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译注-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6) 风:作萌解,引申为端倪、缘由之意。
(17) 摇荡民心:使民心振荡鼓舞。
(18) 举:尽也,贼心:对外物分辨追求,拢害自性之心,独志:无己无待,绝对逍遥之心志,
也就是与大道合一的自性、真我。
(19) 溟涬:混沌迷蒙之状。兄,尊敬崇尚义;弟,谦让追随义。此句意为,岂能尊崇尧舜之教
民,而迷过乎乎追随其后啊。
(20) 居:安定。
'译文'
将闾葂见季彻说:“鲁君对我说:‘请您给予指教。’我推辞未得准许,
就已经告知他了,不知道讲得正确与否,请试着说给你听听。我对鲁君说:
‘一定要执持恭敬节俭之道,选拔录用公正尽心尽力之类人才,而不要偏袒
私情,这样做民谁敢不和睦呢!’”季彻格格笑道:“如先生这样的话,用
于达到帝王之德业,如同螳螂举臂阻挡车轮前进一样,必定是不能胜任的。
而且这样作,就是自己使自己身处危境。看台上陈列的物品多,将要前往观
看的人就多。”将闾葂十分震惊他说:“我对先生所说的话茫然无知。虽然
如此,愿先生讲说其端倪,”季彻说:“大圣人的治理天下,使民心振荡鼓
舞,使其完成教化,改变习怅尽灭其贼害自性之心,而使他们都进入无己无
待绝对逍遥之心态,作到这些如循性自为,而民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如
果能这样,岂能尊崇尧舜之教民,而迷迷乎乎追随于其后呢?愿天下人有共
同之德而心神安定啊!”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
(1)
,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
(2)
,凿隧而入

(3)
,抱瓮而出灌
(4)
,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5)
。子贡曰:“有械于此,
一日浸百畦
(5)
,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
(7)

“奈何?”口:“凿木为机
(8)
,后重前轻,挛水若抽
(9)
,数如秩汤
(10)
,其
名为槔
(11)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
(12)
:“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
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13)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14)
。纯白不备则神生
不定
(15)
。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16)
。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


瞒然惭
(17)
,俯而不对。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曰:“孔丘之徒
也。”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
(18)
,淤于以盖众
(19)
,独弦哀歌以卖
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
(20)
!而身之不能治,
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
(21)
。”子贡卑陬失色
(22)
,顶硕然不自

(23)
,行三十里而后愈
(24)
。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
(25)
?夫子何故见
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
(26)
?”曰:“始吾以为天下一人耳
(27)
,不知复
有夫人也
(28)
。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
(29)
,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
之道。今徒不然
(30)
。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
(31)
。神全者,
圣人之道也。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
(32)
,謷乎淳备哉
(33)
!功利机巧必
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
(34)
,非其心不为。虽以天下誉之,得其
所谓
(35)
,警然不顾
(36)
;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
(37)
。天下之非誉
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38)
。”反于鲁,以告孔于。孔
于曰:“彼假修浑饨氏之术者也
(39)
。识其一,不识其二
(40)
;治其内而不治
其外。夫明白人素
(41)
,无为复朴,体性抱神
(42)
,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
惊邪!且浑饨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
'注释'
(1)反:同返。汉阴,汉水南侧。江河南面称阴,北面称阳。
(2)丈人:老者。方将:正在,圃畦:圃为菜园,畦为菜园中用土埂分隔开的地块,为圃畦:当
是在菜园中修理上埂。
(3)凿隧:开掘隧道进入井底。
(4)瓮:陶罐,用作汲水灌溉。
(5)搰(gǔ)搰:同汩汩,形容水从瓮中流出的响声。
(6)械:器械。指桔槔一类提水器械。浸:浇灌。
(7)仰:老者正在俯身抱瓮隍田,闻子贡语,故而仰身相望。
(8)凿木为机:修凿木料做成提水机械。
(9)挚(qiè)水:把井水从下面提上来,若抽:抽,引也。就象把水引出来一样省力方便。
(10) 数如跌汤:数,快速也。袂汤,又作溢荡。形容水涌流很快的样子。
(11) 槔:桔棒,古代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提水机械。此处是关于桔槔提水的最早记载。此种提
水法当今农村还有应用。
(12) 忿然作色而笑,生气变了脸色,既而又笑了。
(13) 机心,机巧变诈之心。
(14) 纯白不备,纯洁质仆之心为机心所污染而不得完备。
(15) 神生不定:精神生而不得安定。
(16) 道之所不载:为道所屏弃不容也。
(17) 瞒然:低头羞愧的神态。
(18) 拟圣:比作圣人。
(19) 於(wū)于:盛气凌人的样子,盖众:压倒众人,超出众人之上。
(20) 神气:聪朗才智,堕汝形骸:毁弃你的形体,庶几:差不多,近似于。
(21) 乏:空也,缺也。此为耽误之意。
(22) 卑贩(zōu);局促不安的样子。失色:变了脸色。
(23) 颈(xū)顼然:失魂落魄的样子。
(24) 愈:恢复正常。
(25) 向:刚才。


(26) 不自反:不能自行使神情恢复过来。
(27) 天下一人:天下只有孔丘一个圣人。
(28) 夫人:这样人,指汉阴丈人之类人。
(29) 夫子:指孔子。事求可:行事要求合理。功求成:功业要求成功。
(30) 徒,辈也,指汉阴丈人这类人。
(31) 庄子认为:德来自于道,形来自于德,精神依托形体,形体健康,精神也随之完备专一。
(32) 托生:生活在世上,之:往也。
(33) 忙乎淳备:茫味深远不可测知而德行淳和完备。
(34) 之:往也。
(35) 得其所谓,得到与心志符合,与认识统一的称誉。
(36) 警(ào)然:同傲然,高傲的样子。
(37) 傥然:无心,不理会不在意的样子。
(38) 风波之民:受世间毁誉所左右,不能执守全德之人,如同在风浪中摇晃一样。
(39) 假修:寄托修习。浑沌氏:见《应帝王》篇注。
(40) 识其一,不识其二,只识浑一之大道,不知其他。
(41) 明白入素:心地情明至于纯洁无暇。
(42) 体性抱神:体悟自性,执守精神专一。
'译文'
子贡到楚国漫游,返回晋国时,经过汉水南岸,见到一位老者正在修理
菜园畦埂,又通过开掘的隧道下到井底,抱着装满水的陶罐出来灌溉,水从
罐中泅泅流出,用的力气很多而所见功效甚少,子贡说:“这里有一种机械,
一天能浇灌一百畦,用力甚少而所见功效甚多,先生您不打算用吗?”灌园
老人仰起身望着子贡说:“那机械怎么样呢?”子贡说:“修凿木料造成机
械,前面轻后面重,用它把水从井下提上来,就象把水引出来一样方便省力,
水涌流很快速,它的名字叫桔槔。灌园老者听后生气变了脸色,既而又笑着
说:“我从老师那里听说,有机械的人必定有机巧之事,有机巧之事必然有
机诈之心。机诈之心存在于胸中,则纯洁质朴之心就不完备;纯洁质朴之心
不完备,则精神生而不得安定;精神生而不得安定的人,为大道所屏弃不容
也。你说的机械我不是不知道,只是以之为羞耻而不肯使用。”子贡羞愧低
头,躬身不能回答。过了一会儿,灌园老者说:“你是作什么的呀?”回答
说:“我是孔丘的弟了。”灌园者者说:“你不就是那位以博学自比于圣人,
盛气凌人以为压倒众徒,独自弹唱哀歌来向天下人博取好名声的人吗?你能
即刻忘掉你的聪明才智,毁弃你的形体,你就差不多近于大道了。你连自身
都不能治理,你哪有闲暇去治理天下呀!你走吧,不要耽误我作事。”子贡
局促不安改变脸色,失魂落魄一样不自在,走了三十多里路之后才恢复正常。
他的弟子们问:“刚才那个人是作什么的?先生为什么见了他变容失色,整
天不能使自己恢复常态?”子贡回答说:“开始我以为天下只有先生一位圣
人,不知道还有这类人。我听先生说,行事要求合理,事业要求成功。用的
力气少,所见功效多,就是圣人之道,而今这些人却不是这样。执守大道的
人德行完备,德行完备的人形体健全,形体健全的人精神完全专一。精神完
全专一,才是圣人之道,与民众一样生活在世界上,而不知要往那里去,茫
昧深远而德行淳和完备啊!功利机巧必然为这种人从心里忘悼。象这样的人,
不合乎他的志向就不去,不合乎他心意就不作。即使天下人都称誉他,而这


些称誉又与他的心志相符合,也高做地不予理睬;天下人都责备他,这些责
备与他的心志不符合,他也不在意不理会,不去接受。天下人对他的非难和
称誉,对他不会增加和减少什么,这就是全德之人呐!我不过是受世间毁誉
左右而摇摇晃晃的人。”回到鲁国后,子贡把这些告诉孔子,孔子说:“他
是寄托修习浑饨氏之道术的人也;只知浑一之大道,不知有其他;只知治理
自身,不知治理外界。这样人心地清明至于纯洁无暇,无为返朴,体悟自性
而执守精神专一,以悠游于世俗生活之中,你对这样人本来就该表示惊异呀!
而且浑沌氏的道术,我和你还不足以认识啊!”
谆芒将东之大壑
(1)
,适遇苑风干东海之滨
(2)
。苑风曰:“子将奚之?”
曰:“将之大壑。”曰:“奚为焉?”曰:“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
(3)
,酌焉而不竭
(4)
。吾将游焉。”苑凤曰:“夫子无意于横目之民乎
(5)
?愿
闻圣治。”谆芒曰:“圣治乎?官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
(6)
;毕见
其情事而行其所为
(7)
;行言自为而天下化
(8)
。手挠顾指
(9)
,四方之民莫不俱
至,此之谓圣治。”“愿闻德人。”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
是非美恶。四海之内共利之之谓悦,共给之之谓安。怊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
(10)
,傥乎若行而失其道也
(11)
。财用有余而不知其所自来,饮食取足而不知
其所从,此谓德人之容
(12)
。”“愿闻神人。”曰:“上神乘光,与形灭亡
(13)

是谓照旷
(14)
。致命尽情
(15)
,天地乐而万事销亡,万物复情,此之谓混冥
(16)
。”
'注释'
(1)谆芒:虚拟人名。谆与淳通,芒作茫,此名字含有淳厚迷茫之意,寓指雾气。大壑:大海,
又说指东海。
(2)苑风:虚拟人名,寓指小风。
(3)注:流入,注入。指百川不停地向大海灌注。
(4)酌:本义为用勺舀水,此指泄出海水。
(5)横目之民:指万民。横同衡。衡目,两目平生,指普通之民。
(6)拔举:选拔推举。
(7)毕见其情事,完全洞实事物之实情。
(8)行言自为:施行之事,教化之言,都出于民物之性,不是违性强加,不是强民从己,如同民
物所自为。
(9)手挠:挥手,顾指:以目视人以指挥之。
(10) 侣(chao)乎,悲哀怅惘的样子。
(11) 槔乎,心不在焉,不在意的样子。
(12) 容:仪表、神态。
(13) 上神乘光:至上之神人用光来观照一切。乘,用也。与形俱亡:物来则照,物去则灭,归
于虚无,如镜之照物。形为物形。
(14) 照旷:旷,空也。观照空明。
(15) 致命尽情:捐弃生命以穷尽物之情实。
(16) 混冥:天地人物浑然一体,无有分别。
'译文'
谆芒将要去东方的大海,恰好在东海之滨碰见苑风。苑风说:“你要往
何处去?”回答说:“将要去大海。”又问:“作什么去呢?”回答说:“大


海这个东西,不停地向里面灌注也不会满溢,不停地宣泄包不会干涸。我将
要去那里漫游。”苑风说:“先生无意去关怀天下之民吗?希望听先生讲圣
人治世之道。”谆芒说:“圣人治世之道吗?就是官员们实施政事没有不合
时宜的,选拔举荐时不会漏掉有才能的人,完全明了事物之实情并按应当作
的去作,一切行为之言论都如出自民物本性,故而天下之民自动归化,只需
顾盼挥手示意,四方之民无不尽数而至,这就叫圣人治世之道。”“希望听
您说说德人。”谆芒说:“所谓德人,居处和行动都不思虑什么,心中不藏
有是非美恶观念,四海之内都受利就喜悦,都满足就安宁。悲哀惆怅的样子
象婴儿失去母亲,心不在焉的样子象行人迷失道路。财用有余而不知是从哪
里来的,饮食充裕不知是由哪里得到,这就是德人的仪态。”“希望听您说
说神人。”谆芒说:“至上之神人用光来观照一切,与万物共生灭,就是观
照空明。捐弃生命以穷尽物情,与天地共乐而万事随之销亡,万物复归本性,
这就是天地人物浑然一体,无有分别的混冥。”
门无鬼与赤张满稽观于武王之师
(1)
,赤张满稽曰:“不及有虞氏乎
(2)

故离此患也
(3)
,“门无鬼曰:“天下均治而有虞氏治之邪
(4)
?其乱而后治之
与?”赤张满稽曰:“天下均治之为愿,而何计以有虞氏为
(5)
!有虞氏之药
疡也
(6)
,秃而施髢
(7)
,病而求医。孝子操药以修慈父
(8)
,其包燋然
(9)
圣人羞
之。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
(10)
,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
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
(11)
;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
不以为赐
(12)
。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注释'
(1)门无鬼、赤张满稽:皆为庄子虚拟人名。武王之师:周武王伐纣之军队。
(2)有虞氏:指舜,不及有虞氏:是说武王以武力相争,不及尧舜德化、禅让好。
(3)离:同罹,遭受也。
(4)天下均治:天下完全得到治理。
(5)意为又何用有虞氏来治理呢。
(6)药疡,疡为头疮。医治头疮。
(7)髢(di):假发。
(8)修,借为羞,进也。
(9)燋(qiǎo)憔悴的样子。意为忧亲之病至于樵悴,不如养亲使不病更好。
(10)标枝:树梢上的细枝,比喻地位虽高却不自以为高,听其自然而已。
(11)实:诚实不欺,循性而行。
(12)蠢动:虫类的蠕动,比喻任性而动,没有意识,没有目的,蠢动以相使,人们按自性无目
的活动而彼此相互依存,为对方提供生存条件。
'译文'
门无鬼和赤张满稽观看周武王伐纣之军队,赤张满稽说:“不及虞舜禅
让好啊,所以遭受这样祸患。”门无鬼说:“天下完全治理后有虞舜之治呢?
还是动乱而后有虞舜之治呢?”赤张满稽说,“天下完全治理是人们的愿望,
又何须有虞氏再来恰理!有虞氏是在人患头疮才去治疗,秃了头才给戴假发,
病重了才给找大夫。孝子把药进献给生病的父亲眼用,脸色因优愁而憔悴,
圣人以此为羞。至德的时代,不崇尚贤才,不任用能者,君主如同树梢上的


细枝,民众如山野中自由奔跑的野鹿,行为端正而不自知是义,彼此相爱而
不自知是仁,诚实不欺而不自知为忠,言行得当而不自知是信,无目的任性
而动又彼此相互依存,相互为用,而不自以为是赐予。因此所行没有形迹,
事迹没有留传下来。”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1)
。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
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
(2)
;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臣。
而未知此其必然邪
(3)
?世俗之所谓然而然之,所谓善而善之,则不谓之道谀
之人也
(4)
。然则俗故严于亲而尊于君邪
(5)
?谓己道人
(6)
,则勃然作色;谓己
谀人,则佛然作色
(7)
。而终身道人也,终身谀人也,合譬饰辞聚众也
(8)
,是
终始本末不相坐
(9)
垂衣裳,设采色,动容貌,以媚一世
(10)
而不自谓道谀;
与夫人之为徒
(11)
;倔是非,而不自谓众人
(12)
;愚之至也。知其愚者,非大愚
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13)
。三人
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
(14)
,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
而今也以天下惑,于虽有祈向
(15)
,不可得也,不亦悲乎!大声不入于里耳
(16)

折杨皇华
(17)
,则嗑然而笑
(18)
。是故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
(19)
,至言不出
(20)

俗言胜也。以二缶钟惑
(21)
,而所适不得矣
(22)
。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
向,其庸可得邪
(23)
!知其不可得也而强之,又一惑也,故莫若释之而不推
(24)

不推,谁其比忧
(25)
!厉之人夜半生其子
(26)
,速取火而视之
(27)
,汲汲然唯恐
其似己也
(28)

'注释'
(1)谀(yú):巴结、讨好,下诚实。谄:谄媚。盛:盛德,臣子之盛,臣子中品德最高的。
(2)不肖子:不象父亲那样贤德的儿子,或指不贤之子。对父亲的言行,不分是非善恶,一律恭
维顺从,不知正理所在,故为不贤。
(3)此指前面讲的不肖子、不肖臣。
(4)道谀:谄谀,谄媚逢迎之意。
(5)这句意思为:难道世俗一定比父更威严,比君更尊贵吗?
(6)道人:谄媚于人。
(7)佛(fu)然、勃然:都是生气发怒的样子。
(8)合譬:汇集各种比喻来阐述事理,使人易于明白。饰辞:修饰润色言辞,使人相信。聚众:
争取民众。
(9)坐:连坐治罪之意。这句意思为:谄谀世浴,有滔人谀人之实,而无连坐谄人谀人之罪,是
始终本末不一。
(10) 垂衣裳:上服为衣,下服为裳。垂示上衣下裳。设采色:为服装加上色彩文饰。动容貌:
变动着仪态表情。
(11) 夫人:那些世俗之人,徒,同类。
(12) 不自谓众人:认为目己是出众的,与世俗之人不同。
(13) 不解:不觉悟。不灵:不知晓。
(14) 适:往也。致:达到。
(15) 祈向:祈求向往。
(16) 大声:高雅之音乐。里耳:市井里巷下层人之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