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奇缘-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旦不要命地死磕起来,恐怕真的要生灵涂炭了。所以,抱着这个惯性想法的大友宗麟没有想到岛津家根本就是借着争夺大隅国释放烟雾弹,麻痹大友家的戒备之心,暗中积蓄力量,然后突然发兵长驱直入,直接将府内城围困了起来,同时,强大的岛津舰队也紧急出动,一战歼灭了大友舰队,开始沿着海岸线布防,一边运送后续的援军登陆逐步蚕食大友家东部的领地,一边对府内城进行全方位的封锁,彻底将大友家的主要力量围在了垓心。

面对岛津有计划目标明确、行动迅速的出击,大友家始料未及立即陷入被动,东部的商业城镇相继被登陆攻击的岛津家军队攻陷,而西部集中了强大兵源的城镇却很晚才得到消息,甚至连军队都来不及重新召集(参与远征的大军回来之后已经分散各地休整,宗麟压根没想到召集大军,所以现在除了旗本,居然偌大的一个大友家,没有一支成编制的军队来抵抗岛津家的入侵,这就是没有一支常备军的恶果!),首都和大友家族已经被迅雷不及掩耳地围困了起来。

岛津舰队旗舰章鱼丸号上,岛津军最高指挥官,人称“鬼石曼子”的悍将岛津义弘正站在甲板上,用望远镜眺望着浓烟滚滚下的府内城黝黑的面庞因激动而微微发红。蓦地,岛津义弘猛地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迎着猎猎的海风大声吼道:“立刻炸毁城门!我要亲自活捉大友宗麟!!!”

“是!!!”

半刻钟后,轰!!!一声震天巨响,浓烟灰尘弥漫中,府内城坚固的铁门终于寿终正寝,在炸药的冲击力下,城门瞬间扭曲继而被炸飞,甚至祸及了城门附近的数十名守军一齐抛飞了出去,热血喷洒!!!

“杀啊!!!”一浪高过一浪的喊杀声中,海滩上,无数岛津武士执旗掣刀,竞相涌入城门,转眼间,城头变幻大王旗,绿色的大友家旗帜被砍落,狰狞的黑龙旗和家纹旗冉冉升起,迎风鼓荡!

天守阁外,喊杀声不绝于耳,忠诚的大友家旗本卫队们仍在负隅血战,维护他们最后的尊严。阁内,却是一片平静,大屋之外环绕一圈,大友家的重臣们神色漠然地端坐着,头微微低垂,屋内,却是满目血腥,原本洁白的窗纸和墙壁已然被刺目的血红所沾满,宽敞明亮的榻榻米上,二十几具或男或女、或老或幼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无一不是身首异处,大友宗麟披散着长发,衣衫凌乱沾满了污秽的血迹,神情癫狂地提着刀,斜望着窗外昏沉的日光,大笑着,他已经亲手为自己的妻子儿女还有亲族介错,接下来就该是他自己了,身为大友家的家督,身为曾经九州的霸主,宗麟决不允许自己成为一名战俘跪拜在岛津义弘面前。

只是,真的是遗憾和悔恨啊!究竟我做错了什么?居然让偌大的大友家一夜之间落得如此境地?大友茫然的眼神似乎在思索着这个永远不会有答案的问题,沉寂,长久的沉寂,宗麟就那样站在那里身形僵直着。突然!!!大友宗麟大笑出声,屋外的家臣不由诧异地抬起头,结果正好看到,大友宗麟毫不犹豫地掉转刀柄,锋利的刀刃瞬间没入胸膛,一股血剑飙射而出,渲染得面前的整个墙壁一片充满凄伤的血红。

似是悲恸又似是如释负重,眼见着大友宗麟的尸体软软倒地,屋外的家臣们不由发出一声长长地叹息,接着,所有家臣无一例外地缓缓从腰间拔出肋差,最后相视一眼,然后……

阁外,激烈的血战仍在继续,虽然大友的旗本寡不敌众,伤亡殆尽,但始终凭着一腔血勇死死抵住进攻的岛津军队,使岛津军迟迟无法杀入天守阁。直到。。

“啊!!!”天守阁内倏然传来一声充满悲哀和绝望的长吼,哀转不绝,然而仿佛是得到什么信号似的,在听到声音之后,原本死战不退的大友旗本纷纷后退,聚拢到一起,浑身浴血地站在天守阁门外神情傲然地看着眼前人头耸动的岛津大军,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毫无畏惧的骄傲和一丝淡淡的决绝。

“不好!快撤!!!”看到这一幕,带队的岛津武士突然感觉到一丝心悸,赶忙大声吼道,可惜已然晚了!

轰轰轰!!!几百米外,一连串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腾起的黑烟中那雄伟的四层天守阁缓缓倒塌的景象让正在部下簇拥环绕之下兴致勃勃骑马前去天守阁路上的岛津义弘目瞪口呆,也让成为了征服者的岛津军在最后一刻尝到了一丝痛苦和对大友家不屈灵魂的深刻敬畏!

天正十七年(公元1587年),来自九州的战火硝烟再次让难得享受片刻宁静的日本陷入动荡。岛津家的疯狂举动和大友家一夜之间分崩离析的结局让天下再次风云动荡、波谲云诡。岛津家在覆灭大友家之后控制九州的行动并非一帆风顺,以立花道雪为首的大友家残存家臣秘密前往西国,以奉送一半大友原先领地的条件诱使毛利隆元不顾家中众人反对,一意孤行派遣介入,这样大的变化自然瞒不过天下人伊藤家。伊藤家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向岛津家发出了严正的谴责和不满,同时又派遣信使前往西国,呼吁毛利隆元停止干戈,协商解决,然而情况丝毫没有好转。毛利隆元不惜一切组织了大军并且决定御驾亲征九州,这一举动顿时让原本就不是铁板一块的毛利家陷入混乱和分离,首先起来的是一直对隆元继承家督不满的吉川元春,吉川家明确表示反对隆元的决定,并且抗拒派兵,这下子生性重面子的隆元彻底爆发了。他悍然在家族会议上指明吉川家乃是叛逆,并且暂停远征计划决定先对自己的弟弟开刀!闻讯,同样高傲的吉川元春自然不可能害怕,也针锋相对地开始招兵买马,很快,兄弟反目,大战爆发!然而,就在这时,岛津军居然追着大友家的余孽杀入了西国,这更是让局势极度恶化,隆元两线开战,硝烟弥漫整个西国。

接着,作为毛利家三驾马车最末的小早川隆景的表态不禁让人嗔目结舌。小早川隆景公然表示赞同伊藤家的态度,希望和平解决纠纷并摆出一副调解人的姿态介入两位兄长的战争之中。这样的行为顿时惹火了一直极度小早川才华的吉川元春,吉川军突袭小早川备前领地击破秋池城,小早川隆景夜奔丹后,数日后,伊藤家终于有动作了,一支三万人的庞大军团以消弭战火的旗号,在小早川隆景的指引下公然进入西国,进行军事介入。在两方的巨大压力下,吉川元春终于不敌,连战皆败,不甘沦为监下囚,自刎而死,吉川家遂灭。然而,东边的胜利却换来了西线的惨败。久石湾一战,毛利家惨败,死伤达无万人,毛利隆元也不幸负伤,不过岛津家也是付出了巨大代价进攻势头遭到遏制。

就在整个西国翻天覆地的情况下,一条从北国传来的消息让整个日本为之战栗!蛮军居然准备再次组织二十万大军,趁日本大名相互乱战之际重新发起侵略!

日本失声了。。。突然之间,日本仅存的大名们发现,自己手上已经没有军队去抵抗蛮军的入侵了。难道日本真的要亡国了吗?

不!当然不会!这一次,又是伊藤家站了出来,介入行动的伊藤大军迅速回转,由伊藤徐晔亲自率领,在蛮军尚未反应之时,从加贺国向北突袭越后,全歼蛮军驻军一部五万人!大捷!

蛮军震慑!伊藤家随即提出谈判要求,终于迫使心有忌惮的蛮军放弃了入侵的计划。然而,蛮军的代表却提出了一个诛心的谈判条件!那就是,日本必须只有一个声音说话!

什么意思?很简单,日本必须有一个公认的统治者,而非所谓联合代表!消息传遍,就在日本民众为伊藤家的出击而欢呼雀跃同时为日本的生存而庆幸的时候,有心人突然冷汗涔涔地震惊发现,无论从舆论导向、生死存亡的要求、实力的大小以及威望的高低来看,伊藤家都不知从何时开始,已经隐隐成为统一日本唯一的选择了。

而就在这种震惊的思考出现的下一刻,事实告诉了所有的有心人,伊藤家早已盼望着这一天了。整个日本,迅速传出声音,要求伊藤家统一日本,民众对统一的渴望第一次超过了狭隘区域观念的固执,他们强烈要求日本拥有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和保卫者,而这一点,伊藤家舍我其谁!然而,真正可怕的还不是这个,而是,一些虽然还很微弱但已经有了渐渐放大趋势的声音,在呼吁着一个让所有大名都为之恐惧的要求!他们希望,日本,拥有一位皇帝!幕府、朝廷都已经烟消云散了,外敌虎视眈眈,这个时候,民众的心是最脆弱但同时也最炽烈的!这个危险和希望并存的充满诱惑力的设想很快成为交口而谈、天下皆知,而这把火还不够烈,不过欠缺的伊藤家早已准备好了!

就在整个日本民众情绪愈演愈烈之时,四国长宗我部家、河野家、西园寺家,西国的小早川家、山名家、小寺家、近畿的筒井家七家大名的联名劝进上书彻底震撼天下!七家大名一齐宣告,伊藤氏文成武德、泽披苍生,至此国难之际,愿奉伊藤氏为日本国王!!!

有了第一声呐喊,一切就顺理成章了,伊藤家内部,数千家臣联名觐见上表劝进!伊藤徐晔连连下令不得妄言,但很快,整个伊藤领地内沸腾了,近百万民众高呼日本需要国王,并且组织队伍向山城进发,终于,高层松动了。这种局面,谁还不明白,于是,整个日本劝进的上表络绎不绝地汇聚到山城,每天都是成千上万的百姓聚集在一起高呼国王万岁!

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日本充斥着喧嚣和沸腾,终于,当民众情绪达到顶点的那一刻,消息传来,伊藤氏祭告天地、愧领国之权柄!!!这一刻,日本变成了一团熊熊燃烧的大火!

随后,伊藤徐晔高调出现,俨然以即将登基日本国王的姿态宣布天正十八年一月一日为日本新朝建立之日,改元昌盛,同时定于十月在摄津国大阪新建国度举行盛大典礼和阅兵仪式,敦促各家大名和领主立刻解散和接受整编军队,统一组建一支常备的日本正规军!

大势之下,皆为蝼蚁。面对伊藤家这个几乎等同于让所有大名并入伊藤氏的宣告,大部分领主和大名都无条件地接受了,因为他们知道,一切都已成定局!

但毛利隆元和岛津义弘拒绝了,但很快就后悔了!二十万伊藤大军在毛利隆元提出质疑的第二天便踏上了西国的领土,半个月后征服西国全境,毛利隆元举族被俘押解回京!与此同时,长时间未曾亮相的伊藤舰队主动出击,于濑户内海全歼气焰嚣张的岛津舰队,随即在四国集结的十万大军借由海军运输登陆九州,大友家余部立即响应遍地开花,同样是半个月,岛津家灰飞烟灭,岛津义久、岛津义弘战死其余亲族尽皆被俘!

至此,日本,只剩下一个声音!

…………

听着耳旁回荡的雄浑钟声,窗外依稀传来的震天欢呼声,我静静地在侍女的伺候下换上了全套模仿明朝皇帝所穿式样的冠冕帝服,蓦地,我毫无征兆地一甩袍袖,在侍女的一片惊呼声中大步走出了房间来到天守阁的最顶层,深吸一口气,然后傲然迈步而出,耀眼的阳光洒下,整个身形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色,我极目望去,天地之间,万千子民拜伏在地,山呼万岁!这一刻,我缓缓举起了手!

日本,唯我独尊!!!

执旗四方 第一百节 樱花依旧灿烂

若干年后,又是一个万物生长的春天,

位于高野山的帝国烈士陵园中,栽种的大片樱花尽情绽放,梦幻般的粉色宛如翩翩起舞的精灵,将安眠着无数烈士的陵园装点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与世隔绝,享受王者应得的宁静和安详。

墓园的一角,竖立着一排十几座高大精美的墓碑,每一方墓碑上都有雕刻大师耗尽心血雕刻着安眠人的名字和他生前的所有事迹。

滴滴答答~~清澈的酒水均匀地洒落,我慢慢地坐下来,已经老迈的身躯不再适合敏捷而迅疾的动作了,一丝苦笑爬上我的嘴角。放下酒壶,抬起头看着墓碑上那一个个曾经熟悉的名字,忽然之间,一丝恍惚之感浮起心头。

“转眼间,都已经30过去了啊,都说人生如梦,也许真的是如此呢。。。”自语罢,我举起酒壶饮了一口,曾经令人感觉爽快的辛烈现在变得难以忍受,我自嘲地笑了笑,放下酒壶,忍着要呛出来的不适喃喃自语着。“伙计们,真的很讽刺,直到你们都离我而去,生活才变得真实。抱歉,我只能对着你们的陵墓道歉,我没有勇气也无法告诉你们真相,我给了你们充满荣耀同时又充满虚伪的一生,我欺骗了你们,身为你们最好的朋友,我真的、真的。。。”我嗫嚅着缓缓起身上前,“也许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又或者去忏悔什么,我为了我的理想奋斗了一生,不管对错,我都已经做了,我希望你们在天之灵能够原谅我。”

衰老的双手拂过那些墓碑,我转过身,带着肩旁飘落的樱花缓步离开,只留下最后的声音随风而逝:

“我会信守我们共同的誓言,让日本变得强大昌盛,不过……是作为华夏的一个省……”

…………

日本历昌盛三十四年(公元1621年),日本国王伊藤徐晔驾崩于天京(今大阪)禁内享年殿,年八十有一,遗诏太子伊藤徐治嗣位。

执旗四方 大结局 华夏一统

明朝末年,皇帝昏庸无能、宦官权臣相继专权,朝廷内部吏治败坏、党争内耗,官员腐化,朝廷外则是天灾人祸,道德沦丧、社会堕落、人心思变。各种矛盾纷纷激化,明朝天下一片风云飘摇。

公元1628年(崇祯元年),一场爆发于山西最后席卷大半个西北地区的大旱终于成为压垮脆弱的明朝统治的最后一根稻草。陕北人高迎祥自号闯王,连同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高举义旗,起兵开始反抗明朝。朝廷闻讯大惊,立即派遣大军征讨,然而由于朝廷内部相互倾轧、权力争夺大军统帅连番调换、用人不当,大军征讨一波三折,多有败绩,而义军却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以及采取的每攻下一地必开仓放粮、惩治贪官污吏的措施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和拥戴,人数越来越多,战斗力越来越强,而且流窜式的作战方式使义军影响的区域越来越广大,形成一片野火燎原之势。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义军出汉中,折回陕西,谋攻西安不幸于中途遭遇明末名将孙传庭率军伏击,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和挫折,闯王高迎祥被俘而死。

经过紧急商议,众人复推闯将李自成为闯王。李自成,陕西米脂人,幼为牧童、曾为驿卒,原名鸿基,后加入义军,作战英勇、颇为胆略,因而受到拥戴。而李自成继任闯王后也不负众望,率领残部“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策略,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

崇祯十年冬,围攻成都多日未克,后折师梓潼迎战明总兵左光先,曹变蛟失利。遂分道返陕,移师潼关,遭明军伏击,将卒伤亡散失甚众,率部将刘宗敏、田见秀等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不久,亲赴古城(今属湖北),获取为明廷招抚的张献忠资助。

崇祯十二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

崇祯十三年,为明总兵左良玉败于房县,重入河南,破永宁(今洛宁),斩万安王朱采。与当地农民军首领一斗谷合兵,众至数十万,攻克宜阳。进至卢氏,得牛金星,宁献策,用为谋士。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

十四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

之后,李自成和张献忠意见不合,分道扬镳,张献忠率部贻害四川,建立大成政权,而李自成则于西安称帝,国号大顺,随后攻破潼关,占领陕西全省。

与此内忧同时,明朝外部也是边患频频,公元1616年东北后金崛起,努尔哈赤十三甲起兵,很快统治整个东北地区,与明朝接壤,随后相互之间屡屡摩擦,直到萨尔浒之战,明军全军覆没转攻为守,陷入被动。之后,后金不断强大,趁明朝虚弱之际屡屡入侵,同时还出兵朝鲜,使明朝附属国朝鲜归降。

崇祯元年,明朝内乱,后金开始将明朝列入猎物名单,随后屡屡组织大军入塞侵略,公元1636年,后金改清,同时开始第三次入塞。之后,清国逐渐改变策略,组建蒙八旗、汉八旗,开始正面向大明发起进攻,但先后为孙承宗、熊廷弼、袁崇焕所构筑的宁锦防线所阻,但还是严重威胁了明朝首都的安全,同时加剧了数额庞大的军费负担,也即变相加剧了百姓的赋税负担,更加动摇了明朝的统治根基。

然而,真正将明朝送入坟墓的却并非这些历史上的势力,而是崇祯十四年,于南直隶西部下属安庆府星夜起兵的神秘徐氏家族,徐氏家族大约兴于隆庆十四年(公元1580年),乃是当地豪族地主,拥有万亩良田,但同时却不像其他江淮地主那样保守而是积极经营家族式的商业,很快便发展壮大,经营涉及酒店、镖局、衣饰、粮食等各个行业,家财不胜计数,以书香传家,但对外颇为低调,不显山不露水,即使是当地的官员,也只是略微知道。

然而就是这个家族,于崇祯十四年七月二十三日夜突然宣布起兵、以“驱鞑虏逆贼、兴汉唐盛世”为号,以家族秘密训练的家仆为骨干组建了一支人数三千的义军,宣布要推翻腐朽的明朝统治、驱除鞑虏侵略、镇压逆贼叛乱。

翌日,闻讯的人,无论是大明朝廷、张李政权亦或是清朝王庭都是置之一笑,以为不过一笑料。然而,徐氏家族接下来的作为却让所有人为之心惊胆战!

就在徐氏宣布起兵的第三天,南直隶下辖的凤阳、庐州、安庆、太平、池州、宁国、徽州7府,及徐州、滁州、和州、广德4直隶州内同时出现数十支或千人或百人不等的义军,仿佛凭空出现一般,而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义军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