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是非拥核武器国家,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日本一直以来都不被允许开展核武器的相关研究。所以,日本肯定无法容忍其他国家或组织拥有另一种极具威胁的战略武器。
就在不久之前,日本还联合奥地利向联合国发出提案,讨论“核武器的非人道性”,以谋求最终废除核武器。
不过这个提案很快就遭到了美俄中英法五国的反对。
德国和印度总理的想法基本和日本首相是一样的,因为他们三个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处境。
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是被《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承认的合法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除此以外,任何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公然进行核武器试验的国家国际社会均会被视为非法拥核国家。非法拥核国家不允许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攻击他国,一旦使用将面临相关国际法的追究。
在这次的星际探索联盟例行会议里,表面上八大成员国因为核武器问题被划分为了两个阵营,但其实这只是表露出的冰山一角,实际上的关系要复杂的多。
欧美等成员国在多数时候都是共搭一条船,同穿一条裤子的。
而中国和俄罗斯又有点像绑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跑不了我又蹦不了你。
日本和印度虽然不被允许拥有核武器,但实际上两国却有常常在暗地里搞些小动作,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旗号不断提升核技术及其他技术的能力,早已经是拥有制造核武器能力的匿核国家(匿核国家指涉嫌秘密非法研制和拥有核武器,但尚未公开进行核试验并宣布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特别是印度,在多年前就已经明目张胆地开展核试验,并拥有了核武器。
所以,在如此复杂的背景情况下,各国所持的意见自然莫衷一是。
“美国政府的底线是任何国家和组织机构都不允许单独对伽马射线反应堆开展任何名义的科学研究。”美国总统的态度十分坚决。
总指挥官从各主要成员国领袖的眼神中,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和美国总统相同的意见。
“或许在火星科研基地建设好之后,我们可以派遣各国的科学家代表,到火星科研基地一起参与相关的科学研究,毕竟可控核聚变是一项能够造福全人类的科学技术!”中国国家主席正尝试着提出折衷之道,“除此以外,在火星科研基地建设完成之前,星际探索联盟也不允许擅自开展科研行动。”
星际探索联盟总指挥官听完以上意见并没有发话,只是不置可否地点头回应。
“俄罗斯方面同意中国提出的解决方案。”中国国家主席的发言很快就得到了俄罗斯总统的认可。
“对于这个方案,我们能够接受。”英法两国领袖在和美国总统经过短暂的眼神交流之后也相继表态。
“德国方面没有意见。”
“日本方面没有意见。”
“印度可以接受!”
想必“共同参与研究,互相监督执行”就是各国政府的底线,所以中国国家主席提出的建议很快就被众人采纳。
既然这是各主要成员国的共同建议,星际探索联盟自然就会照此执行。
“既然有了决议,联盟就一定会对所有成员国负责,包括未参与讨论的其他所有成员国。”总指挥官一脸严肃认真地表态道。
“火星科研基地的建设,事关解读外星文明的工作,是一件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今天所有成员国的协力同心、精诚合作,将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富有深远意义的一次大事。星际探索联盟很荣幸成为人类协同发展,共度艰难,迈向星际的重要平台!“
“我们也很期待火星科研基地的尽快落成,期待尽快解读掌握外星文明的科学技术,期待尽快解决地球文明即将面临的危机!!!”
“各位,在下一次例行会议之前,联盟会把火星科研基地的具体建设方案发送给各位,具体的细节和行动计划,留待下一次例行会议再讨论。”
“好的,那么,我们下次再会吧。”
“下次再见!!”
很快,除了坐在一号位的总指挥官,其他八个位置上的人影便开始逐一消失隐匿而去。
总指挥官沉思了一会,便也起身离开房间。。。。。。
在这次重要的会议之后,星际探索联盟太平洋基地很快就收到了来自联盟总部的命令……立刻启动火星科研基地建设计划。(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手号峡谷
火星之上,位于塔尔西斯(tharsisbulge)高原东部,有一条长4000公里、最深处达7公里以上,地形极为险峻和复杂的峡谷系统。
对地球人来说,美国大峡谷已经是一处令人胆战心惊的壮观自然景观。但是,美国大峡谷和原晧宸眼前的这个峡谷比起来,却是远远不如的。
这就是水手号峡谷(vallesmarineris),火星上最大的峡谷,也是整个太阳系里名副其实的最大峡谷。
从数字尺度上来看,水手号峡谷比地球上的美国大峡谷长10倍,深5倍。
地质学家推测,水手号峡谷形成的原因可能与附近的塔尔西斯高原的形成密切相关。
塔尔西斯高原是太阳系里最大的火山——奥林帕斯山的所在地。水手号峡谷峭壁上和周围高原的岩石特征,显示这里曾经历过火山活动,那些岩石是由连续的熔岩流堆积而成的。
在火星的前10亿年时间里,随着塔尔西斯高原在熔岩的推动下逐渐隆起,周围地壳不断被拉伸、撕裂,最终断裂形成了原晧宸眼前这巨大的水手号峡谷。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我已经感觉我的双脚在发抖了!“
杜鲁尼克仅仅站在水手号峡谷的边缘,俯视着脚下的万丈深渊,不住地惊叹。
“你还记得我们两去过的美国大峡谷吗?”原晧宸遥望着水手号峡谷的另一侧边缘,想起了一年前和美国nasa打交道时的种种经历。
从确认神秘陨石目标所在区域,组件火星科学探索团队,到启程出发离开地球。这一转眼,原晧宸到火星上的时间已经将近10个月了。
“what?美国大峡谷和水手号峡谷怎么能够相提并论!!你看看这里深不见底的样子,从我的脚下到谷底,至少也有6公里的距离。“杜鲁尼克兴奋地说道,”我们现在可是最早领略到水手号峡谷雄伟景色的地球人。你相信吗?将来这里一定会成为地球人的旅游胜地。”
“确实,不身临其境,便难以体会到这壮丽的的景色。”
虽然之前原晧宸也看过欧洲航天局火星探测器拍摄的水手号峡谷照片,但是那些苍白的图片又如何能够和脚踩在峡谷边缘的真实感受同日而语。
随着火星科研基地建设项目的启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的足迹一定会逐渐覆盖整个太阳系。
原晧宸深信,将会有更多的大型基地在太阳系中的每一颗行星上建立起来。
届时,类似水手号峡谷以及奥林帕斯山(太阳系中最高的山)这样奇伟瑰丽的地外自然景观肯定会成为地球人类的旅游胜地。
不过,今天原晧宸和杜鲁尼克可不是来水手号峡谷游山玩乐的(水手号峡谷所处的位置离火星生活舱营地并不远)。
他们来这里是为了完成在火星上的最后一项科研任务,调查水手号峡谷的内部景观,操控火星无人机对峡谷进行信息采样和测量。
水手号峡谷确实太长太深了,以本次火星科学探索团队的能力,想要针对它开展十分详尽的科研探索是不现实的。
由于地势险峻,类似水手号峡谷的这些地方,地面火星车都无法到达。所以,火星无人机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这个火星无人机长得直冒傻气!!”
杜鲁尼克从火星车上搬下火星无人机,并不断地吐槽这个外形笨拙无比的家伙。
火星无人机的机翼至少达到了60厘米,它由复合材料、玻璃纤维或者碳纤维制造,质量不足0。45公斤。
由于,火星引力大约是地球引力的38%,所以,在火星上,它的实际重量仅有0。45公斤。
“火星大气太稀薄了,也只有极大翼展的滑翔式无人机可以勉强飞行。”原晧宸解释道,“之前基努里维斯和卡德加有用过它勘测【创世之源】所在的陨坑。除了无法进行灵活的方向控制,不能在空中滞留拍摄之外,其他性能还算是不错了。”
杜鲁尼克拍着火星无人机的宽大翼展,然后笑着说道:”也只有靠这个笨家伙了。”
“我们这就开始吧。“杜鲁尼克说着便将无人机摆放到一个合适的起飞轨道之上。
“出发!!”
原晧宸高喊一声,按下手中遥控器的启动键,火星无人机便立刻震颤着双翼朝着峡谷深处俯冲而去。
“开启智能飞行模式。”
火星无人机具有智能驾驶系统,拥有自主判断障碍的能力,可以安全有效地避开大多数危险区域。
当火星无人机消失在原晧宸和杜鲁尼克的视野之后,他们就只能靠面这一台显示荧幕上的视频画面进行操作,这些视频画面信息与无人机上搭载的摄像机实时同步。
“克里斯平原有数条峡谷汇入,这里应该是卡塞峡谷和战神峡谷。。。。。。”
“峡谷末端这些泪珠状的岛屿,很有可能是水流侵蚀的地形。”
“水手号峡谷形成后,也许是在几亿年前,有强大的水流改变了这里的地形。
“你认为峡谷底部可能会存在生命迹象吗?”
“天晓得,不过明奇肯定会对这里感兴趣。”
“我们马上就要回地球了,这些任务只能交给将来的火星科学团队。”
在杜鲁尼克的配合之下,原晧宸操控着无人机在水手号峡谷的底部来回穿梭。
这种感觉让原晧宸想起了小时候玩的航模玩具。
。。。。。。。。。。。。
距离火星科学探索团队返回地球的时间还有最后一个月。
在最后的一个月里,火星科学探索团队终于完成了本次火星探索计划内所有的科学研究项目。
这一次火星科学探索行动,取得了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卓著成果,这次行动必将会被载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史册,彪炳千古。
唯一让人遗憾的是,火星团队最后没能带走任何【创世之源】的核心组件。
不过,火星科学团队已经按照地球科学团队的要求和建议,在【创世之源】上采集了大量的科研样本。
所以,本次行动也可以算是满载而归了。
(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九章 启程返航
“你好,火星!!”
这里依旧是一个砾石、沙漠遍布的世界,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气温极地,环境恶劣至极。
原晧宸举目远眺,视野里尽是满眼铁锈红色,还有那呈现出微弱橙红色的天空。
“再见,火星!!”
离开地球,登陆火星,完成科学探索,前后历时近一年。
现在,该是说再见的时候了。
挥手告别漫天的尘风飞扬,即将启程回航。
“不知道以后是否还会有机会再来这里。”原晧宸继续出神地望着眼前这片赤红的世界,“如果下次再来,该会是火星科研基地落成之时吧。。。。。。”
“各位火星科学探索团队的功勋科学家,请再次确认你们的物品是否都已经带齐。”
弗兰克那高调的声音打断了原晧宸的思绪。
“除了必要的物资,还有采集的科研样本,其他所有仪器设备,全部妥善留存在火星生活舱里。“
所有的宇航员马上就将乘坐泉月号火星登陆飞行器离开火星地面,返回一直在绕火星轨道上飞行的星舰宇宙飞船。
而火星生活舱,火星车,以及其他所有非必须的科学仪器设备都将被留在火星,以迎接下一批到达的科学探索团队。
其实,火星生活舱也可以算是人类在火星上建立的第一个”科学基地“,只不过,这个基地太小,太简单罢了。
虽然这个基地很小,但是这些物资和设备却可以成为下一批到达火星的科学团队的宝贵资产。
从本质上说,这也是一个资源累积的过程,即将实施开展的火星科研基地建设计划也不过如此。
在基地建设的初期,地球文明必须要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一滴地将必要的物资和设备运送到火星之上。
当物资和设备累积到一定程度,达到了最低运转要求之后,才能够设法在火星上就地取材,利用火星上的资源展开更大规模的建设工程。
“再见,火星生活舱!虽然你又小又简陋,但却像是一个温馨的家,为火星上的所有人类遮挡风尘,提供庇佑。“
就要走了,众人看着火星生活舱,眼中都满是不舍。
在萨尔的提议之下,所有人(包括铃木和陈汐)都聚集在火星生活舱……这个大家生活过一年的家门口合影留念。
即使带着宇航头盔,在照片中难以分辨,但大家还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还有,不要问由谁来拍照,这个年代的智能拍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
航空航天科学院的霍天羽对火星生活舱做了最后一次检查,然后熟练地拉开安全阀,关闭了火星生活舱内部的非必须电源供应。
“出发!前往泉月号火星登陆飞行器!”等到霍天羽完成了检查工作,弗兰克便果断地下令道。
。。。。。。。。。。。。
“十分钟准备”……
“一分钟倒计时”……
“10,9,8,7,6,5。。。。。。”
“出发!!”
随着驾驶员基努里维斯发出启动指令。
泉月号火星登陆飞行器喷着辉煌的火焰,拔地而起,扶摇直上,渐渐变成了一个空中的小亮点。
就这样,泉月号火星登陆飞行器搭载着12位宇航员,三位牺牲宇航员的骨灰盒,以及各种珍贵的科研样本,飞出了火星大气层,飞向了火星外层空间。。。。。。
“泉月号飞行正常!成功进入预定绕火星轨道!呼叫星舰宇宙飞船。”
泉月号火星登陆飞行器很快就进入了预定的轨道,驾驶员基努里维斯已经开始联系星舰宇宙飞船。
按照计划,他们马上就会接近在同一轨道绕行的星舰宇宙飞船。
“泉月号,这里是星舰宇宙飞船,我是简森,请调整飞行轨道和飞行速率,准备对接。”
“简森,我已经可以看到你的背影了。“基努里维斯笑着答道。
“距离3。1公里,相对速度42。7米每秒。”简森继续汇报这相关的数据。
“泉月号,现在我们之间的相对距离大约是0。8公里,预计2分钟后开始对接。”
像一年前绕地球轨道上对接的情况一样,在经过几次调整位移和相对速度之后,泉月号火星登陆飞行器再次十分完美地与星舰宇宙飞船完成了太空对接。
“上帝啊,你们总算是回来了。”
等到对接舱门打开,众人第一时间就看到了早已经在等候他们的星舰宇宙飞船驾驶员简森,还有核动力推进系统特级工程师尼古拉耶夫。
“好久不见啊,简森,还有尼古拉耶夫!”弗兰克率先向在过去一年里一直留守在火星外层空间的两位宇航员打招呼。
“好久不见,弗兰克舰长!现在是星舰宇宙飞船绕行火星的第352圈。我终于再次看到尼古拉耶夫之外的地球人了!哈哈~“简森十分开心地笑道。(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62小时)
“各位好,看到你们我也很开心,我总算不必每天都对着简森这小子的愁眉苦脸了。”
“看来我们宇宙飞船里的娱乐设施还远远不够新引入啊。”
“应该多留一两个人在宇宙飞船上,这样我们还可以组团打打牌,太空中的生活确实太无聊了。”
好久没有和其他人聊天的简森,俨然一副充满电,说话根本停不下来的样子。
“我觉得你更需要一个暖心的女搭档,你们要庆幸这不是长达几十年的星际旅行,哈哈。”
。。。。。。。。。。。。
经过一阵寒暄之后,大家就开始麻利地整理从火星上带回来的各种物资,并将其分门别类地码放好。
在整理物资的过程中,原晧宸几次看到布鲁诺、罗兰和萨米特的骨灰盒,心中又是阵阵嘘唏感慨。
人类的生命,相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真是太过渺小了。
想必布鲁诺他们也无法预料到,一年前豪迈的出发,踌躇满志地前往火星,到如今竟如此凄凉地返回故乡。。。。。。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章 最后的旅程
绕火星飞行轨道上,星舰宇宙飞船正在进行第353次同步环绕飞行。
很快,星舰宇宙飞船就要加速离开火星行,并飞往环绕太阳轨道。
“各位,都准备好了吗?”在出发前,星舰宇宙飞船简森再次向众人确认。
“可以了!”“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那我们准备出发吧。”
“再见,火星!!”
“回家咯!向地球进发!!”
“出发!!”
星舰宇宙飞船的飞行速度开始迅速增加,很快就脱离了绕行轨道,告别了这颗美丽的深红色行星。
返程的时候,因为没有火星生活舱以及其他大量的仪器设备的拖累,所以星舰宇宙飞船的荷载质量少了许多。
这让大家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星舰宇宙飞船脱离火星绕行轨道的加速过程也变得轻松多了。
经过和地球指挥中心的商议,星舰宇宙飞船返回地球的旅程将全程采用核脉冲推进系统进行加速,然后在快到达地球时再利用传统喷射工质推进系统进行减速。
如此这般,星舰宇宙飞船返回地球的时间将会节约将近一周的时间,也就意味着只要再过一个月左右,宇航员们就到家了。
星舰宇宙飞船的核脉冲推进系统一共搭载了10个细分核燃料能量矩阵,除去之前消耗的4个,现在还剩余6个,而化学燃料的剩余量为60%(绕火星飞行的这一年基本不需要消耗燃料),对于返程所需是绰绰有余的。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