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门女的秀色田园-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人说,这橘子和榛子,一个产自南边,一个产自北边,总之辉州没有,每年由过路的行商带过来一些,卖与当地富户。因此,橘子便成了康溪镇富户之间送礼必备之物。而榛子,即便是行商也很少带来,因此还没办法成为必备之物。

冯牙人那边也有所表示,他的夫人手里拎着一个篮子,带了十岁的女儿来的。篮子里装的一半是橘子,一半是今年的新花生。一看就是费心准备的。在当地,这花生没有水果贵,可也不便宜,连皮过秤一斤十二文,都快赶上白面价格了。

除此之外,送一把青菜的,送几个鸡蛋的,送一包点心的……送什么的都有,一群妇人站在府门前叽叽喳喳的。碰上这种借机来套近乎的,正式回礼是不可能,因此苏妈妈作主,基本就是当场这个手里塞一颗苹果,那个手里塞一颗梨给打发了。

青舒和青阳只见了主要建立关系的三家的管家,还有冯牙人的夫人和女儿。那三个管家见了礼就告辞走了,冯牙人的夫人和青舒说了几句场面话,也带着女儿告辞了,并没有多呆。

府门前一堆妇人在扎堆,青舒一脸怕怕地不敢出去,等着许三娘的红烧肉做好了,扎堆的妇人散了,她才敢出门。

等了两刻多钟,厨房那边说红烧肉已经装好。

又过了片刻,苏妈妈擦着汗进来,“小姐,人都打发了,可以出发了。”

青舒看苏妈妈累够呛,无奈地道:“苏妈妈,这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你就拿出大家管家娘子的气派,该轰走的轰走,不该理的不理,千万别再这么好说话。这人啊,大多都是欺软怕硬的,你的客气与好脾气,到了有些人眼里,就成了好拿捏,好糊弄。世上知进退的人少,蹬鼻子上脸的人多,千万别让人看轻了,将咱们府门口给当成了菜市。”

明明是被说教了,苏妈妈却没有一点被说教的自觉,反倒眉开眼笑的,“小姐越来越懂人情世故了,是好事,是好事。今儿这事,是老奴想的简单。本想既是初来乍到,就要打好与当地人的关系,便和颜悦色了一些。没想到,遇到几个不开眼的妇人,粘乎上没完没了,竟想着得好处的事了。小姐放心,老奴这下长了记性了,定不会再给那些只想占便宜的妇人粘乎的机会。”

既然苏妈妈心里有数,青舒也不再提这事,“苏妈妈,猪蹄和猪头可是交给你了。”这一次,卤好的猪蹄她只和青阳吃,再不用担心被人搜刮了。

苏妈妈满口答应。

青舒带上青阳出门,坐上马车。手里提半篮子水果的小娟看向不远处,咦的一声。

“怎么了?”车内的青舒问。

小娟将篮子放进车里,说道:“小姐,那边站着一个老妇人,一手提了篮子,一手牵着个两三岁的孩子,一会儿往前走几步,一会儿又退后几步,犹犹豫豫的,不时往咱们府这边看。”

青舒听了,没说话。小娟便坐进马车里,告诉李大郎可以走了。

马轮滚动着,小娟掀开车帘一角往外看着。

“看什么呢?”青阳好奇地问。

小娟回头,小小声地道:“少爷,奴婢在看刚刚说的奇怪的老妇人。”

青阳好奇,凑过去看,回头告诉青舒,“姐姐,奇怪的老妇人哭了,她抹着眼泪,拉着小孩子走了。”

青舒拍他,“坐好,等下颠了你屁股,可不许喊疼。”见他乖乖回来坐好,又说:“大概是遇到伤心事了,所以才哭。你不用那么好奇,你伤心的时候也哭,不是吗?”

青阳不好意思地低了头,小声嘀咕,“我才不哭。”

车轮转动的轱辘轱辘声中,他们的马车走出去很远。这时候,挑着担子跟在车后头的丁家宝突然说道:“小姐,那是宁四的娘。前日来府上为儿子求请的时候,她也站在刚刚的位置上,犹犹豫豫的不敢靠近府门。直到管家出府,她才上前,说了替儿子求请的话。”

青舒没出声,既没怪他多嘴,也没有让他继续说的意思。心里却在想,丁家宝这是在替宁四说情吗?为什么?

等到了庄子上,丁家宝将担子直接挑去了厨院,顺便传达青舒的意思,红烧肉中午热了吃,其他的让厨房分配到午饭和晚饭中。

丁家宝放下担子,见青舒没给他指活计,于是去了前头,跟着吴榔头他们搓高粱头。

今日一早,地里的高粱头就掐完了。这会儿,蔡铁牛带着几个人在地里,三个人捆高粱秸秆儿,一个人将捆好的高粱秸秆儿装上牛车。等装满了,蔡铁牛赶了牛车回去,要卸到庄子前头的空地上。等风吹日晒些日子,这些高粱秸秆儿就干的差不多了,既可以当柴禾烧,还可以在来年的时候给结蔓的蔬菜瓜果搭架子。

他们这边在忙活,青舒和青阳去了菜地里。四十亩的菜地,白菜占去三十五亩,大萝卜和白萝卜占去四亩,大葱一亩。这么多的菜,要怎么办?白庆丰说了,只有种麦子才能多卖几个钱,可夏天收了麦子能接上茬儿的,只有白菜、萝卜。他再三思量,才舍了七十亩全种麦子的想法,改种了四十亩麦子,于是有了这么些个菜。

白庆丰也说了,一个康溪镇,周围不下六个田庄,再加上百姓自己都会种些菜,因此白菜、萝卜这些冬季的主打菜在本镇的销路并不好。往年,他都是在镇子上卖掉一小部分,剩下的,要不卖给行商,要不拉到锦阳城,卖给锦阳城的大户或酒楼。总之,就是零散买卖,卖一半扔一半,不亏本,也赚不了几个钱。

青舒叹了口气,蹲到地上,盯着长势喜人的白菜萝卜,真不知道该夸奖白庆丰菜种的好,还是该骂白庆丰只顾上茬不顾下茬的作派。

青阳在萝卜地里这儿看看、那儿瞅瞅,突然挥着手叫青舒,“姐姐,快来,好大的萝卜,快来姐姐。”

青舒答应一声,迈进旁边的萝卜地里,慢慢走了过去,见到了青阳所指的大萝卜。青舒承认,这萝卜长得的确很大,而且还是傻大傻大的。它的叶子还很绿,只有几片叶子泛着黄露出枯萎的迹象。萝卜的三分之一露在土外边,不用拔出来都知道它的个头。

小娟瞄了瞄,“小姐,这大萝卜,这个头儿,少说也得五斤。”

青舒可看不出来它到底几斤,“拔了,带回去晚上炖萝卜汤喝。”

小娟嘴里嘀咕着,拿回去一定要先过秤之类的,便弯腰要拔。

青阳不干了,“这是我的,是我发现的,我拔。”说着,挤开小娟,两只小手抓着萝卜叶不肯放。

“少爷,让奴婢来,别脏了少爷的衣服。”

“不要,我发现的,我自己拔。”青阳很坚持。

青舒一脸黑线,不就一颗萝卜么,拔它还用抢?“好了,好了,别抢了,你们爱拔,那就一人多拔几颗,拿回府慢慢吃,不怕坏。”

“哎。”青阳欢快地答应,吭哧吭哧揪萝卜叶子,可叶子断了,萝卜还埋在土里。

“哎。”小娟欢快地答应,一拔就拔出来一颗大萝卜来。

青阳急的跳脚,“姐姐,姐姐,它怎么不出来?”抓了一根叶子拽,又断了。“姐姐,它怎么那么坏,它欺负小阳。”

小娟抱着萝卜笑不停,“哈哈……少爷,不,哈哈……不是那样拔的,哈哈……”

青舒也想笑,可弟弟要哭了,她强忍住笑,一拍小娟的脑袋,“再笑,晚上不给饭吃。”

小娟的笑声戛然而止。

青舒清了清嗓子,“不能抓了一根叶子或两根叶子揪,要双手一起抓好几根叶子,然后使劲儿拔。”然后瞪了眼努力忍笑的小娟,“你再拔一个给少爷看。”

青阳一扭脸,“不要她教,要姐姐教。”

好吧,难得她家弟弟闹别扭,她这当姐姐的自然要哄了。于是一指旁边的一颗不大的萝卜,“咱们拿这个试试。来,你双手抓叶子,手里尽量多抓几根。”“对,就是这样,来,拔试试。”

青阳一脸认真地试,萝卜周围的土松动了,但没有出来。他抬头看向青舒。

青舒鼓励地笑,“对,就是这样的。你再用力拔,比刚刚更用力,它就出来了。”

青阳点头,脸上的神情比刚刚还认真,很努力地使劲儿拽,萝卜周围的土又松了,他再拽,终于,萝卜离了泥土。他愣了一下,然后抱着萝卜高兴地跳起来,“姐姐,姐姐,小阳会拔萝卜了。”

小娟又要笑,青舒不着痕迹地踩了小娟一脚,对青阳说,“我家小阳最厉害了,这么快就学会了。”

青阳抱着怀里的萝卜在原地转了好几圈儿,很快又想起那个最大个头儿的萝卜,把手上不大的萝卜往小娟手里一塞,盯着自己的目标转圈儿看。

小娟摸摸鼻子,再不敢笑。

午饭的点上儿,青舒他们终于赶回了镇子上的古府。去时挑肉的丁家宝,回来时挑的大萝卜。

进了府,青阳先是告诉管家他今天拔了好大一颗大萝卜,之后见到苏妈妈,又说了一遍。

吃饭的时候,青阳大口大口地吃,还比平时多吃了半碗饭。他说了,他要多多的吃饭,要长力气,要快点长大。

☆、No。76试腌酸菜

第二日,就到了庄子上收豆子的日子。晨练的时候,古强教给青舒姐弟正确的握枪法,以及最简单的一个动作,刺。晨练结束,姐弟俩个赶紧洗漱了,吃过早饭,换了衣裳,准备出发去庄子上。

原本是古强要去庄子上的,但昨日下午衙门传了消息给他们,二狗子抓到了,今日要开堂审案。这事,自然得由古强跟着。这么一来,古强和古元河就被绊住了,走不开。收豆子的事情,便改由青舒带着青阳过去,亲自坐镇。

府里就剩下古叶氏、苏妈妈、丁家妹、许三娘和许五娘这些女人孩子,青舒不放心,便决定留下丁家宝和古元宝看门护院,自己只带走赶车的李大郎。为了秋收,其他壮丁都在庄子上。

古强不同意,不放心青舒和青阳的安全。巧的时,康栓柱和康栓子兄弟俩正好背了铺盖,挑了紫果子上门来。他们三日前挑担送来两担紫果子,说山里的树上还能摘一担。青舒便让他们回去全摘了送来,还有就是,如果他们兄弟愿意,可以到她的庄子上干长工,一个月暂时三百文的工钱,管饭。

康家两兄弟当然愿意,他们一年到头四处找短工做,饿一顿饱一顿的。碰上好东家混个肚子饱,还能拿几个工钱;碰上像大古家村村长那样的,吃不饱不说,工钱都拿不上。因此,他们急急地回村,进山摘紫果子,再和一直照应自己的邻居说了一声,连夜挑着担子、背着铺盖,赶了三十多里地,这才一早来了古府。

古元河让康家两兄弟放下紫果子,带他们去了厨房,让许三娘赶紧给弄几碗苞谷面热糊糊。这东西做起来快,再配上咸菜喝上几碗,能暖身子,还管饱。

等他们吃饱,歇了一会,便跟在青舒的马车后头,出了镇子,往庄子上走。

离庄子越来越近,见到的背着口袋走的庄稼汉子越多。小娟掀了车帘一角看了一阵儿,放下帘子,“小姐,好多人。”

康家兄弟两个走在马车后头,见到这种阵仗很吃惊。康栓子便和一个背口袋的年轻人搭话,“你们这么多人,都扛了袋子,要干什么?”

年轻人看了他一眼,“听说白家田庄今日收豆子,不是,现在叫古府田庄,两文钱一斤,我们孙家村家里有豆子的都扛来了。你哪个村的?”

康栓子咂舌,“两文一斤?”“我是康家村的,没听说过。”他这会儿还没反应过来,所谓的古府田庄就是他以后要干长工的地方。

年轻人笑笑,“康家村离这里三四十里地,肯定不知道这消息。我们孙家村离古府田庄有二十里地,原也不知道,是嫁到大古家村的姑昨日给捎的信儿,嘿嘿……”

康栓柱比弟弟大,比弟弟稳重一些,便叫落后的弟弟快点跟上,别误事儿。

等马车到庄子前的时候,庄子的木门大开,吴榔头正带着五六个人在等青舒一行人。另一边,是一清早就来排队的村民,脚边各个放着布袋子,队伍已经排出去老远。

李大郎直接将马车赶进了庄子,青舒和青阳这才下车。

“村民什么时候来的?”青舒边走边问。

“天光放亮,就开始来了。我担心他们着急卖豆子互相生事,便着人让他们按来的先后等着,不许乱。”吴榔头赶紧说。

“行,赶紧安排着,开始收。让人盯好了,豆子要好,拾掇的要干净,有那些为压秤做手脚的,全给我赶走。”

吴榔头答应着。

“再有,豆子不好的,实在想卖的,又不耍手段的村民,你告诉他们,回去挑拣好了拿来照样两文一斤的收,若是不想挑拣,那就三文二斤的收。三文二斤的,记得要分开放,分开记账。”

吴榔头答应着,赶紧出去张罗。

青舒侧过脸,见青阳跃跃欲试的模样,笑了,“小娟,抱了装银钱的匣子,跟着少爷去前面。”然后捏青阳长了肉的小脸,“付银钱的时候可要数好,若是给少了,村民会生气,若是给多了,姐姐可就赔了,知道吗?”

青阳很认真地表示,他会好好数。

“让张大站在你身后,你就是很威风的小少爷,没人敢小瞧你。”

青阳点头。

很快的,前头的收豆子开始了。吴榔头记账,青阳付帐,又有十几个壮丁过秤与维持秩序,一切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青舒带着小鱼和小娟在庄子里无目的地逛,心里还在琢磨地里的菜要如何安排。腌酸菜,她只是小时候看奶奶腌过,自己从来没动手试过。现代的那些靠药物一两天就能腌好酸菜的方法,她没注意过,不知道要怎么弄。现在,最要紧的是白菜的事,四亩地的大萝卜和白萝卜好说,他们自己人这么多,炖汤、做馅儿、拌小咸菜吃,一冬天,肯定能消耗干净。

白菜窖藏的再好,时间长了,也得烂掉不少,只能扔。好吧,那就试试腌酸菜。一次不成,再试,总比坐等菜烂掉要好。“小娟,去问厨房,庄子里有没有大缸?若是没有大的,小的也行。”白庆丰都没找到白菜的好销路,她不会天真的以为自己就能。什么东西都是有市场才有销路。大家都种白菜,村中人家也家家种白菜,哪里来的市场?若是腌酸菜能成,那还能找点其它销路。

小娟很快回来了,说是庄子上有一口大缸,一口小缸,以前腌咸菜用的。

青舒听了,赶紧安排起来,一是确认厨房有多少盐,二是让厨房的妇人赶紧将那两口缸给清洗干净,不能沾油星,还要放到太阳底下晒干。三是让人去菜地里拔十来颗白菜回来。

大小两个缸已经洗好,已经放到厨院太阳下晒。去菜地的人也回来了,挑回来十二颗白菜。青舒指挥着,让小娟和小鱼砍掉白菜根,又将外边的几片白菜帮子连叶摘掉,再选了抱起来有份量的、长的好的九头白菜放到一边。

等清洗过的缸里的水渍没了,青舒招呼吴小山,让吴小山把小缸挪进厨房旁边放杂物的屋子里,又派了吴小山出去找石头。石头要大,但不能大过小缸的口子,拿回来还得在井边洗干净。

村里人腌酸菜的方式也不难,准备好的白菜抓着叶子让张开口,往菜芯里撒点盐再合上,铺放到缸底。铺好一层白菜,往白菜上洒一次盐。然后再铺,再洒盐,如此反复。等把白菜全部放进去,往里倒上井水,水不用太多,不需要没过白菜,最后在上边压上石头,完成。等上十天半个月,只要缸里的菜没有烂的,没有臭味儿,那就是差不多了,离成功不远了。至于最后好不好吃,得看个人手艺。

青舒记得奶奶说过,像腌咸菜、腌酸菜这样的事情,就和做菜一个道理。一样的做法,一样的材料,不同人做出来的菜,味道就不同。有好吃的,有不好吃的,原因说不清楚,所以说得看个人手艺。

弄妥当了,青舒赶紧将这件事记到自己的“记事本”上,她要掐着时间来看,不成再试。总之,离上冻还有一个来月的时间,那就是白菜、萝卜还能在地里放一个来月,还有时间。

这边鼓捣完了,青舒又跑去看原有的菜窖。里边打扫的很干净,到时候地里的菜一收,食用一冬的菜就可以放进这个菜窖里保存起来。“大概能存多少斤菜?”青舒问带路的吴小山。

“四五千斤。”

四五千斤听着多,可白菜压秤,根本没想像的多。三十五亩的白菜呢!卖出去一部分,菜窖里放满,还得剩很多。果然,酸菜一定要成功,否则菜就得扔。

中午青舒他们没回镇子上,在庄子上吃的。青阳急急地吃了饭,又跑去前边收豆子了。因着不时有人扛着袋子往古府田庄赶路,那些原来没得消息的村子也听到了风声,一传十、十传百的,远近十来个村子的村民都急着扛了豆子来卖。这会儿,虽然卖完的已经走了,可长队没有减短,道儿远的和刚得到消息的,还在陆陆续续地来。

这个情况,倒是有些出乎意料。青舒原以为,这豆子半天就收差不多了,哪成想造成的影响这么大。不过,也好,收的越多越好。只要当地六七成的豆子全进了她的手,剩下的三四成再被车马行收走喂了牲口,到时候,当地可是只有她手里有豆子。她要如何操作,如何定价,全是她说了算。

而另两个镇子及德县那边,她已经拜托了白庆丰,至少要收了当地三四成的豆子回来。她给了白庆丰承诺,白庆丰以什么样的价格收她不管,只要白庆丰将豆子送到她手里,她按两文一斤收。

而京城那边,青舒跟步语嫣打了招呼,让步语嫣帮她多多地收豆子,能收多少就收多少,总之不能喂牲口,要全部好好给她留着。当然了,收豆子这种事,当然不需要步语嫣出面,只要步语嫣和她五哥一说,她五哥身为商人,手下人那么多,随便派出来一个管事来就能把这事办妥了。

青舒已经想好了,等入了冬,临近春节,人们的饭桌上只剩白菜、萝卜以及少数几样干菜的时候,就是她手里的黄豆发挥作用的时间到了。

时间眼瞅着就要到申时了,排队的人只剩下五六个,可不时还有扛着布袋子的庄稼汉子过来。吴榔头看看天色,低声和吴小山说了几句话,接着记账。

吴小山跑进庄子,让小娟通报了,进屋见青舒。“小姐,吴管事说有好多人走前替亲戚问明日还收不收?若是收,他们就让亲戚扛来卖。再有,天色不早了,可还有人扛了豆子来,吴管事问若是过了申时还有人来,是要直接打发回去还是继续收。”

青舒愣了,她还真没想过这种情况。她一开始就没打算将康溪镇的豆子全部吃下,六七成到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