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旧书大亨-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虽然知道这个漏,曹一刀却不知道这个“漏”有多大,原因是他平时不怎么玩毛选,觉得这种书水太深了,版本太多,而且他接触最多的都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版本的;不过,貌似五十年代一版一印的毛选现在也差不多大几千了,这个民国版的应该很值钱吧。

    老曹不知道这民国版毛选的价值,林逸就不同了,曹一刀可是把他当神一样拜,在老曹眼里,林逸简直就是“捡漏”“淘宝”的祖宗,所以等林逸一看完书,就迫不及待地问:“兄弟,这书值钱吗?”

    林逸把书还给他,打趣道:“你也是玩书的,还问我。”

    “咱境界不同嘛,想多听听你的意见。”曹一刀渴望地瞅着林逸,一副饥渴模样。

    听曹一刀咨询林逸的意见,周围人也都伸长脖子眼巴巴地看着林逸,等待他开口,仿佛林逸是什么“鉴宝专家”。

    林逸笑了笑,然后拍着老曹的肩膀,半开玩笑地说:“恭喜你呀,这本书能让你喝八年的胡辣汤!”

    老曹一听这话,扳起手指头就算,一碗胡辣汤5块钱,一年365天,八年就是………

    “靠,差不多一万五?!”

    “不是差不多,而是一定!”林逸不再逗他,“这本书我看了昨晚的拍卖纪录,初版本的,品相很破,都过两万三了,按照品相来看,你这本三版的至少能上万。”

    林逸是谁,在旧书圈里他的话就是“金科玉言”,至少曹一刀知道,林逸给旧书的估价,从来没错过,说上万,就一定上万。

    老曹兴奋不已,都快疯了,差点大呼小叫,要知道他玩书这么多年,除了跟着林逸赚了几笔大的介绍费外,从来没捡过这么大的“漏”。

    说白了,老曹就是地地道道的二道贩子,左手进右手出,贩书买书,专门赚取差价,在捡漏方面并没有太厉害的光荣史,最大的“漏”还是三年前他花100块买了一本明崇祯年间毛氏汲古阁刻津逮秘书本《国画见闻志》较初印本,“玄”字不避,带津逮秘书原版记,最后转手卖了8250元,算是小赚一笔,可是那个漏和这个比起来,就太小儿科了。

    这时候,之前与他们分道扬镳的郭子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钻了出来了,老郭从曹一刀手里拿了那本大连大众版的《毛…泽…东选集》看了又看,然后恋恋不舍地把它递还给了曹一刀。

    虽然郭子兴只玩连环画,却也知道这种毛选很值钱,尤其这几年凡是与“主席”有关的藏品更是升值厉害,像他藏的一些珍品连环画,也都本本上千,自己不久前才捡了5000多的漏,老曹却一下子捡了1万5的,人比人气死人啊,这使得郭子兴心里忍不住呐喊:“老天爷啊,你也太偏心眼了吧!扔下这么大一块馅饼,偏偏砸在了曹光头这贱人的脑袋上!”

    就这样,郭子兴随着大家一起,象丢了魂似的,也加入了跟着曹一刀屁股后面游荡的队伍。一会儿一把老曹手里的大连大众版的《毛…泽…东选集》拿过来看上一眼,就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缓解一下心里难过的嫉妒心情,浑身上下难受的感觉才会好受一些似的。

    林逸呢,作为捡漏的祖宗,还真没把这点小漏看在眼里,所以他依旧背着手,面带微笑,闲庭信步地继续自己的淘书之旅,对于他来讲,这旧书市场,就是一个广阔的海洋,只要你留心的话,就一定能够捉到属于你的那条“大鱼”。

    ……

    当然,有人捡宝,就有人走了宝,比如说不远处那位卖假货的女摊主,此刻正和一位也在那里摆摊的男摊主因为占地方争执了起来。

    就听那位男摊主在那里得理不饶人地喊着:“占你这没用的屁大点地方,你都舍不得。专干这丢下西瓜,捡芝麻的事。你看,你这满摊的假古董,就那一本真的《毛…泽…东选集》,还让你当假的给卖了个棒槌价!”

    “我愿意,这本书是我爸给我留下来的,反正它也没有本钱,我想卖多钱,就卖多少钱,卖多少钱我都是挣的。”卖假古懂的女摊主经男摊主这么一点拨,多少也有些明白了点,但怎奈木已成舟,嫁出去的女儿也追不回来了,只能咬着牙根子,跟那男摊主歇斯底里地死扛到底了。

第九十四章。刘旦宅《石头记人物画》

    (惊讶!俺只是诉苦了一下,竟然有这么多书友打赏,俺泪奔中!)

    ………………………………………………………………………………………………………………………………

    林逸现在也算是南都地头有头有脸的人物,原以为在这种古玩城能够低调点,认识他的人不会太多,可是他错了,只要他这么一走动,就时不时地有人和他打招呼,不是喊他“捡漏大王”,就是喊他“点金神手”,搞得林逸脸皮子火辣辣的,周围那些莫名其妙摆地摊的老板们,更是拿异样的目光看着他,当他蹲下身,翻看某一本书时,就都格外警惕。林逸不禁叹息,人怕出名猪怕壮,想要把捡漏进行下去,低调才是硬道理。

    ……

    林逸继续逛着旧书摊,像闲云野鹤般游弋在旧书的海洋中。

    眼看周边人越来越多,可见整个古玩城已经彻底热闹开来,那些骑着电动车,扶老携幼,以及背着行囊的淘客们,开始接肩擦踵,密密麻麻,往旧书区里面走的时候,步子也越发的迈不动了。

    沿着淘书路线,林逸接连不断地又淘到了几本书,因为前面人多的缘故,偶尔也去临近的古玩区看看,要知道,有些古玩区也会夹杂着卖一些旧书,

    这不,林逸很快就在“古玩区”看到了一个“微型书摊”,并且眼尖地看到了人民美术出版社1975年5月出版的《石头记人物画》。

    摊主口气很大,直接要价180元。

    比起吃吃喝喝一次的消费,一本历经沧桑数十年的精品书籍这个价钱实在是不能说贵,可让林逸比较郁闷的是,他只是问了一句能便宜吗,摊主表情立马变得严肃,一脸坚决的说不能。

    一般来说,地摊上的东西多多少少都能砍价的,那么牛哄哄的拒绝,怎么都让人觉得不太舒服。何况林逸是买旧书的行家,知道这本《石头记人物画》出版量很大,网上价格大约七八十就能买下,加个邮费顶多九十。

    何况林逸一路砍价过来,基本上大家都是好言协商,俗话说得好,买卖不成仁义在,不至于伤和气,可是这位摊主硬朗的脾气让你如鲠在喉,于是林逸就负气离开。

    这下要走了,林逸心里就越发的惦念着那本书,脚步忽前忽后,不断抓头发,小算盘飞快的在心里打着,回去再买除了脸皮有点挂不住,还真没有别的负面结果,何况是为了自己喜爱的一本书。

    老黄黄教头跟在他屁股后面,不明白林逸中了什么邪,怎么抓耳挠腮,走来走去;然后就见林逸猛不丁又转回去,转身去找那“微型书摊”。

    说是“微型书摊”一点都不为过,一张报纸,上面摆着4,5本旧书,就是这样一个书摊,林逸一眼就看见了《石头记人物画》,要是不买,估计以后遇到的机会也不会太多,难免后悔。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以前林逸在财神庙看到过一本1993年版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雍庐书话》,印量极少,才一千多册,卖家就要价20元,林逸就砍15没有砍下来,所以没买,市场上转了一圈心想20就20吧,再回去书就没有啦,后来一查旧书网,这本书普通版本的竟然能卖到500元,毛边签名本更是高达3000块!

    至今,林逸也没弄明白,喜欢《雍庐书话》的人怎么会有那么多,一本现代铅印的新书,竟然有古籍的价码,也不知道是炒作的厉害,还是现在的读书人都有钱了。

    总之,此事让他后悔至今,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就学的乖了,看上什么书迅速在心里打个小算盘,如果能承受就不犹豫,与其今后这本书放在了心上徒留遗憾,还不如少穿件新衣,少吃几顿馆子,买回来放在自己家里呢。

    何况,如今林逸身家也算是过百万了,对于五块十块的差价实际上也没放在心里,主要是面子上过不去,尤其他很清楚地知道这本《石头记人物画》的实际价值,被人索要过多的价码,心中总觉得不舒服。

    折转回去,林逸沿路返回,幸好摊在书也在,再问价还是一脸严肃,坚决不便宜。林逸不不甘心,假装又走开,这是老妈教他砍价的办法,背过身慢慢的走,心想:“叫我………叫我………”。

    “还是不叫我,哎!我被打败了,战略不对,人家的书又不愁卖,我怎么能用买白菜的战略去买书呢。”林逸想到此,不免自责,简直是侮辱斯文,不便宜就不便宜吧,厚着脸皮回去,跟摊主就书做了一番交流。

    最后,摊主竟以90元将书卖了………

    晕,这叫什么战略呢?娘没教。

    淘书的乐趣就在于此,得多折腾,多周折,多纠结,这就是滋味。

    ……

    交上钱,林逸终于获得了那本《石头记人物画》,喜爱的不得了,这本画册系红楼梦画册中的佳品,开本23。2厘米x13厘米,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五月第一版。书封面“黛玉葬花”彩色图,郭沫若同志题签。周汝昌题诗,刘旦宅绘画。

    刘旦宅,1931生人,国画家,浙江温州人,自幼喜好绘画。1941年便在温州举办“十龄童刘小粟画展”。1951年到上海,为私营大中国图画出版社画书籍插图、教学挂图等,亦作连环画。后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职。擅人物,兼花鸟,取法汉唐人物、宋元山水及陈老莲和八大之花鸟,广泛吸取古人之长而融会贯通,工写兼长,创作多取古典题材及历史人物,造型清俊,情思横逸,秀拙相蕴,生动雅健,风格别具;又作减笔泼墨,融工笔、线描、泼墨为一体,格外古朴脱俗,耐人寻味。1979年春访问日本、十月在上海举行个人画展。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及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为多次美术馆、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就算很多人对这本书不熟悉,相信看到这本书的人,一定有很多似曾相识的感觉,1981年邮政部发行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共十二枚邮票和一枚小型张《双玉读典》。该套邮票即为刘旦宅先生画稿。此套邮票从题材到设计获得广大集邮者的赞赏和收藏,被评为“一九八一年最佳特种邮票”。

    1980年代中期,经中国烟草总公司、南京卷烟厂设计,《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被印上了香烟盒。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刘旦宅著名的十二钗人物国画作品,还能吟诵到红学家周汝昌专为十二钗配作的七言律诗,更能欣赏到陈大羽先生遒劲的书法艺术。集诗书画于一体的该套标以其高雅的艺术品位堪称最美中国套标。

    刘大师1985年获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颁发的《中国体育美术展览》荣誉奖。作品有《刘旦宅聊斋百图》、《石头记人物画册》等。《石头记人物画》这本书一诗一画,共81页,有图40副,画册共收《女娲补天》、《警幻指迷》、《可卿春困》、《瑞珠触柱》、《凤姐弄权》、《元春省亲》、《四儿遭谗》、《宝玉悟情》、《小红遗帕》、《宝钗扑蝶》、画面不大,寥寥数笔,但喜、怒、哀、乐、怨却跃然纸上,真乃精品。

    林逸购得的这本书保存完好,品相绝对九品朝上,属于难得的好藏品,即使在旧书网上,这样品相的也至少上百,问题是,虽然这画册印量很大,但大中国十几亿人口,喜欢刘旦宅的多之又多,就算这画册印量上万又如何,早晚会大幅度升值。

    何为收藏?

    好与坏,全靠时间来衡量。

    ……

    难得买到一件自己超级喜欢的东西,林逸心情高涨,觉得这次来古玩城没白来,就算买不到别的东西,也值了。

    不过,今天的古玩城恰逢盛会,好东西不断,精品不断,不管是古玩摊还是旧书摊,都时不时地爆发出阵阵惊叹,好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好东西都在今天破土而出,引得无数藏家竞折腰。

    实际上,因为这是一年才有一次的超级盛会,所以那些摆地摊的,基本上都会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宝贝拿了出来亮宝,准备趁着人多,卖个好价。

    比如说,这个摊上有卖清朝古画的,说是大画家郑板桥的竹子,那个摊上有卖字帖的,说是宋朝大家米芾的真迹,还有卖崇祯皇帝圣旨的,卖慈禧太后手抄佛经的,以及袁世凯称帝时的诏书。

    总之,任何宝物在这里都现出原形,仿佛一夜之间全从地里钻了出来。

    其中一个老家在东北的后生,黑头黑脸,人高马大,绰号叫做“赵三炮”,据说是铁岭那旮旯的,和小品大王赵老头是本家。为啥叫他“赵三炮”,话说小赵结婚的当天晚上,和他媳妇折腾了一宿,弄了三个来回,把他媳妇弄得舒舒服服,欲死欲仙的。从此以后他家的大事就由他做主,小事便由他媳妇张罗了。“赵三炮”的大名,也不胫而走。悄悄地也在这一行流传开来了。

    “赵三炮”刚入行的时候,卖书就跟卖菜似的,不管啥书挣个块八角的就卖。所以在他手上也漏了不少好书。整套的七几年版,九品中华书局的《明史》,30块钱收的,叫他60块钱就出手了。

    不过现在的赵三炮可就不一样了,年轻气壮,又跑得勤,再加上见得世面多了,想要从他这里捡漏,门儿都没有。

    今天赵三炮一大早就从朋友那里借了辆大阳摩托,牛逼轰隆隆地杀到了古玩城,带来了一本神秘的,六十年代,线装,荣宝斋水印版,一套两册带函套,重量级珍本画册………《百花齐放》。

第九十五章。郭沫若《百花齐放》

    话说,一九五七年年底,毛太祖通过《人民日报》向全国发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倡议,为了响应这个号召,全国进行大…跃…进。大…跃…进时,中国的工农兵和知识分子放了许多卫星。

    什么叫“卫星”呢?不好定义,举例子吧:比如某乡村放出一个亩产小麦7320斤的卫星,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京城某大学的教授,在几天之内编写出了几十万字的教科书;某电影制片厂,十几天拍出一部故事片……

    这样的“卫星”不太好。也有些“卫星”是比较好的,比如,上海音乐学院的几个教师,几天之内,写出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成为经典;京城在9个月的时间里盖起了人民大会堂。

    这里重点想说说郭沫若先生放的一个“卫星”………他在十天内,以花为主题,替花说话,一口气写了百余首诗歌。

    这些诗是三月三十日正式开始的。一九五六年做过三首(牡丹、芍药、春兰),除此而外,一共费了十天工夫便东风一吹,百花齐放。

    这就是说,他用十天时间写了102首诗歌。

    作者保留了1956年的三首,抽掉大…跃…进写作的其它四首,《百花齐放》这本集子总共收诗歌101首。作者想到,“普通说‘百花’是包含一切的花,只选出一百种花来写,那就是只有一百种,而不包括其他的花,这样,‘百花’的含义就变了。因此,我就格外写了一首‘其他一切花’,作为第101首。”

    《百花齐放》先在《人民日报》发表,后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于1958年7月出版,“原计划每花插一图,因来不及了,故先出无插图本,将来再出有插图本。在报上发表时曾有插图,因为不全,故省去了。刘岘同志的‘睡莲’被保留下来,作为封面画。”郭沫若自己题写了书名。

    这本书原本分为平装和精装两个版本,平装的印刷量大一些,大约5万多册,内精装则只有2000册。后来,到了1960年,郭沫若同志又把这一百首咏花诗交给了荣宝斋。同年,荣宝斋又请了三位著名的花鸟画家于非誾、田世光、俞致贞为每一首诗配一幅画,并使用传统的木版水印技术刊印。此书较以前印制的《十竹斋画谱》等作品最大的进步就是“页面上晕润的色彩和凸出于纸面的花蕊的艺术效果”,这在当时是个重要突破。此书也被荣宝斋的木版水印专家冯鹏生先生誉为“印制之精细,费工之浩大,则推《百花诗画》”。代表了文…革前荣宝斋木板水印的最高水平。因其费工浩大,印制精良,所以数量极少,市面上也很难见到。

    此刻,这一套两册带函,重量级的画册往那里一放,这帮“书虫儿”就都争前恐后地围了上去,抢着看了起来。

    当时眼疾手快的“老袁”拿着就舍不得撒手了,后来一听那赵三炮一说价,这帮“书虫儿”那想买便宜书的火热心情,便都凉了半截了。赵三炮直接叫价3万块钱。他斩钉截铁地说了,少一分钱谁也拿不去。

    就这样,这帮“书虫儿”想花小钱买大书的心情,就被这3万块钱的书价打得是落花流水了。

    可怜的“老袁”,一向只买地方志书的他,第一次这么热爱一本书,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初恋时代,此刻,五十多岁的他,苦着脸,只好把那本抱了半天,抱在怀里,依依不舍,却又无可奈何地放回了原地。

    这期间,只有一位玩磁带的贩子很生猛地给了赵三炮3000块钱。结果不言而喻,肯定是放屁崩墙地被弹了回来。接下来这帮“书虫儿”们就象被绳子拴住的蚂蚱一般,隔一会便到赵三炮的摊上,心有不甘的看上一眼。

    末了,“老袁”做出最后的努力,当机立断掏出手机给老婆,在一通苦苦哀求后,一向买书最多递价50元的,他竟然破天荒地给到了5000块钱,不过他的“诚意”也被破天荒地崩了回来,价钱太少,依然是无功而返。再后来真正的买主终于来了。

    ……

    当林逸逛到这里的时候,赵三炮整个书摊已经被人围堵的水泄不通,在黄教头一只大手的分拨下,这才留给林逸一条凑过去的路。

    林逸过去看了看,然后就看见了那一套两本的荣宝斋水印本《百花齐放》。

    他揩了揩鼻子,闻到一股幽香从画册里面悠悠地传了出来,已经很久没有闻到这么好闻的书香了。

    林逸有些惬意地揩了揩鼻子,然后就伸手去摸那两本画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