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经筵礼仪最重要的就是君臣之礼。说起经筵官上的君臣之礼,要从宋时时经筵官坐讲与立讲之争。
就是给皇帝讲课,站着还是坐着区别。
经筵讲官给天子进讲,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天子应待讲官以师礼。可是皇帝又是天子,讲官是大臣,又要讲君臣之礼。
所以坐讲是尊师重道,站讲是君尊臣卑。
到底是师礼重,还是君礼重,讲究辩名的宋朝大臣,为此争论不休。
这争议持续到明朝,问题终于获得解决。有朱元璋在,大臣们就不讨论到底是坐讲还是立讲了,大家直接跪讲。
朱元璋后,虽恢复了立讲,但他的后代子孙明景帝每临经筵,就令中官掷钱于地,任讲官遍拾,号称恩典。
官员以任讲官为耻,直到嘉靖以后,官员势力抬头,终可与皇权抗衡。
于是官员们延续了朱熹道统与治统之论。朱熹讲圣圣相继,儒者传先王之道,从尧舜一直传到了程朱,道统在于读书人一边。
道统为儒者之统,治统为帝王之统,二者并行天下,而道统当指引治统。所以经筵就读书人,道统当指引治统的场合,儒臣以讲经史的办法影响皇帝行为,涵养,德行。在大臣们前后努力下,经筵讲官的地位终于得以拔高。
文华殿上,林延潮与众经筵官正在演礼。
讲官进至在哪里而止,何处作揖行礼,讲官与展书官如何配合,必须一一演练。
众经筵官都到了,唯独周子义未至,少了他,大家排练起来总是少了一环。
正在这时,一名大红纻丝纱罗服的大臣走上文华殿来。林延潮认得对方正是国子监祭酒周子义。
对方虽是姗姗来迟,但林延潮还是需上前行礼道:“侍生林延潮,见过周前辈。”
周子义点点头问道:“演礼如何呢?”
“正要请周前辈指教。”(未完待续。)
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辩经(第二更)()
周子义在翰林院资格很老,林延潮听闻他在翰林院任学士教习庶吉士时,威严很重,至今每名翰林见了他都战战兢兢。
林延潮在翰林院时,周子义调去了南京国子监任祭酒,故而无缘见面。
这一次他与林延潮同任经筵讲官,二人才有打交道的机会。
周子义看了林延潮一眼,负手道:“林三元办事我还不放心吗?老夫哪敢指教你,不过来看看而已。”
按道理周子义需与林延潮配合演礼,但周子义明显没这打算。而且周子义的话有钉子,不过周子义是翰院前辈,自是有资格这么与林延潮讲话。
林延潮恭敬地道:“周前辈数任经筵讲官,深受先帝赏识,侍生当然要从周前辈这取经。”
周子义捏须道:“林三元莫要给老夫戴高帽,老夫不吃这一套,做人持身要正,不必学阿谀奉承这一套。”
林延潮笑道:“前辈教诲真金玉良言,只是世上如先生这般刚正不阿,又不愿受人高帽的人,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了。”
周子义听了点点头道:“林三元客气了。”
周子义与林延潮在文华殿演礼完毕后,一并离殿。
来至阶下,林延潮看见曾省吾,王篆二人各带着随从侯在这里,见了周子义,二人都是一并行礼。
林延潮与众经筵官,自是不能与他们这些二三品高官为伍,都是行礼后离去。
林延潮走到会极门时,回头看了一眼曾省吾,王篆与周子义谈笑的样子,察觉到几分阴谋的意思,于是向一旁任经筵鸣赞官的鸿胪寺使问道:“明日殿上侍班经筵官有谁?”
每一次经筵的侍班的经筵官都有不同,一般是尚书,侍郎,都御史,通政使轮着换。
天子在经筵前会提早下敕谕通知。
鸿胪寺使自是知道有那些人参加经筵,于是如实说了侍班的经筵官名字,其中正有王篆,曾省吾的名字。
听完之后,林延潮点了点头,双眼眯了起来。
此刻曾省吾,王篆二人,与周子义在曾省吾府上说话。
曾省吾摆了一桌酒席,盘了一桌子的山珍海味。
曾省吾,王篆见周子义没有一筷子没动询问:“是不是本堂部从老家带来的厨子,不合敬庵先生口味?”
王篆笑着道:“敬庵先生是无锡人,可能平日吃得是家乡菜吧。”
周子义却淡淡地道:“那倒不是,只是老夫平日吃长斋。”
曾省吾恍然道:“这倒是失于打点,立即命厨房升小灶煮一碗素面来。”
周子义道:“大司空今日请老夫前来,其用意是在经筵上与林三元辩难吧。”
曾省吾直言道:“确是如此,林宗海他自持状元,不及二十岁也敢注经,放大言说为古书作注疏,此真狂妄之极。敬庵先生乃朝中名儒,在经筵之上正驳斥此后生,也好让天下读书人知道什么是经学正宗。”
周子义皱眉道:“尔等一直说林三元狂妄,但今日在文华殿,我与他见过一面,此人十分谦和,丝毫没有得志而骄。何况林三元三元及第,文章直追苏韩不说,论经学当世后进中恐怕也无人出其之右,老夫也没有驳倒他的把握,你们太高看我了。”
王篆道:“敬庵先生放心,经筵上我与大司空等几位大臣都是站在你这一边。”
曾省吾一旁道:“诶,绍芳兄,敬庵先生驳倒林宗海这黄口小儿轻而易举,岂会要我等助力。”
周子义听曾省吾这么说,摇了摇头道:“司空,少宰,你们别用激将之法,我与林三元乃学问上分歧,却非私仇。经筵辩经,老夫应下,不过因礼不辩不明而已,你们再这么说却是没意思了。”
曾省吾与王篆都是大喜,有周子义这样经学大家出马,想来林延潮肯定在经筵上败下阵来。
曾省吾拱手道:“如此真太好了,经筵上已是多久没有这般儒臣辩经了,但盼能比之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乃理学大宗师朱熹与心学大宗师陆九渊的辩难。此会因两位大儒辩经而名留千古,曾省吾这么说显然是拿此往周子义脸上贴金,稍稍不足的是也捧了林延潮。
不过听了曾省吾的话,周子义却眉毛一抖,不快地道:“此言差矣,陆象山焉能与朱子相提并论。”
就在曾省吾,王篆与周子义商议时。
林延潮还在日讲官值庐里,完善明日经筵的讲章。
林延潮自知道曾省吾,王篆同列经筵侍班后,就回到值庐里将讲章再看一遍,看看哪里还有逻辑上不够周密的地方。
如言辞锋芒太盛的地方,润色一下,稍稍藏锋。理据不够充足的地方,宁可删掉不讲。
乍看林延潮实在太过小心谨慎,可实际上明日经筵,听众不止有皇帝一日,而且百官齐集,若是被人抓住漏洞,一顿狂批,必然经百官之口传扬出去。那么林延潮真要颜面扫地,无法在朝堂上立足了。
当然若是经筵上讲得好,林延潮的名声也会更上一层楼,给天子当过经筵讲官,日讲官,无疑让林延潮往经学大家的路上更近了一步。
所以此刻林延潮再小心也不为过。
“宗海,太好了,终于找到了你?”
林延潮抬头看去,原来是黄凤翔。
林延潮见他一脸着急的样子问道:“鸣周兄,为何如此急切?来,坐下说话。”
黄凤翔坐在林延潮面前,取了他案上的茶壶倒了碗茶喝下后,方才顺了气。然后黄凤翔道:“宗海啊,大事不好了,我听闻明日经筵上有大臣要针对你。”
林延潮听了笑了笑,原来这是真的道:“针对我?我有什么好针对的。”
黄凤翔低声道:“你莫问我消息是从哪里听来的?只能与你说,明日曾司空,王少宰,联络了几名朝臣,还有经筵讲官周祭酒,要在经筵上将你驳倒。”
“告诉我消息的人与我说,宗海是不是哪里得罪了曾司空,王少宰,说他若是你就连夜去曾司空,王少宰门上道歉,否则明日经筵上你只有名声扫地。”(未完待续。)
五百七十八章 敌军阵容(第一更)()
道歉?半夜跑到曾省吾,王篆家门口道歉?说小子有眼不识泰山,请两位大人不记小人过。
听了黄凤翔的话,林延潮笑着道:“好啊,若是半夜去曾司空,王少宰府门前道歉,他们肯放我一马,那么我舍去这张脸又如何呢?”
黄凤翔一愣,半响才知道林延潮说得是反话,不由拍腿急道:“宗海,都到了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与我说笑。莫非你真打算明日与他们在文华殿上辩经啊?”
林延潮笑着道:“那还能怎么办?我怕的是,就算我此刻就是肯去向曾司空,王少宰道歉,也是晚了,又丢人又输了阵,不如这样鸣周兄替我走这一趟,上门探探他们的口风,我再看去不去。”
黄凤翔也是无语了道:“宗海,若是我帮你跑一趟,可以挽回此事,我哪里会不去,但我连曾司空,王少宰府上的门朝哪边开都不知道。”
林延潮叹着道:“那没办法?那明日唯有硬着头皮一试了,与其站着被人打死,怎么也比跪着强。”
黄凤翔听了哭笑不得道:“宗海,你可知周祭酒乃是翰林院里宿儒啊,论及经学朝堂上没有几人在他之上的。明日经筵上你怎么有胜算?”
黄凤翔说完,林延潮点点头道:“鸣周兄的好意我心领了。”
“宗海兄,”黄凤翔叹了口气,然后道:“我知你意已决,但只恨我官微言轻帮不上你什么,明日经筵上唯有请你多多小心。”
林延潮笑道:“鸣周,你能来此通风报信,我就感激不尽了,否则还不知谁在暗中指使呢。”
当日林延潮改完讲章后,回家沐浴。
次日早早起床,林浅浅取了刚洗过的朝服给林延潮穿上。
张四维说让林延潮衣袍冠带都要熏香,并非是真正熏上香料,而是仔细洗过,没有异味就好了。
要知道古人都不是那么勤于洗澡的,就算官员也是大多如此。经筵上若是衣冠恶臭的给天子讲课,那么无疑很倒胃口。
故而林浅浅早早就将林延潮明日主讲经筵时的朝服洗了干净,放在太阳下晒了一日,这才给林延潮穿上。
林延潮冠带整齐后,再吃了些糕点垫了垫肚子,之后刷了牙,最后用香茶漱口。
身为经筵讲官,满口异味肯定也是不行的,比如你想吃完大蒜再给天子讲课,不妨大可试试看。
准备完后,林延潮就坐马车,来到宫里后,先到文华殿前等候。
经筵不同于日讲,日讲时只要讲官主讲,内阁大学士侍班就好了。
但参加经筵,官员就多了。首先是经筵上主官,知经筵,唯有勋臣,首辅担任。
这一天担任知经筵的是武清伯李伟。
任同知经筵的则是三位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
至于侍直经筵官,就有曾省吾,王篆等人一色大臣名列其中。
其他文武官员,则是来经筵上旁听的,不过就是充当打酱油的角色,乖乖当好听众就行了。
穿着大红色斗牛服的林延潮来到文华殿前,不少与林延潮交好的官员直是上前问候。
“宗海,今日初讲经筵,我等正好见识一二。”
“宗海贯通经学,平日多有听说,今日正好百闻不如一见。”
“是啊,正好见识林三元风采,只恨不能侍直殿上,否则与宗海当殿辩经,也是一件乐事。”
林延潮笑着一一应答,他是经筵主讲,自是今日经筵上的主角。
林延潮站定后,这时黄凤翔上前,趁着左右无人的时候与林延潮说道:“宗海,我方才听闻今日侍直的经筵官,多半是与曾司空,王少宰交好,他们今日同列经筵官必是要不利于你。”
林延潮听黄凤翔这么说,侧过头看去,但见文华殿侧门前,曾省吾,王篆正与众经筵官们正在谈笑。
果真如黄凤翔所说,今日的经筵官里,与林延潮平日相熟,交好的官员一个都没有,反而大多是平日里与曾省吾,王篆交好的官员。
这也不知曾省吾用了什么手段,把这一次的侍直经筵官都换上了自己人。
黄凤翔忿忿地道:“亏他曾三省还是堂堂大司空,居然使这等下三滥的手段,打着经筵上依多为胜的主意,真是不知羞耻。”
林延潮看着曾省吾这一方阵容,眼下的场合就如同学校里的辩论比赛,对方身为正方,阵容里大牌云集,一辩二辩三辩一直到十几辩轮着上场,而自己这反方,就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一张嘴对十几张嘴。
辩论起来,自己不要准备言辞了,他们一拥而上就是,反正人多欺负人少。
见黄凤翔一脸替自己担心的样子,林延潮道:“都事到临头了,唯有一试了,只希望不要输得太惨就是。”
“哼,若是宗海败给周祭酒也算了,好歹对方也是经学大家,输了也不丢人,但如这样被乱拳打死,真不甘心。”黄凤翔抱不平道。
就在这时,国子监祭酒周子义来了。
但见周子义穿着四品云雀朝服,脸上几缕白须梳理得是整整齐齐,官服上一丝褶皱也没有,从此气度来看,真不愧为理学大宗师。
曾省吾,王篆这一方十几名经筵官见了周子义来了,都是大喜,犹如一支军队迎来了主帅一般,顿时声势大振,一并上前向周子义作揖行礼。
曾省吾笑着道:“敬斋先生,在金陵养望十年,这一次重登朝堂,我等尽拭目以待。”
对曾省吾的高帽,周子义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众经筵官们都是与周子义见礼。周子义矜持地一一还礼。
周子义行礼完毕,走到殿门前,林延潮也是上前。
林延潮可以感觉自己上前的一刻,曾省吾一方的官员目光都是朝自己身上打量。
周子义负着右手站在林延潮面前。林延潮看着敌军'主辩',施礼道:“侍生林延潮,见过周前辈。”
周子义伸出手还了一揖道:“林三元有礼了。”
周子义言语平淡,不见一丝火气,可知平日的涵养已是深到了极处。
就在这时静鞭响起,天子的御驾已是到文华殿。(未完待续。)
五百七十九章 论点(第二更)()
静鞭一响,百官都在文华殿御道两侧侍立。
林延潮也是立在道旁,御道对面的周子义就在面前。但见周子义平日清傲,但天子御驾来时,持礼却是一丝不苟,年纪虽是老迈,但这番君臣之礼,却是作到了十足,简直可以是百官的表率了。
林延潮知周子义这等理学大宗师,一生打磨的修养,就在于先诚其意,而后正其心这几个字上。
对天子的恭敬,是从心底而出,再于形止上体现。
如其他官员礼数虽到了,但总觉却少了些什么,流于表面文章而已。对不少人而言天子尚年轻,权势还不如冯保,张居正,故而心底就不如表面上恭敬了。
而周子义他尊的是伦常义理,君为臣纲的纲,而不是因帝位上只是一位少年而轻视的。
古往今来,总有这么些恪守义理的人,商纣无道,仍有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如周子义这样的儒臣一生尊得就是名分大义。
如此对手,按照林延潮的理解,用句俗话来说,就是很轴,特别的轴。
要杀了他容易,要辩倒他难。
林延潮持礼等着天子的御驾从面前而过。
御驾停下后,小皇帝并没有直接到文华殿上,而是先去了文华殿左室,拜了至圣先师,方才来到殿上。
之后知经筵官李伟,同知经筵的三位阁臣带领下,林延潮及众官员随着他们进入文华殿内按班站下。
知经筵官,同知经筵官列于班首,侍班经筵官次之,侍仪的御史列于殿南,东西对立,他们负责纠察殿上有无官员失仪。身为讲官的林延潮列于西班,周子义列于东班。
至于其他百官只能远远地站着,黄凤翔也在其中,他们只能听不能发表意见。
之后直殿内官上御座,两名序班捧御案上殿,设于御座之南。再有两名序班捧讲案上殿,设于御案之南正中。
司礼监内官捧四书五经上殿,四书放于御案讲案之东。经史置于御案讲案之西。
赞礼官唱礼,百官齐拜。
众官员平身后,赞礼官再道:“进讲!”
周子义从东班而出,林延潮也是徐徐从西班中步出,他的目光掠过,从曾省吾,王篆等一众侍直经筵官面前,到了讲案前。
讲案后的天子,正在坐立,并用眼神给自己打了招呼。天子身后是一横匾,上面写着‘学二帝三皇治天下大经大法’这十二个大字,这是世宗皇帝的御笔。
林延潮与讲案前与周子义并立,朝殿上的天子行礼。
而后经筵展书官各一名,也从东班西班走出站在林延潮周子义身后,他们前进到殿上铜鹤的位置前停下。
东班的周子义道:“臣周子义请讲大学。”
御座上的小皇帝道:“先生请讲。”
呼先生为不名,这是皇帝对讲官的尊重。
说完展书官来到御案前,替天子翻书,然后退下。接着周子义取来金尺在殿上开讲。
林延潮听周子义讲大学,主要是依真德秀的大学衍义而讲。
大学经朱子的推崇后,隐隐有四书之首的架势,到了真德秀手中,又将大学拔高了一筹。
他写的大学衍义更是切乎于帝王修身,所谈所论几乎面面俱到。至于大学衍义一生,又是薄考据而重义理,对于周子义这样坚决反对汉唐章句经学的儒臣来说,确实是再切合不过了。
周子义抑扬顿挫地声音回荡在文华殿上。
林延潮在旁仔细听着,他听周子义讲书,并不是听其经义,而是辩其逻辑是否缜密。
周子义讲大学衍义时,核心论点就是‘徒举其纲而不告以用力之地,是犹教人以克己复礼,而不语以视听言动之目,其能有益乎。’这句话大义就是要将大学章句里经义的一套,用于平日的读书日用之中,否则就是咱不说话,你靠大眼瞪小眼的办法来领悟我的意思了。
这一句话,就是周子义的用功所在,他论点里的矛与盾。
下面他所讲的经义,都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