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种十分大胆而疯狂的方式。在这个模型里,不再是利用受控的核反应,也不需要考虑是核聚变还是和核裂变的问题。因为在太空中,稳定核聚变和核爆炸带来的反冲总量并没有本质区别。
利用稳定可控的“核爆炸”来推动宇宙飞船,这种推进系统被iea核动力研究院称为【核脉冲推进系统】。
【核脉冲推进系统】在理论上,就像天体物理研究院瓦特院长粗糙的比喻一样,“我们要在宇宙飞船的屁股后面像点燃中国鞭炮一样,接连不断的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核爆炸。”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运行中却必须依靠极为细腻的技术手段,其复杂程度根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在iea核动力研究院设计的【核脉冲推进系统】里,动力系统中装载的核燃料被精度细化为极大数量的微当量核燃料个体,然后按照矩阵方式组合,在实际飞行过程中根据需求逐一在飞船尾部的推进盘中释放引爆,以产生持续强大的推进能量。这种方式简单直接又粗暴,但是对宇宙飞船的加速效果是十分显著的,而且对核反应可控程度的要求也相对低了很多。
此外,iea航空航天研究院还专门在核动力推进系统与宇宙飞船操控中心之间设计了可靠的隔离装置,虽然这样的设计大大增加宇宙飞船的重量,但是却能够很好的确保宇航员不会受到来自【核脉冲推进系统】的辐射以及高热的影响。
iea太平洋基地核心区域发射场上。
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完起飞前最后的检查和操作之后,随即便迅速地撤离了发射现场。
第一个将被送上地球轨道的是同时搭载了传统推进系统及最新核动力系统的新一代星舰宇宙飞船。
在本次发射任务中,除了泉月号火星登陆飞行器的驾驶员基努里维斯以外(火星居住舱将在无驾驶员的情况下送到地球轨道),其他所有参与本次火星探索行动的宇航员和科学家都已经依次进入星舰宇宙飞船。
原晧宸等人已经按照训练时要求的姿势做好发射前的最后准备。
“老天,第一次去太空,还真是有点小激动啊。”杜鲁尼克一脸兴奋的说道。
“一会发射的时候可有你好受的,嘴巴闭紧,从现在开始不许说话。你一定不会想尝试空气从你的肺部压迫出来的滋味!”弗兰克组长侧过头看了看杜鲁尼克,然后下令道。
“明白。”
一旁的原晧宸也稍稍调整了姿势,并尽量让自己的情绪平稳下来。
。。。。。。。。。。。。
位于航空航天研究院的中央指挥中心,太平洋基地的各个研究院院长及其他主要领导人都早已齐聚在这里。
在地下发射控制中心,担任本次发射任务指挥员的航空航天研究院院长吉安娜,正凝视着电子屏幕的倒计时间指示系统,并仔细听取各个岗位人员报告的每一项检测数值。
“十分钟准备”……
“五分钟准备”……
“一分钟准备”……
“出发!!”
吉安娜一脸严肃,语气庄重地发出启动指令。
话音刚落,发射场上瞬间就传来连绵不绝的巨大轰鸣声。
有史以来最强力的运载火箭尾部喷着辉煌的火焰,展现出撼天动地的威势,拔地而起,穿云破雾,直上九霄。
火箭在蓝天中扶摇直上,渐渐变成了一个小亮点,穿出了大气层,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与此同时,几十套安置在全球各地的通信设备,正精确地测定、记录和报告着运载火箭在每一个瞬间的飞行速度、高度和姿态。
”工作正常!“”飞行正常!“。。。。。。
在飞行控制中心,自动记录仪在显示屏上连续不断地描绘出运载火箭飞行轨迹的曲线。
“成功进入预定绕地球轨道!“
随着胜利的消息从监测中心传来,整个iea太平洋基地,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未完待续)(欢迎大家加入书友交流群:529839423)
(今天比较忙,就更新一章了,这一章尽量多写了一些。)
第九十章 人工重力生成装置
在天文学上,地球周围的太被称作地球行星空间,地球大气层向宇宙空间延伸达到1000公里,但习惯上我们把100公里以外的空间叫太空或外层空间。
宇宙空间环境与人类生活的近地空间环境相比之下要严酷的多。
以太阳系的宇宙空间为例:
首先,超高度真空的环境下,每立方厘米的空间几乎只有0。1个氢原子和氢分子等物质构成的星际气体。
其次,宇宙空间中温度条件是非常极端的,如果受太阳光直接照射,则会产生极高温度,无比耀眼。如果背向太阳,则可以是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四周漆黑如墨。
此外,宇宙空间中存在着众多辐射和各种高能带电粒子、等离子体。(例如:紫外线、x射线、a射线、β射线、γ射线、以及各种未知的abcdefg射线等)
这些恶劣的宇宙空间环境,对航天器的设计和材料选择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星舰宇宙飞船脱离运载火箭之后,便成功地进入距离地球表面约500km的预定绕地球轨道。
“宇宙飞船已经成功进入预定绕地球轨道,飞行平稳,周边状况良好!飞船内温度:23c,气压:101000帕斯卡,湿度。。。。。。”
待到星舰宇宙飞船开始在预定轨道上平稳绕行之后,飞船系统便开始间歇性地显示汇报飞船内的各项环境指数。
“ok,各位,我们可以暂时放松一下了。”担任本次火星登陆探索行动队长职务的弗兰克率先揭开身上的安全装置说道,“距离基地下一次发射泉月号火星登陆飞行器的时间还有22小时。”
“听从您的指示,弗兰克舰长!”“太棒了。”“可算是轻松一点了。”“啊~啊~”
众人纷纷回应道。
“谢谢,话说舰长这个称呼还真不错!”弗兰克笑着说道。
此时,星舰宇宙飞船上一共有16名宇航员和科学家,大家都纷纷松了一口气,开始舒展身体,逐渐适应目前微重力的环境。
在星舰里,透过舷窗,便可以望向窗外的宇宙空间。
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无法用语言描绘,且最能给我们带来震撼,一个是深邃的心灵,另一个就是浩瀚的星空。
浩瀚的宇宙,往往给予人们神秘的色彩,眼前是一片幽深的黑暗,周围是一片寂静的空籁,群星散发着迷人的淡白色光芒。
但这一切景色都不及眼前的这颗美丽的蓝色星体。
原晧宸双手握在舷窗把手上,充满好奇地向外望去。
此时此刻,他眼中的地球是那么美丽无暇,温婉动人。
那浅淡的水蓝色带给地球静谧之美,那纵横交错的纹路让地球显得更加沧桑,神秘而美丽,捉摸不透又耐人寻味,这就是地球,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父母此刻是否安好,她们肯定正在地球表面时刻关注太空中的我吧。”透过舷窗,视线所及,正好是中国大陆的版图,原晧宸心里一阵感慨,他一眼就锁定了瀚海市的所在区域。
离开地球之后,心态便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感受。
原晧宸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在地球上经历的各个场景,一种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父母家人温馨的面容强烈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除了父母,一个清秀而俏丽的脸庞悄然地呈现在他的意识之中,他仿佛看见一袭白色裙衫正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灵动而清澈的眼眸正在遥远的地球表面凝望着自己。。。。。。
“嘿,小伙子,第一次离开地球感触颇深吧!”弗兰克缓缓的飘了过来,打断了原晧宸的思绪。
“是的,弗兰克组长,您这是第几次离开地球?”原晧宸回过神来,饶有兴致地问道。
“这是第三次。”弗兰克一边说着,一边悬浮在空中调整着姿势,“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第一次太空行走,整个世界万籁俱寂,天地间仿佛只剩我一个人,我可以十分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声。现在想起这种感觉,我依然感到十分难受。”
“看来真实的太空体验和想象中的情景差距很大。”原晧宸脑海里尽力地想象着弗兰克描述的画面,这在不久的将来,他也一定会体验到。
“和前两次不一样,这次我们要在地球之外呆上很长一段的时间了。”弗兰克颇有感慨地说道。
“啊~伙计们,快拉我一下。”正当弗兰克和原晧宸交谈之际,远处杜鲁尼克正在空中夸张地扭动着身形朝两人飞了过来。
“显然这个家伙还不太适应微重力的环境。”不等原晧宸出手,弗兰克已经一脚抬起,顶在杜鲁尼克的屁股上。
“老天,我还得花点时间来调整失重下的状态。”杜鲁尼克一边抓住星舰宇宙飞船仓壁上的一个拉手,一边略带紧张的说道。
“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宇航员,只是上了7天的航天员培训课程,还得慢慢适应。”原晧宸点头表示认同。
“在到达火星前,我们还要在太空中呆将近两个月,可有的是时间让你们玩。”弗兰克看了看眼前这两个年轻的下属继续说道,“如果不太适应,你们可以去【滚筒洗衣机】那里呆一会。”
“这真是个绝妙的主意,一起去吧,中国佬。”杜鲁尼克立刻深表赞同地说。
原晧宸也想见识见识【滚筒洗衣机】的威力,便很愉快地答应了。
杜鲁尼克和原晧宸走后,弗兰克便朝着罗兰指挥官那里飘去。。。。。。
所谓【滚筒洗衣机】,是航天员对人工重力生成装置的戏称。
在失重状态下长期飞行,会使骨骼脱钙,肌肉变得松弛。人工重力生成装置可以防止宇航员因长期处于失重环境中引起的健康问题,对长期载人太空航行来说尤其重要。
如果你深处太空之中,环视星舰宇宙飞船,就会发现这艘长度约八十米的宇宙飞船中段部分,是一个直径约30米的环状空间,环状空间中搭载了健康锻炼设备,并且有分隔明晰的一间间休息仓。
就像滚筒洗衣机一样,整个圆环状空间正在持续不断地旋转,使得身处其间的宇航员产生离心力,从而模拟重力的效果。
当然,这种滚筒洗衣机式的人工重力生成装置,还有诸多制约之处,必须经过培训才能熟练使用。
在地球科技认知的范畴,自然界中包括四种基本力: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
(注意,宇宙中很有可能存在其他基本力,只是目前人类的认知能力还无法触及而已。)
除万有引力之外的三种基本力都可由量子理论来描述,电磁、弱和强相互作用力的形成是用假设相互交换量子来解释的。
但是,引力的形成完全是另一回事,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用物质影响空间的几何性质来解释引力的。
科学家也在尝试用模仿解释电磁力的方法来解释引力,但这一尝试却遇到了理论上的诸多困难。
从爱因斯坦时代开始,地球上的科学家们都有一种朴素的愿望,即世界是统一的,各种基本相互作用力应该有统一的起源。
但是,在实际的科研过程中,却始终无法取得突破,而是陷入一系列的探索、失败,再探索、再失败的循环之中。
不过,不断发现矛盾,解决矛盾,这每一次循环都在加深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
如果未来地球上的科学家能够将四种基本力成功统一,那么人类就有可能使用电力直接制造出人工重力了。
(未完待续)(欢迎大家加入书友交流群:529839423)
第九十一章 生活舱
星舰宇宙飞船主要划分为四个部分,最顶端是工作舱,随后一一相连接的是生活舱、动力舱以及可分离式的核动力推进系统。
原晧宸和杜鲁尼克离开工作舱之后,便在微重力环境下一路漂游前往生活舱。
一路上,其他宇航员也分别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块谈论着什么。
原晧宸发现,原本来自不同团队的成员大多都和自己熟悉的同事聚集在了一块,就像自己和杜鲁尼克一样。
同为行动组成员的萨尔、洛萨、卡德加、奥德里奇、布鲁诺几人始终保持着统一的行动,印度洋基地的萨米特、陈汐则一路跟随在罗兰指挥官的左右。
当然人群中也有喜欢独来独往的家伙,例如空间科学研究院的霍天羽、核动力研究院的尼古拉耶夫。
也许这整个团队还需要一些时日的磨合才会变得更加融洽起来。
星舰宇宙飞船并不算太大,即使是杜鲁尼克这样烂的太空漂游水平,也没花多少时间就到达了生活舱。
生活舱与其他舱体之间的连接设计十分巧妙,既保证了良好的气密性,又不阻碍整个人工重力生成装置的旋转工作。
进入生活舱,有一个缓冲区域,因为处于整个圆环状空间的中心,在没有与人工重力生成装置进行同步旋转的情况下,是不存在离心力的。
只有当你通过专门的滑道前往环状区域的边缘时,随着旋转半径的变大,离心力才逐渐加大,最后达到约80%的地球重力水平。
之所以没有强求生活区域的重力情况达到与地球的同一水准,一方面是因为这个程度的重力已经不会对宇航员身体造成明显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考虑到转速太快会加大生活舱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难度,而且还可以降低维持系统运转所需的能量消耗。
“老天,这滑道要怎么进去?”杜鲁尼克第一次想要到达生活区的环状边缘,还显得十分不适应。
“人工重力生成装置的旋转半径算是挺大的,这转速并不算快,杜鲁尼克,你是恐高吧,你小子怎么通过核心人员体能测评的?”原晧宸在一旁挖苦道。
滑道的入口确实算是十分宽敞的,只有快到尽头边缘区域的时候会慢慢地变狭窄起来。
“我来示范一下吧。”说着原晧宸双脚往舱壁一蹬,借助反作用力迅速朝那上宽下窄漏斗型的滑道入口飘去。
“噗~”的一声,原晧宸身躯轻轻的撞击在滑道上,然后因为摩擦力开始随着滑道旋转起来,由此产生的离心力迅速将他抛向轨道边缘。
又是“噗~”的一声,原晧宸以不算太快的速度滑落在气垫上。
“嘿,美国佬,轮到你了!”原晧宸在生活区的环状边缘上呼喊着。
不过此时处于圆心区域的杜鲁尼克看向原晧宸的感觉却十分奇特,原晧宸就像一颗卫星一样一直围绕着他在旋转。
“难道需要我爬回去把你踢过来吗?”原晧宸一边扶着梯子,一边喊道。
没错,如果想要从生活区边缘回到中心区域,就必须通过扶手梯一路爬向圆心,当回到圆心之后,离心力就会消失,宇航员会重新回到微重力的环境下。
“shi~t,不管了。可不能丢了脸面。”杜鲁尼克终于下定决心一脚蹬向缓冲滑道。
“啊~啊~啊~”
“噗~”的一声,杜鲁尼克终于砸在了生活区的环状边缘的气垫上!
“oh,my,god!”杜鲁尼克提高分贝喊道,“这游乐场的设备还真是不赖!”
原晧宸看着杜鲁尼克笑而不语。
“晧宸君,杜鲁尼克先生,你们也过来了。”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原晧宸循声望去,正是日本科学家铃木,而明奇博士正站在铃木的身边。
“铃木君,明奇博士你们好。”原晧宸也礼貌性的回应,并朝向明奇博士点头致意。
“你们好。”杜鲁尼克也看到了明奇博士和铃木,他们因为曾经在一起合作研究过晧宸陨石远古外星生命的项目,所以还是比较熟悉的。
明奇博士的眼神依旧是那么的犀利,甚至带着几分怪异,那眼神朝着原晧宸和杜鲁尼克一扫而过,简直就像宇宙伽马射线一样威力无比。
果然,杜鲁尼克立刻被看的浑身不自在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关于明奇博士实验室里的尸体,高压电击等令人惊悚的事情。
“你们也是第一次乘坐宇宙飞船吧?”一旁的铃木继续问道。
“确实,铃木君,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地球。”
“果然如此,我和明奇老师也是第一次离开地球。所以十分好奇的四处看看。”
“彼此彼此。”原晧宸点了点头。
“那我们先去生活区参观一下,晧宸君请自便。”一阵寒暄之后铃木和明奇博士就告辞离开了。
“只要不是一直盯着太空看,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杜鲁尼克终于适应了这里旋转的环境,四处张望之后继续说道,“我们也去看看生活区吧。”
“走起!”
。。。。。。。。。。。。
整个生活区内的仪器设备,包括宇航员的休息仓在内,都是十分精巧地固定在了舱壁之上,直径三十米的圆环空间用于提供17名宇航员的日常起居以及锻炼所需,空间条件还是差强人意的。
“快来看看我们的冷藏柜里都有些什么美味。”杜鲁尼克似乎发现新大陆一般。
“真倒霉,又是这些特制的太空狗粮。”杜鲁尼克打开冷藏柜一看,露出失望的神色
“注意言辞,我们可不是狗!”原晧宸白了他一眼。
“这两个月就只能吃这些了,在火星上应该会吃的好一些。哈哈~”杜鲁尼克想着便忍不住笑了起来。
原晧宸摇摇头,想想有杜鲁尼克在身边的时候确实多了很多乐趣。
(未完待续)(欢迎大家加入书友交流群:529839423)
第九十二章 太空对接
二十个小时过后。
在iea太平洋基地众多工作人员的高效率行动之下。
发射场上,高大的发射塔架旁,搭载着泉月号火星登陆飞行器的巨型运载火箭已经准备就绪。
航空航天研究院的中央指挥中心里,众多科学家正一刻不停歇地忙碌着,做好发射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星舰宇宙飞船,星舰宇宙飞船,这里是基地指挥中心,听到请回复。”
本次发射任务的指挥员,航空航天研究院院长吉安娜一边看着监测屏幕,一边呼叫正在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