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人惋惜的是,爱因斯坦的“统一之梦”时至今日仍然没能实现。
和爱因斯坦一样,外星人工重力场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小组的研究工作也遇到了难以翻越的屏障。
所以,在得知原晧宸回到星际探索联盟太平洋基地的第一时间,几位项目组成员便迫不及待地相约而来。
“虽然,我们目前还无法发现引力子的存在。但是在量子理论中,力(或相互作用)由粒子携带(或传达)。目前,除了引力子外,其他三种基本力的载体都已经被证明存在。而且,弦理论(文末有注释)也曾经预言了引力子的存在。”
【其他三种基本力的载体:电磁相互作用由光子传达而在带电粒子间交换;弱相互作用由叫做中介矢量玻色子的粒子传达而在轻子间(有些情况下在一个轻子和一个强子之间)交换;强相互作用由胶子传达;引力由引力子传达。】
虽然,项目小组经过长期的实验观察,仍然没有发现引力子的踪迹,但是李跃卿认为引力子应当存在。
“和其他三种基本力相比较,引力实在是极度的微弱,这使得我们对它在粒子间交换方式的探测工作,成为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海瑟薇补充说道。
确实,四种基本力相对强度的差别极为悬殊。引力的微弱如此惊人,致使它在粒子对或几个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
“但在四种基本力中,人们最先加以科学研究的却是引力,而且牛顿还建立了圆满的数学理论来描述它。引力是一种与时空基本结构紧密关联的普适力,我们应该将它视为最基本的力。在绝对意义上来说,引力不是微弱的——应该说它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原晧宸对他们的观点稍作评价,又看向白凯瑞,“你的研究方向和大家不一样,有没有新发现?”
白凯瑞认为万有引力就是质子与电子间电磁力的外延,这并不难理解,有很多科学家也持相同的观点。
如果能够证实该理论的合理性,那么万有引力就很自然地和电磁相互作用力融为一体,大统一的梦想便得以实现!
只是暂时还没有人能够用实验和数学模式来验证这个理论的真实性。
“这几个月我已经建立了12种不同方向的数学模型,但是还没有得出可靠的结论。”白凯瑞一脸遗憾地答道。
“继续努力吧。”原晧宸鼓励道。
“各位,最近我们关于引力的研究确实举步维艰。”原晧宸神情凝重地望着众人说着,“杜鲁尼克他们已经发现了半人马阿尔法aa行星。安吉丽娜她们虽然遇到了很大的技术困难,但是也已经基本搞清楚人造黑洞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确实,我们这个项目小组是所有项目小组中进展最为缓慢的一个。”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家不够努力。目前我们的科技实力,认知水平有限,人类还无法站在一个更高的纬度去解释这些超越现阶段人类认知的现象,例如引力产生的原因。但是,我相信,随着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我们一定会不断突破人类对宇宙认识局限!”
现场的气氛有些沉闷,原晧宸稍作停顿,微笑着给大家打气说:“不要气馁,连爱因斯坦穷尽毕生之力都没解决的问题,哪有那么容易揭开谜底。如果我们的研究工作获得成功,这成就绝对是可以载入人类文明史,彪炳千古的!”
“多谢组长鼓励,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听完上司宽慰的话,李跃卿、白凯瑞、海瑟薇压抑的情绪似乎舒缓了一些。
原晧宸点了点头,继续说:“根据这段时间对外星人工重力系统的运行模式观察。虽然还无法解释其工作原理,但是,我基本可以断定,外星科技是利用了电磁力改变引力场的大小和作用方向,只是暂时还无法解释他们对其加以改变的具体方式。”
听到这里,三人脸上都露出了阵阵惊诧的神色。
“组长,您确定引力场真实存在吗?”李跃卿问道。
“不错!我认为引力场是真实存在的,虽然我们目前还无法解释引力场的原理。”原晧宸十分肯定的回答,“外星文明或许已经窥破了引力场的真谛,又或者他们只是单纯发现了改变引力场的方式而已,就像麦克斯韦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相互转换的奥秘一样。”
“您认为,外星文明对于引力的认知也只是刚刚跨入门槛吗?”海瑟薇疑惑地问。
“关于这一点,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只是猜想而已。”原晧宸瞳孔微缩,沉默了一会儿又想起了一句话:“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便是我们现在的尴尬之处吧。”
(最近这部分章节比较烧脑,需要大家多花费点时间,慢慢去读。因为只有大体解决这些技术问题,人类文明才会具备恒星际旅行的能力。)(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章 发现类地行星
(书友们,马上就要向半人马阿尔法进军啦!!!记得来起点帮我投票啊,谢谢。)
三个月后,从夏威夷毛纳基山天文台再次传来令人振奋的小心。
又有一颗目标行星在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双星系统内被发现!
这是一颗围绕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轨道的行星,地外文明项目组将其命名为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并与之前天文学家发现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加以区别。
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的发现过程颇具戏剧性。
原晧宸在一份杜鲁尼克项目小组传回太平洋基地的工作汇总里,意外的发现了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双星系统的两颗恒星运行轨道数据存在不同寻常的地方。
原晧宸判定他们一定是受到了其他临近星体的引力影响,所以便要求杜鲁尼克再次搜集汇总了更为全面的观测数据给他。
经过连续两周庞大工作量的演算,原晧宸利用计算结果模拟推演出在距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1。3亿~2。1亿公里的绕行轨道范围内,至少存在两颗较大质量的天体。
后来项目组成员果然在距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大约1。7亿公里的绕行轨道处观察到了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的信号。
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的发现立刻轰动了整个天文界。
之所以如此受人瞩目,除了它是第二颗太阳系外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之外。
最为关键的一点,它是一颗处在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双星系统宜居地带的行星。
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有可能存在生命,甚至孕育地外文明。
。。。。。。
在星际探索联盟太平洋基地核心区域的一个会议室里,原晧宸正在给基地的各位大佬们做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的研究工作汇报。
“和之前发现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aa一样,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也是一颗岩质行星,体积大约是地球的212%,质量大约是地球的5倍,大气层情况尚不明确,预计地表气温在…60~40摄氏度之间,其重力加速度会比地球略高20%。”原晧宸一边将bb1行星的全息立体模型投影在会议室中央,一边介绍着详细的情况。
“相当了不起的发现,一颗处在宜居带的类地行星!这是总部高层最希望看到的。”新晋基地副指挥官克里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这会不会就是地球造物主的故乡?”科学组指挥官瓦特兴致勃勃地猜测道。
“有这个可能性!”
“终于找到了吗?”。。。。。。
其他大佬们也立刻提起了兴致,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确实有这个可能性,但是在我们观测到它的实际景象之前,尚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或许它只是一颗类似火星环境的行星。”原晧宸继续说道。
“在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双星系统中(比邻星的影响十分之小),存在着十分复杂的情况。”原晧宸言谈间已经展示出另外一幅关于半人马座阿尔法双星系统的全息立体模型。
原晧宸指着半人马座阿尔法星a的空间立体模型说:“按照我们所搭建模型进行推算,在双星体系中,一颗行星围绕恒星的运行轨道只有在一个天文单位(au,约1。5亿公里)以内,才会被这被这颗恒星的引力所牢牢统治,它的绕行周期也会相对恒定。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的绕行轨道处在临界点,它很有可能在将来某一天受到双星系统的引力影响离开当前的绕行轨道。“
“那bb1行星会跑哪去呢?”瓦特指挥官好奇地问道。
“双星引力系统比较复杂,可能会出现很多种情况。”原晧宸继续介绍,“如果一颗行星离双星系统中的恒星较远,将会产生以下几种结果。“
在原晧宸的操作下,全息模型上立刻开始模拟行星的几种运行状态,让在座的所有人都可以一目了然。
“第一种情况,这颗行星会慢慢脱离原先绕行的恒星,以一种相对缓慢的速度飞到双星引力系统的边缘,就像比邻星一样,受到整个双星引力系统的影响,远远地围绕双星系统继续运转。”
“这就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aa的未来归宿吗?”弗兰克笑着反问。
“很有可能。当然,还有极其微小的可能性会被另一颗恒星的引力重新捕获。”
“第二种情况,如果该行星的质量较大,且被抛出的速度相对较快,那么它将会一直朝着宇宙深空飞去。这让我想起了几十年前的一部老电影……《变形金刚》。”
“哦,上帝,《变形金刚》可是我当年上小学的时候最喜欢看的电影。”提到儿时的回忆,克里斯瞬间就不淡定了
原晧宸的话题立刻勾起了在场年长者的童年回忆。
“是的,变形金刚的故乡,塞伯坦星就是在形成了机器人文明后就被两颗恒星的混乱引力作用抛向宇宙深空,一去不复返了。(它遇到新的恒星的几率几乎为零)”原晧宸微笑着解释道。
“所以,这就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双星系统中行星比较少的原因?”有人问道。
“没错,如果那里的行星没跑远的话,目前应该都躲在双星系统的引力边缘绕行吧。说不定造物主的故乡现在就处在边缘地带。”原晧宸一边介绍,一边在全息模型上圈定了一个范围。
“恩,我想基地总部的首脑们一定很关心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还能在宜居带上呆多久。”基地副指挥官克里斯突然问道。
“当行星轨道长半轴长度不足两个天文单位(约3亿公里),一颗类似地球的行星可能在宜居轨道上存在10亿年时间。”原晧宸详尽且仔细地介绍着,“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的质量虽然比地球大,但是它的绕向轨道只有1个天文单位左右。综合考虑,保守估计,它还会在宜居带上存在8亿年以上,只是越到后期,它的表面温度会越来越低。“
“8亿年!时间足够了。只是不知道bb1行星上是否具备人类生存的必须条件。“克里斯点头道。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章 通过计划
原晧宸听得出克里斯的弦外之音,便趁热打铁地继续讲。
“相信所有人都会对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上的真实景象感兴趣。它刚好处于“宜居带”之中,而且有很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它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上接受的光线强度和地球接受的太阳光类似,理论上可以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奠定生命存在的基础。但目前我们无法提供确实的证据来判断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上面是否存在生命。因为目前所有的太空望远镜只负责照相,并没有办法近距离观测行星,这需要后期技术手段跟进。”
原晧宸一面观察着在座众位大佬的表情一面继续介绍:“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把观测工具送入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统轨道内。”
“根据我们之前所掌握的造物主外星文明的资料,他们的科技水平至少属于可以掌握其恒星系资源的2型宇宙文明。所以,半人马阿尔法星系上的所有行星一定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弗兰克院长判断道,“早在21亿年前,他们就已经离开了半人马。促使他们离乡背井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可能是资源消耗殆尽、也可能是混乱的双星引力系统导致的环境剧变等因素,这些我们目前已经不得而知。”
“21亿年过去了,很难想象如今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一副怎样的景象!”瓦特指挥官感慨道。
“造物主文明世界的遗迹还存在吗?”
“那里有没有可能再次诞生出新的文明世界?”
其他高层人员也纷纷猜测着。
“有这个可能性,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考虑到。”原晧宸继续提出自己的想法,“创世纪人工智能8号曾经持续不断地向母星发送讯号,可是从来都没有得到过任何回应,我想,各位一定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也就是说,那里已然是人去楼空,只剩下废墟一片。”一位与会高层答道。
“星际移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造物主们可能都离开了,但是他们也不太可能带走整个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那里很可能还一直保留着相对低层次的生命体。我猜测,那里应该还没有诞生或进化出更加高级的智慧生命,所以没有能力与创世纪人工智能8号取得联系。目前,我们只能停留在猜想的层面,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真相,我们即必须亲眼看到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内部的样子。”原晧宸继续解释。
确切地说,目前没人知道在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内是否存在生命。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目前发现的bb1行星距离它的太阳不远不近,不至于天寒地冻水凝成冰,也不至于天燥地热水蒸成气。
然而,一颗星球就算处在宜居带内,也不能保证就一定有水能够在表面流淌,月亮就是一个反面例证。
瓦特指挥官很清楚原晧宸的述求,便直接了当地说:“弗兰克之前已经和我们沟通说你的大致想法了。把你的详细计划展示给大家看看吧。”
“多谢各位的支持!”原晧宸微笑着打开了早就准备好的项目计划书,并将其分享给与会的所有人。
太平洋基地副指挥官克里斯赞赏地说:“你能够想到借用外星文明的激光发射器的法子,这确实很有创意。能够详细介绍一下整个行动计划吗?”
“我们计划在地球外层空间发射由激光帆驱动的微型太空望远镜。“原晧宸一边展示项目计划的资料,一边介绍,”由于我们的科技水平有限,暂时还无法复制出外星文明的超级激光发射器。所以,我们已经在设计转换桥技术,将超级激光发射器拆解下来,以备发射到地球外层空间站上作为发射光源。”
“想法很大胆,但是有一些风险我们必须考虑到。”开始指挥官一脸严肃地说,“这样的外星技术,包括火星在内,全人类也才一共拥有两台,你必须确保整个过程不出意外,不然,人类文明可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损失。”
“请放心,风险最大的环节就是用火箭运输到空间站的过程,我们会设计最全面的保障装置,即使火箭在空中爆炸,也不会让外星科技受到损伤。”原晧宸一脸自信地答道。
“ok,所有保障措施的细节要全面通过评估才可以实施。”
“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的!另外,我们对基地的火箭运载安全系数也充满了信心。”
原晧宸补充说道,毕竟按照如今的航天技术,火箭爆炸事实的概率实在太低了。
“很好,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的发现,让这个计划变得更加有意义了。”克里斯点头笑着说,“发射激光帆驱动的微型太空望远镜这个项目没有问题,我相信iea总部高层也一定会希望我们尽快行动起来的。”
“那真是太好了!”这这正是原晧宸想要要的结果。
“哈哈,我们有生之年终于可以看一看其他宇宙文明的世界了。”
“所以,我们发射激光帆微型太空望远镜的时间越早越好,这样在大约8年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里的真实景象了。”弗兰克笑着说道。
地球与半人马阿尔法星系相距4光年左右,如果激光帆微型太空望远镜的飞行速度能够接近光速。
那么,在4年之后,它就可以到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附近,但是,它拍摄到的实时画面也还需要在宇宙空间中经过四年的传播才会到达地球。
正因为这一来一回就得花费8年的时间,所以原晧宸才希望尽快启动这个项目。
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对地球文明实在太重要了。
那里曾经存在过一个超级宇宙文明,那里还存在一个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那里将会是人类展开恒星际旅行的第一站!
所以,向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发射激光帆微型太空望远镜,此举势在必行!(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一章 地球之瞳
一年之后。星际探索联盟太平洋基地核心区域发射平台。
一架满载着人类智慧结晶,还有超级外星科技零部件的激光帆驱动微型太空望远镜即将被发射向地球外层空间。
“十分钟准备。”
“五分钟准备。”
“一分钟准备。”
“发射!!”
深蓝的天空中,强力的运载火箭尾部正持续地喷射着耀眼的火光,它正穿云破雾,直上九霄。
“继旅行者系列探测器之后,终于又有新的地球文明探测器要飞出太阳系了。”
原晧宸正站在基地指挥中心观测台上,昂首挺胸,遥望着天空,脸上尽是踌躇满志,心中早已感慨万千。。。。。。
“而且这一次,我们要以光速飞往太阳系外的另一个恒星系。”
和旁人的兴高采烈,欢欣鼓舞不同,此时的原晧宸始终保持着沉默,神情严肃,全神贯注,屏息凝神。
终于,火箭在天空中渐渐变成了一个小光点,穿出了大气层,从原晧宸的视野消失不见。。。。。。
人早黑洞动力系统中的强大激光发射器在一个月之前,就已经早先一步被发射到了太空中,并安装在了星际探索联盟的宇宙空间站之上。
要不了多久,激光帆驱动微型太空望远镜就会进入预定发射轨道。
预计再经过持续经小时的检测和调试,它就将承载着人类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