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阵换将,本就是兵家大忌,现在朝廷不只将刘仁轨这位主帅召回朝,还要将完全不懂军事的中书令李敬玄派到青海来,以其主管青海军务。
刘审礼与李敬玄有过接触,知道这位位列政事堂的当朝宰相,是什么样一个人。
老实说,李敬玄在辅政能力上还真的不算差,但军事上,从来没有过什么表现,甚至从来没有领过军务。一个从来没带过兵的人,要来领近二十万大军与吐蕃作战,刘审礼没办法接受,他清楚这给我大唐军队带来的影响会是非常的大。刘审礼真的没办法理解刘仁轨这样做的理由,还有朝廷的用意。
虽然说刘仁轨年岁大了,没办法在战场上跑,但他毕竟在过去几十年内立下过许多战功,威望非常高,他的号令没有人敢不遵从。只要刘仁轨号令统一,布置周密,诸将没有敢不从的。
但李敬玄,这样一个在军中没有任何威望的人来领军,号令会怎么执行,谁也不知道。
李晨也一下子不知道怎么主说。其实他有想到对策,那就是让刘审礼主动上表朝廷,请求更大的权限,指挥全部人马。李晨相信,如果刘审礼指挥全部十八万人马,最后的结果不一定会输,说不定还能在与吐蕃的战争中获胜。但他也清楚,这不是刘审礼请求就能得到的。
朝廷既然同意了刘仁轨归朝,并让李敬玄来主持青海军务的请求,那说明这事经过了朝议,朝堂上的主要的意见已经同意了这样的安排。
皇帝同意,手握大权的皇后武则天同意,重量级的大臣也没反对,不然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突然间刘审礼想到了一个人,他不由的眼睛一亮,盯着李晨看了一会后,又犹豫了一下,这才轻声说道:“李晨,你说过,你要急着去长安。此去长安,你应该会去找吏部裴侍郎。想必王刺史有信写给裴侍郎,向他举荐你。对否?”
“刘尚书说的不错,我身上确实带有王刺史写给裴侍郎的举荐信,我也准备在抵达长安后,去拜访一下他!”
听刘审礼问起这事,李晨有点猜到刘审礼说这事的用意了。
“裴侍郎如今深得皇帝信任,主持吏部事务,如果他上奏朝廷,一力请战,要求到青海来主持军务,说不定皇帝会同意!”刘审礼终于把意思说出来后,又轻声说道:“李晨,我希望你能和裴侍郎说说青海之事,相信你的言论会让他有兴趣。如果让他来主持青海军务,相信肯定能得将士们的拥护,毕竟他在安西时候,立下了无数的功劳。前些时候,他也曾被遣到青海领军,只不过局势缓和后,才返回长安。青海的事务,他应该比较熟悉。”
刘审礼与裴行俭交集并不是很深,但对裴行俭的能力他还是挺认可,刘审礼认为,如果裴行俭来当大总管,怎么都比李敬玄好,甚至比刘仁轨还要好。裴行俭是苏定方的嫡传辫子,卫公兵法的衣钵传人。在安西时候,他领军出征多次,战绩辉煌,足以证明能力是非常出色的。
还有,现在裴行俭虽然任吏部侍郎,但同时还兼任检校右卫大将军。尚书省的六部中,以吏部最为重要,刘审礼虽然贵为工部尚书,但在朝堂上的发言权,还不如一个吏部侍郎。虽然裴行俭这个吏部侍郎出任一道行军大总管,有点勉强,但也没什么不可以。当初苏定方出任行军大总管的时候,只任一个左武卫大将军的职,不是照样领军出征,并以自己的实力,折服了皇帝和朝臣们。
受裴行俭的节制,刘审礼虽然说感觉上有点憋屈,但比在李敬玄手下领军,那感觉要好上很多。
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裴行俭来领军的话,他在军中的话语权会更加大一点,不像现在,处处受刘仁轨的制肘,经常受窝囊气,却不敢发作。当然最好的结果就是由他自己来任洮河道的行军大总管,节度诸军,但没人在朝中帮他说话,他自己又不可能自请命,所以不可能出任行军大总管,或者青海安扶大使这样的职务,节度青海一带的所有人马。
因此,让裴行俭这个与他职位相差不多,军事谋略又非常出众人来青海领军,是现在刘审礼认为最好的结果。
刘审礼的话,让李晨也眼睛一亮,在与王方翼说起青海之事的时候,他就觉得,如果由裴行俭来任行军大总管,节度诸军,或许青海之战就不会如原来历史上那样悲惨了。李晨记得,裴行俭在归朝后,数次在行军大总管的身份,率军平叛,每次都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也就是说,现在的裴行俭有资历,也有能力担负这样的重任。
只不过,现在刘审礼已经明确告诉,刘仁轨即将归朝,李敬玄要来青海领军。事情已经这样了,还能改变吗?
即使说动了裴行俭,也有可能改变不了事实,裴行俭自请命,皇帝不予以理会,那一切白搭。
但李晨也认可了刘审礼所说,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或许可以彻底改变历史。
去试一试,没什么不可以的吗?李晨瞬间就打定主意,尽快前往长安,去找裴行俭说这事。
当下也马上答应刘审礼:“刘尚书,既然刘相公不愿意接待我,那我呆在鄯州也没意义,还不如早去长安。在下记着刘尚书的话,一定会和裴侍郎说这事,并希望能改变态势。”
“那你明日一早就出发吧,我也写几封信,你帮忙带到长安去!”
“好!”(《武唐春》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三十四章 抵达长安()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并加关注,给《武唐春》更多支持! 第二天一早,李晨就启程离开鄯州了。
来鄯州的收获,与来之前所想完全不同。原本李晨以为,能得到刘仁轨的赏识,在青海之事上发表一些看法,进尔影响形势,但刘仁轨却不愿意理会他,待他这么冷淡,连多交谈几句的机会都没有。
倒是与刘审礼、黑齿常之、张虔勖这些人一见如故,成了朋友。这是很大的收获,李晨觉得,和这些人成为朋友,对他以后的帮助不会小。
李晨离开鄯州的时候,刘审礼和黑齿常之、张虔勖、程务忠等人都来送行。
李晨也从刘审礼嘴里知道了这个叫程务忠的人真实情况,这个人果然与程务挺有关系,是程务挺的弟弟。因为这一点,李晨对此人有了更多的关注。
不过,李晨最终还是有点郁闷,在告别送行的刘审礼、黑齿常之等人后,他长久没说话。
王单和吴羽并不知道李晨现在的想法,刘审礼这个工部尚书及黑齿常之等一群人来送行,他们感觉到了莫大的荣幸,心里乐滋滋的。他们以为李晨不说话,也是因为心情很不错,在回想这几天的事,并考虑到长安后要做的事,因此李晨不说话时候,他们也不敢开口。
离开鄯州后的第三天,一行人抵达兰州。
兰州城池规模比鄯州还要大,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关系。兰州可以说是西北进入内地的门户,兰州有失,那关内的大门就此敞开。而且兰州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资转运地,运往安西,还有鄯州方向的物资,都要在此停留。往安西与鄯州,自兰州后就不是同一条路。
李晨在兰州停留了一天,补充了一些东西,但并没去拜访兰州刺史。
离开兰州,三人加快了行进步伐。兰州过后,真正进入大唐的腹地,安全感比在青海一带大多了。
鄯州距离长安大概一千三四百里,李晨一行每天的行进距离都在百里左右。在离开鄯州半个月后,他们抵达了长安。
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在抵达长安城外的时候,李晨心里就有一股抑制不住的激动。
长安城外的官道非常宽阔,在知道快抵长安城后,李晨一行越加快马加鞭,加快行进速度。
看着远处慢慢变大、变清晰的城墙,李晨反而冷静下来,激动的心情很奇怪地平复了。
雄伟的长安城在眼前变得很高大时候,李晨心里生出异样的感觉来,觉得这座伟大的古城,与他有着说不清的亲密关系。
在来长安之前,李晨无数次想过大唐帝者的雄伟景象,在走到城下,仰头看着高大的城墙时候,他有一种梦境与现实重合的感觉。高大、雄伟,这是李晨站在明德门外,怔怔看着长安城时候主要的感觉,他相信其他人也是类似的感觉。
明德门是长安城的正南门,城墙非常高大,目视估计有二十几米高,人站在城墙下面,有一种非常压抑的感觉。后世时候西安的明城墙,根本不会给人以这样的感觉。唐朝时候的长安城城墙高度和雄伟程度,是留在到后世的西安明城墙完全没办法比的。
“如果能成为这座伟大古城的主人,那该多好?”突然冒出来的念头,让李晨自己都吓了一跳。
赶紧压住乱七八糟的心情,招呼身后两名对长安城没有太多异样感觉的随从,准备进城。王单和吴羽已经数次来长安了,他们已经没有看到长安城时候的激动,只想早点进城,找到联络人和落脚点。
李晨一行抵达长安的时候,还是上午时候,进城的人很多,竟然要排队。
一行三人,下了马,跟在拥挤的人群中,往城门洞方向走去。
明德门共有五个门洞,每个门洞至少有四五米宽,中间那个更是宽。门洞至少有二三十米深,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
五个门洞并不全开,只有左右各一个门洞开着,而且都有军士把守,严格检查每个进出城门的人。
那些打扮普通的人,守城的军士检查的挺严格,甚至有些故意刁难,但对李晨这样穿着光鲜,气度不凡的人,还是给予了特别的尊重。没有搜身,没有过多盘问,看了路引后,就让他们进去了。
进了明德门,面对的就是大唐第一街---朱雀大街。
一百五十多米宽的朱雀大街,放在后世都是非常宽阔的街道。再加上两边的房子并不高,越加感觉开阔。李晨觉得,朱雀大街即使只有一半宽度,已经让人感觉非常宽阔。
朱雀大街是长安城内的中轴线,长安城以朱雀大街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面归万年县管辖,西面是长安县。站在朱雀大街上,长安城内的建筑基本可以看到轮廓,宽阔的街道两侧,鳞次栉比的房子排列的很整齐,延伸到很远,最后在视野中重叠在一起。
这是一个磅礴大气的城市,甚至比李晨所想的还要大气。
大唐帝国的首都,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城市,已经完全展露在李晨面前。李晨心里对长安城的那份亲切感,还有一种想主宰这个城市的想法,进一步强烈起来。
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何在踏上长安城的时候,会有这种感觉起来。
“公子,我们先去找客栈住下吧,”跟在李晨身边的王单,上前悄声说道:“我们这么快到长安,长安的人肯定没料到,为了预防万一,我们先找个客栈住了。住下后,我和吴羽先去联络,看看他们有没有安排好公子的住处。如果没有,让他们赶紧准备!”
“好!”李晨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李晨也让王单和吴羽找住的地方,毕竟他们来长安好几次了。
王单也马上答应,领着李晨沿着朱雀大街跑了一段,再拐进一条横街,继续往前跑,又拐了几条街后,终于在一个挑着“来福客栈”帘旗的地方停了下来。
在他们停下来的时候,已经有小二很殷勤地上前招呼牵马。王单很严肃地吩咐了小二一番,让他们找两间上房,要相邻的。马匹也要好生照顾,要用上好的饲料。
小二自然一一答应,将他们的马牵走了。另外一名小二,点头哈腰地领着他们到房间里去。
将行李等物都安置妥当后,王单和吴羽过来禀报了李晨一声,说他们出去看看,联络一下在长安的那些人,替李晨安置永久住处去。
李晨洗涮了一番后,和衣躺下休息。
骑马走了这么多路,每天里程都在百里上下,还是挺累的。进长安城,人有点激动,激动过后,有点昏昏欲睡。不过李晨还是保持了一份清醒,尽量不让自己熟睡,以免有事情来不及反应。
就在李晨半睡半醒时候,听到外面有动静,走廊上有沉重的脚步声传来,他马上警醒,一骨碌从床上起来,抓住放在床边的剑,闪身到门背后。
脚步声在他门前停了下来,其他声音也没了,一片寂静,稍一会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接着王单的声音响起来:“公子,我们回来了。”
李晨扔了剑,过去开门。
门打开,却见外面站着好几个人。除了王单和吴羽外,还有另外两个陌生面孔的人。
王单示意身边的一群人进屋后,马上关上了门。再恭敬地对李晨行了个礼,指着身边那个同样对李晨恭敬作礼的中年人及另外那人,小声说道:“公子,这是师父安排负责长安事务的宁成,宁叔,这是宁叔儿子宁华。”
“小的见过公子!”宁成和宁华再次对李晨行了大礼,宁成带着哽咽说道:“公子,小的已经五年没见到你了,真是想念的紧。”说着,还抹了一把眼泪,挺是动容。
宁成是个四十几岁的中年人,他的儿子看模样与李晨年龄差不多,一个看上去挺机灵的小子。
宁成不像装出来的激动样子让李晨一阵感动,他赶紧上搀起,“宁叔,师父仙去,临终前吩咐我们到长安来找你们。现在我们按他的吩咐来长安,以后一切事还要宁叔你们多帮忙。”
“公子言重了,我们所做一切事都是为了公子,”宁成抹了一把泪,挺直了身体,“有什么事公子尽管吩咐,小的及其他人一定会按你的吩咐做。”
宁成和其他负责事的人已经收到了老和尚寄出来的信,他们也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做。
以前他们一切事听从老和尚的吩咐,以后所有事都是李晨说了算。他们以前及以后做的一切,都是为李晨服务。李晨想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必须要服从。
一番寒暄后,宁成道:“公子,长安的事,待小的过两天慢慢和你说。你先暂时在客栈里住两天,你的住处虽然已经修葺好了,但里面一些所需的东西还没添置。我们不清楚公子需要哪些东西,所以想等你来了再购置。今日我们也想听听公子你的吩咐。”
“在师父手下习惯了清贫的生活,也没太多要求,你们看着办吧!”老和尚管教之下所过的几近“地狱”般的生活,在物资生活方面,李晨真的没太多要求,也就让宁成按他自己的想法去准备好了。
宁成最终没坚持,答应了李晨。几人坐着聊了一会后,宁成父子告辞而去。 (我的《武唐春》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d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三十五章新的生活()
宁成的动作很快,在李晨抵达长安的第二天下午,就把所有一切都打理好,带着儿子宁华,来接李晨过去了。
宁成替李晨准备的住处是在延康坊,一个挺幽静的宅院,有三进。占地面积不算小,有二十亩左右。前园不是很大,但后园很大,这是为了李晨练武之用。
主要的房子有两排,李晨的卧室在后面那个两层的小楼,一楼是书房,小型会客厅,二楼是卧室及李晨的辅助用房。前面主楼是会客的前厅,前厅两侧有两排厢房,那是下人所居。
王单和吴羽也住在这里,他们以后将跟随保护李晨。宁成另外安排了一些人跟在王单和吴羽后面,当作护院。另外,宁成还买了一些打杂的下人,及服侍的丫环。
李晨是他们的主人,以往老和尚虽然对李晨管的很严格,磨砺他,但来到了长安,服侍的下人还是要有的。宁成替李晨买了一个丫环,叫小霞。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小女孩,今年十四岁,被人从江南卖到长安。小霞长的眉清目秀,娇娇弱弱,有点美人胚子模样。
“小霞,以后你就一直服侍公子,”当着李晨的面,宁成吩咐了小丫头几句。“你要小心服侍,不能有什么样差错,不然要挨罚!”
宁成又将其他新买的下人都召集起来训话,严厉告诫了他们一番,让他们小心做事,一切听公子的话。这些看上去老实巴交的下人,还有战战兢兢的小霞,当然是唯唯诺诺地答应。
买这些下人的时候,宁成都是仔细打探过他们的底细,无牵无挂,没有父母,所有过往都清白的才被他看中,有品性不良,或者有家人牵系的,都不要,为的就是少一些麻烦。
这些下人,买来已经有两个月左右了,在接收老和尚的信后就开始准备。两个月下来,他们也熟悉了府中情况,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需要怎么做。今天宁成这样训话,只不过为了让他们知道,所有人的真正主人是李晨,以后一切都要听李晨的。
在一起回到主厅后,宁成小心翼翼地对李晨说道:“公子,以后你住在这里,这时就是你的府邸,府中需要一个管事的。原本小的想亲自来管府中事,但外面的事非常多,实在没有这么多空闲,要不,就让犬子来替公子管事?”
宁成说着,把跟在自己身边的儿子宁华推到李晨面前,带上带着笑说道:“公子,犬子今年二十一岁,这些年一直跟着我在长安打理事务,如何做事也学会了很多,他头脑挺灵活,与小的把一些事都交给他做,他也认识不少市面上的人,如果公子让他管事,他一定会把事情管理的井井有条的。”
宁华也上前,对李晨恭敬地行了礼。
李晨也马上就明白了宁成的用意,这个老家伙,把儿子安排在他身边,就是想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让他对他们越加看重。不过他并没有点破,认真看了宁华几眼后,也马上答应:“那真是太好了,就让宁华来管府中事吧。我初来长安,什么事都不熟悉,街邻坊间,官府那边,需要他们照应的事,也由宁华去处理。宁叔,你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