得国库大大充盈。这点赏赐比起军费而言,简直不足挂齿。

    御座前摆上一几案,上呈圣旨文墨,王家屏伏案而写。

    林延潮见王家屏所写国书,因为早有底稿的缘故,所以写来简直不需思索,笔不加点。当场这一幕在不明内情的人看来,王家屏是‘文思泉涌’了,却不知咱们早有套路。

    王家屏起身将写好的国书交给宣表官于当殿念出。

    宣表官声音清越,当殿的官员人人听得清楚。

    之后四夷馆官员再将译好的番文国书念与番使,再交给番使。最后番使捧着国书‘感激涕零’地在殿上四拜后,离开大殿。

    待土默特番使离去后,外赞官道,宣朵颜部番使上殿。

    与土默特部相较,朵颜部番使阵容颇大,出了主使外,还有近二十名随从。

    朵颜部使者上殿后,也是恭恭敬敬地朝天子行礼。

    身为序班的马译官等人持表案上殿。表案上所呈的来表,自然是蒙文一份,汉文一份。

    在金銮殿上念得,当然是汉文。

    宣表官持表念起朵颜部的来表,依旧是歌颂大明皇帝万寿无疆,千秋万世一统江湖的马屁话。

    没错,这还是千篇一律的套路。

    众官员当然听得耳朵长茧了,番国说的这些奉承话,让大明享受着四海来朝的感觉,同时也获得不菲的赏赐。

    大家皆大欢喜,各取所需,对两国臣民都是有了交代。

    林延潮听了也是松了口气,他本担心朵颜部参与了泰宁部袭击边关之事,颇有向大明示威之举。他们有可能在来表里写一些不恭敬的话,但眼下看来,林延潮自己明显想得太多了。

    这蒙文译成汉文的来表,都是礼部令四夷馆的官员所译,若是有什么不恭敬的话,他们早就过滤了。若是番使稍有不轨,他们甚至连上殿的资格都不给你。

    当然多年来的朝贡,番邦的人在这方面上也是很有职业道德,只要大明给了钱的,他们一向是不吝啬说好话的,绝不会在来表里些讥讽之词。

    否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有谁会和钱过不去,砸自己饭碗?

    所以来表中极尽恭敬之词,加上四夷馆馆员放大之后,更是夸张了十倍。什么龙鹊九重,光耀九州,唯我圣主,千年万载……

    林延潮听了在心底鄙视,这造假成分太明显了,番使来表就算是拍马屁,但蒙文里面,来来去去也就那么几句,比如你是从来表里哪一句里翻译出龙鹊九重的?给我解释一下。

    就算有,番人也绝不会有这么层出不穷的马屁词。所宣表里那无尽夸张的逢迎之词,肯定是礼部,四夷馆译官的集体创作。

    尽管如此,但御座上的小皇帝仍是听得十分舒服。

    果真拍龙屁,永远是一本万利的,就算假一点,也不会有人来揭穿你。

    但是林延潮转念一想,其他番使也算了,你朵颜部有什么脸面来拍马屁。刚刚在背地里捅了大明一刀,这边却厚着脸皮来要封赏。

    林延潮看去小皇帝一副‘龙颜大悦’的样子,显然方逢时还没有将辽东战败的军情告之天子,故而仍是蒙在鼓里。若是此刻小皇帝知道了,恐怕就不是这个脸色,搞不好当殿龙颜大怒,将朵颜部使者统统拉出午门弹到死。

    很快宣表完毕,呈了方物后,小皇帝正要开口。这时殿下的朵颜部使节却突然道了一句蒙语。

    这蒙语虽不大声,但很多官员都听见了。

    礼部与司仪司的官员都是皱起眉头来心道,之前是怎么教你们的?告诫了多少次,在金銮殿上,要你们只叩头不说话,然后就可以回去领钱,大家皆大欢喜,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你们下次不要来了。

    但番使却没有这觉悟,又是向御座上的天子叽里咕噜又说了几句。

    这回满殿大臣都是侧目,御座上的小皇帝也是听见了。

    见天子正在犹豫,这时御座旁侍立的冯保低声道:“陛下,不必理会,如仪就是。”

    小皇帝听了皱了皱眉,不听冯保的话,反而笑着道:“这位来使有什么话说?哪位卿家与朕转述一番?”

    金銮殿上,天子开了金口。

    圣命已下,几位殿上唯一能听懂番使说话的马译官三人,不能装聋作哑。

    马译官虽脑子里蒙蒙的,但此刻硬着头皮来到殿上跪下道:“启禀陛下,朵颜部来使说,这念诵的来表上有误。”

    “有误?”

    小皇帝不由问道:“这来表是由你们四夷馆译的?莫非是你们译得不对。”

    “臣死罪!”马译官颤栗地叩头。

    小皇帝很想发火,但想到外臣在殿上不能失了天子体面,当下道:“朕让你问番使哪句译得不对?”

    “是。”马译官当殿几乎要晕了过去,于是强忍着与朵颜部使者说了几句。

    然后马译官来到殿前先向天子叩了个头,然后道:“启禀陛下,朵颜部使臣说,他们在来表上说请朝廷在边关开马市,允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互市。但是使臣说,他们方才在宣读的来表里,却没有听见提及泰宁,福余二卫。”

    听对方这么说,众人都是恍然。

    番使不懂汉话,一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