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积23。4立方米,质量17。5吨,与我们的预测相差无几。”
工程部指挥官特斯拉带领着一群顶尖的工程师开始对这个巨型喇叭状的奇异金属仪器进行着解剖研究。
“它的外壳由特种纳米或飞米级别的特种合金材料构成,相应的技术都在我们的理解范围之内。”特斯拉等人在隔离区里穿着防护服,如庖丁解牛一般,三两下就将巨型喇叭的外壳拆解得七七八八。
“准确地说,这些材料所蕴含的科技或者工业水准要比我们落后大概40~60年。”
“我想看看它的内部结构!”原宸说。
“好的,请您稍等。”特斯拉隔着防护服操着一把如游蛇一般的电子扳手回答道。
“这一部分应该是动力系统!”
“马上给它拆开!!”
“一坨狗屎,这冒出来的粘液是什么鬼!?”
“小心,注意绝缘,注意辐射!”
“轻点,轻点,不要把零件弄坏,我们还得复原。”
一群专业的工程师十分麻熘地将巨型喇叭的动力系统大卸八块。
这并不是人类文明中的模块化设备,所以,拆解工作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因为人工智能可不知道要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也不能很好地保护这些零件设备。
就像生产线永远无法拥有大师级别工匠的制琴技艺一样,人工智能根本无法与这一群顶尖的工程师相媲美。
“领袖,检测到强辐射源!是核聚变电池!”
“原来如此!”原宸若有所思道。
“他们的核聚变反应堆制造得很精巧,燃料利用率想必也相当高。”特斯拉继续进行着检测。
“这说明,他们掌握受控核聚变技术已经很久了,已经将这项技术运用到了极致。”原宸立即得出了推论。
“哦呦?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竟然是芯片!!”
工程师们已经搞定了能源系统,开始检测其余的零部件。一位工程师拆解出了一块如水晶石一般的芯片。
“好精巧的线路!这可比我们高明得多!”
“啧啧啧,拿来我看看。”
。。。。。。
拆解工作整整持续了18个小时,巨型喇叭终于化成了一堆密密麻麻的零件,铺满了整个实验舱。
“大家辛苦了!”原宸说。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特斯拉一脸兴奋地回答,看得出来,比起人来说,他明显更喜欢和机器打交道。
“很好,特斯拉,有没有人曾告诉你,你摆弄机器的时候简直酷炸了!”谢尔盖调侃道。
“哈哈~”
“呜~呜~呜~”
特斯拉骄傲地将手上的电子扳手舞得上下翻飞,龙蛇游走。
“说说你们的结论吧。”原宸微笑着点头。
“综合结论,这确实是一个探测器。”特斯拉放下工具,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总结道,“仅从这个探测器来衡量,这个未知宇宙文明的科技程度,比我们要低一些,但是不会低太多!”
“也就是说,对方确实与我们势均力敌,旗鼓相当?”谢尔盖追问着。
“是的,总体而言,我们比这个未知的宇宙文明更加领先,但是一些细节上,他们超越了我们。”特斯拉认真严肃地回答道。
(不管在哪里看到这本书,都请花费一些时间帮忙投一下免费票,多谢各位书友一直以来的支持。)(未完待续。。)
第400章 如何决策
“可以判断出这架外星探测器运行的年限吗?”原宸追问道。
“报告领袖,虽然无法计算出具体年限,但是从内部元器件的运行损耗情况,我们判断这架外星探测器运行年限不会超过20年。”特斯拉认真严谨地答复道。
“如此,这20年的科技差距也必须考虑进去。”原宸说。
“怎么,对手的实力评估又增强啦!?”军事指挥官谢尔盖瞪大了眼睛说。
“是的,确实应该这样考量。”科学指挥官唐吉坷德也这么认为。
“那么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决策?远征军舰队马上就要赶上了。我们距离这个未知宇宙文明的大本营只有21光年了。”
谢尔盖环视众人询问道,随后众人又一齐望向了原宸。
“各位,请设想一下,如果忽然有一个未知的宇宙文明造访日星系,你们会有何反应?”原宸转眼就又把皮球踢给了所有人。
“警惕!!高度警惕!!”谢尔盖言简意赅地高声回答。
“我们首先应当了解这个未知文明来日星系的意图,以及他们的善意程度。然后再采取进一步的应对策略。”唐吉坷德也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如何能够了解对方的目的,以及他们对人类文明是善是恶?”原宸提出疑问,“在没有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我们并不能判断对方是善意还是恶意。同样的,对方也不能判断我们认为他们是善意还是恶意。”
“虽然,暗能文明曾经明确地说过,这个宇宙存在一定的社会规则,但是,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有完整地认识和了解过这一套描述宇宙社会大图景的宇宙社会学。或许,这是因为我们的文明水平还够,那么,以此类推,前方星系中的未知宇宙文明也和我们一样,并不了解真正的宇宙社会学。所以,我们之间的沟通必将进入相互猜疑的循环矛盾之中。”
社会学家认为,由于距离间隔、显着的物种、文化差异,使得不同宇宙文明之间的猜疑一经形成即坚不可摧。而猜疑的产生与两个文明内部的具体道德取向并无关联,但却最终导致不同宇宙文明之间因无法准确判断彼此的善恶,而变得相互敌视。
这与博弈论里的基本概念类似。归根结底,在于信息不畅,或者信息不对称,这才导致了不同宇宙文明之间的交流存在难以逾越的屏障!
或许高等级的宇宙文明之间存在一套清晰的宇宙社会学,但是落后的宇宙文明之间却还处在一种相对原始的阶段。就好比发生在原始丛林里的,不同动物之间的自然杀戮和弱肉强食,这并不违反人类制定的野生动物保护法。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打破这个猜疑循环?”此刻,谢尔盖觉得有些头大。
“有一点,是我们首先必须明确的。”原宸拍拍谢尔盖的肩膀,没有直接谈他提出的问题,却话锋一转,“我们的目标是黑洞天鹅座x…1,所以,我们必须避免沿途的战争。究竟是穿越前方的恒星系群,还是不计损耗大幅修正远征军舰队的航线,这取决于我们面对一个怎样的对手。”
“如果前方是一个弱小的宇宙文明,远征军大可长驱直入。相反,如果对手过于强大,我们也别无选择,只能不计损耗,老老实实地掉头走人。”原宸继续说着,“前方的对手在科技上与我们旗鼓相当,但是,他们是一个完整的文明世界,在军事实力上,我们自然无可比拟。所以,如果双方正面交战,我们必然会处于下锋。”
“那么,为保稳妥,我们只能调整航线吗?”唐吉坷德反问道。
“可是,大幅调整航线实在是太不划算了。”谢尔盖不太赞成调整航线,“对方的科技实力毕竟在我们之下。”
“我们能否做好两手准备,打一个擦边球。”谢尔盖忽然建议道。
“说说你的想法。”原宸向他点头示意。
“第一手准备,前方各个恒星系统之间还是存在一定距离,我们可以选择从其中最为贫瘠,最不显眼(恒星比较弱小,或者没有行星)的恒星系边缘迅速穿过,当然,这个计划可能会冒一定的风险。第二手准备,我们可以尝试和对方沟通,因为,唯有沟通才是打破猜疑循环的最佳手段。但是,主动沟通肯定会暴露我们的存在,所以具有较大风险。”谢尔盖回答道。
“确实,我们可以尝试与前方的未知宇宙文明擦身而过,如果被发现了,打不过,我们还可以跑,只要不是正面冲突,或者陷入牢不可破的包围圈,应该不会对远征军造成实质的威胁。但是,主动与对方沟通的风险确实太大了。如果沟通不畅,对方掌握了我们的动向,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会集中力量埋伏或者追击我们。果真如此,我们所面对的风险也将成倍剧增。”原宸继续点评道,“之所以我认为沟通的风险更大,首先还是猜疑循环,虽然互通有无大多数时候都比闭关锁国好,但是前方的未知宇宙文明和我们一样,并没统一认知的宇宙社会学基础。所以,在沟通交流的时候必然会顾忌利益和风险之间的矛盾。另外还有一点,对方一定会忌惮,我们发现了他们的文明世界,他们却并不知晓我们从何而来。”
“您认为,对方会担心我们成为他们将来的实际威胁!?”谢尔盖询问道。
“难道不会吗?”原宸反问,“谢尔盖,你不妨设身处地去想一想。这也是人类文明在灾难之后,最终选择远离太阳系的原因。”
“事实上,日星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天晓得在这个浩渺的宇宙之中,无数的超级宇宙文明正在用一种什么样的眼光注视着我们?”原宸意味深长地补充道。
“什么眼光。。。。。。”谢尔盖轻声地嘀咕道,“欣赏动物的眼光吗?”
“不管如何,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决断了!”原宸总结道,“唐吉坷德,你带领科学团队,分析前方所有恒星系统,并制定一条最妥当的前进线路,让远征军舰队与这个未知宇宙文明擦身而过。”
“如果我被发现了怎么办?”一直保持沉默的特斯拉显得有些忐忑。
“发现了也无妨,对方并非远超我们的对手。我们要做的是将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并尽量避免冲突。只要尽力了,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的!”原宸演言辞果断地回答。
“哦。。。。。。”特斯拉点点头,又沉默了下去。
ps:今天白天都在出差,所以更新较晚,第二更大概在12点左右,谢谢体谅与支持。(未完待续。。)
第401章 潜行计划
讨论结束,远征军的指挥团队也统一了认识,两个科技水准相当的宇宙文明,如果爆发正面冲突,一定是两败俱伤的结果。所以,和平共处,避免战争才是最佳的选择。更何况远征军还身负重任,且只是人类文明中的一小部分,力量相对单薄。
经过远征军科学团队对前方所有恒星系统进行的缜密分析,且避开了最适宜大规模进行星际开发的所有恒星系统,科学团队选择了三条相对安全的线路:
方案提出后,远征军指挥团队又经过了几轮商讨,最终确定了前进方案。在这条线路中,首先会经过一个双星系统,然后再穿过一颗质量较小的红矮星边缘。
由于该双星系统的转速很快,所以,科学团队判断,在这个混乱的引力系统中应该不存在行星。而另一颗红矮星则由于质量太小,系统内拥有行星的概率也很低。
如果恒星系统内部不存在行星,那么,成为星际殖民的目标也会相对小一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她没有利用价值。或许某些高级宇宙文明会将这样的孤恒星用类似戴森球(包裹恒星开采恒星能的人造天体)一样的结构将整颗包围起来,并完全占有她的光和热。
。。。。。。
经过1。6个地球年的飞行,远征军舰队首先接近了双星系统。
与双星系统毗邻的有两颗距离较近的单恒星系统,并在星空中组成三角形态。其中,a恒星距离7。2光年,b恒星距离15。6光年(各恒星系统并不处在同一平面,所以相对距离情况是复杂的)。
远征军选择了双星系统与b恒星之间的空隙向前航行,且尽量靠向双恒星系统,因为,经过模型推演,b恒星系统内至少存在三颗以上的行星,存在未知宇宙文明势力的可能性极大。
“报告领袖,舰队主体距离双星系统大约2。6光年。”
谢尔盖负责指挥舰队的具体航行任务,他每间隔一段时间都会向原宸汇报舰队的具体航行参数。
“熄灭所有大功率引擎,让整个舰队彻底进入惯性飞行阶段。”
“是!!”
“拆除太空母舰上所有的反光板,光能电磁板,把光线反射率降到最低!”
“是!!”
“减少近程通讯频率,禁止任何超远程通讯手段!!”
“是!!”
为保周全,原宸连续下达了数道命令。
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太空中从远处观察,整个远征军舰队就像一群灰暗的陨石一样向前滑翔着。
“科学团队的分析十分正确,这个双星系统的自行运动相当快速,在如此混乱的引力交战下,根本不可能存在行星。也不太适合建造太空基地。”原宸一边凝神远眺着星空中的两轮火球,一边说,“希望舰队能够顺利穿过这一片黑暗。。。。。。”
虽然双星系统中不存在行星,也不存在太空基地,但是,存在探测器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所以,原宸并不认为这里会绝对安全。
远征军舰队在接近双星系统之前,就已经重新加速到了9。91倍的三维空间光速。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只要持续飞行2~3个月,就可以顺利从双星系统掠过。
这一次,远征军是幸运的,整个舰队波澜不惊,遂心如意地穿越过了双星系统。
当舰队远离双星系统之后,远征军便重新亮起了引擎,微调了航线,朝着计划线路上的另颗小质量红矮星的右侧飞去。
通常红矮星的亮度都很弱,仅凭借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这颗红矮星就是如此的昏暗,以至于,在远征军与其相聚4光年距离的时候,才被相对清晰地捕捉到。
这颗红矮星的色球层活动并不活跃,虽然在x…光波段可观测到它色球层的喷发,但却不很明显。与科学团队推测的一样,她正是一颗孤星,在恒星系统之中难以发现任何大质量天体的痕迹。
在红矮星的周边,一共有三颗恒星。其中,a恒星与之相距5。7光年,b恒星相距8。6光年,c恒星相距11。4光年。远征军科学团队在综合考量之后选择了从她与c恒星之间的间隙穿过。
只要顺利穿过这颗红矮星,远征军就算脱离危险区域,基本远离该未知宇宙文明的势力掌控范围了。
随着目标的愈发接近,远征军所有成员们的神经也愈发的紧绷了起来。
“现在距离红矮星有多远!”原宸向谢尔盖询问。
“还有3。3光年!”谢尔盖高声回答道,“舰队将在红矮星的右侧直线距离2。7光年处穿过。”
“好!提高警戒!!”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原宸越发谨慎地叮嘱道。
“是!!所有幻影护卫舰队都已进入战备状态!”
原宸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随后,他转身走向指挥中心里的一片模拟星图,那颗红矮星赫然在目。
红矮星的一侧,是一个亮斑,正是代表着远征军舰队所处的位置。而在舰队前方约一光年的位置,则有几颗小行星正远远地受到红矮星引力的牵引,缓慢地绕行着。
“径直穿过这几颗小行星?”
原宸暗自思忖着,他总觉得这几颗小行星出现得很突兀,不太愿意与之发生近距离接触。
“如果现在调整航线,大功率的引擎会产生强光和强辐射。。。。。。”
此刻,原宸也有些矛盾起来。
“不管了,希望是我多虑,就这么向前而去吧。”原宸心中有了决定,“希望尽快穿越这一片是非之地。。。。。。”
与原宸一样,远征军的每个人都在祈祷舰队能够顺利地渡过这最后的一段旅程。
人们既兴奋又忐忑、满心期待的同时,又被持续的紧张氛围煎熬着。
这一次,远征军是倒霉的。
根据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天不遂人,往往人们越担忧,就越无法逃离。。。。。。
(不管在哪里看到这本书,都请花费一些时间帮忙投一下免费票,多谢各位书友一直以来的支持。)
第402章 行踪暴露
在远征军舰队的两翼以及后侧,都编配有一定数量的护卫舰。而幻影护卫舰队的主力军团则率先飞在舰队的前方,并与之拉开了一段安全距离。这段安全距离即满足护卫舰队快速回防的要求,又可以避免后方舰队主体被卷入突发的战况之中。
总计有六支幻影护卫舰,将近800艘战舰在远征军的正前方组成了楔形战备编队。而近百艘幻影侦查舰更是错落地散落游弋在舰队的最外缘,担负着信息侦查的任务,构成远征军的第一道防御屏障。
随着时间的流逝,远征军舰队终于逐渐靠近了那几颗小行星。
“真他妈邪门!怎么会在这里遇见如此大质量的小行星,竟然还连续出现了三颗。”
负责远征军最前方侦查任务的是第三幻影侦查舰队。战士们都觉得这几颗小行星出现的比较突兀,按照以往的太空飞行经验,在恒星数光年之外,同时遇到三颗大质量的小行星,是极其罕见的现象。
“各侦察舰高度戒备,密切监测!”第三幻影侦查舰队队长俞亮也觉得十分不妥,他一路反复强调着。
小行星的威胁不在于与舰队相撞,舰队甚至不需要调整方向就可以从小行星的身旁安然飞过。
因为远征军一直飞行在四维空间的第四个维度上,所以并不用担心与任何三维空间中的天体相撞。在之前的潜行路程中,舰队之所以需要改换路线,并从恒星之间绕行,是为了避免因过于靠近可能存在的宇宙文明,而被对方探测发现。
对于掌握了四维空间技术的文明世界来说,即使存在三维空间之中,也一样可以设法探查四维空间里的动向。就好比,轮船在海洋中航行,处在一个二维平面上,虽然它无法和飞翔在高空中的战斗机相接触,但是却可以通过探测器观察到高空中战斗机的存在。
而没掌握四维空间技术的宇宙文明就像一艘只有水平视野的轮船一样,他们不知道,也没办法抬头往天上看,自然也就发现不了从高空中掠过的飞机。
换句话说,如果这个未知的宇宙文明不具备四维空间技术,远征军只需在第四维度上长驱直行,就可以如鬼魅幽灵一般从他们的身旁经过而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