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云帆见他有些难以取舍,就笑着说:“无忌,你爹娘叫你过去,就过去,做个听父母话的孩子。”
无忌听此点点头,往前走了几步,到父母面前说:“爹爹,娘亲,道长不是坏人,他教孩儿如何祛除练七伤拳带来的伤痛,还说我小小年纪若不及时祛除这些内力伤害,到了长大成人,会被七伤拳的内力反噬,成为废人。”
张翠山殷素素听此,也大吃一惊。虽然知道七伤拳有害,但没想到这么打,面前这人既然知道这些,肯定是懂武的人,但为何看不出武学修为,要么就是绝世高人,要么就是只懂武学,没有练习的人,但显然两者都不太可能,前者年纪不符,后者于理不合,有谁懂得很多武学,还不去修炼呢?
想到这里,还是张翠山谨慎妥帖的施了一礼,说:“不知道道长从何而来,为何在此?”
“哦,眼前应该就是武当的张五侠夫妇了,贫道有礼了。”成云帆打了个稽首,回礼说,“贫道因为来东海寻找草药,无意中到了此岛,见这孩子小小年纪就要被七伤拳所误,因而只是教了他一些简单的呼吸,吐纳和打坐的东西,并没有传授武功,两位不必介怀。”
见成云帆这么说,张翠山脸色缓和了许多,就继续说:“道长既然使得在下名号,定然也是中土过来,又是修道之人,想必也识得家师了?”
成云帆心想,张三丰的威名当然听说过,但此刻在这里除了在华山三论剑时,他还是个毛头小孩子时见过外,再也未曾见过,于是也不撒谎的说:“令师的威名我素有耳闻,只是我一向再深山修炼,不曾前往武当拜访。只不过我与峨眉的郭襄女侠倒有些渊源。”
“呃?”张翠山惊奇的说,“道长,你说认识峨眉的祖师郭襄女侠?”
“哦,当年在襄阳城抱过那小女娃。”成云帆继续实话实说,
张翠山和殷素素这时候已经惊的是目瞪口呆,眼前这道人如果不是在撒谎,那铁定是得道之人,想一想抱过小时候的郭襄,拘谨也百年多,而眼前的道人还是二十来岁模样,在一联想看不出武学修为,又只是简单的打坐呼吸吐纳就能让无忌恢复内伤,内功修为大增,加之刚才无忌说的什么丹药让小树一夜之间长出叶子,还有只身一人来到东海,没有任何风尘仆仆之相,一切都说明,眼前之人是得道高人。
想到这里,夫妇俩连忙要跪拜行礼,被成云帆挥一挥袖子,一道劲风过来,将两人虚扶起来,两人连忙说:“刚才对前辈唐突无力,多有冒犯,万物怪罪!”
“好了,你们也是爱子情切,人之常情。”成云帆笑着说,“不要拘束,贫道我很少在江湖行走,这是百多年来第一次见到你们江湖人士,也是缘分。贤伉俪请坐。”
张翠山夫妇自然不敢托大,见成云帆坐下这才拉着无忌坐下。三个人开始叙话,主要是张翠山夫妇说这些武林的事情。
最后说到明教的正魔两道纷争,成云帆但到那的说:“正魔两道哪里有那么容易区分的,有时候正教人士所作的事比魔教还要狠毒千百倍呢,而所谓的魔教也不是尽然坏人,殷姑娘父女一家应该都属此列,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天道眼中,大家都是一样的,就如江湖一样,在朝廷眼里,只要不听我的话,统统都死魔教,异类,只要听我的话,都是名门正派,说到底是利益之争罢了,非我同族,其心必异,都是这样的想法,可笑很多武林人士跳不出来,看不透彻,想那元蒙之人暴虐异常,又将百姓分作三六九等,如此王朝我看不过短短百年,就气数将尽,日后的武林必当是一场血雨腥风啊。可怜天下苍生了!”
一番话说的张翠山夫妇也是连连惊叹老道士的透彻明悟,连张无忌也似懂非懂的说:“道长,如此说来,天下没有真正的魔教和正教了?”
“小孩子,你慢慢会懂的,魔由心生,你心中有魔,身在正教也是魔道,你心中无魔,行天道,讲求人性,身在魔道也是正派人士。”成云帆循循善诱的说。
“听道长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有醍醐灌顶之感啊。”张翠山夫妇连连道谢。
因为三人约定不让谢逊知道成云帆的存在,免得节外生枝给他带来压力和不安,此外也相信成云帆的人品,知道他定然不会说出去的,四个人就这样保守这一个共同的秘密。
如此又过了大半年。一日早晨,谢逊忽道:“五弟,五妹,再过四个月,风向转南,今日起咱们来扎木排罢。”张翠山惊喜交加,问道:“你说扎了木排,回归中土吗?”
谢逊冷冷的道:“那也得瞧瞧老天发不发善心,这叫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成功,便回去,不成功,便溺死在大海之中。”
依着殷素素的心意,在这海外仙山般的荒岛上逍遥自在,实不必冒着奇险回去,但想到无忌长大之后如何娶妻生子,想到他一生埋没荒岛实在可惜,当下便兴高采烈的一起来扎结木排。岛上多的是参天古木,因生于寒冰之地,木质致密,硬如铁石。谢逊和张翠山忙忙碌碌的砍伐树木,殷素素便用树筋兽皮来编织帆布,搓结帆索。无忌奔走传递。
饶是谢逊和张翠山武功精湛,殷素素也早不是个娇怯怯的女子,但没有就手家生,扎结这大木排实在事倍功半。扎结木排之际,谢逊总是要无忌站在身边,盘问查考他所学武功。
这时张殷二人也不再避嫌走开,听得他义父义子二人一问一答,都是口诀之类,谢逊甚至将各种刀法、剑法,都要无忌犹似背经书一般的死记。
第230章 离岛张无忌问仙
谢逊这般“武功文教”,已是奇怪,偏又不加半句解释,便似一个最不会教书的蒙师,要小学生呆背诗云子曰,囫囵吞枣。殷素素在旁听着,有时忍不住可怜无忌,心想别说是孩子,便是精通武学的大人,也未必便能记得住这许多口诀招式,而且不加试演,单是死记住口诀招式又有何用?难道口中说几句招式,便能克敌制胜么?更何况无忌只要背错一字,谢逊便重重一个耳光打了过去。虽然他手上不带内劲,但这一个耳光,往往便使无忌半边脸蛋红肿半天。
这座大木排直扎了两个多月,方始大功告成,而竖立主桅副桅,又花了半个多月时光。跟着便是打猎腌肉,缝制存贮清水的皮袋。待得事事就绪,已是白日极短,黑夜极长,但风向仍未转过。三人在海旁搭了个茅棚,遮住木排,只待风转,便可下海。
这时谢逊竟片刻也不和无忌分离,便是晚间,也要无忌跟他同睡。张翠山夫妇见他对儿子又是亲热,又是严厉,只有相对苦笑。
一天晚上,张翠山半夜醒转,忽听得风声有异。他坐起来,听得风声果是从北而至,忙推醒殷素素,喜道:“你听!”殷素素迷迷糊糊的尚未回答,忽听得谢逊在外说道:“转北风啦,转北风啦!”话中竟如带着哭音,中夜听来,极其凄厉辛酸。
次晨张殷夫妇欢天喜地的收拾一切,但在这冰火岛上住了十年,忽然便要离开,竟有些恋恋不舍起来。待得一切食物用品搬上木排,已是正午,三人合力将木排推下海中。无忌第一个跳上排去,跟着是殷素素。
张翠山挽住谢逊的手,道:“大哥,木排离此六尺,咱们一齐跳上去罢!”谢逊说道:“五弟,咱们兄弟从此永别,愿你好自珍重。”
张翠山心中突的一跳,有似胸口被人重重打了一拳,说道:“你……你……”谢逊道:“你心地仁厚,原该福泽无尽,但于是非善恶之际太过固执,你一切小心。无忌胸襟宽广,看来日后行事处世,比你圆通随和得多。五妹虽是女子,却不会吃人的亏。我所担心的,反倒是你。”
张翠山越听越是惊讶难过,颤声道:“大哥,你说甚么?你不跟……不跟我们一起去么?”谢逊道:“早在数年之前,我便与你说过了。难道你忘了么?”
这几句话听在张翠山耳中犹似雷轰一般,这时他方始记得,当年谢逊确曾说过独个儿不离此岛的言语,但此后他不再提起,张殷二人也就没放在心上。
当扎结木排之时,谢逊也从未流露过独留之意,不料到得临行,他忽然说了出来。张翠山急道:“大哥,你一个人在这岛上寂寞凄凉,有甚么好?快跳上木排啊!”说着手上使劲,用力拉他。但谢逊的身子犹似一株大树般牢牢钉在地下,竟是纹丝不动。
张翠山叫道:“素素,无忌,快上来!大哥说不跟咱们一起去。”殷素素和无忌听了也是大吃一惊,一齐纵上岸来。无忌道:“义父,你为甚么不去?你不去我也不去。”
谢逊心中实在舍不得和他三人分别,三人此一去,自然永无再会之期,他孤零零的独处荒岛,实是生不如死,但他既与张翠山、殷素素义结金兰,对他二人的爱护,实已胜过待己,而对义子无忌之爱,更是逾于亲儿。他思之已久,自知背负一身血债,江湖上不论是名门正派还是绿林**,不知有多少人处心积虑的要置己于死地,何况屠龙刀落入己手,此事难免泄露出去。
若在从前,自是坦然不惧,但这时眼目已盲,决不能抵挡大批仇家的围攻,料知张殷二人也决不致袖手不顾,任由自己死于非命,争端一起,四人势必同归于尽。一回归大陆,只怕四人都活不上一年半载。但这番计较也不必跟二人说明,事到临头,方说自己决意留下。
他听无忌这几句话中真情流露,将他抱起,柔声道:“无忌,乖孩子,你听义父的话。义父年纪大了,眼睛又瞎,在这儿住得很好,回到中原只有处处不惯,反而不快活。”
无忌道:“回到中原后,孩儿天天服侍你,不离开你身边。你要吃甚么喝甚么,我立刻给你端来,那不是一样么?”
谢逊摇头道:“不行的。我还是在这里快活。”
无忌道:“我也是在这里快活。爹,妈,不如咱们都不去了,还是在这里的好。”
殷素素道:“大哥,你有甚么顾虑,还请明言,大家一起商量筹划。要说留你独个在这儿,无论如何不成。”
谢逊心想:“这三人都对我情义深重,要叫他们甘心舍己而去,只怕说到舌敝唇焦,也是不能。却如何想个法儿,让他们离去?”
张翠山忽道:“大哥,你怕仇家太多,连累了我们,是不是?咱四人回到中原之后,找个荒僻的所在隐居起来,不与外人来往,岂非甚么都没事了?最好咱们都到武当山去住,谁也想不到金毛狮王会在武当山上。”
谢逊傲然道:“哼,你大哥虽然不济,也不须托庇于尊师张真人的宇下。”
张翠山深悔失言,忙道:“大哥武功不在我师父之下,何必托庇于他?回疆西藏、朔外大漠,何处不有乐土?尽可让我四人自在逍遥。”谢逊道:
“要找荒僻之所,天下还有何处更荒得过此间的?你们到底走是不走?”张翠山道:“大哥不去,我三人决意不去。”
殷素素和无忌也齐声道:“你不去,我们都不去。”
谢逊叹道:“好罢,大伙儿都不去,等我死了之后,你们再回去那也不迟。”张翠山道:“不错,在这里十年也住了,又何必着急?”
谢逊大声喝道:“我死了之后,你们再没甚么留恋了罢?”
三人一愕之间,只见他手一伸、刷的一声,拔出了屠龙刀,横刀便往脖子中抹去。张翠山大惊,叫道:“休伤了无忌!”他知以自己武功,决计阻不了义兄横刀自尽,情急下叫他休伤无忌。谢逊果然一怔,收刀停住,喝道:“甚么?”
张翠山见他如此决绝,哽咽道:“大哥既决意如此,小弟便此拜别。”说着跪下来拜了几拜。无忌却朗声道:“义父,你不去,我也不去!你自尽,我也自尽。大丈夫说得出做得到,你横刀抹脖子,我也横刀抹脖子。”
谢逊叫道:“小鬼头胡说八道!”一把抓住他背心,将他掷上了木排,跟着双手连抓连掷,把张翠山和殷素素也都投上木排,大声叫道:“五弟,五妹,无忌!一路顺风,盼你们平平安安,早归中土。”又道:“无忌,你回归中土之后,须得自称张无忌,这‘谢无忌’三字,只可放在心中,却万万不能出口。”无忌放声大叫:“义父,义父!”
谢逊横刀喝道:“你们若再上岸,我们结义之情,便此断绝。”张翠山和殷素素见义兄心意坚决,终不可回,只得挥泪扬手,和他作别。这时海流带动木排,缓缓飘开,眼见谢逊的人影慢慢模糊,渐渐的小了下去。
隔了良久良久,直至再也瞧不见他身形,三人这才转头。无忌伏在母亲怀里,哭得筋疲力尽,才沉沉睡去。木筏在大海中飘行,此后果然一直刮的是北风,带着木筏直向南行。在这茫茫大海之上,自也认不出方向,但见每日太阳从左首
升起,从右首落下,每晚北极星在筏后闪烁,而木筏又是不停的移动,便知离中原日近一日。最近二十余天中,张翠山生怕木排和冰山相撞,只张了副桅上的一小半帆,航行虽缓,却甚安全,纵然撞到冰山,也只轻轻一触,便滑了开去。直至远离冰山群,才张起全帆。
北风日夜不变,木筏的航行登时快了数倍,且喜一路未遇风暴,看来回归故土倒有了七八成指望。刚走了两天,张殷二人就见到御剑飞来的成云帆,也心下大喜,连忙让他登上筏子歇脚,而那张无忌见此,也是有了好奇与盼头,心下也不在伤心,张翠山夫妇自然还是始终不谈谢逊之事。
当初他二人要成云帆一起乘筏子一起而走,成云帆还笑着说:“你们先走,我随后就赶上。”两人还半信半疑,但觉得既然得道之人自然是有法子的,只是不知道成云帆正好碰到佛心木还差两天成熟,自然就等了最后两天,见佛心木成熟,这才取了玉盒,一切安顿好,才化作红芒,御剑而走。
不过片刻就追上了三人。
“道长,你真的是神仙,竟然会飞啊。”张无忌好奇的问。
“这不是飞,这叫御剑而行。”成云帆说着还抽出小剑给他看说,“诺,就是这个小剑。”
“真是奇怪,这么小他怎能让你站上去而不掉下来呢?”张无忌迟疑。
“以后你长大了,内功修为深了,就知道了!”成云帆笑着说。
第231章 武当论道再遇徒
“前辈,你莫要这样说道,等他内功修为深了,还是无法如此,岂不是要说你当初骗他了。”张翠山笑着说,“无忌,这是道术,你师公也是修道之人,也略微会有一些道术,以后你会慢慢知道的。”
也是无巧不成书,几人行走没几天,张翠山一家就遇到了天鹰教的海船,成云帆自己也当会寻常道人,在夫妇俩的竭力邀请下,又在小无忌的缠恼下,也不得不与他们一起乘船回归中土,经过这一年多的相处,张翠山一家对成云帆自然是尊崇有佳,视作前辈高人和知己。
一行人不日便望大陆而等岸,对于一众江湖人士是如何威逼利诱张翠山夫妇,要其说出这谢逊及屠龙刀的下落,成云帆一直没有参与,只是在房中打坐修行。张翠山夫妇也怕打扰其静修,惹来红尘俗事。就直说是半道所救之东海求仙的道人,众位武林人士自然不会为难不知内情的纯粹修道人士,成云帆也乐得清静自在。
没过两日,张翠山夫妇和前来迎接的俞莲舟等武当同门碰面,再次登船溯江而上。
成云帆本欲直接分道扬镳为九阳谷炼制丹药,怎奈张翠山一家苦苦哀求,要其上武当会面师傅,言道过了家师百岁寿诞再下山不迟,成云帆想了想,也不耽误太多时间,与张三丰这个百岁老道见一面倒也是可以,世上人能过百岁已是难得,此老道必然对道法也自有体悟,互相印证一二也许有助于修行也说不定,想到此就点头应下。
这江船一路偏又遇着逆风,舟行甚缓。张翠山和师父及诸兄弟分别十年,急欲会见,到了安庆后便想舍舟乘马。
俞莲舟却道:“五弟,咱们还是坐船的好,虽然迟到数日,但坐在船舱之中,少生事端。今日江湖之上,不知有多少人要查问你义兄下落。”
殷素素道:“我们和二伯同行,难道有人敢阻俞二侠的大驾?”
俞莲舟道:“我们师兄弟七人联手,或者没人能阻得住,单是我和五弟二人,怎敌得过源源而来的高手?何况只盼此事能善加罢休,又何必多结冤家?”
张翠山点头道:“二哥说的不错。”
上江船没多久,张翠山夫妇才从新将俞莲舟与成云帆做了介绍。那俞莲舟听说成云帆乃世外修行多年的得道之人,也自是恭敬有礼,如同对师傅张三丰一般。舟行数日,到得武穴,便已是湖北省境。
因马上是张三丰百岁寿诞之日,张翠山一家便要张罗礼物,又耽搁些时辰。
再次开船,俞莲舟与张氏夫妇说起师傅的事是口若悬河。
俞莲舟毫不隐瞒的道:“我这次下山时,师父正闭关静修。盼望咱们上山时,他老人家已经开关。”
殷素素道:“我爹爹昔年跟我说道,他一生所钦佩的人物只有两位,一是明教阳教主,他已经逝世,此外便只是尊师张真人。连少林派的‘见闻智性’四大高僧,我爹爹也不怎么佩服。张真人今年百岁高龄,修持之深,当世无有其匹。现下还要闭关,是修练长生不老之术么?”
说到这里,还看了一眼旁边的成云帆,见成云帆只是静坐,没有任何言语表情,知道是得道之人的功法自然。
几人自然有说到当年少林的觉远传授无色、郭襄、张三丰《九阳神功》的秘辛,几人都听的很是神往,最后俞莲舟总结说:“当年传得《九阳真经》的三位,悟性各有不同,根柢也大有差异。武功是无色大师最高;郭女侠是郭大侠和黄帮主之女,所学最博;恩师当时武功全无根基,但正因如此,所学反而最精纯。是以少林、峨嵋、武当三派,一个得其‘高’,一个得其‘博’,一个得其‘纯’。三派武功各有所长,但也可说各有所短。”殷素素道:“那位觉远祖师,武功之高,该是百世难逢了。”
殷素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