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文魁-第4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乾清宫的暖阁里。

    林延潮听着申时行这一句‘锋锐’之言。

    在林延潮的印象中,申时行很少会道出这样打破局势的言语,这样的话道出后,等于不给自己留退路了,这不是申时行一贯的所为。

    但是呢,时局到了这个地步,倒张鲸的大势已是铺成,也是到了要将所有筹码都丢上去的时候了,今日张鲸不倒,申时行将来面对的局势一定比今日张鲸所处的,更险恶十倍。

    暖阁里,气氛凝固至极。

    这时候已到了午牌时分,奉命来传午膳的太监,正要入殿,却给站在天子身旁的陈矩一个眼神给瞪了回去。

    此刻张鲸眼底噙满了泪水,他带着尖锐的哭音道:“皇上啊,皇上,奴才不知哪里得罪了申先生,申先生要如此致奴才于死地,奴才冤枉啊,奴才冤枉啊!”

    天子见了这一幕,也是有些意外然后道:“先生说你,你就听着。”

    申时行道:“启禀皇上,臣并非胡言,去年河间府大灾,陛下下旨从内承运库拨了一万两银子,户部拨三万石米用于当地官员赈灾,此乃陛下的恩典。”

    天子点点头,从内库里拨出银子就是他的私房钱,他当然记得。这时候一旁一直不说话的司礼监太监张诚突然道:“此事不是地方官员禀告灾情已是平稳了吗?何必饿死逾万之说,是不是申先生搞错了?”

    申时行却道:“事实并非如此,而是河间知府隐瞒朝廷,将赈灾款项私吞,然后再上报赈灾银米已是下发给百姓。”

    张鲸满头是汗道:“启禀皇上此事,奴才实在不知道。”

    天子也为张鲸开脱道:“张鲸是朕的家奴,就算平日有些过错,但也绝不敢吞没赈灾银米。”

    张鲸垂泪道:“皇上明鉴!”

    申时行道:“臣启陛下,此事确实张鲸确不知情,但是在朝廷赈灾银下拨后的一个月,河间知府沈重后来用一万五千年行贿张鲸,为他的同乡,在宫里的当差的太监陈增,谋求苏州织造一职!”

    “张鲸虽没有贪墨了赈灾银,却收了河间知府沈重一万五千两银子,其后河间灾民饿死无数,来人到京乞讨,臣方察觉此事,然后着人调查,并呈刑部。”

    申时行说到这里,点到即止。

    张鲸偷看天子脸色,天子已是闭上了眼睛,张诚,田义二人都是连忙上前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天子摆了摆手,深吸了一口气问道:“河间的那个知府如何处置?”

    申时行没有答,因为他这几日没有在阁办公,一旁张诚从奏章堆里找了一阵,然后向天子禀道:“刑部拟的是夺职!”

    天子看也不看张诚递来的奏章道:“着刑部拟大辟!”

    听到天子的话,张鲸已是冷汗一身。

    “臣谨遵圣旨。”张诚回禀道。

    然后天子看向张鲸然后道:“你看你自己当如何处置?”

    张鲸哭着道:“奴才唯有一死而已。皇上的龙恩,奴才这辈子报答不尽,下辈子再谋报答,皇上臣不能再侍奉你了。”

    林延潮冷眼旁观,张鲸也是很聪明,若是论当堂理论,一百个张鲸,也不是申时行,林延潮这样天下百万读书人里脱颖而出翘楚的对手。他一旦申辩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他依持的只有一招,就是将所有罪名自己统统认下,这样子他反而死不了。

    因为天子知道,张鲸是替自己背了黑锅,只要这些罪名没有半点损于天子名声,那么张鲸反而不会有大事。

    被张鲸这么一说,林延潮看见天子脸上的怒气明显消了一半。

    天子向申时行问道:“依先生之见,如何处置这奴才?”

    申时行与天子君臣多年,还不知皇帝的意思,还是不愿意办张鲸嘛。所以把皮球踢给申时行,让他给皇帝找台阶下。

    申时行可以顶皇帝,甚至拿辞职要挟,但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如此就是失了分寸。

    这时候林延潮朝跪在地上的孙隆,悄悄拿脚踢了他的靴子。

    孙隆本是跪伏在地,被林延潮这一踢身子一颤,当即道:“启禀陛下,奴才这里有张鲸罪状禀上!”

    天子看向孙隆,龙目一厉道:“为何方才不说?”

    孙隆咬牙道:“奴才惧怕张鲸,方才不敢说。”

    天子神色一寒道:“道来。”

    孙隆当下道:“其实张鲸知道河间知府沈重贪墨赈灾银来向他行贿之事,他还与沈重说反正赈灾银也是皇上从内库给的,为此皇帝还命内承运库停了修园子的钱,咱们作为奴才的,怎么能看皇上遮风受雨的,这园子咱家还是要给皇上修起来,这也是你们这些文臣对于皇上的孝敬之心,至于灾民有户部的粮食就够了,银子又不能吃,拿了也没用。”

    孙隆说了此事后,又举了其他几件事,件件都是张鲸在外收钱,然后却打着皇帝的旗号。

    还有什么比心腹背叛更要命的一击呢?

    此事一出,林延潮心底明白,这一刻张鲸算是凉凉了。

    “将张鲸带下去!”天子终于下了旨。

    孙隆不由额上冒汗,露出满脸惊骇之色。林延潮知道孙隆的心思,他是想如果张鲸这都不倒,自己就惨了。

    但是林延潮却是没有这个担心,同样看去申时行,许国,王锡爵三人也是笃定。

    两名内侍从外上前要拉张鲸,但见张鲸却突然道了一句:“咱家自己会走!”

    说到这里,但见张鲸重新向天子磕了三个头,然后正色道:“咱家拜别皇上!”

    林延潮看见天子的眼角微微一跳,随即又合上眼睛。最后张鲸站起身,看也不看申时行,林延潮一眼,大步走了下去,最后他还是给自己留了颜面。

    这时候许国奏道:“启禀陛下,张鲸之事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在于陛下不朝百官,以至于内外隔绝,也在于东宫未立,故而人心惶惶,此二事恳请陛下鉴之。”

    王锡爵也是奏道:“臣附议!”

    天子摆了摆手道:“此事朕已经知道了。”

    这时候申时行道:“陛下,此二事不决,如雒于仁这样的上疏恐怕还会有。”

    天子道:“小臣放肆,以正为邪,以邪为正,以后要烦请先生多替朕主张。”

    天子再次厚着脸皮提让申时行回阁之事。

    申时行道:“臣等因鉴前人覆辙,一切朝政之事,上则禀皇上之独断,下则付外廷之公论,所以不敢擅自主张。”

    众所周知,这前人指的是张居正。

    天子想了想道:“朕就是心,先生等人就是股肱,心非股肱安能运动?朕既委任先生处置国事,有何畏避?先生们还是要替朕主张,任劳任怨,不要推诿。”

    天子这么说,即是退让了。

    申时行当即跪下叩头道:“蒙皇上以股肱腹心优待臣等,犬马犹知报主,况臣等受皇上高厚之恩,敢不尽心图报?任劳任怨四字,臣当书之座右,朝夕服膺。”

    申时行开口了,王锡爵也是如此谢之,当下天子满意地点点头。

    这个局面算是皆大欢喜,内阁罢工的事解决了,同时天子也是答允更多的放权给内阁。

    林延潮由衷佩服,换了常人没有申时行这样棉中有实的脾气,要么早就和皇帝吵了起来,大家一拍两散,要么就是被皇帝欺负得死死的。

    申时行答允天子要求重回内阁后第一句话就是:“臣启皇上,册立东宫,系宗社大计。伏望皇上早赐裁定。”

    林延潮看天子的表情也是很精彩,碰到申时行这水磨功夫,皇帝也是没有办法啊。

    天子想了半天,才道:“朕知道了。但是皇后没有嫡子,长幼自有定序,郑妃亦再三陈请,请朕立皇元子,恐外面大臣有疑。可是朕转念一想,长子犹弱,朕欲待其健壮使出就外,方才放心。”

    申时行又道:“皇上圣明,皇长子年已八岁,蒙养豫教。正在今日,宜令出阁读书。”

    林延潮知道这又回到老套路了,大臣请天子,册立东宫。天子说不行,不行,皇后还没生,等皇后生了再说。

    大臣再请册立东宫,天子说不行,不行,皇太子年纪太少。

    大臣说皇元子都八岁了,不小了,就算不册立为太子,也该让他出阁读书了。

    众所周知,皇子出阁读书,必定要选定翰林为老师,由詹事府负责,等于说从此以后皇子也是有班底了,那时候天子要改立太子,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詹事府里的太子老师。

    那时候改立太子,成本就太大了。

    天子不是傻瓜,这件事早议论好几次了,当即天子道:“人资性不同,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也。要生来自然聪明,安能一一教训?”

    林延潮心底吐糟,皇帝太不要脸了,还把孔圣人的话搬出来,原话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然后说朕的皇长子生来聪明,就是生而知之,不需要教就能自学成才。你敢否认这一点,你敢说朕的儿子不聪明吗?你的意思是说朕的儿子蠢如猪,非要你们大臣教才行吗?

    天子这点小手段,哪里在申时行眼底,申时行随手化解道:“回禀陛下,人的资禀赋于天,学问成于人,皇元子虽有睿哲之资,但从古至今未有不教而能有成者。”

    “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皇元子须及时豫教,乃能成德。”

    天子闻言当场跪了,最后只能耍无赖道:“朕已知之,先生们回去罢,传旨下去,各赐每位先生酒饭一桌,烧割一分。”

    最后天子看了林延潮一眼。林延潮也知道天子对自己倒张鲸的事上,有些不满意,所以别说什么赏赐了。

    三位宰相,以及林延潮只能称谢,然后离开乾清宫。

    去时与来时已是不同,林延潮落在后头,三位宰相在前而行。

    待离了宫门,三位宰相方才说话,许国道:“元辅,雒于仁还跪在午门之外,欲向天子求一死。”

    申时行沉吟道:“雒于仁引了天子大怒,我等急切也保不得啊。再说是他自己要跪在午门的,只有让皇上下旨赦他无罪,但这无罪又坐实了有罪了。”

    王锡爵道:“此人不救,言官恐怕又要起风波了。”

    几人说说聊聊,林延潮谨慎地跟在后头,众大佬们说话,他现在距离插嘴还是少了一点资格。

    就在这时候,就听到脚步声。林延潮转过头看见一名太监急匆匆地从宫门处奔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司礼监太监陈矩。

    但见陈矩上气不接下气,仍是向申时行三人行礼然后道:“皇上请三位阁老留步,并移驾毓德宫。”

    三名宰相对视一眼,不知道天子此举什么意思,难道天子是要对张鲸宣判,还是要重处雒于仁。

    林延潮微微迟疑,陈矩对林延潮笑了笑道:“林侍郎也一起来吧!”

    林延潮这才点了点头。

    这毓德宫是西六宫之一,距离李太后的慈宁宫,以及乾清宫都很近,天子有时候晚上会在这里就寝。

    于是三名内阁大学士跟着陈矩带路来到毓德宫。

    但见此刻毓德宫的左右站了不知多少的宫女,嬷嬷,以及小太监。

    这一幕微微有些奇怪,林延潮心想难道还有嫔妃在内吗?

    申时行三人在宫前等了一会,然后司礼监太监田义出了宫门道:“皇上请三位阁老,以及林侍郎入殿西室。”

    三名内阁大学士及林延潮一并进入毓德宫,来到宫里西室时,但见天子正坐在御塌上,御塌的右侧,站着一位七八岁的男孩,天子伸着手牵着这名男孩的手。

    这名男孩穿着宽大的襟袍,身子有些瘦弱,见到他们几个生人,神色有些扭捏,隐隐往后避去。

    一名乳母,正半搂着一名三岁左右的孩童,对方却是不怕生人,大大方方用眼珠子盯着申时行,林延潮三人。

    到了这一刻,申时行,王锡爵不可抑制的身子颤抖,跪下来先对着皇帝身边的男孩行以叩拜大礼。

    然后又对皇三子行礼。

    林延潮也感到了申时行心底那等难以言语的情绪,那等激动莫名的感觉,并随之行礼。

    御塌上的天子笑着道:“朕召长哥来见几位卿家,可喜否?”

    申时行眼中有泪,颤声道:“臣等得见皇元子睿容,便如睹景星庆云,真是不胜之喜。”

    天子闻言点了点头,此刻他帝王之气尽去,也没有方才在殿上那等戒备,盘算,现在的他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父亲。

    他牵着皇元子的手,让他站在自己身前,然后一一介绍道:“常洛,这位是申先生,许先生,王先生,他们都是父皇的股肱之臣,国家社稷的栋梁。”

    申时行三人一一见礼重新道:“臣申时行(许国,王锡爵)叩见殿下。”

    皇元子一一轻声答道:“见过申先生(许先生,王先生)。”

    天子又看向三名大学士身后的林延潮,林延潮垂下头,天子温和笑着道:“这位林侍郎,就是父皇当年点的三元及第那位,本朝的文宗。”

    天子的语气很平静,但又有一些不同,到底什么不同,实在难以言喻,林延潮抬头看去时,但见皇元子看自己的目光一亮。

    林延潮也是露出的笑容,虽说你的母妃见识是短了一些,但身为皇子你将来的可能还是有很多的。

    林延潮当即见礼道:“臣林延潮叩见殿下。”

    皇元子轻轻地点点头道:“见过林侍郎。”

    皇元子说完少了几分方才畏惧的样子,脸上终于露出了一点笑容。天子看着皇元子的神情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了父亲那等的慈爱之色。

    然后天子又对一旁乳母搂着的皇子道:“皇三子还年幼。”

    这时候申时行道:“皇长子龙资龙目,岐嶷非凡。仰见皇上昌后之仁,此齐天之福。”

    天子满是欣然地笑了笑,然后道:“此乃祖宗德泽,圣母皇太后的恩庇,朕何敢当?”

    申时行当下重新拜道:“启禀陛下,皇长子春秋渐长,正当读书进学时!”

    申时行说完后,但见天子脸上神色一僵,寺里的气氛再次凝固起来。

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释放() 
此刻毓德宫内外十分寂静,内外一声不闻。

    室内申时行的一番话虽说得不大声,但却清晰可闻。

    而正巧这个时候,乾清宫外头突然传来更钟之声,嗡嗡地在室内响动。

    借着这一缓,天子似乎在思考着申时行的请求,元辅申时行在自己与皇元子的面前请求皇元子出宫读书。

    这令天子下意识的将手从皇元子的手上松开。

    林延潮看见皇元子对天子这一举动十分敏感,眼中露出了十分忐忑不安的情绪,然后默默的垂下头。

    林延潮将这一切看在眼底,知道皇元子从内心深处其实是十分惧怕天子的。

    可见天子平日对皇元子的关爱实在不够,如此的童年恐怕是很不快乐的。

    想到这里,林延潮不由看了申时行,许国,王锡爵一眼,几位辅臣态度都是十分坚决的。

    一旦国本确立,不仅稳固了申时行的相位,同时君权也将大为削弱。这比天子口头答允放权给申时行更来得实际。

    天子终于缓缓地道:“卿若怕长哥失学,那也太过于担忧了,朕已命宫里的内侍教他读书。”

    申时行道:“当年皇上正位东宫,时方六龄,即已读书。如今皇元子读书已经是晚了矣!”

    但见天子笑了笑道:“朕五岁即已读书。”

    一般人听不懂这话,觉得天子是不是任性啊,但申时行,林延潮却再明白不过。

    申时行说当年天子六岁已出阁读书,由饱学鸿儒,当朝翰林来教导,皇太子现在七八岁了还是内侍来教导怎么能行。

    天子说,朕六岁虽说当太子,并由翰林开始教导,但朕五岁时却已经读书了。

    也就是说朕在五岁到六岁间,也是由内侍教导读书,这其中程序没有什么不对的。

    下面天子又点了点皇三子道:“三儿也快五岁了,但仍离不开乳母,还数次生病。”

    这句话别人又听不懂了,但对申时行,林延潮而言半点不难。

    这话什么意思?朕五岁时读书,而且皇三子也快五岁了,马上也要到读书的年纪了,只是现在身子也不太好,你先替朕拖个几年,到时候就让兄弟俩一起出阁读书吧!这样你也不用挨骂,朕也得偿所愿,至于国本的事慢慢再说。

    就如同当年嘉靖皇帝同时派翰林教导景王,裕王一起读书一个道理。

    哈哈哈,朕这招是不是很高明!有没有先祖的风范!

    听了天子的话,皇三子闻言将头藏在乳母的肩上,却好奇地打量申时行三人。

    林延潮见皇三子此举,看来他竟然有些明白出阁读书对他的意义。皇帝家的孩子,一般都是早熟,特别对于权力,人心更是敏感,因为他们尽管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但从小就已经接触此道了。

    但林延潮更感叹的是,天子真是一个聪明人,这办法都被他想出来了。

    他也知道现在满潮官员都是站在太子一边,所以他就用了一个拖字诀。

    所以今日让皇长子,皇三子同时见三位内阁大学士,以及林延潮的目的也是很显然了。

    申时行早就明白了一切,林延潮见他从头到尾对皇三子是看也不看一眼。

    这时候申时行作了一个举动,但见他稍稍上前熟视皇元子良久,然后天子索性牵起皇元子的手让他来到殿内明亮的地方,让申时行看清楚。

    许国,王锡爵,林延潮三人也是一并上前。

    阳光透过宫殿的窗户斜照入殿内,但见皇元子身形瘦小,仰着脑袋看着他面前的四个大人,不过还是有几分畏惧和好奇,眼神下意识的闪躲。

    殿内的气氛有一些异样,林延潮的目光也与皇元子碰撞到一起。

    面对自己,皇元子倒是少了几分畏惧,也是看了自己几眼,林延潮恭谦地露出了一个笑容。

    气氛很好,在日光下,天子牵着皇元子,脸上不胜欣慰。

    申时行,许国,王锡爵弯腰注视。

    一直过了许久许久,申时行注视完毕,最后他看向了天子。

    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