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文魁-第3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把总在城头上,向丘明山催促道:“丘先生,眼下有贼寇逼城,你若还不出城,一会就晚了了。”

    丘明山对林延潮道:“东翁,还是赶紧走吧,否则就来不及了。”

    说完丘明山请林延潮上马车。

    林延潮道:“也好,有劳丘先生替我护送家小去宁陵县了。”

    丘明山一愕,心底冷笑在这时候林延潮还装样子:“东翁,不可再拖延了,你留下也是于事无补。”

    林延潮道:“你放心,我并非毫无把握。只是家小不护送出城,我不能安心。”

    丘明山心想,这怎么可以,林延潮不出城,万一死在此处,那么他这人情不是白做了。

    “东翁,识时务为俊杰,你有什么万一,将来何来东山再起之时。再说府台与你素来不和,你就算尽心尽力替他守城,也不能得他感激。”

    林延潮笑了笑道:“方才离城时,我也想一走了之,但不知为何想起了一事。有人曾问海刚峰为何作官?”

    “他答道,出于恻隐和义愤,见百姓饥寒疾苦而心怀恻隐,见百姓被欺压而义愤难平。他做官以来,没想过自己一日的前程,心底只有老百姓和社稷。”

    丘明山闻言道:“东翁,海瑞如此沽名钓誉之人,说话怎么能信?天下怎么会有因公忘私之人。”

    林延潮闻言笑了笑,这时但见车帘一掀,但见孙承宗,以及林延潮数位门生都跳下马车道:“先生,我等愿意与你一并留下。”

    “孙先生留下,其余人上马车,”林延潮然后对丘明山道:“丘先生,天下既有因私忘公之人,也有因公忘私之人。”

    “丘先生,他们都是多年的亲随,请你要将他们连同我家小一并送至宁陵县,然后去开封向抚台大人求援,请他发兵来援。”

    丘明山见林延潮其意已决,只能跺足道:“既东翁已有决意,那么我只能劝你保重。”

    林延潮道:“你们务必替我瞒着夫人,否则她不会一人出城。济川,马车上由你和丘先生一起主事,展明你来护卫我的家小。”

    陈济川,展明见林延潮令他们一并出城,都是为难。

    林延潮道:“护卫我的家小,比在我身旁用处更大,你们不要推托,立即出城吧。”

    当下众人也不矫情,一并上了马车出城。

    林延潮站在原地,目送着载林浅浅母子的马车出城,这一刻不由觉得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

    在城门关闭的一刻,林延潮心底又坚硬起来,对孙承宗道:“你随我一起去侯家,杨家搬救兵。”

    而此刻城外贼寇已是大军压境。

    知府苏严上了东城城头,但见城下黑压压一片,都是贼寇。

    不少官员见这一幕,都是头一晕。

    苏严却定睛一看,贼寇人数虽多,但都是拿着木棒等的草头百姓,真正有危险的却是五六百名骑马的响马。

    苏严强自镇定道:“慌什么,刘把总你手下有多少人?”

    城头把总道:“莫约五六十人。”

    苏严怒道:“一名把总麾下战兵不是需有四百多人吗?尔怎么只有五六十人。”

    把总苦着脸,心道又不是他们,大明官军历来都缺额严重,余参将在时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苏严也知明军陋规,但按刘把总如此,四门官兵只有两百多人,要靠两百人在两万多乱民下守住商丘城七里多的城墙,怎么可能。

    苏严当下强自镇定地道:“吩咐商丘知县,立即从城中挑选一千民壮,补充各门,我商丘城城墙高厚,贼寇都是乌合之众,不敢攻城的。”

    “府台,仅仅是民壮恐怕不行啊,还是要去府里让那些大户出人啊!他们家里都有不少家丁。”让师爷在一旁道。

    苏严怒道:“你说得我还不知吗?但是这些大户家里都有人在朝为官,怎么会轻易卖本府的面子。”

    “是。是。”众官员都一并称是。

    大家都是知道这一次虽说是响马过河,但是这么多本地的百姓附从,也是平日受不了压迫,揭竿而起的缘故。

    为何百姓附从,根本就在于赈灾粮被贪墨,以及不允他们入城过冬的缘故。否则遇到贼寇,他们躲还来不及呢,怎么会附贼。

    这都是苏严的过失,若他在这时绝不能得罪了府里大户。否则他们家在朝为官的人,随便一本参上,苏严的仕途就完了。

    这时苏严冷笑道:“这帮刁民,竟敢附贼,幸亏本府有先见之明,不允他们入城,否则给他们里应外合之下,这府城恐怕早就被破了。”

    苏严说完,众官员心底都是冷笑,居然把自己的过失,说成功劳,当官无耻到这个地步。

    大家心底虽这么想,但是面上一并齐道:“府台大人英明。”

    正说话间,这时城下有人骂道:“苏严你这狗官,贪污我们赈灾粮不说,还不允我们入城,我的家人都被冻死了,眼下要杀你偿命!”

    “偿命!”

    “偿命!”

    城下百姓一并吼道。

    这呼声犹如一记耳光,火辣辣地抽在苏严的脸上。

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见几个百姓带头后,不少百姓都是出声喝骂。

    身为一府知府,苏严几时遭到这样的羞辱,只能拂袖离去。临走前苏严对守城把总道:“本府先行下城,尔要给我守住城池,开封府那边的援兵马上就到,你若守城有功,本府必在上面给你请功。”

    这把总苦笑,这功劳怕是有命拿,没命享了。

    二人走下城楼。

    让师爷道:“东翁,看这架势,应是黄河冻底后,山东来的响马。”

    苏严对让师爷道:“响马不过是求财,饥民乃是求粮,从府库里那一笔钱赎城,让响马退去。”

    让师爷道:“东翁,府库没钱了。”

    苏严道:“那就抄余大忠的家,若不是他浪战遇伏,全军溃败,就算给响马十个胆子也不敢围攻府城。”

    让师爷明白苏严要让余大忠来当这替罪羊,点点头道:“不错,余大忠罪责难逃。”

    就在这时,就见南门方向,城头的旗帜倒下了,而城外乱民一阵兴奋地发喊。

    让师爷见这一幕惊道:“怎么了,城塌了?”

    苏严立即道:“去看看怎么回事?”

    不久吴通判,周通判二人一并返回,焦急地道:“府台,把守城北的高把总,竟弃城逃跑了,城门大开!”

    几名官员闻言骇然道:“什么?”

    而众官员们都是面无血色,下面饥民虽叫嚷的凶,但都是乌合之众,没本事真的攻城。但是城门大开又是另外会事,若城门一破,苏严就是收刮满城,拿出金山银山堆在他们面前,也是无用了。

    众人现在在城头上看去,但见一名明军将领骑着马,带着手下的士卒,从北门逃离商丘城。

    未战先溃,临战而逃,这都是军纪败坏的明军常有之事。

    守将弃城而逃,乱民们大叫着:“杀贪官!”

    “杀为富不仁的大户!”

    一时咆哮声四起,乱民踏过结冰的护城河,朝城门奔来。

    府衙里通判,推官,经历都是站着束手无策,眼见饥民轻而易举闯进瓮城,露出绝望之色。

    “完了,完了,城池一破,我们都要作阶下囚。”

    “阶下囚还好,没听见乱民喊说杀贪官,我们哪有命活下来!”

    “我乃朝廷命官,怎么能受辱。”

    苏严这时看向这些人微微冷笑道:“尔等真是没出息,今日之事唯有一死而已。”

    说完苏严起身,站到城头上,欲坠城自杀,以身殉城!

    众官员心知,苏严为本府知府,就算城破不死,也难逃朝廷追责,罢官下狱,倒不如今日死了,朝廷念在他死节上,不会追究。

    但让师爷带着左右之人,皆将苏严拉住道:“东翁,不能守,咱们就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苏严大怒,欲死而不得。

    就在这时。

    “府台大人!”

    “府台大人,有一队人马冲至北门。”

    吴通判等人闻之几乎喜极而泣。

    苏严推开让师爷等人问道:“城里哪里还有兵马?”

    城中似侯家,杨家这样的大族,都扈养着不少看家护院,此外他们家中还有商队,商队的护卫也是武夫。

    林延潮亲自去侯家拜访,去借家丁护卫。

    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作不作又是一个心思。

    明末时国库无钱,国家将亡,崇祯向北京城内高官贵戚借遍了钱。崇祯的岳父周奎富可敌国,却一毛不拔,他女儿周皇后拿了五千两给他充面子。结果周奎将女儿五千两里只交了三千两,自己私吞了两千两。最后李自成进京,严刑拷打周奎,从他家里仅白银,就搜出三百万两之巨。

    林延潮拜访侯家时,侯执蒲却是二话不说,将家里家丁,商队护卫尽数相借给林延潮。又陪同林延潮一并去相熟的杨家相借,最后凑了两百多人。

    有了这股人马,林延潮,孙承宗,侯执蒲率人正赶往城头,却见到北门守将弃城而逃一幕。

    城门洞开,城外乱民,正蜂拥而来。

    众人牙关打颤,都有退缩之意。

    千钧一发之际,林延潮也想转身而逃,但想到城破惨状。他胸中热血一阵阵上涌,站出身来几乎吼道:“诸位,城破之时,满城百姓都要遭马贼涂炭。而今进是死,不进也是死,倒不如为家乡父母而死。”

    “若是守住城门,我林延潮愿拿上奏朝廷表彰各位,无论是死有抚恤,入忠烈祠,受香火供养,生者每人都有犒赏。”

    侯执蒲听了林延潮的话道:“司马老爷乃当今状元,说话还会骗你们吗?”

    这时这些汉子道:“既是司马大老爷说了,我们还有什么不信,就算为了妻儿老小,咱们也拼了!”

    说着众人也是抢城门而去。

    两边都是狂奔而去,但家丁护卫们却快了一步,堵住了城门。

    倒也不是家丁护院跑得快,而是整个商丘城,也就七里见方,他们赶过去也不过半个街。

    城门被关上,乱民们被堵在瓮城里,他们用木棒敲打着城门,然后大声咒骂。

    林延潮见城门堵住,心底大喜,立即两三百号人分作两拨人,一拨人堵门后,一拨人从马道上了城头后,就搬起城头上的滚木擂石朝下砸去。乱民们哇哇一阵乱叫,即抱着头退出城去。

    林延潮气喘吁吁地登上城门时,乱民已是退去。

    守住城池的家丁护卫们,不仅一次拯救全城的壮举,而且还各个毫发无伤。

    “哈哈,竟将城池守住了,刚才只顾跑得快了,鞋子都丢了。”

    “鞋子算什么,要不是这些兔崽子们跑得快,我肯定砍翻两个。”

    “是啊,本以为有一场厮杀,没料到我老张这一胳膊肘子的气力还没用上。”

    “老张如此了得,我们吊你下城楼,杀个过瘾!”

    “诶,饶过他们一条狗命,我老张不是好杀之人。”

    他们相互吹嘘,各种夸张的表情,林延潮看在眼底,只觉得这些耿直大汉,有几分可爱。

    林延潮对城上之人一个团揖正色道:“此番能守住城门,多亏各位出死力,我林延潮代全城百姓谢过诸位壮士,犒赏一文都不会少你们的。”

    众人闻言都是大笑,向林延潮抱拳道:“司马老爷无需客气,小事一桩!”

    “咱连命都不要了,要钱做什么?”

    “有什么要出力的,叫上我等就是。”

    城头上欢声擂动,众大汉觉得这辈子从未这么吐气扬眉过。

    孙承宗,侯执蒲一脸喜色。孙承宗道:“东翁,我们抢回了城门。”

    侯执蒲一脸敬佩道:“先生临危不惧,学生佩服。”

    林延潮点点头,城外乱民退去,而苏严以及府城官员却来到城门下。

    苏严见城上一片欢声,知方才林延潮力挽狂澜,顿有几分颜面无光。

    方才林延潮携家眷离开府城时,苏严闻之大怒,在众府衙官员面前怒叱林延潮临阵脱逃。而过了片刻,林延潮不仅没有逃,还借兵救了一府百姓的性命,甚至他苏严的性命,这令他如何不羞愧。

    见林延潮下城楼迎接,苏严面上却若无其事地道:“司马,城上现已如何,乱民可是退去?”

    林延潮拱手道:“府台,乱民已是退去。这些乱民乃是乌合之众,连勾索,云梯这等攻城之械都没有。天寒地冻下,只要我们募集民壮守城,再令各坊坊长严守坊内。只要严守内外,不用拖至援军到来一刻,待大风大雪一起,乱民在城外无处栖身,也自会退去。”

    林延潮这一番话,是方才请教孙承宗,以及自己以往看兵书得来的。

    众官员见林延潮退敌之后,没有半点自得之色,镇定自如与知府侃侃而谈,如何守城之事,心底对他都好生敬佩。

    在这一刻,吴通判,周通判都在心底想,林延潮为知府那该多好。那么今日这样的危局不会出现,甚至连乱民攻城之事都不会发生。

    苏严却冷笑道:“余大忠与城里能战的兵马已是全军覆没,凭着老弱残兵如何能守城,方才你能夺回城,是因那些响马未动,一时侥幸而已。不要以为夺回城门就能退敌,一城百姓生死之际,司马且不可自以为是。”

    不说林延潮救下全城百姓之功,这合情合理的建议,在苏严口中却成了自以为是。

    众官员都在心底为林延潮不平。

    那知林延潮没有丝毫动气之色,反而心平气和问道:“那是下官冒昧了,请教府台退敌之策。”

    让师爷道:“当今之策,唯有分化响马与饥民,响马要钱,饥民要粮,我们择钱粮之一给之,响马饥民必闹翻而去。”

    林延潮心道,这是赎城啊,以粮草资贼,若被御史风闻,必遭弹劾。

    苏严解释道:“我们也不是真给,乃权宜之计罢了,拖延至朝廷援兵赶到就好。”

    林延潮心道,这也不失一个办法。

    让师爷道:“可是府库现已是空虚。为今之计只有向府中大户募钱。没料到司马与侯家,杨家关系如此不错,那就请司马出面募钱。”

    苏严点点头道:“正是这个道理。”

    林延潮心道,真是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七百九十五章 打狗给主人看() 
向大户募钱,素来是很得罪人的事。

    明朝虽没有‘护官符’这等说法,但每名地方官上任之初,都要打听清楚,当地有哪些大族不可得罪。

    以商丘而论,‘护官符’就是商丘八大家。

    如八大家里的沈,宋两家,沈家有礼部侍郎沈鲤,宋家有保定巡抚宋纁。

    假如以苏严,林延潮今时今日的地位,如果一不小心得罪了沈鲤,宋纁这等大佬,尚不至于前途尽毁。

    但得罪了沈,宋家,那就是两回事。

    这等世代簪缨的大族,不仅是一家之力,他们与本地各大家,相互联姻,是扶持遮饰,约定相互照应的。

    得罪一家,就得罪一片。

    苏严再极不好讲话,再如何不讲情理,那也是对属僚,对治下百姓,但对于郡内大族,他若不懂分寸,这乌纱帽早没了。

    所以向大户筹钱,这等得罪人的事苏严不出面,林延潮来干。

    若是将来贼退,他们家在朝为官的人,知道被你重重‘敲诈’过一笔,那就等着一本参上吧。

    众人有心替林延潮说话,但慑于苏严的积威下,不敢说话。

    苏严对林延潮道:“眼下数万乱民聚集城外,一旦城破,不仅你我性命,就算城中百姓也将不保。林司马,我等身为父母官,当以本府百姓为重。”

    林延潮心想,不错,城池都要破了,自己还担心是否罪人?自己如此与明朝国破时,崇祯帝那位国丈有何不同。

    但苏严不出面,却拿自己当枪使,林延潮也不是不知。

    换了一般官员做法,就是面上先答允了,然后阳奉阴违,不肯出力。

    但眼下危及之时,林延潮也不会这么小人。

    林延潮道:“府台所言极是。但大户也是百姓,他们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故而林某想请府台许诺,给捐钱的大户,免征来年夏税。这钱一来用以与响马讨价还价,二来先拿一部分,犒赏守城将士,安定军心。”

    林延潮说的办法,等于寅支卯粮,提前向大户借明年的夏税,来向响马赎城。

    如此必影响本府明年的税入,身为知府苏严的考绩。

    苏严眉头一皱,一旁让师爷讽刺道:“林司马,你与府台谈条件,那要你出面何用?”

    让师爷这话很不客气。

    “那我出面无用,那由让师爷,你来谈如何?”林延潮沉下脸来。

    让师爷不料林延潮竟敢反驳,他平日仗着自己是苏严心腹师爷,常训斥下面的官员,丝毫不留情面。

    连几位通判,甚至都受过他的气,所谓狗仗人势,也不过如此。

    林延潮这一斥,顿时令在场官员大快人心。

    让师爷冷笑道:“我若为朝廷命官,自当其责。司马大人,你别忘,你才是本府同知,当仁不让的是你。”

    林延潮斥道:“你也知我是本府同知,那么本官与府台大人说话,你三番五次的抢白作何?身无功名,竟如此放肆,信不信本丞治你一个不敬之罪!”

    故而有的人接近权力,就自以为拥有权力。平日大家惧你是因你是苏严师爷,若你没有这个身份,整府官员哪个会将你放在眼底。

    官场上下礼仪,林延潮不可顶撞知府,那是以下犯上。但数落师爷,却没有人说什么不是。

    这就是打狗给主人看!

    吴,周两位通判见两边要闹翻,立即打圆场道:“司马息怒,让师爷也并无恶意。”

    吴通判窥视苏严脸色,向林延潮说项道:“司马啊,府里也不宽裕,夏税虽不多,但也是府里重中之重,我看大家各退一步,免征一半夏税如何?”

    林延潮想了下道:“一年夏税不可再少,我看改以两年夏税,各减其半如何?”

    苏严在本府任期只有最后一年,那第二年减半,对他没什么影响。

    几位通判都向苏严征询,苏严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