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旧书大亨-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臾………

    博海拍卖会的大门打开,那些被允许进来的媒体记者们,全都疯了一样涌了过来,冲想万建豪,冲向林逸。

    按照媒体们的要求,万建豪走向林逸,林逸与他亲切地握手,然后转向镜头。

    镁光灯爆闪,将两人握手的画面拍摄下来。

    可以想象得出,明天全中国的新闻都是关于这次拍卖的。毫无疑问,作为三亿两千万的拍主,林逸即将红遍全国……(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六章。一朝天下闻

    新年伊始………

    京城各大电视台不是被昨晚的春晚节目刷屏,大家津津乐道的也不是春晚中哪首歌儿好听,哪个小品好看。大家谈论的都是昨天博海拍卖公司拍出的那幅天价古画,价值三亿两千万的《五王醉归图》,当然还有这件盖世珍品的拍主万建豪和卖主林逸。

    万建豪本身作为超级富豪,绝对吸睛,不过他的爆料差不多也被媒体刨光,因此更多的媒体不由自主地就把目光聚焦在了林逸身上。

    林逸在南都,在金陵,甚至在香港在台湾都小有名气,但是在京城却真的是………寂寂无闻了。

    京城一向藏龙卧虎,大藏家无数,玩古书的更是高手如云,像林逸这样的还真就不被大家注意到。可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听说那个林逸了吗?现在可出名了!”

    “我当然知道,捡漏三个多亿,太厉害了!”

    “听说他以前只是玩古书的,没想到书画方面也这么犀利!”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他在南都,金陵可是被成为大名鼎鼎的捡漏大神。”

    ……

    “林逸是谁?”

    “晕,你竟然不知道?”

    “难道就是最近那个靠着一幅古画卖了三个多亿的家伙?”

    “除了他还能有谁。”

    “太幸运了,天逆天了,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好事儿?”

    “别不信,听说以前他就是靠捡漏成名的,在香港和台湾还捡过漏,资产都上亿!”

    “那他这次岂不更加发达了,好羡慕啊!”

    “别羡慕啦,有空咱们也去那古玩市场拍卖行转悠转悠,指不定下一个捡漏的人就是你!”

    “哈哈,但愿如此!”

    ……

    除了京城这些街头巷尾的议论外,更多的却是各大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

    《京城日报》,大标题:捡漏也不能神,看亿万富豪怎样炼成!

    然后是关于林逸的种种故事,尤其他在老家南都,在金陵城,在台湾和香港的捡漏故事,更被这家媒体肆意放大,搞得林逸就像是幸运女神附身,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捡到好东西。最后这家报纸还别出心裁地计算了一下林逸大致捡漏的资产,这不计算还好说,一计算竟然达到了竟然的六七个亿,再加上这次捡漏的三亿两千万,竟然差不多十个亿了。

    单靠捡漏十个亿,这是什么概念?估计谁看了这篇报道也会被吓一跳。

    实际上,这家媒体略微夸大了林逸的资产,尤其林逸在金陵继承了的那部分藏书也被计算在内,这是错误的,因为林逸根本就没打算把那部分藏品据为己有。

    不管怎样,媒体都喜欢夸大其词,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新闻能够吸睛,吸引人们看下去,那么就是好新闻,至于新闻的真实性,可以“再加工”。

    相比上面的《京城日报》,在国内很有地位的《收藏》杂志,也针对林逸的故事,给予了非常详尽的报道,它们的大标题是:书中自有黄金屋………耐人寻味的“旧书大亨”!

    这家杂志直接给林逸冠上了“旧书大亨”的名头,这让林逸哭笑不得。如估计得不错,“大亨”这个词汇是二三十年代上海滩对那些有钱有实力人的尊称,比如说“上海滩三大亨”黄杜张,又比如说澳门的“赌场大亨”何鸿,自己何德何能,竟然也被冠以这样的头衔。

    不过这家杂志对林逸的介绍和评价却是最中肯的,没像其它媒体那样添油加醋,或者大肆灌水。这家杂志社的人,直接跑去了南都和金陵等地,实地考察了林逸的捡漏故事和旧书收藏程。可以说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做了这篇文章。在南都,他们采访了曾经和林逸有过接触的旧书摊老板,比如说王黑子,董眼镜,以及刘三两,何仙姑等人,在南京又采访了和林逸有过交际的陆三爷等人,甚至通过打电话,托朋友,在台湾和香港也采访了和林逸打过交道的亲朋好友。可以说,这篇“旧书大亨”的文章,基本上遵照林逸的发家史,一字一句地将他的故事给诚实地讲叙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他。

    ……

    随着这些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林逸出名了,真的出名了。

    首先在他下榻的酒店围满了人,大多数都是他的粉丝,还有一些希望能够采访他的新闻媒体。

    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像林逸这样“淘旧书”的还会有什么“粉丝”。实际上如今林逸刚刚申请了微博认证,而他的微博粉丝数量一夜之间就增加了三十万,并且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地增加,破百万就在眼前………大多数人都在微博上面尊称林逸为“林老师”,向他请教关于旧书版本方面的知识。还有一些粉丝干脆拿了古旧书画来让林逸帮忙鉴定,希望凭借他的慧眼能够给出中肯的建议。除此之外,更多的则是一些喜欢淘旧书,喜欢收藏的大众藏家,他们在微博上狂点林逸那些捡漏神话,还有对旧书版本的观点看法,隐约已经把这些文章当成了淘宝圣经。

    对于这样一下子狂增数十万粉丝的事实,林逸有些所料未及。别人尊称他为“老师”,他觉得有些汗颜,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虽然小有成就,却还不够资格,不过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国内最大最具权威的一家出版社………凤凰传媒竟然找到了他。

    一开始林逸还不明白这家出版社找自己做什么,当那位美貌的女编辑在酒店会客厅坐下后,对着林逸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很高兴认识你,林先生。不知道你打不打算出书?”

    一听这话,林逸愣住了。

    作为读书人,谁没有过出书成名的念头和想法?当初林逸还是一位吊丝级的文艺青年时,喜欢写一些呻吟哀怨的小诗小词,就寻思着哪一天自己能够和海子,顾城,北岛一样成为出书的诗人。可惜这种白日梦很快就被饿肚子和兜里没钱给打败了。

    林逸被打回原形,只能去酒店打工,给人家端盘子上菜,那种当诗人当作家的梦想也丢到了旮旯墙角里去。

    但是现在,眼前这位凤凰传媒来的女编辑却再次唤醒了林逸那种当作家的出书梦。

    出书?我可以吗?

    林逸问自己。(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七章。出书

    着名作家张爱玲曾经说过,“出名要趁早”。

    林逸觉得自己现在才出名似乎有些晚了。不过比起很多有名的藏家来说,似乎又有点早。

    要知道,马未都是在1992年自己四十多岁才写了第一本关于收藏的书………《马未都说陶》;王世襄在六十多岁时才写了《明式家具珍赏》,相比这些前辈,如今才二十四五岁的林逸就被邀请出书,似乎还真的有点“早”。

    那位从凤凰传媒出版社来的女编辑姓李,叫李姗姗,今年二十八岁,做编辑差不多已经三年了。如今传统的纸媒书籍受到手机和电脑上面电子书的冲击,销售量大不如从前。因此很多出版社都另辟蹊跷地找一些特殊的题材来出版。

    比如说去年盗墓题材热,就出了《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结果,大卖。如今收藏热,淘旧书的爱好者越来越多,于是就出版了一些经典的书话书籍,如《坐拥书城》,《相忘书》,《书廊信步》,《书城黄昏记事》等;甚至连一些比较老的书话也重新翻出来,重新出版,这里面就有郑振铎的《西谛书话》,唐的《晦庵书话》,陈原的《书林漫步》等。没想到这些书出版以后,竟然大受好评。

    尝到甜头的出版社当属“山东画报社”。这家出版社以出书话书籍成名,与书话名家“止庵”,“陈子善”以及“姜德明”和“谢其章”签订有合约,这四人被誉为当今文坛上的“书话四大家”,可想而知影响力有多大。

    作为前身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凤凰传媒出版社,这几年发展迅速,尤其在纸媒书籍方面做得很好,隐约有成为纸媒翘首的架势。可是该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也通常被人诟病不上档次,或者粗制乱造,因为它们出版的大多数是网络文学,以及通俗文学,像山东画报社那样的“高逼格”作品它们没有。

    不过这一次凤凰传媒准备做一次大的,内容也是关于书话的………谁让书话现在这么红火,而邀请谁来写书就成了大问题。恰好这时候林逸出现,成了报刊杂志的头版头条人物,暴强的刷屏使得他一时风头无两,成为了藏界的风云人物。

    凤凰传媒公司的嗅觉是很敏锐的,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出版界最为流行的“名人效应”。凡是名人出书,基本上都事半功倍,红得不得了。在他们看来,如今林逸就是这样一个人,而他们也摸过林逸的底细,林逸以前还做过类似的书话节目,并且节目还很火爆。

    有名气,还有才华,这简直是难找的好作家。如果让林逸写书,那会怎样?有了这样的打算,凤凰传媒第一时间就制订了签约林逸,让他变身成为当下顶级书话作家的计划。

    李珊珊就是这次计划的负责人,也是签约林逸的编辑。虽然对林逸了解许多,不过当看到林逸这么年轻的时候,李珊珊还是有些狐疑,如果林逸能够写出来怎样的书籍……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韩寒和郭敬明。

    事实上,对于凤凰传媒签约自己出书事宜,林逸确实懵逼了一会儿。不过很不快他就做了决定:干,干嘛不干呢。这是好事儿啊,也是自己多年的梦想。所以在和李珊珊详细地交谈以后,林逸就放下心理包袱,答应她会认真去做。

    李珊珊原本以为林逸会像很多读书人一样,矜持地婉拒一下,然后再步入正题,没想到他这么干脆。本来自己计划好的很多说辞竟然都没用上。

    原本以为写书很简单,没想到过程这么复杂。接下来李珊珊就拿出了签约合同,让林逸过目。林逸从未接手过这种事儿,不过没关系,他直接传真给了海棠。海棠是什么人,作为女强人经的合约多如牛毛。在海棠仔细审核以后,告诉林逸哪些地方对他不利,需要认真修改,还需要添加什么条款等等。

    单单这份合约就饬了一整天,然后是李珊珊给林逸所制定的写作计划。就是按照出版的要求去写这本关于旧书收藏的作品,名字也是出版社制定好的,叫做《淘书笔记》。

    看到这个名字,林逸不由地就想起了自己曾经看过的那些民间“淘书笔记”,觉得很是亲切。李珊珊告诉林逸,现在畅销书全都流行“笔记体”,像什么《盗墓笔记》,《山居笔记》等等,把书本写成笔记的模式,能够让人感觉很真实,又能提高人们的窥探**。

    这方面林逸自认不是什么专家,既然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所写的内容是自己喜欢的淘书故事,那就一切ok。

    按照出版社的要求,林逸先是写了一千字左右的作品大纲,交给了李珊珊,让她带回出版公司进行“审查”。实际上这也只是走走形式,按照李珊珊的话来说,现在你就可以动手写了,最好能够速度快一点,因为她们公司将会在过完年举办一场规模较大的“新书推介会”,到时候争取给他争取一个名额,进行新书推介。要知道,能够被凤凰传媒推介的新书,基本上都是成名作家或者畅销作家的新书,林逸很可能是唯一一位新晋作家。

    对于自己写的书能不能被推介林逸并不在意,毕竟这玩意还没写出来,现在他要做的事情就是一边躲避那些超烦人的媒体记者,一边整理思路找个安静的地方开始写书。

    不过现在大过年,哪有安静的地方,不仅如此,他还接到了数十个催促电话,让他早点回家。想一想也是,不知不觉来京城已经差不多一个月了。过年连民工叔叔都回去了,自己哪还好意思留在这里。

    因此林逸就订好了机票,和老曹和黄教头一起搭乘飞机飞回南都。

    那些还准备采访他的媒体记者们不妨这点,等都他们冲进大酒店的时候,这个一夜爆红京城的传奇人物业已离开。(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八章。门庭若市

    回到南都的时候,正是大年初三,按照规矩已经开始串门走亲戚了。作为林家唯一的男丁,林逸当仁不让地做起了顶梁柱,开始携带礼物四处串门子,走亲戚。

    说起这走亲戚,林逸记得清楚,小时候走亲戚是最幸福的事儿,有好吃的,还有压岁钱。尤其那时候的人们都很朴实,走亲戚也都很真诚很热情。往往亲戚间一年不见,全都亲热的不得了。还有一些亲戚甚至站在家门口或者村门口翘首以待,就等走亲戚的人过来。

    那时候走亲戚所带的礼品也很特别,是那种用粗纸包着的饼干,简简单单,也很容易拿出手,因为大家都一样没啥可对比的。渐渐地,纸包着的饼干不流行了,或者说被淘汰了,变成了送成箱的方便面,送食用油,送成箱子的鸡蛋,很不好托运,很多时候夹在自行车后面走个亲戚就跟打仗似得,大包小包,一不小心就鸡飞蛋打。

    另外,现在走亲戚的感觉也渐渐变得枯燥,没味道了。很多人之间不再互相走动,取而代之的是打电话问候。就算走动的,也是走个样式,来了坐一会儿就走。走的随便,招唿的也随便。

    亲情和热情在社会发展变迁中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淡薄;过年期间亲戚之间朋友之间的走动,已经变成了一种包袱和负担,尤其在那些城市中,人们更是变得自我,变得市侩,就算要互相走动,也是攀比成风,把利字放在前面。有时候林逸不知道,这到底是社会文明发展的进步,还是人情冷暖的倒退。

    不过相比城里人把“走亲戚”看成是一种负担,是在花冤枉钱,或者干脆把它看成是挑选富朋友贵亲戚的手段,乡里人走亲戚还是显得那么亲切和朴实。

    ……

    林逸带了礼品,先是在村里扫荡了一遍,几乎挨家挨户地送了过去。因为农村吃喝的基本都有,像送什么鸡蛋,食用油,方便面就显得很不合适,这让林逸和老妈伤透了脑筋,寻思着大家伙到底缺什么?直接给钱吧,又不太好看。最后一寻思,还是送一些实用的礼品吧,于是林逸就大量采购了一些电磁炉,电水壶之类的小家电。为什么送这些?原因是在家里很多人习惯了烧灶台,很少有用到节能环保的电磁炉之类的东东。再说了,有时候临时烧个水做个饭也很麻烦,倒不如用电磁炉方便些。

    没想到这样的新年礼物很受父老乡亲欢迎,有的送过去之后,硬是拉着林逸不要走,烧了水做了荷包蛋这才放行。如此一来,原本林逸打算一上午就把村里的亲戚走完,没想到硬是走了两天。

    好不容易把亲戚走完,林逸这才松了一口气,不过紧接着就是别人来他家走亲戚,那个人多的呀,简直门庭若市,连带周边村子的人,以及跟林逸根本就不认识的村长,乡长,领导干部等等,全都过来了。没办法,谁让林逸现在那么出名呢。大家全都想认识一下他,毕竟他可是这十里八村的名人啊。

    为此,林逸忙得焦头烂额,不过还好,除了这些突如其来的客人外,还有一些林逸特别高兴见到的,这其中就有老曹,老黄,博物馆的孙教授,甚至连徐天佑那个不靠谱的家伙也来了。

    说徐大少不靠谱,其实那是以前的事儿,现在的徐大少已经继承了他老爸徐浩明的一家百货公司,从开车摆摊卖酱油的小贩变身成为百货公司社长,徐大少也算是尝尽了人间冷暖,懂得了赚钱有多么不容易。

    另外徐大少这次来林逸家是带着新婚妻子一起来的,那个美女林逸也认识,就是在香港的时候负责接待他们饮食起居的韩梅梅。

    原本在香港的时候,徐大少就瞄上了这个清纯可爱的女孩,回到家以后就动用家里关系,把韩梅梅从香港调回了内地,然后就又近水楼台地安插到了自己接手的百货公司,再然后……水到渠成。

    徐浩明也不是那种顽固不化的人,也没什么门户之见,何况在他看来,自己家本身也是穷人家出身,谈不上什么血统不血统,门户不门户,所以对韩梅梅的家庭背景也不怎么在意。

    反倒是徐大少的老妈觉得儿子找这样的女孩有些掉价,原因是她以前帮儿子介绍了好几户大家闺秀都被没成,人家女方嫌弃徐大少吊儿郎当。徐大少本身呢,又喜欢沾花惹草,去酒吧等地方泡妞,很不正经。所以徐大少的老妈就认为这次儿子也只是玩玩而已,没存真心,没想到徐大少竟然一门心思要和韩梅梅结婚。如此一来就上演了一出很狗血的家庭剧,母亲的反对让徐大少费尽心思,使出了各种讨好手段,带着韩梅梅披荆斩棘,这才终于完成终身大事。

    对此,徐大少在林逸面前很骄傲,不,不单单是骄傲,简直是闷骚。在他看来,自己总算有一件事儿强过林逸了,比林逸结婚早。

    ……

    林逸摸出一根烟递给了徐大少,老妈张翠花在像招唿亲闺女一样招唿韩梅梅。林逸就和徐大少说一些悄悄话,问他结婚的时候为啥不告诉他。徐大少说,我结婚的时候你在京城告诉你一个毛啊,再说了,我老爸说你比我有出息,你的事儿关紧,让我悠着点,反正你这红包也逃不了………怎么样,准备给我递多少礼金?林逸就笑骂,递你个头啊,饭也没吃酒也没喝,你就只顾着问我要红包了。

    徐大少嘻嘻哈哈说,这次带老婆来就是讨要红包的,不给那就誓不罢休。林逸莞尔,就说想要红包也行,不过要跟他一起去做一件事儿。徐大少问,什么事儿?林逸就嘘了一下说,秘密。

    徐大少不明白林逸在搞什么鬼,不过看在丰厚的红包上面,就任由林逸开了车,托了一些吃的喝的,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