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回事,这里怎么会买不到肉食?”李休听到这里却有些奇怪的问道,在他作坊四周都是村子,虽然因为天花的原因导致路上多了些盘查,但想要去村子里购买些肉食粮食之类的也应该不困难吧?
“老爷您有所不知,以前作坊里的肉食都是从长安的肉铺订的,每天都有专门的人送来,可是现在天花一来,长安那边的肉食也根本送不过来,刚开始我们也想着从附近的村子里买些肉食,可是好多人家都是准备把猪送到过年才杀的,愿意卖的人很少,附近村子愿意卖的我们都买了,再远的地方我们也去不了。”
说到这里时,只见厨娘顿了一下,接着再次无奈的道:“其实别说肉食了,现在作坊里的粮食和油盐酱醋也都不多了,之前还是管事去将公主别院里的调料和粮食拿来一些,这才让作坊里不至于断炊,不过再这么下去的话,作坊里也只能啃咸菜了。”
“长安戒严了,你们为何不去县城买肉?”李休听到这里却再次开口询问道,他们这里属于新筑县,虽然小县城不是很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还是有不少做生意的人,油盐酱醋之类的还是有不少卖的。
“县城也不让人进!”厨娘再次开口解释道。
“这怎么可能,长安戒严了还情有可原,可是区区一个县城怎么会戒严?”李休听到这里却露出一脸不敢相信的表情反问道。新筑县的县令他认识,算是一个不错的官员,很为百姓着想,他肯定知道戒严了县城会对周边的百姓造成很大的影响,难道说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1
第四百六十四章 和亲()
李休没想到新筑县城竟然也被戒严了,问厨娘她也说不清楚,毕竟她一个妇道人家,对外面的事情也不怎么清楚,最后李休还是找到公主府的一个管事,这才搞清楚了其中的原因。
原来这场天花不但把虬髯客等人关到了长安城中出不来,同时也把不少急着进长安城的人挡在了城外进不去,其它人也就算了,其中有个人的身份十分特殊,他正是西突厥统护叶可汗派来的使者。
大唐说到突厥时,如果没有特指的话,一般都是指东突厥,因为东突厥控制着北方草原,是大唐最强大的敌人,而西突厥则统治着西域,控制与丝绸之路,大唐发展自己的商业,所以一向与西突厥交好,这还是当初裴寂向李渊建议的,所以大唐一直实行远交近攻之策。
说起东西突厥,他们分裂后的关系一直也十分的敌视,双方发生的战争也并不比大唐少,这也让李渊看到了机会,数次与西突厥的统护叶可汗接触,而统护叶也十分看重大唐的实力,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几乎都快要结盟了。
两个大国之间的结盟即简单又复杂,比如经过几次的接触之后,统护叶可汗就向大唐请求和亲,其实就是结盟,因为对于突厥这种游牧民族来说,联姻结盟是一种最常见的形式,所以他才向当时的李渊提出这样的请求。
大唐当时的实力远比不上东突厥,对于西突厥这个天上掉下来的盟友自然也是求之不得,对于统护叶提出的和亲请求自然也是一口答应下来,这次西突厥之所以派使者前来,正是带来了不少的金银财宝,另外还有五千匹好马,以此来向李世民求亲。
然后也该着这位西突厥的使者倒霉,路上不时受到颉利手下的骚扰也就算了,到了大唐眼看着就要进长安城了,却没想到又遇到天花,结果一行人就被堵在了长安城外,眼睁睁的看着长安城的城墙就是进不去,后来李世民安排他们住进了新筑县,而且显示对他们的重视,也将新筑县城戒严,美名其曰是防止天花传给这些西突厥使节们。
搞清楚了新筑县戒严的原因,李休也不由得皱紧了眉头,对于和亲这种事,他一向都是十分排斥的,也许对于李渊和李世民这种帝王来说,国家的稳定,牺牲一个小女子的幸福简直是再划算不过的事情了,哪怕这个女子是他们的女儿或者是宗亲。
历史上中原和亲出去的女子多不胜数,可是却很不有人关心过她们的命运,李休做为一个后世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与唐人不同,每当他想到一个少女背负着国家的重任,千里迢迢的被送到苦寒的草原上,嫁给一个野蛮人,而且更加残酷的是,按照突厥的风俗,如果这个女子的丈夫死了,那么他的儿子将会娶她为妻,这种伦理根本不是中原女子可以接受的。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不由得心中沉重,也没有心情再呆在作坊里,当下安顿好月婵,因为月婵主要是处理茶叶相关的事情,所以就住在作坊里,这里也被安排有的护卫,安全肯定没有问题,月婵来的时候也带了一些人,平时倒是有人照顾她。
安置好了月婵之后,李休这才趁着天色没有完全黑下来,加度赶回到长安城,回到家里天都黑了,不过平阳公主和衣娘却都等着他一起吃晚饭,只是在吃饭的时候,李休也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平阳公主和衣娘都看了出来,所以等到吃过晚饭后,两人让奶娘将孩子抱走,自己留下来陪着李休。
“夫君你有心事,是不是城外的作坊发生了什么事?”衣娘这时率先开口道,李休今天是送月婵去作坊,所以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作坊里发生了什么事?
“不是,作坊里挺好的,就是因为天花,导致作坊里做饭有些不方便,不过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有月婵在,很快就可以处理好的。”李休听到这里摇了摇头道。
“那是因为什么事,看夫君的样子似乎十分的苦恼?”平阳公主这时也开口问道。
“这个……”李休听到这里犹豫了一下,最后终于还是决定把西突厥派来使节,准备向大唐和亲的事讲了一遍。
“原来是和亲,可是这不是很正常吗?”衣娘听到这里却有些惊讶的反问道,她不懂朝堂上的事,从小受到的教育也多次提到和亲,而且还有不少人认为和亲为中原带来了平安,所以她也对和亲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排斥,这也代表着大部分古人的想法。
“夫君是在为那个即将远嫁的可怜女子而感到不平吧?”相比之下,平阳公主才更加的理解李休,一下子就猜到了李休心中的想法。
“是啊,对于朝堂上大部分人来说,大唐的利益,牺牲一个小女子根本不算什么,可是他们想过没有,这个女子远嫁之后将会遭遇到什么?而且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一个小女子也根本影响不到两国之间的关系,比如现在大唐与西突厥有着共同的敌人,所以关系比较亲密,可是如果东突厥灭亡了,那么大唐与西突厥就会转为敌对的关系,到时这个女子又该如何?”李休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几分痛心的表情。
李休从小受到的教育,使得他对国家与民族的认知感很强烈,在他看来,用一个女子来换取利益的行为是十分可耻的,甚至是一个民族最大的耻辱,所以他对和亲这件事才这么的排斥。
“夫君说的不错,朝堂上的人只会考虑大唐的利益,根本不会在乎一个小女子,恐怕只有这个和亲的女子是他们的女儿或亲人,他们才会感到切身之痛!”平阳公主说到这里时,也不由得叹了口气道。
“长安城的戒严就要解除了,到时西突厥的使节肯定会第一批进城,如果和亲之事真的定了下来,那将再无挽回的可能,这件事我绝对不能坐视不管!”李休这时忽然一脸坚定的道。
第四百六十五章 曲江池畔 上()
自从知道了和亲的事,李休就感觉像是有根鱼刺卡在喉咙里,咽又咽不下去,吐也吐不出来,引得他一阵阵的恶心难受,如果这件事他放任不管的话,恐怕会后悔一辈子,所以最后李休决定亲自去见一见李世民。Δ .ㄟM
不过让李休也没想到的是,还没等他去见李世民,李世民却自己找上门来,确切的说是李世民约他外出游玩,因为公主府旁边就是曲江池,每当春夏之时,池上就有无数游船,船上有美貌的女子弹琴唱曲,引得岸边无数的士子驻足观算是长安城的一大盛景。
李世民就是约了李休在一艘游船上见面,当他乘着小船登上这艘游船之时,只见李世民一身便服的坐在船舱里,船头上一个乐伎怀抱琵琶,低声弹唱着什么,时不时的还向李世民抛个媚眼,估计她也李世民器宇不凡,肯定不是普通人,这才频频暗示,可惜李世民见过的太多了,一直坐在那里独自饮酒,都没有正眼。
“姐夫你来了,快快请坐!”李世民休上船,当下十分热情的开口道,而且还以“姐夫”相称,显然是不想让人知道他和李休的身份。
对此李休也立刻会意,当下笑呵呵的走过来,然后坐在李世民的对面道:“二弟你一向事务繁忙,今天怎么有空请我来这里?”
“上次你帮了我那么大的一个忙,对你的感谢我已经定下来了,很快就送到你家里。”李世民再次微笑着道,他口中说的那个忙,自然是指天花这件事,而他的感谢自然是指对李休的封赏,上次他已经和李休商量过了。
李休对于赏赐之类的并不怎么在意,而且上次他也已经表过态了,这里也不是说这件事的地方,所以听后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不过这时只见李世民略一沉吟,片刻之后再次开口道:“听说……你大伯已经回来了?”
李休就知道李世民来见自己,肯定会谈到虬髯客的事,对此他也早有准备,所以这时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道:“不错,大伯他的确已经回来了。”
听到李休的回答,李世民脸上也露出纠结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这才长长的出了口气,神情也变得有些忐忑的道:“那他们……他们怎么样了?”
“还好吧,虽然远离故土,但至少平安的到达了那里,只是一个孩子死在了海上,现在他们已经那里安定下来,这次大伯回来,还替他们带回来不少的礼物。”李休这时也神情淡漠的道,对于玄武门这件事,他虽然理解李世民,但从感情上来说,他还是有些无法接受,特别是连他最喜爱的学生也被逼着远走美洲,每当想到这一点,他就感觉心中难受。
李世民也听出了李休话中的不满,对此他也只能苦笑一声,随后也坐在那里沉默不语,对于玄武门这件事,他心中也一直十分的矛盾,毕竟人非草木,怎么可能会没有感情,而对于他来说,亲手杀死自己的亲哥哥,而且还逼着亲弟弟与侄子们远走美洲,他心中其实也是有愧疚的,不过愧疚归愧疚,如果让他重来一次,他依然还会毫不犹豫的动政变。
世民脸上的表情,李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当下也是一阵沉默,不过这时他却忽然想到李元吉给李渊的那封信,如果让李世民知道的话,恐怕很难送到李渊手上了。
李休与李世民两人相对沉默了好一会儿,船上只有歌伎飘渺的歌声四处回荡,过了好长时间,只见李世民这才抬起头缓缓的道:“算了,他们既然已经平安的到达那里,与我们相隔有万里之遥,只要他们再回来,那么我们就再无的干系!”
李世民的话即像是对别人说的,又像是对自己说的,李休觉得这两者都有可能,同时李世民也可能是想通过他警告李承道他们,以后绝对不能再回中原,否则李世民肯定不会放过他们。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不由得暗自松了口气,虽然李世民的信用不怎么可靠,但是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现在他说的话应该是心里话,换句话说,他应该不会再去想办法对付万里之外的李承道和李元吉他们了。
“对了,我与你大伯也有些交情,可惜现在不方便见他,所以还请你帮我代为转告一声!”李世民这时再次向李休开口道,他与虬髯客虽然只见过几面,但却已经有种惺惺相惜之感,如果不是李承道他们的事,恐怕他真的想再见一见虬髯客。
“二弟你放心吧,大伯知道了你将他的事迹四处宣扬,心中也十分的高兴,而且这次他也给你带了些礼物,以后有机会我会带给你的!”李休听到这里也微笑的道。
李世民之前将虬髯客从美洲带来高产作物的事大肆宣扬,虽然是让李靖交出兵法,但也的确让虬髯客名扬四海,现在人都在传唱着虬髯客的功劳,对此虬髯客在来长安的路上就已经知道了,而且还有不少地方的百姓为他立下生祠,这也让他这次回来后的心情格外的好,除了被关到长安城中出不来这件事。
听到李休提到自己为虬髯客扬名的事,李世民也呵呵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不过这时李休却犹豫了一下开口道:“二弟,有件事情我想和你单独谈谈,不如咱们下船去外面走走如何?”
李休想和李世民聊的自然是和亲的事,只是这游船上有歌伎也有船夫,李世民又不想暴露身份,所以他们说起话来也有很多的顾忌,所以李休才提议下船。
李世民也没想到李休竟然有事情要和自己谈,不过还是很爽快的答应下来,然后两人让游船靠岸,这才在歌伎幽怨的目光中下了船,等到两人来到一处僻静之处后,李世民这才开口询问道:“李休,什么事非要避着人来谈?”请:
第四百六十六章 曲江池畔 下()
“陛下,臣想给你请个故事!”李休并没有直接说和亲的事,而是微笑着向李世民开口道。.M
“故事?什么故事?”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一愣,他也没想到李休把他叫出来,竟然是给他讲个故事?
“启禀陛下,臣讲的这个故事有些特殊,话说不知何年何地,有一个乞丐出身的义军领,终于打败了占领他故国的蛮族,建立起一个叫做大明的帝国,这个帝国的疆域比之我大唐还要辽阔一些,而这个乞丐正是大明的开国皇帝……”
“哈哈~,古往今来,能够成为开国之君的人,大都是出身不凡,也就只有汉朝的刘邦出身低一些,不过出身再低也是亭长,比之乞丐的身份可要高多了,至于乞丐也能成为一个大帝国的开国之君,朕可从来没听说过!”没等李休把故事讲完,就被李世民打断道。
“一个故事而已,陛下不必太过在意这些细枝末节!”李休笑呵呵的开口道,他并没有解释大明这个王朝建立的经过,也没有辩解这个王朝曾经真实存在过,只不过是在大唐之后,当然这件事也没办法解释。
只见李休顿了一下后,接着讲道:“这个乞丐皇帝赶走了占据故国的蛮族,建立大明这么一个辽阔的国家,而且对于逃到草原上的蛮族也并没有放过,一连数次北伐,将蛮族打得几近灭亡,而且这个乞丐皇帝也十分的有骨气,他在死前为自己的后世子孙立下一条遗训,陛下可想知道这条遗训是什么?”
李世民刚开始并没有在意,不过当听到李休讲到乞丐皇帝竟然主动北伐,将逃跑的蛮族杀的几近灭亡之时,也不由得对乞丐皇帝的功绩大为震惊,身为一个皇帝,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深入草原远征的困难了。
“他留下的遗训是什么?”只见李世民沉思了片刻,最后终于开口询问道。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李休神情凝重的开口道,先不论朱元璋的功过是非,但他这留下的这条遗训却让感到热血沸腾,这也许才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与骨气。
“哼!说的轻巧,一个国家总会有些起伏,而当遇到强敌之时,做出一些权宜之计,这才是明哲保身之道!”李世民听到这里却是冷哼一声,因为李休说出的这条遗训他也做不到,别的不说,之前突厥大军压境之时,他就赔了不少的钱财才让突厥人退走,甚至他父亲李渊刚起兵时,还向突厥称臣,以此来换取突厥人的。
“陛下,这位大明的开国之君可不是说说而已,而且他的子孙也一直遵循这条遗训,在他驾崩之后,他的儿子就把京城迁到了北方边境,再次开始对草原蛮族的清剿,而在之后的几百年里,大明王朝几经起伏,有个大明的皇帝不慎被蛮族俘虏,但他却宁死不降,大明也另立了一个皇帝与蛮族交战,直到蛮族把这个皇帝放了回来。”
“另外大明后来还出现一位昏君,竟然不顾朝政外出游玩,有大臣劝阻,竟然被这个昏君杖毙,但大明的臣子却没有退缩,一连十几位大臣接连死谏,最后逼得这个昏君不得不妥协,而大明立国数百年,也从来没有向外敌屈服,没有割过一寸地,没有赔过一分款,更没有用女人来换取过和平!”李休说到最后时,脸上也不由得露出钦佩的神色,大明恐怕是中原历史上最硬气的一个王朝了。
“那又如何,你说这个大明立国数百年,那么最后肯定还是灭亡了吧?”李世民并没有被李休的话打动,反而再次有些不屑的开口道,只不过在说这些话时,他的眼睛却没有直视李休,这可不像李世民平时的表现。
“是啊,陛下说的不错,大明最后还是亡了,而且还是亡于蛮族之手,不过那只是外因,真正的内因却是亡于党争亡于内乱亡于天灾**,而且在敌军攻入京城之时,大明最后一位皇帝也没有逃跑,而是吊死在城外的山上,之后几位流亡皇帝也自杀殉国,大明遗族也一直抵抗了将近四十年之久,这就是大明的骨气!”李休再次面色凝重的开口道。
听完李休最后的这段话,李世民也终于沉默下来,也许刚才他还可以嘴硬,但是当听到之后的大明王朝中,哪怕是皇帝被俘京城攻破的情况下,大明历代皇帝也丝毫没有退缩,真正的做到了那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震撼,至少他和他父亲李渊,都没能做到这一点。
“李休,故事讲完了,你到底想要说什么?”只见李世民沉默了好一会儿,这才缓缓的抬头盯着他道,毕竟李休话中并没有特意指出和亲,他也不知道李休知道了西突厥和亲使者已经到来的消息,所以一时间还真猜不到李休的真正意图。
“其实对于大明的这条祖训,臣也知道有时候并不适用,毕竟过刚易折,有时候适当的示弱也可以保存自身,但是对于大明的骨气,臣还是十分的佩服,而且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