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掌武唐-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斗篷骑士轻轻一笑,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他策动马缰驾驭坐骑下得官道,顺着小路向着林中走去。

    不多时,这一人一马已是孤零零的走入树林当中,七拐八拐半响,方才在一片林间院落前停了下来。

    院落内一排整整齐齐的茅草木屋,门窗紧闭,无灯无火,亦不闻任何声息,透出神秘的味道。

    斗篷骑士翻身下马,踏着青石地砖走得几步,行至紧紧关闭的门扉前抬起右手,略一沉吟后重重叩门。

    “谁?”

    茅屋内顿时响起了一个低沉的男声,充满了警惕之意。

    斗篷骑士展颜一笑,朗声言道:“风雨天故人到访,英国公莫非不记得我薛仲璋乎?”

    话音刚落,茅屋房门被人从里面陡然推开了,走出了一个身形适中,壮硕敦实的青年来。

    那青年脚步匆匆的步下台阶,一望正站在院外的斗篷骑士,止不住拊掌大笑道:“哈哈,薛御史既来,我李敬业实乃如鱼得水也!快快请进。”说完,已是大步上前打开了院门。

    斗篷骑士拱手一笑,跟随着这位叫做李敬业的壮硕青年走入了院内。

    (本章完)

第961章 意想不到() 
进入茅庐,斗篷骑士解下了所系的风雪斗篷,又抬手掸了掸残留在身上的水珠,年轻而又俊朗的脸庞在灯烛的照耀下特别清晰。

    此人正是奉旨巡狩江南道的朝廷监察御史薛仲璋。

    凭借着微微摇曳的灯烛,薛仲璋眯起眼睛望着屋内其余五人,除了其中一人外,其他均不认识,薛仲璋疑惑发问道:“英国公,不知这几位是?”

    “来,仲璋,容为兄给你中介一二。”李敬业一脸微笑着将薛仲璋拉入了屋内,指点着屋子中另外五人介绍道:“这位是舍弟李敬猷、栝仓县县令唐之奇、黟县县令杜求仁、临海县县丞骆宾王、以及盩厔县县尉魏思温。”

    薛仲璋听到这几人的名字,那双细长的眉头不禁猛然一挑,显然有些意外,抱拳笑道:“在下薛仲璋早就已经与诸位同僚相识久矣,今番得见,实乃幸何如之。”

    薛仲璋此话到不完全是客套话。

    在李敬业所介绍的这五人当中,李敬猷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家世自然不消说,那可是唐初开国功臣英国公李勣的孙子,与李敬业亦是亲兄弟。

    而唐之奇则是一个微胖的肥子,他昔日曾为朝廷门下省给事中,因与故太子李贤交厚,故而被贬官至地方。

    至于杜求仁,看上去高高瘦瘦弱不经风,他乃唐初名臣杜正伦的侄子,曾任詹事司直一职,因在今年年初妄议太后摄政一事,惨遭贬官外放。

    再看骆宾王,那就更不消说了,此人可是享誉朝野乡里的文人雅士,曾在七岁之龄以一首《咏鹅》惊鸿绝艳于天下,被誉为士林佳话。

    只可惜这位仁兄官运晦涩,二十多岁时还是一个白丁,最后偶然得到别人提点,才在麟德元年高宗皇帝封禅之时,写了一篇《请陪封禅表》而得到高宗欣赏,从而被授予了县丞小官,几经宦海沉浮,依旧得不到迁升。

    经过时间岁月的洗礼,这位曾经意气风华,指点江山的年轻才士,已是五十来岁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对于盩厔县县尉魏思温,却是薛仲璋的知己好友,自然非常熟悉了。

    “能够与薛御史共谋大事,实乃吾等之荣幸。”唐之奇笑容一团和煦,对着薛仲璋抱拳作礼。

    “唐兄说的不错。”杜求仁肯定的点了点头,矜持的神情中有着名门子弟特有的孤傲,“那武氏老妇厚颜无耻,低贱下作,乘先帝驾崩离世,居然胆敢窃取皇权,吾等早就对那老妇的行径痛恨不已,今番得知英国公有所举动,自然立即前来。”

    李敬业乃是李勣嫡长孙,承袭英国公之爵,听到杜求仁之言,他嘿嘿一声冷笑,大手猛然一拍案几愤怒言道:“武氏善弄权术,以为将我们这些正直忠良的臣子外放罢免,就能够只手遮天,实乃太过天真了,我李敬业好歹也是名门之后,将门虎子,焉能容得那乱国老妇祸害朝纲?!今日将诸位聚集在此,自然有大事谋划。”

    说罢,他的目光一一扫过屋内诸人的脸庞,振奋而又高亢的开口道:“以在下之见,我们当在这里举起反抗武氏老妇的大义之旗,并以江南道为根基,北上勤王逼迫武氏还政于圣人,匡扶我大唐江山,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铿锵有力的话音落点,场内众人均是感觉到了阵阵兴奋。

    说起来他们都可以算是政治上的失意者,也几乎是因武后的缘故遭到贬官外放,对于武后自然有一种刻苦铭心的仇恨,此际听到李敬业如此豪言壮语,自然是人人兴奋了。

    然而此刻,却还是有人一直保持着清醒。

    孤零零坐在长案前,倍显落寞孤寂的骆宾王语气嘶哑的言道:“举兵勤王乃是大事,不知英国公可有万全的谋划?”

    “先生放心,此事我早就与薛御史商量妥当,保管举兵顺利。”李敬业大笑一声,对着薛仲璋点头示意道,“仲璋,向诸位先生讲述一下咱们起兵的计划。”

    薛仲璋抬手一拱手,俊脸神色严肃而又凛然,沉缓开口道:“诸位,早在年初,在下便与英国公书信联络,寻思匡扶朝纲,反对妖后摄政之事,经过商议,决定由我向朝廷请命,以监察御史之身出使江南道,然后诈称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陈敬之谋反,将其拿下收监,其后,英国公再假冒朝廷新任扬州大都督府司马,进入扬州府接管江南道兵权,正式起兵勤王。”

    话音落点,默默聆听着的杜求仁等人全都忍不住双目一亮,纷纷颔首认为此计大是可行。

    薛仲璋自信笑道:“同时,在下舅父乃秉笔宰相裴炎,只要我们举起义旗,舅父必定会暗中支持勤王之事,给我们极大的便利。”

    唐之奇闻言,皱着眉头言道:“薛御史,裴炎可是妖后最为坚定的支持者,也是他与太后一道废除了庐陵王的帝位,他会帮我们?”

    薛仲璋摇头失笑道:“唐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舅父长期以来也不过是与妖后虚与委蛇而已,如今妖后贪恋权势妄想窃取权柄,舅父他老人家身为先帝指定的唯一顾命大臣,早就对妖后行径大是不满,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强硬反对罢了,待到我们起事勤王之后,舅父便可以发动朝中群臣逼宫,迫使妖后交出摄政之权,而你我皆会成为匡扶朝廷社稷的名臣。”

    一席话落点,更是听得唐之奇等人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即就发动兵变,北上神都与妖后武媚决一雌雄。

    比起这几个年轻之辈,骆宾王依旧有着几分担忧,捋着杂乱的胡须正容提醒道:“此事干系甚大,总之一点,谨慎为上。”

    薛仲璋暗地里不屑的撇了撇嘴,似乎在鄙夷骆宾王的谨慎胆小,笑着言道:“现在朝堂之上有我舅父为之撑腰,能征善战的领军大将程务挺、张虔勋等人均与我舅父交厚,妖后在文臣武将方面都没有多少人能够依靠,所以这次起义必定会一帆风顺。”

    李敬业欣喜点头道:“那好,事情就这么决定下来,仲璋,明日咱们就按计划行事,擒拿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陈敬之!”

    (本章完)

第962章 古怪女郎() 
晨曦初露,朝霞漫天,持续了旬日的漫天暴雨终于在黎明时刻停了下来。

    看到一轮红艳艳的朝阳从东方天际喷薄而出照耀大地,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陈敬之止不住心情大好。

    他负手站在屋廊下欣赏日出美景,见那花开正茂,听那鸟雀啁啾,直至那轮旭日终于升上了三杆,他这才意犹未尽的来到公事堂,开始处理一日公事。

    今日当时之急,乃是做好太平公主昨日所叮嘱安排的大事。

    若那陆瑾仅仅只是一个闲职驸马,那倒也罢了,用不着太过紧张,然而坏就坏在陆瑾不仅只是太平公主驸马这么简单,他更是当今天官侍郎,检校右骁卫将军。

    天官侍郎乃吏部副职,可是权柄甚重,即便陈敬之官阶比陆瑾高上一级,也丝毫不敢有所轻视。

    更何况陆瑾年纪轻轻就位居要职,封侯拜相肯定是指日可待,而他陈敬之已是日薄西山垂垂老矣,两人更是不能同日而语。

    思忖片刻,陈敬之立即找来了负责扬州大都督府军事的司马潘明先,商议派出舰船出海寻找陆瑾之事。

    便在两人商议正酣的时候,庭内脚步声急促,一名吏员大步而入气喘吁吁的禀告道:“陈长史,监察御史薛仲璋奉帝命巡狩江南道路过扬州,现已进入了城内。”

    “薛仲璋?现在无甚大事,朝廷怎么派监察御史来了?”陈敬之顿时不自禁的皱起了眉头,显然对监察御史的到来大是郁闷。

    潘明先揣测了半响,叹息言道:“心许是太后摄政之后,觉得地方上的官员对于她摄政之事并不认同,故而派监察御史出来视察一番,长史,来者不善,当小心应对为上。”

    陈敬之点了点头,双手撑着案几站起,苦笑言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一并前去迎接这位监察御史的到来吧!”

    片刻之后,陈敬之一行就出得府门,朝着大街上迎接而去。

    没走多远,高坐在马背上的陈敬之便看见一辆华车磷磷隆隆驶来,车旁护卫着朝廷专供御史出行的执法缇骑,不用问这一定是薛仲璋的车驾了。

    见状,陈敬之抬手示意已方迎接马队止步,对着迎面驶来的华车高声报号道:“本官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陈敬之,在此欢迎薛御史抵达扬州。”

    那辆缓慢前行的华车嘎然停止,车帘一动已是走出了一个幞头绿衣的年轻官员来,正是奉命巡狩江南道的薛仲璋。

    他目光视线在陈敬之身上巡睃了一圈,拱手回礼道:“下官正是薛仲璋,见过陈长史。”

    “薛御史客气。”陈敬之面上一直保持着云淡风轻的微笑,抬手示意道,“本官已经在大都督府内备置了一桌盛宴,专为薛御史洗尘,还请薛御史务必赏脸光临。”

    闻言,薛仲璋微微勾动嘴角,露出了一个是笑非笑的神情,开口言道:“那些吃吃喝喝就不必了,还请陈长史尽快召集扬州大都督府所有官员,下官有朝廷密旨向所有人宣布。”

    陈敬之素来对御史没有什么好感,听到薛仲璋不愿意饮宴,倒也乐得轻松,欣然点头道:“好,本官立即召集大都督府所有官吏,还请薛御史先到府内歇息。”

    午后,扬州大都督府正堂官员齐聚,所有人炯炯目光均是落在了长史陈敬之的身上,静待下文。

    陈敬之身穿紫色官服,须发斑白精神矍铄,站在堂上如同鹤立鸡群。

    此刻他也不客套,开宗明义的出言道:“诸位,察院监察御史薛仲璋奉朝廷之命前来江南道纠正不法,弹劾犯官,现有请薛御史入堂而坐,并向诸位训话。”

    话音刚落,薛仲璋脚步舒缓的入堂而来,他目光朝着堂内的这些扬州大都督府官员们瞄了瞄,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然的笑意,也没有落坐在陈敬之为他准备的案几前,反倒径直走上了台阶,与陈敬之并肩而站。

    感觉到薛仲璋无礼的举动,陈敬之心内不由冒出了些许怒火。

    他好歹也是朝廷从三品上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可谓真正的封疆大吏,在这江南道算得上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这薛仲璋不过区区正八品监察御史,即便是身负帝命,岂能与他并肩而站?这不是对他的藐视以及极大失礼么?

    心念及至,陈敬之正欲冷言提醒这个少不更事的御史一番,不意薛仲璋已是突然开口言道:“诸位扬州大都督府的同僚,相信你们也对朝廷突然派遣本官巡狩江南道大感意外,今日本官坦言告知,历来御史代天子巡狩地方,绝对不会是有的放矢,虚应故事,切实是为了调查案件而来,本官来此,自然是因为扬州出现了让圣人为之忧心的大案。”

    此言一出,顿时激起了堂内一片哄然议论,扬州都督府的官员们也是听出了薛仲璋语气中的冷然肃杀之意,不禁全都有些惶恐不安了。

    闻言,陈敬之心内怒火更盛。

    既然你薛仲璋到来是因扬州发生了大案要案,为何却不事先与他这个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商量一二,反倒这般轻率直白的公布在议事堂上,而他这个长史居然毫不知情,如此行径,实乃非常过分失礼。

    想到这里,陈敬之沉沉一声鼻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绷着老脸冷然发问道:“敢问薛御史,不知扬州发生了何等案件?请恕本官现在毫不知情。”

    薛仲璋也不答话,只是颇显神秘的嘿嘿一笑,旋即绷着脸亢声言道:“诸位,月前朝廷接到密报,言及扬州城内有歹人密谋作反,妄想颠覆我大唐朝纲,圣人与太后得知后大是愤怒,下令本官前来扬州巡狩,对于所有官员均有弹劾下狱之权,还请诸位能够支持本御史的公务,配合朝廷缉拿乱臣贼子。”

    如果说刚才官吏们只是对薛仲璋之言议论不休,那么此刻薛仲璋这番言语,无异于是朝着波澜不惊的水池中扔入一块巨石,登时就激起了阵阵涟漪,层层水浪,所有人全都惊得呆愣住了。

    (本章完)

第963章 走出密林() 
什么?扬州居然出现了乱臣贼子,为何我这个长史却毫不知情?

    陈敬之倒抽一口凉气,心内也是疑惑不解,心念电闪,一阵冰凉渗进他的脊梁,暗暗思忖道:然若真的有反贼欲在扬州谋反,那可是震惊天下的大事,而自己身为长史居然毫不知情,肯定会受到朝廷的责罚。

    想到这里,陈敬之大觉惶恐不安,赶紧问道:“薛御史,不知是何人胆敢在我扬州谋反?还请你说出他的名字,本官立即派人将之缉拿归案,听后你的审讯。”

    “哼哼,此人只怕是陈长史你,也不好缉拿啊!”薛仲璋摇着头冷哼了数声,口气却是有些阴阳怪气起来。

    陈敬之却是听得一头雾水,拱手言道:“老臣奉帝命镇守这扬州一隅,必定会奉公职守,维持安宁,不管叛乱涉及到何人,本官一定会亲自捉拿归案,不会让圣人失望。”

    “陈长史此言当真?”望着他的薛仲璋脸上却是是笑非笑。

    陈敬之一脸正容的点头道:“自然没有半分虚假,请薛御史说出此人姓名!”

    “呵呵,此人呐……却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薛仲璋嘴角溢出的笑容大是讥讽,忽地他猛然收敛了笑容,振臂亢声高喝道,“堂外执法缇骑听命,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陈敬之涉险谋反作乱,速速将其缉拿下狱,容朝廷发落。”

    高亢的尾音在堂内绕梁不止,堂内所有官员人人惊愕,目光齐刷刷瞪着陈敬之,尽皆一副不可思议的神色。

    陈敬之耳畔轰的一声,整个人都是懵懂了。

    他脸色发白,两眼笔直,不能置信的盯着嘴角蓄着冷笑的薛仲璋,语不成句的结结巴巴言道:“你你……我谋反?你说什么?”

    “哼!事到临头还想狡辩!”薛仲璋抬起手来冷冷一指,“老贼子,劝你立即俯首就缚,否者本官一定格杀勿论。”

    还未等堂内之人回过神,薛仲璋带来的执法缇骑已是如狼似虎的闯了进来,也不嚷嚷也不多话,径直冲上台阶将尚在愣怔中的陈敬之狠狠摁在地上,五花大绑起来。

    陈敬之这才醒悟过来,拼命挣扎高声辩解道:“薛御史,本官乃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岂会谋反?你是否哪里弄错了?本官对圣人忠心耿耿,绝对不会干出大逆不道之事。”

    薛仲璋冷酷至极的看了尚在挣扎喊冤中的陈敬之一眼,口气冰冷的出言道:“现在证据确凿,也容不得你抵赖不承认,先到大牢里面好好反省,本官到时候便将你送至朝廷问罪。”

    陈敬之又是恐慌又是震惊,叫嚷不断却是毫无作用。

    台下与他相熟的同僚们大是于心不忍,却又不知道薛仲璋说得是真是假,纷纷惊疑当场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薛仲璋明白见好就收的道理,挥挥手示意缇骑速速将陈敬之押解下去,这才环顾着面色惶恐的扬州大都督府官员们开口说道:“诸位同僚放心,现在查明也只有陈敬之一个人涉案而已,与大家毫不牵连,当务之急,应以稳定扬州局势,以及完成朝廷所交办的事务为上。另外朝廷已下旨由英国公李敬业暂代扬州大都督府司马一职,接管江南道兵权,先李司马正在堂外等候,本官请他立即入内与大家一见。”

    片刻之后,身穿将军甲胄的李敬业大步赳赳而入,行至堂上站在了薛仲璋的旁边,右手猛然一把腰间长剑剑柄,亢声出言道:“本官李敬业,乘传而至奉朝廷旨意接任扬州司马一职,还请诸君配合本官公务。”

    此话落点,扬州司马潘明先大感憋屈,起身愤然开口道:“薛御史,本官职司扬州大都督府司马多年,自问一直是兢兢业业处理军务,勤加操练军卒,为何朝廷不问青后皂白便解我司马一职?”

    薛仲璋黑着脸开口道:“潘司马执掌都督府兵权,却对陈敬之谋反之事一无所知,实乃有负圣意,故而朝廷暂派李司马前来接任。”

    潘明先恼怒万分,却对薛仲璋的话语无可奈何,只得咬咬牙无可奈何的坐下了。

    李敬业暗地里对薛仲璋投去了一个赞赏的眼神,忽地从怀中展开了一卷黄帛,亢声言道:“本官出发之前接到朝廷密旨,密旨言及高州酋长冯子猷现已谋反作乱,朝廷令本官发扬州之兵讨之,还望诸君通力协作,配合本官平定冯子猷叛乱。”

    惊人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大家还没有从陈敬之涉险谋反的事情中缓过神来,却又听到了高州酋长冯子猷之事,登时震惊不止。

    高州位于岭南道东部沿海之地,若论出兵之便,自然是扬州大都督府最为靠近,朝廷征召扬州之兵前去平叛,也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于是乎,扬州大都督府的官员们全都起身应命。

    见到这么轻而易举就夺得了扬州大都督府的兵权,薛仲璋和李敬业心内均是暗感欣喜,一片振奋。

    待到顺利交接兵符印信,李敬业顿时有了一种大权在握的感觉,止不住哈哈大笑道:“多亏仲璋奇谋了得,咱们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就夺得了扬州兵权,实乃妙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