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9·11"委员会报告-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次,总统用一些模棱两可的措辞替换了他在12月曾批准过的文件中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我们访问的人中没有谁能说清总统为什么这样做。克林顿总统告诉委员会他记不得为什么重新措辞了。
1999年晚些时候,一些涉及面更广的突发事件需要法律机构出面拟文谋求其他人参与合作时,律师们重新使用了1998年8月的措辞,授权只有在抓捕行动中才能使用武力。由于这份1998年12月签署的文件被如此谨慎地对待,而且后来又放弃沿用而是使用了更早的措辞,有理由相信前白宫官员和中央情报局官员在总统是否应该授权中央情报局杀掉本·拉丹的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这种分歧引起的争论越来越学术化,因为对现有的这方面的法律权限还没有定论。克拉克对伯杰解释,“虽然对中央情报局所属力量采取直接行动的权限有所扩大,他们无意扩大中央情报局的权限”。他补充说,他对中央情报局的印象是他们认为部族成员似乎不愿与本·拉丹做对,因此靠他们完成任务是“不现实”的。此后的事实似乎证明了他的观点:1999年部族成员没有对本·拉丹及其手下发动任何攻击。
部族成员仍然十分积极地帮助收集情报,他们提供的有关本·拉丹的行踪的信息可靠,但不具预见性。中央情报局还尝试过使用其他方法提高对本·拉丹行踪的掌握,比如特尼特主管情报收集的副手、不屈不挠的查尔斯·埃伦提倡的方法——“全体出动;全力以赴;全天候工作”。这种努力或许是有效的。在克拉克1999年1月12日给伯杰的信中,他说中央情报局对于部族的情报越来越相信,而在12月20日的时候,他们还没有什么信心。
1999年2月,埃伦建议使用U—2侦察机执行一次飞行任务,从外部侦察阿富汗,从而获取当地部族所提供的情报覆盖地区的轮廓。克拉克对这种计划感到紧张,因为他一直担心本·拉丹会躲到更难找的地方去。他致信副国防安全顾问唐纳德·克里克说,有可靠消息报告本·拉丹已与伊拉克官员接触过,伊拉克方面“有可能会向他提供避难所”。其他的消息称,塔利班的一些领导,尽管不包括奥马尔在内,也已经催促本·拉丹前往伊拉克。如果本·拉丹真的转移到伊拉克,克拉克写道,他的恐怖组织就会与萨达姆勾结起来,找到他将变得“基本不可能”。他声明,最好是在阿富汗就彻底解决问题。伯杰建议只派一架U—2侦察机,但克拉克对此还是反对。他写道:使用U—2侦察机需要得到巴基斯坦方面的同意,而“巴基斯坦的情报机构跟本·拉丹是串通的”。一得到使用U—2侦察机的消息,他们就会警告本·拉丹美国已经准备好了要展开轰炸行动。“得到了这样的消息,狡猾的本·拉丹就可能溜到巴格达去。”尽管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布鲁斯·里德尔也对伯杰说,萨达姆是希望本·拉丹去巴格达的,伯杰还是批准了有条件的单架U—2侦察机的使用。不过,与此同时,埃伦研究出了另外的途径,得到了他想要的信息。因此,U—2侦察行动最终没有付诸实施。
第四章 对“基地”组织早期袭击的回应寻求新的出路(1)
“采取巷战?”
从1998年8月发射巡航导弹攻击那天开始,谢尔顿将军制定了一系列的攻击计划,并且开始思考优于这种攻击的方式。第一次攻击的代号为“深远影响”,接下来系列攻击的代号为“无穷决心”。
当时;对阿富汗所有的武装行动都在津尼将军的统一指挥下。所以,这一袭击行动也在其军事计划中。津尼远远不如科恩和谢尔顿那样热衷于巡航导弹袭击计划。他知道“战斧”并不是每次都能击中它的目标。在8月20日的袭击后,克林顿总统不得不给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打电话就导弹误杀巴基斯坦村民一事致歉。谢里夫在指责美国滥杀无辜的同时,也只能试图理解和接受。
津尼担心本·拉丹不久后将会居住在城市里。如果这样的话,美国的导弹将会伤害到大量无辜的阿富汗人。同时,他还担心巴基斯坦当局没有被给予足够的警告,他们会认为导弹是从印度发射来的,从而采取一些大家会为之感到遗憾的行动。津尼在其军事职责范围内就美国政府发射导弹的潜在影响进行讨论,他发言说:“对美国政府而言,发射一颗导弹是很容易的事情,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而我们却还得留在被轰炸过的地方。”
津尼认为针对这一问题,最重要的解决办法是培养周边国家,比如乌兹别克斯坦的反恐怖能力。但是他声称,由于部分国家仍然实行专政,他可能无法引起美国政府的关注并得到经费支持。
1998年12月,考虑到巡航导弹带来的附带损害这一重要因素,谢尔顿和五角大楼的官员们决定不使用它袭击坎大哈,而是采用一种型号为AC—130的武装直升机。AC—130被称做“幽灵”,它能飞得很快很低,躲过雷达的探测,通过精密的电子设备精确地到达目的地。因此,用它来执行这样的特别任务非常合适。由于它能比巡航导弹更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它能将袭击带来的附带伤害减小到最低。在向克拉克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后,谢尔顿满怀希望地给负责袭击计划的津尼和彼得·斯库麦克尔将军下达了指令;作出全套方案,用AC—130攻击本·拉丹在阿富汗的大本营和“基地”组织。于是津尼和斯库麦克尔将军作出了使用“幽灵”的作战计划。
尽管伯杰和克拉克都一再表示出对“幽灵”作战计划的兴趣,但是AC—130却始终没有配置到位。当时,克拉克写道,津尼反对他们的计划,约翰·马赫尔是这次行动的副总监,也同意这种说法。津尼本人回忆不起他曾经阻挠过这次计划。他说他完全理解这一计划,但他认为实际得到的情报不足以支持AC—130的实际行动。而斯库麦克尔又说,他认为AC—130方案是可行的。
对于两位将军不一致的回忆惟一合理的解释是,他们都郑重地考虑过这个计划。他们认为在中东或南亚部署这样的行动需要充分的准备。AC—130的随机燃料只能让它们坚持2000里多一点的飞行距离,因此,需要建立基地来为飞机添加燃料。同时,还需要建立搜索和救援的后备队伍。这些都需要在政治和军事上予以更广范围地部署,比如,在巴基斯坦或其他邻近国家建立基地,同时还要解决飞越别国领空的问题。从来没有人把这样的问题摆到桌面上谈。因此,津尼担心AC—130仅仅被用来做一次快攻;斯库麦克尔认为“幽灵”计划切实可行;这一计划下所有的基础性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计划就此搁浅。
在这一军事计划中的地面战部分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部分军官,如斯库麦克尔希望能够用地面战将本·拉丹和“基地”组织引出来。当时;特殊军事行动被指定为“辅助行动”,而不是“被辅助的行动”,意思是:它被作为支持指挥官的一部分,而不是对付“基地”的一个有着自己的一整套计划的独立行动。斯库麦克尔、谢尔顿和科恩提议,让特殊军事行动成为“被辅助的行动”,但这一提议没有得到采纳。斯库麦克尔说,他本应该采取俘获“基地”的行动而不是选择服从津尼。陆军中尉,现任武装部副部长和三角洲部队中坚的威廉·博伊金将军告诉我们:“由于缺乏远见和理解,再加上保守,我们错过了很多机会。”
谢尔顿将军告诉克林顿总统,如果没有关于本·拉丹藏匿位置的情报,突袭成功的可能性极低。同时他说,如果总统要他搞地面战诱出本·拉丹,他一定会去做。但是,希望总统一定要对这种军事行动固有的后勤问题有清楚的了解后,再做这样的决定。
特殊军事行动计划被认为是另一个突袭方案——即美国得到可靠情报后采取的一种方案。克林顿总统告诉委员会:“如果我们得到了本·拉丹所在地的可靠情报,我们早就采取行动了。”津尼和斯库麦克尔为了俘获或者干掉恐怖分子,早就做好了冒高风险的部署行动。科恩告诉委员会如果不能确信本·拉丹具体所在位置,就让士兵们采取地面行动,必将导致行动失败并白白浪费士兵们的生命。所有的高层官员们都没有意识到低一级的国防部官员们早在数月之前就做好的雄心勃勃的计划。
在我们的采访中,有部分军官再三把特殊军事行动和沙漠计划,以及1980年在伊朗营救人质的失败行动相提并论。
他们对突袭行动都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样的行动是复杂的并且高风险的。这样的行动需要行动区域军事基地作支持,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支持。巴基斯坦武装力量中的塔利班分子肯定会警告本·拉丹及他的同党美国将采取的行动。建立军事基地有很大的局限性,还有一种方法是派遣航空母舰从波斯湾出发,飞机在船航行至阿拉伯海上后从船上起飞,这种方法在“9·11”事件后被使用过。这种方法要飞越不同国家的领空,但未必这些国家都理解美国所做的努力并给予支持。
然而,如果针对这些障碍作出一定的解决方案,再加上长期秘密军事活动的配合,也许是能够获得情报、找到机会的。一位特别军事行动负责人说,他认为可靠的情报意味着:“你要告诉我是什么行动,我才能告诉你相关的情报。”然而,由于前面提到过的那些困难和行动本身可能失败这两点,行动的风险仍然存在。我们没有找到证据说明运用特别军事力量来进行的长期政治军事行动是由参议院小组会议分析提议的,尽管通常这样的能力需要在国防部磨砺10年才能具备。
有些官员认为,这样的争论就好比平民百姓会议却提出莽撞的话题,而军事会议反倒过分小心谨慎。克拉克是这样看待这件事的,他说:“国防部极其勉为其难。”但是从另外的角度看,没有足够情报支持就提出冒险的军事行动,是违背有经验的职业判断的。国防部部长科恩这样对我们说:“我做决断时必须考虑联军长官、前任特别行动队长官和克拉克先生相比谁的位置更有能力对这次行动的可行性作出决断。”
尽管为完成大规模的政治军事行动,美军或者中央情报局也承诺从地面人员中组建一支巷战力量,但是仍然还有一种更宏伟的方案没有给予考虑,即袭击阿富汗。我们问到的每一位军官都认为,地面突袭阿富汗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因为巴基斯坦和其他国家不会合作,公众也不会太支持此事。巡航导弹曾经是并且将是惟一能放到桌面上的选择。
第四章 对“基地”组织早期袭击的回应寻求新的出路(2)
沙漠营地;1999年2月
早在1999年;中央情报局接到情报说本·拉丹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坎大哈南部阿富汗沙漠中的几个营地里。2月初,有报道说,本·拉丹呆在酋长阿里的营地附近。该营地是来自海湾国家的来访者使用的打猎营地。据证实,那些来访者来自阿联酋。
中央情报局提供的报道中详尽地描述了该营地的情况,包括位置、大小、资源、安全情况,以及邻近的本·拉丹的营地。由于该地点远离市镇,导弹攻击所造成附带伤害的危险性会比较小。2月8日,美军开始准备袭击。2月9日,美国技术情报确认了最初关于营地的位置和其他描述,并指出在营地附近停有一架阿联酋官方的飞机。然而本·拉丹的住处并不能非常精确地定位。中央情报局竭尽全能去了解本·拉丹的营地,它的常驻居民以及本·拉丹日常行程,以便将附带伤害的可能性减到最低。根据报道,本·拉丹很有规律地离开营地去拜访阿联酋来访者。看来到2月11日前,这一规律都不会改变。克拉克在2月10日写信给伯杰的助理,说美军正在准备2月11日早晨用巡航导弹攻打主营。白宫发言人丹尼斯·哈斯塔特似乎已经收到了这一军事命令。
事实上这一袭击没有发起。2月12日前,本·拉丹行动一如往常。袭击计划夭折。中央情报局和美军官员声称,决策者们担心袭击会伤害到阿联酋王子或其他的高级官员。克拉克告诉我们在和特尼特磋商后,袭击行动被放弃。因为情报并不准确,对克拉克而言,中央情报局的这一行动有可能伤害美国在海湾国家中最重要的反恐怖联盟。中央情报局官员西罗恩却认为情报非常可靠;反本·拉丹小组的一位成员“迈克”证实了这一点。西罗恩相信他们失去了在“9·11”之前干掉本·拉丹的一次好机会。
甚至在本·拉丹离开后,中央情报局官员们还幻想着营地会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本·拉丹再次回去。美军时刻准备着另一次袭击。1999年3月7日;克拉克致电给一位阿联酋官员,表述了他对阿联酋与本·拉丹之间联系的担心。后来克拉克在他关于这次谈话的回忆录中写道,那次电话证实了中央情报局其实破坏了本·拉丹和阿联酋之间的一次会谈。当反本·拉丹小组的一位人员发现克拉克这一电话内容后质问中央情报局军官,中央情报局却否认了此事。图像显示,在克拉克的电话会谈后的一周内,营地就被仓促地拆除和放弃。中央情报局官员,包括行动副总指挥帕维特非常愤怒。“迈克”认为营地的拆除使得一个本可以准确攻击本·拉丹的场所销声匿迹。
在反恐怖主义问题上,阿联酋既是美国重要的联盟,又一直是美国反恐怖主义的难题所在。从1999年到2001年初;克林顿总统一直在给阿联酋施加压力,希望他们能中断和塔利班的联系,特别是中断往来于阿富汗之间的拜访。这样塔利班对外的出行和财政出口将会被堵死。然而美国所做的这些努力在“9·11”前几乎没有什么效果。
1999年7月;阿联酋外交部长哈姆丹·本·扎耶德就本·拉丹向塔利班施加压力,要解除友好关系。然而塔利班并没有严肃地对待此事。本·扎耶德后来告诉一位美国外交官,阿联酋之所以重视与塔利班之间的关系是因为阿富汗的激进分子能够在该地区形成一种和“伊朗危机”相抗衡的力量,当然,同时阿联酋也并不想因此而得罪美国。
寻找新伙伴
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央情报局官员都对部族人员的能力失去了信心——有不少人认为他们只是情报的汇报者;但是几乎没有人相信他们会展开对付本·拉丹的埋伏袭击行动。反恐怖行动主任通过比较,分析了依靠部族人员“碰运气”的种种弊端。他和他的同事在克拉克的支持下,开始发展和北方联盟的联系,尽管这么做也许会导致阿富汗长期处于内战之中。
北方联盟受塔吉克人控制,主要力量来源于阿富汗北部和东部。塔利班却相反,它的成员主要来自在阿富汗种族最多的普什图族地区,他们集中在阿富汗南部,并延伸至边境的西北方向和巴基斯坦西部俾路支的沙漠地带。
基于塔利班的行为和它与巴基斯坦的联系,北方联盟在不同时间曾获得过俄国、伊朗和印度的支持。联盟的领袖是阿富汗最有声望的军事领袖——马苏德。由于他的非凡个人魅力和领导才能,在与前苏联的战争中,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英雄人物。但是北方联盟多次被指控滥杀,并且据说联盟的财政收入部分来源于毒品走私。马苏德更多地被认为是粗鲁的军阀式首脑而不是一个智慧的领导者。不过,特尼特告诉我们,马苏德领导下的北方联盟似乎是对抗本·拉丹最有可能的力量。
1999年2月;特尼特请求克林顿总统授权把马苏德的队伍列为合作伙伴。作为答复,总统在签署通告备忘时改变了以往的措辞。特尼特说他没有在总统的这一改变中发现任何的重要性。在他看来,这些措辞和1998年8月的措辞一样,意思仍是尽量活捉本·拉丹,抓捕失手可将之杀死。“我们做的仍然是同一件事情”,特尼特说道。
中央情报局官员这样描述当马苏德被美国要求俘获而不是杀死本·拉丹时他的反应。马苏德的身体语言表示出“退却”。西罗恩认为马苏德的反应是:“你们这些人疯了——你们真是一点都没变。”西罗恩觉得抓捕的限制性条款妨碍马苏德和他的队伍追逐本·拉丹,但是并没有完全阻止他们。事实上,这是一个长期的追捕计划。本·拉丹通常活动的大本营在坎大哈附近,远离塔利班和北方联盟对战的前线。
第四章 对“基地”组织早期袭击的回应寻求新的出路(3)
坎大哈,1999年5月
在“9·11”事件之前,坎大哈也许是最后的也是最好的用巡航导弹对付本·拉丹的地方。1999年5月,中央情报局在阿富汗的眼线报告了本·拉丹整整五日五夜在坎大哈周边活动的具体位置。报告非常详尽而且全面,而且得到多渠道的证实。基层官员说,如果这样的情报都不是可靠的,那么难以想像关于本·拉丹在阿富汗的情报有多少是可靠的。情报到位了,巡航导弹准备好了,“这是袭击的绝好时刻。”一位高级军官这样说道,“这是一次本垒打”。他希望巡航导弹能发射出去。当听到让他们暂时按兵不动的决定时,这位官员说:“我们都非常沮丧”。他说他没有听说五角大楼和中央情报局的任何人认为这次行动是一次赌博。他还说:“在那天晚上,本·拉丹本来绝对逃不掉。”
中央情报局工作层官员们都同意这种说法。当收到关于本·拉丹行踪有冲突的情报时,专家们就认为其可靠性大打折扣。当时,中央情报局基层官员被上层告知行动被取消是因为军方怀疑情报的可靠性且担心行动的间接损害。反本·拉丹小组的领导人在回复一位沮丧的在实地工作的同行时这么说道:“在36个小时内有3次机会擒获本·拉丹,但每次都被放弃,这实在让我窝火,中央情报局局长发现自己在会上非常孤立。其他部长虽基本上说:‘我们服从你的决定。’实际上却在暗地里说,如果行动擒获不了本·拉丹,有你们好瞧的。”前面提到的那位回忆说,五角大楼其实是愿意采取行动的。他告诉我们克拉克通知他和其他同事,特尼特认为情报有一半是可信的。该军官相信特尼特对情报准确性的估计是导致决定的关键。
特尼特对我们说,关于这件事,除了关于情报来源单一未经证实,行动导致间接损害的可能性很大这一点,他不记得什么细节了。事情由于特尼特在行动首脑会议上的缺席而变得复杂起来(他当时显然不在场);他的副手约翰·戈登当时代表中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