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官拜见小阁老。”

    与方才拜见顾鼎臣时恰恰相反,这次同考官们是以官衔敬称谢慎,且是用的谢慎的最高官衔内阁大学士。

    官场中的门道学问当真是太多了,一般人是绝不可能全都明白的。

    “嗯,诸位辛苦了。”

    谢慎微微笑道:“听说顾大人看到了一篇文章极为欣赏,想要本官来点评一二?”

    他转而向顾鼎臣望去,言语中满是期待。

    这些年来科举的文章他也看了一些,极少有出彩的精品。

    能够得状元郎顾鼎臣的欣赏,这篇文章必然是有过人之处。

    “启禀小阁老,这篇文章是下官三年来见过最好的文章。想必诸位同僚也是这么认为的。”

    此话一出,同考官们心中皆是慨叹,看看人家何大人,这才真的是心机啊。

    明着似乎在夸这名举子,实际是在自夸啊。

    往前倒三年不就是正德元年吗?他的意思就是这篇文章还是不如弘治十八年他作的那篇文章吧?

    “哦?那本官真有些迫不及待了。”

    谢慎聊起袍子下摆,在上首坐定。

    顾鼎臣亲自把那篇文章递到谢慎手边。

    这篇文章得到了一应考官的推崇,谢慎自然看的很认真,一字一句的推敲。

    看完全文后,他频频点头道:“这文章确实不错,作这篇文章的有名仕之风,理当被点选为会元!”

    。。。。。。

    。。。。。。

第五百三十六章 会试放榜 【4000字二合一大章】

    谢慎也确实很享受这种感觉。要知道会试的主考官是可以全权决断考生的名次的。而到了殿试主考官就变成了皇帝陛下,谢慎这样的内阁大学士只能称之为读卷官。

    一字之差,权力却是天壤地别。

    十来名读卷官共同商讨一个前十名的名单交给皇帝陛下排序,具体名次完全看他老人家的喜好。

    “嗯,那本次会元便点选此人吧。其余优秀的文章也一并拿来,本官点选出前十。”

    虽然会试的名次没有殿试那么关键,并不直接决定进士名次,但那好歹也是一份荣誉啊。

    万一殿试发挥不好考了一个三甲同进士,若是会试名次靠前也可以吹嘘一番,不然同榜同年面前怕是连头都抬不起来。

    顾鼎臣将十来份优秀的文卷递给谢慎,恭敬道:“小阁老,这都是本次会试出众的卷子,您来看看。”

    谢慎展开卷子一一看来,虽然没有方才那篇那么惊艳,但也是言之有物,十分精彩。

    他将名次排好淡淡笑道:“诸位辛苦了,放榜之后本官会奏请陛下,奖赏诸位的。”

    “多谢小阁老。”

    众人一齐高呼。

    谢慎转向顾鼎臣道:“九和啊,随我出来走走吧。”

    “下官遵命。”

    顾鼎臣态度恭敬道。

    二人先后出了公署,谢慎便问道:“这次会试阅卷一直都是九和在操劳。阅卷能如此顺利,九和你功不可没。本官这便奏请陛下,请陛下擢升你为礼部右侍郎。”

    顾鼎臣闻言大喜。

    礼部是他一直想去的地方,无奈他朝中无人,虽然翰林修撰出身,但在东宫蹉跎了好几年还没有晋升的希望。

    这次会试他便使劲浑身解数表现自己,在不影响谢慎权威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展现价值。现在小阁老看到他的努力与能力终于决定提拔他了,顾鼎臣如何能不喜。

    大明的读书人向往的终归是权力,六部便是诸衙门中最重要的。礼部虽然实权不如吏部户部,但胜在清贵。要是想进入内阁,在礼部镀一层金是必不可少的流程。

    退一万步讲,即便最终顾鼎臣不能入阁,但做到礼部侍郎已经是极为荣耀的事情了。何况礼部侍郎递补尚书也不是没有可能,官居二品简直是顾鼎臣梦寐以求的。

    “下官只是尽心做事以报效朝廷,不敢言功。”

    虽然顾鼎臣心里已经乐开了花却不能说出来。文人嘛,该有的矜持还是要有的。吃相太难看了可不行。

    “九和此言差矣。有功就是有功,陛下一向是赏罚分明的。”

    稍顿了顿,谢慎接道:“九和你是翰林出身,又在东宫做过谕德资历是足够的,出任礼部右侍郎不会有任何问题。若是有人质疑,你叫他来找我。”

    这半开玩笑的说话方式竟把顾鼎臣逗乐了。

    “小阁老倒是风趣。下官若再不答应就是不识趣了。”

    聪明人之间交谈从来都很简单。

    顾鼎臣知道谢慎是下定决心捧他,心中不免升起一股感激之情。

    “好好干,大明需要你这样的栋梁。”

    谢慎拍了拍顾鼎臣的肩膀笑道:“本官可等着你分忧呢,别让本官等太久啊。”

    谢慎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让顾鼎臣心潮澎湃。

    小阁老莫非是在暗示将来会推荐他入阁?

    若真是这般顾鼎臣可真要飞黄腾达了。

    明代有非翰林,非庶吉士不得入阁的规矩,顾鼎臣是状元,入仕即授翰林修撰,硬件条件上自然没有问题。

    但符合硬件条件的人多了,内阁却总共就那么几个位置,大部分还是老家伙占着。

    顾鼎臣这样的新人要想冒头没有贵人提携是绝不可能的。

    谢慎如此诚心待他,让顾鼎臣都不知该如何表示了,只想着这条命算是卖给了小阁老。

    “本官还有些公务处理,先回内阁了。九和啊你也回去吧,把所有名次列出来,后日就要放榜了。”

    “下官遵命。”

    顾鼎臣冲谢慎深施一礼,目送着谢慎离开了礼部。

    。。。。。。

    。。。。。。

    两日后,会试正式放榜。

    考生们汇聚在贡院外,拼命向前挤去。

    榜上有名的狂呼狂欢,榜上无名的黯然神伤。

    但比起三年一科的常规考试,恩科本就是额外的机会。故而即便落榜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

    唐寅跟一众考生一样从人群中拼命挤出一条道来,好不容易来到最前一排又险些被一个大胖子挤出去。

    踮着脚尖扫了一眼,唐寅竟在第一列第一位的位置看到自己的名字。

    他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确实是他没有错!

    虽然唐寅很自信,但真正得中会元后还是欣喜若狂。

    唐寅的科举之路走的异常艰辛,能走到如今这一步实属不易。

    现在考中会元证明他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老天爷还是开眼的。

    “恭喜伯虎啊!”

    “恭喜恭喜!”

    “唐会元今日可得请客。咱们凤仙居走起来!”

    几名与唐寅一同从苏州赶考的士子见到唐寅高中会元皆是开口祝贺。

    唐寅一一拱手还礼,心情别提有多好了。

    人有时活着求的就是一个认同感,对于读书人来说获取认同感的最好方式就是科举。

    科举上没有成绩,便是作出再多的诗词又用何用?除了一个才子的虚名外别无用处!

    “哪位是新科会元,苏州府唐寅唐伯虎?”

    皇榜旁,一名书吏扫视人群急切的问道。

    “在下便是。”

    唐寅清了清嗓子向前迈了一步。

    “唐会元,请跟着小的来,按规矩唐会元应去礼部拜谢考官。”

    “自该如此。”

    唐寅点了点头轻声道。

    所有人都朝唐寅投来了艳羡的目光。

    虽然会试排名并不等于最终的殿试排名,但这至少是一大荣誉。

    说出去,老子是会元不是无比拉风的吗?

    从贡院到礼部要穿过整个京城。

    好在那吏目给唐寅备了马不然得走上小半天。

    唐寅来到礼部大门前,在门官的侍奉下翻身下马,又被在胸口前插了一朵红花这才神清气爽的踏入礼部。

    。。。。。。

    。。。。。。

    按照大明的旧制,殿试后有琼林宴,类似于乡试后的鹿鸣宴让考生彻底的放松狂欢。

    但现在显然还不是狂欢的时候。

    虽然会试结束就等于考中了进士,但毕竟还有象征性排名次的殿试,总不能不给天子面子提前狂欢吧?

    虽然不能狂欢,但照理确实应该拜见主考官。

    毕竟经此一试后,所有得中的考生就是会试主考官的门生了。

    在大明朝,座师与新科进士之间的关系极为特殊,贯穿仕途始终。

    唐寅是会元,自然是必须拜见主考官的。

    让唐寅有些意外的是,礼部衙门里并没有其余高中的考生。

    这便有些奇了,正当唐寅疑惑的驻步不前时,那书吏笑着解释道:“唐会元莫要见怪,小阁老怕接受太多考生拜见,影响他们备考,故而只叫您一人代表他们了。”

    “。。。。。。”

    唐寅听到这里险些一口老血喷出来。

    谢慎可真会替考生着想。但这样一来,唐寅的快感便降低了不少。毕竟高中的喜悦还是应该在同榜同年的恭维中才能得到放大。

    随着书吏绕过影壁来到一处低矮的公署前,唐寅深吸了一口气。

    在他面前站着的不就是谢慎吗?

    他二人在苏州沧浪亭相见时可不是这种感觉。那时他只觉得谢慎是个闲散的文人,透着一股子书卷气。

    而眼前的这个人明显是个久经官场磨砺的大人物。

    “学生拜见恩师。”

    唐寅虽然觉得有些别扭,还是做足礼数冲谢慎深深施了一礼。

    谢慎微微点头,笑道:“唐会元的文章本官和一众同考官都看过了,确实是鞭辟入里。你得会试头名实至名归。”

    谢慎当初看到文章时并不知道是唐寅作的,后来得知消息也是惊讶不已。

    毕竟唐寅已经放浪形骸多年,才温书半年多就恢复到了巅峰状态,这个天赋实在是可怕。

    怪不得有的人天生就是为了科举而生的,随便写写就能中进士入朝堂。而有的人穷其一生也最多混个秀才,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多谢恩师夸耀。”

    谢慎冲旁边的顾鼎臣点了点道:“这位是副考官顾鼎臣顾大人,你也一并见过吧。”

    “学生见过老师。”

    唐寅微微扭过身来,亦是冲顾鼎臣见礼。只不过这次称谓却是从恩师变成了老师。

    毕竟恩师只有一个,老师却可以有多个。

    从开蒙的蒙师,到授业的业师,数不胜数。

    “嗯,你的文章很有味道,希望你能不忘初心,报效朝廷。”

    顾鼎臣拿捏了一番说辞,他既不能说的太强势,这样会抢了主考官谢慎的风头。但也不能太含糊,这样明显会失掉气场。

    毕竟副考官是仅次于主考官的人物,若是跟个花瓶一样会叫人笑掉大牙的。

    “多谢老师。”

    唐寅虽然比顾鼎臣还要大上几岁,但在官场资历上却是实打实的小字辈,态度恭敬一些总归没有错。

    谢慎和顾鼎臣又说了几句劝勉的话便抽身离开了礼部,唐寅接着一一拜见了同考官。

    同考官是阅卷官,虽然唐寅的卷子是顾鼎臣和谢慎亲阅的,但他并不知情,故而对同考官一一行了大礼。

    其实他是十分想追上去和谢慎聊聊的。二人自苏州一别后已经大半年没有好好聚过了。

    但他知道这是不可行的。

    毕竟谢慎是主考官,若是让有心人得知他们私交甚好,恐怕会给谢慎惹来不小的麻烦。

    还是等到殿试结束后再去拜见谢慎吧。到了那时,一切尘埃落定,即便有人想要嚼舌根子也张不开口了。

    结束了拜师,唐寅心满意足的回到了苏州会馆。

    此时的苏州会馆大门前早已挤满了等候的同乡士子。

    唐寅中了会元,为苏州争了一口气,几十年来被吉安、绍兴压制的恶气终于可以出了。

    “伯虎回来了,伯虎回来了!”

    “唐会元,你可一定要再夺状元啊。这样咱苏州也有一位大三元了。”

    唐寅曾是南直隶的解元,后来因为卷入科场舞弊案被革除功名,解元名头自然也就除去。

    但去年天子恢复了唐寅的举人功名,理论上来说称呼唐寅为唐解元确实也没有什么不妥。

    现在这个称呼又可以改一改了,唐会元,嗯,比起唐解元来似乎更拉风一些。

    “老夫真是为伯虎感到高兴啊。”

    贾和一边捋着胡须一边笑道。

    本来唐寅被自己内侄刘祜偷了文稿,弄的贾和心情很差。但现在这些阴霾都被一扫而空。

    现在还有谁会去关注唐寅失窃这种小事情?大家的目光都汇聚到唐寅高中会元上。

    那可是全苏州士子的大喜事,苏州会馆也会跟着火一把。

    以后说出去,唐会元住过的屋子怎么也得是三倍,不,是十倍价格!

    唐寅的心情自然也是极好,他冲贾和拱了拱手道:“多谢晖宁兄,唐某初来京师时多亏了晖宁兄照拂。”

    这话说的贾和乐开了花。

    好嘛,他贾和果然没有看错人,唐寅不是个不懂感恩的人。

    “来来来,咱苏州父老为你准备了一场庆功宴,今夜当是不醉不休!”

    作为苏州会馆内年龄最大的人,贾和来说这句话自然是再合适不过的。

    唐寅却是有些惊讶。

    “这。。。。。。诸位的好意唐某心领了,酒宴就不必了吧?”

    “伯虎啊,你这是哪里话。中了会元可是顶天的好事情,怎么能不庆贺呢?”

    贾和上前一步,热情的拉起唐寅的手,阔步往里走去。

    “朝廷不办酒宴,同乡们给你办!”

    唐寅知道推脱不了,便咬了咬牙应允道:“既如此,唐某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心中却道千万不要喝的烂醉如泥,现出丑态啊。

    唐寅是这场庆功宴最大的主角,酒宴之上,吴中才子们纷纷冲唐寅敬酒,唐寅也实在一一喝了下去,没过十几杯便眼神迷离,醉意盎然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人诚不我欺,诚不我欺啊!

    。。。。。。

    。。。。。。

第五百三十七章 殿试连捷 【4000字二合一大章】

    一夜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后唐寅醉到翌日正午才醒。

    他醒来时只觉得头痛欲裂,醉酒的后遗症开始显现了。

    挣扎着坐起身来走到面盆前洗漱后,唐寅泡了一壶醒酒茶灌了下去。

    他只觉得胃里翻江倒海,强压住恶心摇了摇头,心道昨日的情况特殊,以后可不能这么喝了。

    匆匆离开屋子,唐寅前去寻贾和叙话。

    昨日聊至兴起他和贾和谈了一桩婚事,答应娶贾和的女儿。

    可那是酒后醉话当不得真,现在唐寅有些后悔了想要去和贾和说清楚。

    贾和此刻正在院子里舞剑,唐寅进来后便默然立在一旁观看。

    等到贾和甩了一个漂亮的剑花舞完整套剑法,唐寅才趋步上前拱了拱手道:“晖宁兄好剑法!”

    见唐寅来了,贾和笑了笑道:“伯虎啊,你今日起的可真晚。原来昨晚你都是装的,你的酒量还不如老夫呢。”

    唐寅面上一红道:“唐某确实不胜酒力,让晖宁兄见笑了。”

    “你也该改改称呼了,反正你与老夫马上也是一家人了。”

    唐寅还没开口,贾和便主动往婚事上攀扯,急得唐寅连忙道:“咳咳,实不相瞒唐某此次来就是为了这桩婚事。昨夜酒宴唐某喝的大醉,说出的话晖宁兄不必当真啊。”

    贾和面色大变,不悦道:“伯虎莫要说笑了,这桩婚事可是你亲口答应的。酒宴之上当着那么多的同乡士子应允婚事,难道你要反悔吗?”

    唐寅就知道贾和不会轻易松口,深吸了一口气道:“这件事是唐某的错,但唐某真的是喝醉了啊。”

    贾和冷笑道:“我还当伯虎与旁人不同,没想到也是这么的势力。你是不是考中了会元便看不上我贾家了?”

    唐寅连忙摆手道:“晖宁兄,你多心了。咱们相交这么多年,你还不了解我吗?我唐寅绝不是那种小人。”

    贾和摇了摇头道:“知人知面不知心,老夫又怎知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再说人都是会变得,你唐寅也不例外。”

    稍顿了顿贾和接道:“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唐寅现在是新科会元风头正劲,想要借着机会攀高枝,老夫无话可说。可你昨夜酒宴之上为何要答应婚事?现在你翻脸悔婚,叫老夫父女如何自处?”

    “。。。。。。”

    一番责问让唐寅直是抬不起头,良久才叹息一声道:“那晖宁兄说怎么办?”

    贾和思忖片刻道:“自然是得如期完婚,老夫可丢不起这个脸。”

    “难道就没有一丝转圜的余地了吗?”

    唐寅绝望的问道。

    “绝无可能!”

    “好吧。”

    唐寅叹息一声道:“那唐某便遵守诺言。”

    贾和转怒为喜道:“这便对了嘛,老夫就说伯虎不是背信弃义之人。”

    “这段时间你便住在会馆里吧,咱们翁婿俩也好多叙叙话。”

    “。。。。。。”唐寅只得点头道:“便依晖宁兄所言。”

    贾和双眼一瞪:“该改口了!”

    唐寅只得硬着头皮道:“小婿谨遵老泰山之命。”

    贾和哈哈大笑道:“好女婿,好女婿啊。”

    。。。。。。

    。。。。。。

    转眼间便到了殿试的时间,所有会试高中的贡士都聚集在奉天殿前的丹陛下准备考试。

    明代殿试不淘汰人,所以这些准进士已经功名到手心态极为放松。

    皇帝陛下朱厚照端坐在奉天殿的龙椅上,只觉得无奈无聊无趣。

    他实在不喜欢这种事情但又没有办法,必须得来主持。

    别的大朝会他可以借口推脱掉,但殿试却是无论如何也推不掉的。

    “发卷!”

    随着御用监太监的尖声唱诵,书吏开始给贡士们发卷。

    丹陛下考案前,诸考生皆是精神一振,准备走完鱼跃龙门道路上的最后一段。

    考完殿试一切便尘埃落定,他们也将彻底进入官僚阶层,从此光宗耀祖被乡里亲朋艳羡。

    但当展开题目后,几乎所有考生都眉头紧锁起来。

    “天下大同。”

    题目只有短短的四个字却是极难破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