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通判说完,苏严,林延潮就默认了。
此事后,二人不欢而散。
林延潮临去时,周通判找到了林延潮道:“司马,府台就是这个性子,也不是一日两日了,我等为佐贰官务必安静为事,切不可与府台有所冲突。”
林延潮知周通判乃一片好意,当下道:“周别驾说得是,本丞记住了。”
周通判又劝了林延潮几句,当下离开。
如此事情一直无事,过了十几日。
这时临近除夕,归德府一把手与二把手间的不和,暂时也告一段落。衙门里官员衙役都没有心事办公,都忙着过年之事。
一场大雪席卷了黄河两岸,连黄河底都冻得结了冰。
外头天寒地冻,商丘县知县请求开城门,放城外的饥民入城,以免冻死。
但此事为知府苏严拒绝,理由以免饥民容易在城里生事,袭扰大户。林延潮闻之此事,不由冷笑才想,自己刚入城时满城没有一个乞丐,原来是苏严干的好事。
现在外头是天寒地冻,而当初大水过后,归德府里多少房屋被冲塌,灾民们是无片瓦栖身,但知府为了府城内的治安,却不肯放饥民入城。
现在城外每日都有几十至上百灾民,因冻饿而死!
然而就是在除夕这一日,民乱突然爆发,并围攻府城!
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选择()
在另一个时空的商丘县志中记载。
万历年,吕乾健为商丘县令时,遇壬午寇乱,然后全城灰烬。
壬午年即是万历十年。
而林延潮正是万历十年十二月至归德府府城商丘到任的。
林延潮虽身为穿越者,但对于商丘县志这等地方志,上一世时是绝对没有看过的。
所以他根本不知商丘在历史上会遭遇这场寇乱,最后导致归德府府城商丘‘全城灰烬’,此后十几年竟遭‘废县’。历史上流民饥民肆虐破城,只在崇祯年时才比较常有,在这万历初年,大明朝正是盛世之时,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事,林延潮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林延潮若早知如此,就是打死他,也不会在这档口来商丘赴任。
这一日正是万历十年,也是万历壬午年的最后一日。
商丘城内的百姓张灯结彩,燃放爆竹。
虽说今年过了大水,但城里所居的都是大户,只要商丘城不被水淹,这场大灾与他们无益。
城内米价疯涨,米价五钱一斗,麦三钱一斗。
要知道当时一石稻米一两,一石麦才七钱。
在如此暴利之下,尽管苏严三令五申,以严刑峻法令下面官吏不敢轻易贪墨赈灾粮,但仍是有不少胥吏铤而走险。
官员肥己,城外饥民吃不上饭,但城里大户却没有这担忧,不仅主人家吃得好好的,甚至连下面几百,上千名的仆役都是衣食无忧。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本来府衙封印,一般地方衙门腊月二十,已封印了,但归德府一直拖至腊月二十六。
衙门里六房吏员这时候,本该恩准回家过年,但苏严严苛治下,不少吏员仍是留班在值。
知府,同知,通判,都是外地官员,吃住过节都在府衙,故而无所谓。但府衙里吏员都是本地人,盼望着能早点回家,但到了这天,知府仍是不放人,故而六房吏员暗地里将知府十八代祖宗通通问候个遍。
不过林延潮倒是欣赏苏严此举。
要知道衙门封印日后,官员们大多放假,回家过年,故而对地方无法监管。
故而有旧俗,官府封印,贫民抢小物不禁。
就是如果被人劫掠,只要不是重大财物,在封印日时官府是不会追究的。
这不仅是在地方,就算是天子脚下的京师,也是如此,衙门封印时,无耻之徒三五成群,扰害街市,抢掠殴打百姓。
所以这时候,也是治安案件多发之时。
苏严严苛治下,保持这一日至少城中,仍是大体无事。故而林延潮在府衙大堂上,安心地喝着茶。
他与苏严虽是不睦,但面上大家仍是笑呵呵。
林延潮也不是那么强硬之人,毕竟人家是知府,自己完全与他对着他干,也是不明智的。
林延潮就让师爷丘明山,与知府师爷让师爷拉关系,商议大小事。
在官场上,两位官员尿不到一个坑,也是常有的事,若当面商议,往往说不了几句话就要吵起来,搞不好要抄家伙打一架。故而师爷们就发挥作用了,这在官话上叫‘二爷们代老爷讲斤头’。
所以在府衙里,林延潮与知府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但政务上二人却没有隔阂,该办的都办。
丘明山虽是小人,但毕竟是地头蛇,而且在拉关系这事上,孙承宗是拍马不及。故而也是多亏了两位师爷往来,林延潮与苏严关系没有继续恶化。
公文在苏严那签署完,再转交给林延潮签署,二个人全程不说一句话,竟也能把事情办下来。
这日清晨。
府衙里的官吏都无心事事,指望着苏严什么时候开恩,让官吏们回家过年。
不过就在这时,一名武将大步走上公堂向公案后批改公文的苏严行礼道:“末将归德营参将余大忠,见过府台大人,不知召某何事?”
林延潮闻言看向这位归德府参将余大忠。
但见这武将紫棠脸,头戴水磨锁子头盔,身披锁铠,
林延潮在京城见惯外强中干的三大营营兵,却见这参将威风凛凛,附和林延潮心目中猛将的形象。
苏严开口道:“虞城知县来人禀告,境内有匪寇出没,甚至逼近县城。他恐虞城城小兵少不能抵挡,故而求援。本府想命你率兵马前去驱赶匪寇。”
余大忠抱拳道:“启禀府台,眼下正值岁末,将士们都是无心出战,何况军中已是欠饷半年内,在这时调动,恐怕军心不服。”
“若是匪寇打至府城,营内官兵也说无心迎战吗?你平日如何治营?”苏严反问。
余大忠垂头道:“府台大人,并非末将不愿去。虞城那贼寇多少人,分布在何处?末将一概不知,不如派细作打探清楚后,再作出兵。若府台担心虞城安危,依末将看来虞城虽小,但若小股贼寇来,守住城池应不在话下。”
听余大忠之言,林延潮也觉得有道理,敌情不明,擅自出城作战,乃是兵家大忌,除非你的有绝对胜算。
苏严哪里听得人劝,冷笑道:“余参将,莫非怯战否?上一次兵备道大人来时,你吹嘘你的两百家丁如何如何之骁勇,本府也是与有荣焉,但现在区区几个蟊贼,尔竟吓得不敢出城。”
余大忠闻言,露出了羞愤之色道:“回禀府台,末将不是怕死,只是怕末将不在府城坐镇,府城有所闪失。既是如此,恳请府台大人守好城池,末将这就率家丁出城杀贼。”
苏严点点头道:“这本府自会晓得,趁着贼势未炽,余参将立即去剿灭此贼。”
林延潮听了也没反对,一来自己与苏严已是不和,这时候再反对,除了增加二人间不快,并没有益处。
二来林延潮也是‘轻敌’,认为匪患不会有多严重,毕竟这样的几率太低了。
其实在嘉靖三十二年时,归德柘城人师尚诏,率众数千,就是破了归德府府城,之后又破府、州、县城二十余座,造成了嘉靖年间河南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但眼下谁也料想不到此情形,历史上万历十年,那攻破归德府的寇乱如期而至。
余大忠走之后,率领的官兵即遭到了乱匪的伏击。
这乱匪不是什么饥民,而是从山东来数股最有名的响马。
他们在山东走投无路,这一次趁着黄河冻底了,故而南下至河南干一票大的。
眼下河南遍地时饥民,这数股山东响马过境后,即聚集了饥民破了虞县,然后强迫虞县县令写了一封书信,诱归德府派兵来救。
结果余大忠率的援兵在半路上,被响马伏击,官军大败。
然后这股流贼,裹挟百姓近万杀至归德城来。
到了中午时,衙门里官吏终于恩准回家过年。
就连林延潮也是无心在府衙里候着,就在这时看见有几名官吏急匆匆地奔入府衙正堂。
林延潮没在意,前往后堂时,就见丘明山疾步上前,看左右无人,急声道:“东翁,借一步说话。”
林延潮点点头与他走至一隐蔽处,这时丘明山道:“东翁大事不好了,虞城县被乱贼破了。”
林延潮吃了一惊,问道:“什么?你如何得知这消息?府尊不是派余参将去平叛了吗?”
丘明山仓皇道:“这我也不知,听闻余参将的官兵,不知为何被打败了,眼下乱贼正往府城赶来,贼势甚众。”
林延潮闻言不由沉声道:“不好,那我要立即禀告府台,让他早作防备。”
丘明山拉住林延潮,摇头道:“东翁来不及了。”
“怎会来不及?”
丘明山道:“府里最精锐的人马被余大忠带走了,眼下府城里只有不会打战的卫所军,又值过节,若闻之贼寇杀来,还不人心惶惶。何况府台大人一直以苛法治下,府里早有民怨。若是乱贼杀来府城,城外不得入城的灾民心怀怨怼下,反而会加入寇贼,倒是如何能挡得住。”
“故而卑职请东翁,曾着消息还不明朗之际,速速离开府城,迟了就来不及了。”
林延潮怒道:“你这说得什么话?本丞乃本府地方官,若是在这时擅离职守,弃满城百姓于不顾。朝廷追究起来,我前途尽毁不说,还要下狱。”
丘明山笑着道:“东翁,本府的正印官乃知府大人,若是他弃城而逃,绝对是死路一条。但东翁乃同知,是佐贰官,不当其责。事后就算朝廷追究起来,也是罪轻一等。东翁大可推言,自己是奉命在外视察,河工还是民风,随便编一个理由,有申阁老在庙堂之上替东翁说话,不会有什么大罪。”
“何况若是城破,府台大人不是死,就是下狱。东翁你去请援军回府,平定匪乱,收拾残局。到时不是有罪,反而有功,如此本府官员,以东翁你马首是瞻,我们要怎么说就怎么说,还顺手铲除了府台大人这政敌,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丘明山几句话下,说得林延潮不由意动,但仍是道:“不可,这是临阵脱逃,有愧职守,此有愧本府百姓。”
丘明山闻言跪下,垂泪道:“东翁都到什么时候了,若是城池一破,那就是玉石俱焚,不仅是满城百姓,就是官员也是无二。东翁不为自己想想,也要为家小想一想啊!”
林延潮闻言不由心底一纠,这时他该如何选择呢?
七百九十三章 决定(二合一)()
丘明山之言,令林延潮确实十分为难。这其中若是操作得不好,那么自己身为地方官,却弃城而逃的事情,被人捅了出来,那就是身败名裂,自己誉满天下,最后会变得谤满天下。
再说纸是包不住火的,真相迟早大白天下。
但林延潮转念一想,在此危局之下,留在城中,自己没有把握。这不比当时向天子‘死谏’,那时林延潮安排了种种后手,虽不一定保不住自己官位,但至少能保自己不死。
若是真正之‘死谏’,有几个人有海瑞那等不要脑袋的勇气的!
但眼下这等动则灭城之局,在这样局面中,任你是谁都没有活下来的把握。丘明山说得对,就算不为自己,也要为家人,以及跟随自己左右的人想一想。
丘明山催促道:“东翁,要早作决定,否则迟了就出不了城门了。”
林延潮想到这里,对丘明山道:“就算本丞留下,我乃一介书生也是无力回天。”
丘明山闻言大喜道:“东翁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想通就好。”
林延潮点点头道:“多谢丘先生提点了,你现在有何良策?”
丘明山道:“东翁,西门守卫乃吾族亲,可通得关节,我们从这里出城,再去宁陵县,然后去开封向抚台求援。”
林延潮点了点头道:“那你去办吧,我与家小一会在西门与你会合。”
丘明山点点头,当下快步离去。
林延潮立即回同知宅。
二堂与后宅中有一道门,这道门门禁森严,等闲不能出入。
林延潮走至宅门前,额头不知不觉渗汗。
看守后宅的几名门子,都是满脸堆笑道:“见过二府老爷。”
林延潮笑了笑,反是没有急着进门,站定道:“对了,没回去过节?”
门子见一府同知屈尊与他说话,当下骨头轻几两笑道:“小人哪有那么好的福气,今晚还要值夜,为老爷们当差。”
“那可辛苦了,一会来舍下吃酒。”
门子也知林延潮这是客气话,但仍是高兴地道:“小人谢过二府老爷。”
林延潮点点头,当下回到宅里。
这时宅里正忙碌着打扫,煮吃食,林浅浅见林延潮回府笑着道:“相公,你今日你是否能早日回府,我们一家三口好好过节。”
见林浅浅脸上笑容,以及小延潮在奶妈怀抱中咿呀咿呀地说话。
林延潮咬了咬牙道:“将宅里人都叫来。”
林浅浅不由讶道:“老爷何事?”
“不要问快点。”
待宅里之人聚齐了。
林延潮将官军精锐被击败,府城里只剩老弱残兵,城外饥民对知府满怀怨怼之事告诉众人。
林延潮简单两三句讲了一下,府里之人都是惊呆了。
性命攸关,在此之时,又听说是流寇马上要围城,众人都是吓得身子浑身颤抖。
林浅浅道:“相公,你如何决定?若是你要出城,我与你一起出城,你要留下我们一家三口就在一起,不分开。”
林延潮对林浅浅道:“我如何能让你们母子留在城中。”
林浅浅坚决地道:“相公,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
林延潮叹道:“眼下府城里最善战人马被击败,参将生死不知,乱贼贼势甚打,城池必然保不住。此刻我们唯有立即出城,迟了性命不保。大家什么东西都不要收拾,立即上马车,免得遭此厄难。”
孙承宗,以及林延潮几个门生嘴唇动了动,但他们以林延潮马首是瞻,没说什么。
林浅浅见林延潮要走,也是点了点头。
于是展明去备马车,大家依言立即离开。
陈济川问道:“两位锦衣卫官员,是不是也叫上?”
林延潮点点头道:“他们是张鲸的心腹,若有闪失,必会怪我,一起带走。”
不多时宅院里人皆是一空,林延潮心底感慨,自己任亲民官还不到一个月,竟遇到此局。
这时陈济川向林延潮道:“老爷,马车已是备好了。”
林延潮点点头问道:“夫人她们都上了马车了吗?”
“是的,老爷”
林延潮对陈济川道:“乱贼据城已近,但我们在城中先不急着驱车,以免惹人生疑,待出城后,就是马跑断腿了,也要先赶到宁陵县,然后换马再至开封。”
“是,老爷。”
林延潮正欲动身,就听了门外有人道:“二府老爷,府台大人有事,召你前去相商。”
此人话说完,陈济川脸色剧变。
林延潮镇定道:“好的,你就回禀知府,说我更衣之后,立刻就来。”
来人称是,然后迈步远去。
林延潮与陈济川道:“府台已是有所察觉,我等立即上马车。”
于是二人来至府衙后门,马车前张五,赵大两名锦衣卫见了林延潮,陈济川,几人都是面面相窥。
林延潮这擅离职守,弃城而逃,极不光彩,不知二人作何之想。
就在这时张五,赵大却噗通一声跪下,向林延潮叩头道:“多谢司马活命之恩。”
林延潮与陈济川都是松了一口气,几人无话,当下从府门后门离去。
马车驶往西门,虞城县在商丘东北,而宁陵县在商丘城西。林延潮与陈济川,孙承宗,以及几位门生一并坐在车中。
众人一路无话,只是从车帘里看出,满街的百姓们,正高兴地在门口放爆竹,贴桃符,孩童们笑着拍手游戏。
想到一会贼寇入城,满城尽遭荼毒,大家心底都有所不忍。
林延潮看向孙承宗,历史上他八十高龄,高阳城破,他本可离城而走,但却坚持地留在城中,全族尽死于清兵刀下。
但眼下的孙承宗,却不是几十年后那两代帝师,深受皇恩的孙承宗。对于一介草民而言,孙承宗此刻走,没有问题。
正行驶间,却路经一府门。
林延潮看去府门上挂着侯府的匾额,自己的门生侯执蒲正在门前迎接,一位贵客。
那贵客左右,不少豪奴簇拥着,二人正在见礼。
这时侯执蒲一转头看见车帘里的林延潮,又惊又喜的行礼。
林延潮在车里点了点头,然后马车飞驰而过。
来至府城西门,丘明山即迎上来道:“东翁,城门本已是关闭,但我说通了城门把总,他允我们出城。”
然后丘明山朝城头打了个手势,府城西门打开。
因为在此除夕,四门皆闭,非见知府手令不得轻启城门。林延潮见丘明山能说动城门官,擅自打开城门,确有本事。
林延潮点点头道:“这一次,真多亏了丘先生啊。”
丘明山有几分得意,经此一事,也算握着林延潮这把柄在手中,以后林延潮还能不把他当心腹看待。
但他面上还是道:“东翁,这是在下的本分之事。”
林延潮点了点头,这时忽见东门方向,三道黑烟,笔直冲上云霄。
林延潮不由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丘明山叹道:“定是城东火燉燃烟向府城示警,这三道黑烟说明十万火急。”
林延潮看去但见城头上的弓手,也是露出惊慌的神色。
这在除夕时,驻守的人本就不多,精锐人马又尽数折损了,就凭着城头上稀稀拉拉十几个官兵,如何御敌?
但丘明山见此一幕,却露出一副果真不出我所料的样子。
这时把总在城头上,向丘明山催促道:“丘先生,眼下有贼寇逼城,你若还不出城,一会就晚了了。”
丘明山对林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